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

石,不敢當──談尿路結石

石,不敢當──談尿路結石#結石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結石是台灣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之間,男女比例大約三比一。飲水中的PPM越高,含鈣量也越多,結石機率就越大。最簡單的預防結石飲水配方,就是1500C.C.飲用水加上一顆檸檬榨汁。台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林芳樹表示,所謂的結石症,指的是因人體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結石所衍生之病症。結石患者的典型症狀如下:1、疼痛:間歇性或慢性腰部疼痛、悶痛或突發性腰、下腹部絞痛,疼痛時合併噁心、嘔吐、坐立難安等症狀。對患者而言,結石之痛是一種沒完沒了、難以承擔之痛,由於尿路結石再發率極高,一旦長過尿石,終身都可能再犯。2、血尿:即尿中帶血,或尿急、排尿不暢的情形,此症狀經常合併腎絞痛。3、尿路感染:因結石產生尿路阻塞,導致感染。4、發燒。5、排尿形態改變:無法控制、呼之欲出的急尿症狀或頻尿。至於結石的產生的因素,林芳樹說很複雜,舉凡遺傳、人種差異、年齡、性別、飲食習慣、飲用水、氣候、尿路感染、痛風、職業、社會環境等,都是造成結石的可能原因,可喜的是,臨床上大約95%以上的結石患者,都能查出結石原因。結石的治療與結石的成分息息相關,從結石成分可以追蹤、分析出患者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一般而言,結石的成分有二:結晶和主質。由黏多醣或黏蛋白構成的主質,和草酸鈣、磷灰石、尿酸等結晶體的關係,就好比建築物的鋼筋(主質)和水泥(結晶體)。二者結合之後產生的結石,依生成的位置不同而有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攝護腺結石和尿道結石之別。林芳樹醫師更具體地舉例,飲食習慣上,像是吃太多高普林、高蛋白質食物,就容易引起尿酸結石,高草酸飲食食物包含菠菜、甜菜、蘆筍、杏仁、紅酸梅、巧克力、茶、可可等,高鈣飲食食物有黑豆、黃豆、豆皮、豆腐乳、豆豉、蛤蜊、包心菜、紅棗、莧菜、木耳、高麗菜乾、海藻、吻仔魚、九層塔、食鹽、金針、髮菜、芝麻、紫菜、小魚乾、蝦米等,若吃太多可能會造成尿路結石的狀況。林芳樹醫師也接著補充,其他像是尿液濃縮、尿液滯留與尿路感染、手術因素造成的尿路狹窄、長期臥床缺乏活動都可能會產生結石,另外像是某些藥物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服用過多都會引發結石,此外若患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腸胃道慢性發炎、痛風症者,因代謝功能差等患者都需要特別注意,這些族群都是結石症高危險群,宜減少高鈣、高草酸飲食的攝取。針對家用飲水(地下水)與結石症之關聯,林芳樹曾經以〈蘭陽地區結石之臨床經驗及結晶成分分析,包括地區性飲食分析之檢討〉為題,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呈現了令人驚訝的飲用水問題。根據林芳樹於1990~1993年提出的研究分析顯示,台灣地區的自來水中,台北自來水所含的總固體溶解物是50PPM,高雄是200PPM。飲水中的 PPM越高,含鈣量也越多,結石機率就越大。林芳樹表示,正常水質中的螢光(腐植酸)強度應該是零,但台灣水質的螢光度大都高於零,螢光對人體最顯見的傷害就是結石和烏腳病。喝水學問大,林芳樹建議民眾可採用逆滲透飲水器來過濾飲水,也可將水煮沸後,待其沉澱再取上段水飲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安全的飲水能使人消災解痛、活力再生,不安全的飲水卻可能傷身害命。林芳樹熱心地為民眾提供了一帖預防結石、維持健康的飲水配方:1500 C.C.寶特瓶水加上一顆檸檬榨汁(檸檬酸可抑制結石的結晶產生)。復發防治結石不同於一般疾病,它是一種難以根治、再發率高、既麻煩又磨人的疾病,針對結石的復發預防,林芳樹叮嚀:1、多喝開水:結石最盛行的夏季,大量流汗的結石患者應時時補充水分,以確保體內的水龍頭不被砂石卡住而能順暢無阻。患者應儘量保持正常排尿,以防尿液滯留逆流及尿路感染。2、液體攝取量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儘量維持一致,建議上午時間多喝開水,臨睡前勿攝取(合併攝護腺肥大之結石患者,尤其應該注意)。3、適當運動:運動可促進輸尿管蠕動,進而減少沉澱結晶的產生。4、勿食用含鹽量高的食物:高鹽飲食會促進尿鈣分泌,造成尿路結石。5、定期門診追蹤檢查:結石患者經醫師評估,每三至六個月接受詳細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後林芳樹醫師語重心長地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唯有改變生活習慣及遵循飲食指導,方能有效預防結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11年九月號第68~73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肝臟也會結石?肝膽管結石難纏

肝臟也會結石?肝膽管結石難纏#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般人聽過膽結石、尿結石,但你有聽過肝結石嗎?有些人肝功能各項指數都正常,一旦腹部 X 光檢查發現有肝結石即覺得很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曾譯諏表示,肝結石就是「肝內結石」,指的是肝內膽管結石,肝臟內若有太多結石就可能造成慢性發炎,有部分的肝結石患者會引發慢性肝炎,需進一步檢查診斷。肝結石就是指的是肝內膽管結石,肝臟內部有膽管,匯集到肝臟外部形成總膽管,也就是指肝臟內的膽小管有結石,或是總膽管結石向上游走堆積所造成的,如總膽管結石或是膽囊結石,但也有可能是單純的「原發性肝內結石」。其實,真正形成肝內結石的原因並不是很清楚,有些學者認為和寄生蟲的感染有關,但還是沒有確定致病因子。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部分肝結石導致慢性肝炎,不只引發肝發炎指數升高,且出現上腹痛的症狀,有上腹及右上腹痛、發燒、黃疸指數偏低,這類患者初期常被當成腸胃疾病治療,長久以往沒有對症下藥,造成結石愈來愈多、肝側葉肝管擴大。一般來說,肝結石的早期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肝內膽管結石若有一群,有時會合併有膽管癌,因此需先找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診察,由醫師評估是否須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自己的肝內膽管結石是一、兩顆或一群,若是一群結石,還要進一步確認肝內膽管結石是否有合併膽管癌。   如果肝內膽管結石只有一顆或兩顆,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檢查發現肝內膽管結石有一群,就可能會產生慢性發炎,慢性發炎因為不容易有症狀,通常建議不需要做進一步處理。診斷肝結石的方法有: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膽道掃描、膽管攝影(可經皮或經十二指腸之逆行性膽道攝影)。治療肝內結石相對比膽結石困難許多。因為肝結石一發作時,可能導致急性膽管炎,慢性存在也會增加膽管癌的機會,有時可用內視鏡夾除一些較淺的肝內膽管結石,不過結石數量一多,就很難完全清除。由於藥物的幫助也不大,不得已時只好進行部分肝臟切除,而且切除部分肝臟後,並不代表就永絕後患,因為其他肝內膽管還可能再長結石出來,沒完沒了,相當難纏!有部分病人確實可能合併膽管癌,肝葉切除仍是不得已選擇中最好的治療。病人也要瞭解,如果罹患肝內結石,可能需多次手術(二次以上)、長期追蹤,還可能有癌變機會,必要時還是要面對肝葉切除。

男子排尿疼痛不堪 膀胱結石比雞蛋大

男子排尿疼痛不堪 膀胱結石比雞蛋大#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一位64歲男子,因排尿疼痛不舒服至署立豐原醫院求診,腎臟科余正文醫師檢查發現患者有少見的雙側腎臟水腫,懷疑是尿路出口阻塞,會診泌尿科林修名醫師,經超音波及X光檢查發現膀胱有三顆結石,手術取出,其中一顆重約有6、7公分大,比雞蛋還大顆,另兩顆結石也有2、3公分,短暫解除了排尿問題,但後續還須解決攝護腺的問題。腎臟科余正文醫師表示,一般腎臟水腫多為單側,患者入院時為急性腎衰竭,腎臟呈現少見的兩側水腫,檢查發現為攝護腺肥大導致尿路出口阻塞,長期下來造成腎功能變差,至於腎臟功能恢復的程度仍需持續觀察阻塞的情形,若排尿功能沒有徹底解決,腎功能會持續變壞,最終恐會造成需要洗腎的危機。泌尿科林修名醫師表示,膀胱結石和一般腎臟、輸尿管的結石成因不同,通常是有排尿功能障礙,長期餘尿多,解不乾淨所造成,最常見的還是男性攝護腺肥大所致,但患者膀胱出現大如雞蛋般的結石實為少見,手術在下腹開一個小傷口,將結石取出,除了處理結石本身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排尿的問題才是治本的方法,一般有膀胱結石的病人都必須合併解決攝護腺的問題。攝護腺是控制排尿和射精的功能,只要是男性或多或少都會有攝護腺的問題,尤其是年紀愈長者發生機率越高,如果有發現排尿排不乾淨,排尿無力,尿完又想再尿,晚上睡覺會一直起來尿尿,都是攝護腺肥大的徵兆。發生初期以藥物控制定期追蹤,大多患者皆可穩定,但若無積極治療,長期餘尿解不乾淨,膀胱積水過量會引起腎臟發炎,不及時導尿、開刀手術治療,嚴重會造成腎功能損傷。林修名醫師叮嚀,攝護腺肥大是一種在男性老年人常見的泌尿道疾病,手術是常見的治療方式,通常若有小便次數多且滴滴答答、夜晚頻尿等現象,應該盡快至泌尿科求診,除可接受醫師完整的檢查外,簡單的藥物治療或導尿往往可以解決這類問題,切勿聽信坊間的藥物偏方,不僅會延誤治療時機,更會造成肝腎功能的負擔。

震波可碎結石達85% 療程只需30分鐘

震波可碎結石達85% 療程只需30分鐘#結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估計台灣每年因尿路結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人數甚至在萬人以上,使得結石求診患者急遽增加。尿路結石是常見擾人疾病,所引起的絞痛相當難熬,甚至比產痛還可怕,而且經常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以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最常發生,成為青壯年男性的心腹大患。一般人多已發現血尿,才愕然懷疑是尿路結石,實際上若仔細回憶,可能早有症狀出現。如典型的疼痛是腎絞痛,痛的部位發生在腰部後方,有時會反射到會陰部,其次是噁心、嘔吐,因為腎臟和胃有同一神經分佈,且因結石刺激自律神經產生痙攣,而影響腸胃收縮,導至噁心嘔吐現象。如果結石阻塞嚴重,會引起感染,有發燒或合併寒顫,另可能會導致排尿型態改變,因為結石會刺激膀胱而導致急尿、頻尿等現象。部分患者因腎或輸尿管絞痛,導致腹部及骨盆腔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如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道症狀。阮綜合醫院泌尿科沈崇松醫師表示,治療尿路結石的方法,隨結石大小與結石位置,醫師會為病患選擇最恰當的處置方式。目前除內視鏡配合各形各色的碎石探頭的內視鏡手術外,最常選擇結石治療即為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時大多只需要輕微麻醉,甚至完全不需麻醉,整個療程只需大約三十至四十分鐘。碎石後結石的排除率可達85%,重複治療率僅為15至30%,除了特殊情況外一般以門診治療為主,術後只要稍做休息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沈崇松醫師也特別提醒,除凝血因子不全患者外,有部分亦不適合做體外震波碎石,如結石太大或太小,其他諸如位置、形狀及分佈,都有可能造成使用上的限制,其次是合併有輸尿管狹窄、先天畸形等結構因素,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乃至於身材太瘦或太胖,都可能導致無法對準結石。

孕婦結石腰痛 早產或提前破水機率增

孕婦結石腰痛 早產或提前破水機率增#結石

一名31歲女性懷孕6個月,左側腰痛持續1天,就醫驗尿發現有輕微潛血,超音波檢查在左側輸尿管下段有一個0.8公分結石,引起輸尿管阻塞,造成腎水腫。經治療後,不適症狀改善,也未對胎兒造成影響。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在懷孕時期結石的發生率約是200個人中有1個。由於懷孕期的生理變化,使得輸尿管變粗,如有腎結石易落至輸尿管下段,而引起阻塞及不適症狀。常發生於懷孕第5、6個月。另外,由於結石會引起輸尿管阻塞,使得尿路感染風險增加10~20%,而早產或提前破水的機率約增加2~3倍。治療部分,周固建議,大量飲水,並配合藥物治療,像是止痛藥、輸尿管擴張劑等,以緩解症狀,幫助結石排出。若結石已經造成腎水腫、甚至腎絞痛,且藥物治療無效,則會考慮採用輸尿管鏡碎石術,或是雙J管置入術。雙J管可暫時解除輸尿管阻塞問題,要定期更換,直到生產後再將導管拔除,作徹底治療。但迫不得已時,像是結石已引發腎盂蓄膿或腰痛一直無法緩解,就會採用腎造瘻術來處置。最後,周固提醒,在日常保健預防方面,每天多喝水、多排尿,飲食均衡。平時注意預防結石的發生,若是在懷孕時有結石,只要有適當的治療,併發症是可以避免的,對寶寶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旦有腰痛、血尿、排尿疼痛、發燒等症狀出現時,應儘快就醫治療。

血尿是身體發出警訊! 恐是泌尿道炎、甚至癌症引起

血尿是身體發出警訊! 恐是泌尿道炎、甚至癌症引起#結石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陳孟財醫師指出,血尿,就是尿液中帶有紅血球,可分成肉眼可見的血尿和顯微性的血尿。顯微性的血尿,即在顯微鏡的高倍視野下,紅血球數目大於三至五個。另外,血尿尚可分成疼痛性血尿和非疼痛性血尿。疼痛性血尿常和發炎或結石有關;而非疼痛性血尿可能是惡性腫瘤引起。當尿液顏色變紅或帶血,不一定代表真的有血尿。例如:當女性月經出血,尿液常遭受到經血汙染;另外有些食物或藥物也會造成尿液顏色改變,兩者都會讓人誤以為有血尿。治療主要根據造成血尿的原因來著手,如若為細菌感染則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是腎絲球發炎則以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為主;結石則需要生活型態調整及泌尿科門診追蹤,必要時施行取石術或震波碎石術;若為惡性腫瘤,可以開刀的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要。陳孟財醫師提醒,血尿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可能只是輕微的泌尿道發炎,但也可能嚴重如癌症,不可等閒視之;另外千萬不要因為血尿自動消失了就不去檢查,這樣是相當危險的,只要曾經有血尿的症狀,就應該盡早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檢查,早期治療,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

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醫師:吃太多易造成結石

防骨質疏鬆要多吃鈣? 醫師:吃太多易造成結石#結石

骨質疏鬆是很多老年人常發生的疾病,有媒體報導指出,女性更年期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很高,而且老年人的身體不容易吸收鈣質,因此年輕時必須多補充鈣質,才能夠預防骨質疏鬆。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王有利醫師表示,如果年輕女性平時能夠均衡飲食,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不需再額外補充,如果吃太多鈣質,反而容易導致腎結石。能量醫學科鍾傑醫師指出,人體的牙齒、骨骼都是由鈣質組成,骨質疏鬆症是因為人體長期缺乏鈣質,造成骨頭密度下降造成的疾病。很多人以為多吃鈣質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事實上年輕人補充過多的鈣不僅無法阻止骨質流失,還容易造成便秘、腎結石,還會使人體無法吸收鐵、鋅等礦物質。王有利醫師強調,女性30歲開始鈣質就逐漸流失,骨密度也逐漸下降,尤其是停經後雌激素大量減少,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所以對於女性而言,不是補充多少鈣質,而是身體能夠吸收多少鈣質。王有利醫師表示,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率跟年齡沒有關係,女性不必擔心年紀越大,鈣質吸收率會減少,只要飲食均衡就已攝取適量的鈣質,補過頭反而容易產生腎臟結石。台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表示,每天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的維他命D3含量,幫助身體吸收鈣質,而運動可以同時增加肌肉量和骨密度,所以養成平時多運動、常曬太陽的習慣,才是真正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好方法。●骨質疏鬆有新藥 為荷爾蒙治療乳癌患帶來希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77●骨質疏鬆症問題 婦女健康殺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77●骨鬆藥品非保骨本! 衛生署:恐發生嚴重顎骨關節壞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481

忽視輸尿管結石 六旬伯摘腎保老命

忽視輸尿管結石 六旬伯摘腎保老命#結石

夏日好發尿路結石,問題不大,卻可能拖成大病。臺中市一位男子,輸尿管結石一拖10多年沒處理,最後腎臟尿液下不來,讓拳頭大小的腎臟腫大像「水球」,佔據大半腹腔,不小心跌倒或碰撞都可能造成腎臟破裂,為避免不定時炸彈爆開,造成感染及敗血症危及生命,只能摘除。67歲的李伯伯,10多年前曾有結石痛,吃止痛藥後,除腹部脹氣外,感覺並無大礙,就此放任不管。最近連續三個多星期咳不停,到臺中慈濟醫院看中醫、胸腔科,竟意外發現,左腎腫漲得比肝臟還大,已佔據一大半腹腔。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李祥生表示,有些輸尿管結石病患會很痛、很痛,那是因為石頭從腎臟掉下來造成急性阻塞,產生劇烈的疼痛。像李伯伯在劇痛結束後,沒有處理石頭,疼痛感慢慢消失,他以為沒有大礙,其實,這是因為身體的神經傳導耐受性提高了,痛覺敏感性降低,但結石本身的問題仍存在,長期下來,會使腎臟水腫,漸漸喪失腎功能。至於李伯伯左腎腫大的原因,李祥生醫師指出,伯伯的左側輸尿管被石頭卡住,腎臟的尿液下不來,經年累月越腫越大,才會像個「水球」,更糟糕的是,腎臟壁變薄,萬一跌倒或碰撞,造成腎臟破裂,就很可能產生感染與敗血症危及生命,為預防日後威脅生命只好摘除左腎。李祥生醫師特別提醒,結石很可能會發生任何一個人身上,尤其夏日更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季節,一定不能放任不管,以免小病成大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