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

體內賀爾蒙可能決定你的行為

體內賀爾蒙可能決定你的行為#血清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好想要吃東西,即使肚子很飽了,還是忍不住想要吃,所以體重增加好多」、「感覺吃得很飽,可是一下子就又餓了」、「以前我都不吃甜食,現在不知道為何很想吃甜食,而且停不下來」。在門診常常會聽到病人這麼說,許多人覺得是自己自制力太差導致,其實也可能是體內某些赫爾蒙失調所導致的結果。血清素(serotonin)這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與情緒、食慾和睡眠有關,當血清素不足時,容易產生憂鬱、脾氣暴躁、食欲不振或暴食行為,甚至失眠,當血清素充足,便會感到心情開朗,正向,也因此血清素也有快樂賀爾蒙的說法。許多人可能因為工作忙、壓力過大,導致體內血清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暴瘦或是暴食而導致體重突然快速增加,此外,血清素也是退黑激素的原料,所以也會導致失眠的問題。如何增加血清素也就與體重的控制息息相關了,最常見的方法如下:補充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因為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原料之一,所以補充這類食物就有助於血清素的合成,例如牛奶起司等乳製品、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香蕉及蜂蜜,但是如果考慮到減重,則建議以乳製品或黃豆類製品為主,堅果類則要適量攝取不可過量,至於蜂蜜和香蕉因為糖分太高,在減重期間則不建議。規律運動: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提高大腦中血清素的功能,可以對抗焦慮,增加食欲的控制,此外運動也可以增加脂肪燃燒,對於減重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向的情緒引導:血清素會讓人心情愉快,而正向的情緒也有助於血清素的分泌,所以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例如聽音樂、看電影等,也有些人會透過美食來讓自己開心,但是如果要控制體重則不建議。腦內啡(endorphin)甜食與巧克力是許多人的最愛,尤其是心情不好或是生理期不舒服的時候,吃一點甜食或巧克力便會覺得心情愉快,經痛症狀減輕,這是因為吃甜食或巧克力的時候,大腦會分泌腦內啡,它會讓我們感到心情愉快,並且有減輕疼痛的作用,也因此讓許多人難以戒除吃甜食的習慣,體重也就節節上升了。其實運動也可以讓大腦分泌腦內啡,所以有些人也會覺得運動後心情變好,因此用運動來取代吃甜食才是控制體重的好選擇。腸泌素(incretin)腸泌素是一種小腸分泌的賀爾蒙,在飯後血糖上升的時候,腸泌素可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並且抑制昇醣素,藉以降低血糖,除此之外還可以讓腸道蠕動變慢,使大腦產生飽足感且抑制食欲,所以腸泌素不僅可以穩定血糖,對體重的控制也有正面的影響,糖尿病患者被發現體內的腸泌素比正常人來得低,所以也可能飯後一下子就又餓了,吃得更多,不但讓體重增加也讓糖尿病進一步惡化。過去我們常常會擔心因為疾病造成體重上升,常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但是臨床上發現這類型的人在肥胖患者中其實比例不高,大多數人反而是體內賀爾蒙失調導致,因為不是病,所以也就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只能透過生活作息的改變來調整充足的睡眠: 平均一天有8小時睡眠為佳,因為睡眠不足對身體而言也是一種壓力,可能導致血清素下降。規律的生活:養成固定的用餐時間,減少低血糖和吃零食的機會。適度的運動:運動的好處多多,但是也要斟酌自己的體力,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傷害。適量的水果:可以用水果取代甜食,健康也營養,但是不可以過量,因為水果也含糖,過量的話也會變胖喔。(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生活診所 林柏宏醫師)

防季節性憂鬱 用這些習慣調節血清素

防季節性憂鬱 用這些習慣調節血清素#血清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氣候紊亂,是否也讓你情緒跟著紊亂?在高緯度的北半球,因缺乏日照易引起「季節性情感疾患」,也導致冬季臨床憂鬱症增加。研究顯示,90%生活在哥本哈根的人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如睡眠或飲食紊亂,約5%的人在冬季出現臨床憂鬱症。過去科學家已發現,女性及帶有5-HTTLPR短對偶基因的人發生「季節性情感疾患」的機率較高,這種遺傳變異決定血清素轉運體的功效。但根據一份2018年10月發表於《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的研究指出,某些人(特別是女性),即使她們身上帶有導致憂鬱症的基因,仍可以透過整年維持或增加血清素的水平來避免憂鬱症的發生。部分帶有憂鬱症基因者 可透過調節血清素降低憂鬱風險此次研究由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團隊進行,研究對象為23位丹麥年輕人,帶有憂鬱症的HTTLPR遺傳易感性,為測量大腦中血清素轉運體及血清素水平,受試者在夏季時接受2次腦部掃描(正點子斷層掃描),及在冬季時進行2次追蹤掃描。結果顯示,從夏季到冬季,血清素轉運體蛋白的水平平均下降10%,尤其女性更明顯。有一些帶有遺傳傾向,被認為可能會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者卻能控制血清素轉運體蛋白量的產出,這意味他們能夠調節從腦中排出多少量血清素。如此一來,變得更有能力對抗憂鬱症。有能力對抗「季節性情感疾患」的女性在冬季調降比男性更多的大腦血清素轉運蛋白。一般來說,能抵抗「季節性情感疾患」者在不同季節裡都保持相同水平的血清素。補充色胺酸食物如牛奶 並保持戶外運動習慣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說明,台灣因地形氣候的關係,較少罹患季節性情感疾患,主要與日照有關,在高緯度、晝短夜長的地區較常發生。腦中血清素功能低與憂鬱症相關連,臨床有效的抗憂鬱劑,大多能提升腦部血清素功能。目前科學實證出不少能提升腦部血清素功能的「非藥物方法」,如多做讓自己快樂的活動、保持運動習慣,建議從事戶外的運動,同時有適度足夠的日光照射,能提升血清素功能。也能從飲食下手,研究證實食物中缺乏色胺酸會造成憂鬱,色胺酸是大多數膳食蛋白質的必然成分,像牛奶、紅肉、魚、雞鴨、蛋等。正常人飲食要缺乏色胺酸幾乎不可能,只要均衡飲食即可。防陷入憂鬱 從2方面著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女性罹患憂鬱症比例比男性高,已被許多研究證實。最近正逢季節轉換時期,預防陷入憂鬱更要靠自己,可從兩方面著手:1) 覺察情緒並認識憂鬱症症狀/當不想再做本來感興趣的事、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悲傷沮喪、無故想哭、負面思考加劇,甚至是不想存在,出現這些症狀時,就需求助專業。2) 積極讓身體產生對憂鬱有作用的激素/日照已被證實為有效的天然抗鬱劑,可以預防血清素從大腦中流失,所以安排戶外運動,或規律的日常生活、休息及飲食都是預防之道。當發現身旁的親人或朋友,有憂鬱症症狀的現象,不妨多一份關心與了解,如無法改善或協助對方,建議陪同就醫,尋求專家診斷及治療。

健走提升幸福感!加強「血清素」分泌

健走提升幸福感!加強「血清素」分泌#血清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體的下半身肌肉占了全身肌肉的三分之二以上,將近七成。肌肉同時也有幫浦的功能,透過肌肉的收縮與鬆弛將血液運送至全身,所以活動身體,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走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 提升幸福感健走就是一個極有效率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幼,任何人都可以立刻開始,不需要什麼特殊工具,也不用挑地點。而且健走和慢跑不一樣,不會對膝蓋或腰部造成負擔,即使是對體力沒自信的人,也可以輕鬆持續。最重要的是,走路沒有「退休」這回事。只要身體能動,就可以一直走到壽終正寢前一刻。養成健走的習慣,不僅可以維持身體健康,對精神層面也有正面影響。走路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因此有助於活化大腦功能。聽說,以前的發明家總是邊走路邊思考,藉此激發出各種創意。此外,醫學也證實走路可以促進提升幸福感的腦內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分泌量。日常生活幾乎不活動 肌肉1天流失1%也就是說,走路對身體、大腦和心靈都有著莫大的益處。只是,現代人生活的環境實在是過於方便,使得走路的機會不斷減少。據說江戶時代(一六○三年—一八六七年)的平民,一天平均要行走三萬步,相較之下,現代人平均一天只走六千到七千步。我們太熟悉有汽車、機車、電梯、手扶梯的舒適生活了,而且從早到晚都坐在辦公桌前工作,說不定還有人一天走不到一千步。據說這些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活動的人,肌肉量會以一天百分之一的速度流失,而下半身肌肉衰退的速度更是驚人。由此可知,走路與心身的健康直接相關。將坐禪、冥想和健走三者相結合,肯定能更進一步提升平定心神的效果。這是我在千日回峰行中得到的經驗,可以滿懷自信地向大家推薦。(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天然的鴉片 曬太陽好處太多了!

天然的鴉片 曬太陽好處太多了!#血清素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避開太陽,有時候會像是節食時想避免把新鮮出爐的巧克力餅乾吞下肚一樣。你的大腦裡有個聲音開始對你說話,慫恿你(相當潛意識地)小小地咬上一口餅乾;或者說,在這個比喻的例子裡,就是讓你的身體接觸到一點點陽光(只要幾秒鐘而已,不會傷害身體的!),此時餅乾的味道──或是曬太陽的感覺──總是特別美好,讓你吃到停不了口,或是忍不住要一直沐浴在陽光下。小咬幾口可能變成全部吞下肚,小曬幾秒鐘可能會變成好幾分鐘。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陽光感覺起來那麼棒美好呢?曬太陽可以提供天然的快感那種曝曬過紫外線之後帶來的幸福感,是身體上真正的感覺,而且可能早在我們變成人類之前,就已經根深柢固地嵌進我們的DNA裡。曬太陽會刺激身體釋放一種「感覺良好」的物質,提供了天然的快感,這類物質像是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β-腦內啡(beta endorphin),算是人體的天然鴉片。(吃餅乾也可以得到等效的反應,釋放出相同的荷爾蒙,構成那種最熟悉的陶醉感。)陽光也會抑制像褪黑激素那樣的荷爾蒙,這類荷爾蒙會讓你覺得懶洋洋提不起精神,還有「消沉」的感覺。陽光對心理狀態的影響是長期的以前我們認為釋放這些荷爾蒙的動作始於下視丘,它是我們腦部的情緒指揮中心,也是數不盡的荷爾蒙反應的發源地。不過最近科學家已經解開了這個祕密通訊服務之謎,發生之處其實就在你的你的皮膚細胞裡。事實證明,我們的皮膚和神經系統共用同一種我們才剛剛開始瞭解的語言。舉例來說,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些控管情緒的荷爾蒙鑰匙,可能並非大腦的獨家產品,它們也可以經由曝曬過紫外線的皮膚細胞生成,然後進入血液中,再傳送至大腦──現在這條通路成了雙向道。陽光對你心理狀態的影響,絕對不只是短期的而已,它幾乎能完全控制你生活的生物節奏──體溫高低點的日常模式、警覺性的高低、睡眠模式、荷爾蒙的分泌,以及其他基本的生物功能,像是什麼時候想吃東西等,它甚至還會成為你老年時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素。讓我們來好好看看這些關聯之處,一路上我還會進一步提到與維他命D的關聯。(本文摘自/健康是曬出來的:維他命D之父的養生報告/時報出版)

容易衝動 原來腦部少了這個

容易衝動 原來腦部少了這個#血清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躁鬱症高一男生,因為情緒的擺盪,曾經有連續幾天精力旺盛、晚上很難入眠,一直想找人講話,且腦中出現源源不絕地想無法與人互動,但是在情緒的作用下,開始容易與人爭吵,人際互動中被孤立,陷入憂鬱,缺乏情緒出口,心中覺得孤單,進一步割腕自殘,治療上應給予情緒穩定的藥物及給予溫暖的環境。有品行疾患的人 腦部血清素較少在過去許多社會案件中大家關切的是所謂「反社會人格」,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反社會人格的前身,許多人在青少年的時候,有行為疾患(又稱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在許多人關切反社會人格的不可救治的問題,然而更應該關切的是,有沒有可能早期辨認與處理。運用躁鬱量表,可以預測未來青少年的危險行為,有品行疾患的腦部造影檢查中,他們腦部的血清素比正常健康控制組較少,最新研究指出,血清素不僅調節情緒,也與衝動控制有關,在有衝動控制的行為疾患(conduct disorder),他們本身會有從小比較容易違規、破壞的行為、甚至有許多這樣的人有反社會(antisocial)行為。衝動、注意力不集中 恐持續到成人在我們研究的14名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行為疾患的患者中,幾乎全部小時候都有過動症狀,之後長大發展出來行為問題,他們比一般人有較多的衝動問題,甚至到了長大20多歲之後也都還有成人過動症狀,研究也發現除了衝動症狀、過動症狀之外,他們的生活品質也不好。有行為問題的年輕成人,有腦部上功能的問題,另外,研究也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不足,與腦部的前額頁(prefrontal lobe)的血清素不足有關,說明了衝動問題與注意力問題可能在未經治療的人,這些症狀會持續到成人之外,腦部功能缺損也可能延續到成人。

運動、多曬太陽!4招打倒無力「五月病」

運動、多曬太陽!4招打倒無力「五月病」#血清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社會新鮮人、大學新生、職務異動的人、搬到新土地的人……不熟悉的環境令人身心憔悴容易出現「5月病」症狀呢。歸根究柢,5月病大多是因為在4月訂定了太高的目標。愈是完美主義者, 愈會對無法達成目標的自己感到焦躁,容易陷入5月病。與其宣告:「我要做大事!」或「我要賺大錢!」不如先以持續下去為目標(處方箋1)。如此一來,能迴避5月病的機率將一舉提高。話雖如此, 那麼「已經患上5月病」的人呢?我推薦的方法是「採取提升腦內血清素分泌量的行動」。充滿號稱「幸福物質」的這種腦內傳導物質,將更容易控制喜悅與快樂、驚懼與害怕等各種感情,心情也會逐漸穩定。夜晚也能順利入眠。醫生甚至也會開這種處方藥給有憂鬱傾向的人。並且,血清素增加也能提升魅力。有一份關於猴子的有趣實驗數據,猴子頭目體內血清素的分泌量,約為其他猴子的2倍。至於輕鬆增加血清素的方法,就是多曬太陽(處方箋2)。初夏5月是非常清爽的季節。不妨在燦爛的陽光下散步吧。有些人早上起床後可能會覺得很難受。讓頭腦與心靈活躍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身體(處方箋3)。假如我要打造一間補習班,我絕對會納入體育的課程。我自己一早起床就會去丟垃圾。沒有垃圾的日子就散步30分鐘,或鍛鍊肌肉,總之要活動一下,然後再吃早餐。早上的倦怠感很快就會消失喔。內心軟弱的人經常抱怨:「我做什麼都不行。」且很多時候是苦於不具體或沒來由的不安。為了預防負面思考的迴圈,「哪裡不行?」「為什麼不行?」「什麼事折磨自己、造成不安?」連同原因試著一併寫在紙上(處方箋4)吧。這個其實就是我的最佳壓力消除法。勉強去喝酒大吵大鬧,也不會解決問題,只是逃避現實而已。不要胡亂喧鬧,須刻意正視自己,掌握該突破的問題!請留心思考解決問題。(本文摘自/1分鐘改變人生的幸福處方箋/東販出版)

憂鬱、焦慮、恐慌 腦中血清素缺乏

憂鬱、焦慮、恐慌 腦中血清素缺乏#血清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血清素是腦中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與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同屬單胺類,是體內酵素將胺基酸轉化而成。目前已知當腦中血清素接受體的功能失調時,可能會造成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經前症候群等,而目前常用來治療這些疾病的用藥,也與提昇腦中血清素濃度有關。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李怡慧表示,研究證實當我們的腦中血清素下降時,交感神經系統被活化、產生不安、倦怠感。反之,當我們有疲憊不安的感受時,也需要注意自己是否已漸漸有血清素缺乏之現象。李怡慧指出,不僅患者,健康人也想知道否有血清素調節的問題,可惜的是,抽血檢驗得知周邊血液含的血清素量,與中樞神經中的含量,沒有相關,而目前用來量測中樞神經血清素功能的方法,多具侵襲性或牽涉些許輻射暴露,臨床上較少使用。但「音量相依之腦部誘發電位」或「色胺酸耗盡測試」這兩項試驗已被證實可作為一非侵襲性評估中樞血清素活性的方法,可以運用在臨床及研究上。

這是真的嗎?! 冬天到了少吃也會胖

這是真的嗎?! 冬天到了少吃也會胖#血清素

有些人認為,冬天需要消耗很多的熱量,所以只要吃少一點,就是減肥的好季節,但是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人體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機制,到了冬天身體會不自主地儲存脂肪,來應變寒冷的季節,除此之外,營養學講師史蒂芬(Stephanie Dillon)博士表示,冬天的時候並不容易曬到太陽,所以體內的維他命D會下降,因此無法分解脂肪,而造成脂肪堆積,如果想要冬天瘦身,最好每天可以曬20分鐘的太陽。研究哺乳動物體重問題的貝瑞特(Barrett)博士則表示,在人體的生理反應當中,秋冬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吃下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與油脂等高熱量的食物,但是吃下這些食物,會讓身體更渴望吃下更多的食物,惡性循環下就容易發胖。心理學家克雷格(Craig Jackson)教授則認為,到了秋冬季節人心會較低沈、灰暗,而身體就會不自覺地吃下平時1、2倍的食物,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腦中血清素而達到快樂的目的。至於有些人認為脂肪可以保存熱量,腸胃道外科醫師艾哈麥德(Ahmed)表示,在身體上的脂肪細胞分成兩種,白色脂肪與褐色脂肪,白色脂肪會儲存脂肪,褐色脂肪會燃燒脂肪,如果白色脂肪過多反而會覺得更冷,需要有更多的褐色脂肪幫忙燃燒產生熱量,身體才會更溫暖。因此艾哈麥德醫師最後建議,想要冬天不復胖,少吃作用並不大,而是要多外出、曬曬太陽,才可以幫助脂肪燃燒,達到瘦身的目的。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 重罰買賣器官行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7&HN_Yr=0&HN_Mon=0「皮蛇」爬上耳朵傷聽力 嚴重會顏面神經麻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6&HN_Yr=0&HN_Mon=0長期使用阿斯匹靈 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65&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