古媽媽帶著樂樂(化名)來到了門診,醫師看著她,這18歲女孩兒眉頭深鎖,不發一語,古媽媽說,自四年前樂樂去學校的路途上被三個混混拖進暗巷輪暴後,從那天開始,她的女兒就變了,樂樂一段時間裏,談到那次強暴時,好像是在談論發生在某人身上的某件事,跟她毫無相干,其實樂樂是知道的,但是就是沒有任何感覺,後來等到樂樂開始記憶重現,樂樂再也不再和異性來往,保持著安全距離,夜裡常噩夢連連,尖叫著醒來,偶而電視轉到新聞時,樂樂便開始哭泣,然後跑開,情緒開始起了變化,總是容易無故發怒,容易因為一點事情而被驚嚇,但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聖誕節那天,每年這一天即將來臨之際,樂樂心中的焦憂和恐懼是大到難以想像的,無法放輕鬆,甚至認為自己是不會再有美好的未來了。樂樂表示,她很害怕,不知道何時從這無止盡的噩夢解脫…,她好希望可以離開人世,來擺脫這一切。醫師想起了前天由孫婆婆帶來的不斷在哭泣的10歲男童大寶(化名),台灣歷年來重大災情之一『八八水災』,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無論是大人、小孩,甚至是救災人員,都遭逢前所未有的打擊,造成許多人一輩子的噩夢,大寶便是那次災害的犧牲品之一,大寶親眼目睹爸爸被暴漲河水沖走的畫面之後,早就脫離會尿床年紀的大寶,開始無法控制的夜夜尿床,對於愛吃的食物也興致缺缺,總是要孫婆婆哄半天才願意吃幾口,本該活潑可愛的大寶,開始消沉不安,言談是越來越少,對周遭事物缺少了他該有的好奇和興趣,總是處於恐懼的狀態。以上這兩個個案其實就是典型的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在現在這個動盪不安的社會及環境,遇到的意外及災害是越來越多,人們對這個詞開始有了一些認識,但還是一知半解的,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遇到壓力事件後都變成PTSD,若可以在創傷發生後,迅速獲得協助,能有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沒有其他身體會精神相關疾病,是部分的人才會演變成PTSD。究竟什麼才算是PTSD呢?是人們在經歷重大傷害事件,而這類事件通常會造成人普遍的痛苦,如大自然災害、戰鬥、嚴重意外、目睹強烈死亡、強暴或其他犯罪的受害者等,其中以小孩、家庭人口簡單、朋友少的人,以及老人、是最容易發生的族群,而一般人經歷以上事件,會有急性壓力反應,出現焦慮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等症狀,若急性壓力反應未隨時間減緩,持續一個月以上,極有可能演變成為「創傷後壓力疾患」。有些人會在6個月內痊癒,有些則會持續更久的時間。有些案例中,其狀況可能是慢性的,偶而,這個疾病創傷事件後數年之久都不會出現。如上面的所說的八八水災的受害者的大寶,在面臨巨大的災變後,身心嚴重受創,更容易變的感覺麻木、情緒暴躁不安、甚至會有怕黑、尿床、粘著家人、不吃飯等恐懼與內疚的情形發生,而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如樂樂這樣的青少年,則容易變得情緒易怒、人際關係不穩定、厭世的邊緣性人格或具暴力傾向、不合群的反社會性人格,甚至日後發展成憂鬱症或躁鬱症的機會增加,所以對於此病症,我們是必須得高度重視的,以下是較為詳細鑑別病症的依據。一、經驗重現對於創傷事件的痛苦影像、認知,反覆在記憶重現,心驚的畫面歷歷在目,且反覆被惡夢糾纏(不自覺「掉回過去」)。.情緒或行為彷彿重演創傷事件反應強烈(包含創傷經驗歷歷在目的感覺、錯覺、幻覺及清醒時解離性瞬間經驗再現)。當處於和創傷事件相似的情境會感到強烈的悲痛或生理反應。二、持續逃避與此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或對創傷反映麻木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想法、感覺或話題。逃避激起創傷回憶的活動、地點、人物。無法想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對於創傷嚴重部分選擇遺忘,甚至失去記憶。對活動參與趣減少明顯減少。對人有疏離感或與他人疏遠,社交有退縮情形。對未來悲觀(如不期待擁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生活)。三、警覺度增加睡眠品質變差。脾氣易怒。注意力欠集中。過度警覺。誇大驚嚇反應。看完了以上的文章,免不得得要告訴各位,若真有那天不幸發生,其實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來治療:藥物治療:臨床上投予抗焦慮劑、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除改善創傷症狀外,對焦慮、憂鬱等合併症亦有療效。心理治療:初期著重傾訴、宣洩經驗,教導個案災難後心理歷程為一正常化之反應形式,以減緩個案對症狀不時干擾之恐慌,增加個案控制感可減緩個案之無助感,增強其社會支持,可遞補災變中的失落,協助個案走出悲情,重新面對未來,並發展新的角色及生命意義。最重要的是接納個案,陪伴及支持,因為對於這些身心靈都受傷的人們,親友的心理支持是最為重要的,故家人的心理建設要做好,不要跟隨著個案一起消沉,陪伴他(她)一起度過人生的難關,創傷事件及災難心理反應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除了藉由專業人員協助,更需要你們一起跟他(她)逐步跨越生命斷層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