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胃口

感冒沒胃口3個月?就醫竟是胃癌末期

感冒沒胃口3個月?就醫竟是胃癌末期#沒胃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老是沒胃口,可能是胃癌警訊!72歲的苗媽媽一向胃口很好,但去年突然食欲下降,原以為是感冒所致,但症狀持續3個月,家人驚覺有異,就醫竟確診為末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轉移,隨後接受針劑化療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很快復發,嚇得苗媽媽不敢再接受治療。所幸經醫師建議使用新一代健保口服化療藥,讓她重拾治療勇氣。十大癌症常客!每天6.5人死於胃癌胃癌常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列,發生率和死亡率不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近五年來,每年胃癌新增人數近4000人左右,而最新公布的108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胃癌共奪走2379人生命,平均每天有6.5人死於胃癌,顯示胃癌防治亟需各界重視。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賴基銘教授表示,胃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癌症,過去台灣胃癌的發生率逐年下降,30年來降幅超過四成,十大癌症排名也從30年前第五,降至最新統計的第九位。胃癌與飲食習慣、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密切相關,如果平時能減少攝取醃製、煎炸、燒烤和煙燻類食物,遵循「高纖、低脂、天天蔬果彩虹579」的原則,同時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莫名變瘦別高興!6成確診已是晚期除了正確飲食和衛生習慣,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指出,胃癌早期症狀,例如食欲不振、吞嚥困難、消化不良等,跟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腸胃功能障礙十分類似,一般人容易輕忽,加上國人較少照胃鏡檢查的習慣,因此,近6成患者初次診斷即為晚期胃癌。另外,體重下降也是晚期胃癌的常見警訊。值得注意的是,晚期胃癌患者由於癌細胞轉移,無法手術,主要靠化療續命。趙毅表示,臨床發現,患者在接受前線針劑化療時,容易出現厭食、噁心、腹瀉、體力虛弱、手足症候群、皮疹、心悸、胸悶、肝功能異常、白血球或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影響後線治療的意願。慶幸的是,政府接軌國際,將新型口服化療藥納入健保,讓晚期胃癌的後線治療有新武器。新型口服化療藥納健保 助病友保有生活品質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指出,健保新給付的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主要由一種有效成分和一種保護成分所組成,有效成分能直接嵌入癌細胞的DNA,造成DNA損傷,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保護成分則可以保護有效成分不被體內酵素分解,強化其抑制腫瘤的能力。陳明晃表示,研究發現,晚期胃癌患者在針劑化療失效後,改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物,不僅可讓超過4成的病友控制疾病不惡化,幫助延命,還能幫助維持良好的日常體能表現和活動度超過4個月,病友可以自由走動,甚至從事一般家務或辦公室工作,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患者也因為口服劑型方便,不用住院打針,更願意使用。

失眠胸悶情緒病 憂鬱指數翻2倍!

失眠胸悶情緒病 憂鬱指數翻2倍!#沒胃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所要面對的不單是身體機能的退化,心理層面也可能會出現化學變化。一名剛退休62歲陳先生,理應是準備享受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享天倫樂,卻因抽離了忙碌的工作而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反而出現一些負面的憂鬱想法,長期情緒低落、沒有胃口、也不願和家人說話,整天臥躺在床上,這些症狀困擾了陳先生半年以上,家人相當擔心,因此決定前往醫院診斷治療。國人憂鬱翻倍:老年、青少年族群憂鬱症比例高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謝明翰說明,根據一份國人憂鬱指標調查顯示,15歲以上國人有8.9% 呈現憂鬱症狀,重鬱症達5.2% ,其中65歲以上老人及15-17歲青少年,是兩大憂鬱症的年齡層,而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另外,中研院鄭泰安教授團隊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發現台灣自1990到2010年這20年間,「常見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盛行率從11.5%上升至23.8%,可見憂鬱症早已是國人心理健康重要的問題。不適當治療方式 恐延誤就醫時間有些罹患憂鬱症的患者,初期不自覺自己情緒已經出問題了,反而常因憂鬱症引起身體上的不適,例如失眠、頭暈、疼痛、胸悶或腸胃道等症狀而到處求醫,或是認為自己運勢低落、卡到陰而去廟裡收驚或喝符水。直到後來症狀未緩解、惡化時,或醫療專科檢查不出毛病,才輾轉來到心身科或精神科就醫。對此,謝明翰醫師說明,憂鬱症其實就是情緒上的感冒,任何人都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時期遭遇,更不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被貼標籤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忽略了這些症狀,反而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加劇病情惡化。搭配輔助藥物治療KO憂鬱前述患者,初起使用第一線抗憂鬱症藥物,但治療兩、三個禮拜後,症狀並未獲得緩解,醫師希望能夠讓症狀盡快獲得改善,建議患者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使用,使用一個多禮拜後,精神狀態好轉許多,願意開口講話,也會主動打招呼。臨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對於常用的抗憂鬱劑(血清素相關製劑)治療反應較慢或效果不佳,目前已經有些藥物可以用來輔助抗憂鬱劑,加速憂鬱症狀的緩解,甚至達到痊癒。謝明翰醫師叮嚀,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要遵從醫囑服藥,最好不要挑藥服用或是自行停藥。若出現副作用也要與醫師討論,找出解決的方法或是調整藥物。否則,不但症狀無法獲得改善,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當幾乎整天都出現憂鬱情緒,對平日嗜好失去興趣,且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就要特別注意了。只要盡早就醫,早期治療,透過專業醫師的協助,一定可以戰勝憂鬱,恢復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