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醫療

凍卵協會: 「不只冷凍更要解凍」 推動生育保存政策倡議 呼籲「補助 & 使用誘因& 修法」 三軌並進 才能真正回應女性需求

凍卵協會: 「不只冷凍更要解凍」 推動生育保存政策倡議 呼籲「補助 & 使用誘因& 修法」 三軌並進 才能真正回應女性需求#預防性醫療

面對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加劇、生育年齡持續推遲,凍卵已逐漸成為女性主 動規劃生育力的重要途徑。社團法人台灣凍卵協會(TEFA)提出:「補助不能止於冷 凍,更應設計使用誘因機制」,並呼籲政府盡快修訂《人工生殖法》,讓單身女性得以 合法凍卵並使用卵子孕育下一代。 將凍卵從「選擇權保障」,連結少子女化對策 協會表示,過去數年已累積 30 場的校園與企業衛教推廣,致力於翻轉大眾對「凍卵=不 婚不生」的刻板印象。實際上,凍卵女性仍普遍渴望為人父母,只是受到婚育時機與政 策框架的限制。此外,協會也積極推動衛教跨界合作行動,透過講座、社群媒體懶人 包、實例分享等,強化公眾理解,將生育保存納入校園與職場教育體系,維護女性凍卵 選擇權。 臨床觀察:多數凍卵女性仍渴望未來能生養孩 協會指出,凍卵並非延遲生育的藉口,而是讓女性擁有更多時間與餘裕規劃人生的選擇 權保障。臨床觀察顯示,多數凍卵者介於 30–40 歲,經濟自主、生活穩定,且大多仍期 待未來能成家育兒。台灣凍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呼籲,應重視這群有育兒意願但尚未適 齡成家」的女性需求。 這群女性正是國家在少子化政策上應重視的潛在育齡族群。 資訊不平等與城鄉斷層成阻礙 根據協會觀察,台北等都會地區對凍卵接受度逐年提升,但南部與中小城市仍普遍存在 觀念空窗與資訊落差。而凍卵作為預防性醫療,不該再被視為奢侈醫療或自費負擔,而 應比照疫苗、防癌篩檢等,納入女性健康預防政策架構。TEFA 台灣凍卵協會將持續與偏 鄉診所、地方衛生單位合作推廣,期盼政府也能挹注資源,讓城鄉差距不再是女性生育 資訊的阻礙。 「不只冷凍更要解凍」,須推動「使用獎勵」配套行動 協會提醒,目前台灣雖已啟動凍卵補助,但若僅限於「冷凍」階段,未來可能形成補助 資源被長期凍結、卻未真正轉化為新生兒的落差。 因此,協會提出「時間性連動退費機制」: 35 歲以下女性:凍卵後 3 年內啟動植入者,可獲獎勵補助; 40 歲以上女性:期限縮短為 2 年,獎勵金更高,以對應時間緊迫性; 提早使用加成:若在 18 個月內啟動,可再獲加成獎勵。此舉可同時提升政策效率、避免 資源浪費,並形成「預防保存 + 積極行動」的三軌支持。 法規修正刻不容緩:單身女性仍被排除生育選擇權 目前台灣人工生殖法仍限定「已婚異性戀夫妻」方可使用人工生殖,導致單身女性即 便已凍卵,仍無法合法植入受孕。協會強調,若不及早修法開放單身女性人工生殖權 利,即便補助凍卵, 也只是延後失落的時間點。「讓單身但願意育兒的女性也能擁有 完整的生育選擇權,才是少子化對策真正的根本解方。」協會理事長曾琬婷呼籲儘速 推動法規改革。 協會三大關鍵行動 台灣凍卵協會未來將持續推動三大關鍵行動: 第一,擴大癌友公益補助:「公益希望計畫」串聯醫療院所與社會資源,幫助癌友保存 生育力。第二,深入校園與職場教育:將凍卵與生育保存納入性別與生涯教育,協助年 輕女性提早理解生殖老化風險,縮短城鄉女性凍卵資訊認知落差。第三,政策倡議與法 規推動:與立法委員、政府部門及醫界合作,推動更完善的補助配套與修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