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抑制劑

醫提醒:留意急性血癌四大症狀 男大生、OL、中壯主管都確診 基因檢測+創新標靶藥物 助癌友癒見希望

醫提醒:留意急性血癌四大症狀 男大生、OL、中壯主管都確診 基因檢測+創新標靶藥物 助癌友癒見希望#BCL-2抑制劑

綜藝天王沈玉琳日前因血癌暫停演藝事業,不僅震驚演藝圈,更引發社會大眾關注。血癌並非只出現在新聞或虐心電影情節中,而是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實威脅。血癌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及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當中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於成年人較為常見。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病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見的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民眾錯過就醫時機。民眾如出現上述四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可至醫院進行血液及骨髓檢查確認是否罹病。 隨著醫療科技持續進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存活率隨之提升,健保近年陸續給付更多藥品,讓醫療團隊有更多武器幫助病人,同時減輕病人負擔。今(2025)年8月1日起,將BCL-2抑制劑與去甲基化藥物合併治療納入給付,為無法接受高強度化學治療之初診斷病人提供更多治療選擇。去(2024)年部分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更可讓醫療團隊幫助患者藉此規劃個人化最佳治療方案。 針對復發率高或難治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迄今有三款標靶藥物獲得健保給付,包括BCL-2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BCL-2抑制劑可幫助年長者或年輕但是有嚴重共病的病友,將平均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FLT-3抑制劑若搭配化療,可以幫助三成具FLT3基因變異的高風險病患,消滅更多的異常血球細胞並恢復正常血球細胞數量。其中大約有7成病友可以受惠BCL-2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醫師提醒,雖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族群,但臨床經驗是年輕、中壯年都可能會遇到。尤其是正在衝刺事業、擔任家庭經濟支柱的50歲以上男性,容易隱忍症狀導致病情快速惡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蕭惠樺醫師指出,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多款標靶藥物能延長患者存活率,也有相當的可能痊癒。呼籲患者即使確診也勿放棄,專業醫療團隊會依據個別患者規劃最適合的精準治療,以提升無復發存活期。 醫提醒:年輕、中壯年族群容易輕忽症狀或隱忍 出現四大症狀達2周以上別猶豫 盡速就醫檢查 20歲陽光男大生,反覆發燒意外曝罹癌 馮盈勳醫師分享,一位20歲的男大學生,外表陽光健壯、平常也很少感冒,卻在某次暑假反覆發燒2周,並出現臉色蒼白。母親驚覺不對勁帶至醫院,才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由於主要進行造血的骨髓發生病變、染色體異常,不僅白血球不足導致免疫力低下,出現發燒的症狀,正常紅血球數量也減少,因而臉色蒼白、容易疲倦。 30世代年輕OL,筋骨痠痛誤認關節炎,險錯失治療時機 蕭惠樺醫師進一步分享,曾收治一位35歲女性,因抽血檢查發現血液異常,輾轉至高醫就診後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令這位女性病友感到非常驚訝。她前往高醫就診前一個月持續感到骨頭痠痛,至他科就診時先以關節痠痛治療,後續才轉來就醫。蕭惠樺醫師解釋,患者骨頭疼痛是因為癌細胞於骨髓內增生所致,卻容易被誤認為常見的腰痛、關節痛。 圖/蕭惠樺醫師進一步分享,曾收治一位35歲女性,因抽血檢查發現血液異常,輾轉至高醫就診後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令這位女性病友感到非常驚訝。她前往高醫就診前一個月持續感到骨頭痠痛,至他科就診時先以關節痠痛治療,後續才轉來就醫。 55歲中壯企業主管,忽略健檢貧血警訊,頭暈影響工作才揪出血癌 馮盈勳醫師說明,除了年輕族群要留意外,中壯年也要特別小心,尤其是正在衝刺事業、擔任家庭經濟支柱的50歲以上男性。曾有一名55歲男企業主管,例行健康檢查發現貧血,儘管日常工作有頭暈、容易疲倦的狀況,卻因為工作繁忙選擇隱忍。直到症狀持續兩個月,影響工作表現,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許多患者確診後,常感嘆不應忽略日常身體不適的症狀,如常見四大症狀,若2週至一個月內未改善,就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圖/馮盈勳醫師說明,除了年輕族群要留意外,中壯年也要特別小心。曾有一名55歲男企業主管,例行健康檢查發現貧血,儘管日常工作有頭暈、容易疲倦的狀況,卻因為工作繁忙選擇隱忍。直到症狀持續兩個月,影響工作表現,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進入精準治療時代 高齡、難治型患者有望延長存活期  醫界盼持續放寬給付條件 增加創新藥物可近性 隨醫療日新月異,「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簡稱NGS)能幫助醫療團隊在治療前及早針對突變基因,正確風險分類並為病友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健保已在去(2024)年5月起進行部分給付。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多種創新治療藥物,進入精準治療時代。除了年紀較輕、身體條件相對較佳的中壯齡病患有機會透過治療延長存活期;針對復發率高或難治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目前也已有三款標靶藥物獲得健保給付,其中包括BCL-2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BCL-2抑制劑可幫助年長者以及年輕但是有嚴重共病的病友,將平均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 蕭惠樺醫師分享,去年收治一位70歲左右的婦人,因為莫名發燒來就診,後經檢查確診起初每周都需要輸血1~2次,評估年紀較大,自費使用BCL-2抑制劑搭配去甲基化藥物,現在病情已良好控制逾一年。為提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友的治療成效與生存期,政府在今(2025)年8月1日起,將BCL-2抑制劑併用去甲基化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為無法接受高強度化學治療之初診斷病人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大大降低病患經濟負擔。 在健保核准的創新治療中,FLT-3抑制劑若搭配化療,可以幫助三成具FLT3基因變異的高風險病人,消滅更多的異常血球細胞並恢復正常血球細胞數量。大約有7成患者可以受惠BCL-2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馮盈勳醫師說明,上述提到的20歲男大學生,考量年紀尚年輕,治療以根治、回歸正常生活為目標。確診後即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現有FLT3基因突變,因此以化療搭配FLT-3抑制劑進行治療,在癌細胞清除後進行骨髓移植,成功回歸既有學生生活。然而,仍有部分標靶與其他創新藥物給付條件嚴苛,患者即使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藥物,卻因不符健保給付條件必須自費;病人也因為健保給付的療程限制而無法持續使用,造成疾病控制後又面臨斷藥風險。 為達成政府降低三分之一癌症標準化死亡率的目標,醫界與病患期盼政府積極盤點,讓血癌治療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部分創新藥品在國外已獲准使用,國內尚未上市,期盼政府積極鼓勵廠商引進,並加速許可證核准;同時在健保給付上儘速接軌國際指引,增加台灣血癌病友用藥可近性,不僅提升治癒機率,也能延長病友的無復發存活期。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猝不及防 盡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血癌線上+線下衛教工具 治療旅程不孤單 一起「癒」見希望 馮盈勳醫師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尚未有特定致癌因子,輻射線、核災則是較為明確會導致基因突變,增加血癌風險的危險因子。也因為症狀不典型,且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當持續出現莫名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臉色蒼白、骨頭關節疼痛超過數週,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進行抽血檢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蕭惠樺醫師也說明,除了常見四大症狀外,也有病人出現胃口不佳、體重下降;或是出現血尿、血便,誤以為是泌尿道發炎、胃腸發炎或惡性腫瘤等疾病。他進一步呼籲,只要有疑似症狀就盡快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導致器官衰竭。 當民眾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不要恐懼或感到孤獨無助,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監事侯信安醫師召集全台北、中、南、東多家醫院血癌醫療專家,共計26人共同完成升級版《血癌全攻略》專書,徹底解析血癌,詳述八種主要血癌治療方法與照護,提供病友及家屬更完整的照護資源。此外,血液病學會也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出《血癌攻略》LINE數位衛教工具( https://lin.ee/alNODq1),提供線上資訊、藥物查詢功能及「治療紀錄小幫手」,協助患者記錄治療歷程、血球變化,了解用藥途徑與副作用,減輕焦慮並提升治療信心。癌症希望基金會亦為病友們整理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懶人包」(https://reurl.cc/gRG0XL),以簡化圖表說明治療策略與常見副作用,協助剛確診的病友與照護者盡早掌握治療黃金期,共同「癒」見希望。 圖/如出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見的四大症狀「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應提高警覺,可至醫院進行血液及骨髓檢查確認是否罹病。 圖/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侯信安醫師領軍,召集全台北、中、南、東多家醫院血癌醫療專家完成升級版《血癌全攻略》專書,解析八種主要血癌治療方法與照護。 圖/血液病學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出《血癌攻略》LINE數位衛教工具,提供線上資訊、藥物查詢功能及「治療紀錄小幫手」,協助患者記錄治療歷程、血球變化,了解用藥途徑與副作用,減輕焦慮並提升治療信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