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他汀類藥物

端午節飲食無須焦慮!穩控血脂,PCSK9抑制劑成關鍵利器

端午節飲食無須焦慮!穩控血脂,PCSK9抑制劑成關鍵利器#史他汀類藥物

60歲的張先生兩年前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經治療後順利康復,出院後不久,張先生自覺症狀緩解,血脂數值稍有改善,認為可以自行停藥,並靠飲食控制。孰料,近日再度感到胸悶不適,緊急送醫後才發現是心肌梗塞再度復發,所幸醫師使用史他汀類藥物(Statin)合併PCSK9抑制劑及時救治才保住一命。 端午佳節將至,家家戶戶準備團聚、享用美食之際,也是不少高血脂患者壓力倍增的時刻,擔心一時放縱讓血脂失控,反倒無法安心過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翁國昌教授提醒,飲食控制固然重要,但真正守住健康關卡、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風險的關鍵,還是在於持續穩定服藥與規律治療。翁國昌教授指出,高風險患者若過度依賴飲食調整或保健食品,忽略藥物治療,可能讓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在短時間內快速反彈,反而種下更大風險。 壞膽固醇,真健康殺手,PCSK9抑制劑有助力控血脂 根據國際研究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長期累積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當累積暴露量愈高,血管阻塞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翁國昌教授表示,對於已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建議將LDL-C目標值降至70 mg/dL以下、甚至50 mg/dL以下,以降低再復發風險。 翁國昌教授表示:「即使是嚴格的飲食控制,LDL-C的降幅僅約10-15%,而治療前LDL-C基礎值離治療指引標的較高(如超過200mg/dL)的患者,單靠飲食遠不足以達標。」亦即飲食控制是基本,但僅能當作輔助,是無法取代藥物治療的,「特別是高風險患者,需長期且嚴格管理,要配合藥物介入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目前針對這類高風險患者,除了史他汀類藥物(Statin)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外,亦可考慮搭配PCSK9抑制劑,三者併用可望達到最高達70%至80%的LDL-C降幅。 翁國昌教授也提醒,高風險族群應控制節慶飲食份量、減少油脂與鹽分攝取,並強調:「飲食只能作為健康管理的一環,真正有效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復發的關鍵,還是在於規律服藥與醫療介入。」 治療方案選擇多元,PCSK9抑制劑使用便利 臨床常用降脂藥物包括史他汀類藥物(Statin)(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以及PCSK9抑制劑等。翁國昌教授以數據分享,「若使用Statin可降低LDL-C約30%至50%,若與膽固醇抑制劑合併可降至40%至60%,若再加上PCSK9抑制劑,三者合併則可達70%至85%的降幅。」 其中,PCSK9抑制劑的使用方式為每兩週施打一劑,臨床實證顯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於24小時內施打,血液中LDL-C數值在一天即開始降低,若三藥併用能讓血液「清澈」如新生兒,甚至有機會逆轉血管硬化、提升血管彈性與健康。翁國昌教授建議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根據風險與治療目標進行二合一或三合一合併使用。 遵照醫囑穩定用藥、定期回診,有效預防復發 翁國昌教授特別提醒,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後,務必遵照醫囑定期回診檢查,即使在藥物控制下,血脂已達穩定,仍須定期監測,切不可擅自減藥或停藥,急性心肌梗塞做過血管支架患者,並非一勞永逸永保安康,術後嚴格管控三高危險因子,LDL-C膽固醇尤其至關重要。翁國昌教授強調,LDL-C的控制標準因人而異,須根據個人血管病變與風險評估而定,對於極高風險患者更需有嚴格目標,無法單靠生活飲食與健康食品達標。務必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期,切勿因一時疏忽或錯誤觀念,讓心肌梗塞再度找上門。 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 翁國昌教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