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環

促進皮膚血液循環 避免壓瘡形成

促進皮膚血液循環 避免壓瘡形成#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壓瘡」是身體皮膚持久受到壓迫,妨礙局部血流供應,造成缺血,使組織缺乏營養,廢物無法排除,引起組織壞死。是老年患者及其他慢性疾病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合併症之一,其部位常發生在薦椎、尾椎、足跟、股骨大轉子及坐骨節結。壓瘡大略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子。內在因子是指個人對於組織缺血性損害的耐受程度,包括營養、老化、活動障礙及知覺感受能力下降、長期慢性疾病、心智狀態、失禁等。外在因子則是指組織所承受的機械力如壓力、時間、剪力、摩擦力、及潮溼度等。壓瘡分為四級,第一級是指皮膚完整;第二級指皮膚損傷在表皮或真皮,潰瘍呈深淺性,可看到擦傷、水泡;第三級指傷口損傷侵入皮下組織,但尚未侵犯肌膜;第四級指組織被破壞或壞死至肌肉層、骨骼、支持性結構。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外科加護病房周翠蓉護理長建議,至少二小時翻身一次及維持正確的擺位姿勢,使用枕頭或泡棉置於骨突下方,如膝蓋與腳踝,並且放置枕頭於雙下肢,使足跟抬高和懸空,放置輔具於病人背部使臀部騰空,使用海棉、乳膠、空氣、或水做成的特殊床墊,避免產生剪力;保持皮膚柔潤;協助肢體活動以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預防皮膚潮濕,及隨時注意臥床病人皮膚是否有破損,避免壓瘡形成。

80多歲滿頭白髮的阿嬤 「針」能長黑髮

80多歲滿頭白髮的阿嬤 「針」能長黑髮#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84歲的王女士,四年前罹患中風,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就診,照理應滿頭白髮的王女士,在接受中醫師施予頭皮穴位針灸治療一年後,不僅中風所導致肢體偏癱的症狀有改善,頭皮居然新生了不少黑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中醫學上認為「髮為血之餘」,即頭髮生長所需的養分需由頭皮充足的血液來供應,因此藉由針刺頭皮穴位來疏通經絡,改善頭部周邊的血液循環,讓白髮逆轉恢復成黑髮。林在裕中醫師指出,在中醫上,白髮與腎氣虛衰、氣血不足有密切關係,老年人頭髮變白是一種衰老的生理現象,當人的年紀漸長時,腎氣迅速衰退再加上氣血循環變差,黑色素細胞活性減退,黑色素分泌減少,新長出的頭髮就會變成灰白色。而有些人少年白則多與遺傳因素、緊張、壓力、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相關,導致黑色素無法合成,進而促使毛髮變白。林在裕中醫師提醒,目前市場上染髮的產品良莠不齊,稍有不慎,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諸如頭皮搔癢或起水泡、丘疹等副作用。有白髮困擾者,宜及時治療,並保持心情舒暢,不要太晚睡覺、過度緊張與勞累。日常飲食則建議少吃辛辣油炸及過甜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食物,如蛋類、奶類、豆類、蔬菜、水果等,以及 含有鐵質較多的食品,如菠菜、海帶、蕃茄、黑木耳。

天冷致血液循環變差 飲食清淡、多運動可改善

天冷致血液循環變差 飲食清淡、多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溫度逐漸降低,人體的血管收縮相對變差,血液的供應速度也變慢,造成血液循環不佳、手腳容易冰冷,同時中風的機會也會增加。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高壓氧中心主任李潤宇表示,血液循環與全身各部位、各個臟器的健康密切相關,一旦血液循環速度下降,會引起許多疾病,但是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增加血液循環。李潤宇主任表示,心臟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也會造成代謝系統遲緩而引發代謝上的疾病,如糖尿病、老年血液循環變差、手腳麻、神經痛、關節炎、疲勞等。因此冬天的時候,除了注意穿著要保暖,糖尿病患還可能因末梢血管循環不良、感覺神經傳導遲鈍,易在使用電毯、保暖產品上發生燙傷的意外,需要多加注意。李潤宇主任提醒,如果要讓血液循環更好,需要搭配飲食改善,盡量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再配合游泳、慢跑等運動,可以達到改善手腳冰冷的效果。還有科學研究上已經證明,銀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化血小板的功能,讓血液不會凝結成塊,同時能使血管擴張,促進動脈與靜脈的血液循環。而血液循環不好的人,更不能抽菸、喝酒,雖然有研究認為紅酒可以促使血液循環,但是應該要適量。開業中醫師鄧正梁表示,中藥當中的牛膝、當歸、桂子、薑等都可促進血液循環,如果搭配有氧運動、經絡按摩,可以收到更好的改善效果。李潤宇主任指出,血液循環可以運送人體的養分與廢物,只要血液循環好,就可以順利將養分運送到身體當中需要養分的地方,也可以排除細胞中所代謝的廢物,因此只要改善血液循環,身體各部位就會更健康,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疾病產生。男用增高鞋墊充面子 當心影響血液循環、甚至「壓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1久「坐」工作恐致一身病 每小時起身活動有益身體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1孕婦若太胖請注意! 恐增加小孩氣喘機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4&HN_Yr=0&HN_Mon=0

男用增高鞋墊充面子 當心影響血液循環、甚至「壓瘡」

男用增高鞋墊充面子 當心影響血液循環、甚至「壓瘡」#血液循環

許多年輕美眉都希望另一半個頭別太矮,因此有些個子不高的男性,常利用增高鞋墊充場面,讓自己可以看起來更高挑、覺得有自信。但常用增高鞋墊的人可要注意,免得得了面子、但傷了身體;署立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潘盈達表示,增高鞋墊因為是放置在鞋裡,所以可能會因此讓腳步活動空間受到限制,因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如果腳部長期受壓迫,還會造成「壓瘡」。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頌凱說,如果民眾使用的增高鞋墊是前後腳掌都平均墊高的設計,腳踩在地上時可平均受力,就沒什麼不良影響;反之若是鞋墊偏重墊高在後腳掌部位,就不符合人體工學,前腳掌會承受較大壓力,恐造成腳部多處壓迫的痛點。潘盈達醫師指出,民眾用的增高鞋墊如果所佔面積較大,會影響腳的活動與伸展空間,長久下來會影響血液循環,腿與腳會感到痠痛,甚至會導致壓瘡。長庚醫院衛教中心指出,壓瘡是指皮膚受到持續性壓力(或是壓迫)、摩擦力,所導致肌肉受傷的情形,而出現傷口。長庚醫院教中心表示,一旦出現壓瘡,要定時為傷口換藥,換藥時先以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清洗時由傷口的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向外清洗不以相同棉枝反覆清洗,同時觀察傷口的大小、深度、分泌物顏色、有無異味等,抹上醫師開立的藥膏,以無菌紗布覆蓋住傷口,用紙膠固定紗布即可。此外還需注意傷口的變化,如傷口有裂開、流血不止、紅、腫、熱、痛、異味或化膿等情形,請儘速回診。林頌凱醫師說,增高鞋墊最好不要超過5公分,如果民眾因穿增高鞋墊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腳疼痛的情形,就不要再使用增高鞋墊,必須先讓腳得到充分休息,並以熱敷舒緩不適,或由醫師進行專業物理治療。醫師建議,就算要用增高鞋墊,也儘可能不要長時間使用,所配合的鞋子在後腳部分的包覆性也要足夠,而足部、腳踝有受傷的患者,也不要過度使用增高鞋墊,以免造成腳部負擔。

超音波熱療改善血液循環 醫師:治療疲勞性骨折效果好

超音波熱療改善血液循環 醫師:治療疲勞性骨折效果好#血液循環

Lamigo桃猿隊球員林智勝日前因肋骨出現疑似疲勞性骨折狀況,球團讓他暫時休息一段時間,除了充分休息、做放鬆療程,也為他安排到醫院做超音波熱療。林智勝的主治醫師、桃園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頌凱今(3)日表示,「超音波熱療是利用深層的熱能,加速組織血液循環,對疲勞性骨折治療效果不錯。」超音波熱療是物理治療師很常用的治療工具,主要用於治療軟組織損傷,比如肌肉、韌帶、肌腱的損傷,有消炎、加快受損組織的修復、改善血液循環、降低疼痛等作用。 林頌凱醫師指出,會發生疲勞性骨折,主要是身體某部位過度使用,長期下來導致承受壓力太大,因此產生骨頭裂傷的情形,「通常是肋骨、小腿脛骨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林頌凱表示,林智勝因為是棒球選手,比賽需要,上半身長期必須猛力旋轉,身體長期承受壓力,肋骨出現小裂傷與發炎狀況,研判應該是肋骨疲勞性骨折。林智勝目前除了充分休息、做SPA放鬆療程、補充營養外,超音波熱療也是重要的治療工具;林頌凱說,超音波熱療運用深層熱能、產生熱效應,讓身體組織的血液循環更好,可以加速傷處的復原。

高壓氧有助於治療「因缺氧及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之併發症」

高壓氧有助於治療「因缺氧及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之併發症」#血液循環

文/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 牛柯琪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高壓氧暨異常氣壓環境醫學研究室和腦心血管研究室及神經科學研究室在林茂村教授的帶領下,這幾年分別對感染、腦外傷、發燒等疾病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高壓氧經由提高組織含氧量,改善血液循環可阻斷引起發炎反應持續惡化之主要元凶:「缺氧」,解除了病情惡化的趨向。而且奇美團隊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若事先予以高壓氧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而減輕細菌內毒素引起的不良反應,發表三項研究結果於國際醫學期刊(請參閱備註)。臨床病例:「高壓氧經由提高組織含氧量阻斷缺氧引起之發炎反應」和「直接抑制發炎反應」兩項機制近來已有效的應用在臨床上不同的疾病。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最近治療了幾類病患:過敏性血管炎引起之嚴重皮膚潰瘍。長期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引起之腎衰竭及足部潰瘍。腎衰竭及手部微血管動脈缺血性的劇痛及指頭潰瘍。病例一(過敏性血管炎引起之嚴重皮膚潰瘍):一位28歲男性同時罹患地中海型貧血及過敏性血管炎,右下腿前脛處有一5X5平方公分之慢性潰瘍逾半年無法痊癒。我們每天予以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及抗生素治療,新皮慢慢由四周向中心生長,經過30次的高壓氧治療歷時兩個月痊癒。我們認為高壓氧治療一方面抑制了其血管不正常的發炎反應,一方面促進新皮生長,終於治癒其頑疾。病例二(長期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引起之腎衰竭及足部潰瘍):一位70歲女性罹患長期高血壓及糖尿病二十餘年,已有冠狀動脈病病變和心肌缺氧,腎衰竭洗腎及足部缺血性潰瘍。患者來院時左足潰爛,前四趾切除後仍多處潰爛長達十個月之久,醫生已有建議應實施膝蓋以下截肢。患者來本院開始每天接受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血糖控制及抗生素治療,她接受總共100次高壓氧治療經歷五個月痊癒。這類長期糖尿病患因不正常的糖化蛋白質及大量脂肪酸引發全身性血管發炎導致微血管動脈硬化,從頭到腳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腦中風、眼底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病變、腎衰竭及足部缺血性潰瘍等。高壓氧不僅對足部潰瘍的癒合有幫助,同時因抑制發炎反應對全身血管的硬化和栓塞的形成亦有延緩的功效。病例三(腎衰竭引起及手部動脈缺血性劇痛及指頭潰瘍):一位31歲女性因左手第二及三手指頭開始缺血性壞死、潰瘍及劇痛3個月,血管攝影顯示左手指血管動脈硬化及栓塞。她因腎衰竭而洗腎長達15年之久。她開始每天接受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其血液循環逐漸改善,疼痛慢慢消失,經歷4個月總共接受了50次高壓氧治療,左手指血管重新建立,手指潰瘍也痊癒。患者因手部動脈硬化及為洗腎所作的動靜脈血管廔管引發的血管阻塞,因為血管栓塞會引起發炎反應使栓塞持續惡化。高壓氧提供局部大量氧氣使局部發炎反應停止,並且血流重新恢復。高壓氧阻斷缺氧引起之發炎反應之機轉:發炎反應(inflammation)乃身體之正常的防禦措施。當組織嚴重破壞、全身性缺氧或感染時疾病組織都會釋放大量的細胞素(cytokines),由於受傷組織釋放前列腺素及吞噬細胞釋放溶解酵素,造成組織及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液體及某些蛋白質滲出而堆積在組織間,臨床症狀上會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現象稱之為發炎。發炎反應(inflammation)對於傷口或感染處可作暫時性的修復及封閉效果,除了可活化其他免疫防禦系統外,也可減少致病原的擴散。可是如果嚴重的傷害或自身免疫出了問題,過度劇烈的發炎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患者將因患部甚或全身的水腫、高燒或腦心肺衰竭而致無法挽救。近年來科學家們努力探討新的藥物或治療方法,希望能降低發炎反應而仍能有效的發揮治療原疾病的效果,然而成果有限。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高壓氧暨異常氣壓環境醫學研究室和腦心血管研究室林教授及神經科學研究室,這幾年分別對感染、腦脊髓外傷、發燒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高壓氧經由改善血液循環、提高組織含氧量,可阻斷引起發炎反應之禍源:缺氧,解除了病情的惡化。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若事先予以高壓氧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而減輕細菌內毒素引起的不良反應。以下三項研究均發表於重要的國際醫學期刊(請參閱備註)。高壓氧可抑制大白鼠高燒時之發炎反應:以往林教授帶領之團隊將大白鼠曝置於一個43oC之環境中約70分鐘引發熱中風,來模擬疾病高燒時重症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當熱中風發生時會因高燒及組織大量破壞導致心血管衰竭、顱內壓增高、腦缺血致神經細胞損傷、肝及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腦與血中的一氧化氮等氧游離基升高等,同時體內的前驅物質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質-6(IL-6)大幅增加,讓大白鼠快速死亡。我們發現熱中風之大白鼠若予以2.5大氣壓純氧治療,存活時間可大幅延長五倍之多,生命跡象如體溫、平均動脈血壓以及心跳獲得顯著改善。我們發現大白鼠誘發熱中風時會出現與人類相似的以上症狀皆獲得極大的改善。而且血漿TNF-α及氧化壓力上昇幅度亦獲得有效減緩。綜合上述結論:在高燒及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下,經由動物實驗證明,適當的高壓氧不但不會增加氧化壓力,可能經由抑制發炎反應對心臟血管系統、腦神經、肝臟、凝血功能有保護作用。高壓氧之前後處理可抑制細菌內毒素(LPS),減緩紐西蘭公白兔之發炎反應:本系列研究我們由紐西蘭公白兔的靜脈導管注射細菌內毒素引起發炎反應,約於90分鐘使其體溫上升至平均值2℃左右。在注射完畢時立即將動物移入室溫的壓力艙中予以2.5絕對大氣壓的純氧一小時。結果顯示高壓氧能使LPS誘發動物發炎高燒的幅度減緩,這可能是透過抑制血漿TNF-等發炎性介質活性之效果。另外如果我們在給動物LPS內毒素前,連續7天每天予以2.5大氣壓前處理(或前24小時每隔8小時予以2.5大氣壓前處理,連續3次)亦觀察到高壓氧氣前處理同樣可以明顯減少兔子血漿中TNF-α濃度。以上結果得知:無論是在給予LPS之前或之後,高壓氧氣皆可明顯減少兔子血漿中TNF-α濃度,而阻止了發炎反應引起之發燒。壓氧治療可減輕脊髓之損傷和運動功能之喪失,同時受傷區域之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大幅下降:本研究團隊用夾傷法造成脊髓損傷,同時脊髓損傷的同側運動功能嚴重的障礙。受傷後如果立即予以高壓氧治療不但受傷範圍大幅縮小,運動功能有效改善,同時受傷區域之發炎反應物質如TNF-α等明顯下降,而氧化壓力亦獲得紓解。結論:高壓氧是很好的輔助治療,我們能成功的治癒上述病患們頑固的疾病解除他們多年的困擾,可歸功於以下原因:研發團隊:根據臨床上所面臨的困擾,我們研發團隊使用不同的動物實驗模型探討其治病的可能機轉,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有效的應用到病人身上。治療團隊:高壓氧治療過程特殊,從進艙前的醫護人員和工程師的準備工作,高壓氧治療前、中、後對病患及家屬衛教。我們強調高壓氧治療病患安全、舒適及家庭護理。團隊平日積極推動自主高壓氧艙的每日及定期機械維護保養,確保高壓氧艙系統運轉狀況良好,而病人也在安全舒適的狀況下接受治療。全人照護多元化之治療:現代科技的發展非常重視多元化的整合。高壓氧治療的病患來自不同科別,而且常同時有許多疾病或併發症。譬如說一個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除了問題傷口外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一連串的心臟血管、腦血管病變、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衰竭及四肢周邊血管病變引起之潰瘍等併發症。為了要給予妥適的治療,我們要確實掌握病患每一個系統的狀況及每一個併發症的程度,並隨時與相關的專科醫師作密切的聯絡和整合,包括:整型外科、心臟血管內外科、新陳代謝科、復健科、營養科、感染科等,隨時為病患作妥適及時的治療。舉例對兩類疾病在整合方面我們有兩個很好的團隊:問題傷口照護團隊。腦創傷照護團隊。高壓氧治療的病患常遭受頑疾的病痛,無論在對病患身心上、或家庭成員上都是長期的折磨,因此須提供病患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層面的照護系統,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之「整合性、協調性、持續性」的健康照護。備註:Hyperbaric oxygen improves survival in heatstroke rats by reducing multiorgan dysfunction and brain oxidative stress. Eur J Pharmacol. 569(1-2):94-102, 2007. Reduction of ischemic and oxidative damage to the hypothalamus by hyperbaric oxygen in heatstroke mice. J Biomed Biotechnol. 2010:609526, 2010.Resuscitation from experimental heatstroke b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rit Care Med. 33(4): 813-8, 2005. Hyperbaric oxygen causes both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pyresis in rabbits. Eur J Pharmacol. 606:240-245, 2009.Attenuating of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by Hyperbaric Oxygen: Stimulating Production of Vasculoendothelial and Glial Cell Lines 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s and Interleukin-10. J Neurotrauma. 27(6):1121-7, 2010.

夜貓族小心!當心熬夜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夜貓族小心!當心熬夜導致顏面神經麻痺#血液循環

小陳(化名)是一位大學生,9天年假結束後,早上起來忽然發現自己臉歪、嘴斜、眼睛又閉不起來,非常緊張以為自己中風了?緊急就醫後發現原來是顏面神經麻痺,經西醫治療給藥後,聽朋友建議至中醫針灸門診接受治療,經過幾次針灸治療後,眼睛閉不起來已經改善許多,臉歪嘴斜持續恢復中。仔細問診過後發現,小陳原本就是夜貓族,平常睡眠時間大多是清晨2點多,都是在玩線上遊戲、上網後拖著疲憊身體才去就寢。加上過年期間和家人朋友小賭怡情及玩線上遊戲,更是熬到清晨6、7點才睡,導致顏面神經麻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洪偉育說,顏面神經支配臉部各種表情和閉眼肌肉。當顏面神經位於腦幹神經核或顏面神經路徑受到損傷,就會引起臉部一側肌肉等功能喪失。洪偉育指出,影響的肌肉包括一邊額頭、臉頰和嘴部周圍肌肉,病患笑的時候,嘴角歪向正常一側,患側法令紋消失,病人因一邊嘴巴無法緊閉,所以無法正常飲食,尤其是喝飲料(可能會流出來)。額頭往上看時,正常一邊有皺紋而患側則平坦無紋路(沒抬頭紋),另外患側眼睛無法緊閉,眼睛也有乾澀現象,嚴重時患者會覺得在同側耳後方會有疼痛感。顏面神經痲痺發生率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男、女發生機率一樣。年齡:15-45歲較多見。洪偉育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上又稱為口眼歪斜或是面癱,在中醫典籍是列為中風症一種。對於風寒型面癱,中藥可採用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急性期(炎症、水腫期、發病10天左右)可用“牽正散”加味,若是慢性期則要補養氣血加上化瘀通絡。關於治療方面,原則上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治療黃金期是3個月,可以預防併發症發生與留下後遺症。在治療前,必須先排除由高血壓,中耳炎、外傷或腫瘤等引起的顏麻。【如何自我照顧】1.刺激局部血液循環,維持肌肉張力。2.臉部按摩:每天以手輕柔向上按摩數次,以增加臉部血液循環、減輕麻痺肌肉僵硬感。3.臉部肌肉運動:站在鏡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4.臉部適當保暖︰避免暴露於寒冷環境,以防止血管收縮,血液供應不足。洪偉育強調,執行顏面肌肉按摩及運動,其用意是保持顏面肌肉不致因為失去神經滋養而變僵硬,通常剛開始早晚各一次10至15分,再慢慢增加次數。※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按摩法(1)由鼻側到太陽穴 (2)由嘴角至耳中(3)由下頦至耳下 (4)自眼角起,由上而下繞眼瞼一圈(5)用姆指由眉毛處,分別向上髮際方向按摩(6)唇部周圍環形按摩嘴角 (7)交替拉扯左右嘴角※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運動法(1)咀嚼口香糖(2)作吸吮動作(3)吹氣球動作 (4)出聲閱讀書報(5)雙眼緊閉(眨眼動作) (6)作鬼臉動作(7)皺眉及提眉動作

右睡姿勢好入眠 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右睡姿勢好入眠 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血液循環

冬天即將來臨,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天氣轉冷,血管容易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血液循環變差,一些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問題發生的機率增加,尤其是原本已經有腦血管硬化的病人,可能會增加腦中風的機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護理部藉由簡單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期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寒冬。內科加護病房許琦珍護理長指出,許多心血管危險因子之間是互相有關聯的,如肥胖、吸菸、缺乏運動等,因血壓升高,並會使血中膽固醇的值升高。另外,二手菸、壓力、過量飲酒都是助長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原本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抽煙、缺乏運動或是老年人,更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對象。所以,在冬天要特別注意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平日就應做好自我保養的工作,有助於減少患病及復發的機會,但主要仍應針對危險因子來預防最有效。許琦珍護理長建議,可另外補充維他命C、E或是抗氧化保健食品,並要特別注意四肢及頭部保暖,另外,根據研究指出,睡姿採右睡者,心跳會趨於緩慢,全身會容易放鬆,可幫助入睡又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您不妨試試看囉!在冬天冷颼颼的低溫下,吃個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及麻辣火鍋等,是冬天一大暖爐!許護理長提醒,為了自己的健康,也可以自己在家中烹調,可以人蔘、當歸、枸杞、紅棗或黑棗等作為湯的藥材,以香菇、海帶或香菜來增添食物的美味,利用蒜、醋、薑、香草片、檸檬、蕃茄或鳳梨等來調味,並以烤、蒸、燉的烹調方式來保持食物的鮮味,不僅低油、低鹽、新鮮又美味,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生,真是一舉數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