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憶

下一秒忘了「買蛋糕慶生」 短暫失憶是不是快失智?

下一秒忘了「買蛋糕慶生」 短暫失憶是不是快失智?#失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婆,我昨天人有怪怪的嗎?」53歲華先生是銀行主管,一早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完全想不起昨天發生什麼事情。「昨天你確實怪怪的,我們晚上要幫兒子慶生,去百貨公司時,你卻問我:『我們為什麼要來這裡?』我說要買蛋糕,你又問:『今天什麼日子?為什麼要買蛋糕?』我以為你是故意鬧我呢!其他時間你就還好,也沒抱怨哪裡痛,可以開車,還下廚燉了鍋牛肉,我就沒再說什麼。怎麼了?你現在不舒服嗎?」「我完全想不起來昨天是怎麼過的?妳說的事情我竟然完全沒有印象,腦袋一片空白。」華先生愈來愈緊張,「我是突然間失智了嗎?今天還是請個假,上醫院一趟。」經過一番檢測,醫師說他的狀況是「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認得自己和親友 無法掌握日期時間短暫性全面腦失憶代表患者突然間有了暫時性記憶喪失,而這個記憶喪失並非由中風、癲癇發作等神經學問題造成。有時患者會伴隨著頭痛、頭暈、焦慮、噁心嘔吐等症狀,但也可以是完全無其他不適狀況。出現短暫性全面腦失憶時,患者會忘記發作前一小段時間發生過的事情,也無法再形成新的記憶。而這個過程時間通常不會很長,介於1到10小時間,平均約6小時。由於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患者會反覆詢問同樣的問題,像是「我現在哪裡呢?」「今天是什麼日子?」「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我來這裡幹什麼?」即使最後症狀在幾小時內改善,也會留下一段空白,究竟在這段時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件,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和他人聊了什麼事情,都完全想不起來。不過,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者對自己的個人狀況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也認識朋友、同事,並不會提出「我是誰?我幾歲?我叫什麼名字?」這樣的問題。在這段短暫失憶的時間內,患者認知功能基本上是正常的,還能認識熟識的事物,例如站在住家外面,可以認出來一些熟識的建築物,比較無法掌握的是快速變動的時間,因此對「現在是幾月幾號?幾點?」就處在懷疑、不清楚的狀態。出現短暫失憶的過程中,因為患者維持著基本認知功能,講起話來通常很正常,能分辨字詞語句,且能維持該有的社交禮儀、應對進退,不會突然變身怪叔叔或突然做一些傷風敗俗的事情,因此很可能即使正在經歷短暫失憶的過程,但旁人未察覺任何異狀。而且,在患者有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同時,患者並不會突然間癱瘓、無法動作或是出現痙攣,也就是說,患者在言語、動作方面都沒受到太大影響,甚至仍然可以從事一些比較複雜的技能,像是煮飯、開車,都是沒問題的。短暫性全面腦失憶通常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遺症,並不會因為罹患過這種狀況,後來變得比較容易中風、癲癇。而且曾罹患短暫性全面腦失憶後的患者,並不會在未來比較容易忘記事情,假使患者有漸進性的記憶喪失,那可能要尋找失智的原因,這種狀況就不是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短暫性全面腦失憶可能與偏頭痛及壓力有關隱藏在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背後的確切原因仍屬未知,但這樣的狀況屬於暫時性的腦部功能受損,可能起因於腦部缺乏穩定持續的氧氣和血液供應。一般來說,像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很容易造成血管變質、窄化,但高血壓、高血脂卻不是罹患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危險因子,代表短暫性全面腦失憶與退化、老化造成的血管疾病比較沒有關係。研究觀察到幾個現象,發現短暫性全面腦失憶可能與偏頭痛有關,或是突然間靜脈血回流不順,甚至也與個人心理壓力有關,焦慮的人也比較容易發作。雖然發作的機率很低,但以下的事情都有機會刺激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發作:*用力憋氣,像是利用實施「努責」。努責就是Valsalva maneuver,例如便祕者出力大便,或重訓者為了增加脊柱軀幹的穩定度,而閉氣用力。用力憋氣會影響血壓血流,可能因此影響到腦部血流。*突然進到熱水或冷水之中。*從事過度需要體力的活動或運動。*經歷內視鏡或血管攝影等醫療行為。*突然接到極差的消息,導致情緒低落、心理面臨極大壓力。*喝了太多酒,使用毒品或其他鎮靜藥物。在診斷治療短暫性全面腦失憶之際,務必要先排除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像是利用神經學檢查,評估患者肌肉力量、平衡、感覺、姿態步伐等各種項目,找出是否還有其他的神經學問題。並利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工具,排除患者有中風、癲癇、頭部外傷、腦部出血等病灶。關於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的幾個重點*患者多為50至70歲的中高齡者。*突然記不起最近的事情,也無法形成新的記憶。*幾個小時後會好轉,患者恢復後,就能開始有記憶,並知道自己經歷了哪些事情,但失憶那段期間的記憶是空白的。*症狀不會超過24小時。*有偏頭痛病史的人會顯著提升短暫性全面腦失憶發作機率。*發作第二次短暫性全面腦失憶是可能的,但極少人會有第三次的經驗。(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她流利口才變遲鈍 頻斷片竟是癲癇惹禍

她流利口才變遲鈍 頻斷片竟是癲癇惹禍#失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多歲的衛教師程小姐靠著流利口才,提供病患和家屬專業諮詢,不料數年前開始出現陣發性失語、失憶,檢查後才知是癲癇,並在左腦發現一個動靜脈畸形瘤,研判與癲癇有關。因程小姐害怕開腦,故採保守的加馬刀治療,但癲癇仍無法有效控制,這幾年甚至最多吃到六種抗癲癇藥,副作用也導致她頭腦昏沉。經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ROSA」機器手臂輔助系統手術,術後回診追蹤,表達能力恢復得越來越好。難治型癲癇 吃六種藥物仍hold不住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醫師王昱棨表示,程小姐起初發覺自己口才變遲鈍,常常無法連貫到下一句,後來甚至連句子都無法說完整,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很吃力的講;記憶力也受到影響,有時斷片不知道自己上一秒在做什麼。某次全身抽搐送醫,檢查後才知道是癲癇症,左腦也檢查出一個2公分的動靜脈畸形瘤,病灶正好影響語言區,可以解釋當腦部有不正常的放電引起癲癇發作時,就會影響到周邊語言及記憶的區域,進而造成失語與失憶症狀。據估計,全世界約有6千萬人罹患癲癇,在台灣盛行率約為0.6%,換算約有13~14萬名癲癇患者。林口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醫師謝向堯表示,除了少數癲癇是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許多癲癇都是後天因素,與腦部結構異常有關,所以當患者被確診為癲癇,一定得排除腦部病灶或其他相關原因。而大部分的癲癇患者使用一或二種抗癲癇藥物即可有效治療,但約有四分之一患者屬於藥物難治型癲癇(或稱頑固型癲癇),同時使用兩種以上藥物仍難有效控制其發作、或是副作用太大。針對這群患者,癲癇手術治療是最後的一線希望;但傳統的開顱手術是大手術、對神經系統破壞較大,患者接受度不高。不一定要開腦 微創燒灼術傷口小、腦損傷少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採用微創燒灼術為程小姐治療癲癇。王昱棨醫師表示,第一階段先使用ROSA輔助深部電極植入手術,以精確定位病灶周圍異常放電區域及迴路;第二階段再以ROSA進行微創燒灼手術,多點燒灼癲癇區域,有別於傳統手術須大範圍切除腦部異常區域,達到患者期待「傷口小、腦損傷少」的前提。程小姐術後至今,癲癇症狀未再發生,藥物逐漸減少中,甚至腦波追蹤也不再偵測到有異常放電,生活品質比起術前有如天壤之別。謝向堯醫師表示,癲癇症發作型態及成因眾多,需仔細釐清。隨著台灣人口老化,腦功能退化疾病(如失智症)或腦血管疾病(如多次腦中風),已成為中年以後發生癲癇最常見原因,因此民眾若有癲癇,切勿忌諱就醫,若癲癇藥物控制不佳,也應與神經科醫師討論,是否可透過精密的癲癇外科手術改善病情。

創傷後壓力症 失憶是自我保護機制

創傷後壓力症 失憶是自我保護機制#失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國片「返校」是最近全台熱映的電影,據媒體報導觀影人次已超過100萬,影片劇情也成為民眾熱切討論的話題。衛福部苗栗醫院心理師余錦星觀片後指出,劇中男主角魏仲廷每經拷打後,只要閉上眼就會重複進入相同的惡夢中,無法想起與事件有關的重要部分。女主角方芮欣一再浮現過去片段影像,卻記不起與事件有關的經過,每當接觸到與創傷相關的事物就會引發激烈生理反應,對某些事件感受卻又過於表現情感麻木疏離。上述皆為創傷後壓力反應的表現。余錦星臨床心理師表示,國片「返校」除傳遞戒嚴時期,政黨為鞏固政權所做的行為、白色恐怖事件,以及轉型正義意涵之外,他也窺見影片中主角因創傷事件所誘發的精神症狀,並藉此呼籲民眾了解及正視「創傷後壓力症」問題。創傷後壓力症 需精神科醫師評估余心理師解說,依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第五版(DSM-5),個案曾直接經歷或目睹一嚴重事件後,出現一再經歷與事件有關的經驗,例如惡夢、突然憶起創傷片段。會對引發創傷事件回憶的人、事、時、地、物,表現出逃避、麻木或無法記起。身體反應過度警覺,出現易怒、無法專注、焦慮、失眠等。這些症狀不只對個案造成心理上極大痛苦,也會對個案的生活、人際、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影響。症狀在創傷後馬上出現,時間超過三天,稱作為「急性壓力症」。若持續一個月以上,即稱為「創傷後壓力症」。但實際的診斷,仍需要精神科醫師進一步的評估。遺忘或失憶 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保護機制「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是指人在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返校」影片中一句旁白「你是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雖然失憶是逃避罪惡感的表現,卻也是人類與生俱來保護性機制運作的一種,藉以減輕事件帶來的痛苦。而一句:「忘了過去,好好向前看不行嗎?」此句話也是臨床上很多家屬對個案的期望,希望個案可以忘卻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始,從此過著正常的生活。「創傷」比一般人知道的更為普遍一般人會覺得PTSD不會發生在自己或身旁的人,但其實它距離我們一直都不遠。因為相同事件在每個人心中的主觀體驗是不一樣的,當個體的身心無法應對威脅且出現極端壓力反應時,就易產生創傷後的症狀。從輕微的頭痛、頭暈、胸悶不適…,到心悸、恐慌、鬱悶、失眠等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會合併其他精神疾病,包括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等,並導致個體的社會生活功能出現障礙。有些創傷隨著時間經過,與良好自我照護,雖能夠自我恢復,但症狀若持續惡化,那就有就醫治療的必要。個案治療三步驟目前治療創傷壓力症的方法有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目的是改善情緒障礙、身體不適,並協助個案回歸正常的生活功能。藥物治療有緩解情緒及改善不適症狀感受的功效。心理治療在建構安全的環境下,協助個案學習適當的因應技巧,大致治療三步驟為:1.建立安全感,穩定個案身心狀態。2.整理創傷記憶。3.整合身心的痊癒與成長到新生活中。最後,余心理師提醒,在現實中,壓抑、逃避,不能帶來痊癒。但過度舔食傷痛,也會為個體帶來更多的痛苦,並延續影響到身旁的他人。唯有真實面對過去,接納自己及事實,以適當正確方式因應所處環境,放下自己的執念或對他人仇恨,生活才有邁步向前的可能。

車禍失憶 「開竅」解病苦!

車禍失憶 「開竅」解病苦!#失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身高191公分的傅先生去年底發生車禍,就醫後並無大礙。今年二月中,突然腦中一片空白,突發性的失憶、四肢癱軟,家人緊急將他送醫,經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師進行「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術後傅先生復原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返家。開竅手術傷口小、復原期短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冠斌表示,送醫後不久,傅先生就陷入昏迷,心跳僅剩每分鐘3、40下,昏迷指數為12分,屬中度昏迷,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療團隊緊急為傅先生進行的「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俗稱「開竅」手術,手術時間只需半小時至一小時,傷口僅五元硬幣大小,傷口在髮際線後方,不影響美觀,病人最快2、3天就可出院。長者不經意撞到頭、跌倒都可能發生陳冠斌醫師表示,頭蓋骨的內側有一層包覆大腦的硬腦膜,「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硬腦膜間大靜脈竇和大腦之間的橋接靜脈破裂。較常見於65歲以上的長者,因腦部逐漸萎縮,硬腦膜下空間變大,不經意的撞到頭、跌倒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病症。傅先生的狀況,可能在車禍意外後因舊傷癒合不全,加上運動反覆拉扯導致慢性出血。一開始因為沒有特別症狀,病人會不以為意。直到臨界點,腦神經受血塊壓迫,腦壓太高,就會出現語無倫次、癱瘓、瞳孔放大、甚至昏迷等症狀。陳冠斌醫師最後強調,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並非不治之症,即早發現、即早接受手術治療,就能順利復原。 

突然失憶誤為失智 66歲男腦部長巨大腫瘤

突然失憶誤為失智 66歲男腦部長巨大腫瘤#失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新北市一名66歲傅姓男子在過年前突然出現失憶的情況,行為舉止變得奇怪,因為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家人一開始懷疑是老人失智,觀察一星期後覺得不對勁,就醫檢查發現腦部顱底竟然有一個巨大腫瘤。起初,家人發現傅先生變得不愛講話,站在廚房發呆很久卻沒有煮菜、刷牙時會把洗面乳誤認為牙膏、答非所問、數學能力變差,甚至無意識的辦了許多手機門號。家人一開始懷疑是失智症,觀察一星期後覺得不對勁,於是帶到醫院急診。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國烽表示,由於患者屬於突然性的失憶,不像是罹患失智症,同時發現有顱內壓上升的異常反應,懷疑腦部有腫瘤,於是安排影像檢查。最後再經由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一個大約9x6公分的罕見巨大顱底腫瘤,已經對額腦、顳腦與視神經甚至腦幹產生嚴重的壓迫,影響到記憶、語言等大腦功能,而且會有生命危險。黃國烽指出,對非顱底的腦瘤來說,造成暫時神經損傷的機會大約是2至3%,造成永久性損傷的機會則為1%,但是較大或位於顱底的腫瘤造成併發症的機率會大幅提高。黃國烽說,顱底腫瘤手術本身已經相當困難,這位病人更是因為腫瘤的形態呈現不規則形狀,很難與腦組織區分出來;而且腫瘤相當巨大,範圍涵蓋額腦、顳腦,甚至對視神經與腦幹產生嚴重的壓迫,腫瘤還包圍著支配大腦的最重要血管(內頸動脈),手術難度極高,一旦手術切除腫瘤過程中對內頸動脈造成傷害而嚴重出血,可能導致病人立即死亡。黃國烽表示,傅姓男子的腫瘤為非典型之硬腦膜瘤,復發率較高,在腫瘤全切除手術為原則之下,手術後仍需接受放射線治療以減少復發並定期回門診追蹤。

美研究:吃得太多,忘得也多!

美研究:吃得太多,忘得也多!#失憶

現代的飲食生活愈來愈精緻,動不動就是焗烤麵、披薩、炸雞等的高熱量食物,除非認真控制飲食的健康,否則不胖也很難。美國日前一篇最新研究指出,原來熱量攝取過多帶來不只有身材的走樣,也會影響人記憶的能力,甚至可能是造成部分人罹患阿滋海默症(老年癡呆)的原因之一。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至今始終是個大問號,美國知名梅約診所( Mayo Clinic)日前發現可能因素。根據研究員Dr Yonas Geda博士表示,研究針對1233名70至89歲且為有老年癡呆的老年人做認知調查,發現最後有163人出現失憶現象,且熱量攝取超過2100大卡的人,未來患有輕度記憶障礙問題的機率高出2倍。Dr. Yonas Geda博士強調,由於中風、糖尿病、憂鬱症與教育程度等,都可能影響大腦記憶的功能,因此做調查前已將這些因素列入其中,發現過多的熱量攝取仍是影響記憶的最大因子。研究員Dr Yonas Geda博士提醒老年人,高熱量飲食不但可能惡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是老年癡呆的原因之一,建議平常做好控制熱量的攝取,並且養成每天做運動的習慣,也最好能多吃些健康食品補身子。而行政院衛生署提醒民眾,在選購健康食品前請勿必看好是否經過審核,並註明衛生署健食字號、標章與保健功效等,起效用的標註是在衛署規定之內容,如改善胃腸功能、改善骨質疏鬆、調節免疫功能等。

無法分辨對錯 該如何判別犯罪還是癲癇發作?

無法分辨對錯 該如何判別犯罪還是癲癇發作?#失憶

早期的學者多數認為癲癇與犯罪有密切關係,龍布隆索(Lombroso)是最早強調犯罪與癲癇有密切關係的學者。但後來的一些研究並不支持這樣的論點。在各國的監獄、醫院住院的病人等樣本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癲癇患者與暴力犯罪並無特別密切關係。高雄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醫師王富強表示,其結果似乎是癲癇病人的犯罪率較一般人高,然其實可能並非如此,癲癇與監獄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有多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何受刑人的癲癇比率增高:腦功能異常可能會引發癲癇,但本身可能也會導致行為疾患。 雖然很多人已經不相信「癲癇病人較有反社會的行為方式」,但態度上卻非如此。 癲癇病人總是較一般人更可能會被安置於相同的機構中。 癲癇患者的低自尊,與遭社會排拒有關,也許是反社會行為的預兆。 行為疾患也許會導致發生腦傷的意外,而引發癲癇發作。 癲癇病人罹患精神病的危險較高,這些精神異常有時可能會導致反社會行為,尤其是小竊盜罪或損害財物的犯罪。 不良的環境可能導致癲癇和反社會行為。有研究顯示,癲癇於監獄與低社經社區的盛行率相同。另有研究發現,母親的照顧、與兒時的生活環境品質、及產生癲癇發作的可能性,三者之間存有關係。此外,癲癇本身的定義在不同的研究者因所研究的群體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也可能是其原因之一。王富強說明,1986年,Treiman廣泛地回顧癲癇與暴力關係的研究而獲得的結論認為,癲癇患者也許較一般人有暴力發生,此可能由於相關的腦傷或不利的社會因素,並非直接因癲癇本身。事實上,癲癇在某些個案很有可能是引致反社會行為的原因,但是此關係在癲癇病人並不普遍,而且在癲癇發作時犯罪也是很少見的。王富強解釋,癲癇引發的意識障礙有多種狀況,其中可能會發生犯罪行為的有癲癇性自動症、微明狀態、癲癇後狀態三種情狀。癲癇患者發生暴力行為時,在醫學及法學上必須考慮其犯行是否與癲癇的發作有關係。如果有關係,就得進一步探討犯罪是癲癇發作的一部份,或是發作前後特殊狀態的行為。若犯罪行為並非癲癇本身直接誘發,則須考慮是否伴有精神病、憂鬱狀態、或其他精神異常狀態。需要考慮這麼多的原因,是因為和刑責能力有關。王富強強調,癲癇發作中或發作後,呈現明顯意識障礙的混亂狀態下而使認知及現實判斷能力極度受損而發生的犯罪行為;或癲癇合併精神病者,若其犯罪行為直接受精神病症狀控制而發生者,上述情形應認為無刑責能力,亦即法律上所謂之「心神喪失」的程度。與癲癇有關或因癲癇常發作,導致意識障礙使得認知及現實判斷能力明顯受損;或癲癇合併精神病者,其犯罪行為受精神病症狀影響而發生者,上述情形應視為只有部份刑責能力,亦即法律上所謂之「精神耗弱」的程度。延伸閱讀「癲癇引發的意識障礙多種狀況說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8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