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

喉嚨卡卡、燒聲 竟是食道癌作祟!

喉嚨卡卡、燒聲 竟是食道癌作祟!#消化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近年來因為民眾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增大等生活型態改變,導致「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愈來愈多,並有快速增加的趨勢,盛行率更高達18%,而且因疾病所引起的「喉嚨卡卡」症狀易被民眾輕忽,錯判是感冒或只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導致治療時間被擔擱,使得咽喉癌、食道癌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一位在營造業任職的余先生,由於工作壓力與應酬之下,讓他長年嗜酒好菸的壞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不但身體越來越差,日前喉嚨還出現卡卡、「燒聲」的症狀,本以為是小感冒所引起,但服藥後症狀並沒有改善,直到接受「放大無痛內視鏡」進行上消化道檢查時,才發現卡卡的元兇竟然是早期食道癌。內科醫師劉輝雄表示,由於國人飲食西化的關係,加上近年來社會快速變遷,讓民眾生活壓力日漸增大,飲食不正常加上嗜食刺激性食物,出現越來越多民眾飽受上消化道疾病所苦,近日更有超過兩成的患者,因為喉嚨卡卡、吞嚥困難至診所求助,部份病患被檢側後是因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的良性症狀,但仍有不少病患經過「NBI放大無痛內視鏡」檢查後被確診為咽喉或食道癌,甚至兩種癌症並存的惡性腫瘤。劉輝雄說,透過NBI光線變頻與高倍數放大內視鏡,可對病灶給予立即性的判斷。接近後再以光線變頻的高倍數放大內視鏡觀察,可看到更明顯的毛細血管不規則走向,讓醫師能容易診斷癌的異型度。劉輝雄提醒,有不少病患在透過「NBI放大無痛內視鏡」確診時,早已是中晚期的癌症,不但難以治癒,更有可能擴散到淋巴,徒增治療的難度、倂發症與病人的痛楚。因此,劉輝雄醫師呼籲喉嚨有異物感、胃食道逆流病史的民眾,應儘速就醫尋求檢查與治療,並強調「NBI放大無痛內視鏡檢查」是目前早期發現咽喉癌及食道癌的最有效方法,切勿因一時大意,斷送自己的健康人生。(圖片來源:劉輝雄醫師提供)

飯後趴著睡 小心導致腦缺氧

飯後趴著睡 小心導致腦缺氧#消化道

文/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楊思標、秘書長李春興從小學起,各級學校就有強制午睡制度,要求學生午餐後趴桌小睡半小時或一小時;長大後進入職場,許多上班族仍習慣午餐後趴在辦公桌上午睡片刻。短暫午睡固然能有效補償體力及腦力消耗,但長期趴桌午睡卻易因不當睡姿,在不知不覺中壓迫耳朵、眼晴、臉部、頸動脈、頸椎、肺部、心臟、胃腸等部位,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輕則使身體不適,嚴重的可能導致其病變。這幾年趴桌午睡的安全性屢受醫界質疑,前一陣了也傳出有中年上班族因趴桌午睡而致頸動脈剝離中風的不幸。國內知名中醫師、養生專家莊淑旂,很早就開始呼籲學童午休趴睡影響健康問題,常在各種演講場合提醒學校老師:千萬不要硬性規定學生飯後趴著午休。為什麼醫學專家不主張趴桌睡即伏案睡?這是由於長時間嚴重彎曲頭頸部及胸部,身體曲度增加,會壓迫到耳朵、眼晴、臉部、頸動脈、頸椎、心、肺、胃腸等器官,此不良睡姿對身體健造成的威脅,分析如下:心、腦血管慢性疾病:中午是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最快時刻,趴桌午睡因嚴重彎曲頭頸部及胸部,會壓迫頸動脈、心、肺、胃腸等器官,增加心、肺負擔,加上午餐後,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來幫忙消化吸收,導致頭部血液供應不足,氧氣供應不足,引起呼吸不順,醒後會出現頭昏、眼花、耳鳴等大腦缺血缺氧症狀;加上午睡時心率逐漸減慢,流入腦部的血液減少,又加重腦部缺血,會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出現暫時性紊亂,導致頭暈、耳嗚、腿軟、腳麻;故對心、腦血管系統係一長期傷害,將來亦可能誘發這些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形成。呼吸道疾病:趴桌午睡使身體彎曲度增加,會壓迫肺部,增加肺部負擔,又因血液、氧氣供應不足,肺部不能好好舒展,導致呼吸不順,會影響呼吸功能,尤其在女性更會因壓迫胸部,還會誘發將來心臟或乳房等之疾病。消化道疾病:午餐後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忙消化吸收,至少需一小時才能把胃部食物排空;若餐後隨即桌上趴睡,因身體彎曲度增加,胃腸會受到壓迫,增加蠕動負擔,又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忙消化吸收,易因心臟供血不足,不利於腸胃正常蠕動,降低消化能力,易造成胃腸氣脹,引發慢性胃炎,這可能就是東方人消化道疾病較多主因。眼睛疾病:趴睡時壓迫的眼球,使眼球漲大、眼軸增長,很容易損傷眼角膜和視網膜,引起角膜變形、弧度改變,還可能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除了會影響視力,形成高度近視,增加青光眼發病率,很可能加速散光。這可能是台灣學生普遍近視原因之一。脊椎肌肉神經疾病:長時間歪扭頸部及壓迫上半身,會使頸部、肩、腰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形成肩頸部肌肉痠痛,造成頸椎及胸椎輕微變形。一個人長期保持低頭狀態,頸部的生理彎曲呈開口向後的「C」形狀,趴桌睡時,脖子前彎,違反了頸部生理,所以睡後常感脖子酸痛,手腳麻痹。又趴桌睡時,頭部扭向一邊,造成兩邊肌肉不平衡,一邊收縮,一邊拉伸,頸部的韌帶和肌肉加倍緊張,令頸部後面肌肉疲勞過度,將重力全部集中在頸椎的骨頭上,時間一久將造成頸椎骨椎盤突出,引發頸椎病。又因長時間壓迫上半身,會引發脊柱彎曲,出現腰肌勞損等症狀。手肘尺神經疾病:趴桌睡或手托下巴睡時,手肘需向外側彎,角度較大或倚靠桌面,而尺神經在肘部內側神經處非常表淺,僅介於皮膚與硬骨間,最容易因長時間壓迫而受傷,形成尺神經病變,或神經粘連,致使無名指與小指酸痛麻,即所謂「肘隧道症候群」,嚴重時會出現「爪狀手」。手臂橈神經疾病:趴在桌上,以手臂當枕睡,會因壓迫手臂橈神經,造成手臂神經麻痹,影響正常血液循環及神經傳導,致使大姆指與食指酸痛麻,無法拿筷、筆,並導致肩痛、手臂酸痛等局部性神經麻痺。此外,趴桌午睡時,臉的顏面神經受壓迫、損傷,引發神經麻痺或臉部變形,單側頸動脈的血流量因趴睡姿勢而變小,易引發宿疾。伏案趴桌睡雖有上述七大缺點,但由於方便,在尚無有效改善方法前,至今仍為多數人採用。養生保健協會秘書長李春興博士表示,傳統趴桌午睡因其睡姿不良,可能危害人體健康,長期以往,不止個人需付出健康代價,也將增加政府及人民龐大財政支出;因而在此呼籲:國人及當局應正視這個小問題的大影響,倡導國人正確午睡習慣,睡出健康來。

過年大享口福前 口腔保健先做好

過年大享口福前 口腔保健先做好#消化道

年節是一年中最重要全家團聚的節慶,帶動團圓氣氛最重要的就是聚餐,口腔是位居人體消化道的第一站,過年期間要一飽口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牙科鄭信忠醫師提醒,不可不注意口腔牙齒的問題。就春節期間口腔保健,鄭信忠醫師提出注意事項如下: 1. 平常重保養,年前總整理在過年期間吃喝頻率增加,熬夜玩樂機會大增,在口腔與牙齒的病變中,最常見的是齲齒與牙周病,而這些病變初期時無顯著症狀,容易使身體防禦機制降低,致使口腔或牙齒潛伏的病變復發或疼痛。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仿照汽車定期進廠維修方式,於年前口腔亦應作年度總檢查與保養維修,小問題及早解決,以免年節病灶發作,牙痛掃興。 2. 小心嘴破,避免太熱食物火鍋是應景菜餚,但滾熱食物燙傷口腔粘膜造成潰瘍(俗稱嘴破)之機會大增,尤有甚者,熬夜歡樂更易加重口腔潰瘍之產生機會與面積擴大,這種疼痛相當難熬,嚴重影響口腔運動與進食,除了自行抹口內藥膏(如kenalog或Dexaetin或止痛藥膏等),可暫緩疼痛或縮短病程外,重要的是避免滾燙食物直接進食並保持口腔衛生。 3. 保護牙齒,避免太硬太黏食物各類瓜子、開心果、脆果子等堅果類食品是春節代表性的零食,需特別注意避免直接用力啃咬,尤其是前牙裝有瓷牙者或戴固定矯正牙套者,以免造成牙齒斷裂、瓷牙破損、矯正器掉落,最好是以開啟器代替牙齒打開瓜子,對於年糕、麻糬及湯圓等黏性高的食品亦需小心食用,對戴活動假牙者、裝有矯正器者或暫時黏著的固定假牙者,皆需小塊進食,謹慎咀嚼。 4. 慢嚼細嚥,避免顳顎關節酸痛過年期間吃魷魚絲、牛腱、牛肉乾或口香糖等需用力咀嚼的比率增加,長時間的嚼食有時易造成顳顎關節的疼痛或障礙,當發現耳朵前的下巴關節會疼痛或肌肉酸緊時,應考慮暫停這類食物的咀嚼,改以較軟的食物,小口嚼食,慢嚼細嚥,必要時可熱敷或按摩耳前及臉頰之咀嚼肌肉,以減緩疼痛。5. 春節期間留意各醫院牙科急診開放狀況春節期間大多數的牙科診所都停診,萬一有疼痛難受之牙齒病變時,可以到各醫院之牙科掛急診,因此需留意各醫院之牙科急診狀況,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鄭信忠醫師再三叮嚀,平常多保養,預防勝於治療,飯後睡前勤刷牙用牙線,想必春節必定是愉快愜意!

無薪假薪水少3成 少了薪水不能少健康

無薪假薪水少3成 少了薪水不能少健康#消化道

金融海嘯持續發威,無薪假情況更是持續延燒!根據調查,97年約有4成6的上班族放過無薪假,平均3成約一萬六左右的薪水,更有近8成的上班族表示有憂鬱傾向。趙強營養師表示,在持續蔓延的景氣寒流中,強大的壓力也讓民眾身體漸漸產生變化,最容易也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腸胃問題,像是胃脹、胃痛、腹瀉與便秘等。趙強營養師表示,雖然休無薪假少了薪水,身心承受龐大的壓力,但卻不能因此丟了健康,建議過去一直處於高壓力、工時長,身體健康早已亮紅燈的上班族,應把握無薪假好好調整身體,回復健康狀態,累積下次再出發的能量。避免壓力下所產生的腸道問題,其實可以借鏡世界長壽村的健康祕訣,從日常的飲食著手,就能輕鬆保健腸胃,吃出健康!根據研究指出,世界長壽村共同的健康秘訣,就在於天天飲用優酪乳,且此祕訣早在一百年前就被『乳酸菌之父』同時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梅基尼可夫(Metchnikoff)所證實。世界上有幾處知名的長壽村,其中以保加利亞是百歲以上老人比例最高的國家。經過梅基尼可夫研究發現,重點在於當地居民大量食用優酪乳,因為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能抑制腸內腐敗菌的增殖,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延緩人類老化。有趣的是,當保加利亞人優酪乳的飲用量,從之前人均年消費量40公升下降至22公升的過程中,百歲老人量也跟著減少,顯示優酪乳的飲用量與健康長壽的相關性。趙強營養師也提醒:身體能否健康長壽,消化道健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趙強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壓力大又生活緊張的現代人,如何用最方便的方式保養身體健康呢?長壽村民的健康秘訣-天天飲用優酪乳,可以作為我們很好的借鏡。雖然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可以幫助腸胃健康,但是乳酸菌必須能通過胃酸與膽鹼的考驗於腸胃存活才能發揮效果,如「雷特氏B菌」,經人體實驗證實與健康食品認證,能有效抵抗胃酸及膽鹼的考驗直接到達腸胃,更可降低腸胃中壞菌-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潰瘍、胃癌等的主因)數量,有效保護腸胃健康,避免毒素危害,是幫助健康長壽最方便簡單的選擇之ㄧ。

解黑便?!寒冬慎防上消化道出血

解黑便?!寒冬慎防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

王伯伯(化名)最近膝關節疼痛難耐,就自行到藥房買「消炎藥」服用,幾天後忽然解大量的黑便,眼前一片黑暗,就在廁所暈了過去。您可能已經猜到,王伯伯是因為「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過多而休克。在胃腸科住院病患中,有很大比例是由於上消化道出血,它是一個急症,必須立刻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 張君照醫師表示,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可能有吐血、解黑便(典型的表現是像柏油般黑黑亮亮的,若短時間內大量出血也可能解鮮血便)。若失血過多造成低血容積休克,可能會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甚至昏倒。臨床上將上消化道出血分成:1.靜脈曲張出血:大多是因為肝硬化引起門靜脈高壓而形成食道或胃靜脈曲張,其出血往往是爆裂性的,瞬間大量失血,危險性極高。2.非靜脈曲張出血:大多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即民眾常服用的消炎止痛藥)、或壓力(如重大創傷、手術、敗血症等)所引起。其他原因有血管異常 (如Dieulafoy病變)、急性胃黏膜病變(如喝烈酒、服用藥物、吃麻辣火鍋所引起)等。 張君照醫師說,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首要在於穩定生命徵象,包括靜脈輸液、輸血、給予氧氣等。在初步穩定後,要儘快作胃鏡,其目的不只是診斷,更重要的是治療。若是靜脈曲張出血,可施行結紮術或施打硬化劑。若是高危險的潰瘍出血,如噴血、滲血、或露出血管,可以注射法、止血夾、熱探子等來止血。內視鏡止血後,仍須密切觀察及治療,包括空腹、靜脈輸液、輸血、藥物等;若有再出血現象,可能須重複內視鏡止血。當然,仍有少數患者出血太嚴重、出血部位難以內視鏡靠近、或超過內視鏡可深達的範圍,則可能須接受手術或血管栓塞術。張君照醫師指出,預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下列原則:1.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烈酒等;減輕壓力、保持心情愉快。 2. 勿任意服用消炎、止痛、退燒藥。若有慢性肌肉關節疼痛,必須就醫治療,醫師會考量年齡、潰瘍病史、是否併用類固醇等狀況,而調整服用較不傷胃腸的止痛藥。3. 若曾有消化性潰瘍,又需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應考慮合併使用預防潰瘍藥物。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接受藥物根除治療後,可減少潰瘍復發及併發症。4. 若肝硬化合併食道或胃靜脈曲張,須規律作息、避免飲酒及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視需要服用抗B型或C型肝炎藥物,以減緩肝硬化的進展;可考慮藥物或內視鏡結紮術以預防出血。寒冬期間,上消化道出血似乎隨著氣溫下降而日漸增加。若您有前述症狀,千萬要立刻就醫;當然,最好是平時即注意胃腸的保養,胃腸顧好,身體就強健沒煩惱。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消化道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的使用中,其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包括;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疼痛,到十二指腸和胃的潰瘍、出血及更嚴重的穿孔、死亡等皆有;美國的報告指出,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者約25~50%會產生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導致10%的病人因此停用此藥。很不幸地,消化不良等徵兆,並無法用來預測胃腸併發症的產生,因為有50~60%產生非類固醇抗炎藥胃腸併發症者並無前驅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盛煊醫師表示,在長期使用NSAIDs的人中,約有10~30%會產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然而依已發表的報告指出,以下的各項危險因子,在使用NSAIDs時,應加以特別注意。國外的研究指出,在沒有危險因子的NSAIDs使用者,發生潰瘍併發症為0.8%,只有一項危險因子為2%,有三項危險因子則達7.6~8.6%,有四項危險因子則高達18%。陳盛煊醫師指出,其中又以「老年人」和「先前曾有消化性潰瘍出血者」最危險。一、有消化性潰瘍出血之病史:1994年的研究證實,曾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者,使用NSAIDs再出血的比例相當高,屬於非常高的危險群。二、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此類病人使用NSAIDs再發生潰瘍之機會,約為無潰瘍病史者的17.1倍。2006年的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潰瘍病史產生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無病史者之5倍。三、年長者:年齡超過60歲的NSAIDs使用者,易造成致命性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等,而且可隨年齡的增加而成直線相關。2000年的研究表示,在6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危險率,每年可增加4%。四、同時合併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的單獨使用,是否會增加消化性潰瘍及併發症的產生尚無定論。有研究指出,NSAIDs使用者,若同時使用類固醇,則增加危險率至12 %,如果先前有潰瘍併發症,則危險值高達45 %。五、使用兩種以上或高劑量NSAIDsNSAIDs的胃傷害和使用的劑量成正相關,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之發生率。高劑量NSAIDs比低或中劑量危險度約為2倍,而且使用的NSAIDs不同,其出血率亦不同。有報告指出,使用兩種以上的NSAIDs,51%會產生潰瘍,而使用單一NSAIDs則發生潰瘍只有23%。六、併用抗凝血劑陳醫師表示,並無報告指出,使用抗凝血劑會增加NSAIDs潰瘍的發生率,然而國外1993和2002的研究卻發現,抗凝血劑的使用,可增加潰瘍出血達3倍,尤其因為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之作用,危險性比傳統之NSAIDs更高。七、使用時間過長:2000年的研究指出,NSAIDs使用的時間越長,則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高。八、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較易產生NSAIDs胃病變最近西班牙和美國的報告同時提到,每10萬個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人中,每年有15.3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低劑量(100 mg)阿斯匹林的使用者。因此,具有危險因子的NSAIDs長期使用者,包括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林的心臟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可能的併發症。

咳血、便血皆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咳血、便血皆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

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葉錦龍醫師表示,臨床上因處理方式的不同,所以粗略的以十二指腸韌帶 (Treitz ligament )做為分界,此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 胃、十二指腸、胰管及胆道的出血,稱之為上消化道出血;此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包括小腸及大腸出血,稱之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症狀,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因為胃及十二指腸佔潰瘍。1. 其他出血原因有:胃糜爛、食道裂傷、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等。2. 表徵包括:吐鮮血、吐出咖啡狀物體或是解出黑色大便。但是咳血或是口鼻腔出血吞嚥下去再吐出來,有時會誤以為是上消化道出血,要小心鑑別。葉錦龍醫師指出,大概有8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自行停止,後續只要根據檢查出的病因加以完整的治療即可。其他的出血,必須經胃鏡檢查出病因,並適當運用各種止血方法來止血,少數出血則必須要手術治療或是血管栓塞治療,但仍然會有一些病人因為病情嚴重及併發症而無法救治。■ 下消化道出血:最明顯的表徵就是便血,出血量有可能是大量、少量或是隐性出血到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甚至昏厥才被發現。病因則有痔瘡破裂、肛裂、大腸瘜肉、憩室、發炎或惡性腫瘤等等。檢查的工具有大腸鏡、小腸鏡、核子醫學掃描及血管攝影檢查。治療的方法則有經大腸鏡止血、血管栓塞治療或是接受外科手術。總之消化道出血是內外科重症,須要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因,配合上適當的治療,絶大多數的病人可以康復痊癒。

《不可不知》便便出血怎麼辦?

《不可不知》便便出血怎麼辦?#消化道

所謂便血是指大便中出現血液或有潛血反應,它的原因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或腫瘤、也可能是肛裂或痔瘡及急性感染性腸炎等等。它們的鑑別診斷及治療方式各有不同。身體某部位出血,通常都會引起患者的驚慌,像尿血、咳血、吐血,進一步就會去找醫師求診,但消化道出血,可不一定了,有時是黑色的大便,有時是含血的大便,更有時是沒甚麼特殊的。針對「便血」該怎麼辦,或是擦衛生紙時有血時,臺安醫院一般內科蔡青岩醫師提出,絕大部分的便血,出血處都在下消化道裏,所謂的下消化道是指空腸或以下的腸子,包括部分的小腸、大腸及肛門。那麼上消化道出血,就不會有便血嗎?蔡醫師指出,這當然是錯,很多人以為「上邊」出血,是黑色大便。雖然大部分的胃、十二指腸出血,病人通常解黑色大便,但是若是在短時間急速,大量出血,一樣是紅色鮮血從肛門流出,這種可是大出血,會要人命的。那怎麼區分兩者呢?聰明的醫師,除了觀察生命現象外,另外會插根鼻胃管,便知道結果。下消化道出血,有那原因呢?以成人而言最常見的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是痔瘡及大腸腫瘤。最常見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憩室及血管病變(Angiodysplasia),患者有否注意到,因為便血而住院的病人並不多,醫師通常一聽病人吐血,二語不說,立刻辦住院,便血住院的人就少多了,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絕大部分的下消化道出血都比較和緩,而且都是間歇性的。 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蔡醫師僅就常見的原因介紹。首先是肛門周圍疾病,像痔瘡、肛裂,患者會有鮮紅色的血在衛生紙上,或是滴血、或是大便周圍塗著血。內痔是不痛的,肛裂可是很痛,這些通常是在解硬便、或是用力擠大便後發生。程度一般都很輕微,但是也有例外,某些肝硬化病人會在肛門形成靜脈曲張,出現血流如注的情況。通常醫師會做個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蔡醫師提醒,患者要多吃含食纖維質的食物,多喝開水、多運動,保持規則的排便習慣,不舒服時,溫水坐浴、或使用一些塞劑,如果情況還是很困擾時,可找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接下來是腫瘤病變,良性或是惡性腫瘤均有可能造成便血,依不同的位置,造成便血的模樣上也同同,當然必須同時考慮其他症狀。長在直腸或肛門時血可能是在大便周圍,合併有裏急後重,大便解不乾淨感覺;乙狀結腸、下行結腸,血可能混在大便中或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了,更上方的腸子,可能就純粹以貧血表現或摸到一個硬塊了,檢查上可做大腸鋇劑攝影或大腸鏡檢。尤其是若合併體重減輕,肚子有硬塊,那可要小心了。蔡青岩醫師強調,如果檢查出大腸癌,事先的評估,對往後的預後是很重要。如果發現是息肉,施行鏡檢時把它切掉即可,但須要記得往後的追蹤。至於憩室出血或Angiodysplasia出血,這些均好發於年紀大的病人,後者更與某些疾病有相關,如長期先腎,主動脈瓣疾病。臨床上表現為急性出血,診斷上時常須要以血管攝影證實。 其他還有那些便血原因呢?像急性感染性腸炎,如痢疾、大腸桿菌0157感染;炎症腸病變如克隆氏病、潰瘍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放射性大腸炎、或不明原因性的大腸潰瘍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