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天冷吃薑母鴨配酒 男子大吐血險要命

天冷吃薑母鴨配酒 男子大吐血險要命#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驟降,民眾嗜吃薑母鴨、麻油雞補身,但醫師提醒,吃鍋補身體要適當,南投一名年約50歲江姓男子,與好友相約吃薑母鴨配酒,一夜大吃大喝後,突然吐出大量鮮血,緊急送醫後,發現男子為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曲張,醫師表示,應是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精刺激食道黏膜而導致出血,經由內視鏡治療後救回一命。約7成肝硬化  會有食道靜脈曲張併發症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針對大量吐血的患者,醫院先使用內視鏡治療,經胃鏡對曲張之靜脈施行結紮術或施打硬化劑治療,來達到止血。而約5到7成的肝硬化病人,會發生食道靜脈曲張的併發症,因為肝臟的內部組織纖維化,使得原本流經肝臟的血液無法順暢流動,而逆流到其他的血管,其中一條就是通往食道的食道靜脈,當有突然來的壓力刺激時,就會引起破裂出血。出血前無前兆  嚴重恐奪命洪弘昌院長也說,出血前,通常都不會有前兆,而過去肝硬化病人有近3分之1的患者,就是因為突然大量吐血而死亡。因此提醒,最近氣溫變化大,除了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外,有腸胃宿疾的病患也應特別留意,薑母鴨、麻油雞適量即可,當心引發胰臟炎、胃潰瘍等腸胃疾病,若民眾出現腹痛、解黑便或者大量吐血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建議患有慢性肝硬化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合併食道靜脈曲張者,應定期門診追蹤檢查,並且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過於粗糙、堅硬以及含有酒精等較刺激的食物,以避免憾事發生。  

鐵質沈積引肝硬化併發症 醫籲:中度海洋性貧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

鐵質沈積引肝硬化併發症 醫籲:中度海洋性貧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一名45歲劉先生長期感到疲勞、頭暈,卻不以為意遲未就醫,直到半年前腹部疼痛就診,經詳細檢查後發現已有肝硬化現象,主治醫師瞧劉先生臉色有不正常暗沉現象加上合併血糖過高,進一步抽血檢查探究病因,才發現罹患中度海洋性貧血,即非輸血依賴性海洋性貧血病(Non-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 NTDT),造成長期自主性鐵質沉積引發肝硬化併發症。經醫師建議先接受一天1次口服排鐵劑治療,半年後劉先生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順利從4000ng/mL降至2000ng/mL。目前持續治療中,他表示希望以自己的例子,鼓勵國人應定期抽血檢查!中度海洋性貧血症狀不易察覺 若有症狀應盡早就診彰化秀傳醫院血液腫瘤科古凡宸主任表示,許多民眾與劉先生一樣,不一定從小就知道自己罹患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依照接受輸血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紅血球內的血紅素發生問題,輕度患者無明顯症狀;重度患者常是出生沒多久就可診斷出,需要定期或長期接受輸血和藥物治療;中度患者則較難早期確診,因為臨床症狀如貧血、頭痛、胸悶、疲倦感等較容易被疏忽,而延遲治療,呼籲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血液科,儘早查明原因。治療中的病患甚至要每3個月檢驗一次。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應定期抽血 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的紅血球壽命比一般人短,所以要不斷造血,長期造血功能缺乏的情況會造成體內鐵質的沉積,造成心臟、肝臟、胰臟及內分泌等功能受損。古凡宸主任說明,最常見的鐵質併發症,如心肌病變、肝硬化、糖尿病、甲狀腺低下造成的疲倦及體力變差、皮膚色素沉著症、骨髓造血功能惡化等等,嚴重甚至會引發鐵過量併發症而死亡,因此,建議患者應定期每1~2年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經由醫師診斷之後,若有需要,便要進行排鐵治療。一天1次口服排鐵治療方便性高 有效提升服藥遵從性古凡宸主任指出,治療鐵質沉積症需要借助藥物進行排鐵治療,來降低體內鐵的負荷量回復到正常或無毒性濃度的狀況。目前的排鐵治療已有一天服用1次的口服排鐵劑可供使用,方便性較高,不易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因此,患者的治療意願與服藥遵從性也隨之提升,對醫病關係有很大的加分作用。古主任表示,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只需在必要的時候輸血,例如身體狀況較差的時候、細菌感染等,基本日常生活都和一般人一樣,只要患者及早警覺、定期追蹤並重視排鐵治療,仍可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按一按!5分鐘立即消除胃脹指摩法

按一按!5分鐘立即消除胃脹指摩法#肝硬化

主要因腸胃消化功能不完全,可利用經絡按摩增加腸胃運作能量。主要因腸胃消化功能不完全,可利用經絡按摩增加腸胃運作能量,此外可能是肝氣上逆,這情形需就醫調理。若已經有較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狀況,須當心胃幽門腫脹的問題,這種情況無法透過經絡按摩舒緩,除了需避免刺激食物,還需讓專業醫師診斷醫治。無論胃部何處不舒服,依照以下的按摩部位按摩就能舒緩不適。(一般而言,不舒服處在身體左側,按摩位置就在右側,這是「對側」;特別標示「同側」則表示不舒服處在身體左側,按摩位置就在左側)需調整經絡:足陽明胃經(本文作者/曹立群)(摘自/5分鐘立即消痛的經絡指摩法/大大創意出版)

天天酒精量超過200克 肝硬化風險增4倍!

天天酒精量超過200克 肝硬化風險增4倍!#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為拼事業熬夜、喝酒,醫師表示,若每天飲用酒精量超過200克,肝硬化機會率將增加4倍;然早期肝硬化全無病徵,就算是普通超音波掃描也很難察覺,硬化的肝除了不會軟化之外,肝功能還會日漸衰退。樟芝可保健 但民眾服用前務必詢問醫師中醫師就指出,中醫藥典裡明確記載著部份真菌(菇蕈類)的子實體或菌絲體,可應用於食品及醫療保健上,樟芝由於含有豐富的三萜類,台灣早期原住民也利用樟芝來解酒排毒,研究更指出,樟芝三萜類可改善GOT、 GPT指數,但若要維持肝臟機能健康,專家呼籲,戒煙酒、少熬夜才是根本之道。樟芝成分中的多醣體能夠活化細胞、增進人體內的免疫系統,還能夠保肝、消炎及抗過敏,但樟芝性屬苦寒,建議民眾飯後食用;而腸胃功能較差、或是女性生理期常伴隨經痛者,建議經醫師或專業人員的指導再食用,才能讓樟芝發揮最佳效果。

男性有豐滿胸部 竟是肝硬化前兆

男性有豐滿胸部 竟是肝硬化前兆#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男人胸前隆起,小心是肝硬化警訊!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鄭照霖醫師表示,男性女乳症恐是罹患肝硬化的特徵,若還出現黃疸、腹水、下肢水腫、胸前蜘蛛痣等情形,肝硬化的機率就更大。肝堪稱無聲器官,民眾可留意身體細微變化,早點發現就能早期控制與治療。鄭照霖醫師說,當肝臟受傷會使得肝細胞發炎壞死,長期下來,壞死的組織會被纖維組織所取代,此時肝臟呈現纖維化狀態,而纖維化情形嚴重就成了肝硬化。酒精是導致肝硬化的主因,因此控制酒精的使用量和時間長短能有效減少罹患肝硬化的機會,醫師建議正常男性每日不可飲用超過50公克的酒精、而女性應控制在每日40克;此外,若是已患有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者絕對禁止飲酒,同時應避免攝入不明來源藥物,保障肝臟健康。此外,非酒精性的「脂肪變性肝炎」也是造成肝硬化的元兇,是因體重過重、高血脂、低活動量、糖尿病所引起,因此醫師會提醒患者減重、提升運動量、控制血糖與血脂來控制病情。肝硬化恐轉為肝癌 定檢控制病情為首要肝硬化分為A、B、C三級,級數越高,肝硬化的併發症會越多,存活時間也越短,且肝硬化的病人每年至少有1~6%的機會演變成肝癌,因此須定期追蹤,建議每3~6個月進行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避免病情惡化。

肝臟病變三部曲 定期篩檢免癌威脅

肝臟病變三部曲 定期篩檢免癌威脅#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肝炎」、「肝硬化」、「肝癌」堪稱肝病三部曲,其中B型和C型肝炎帶原者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所以肝病三部曲的治療重點在於阻絕肝病、肝硬化,避免惡化成肝癌,若患者都能定期篩檢、提早發現肝病並積極治療,國人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率就有機會降低。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肝癌的高危險群為B肝、C肝帶原者:B型肝炎帶原者中,有40%的患者會持續有肝炎的發作,5年內有15-20%發生肝硬化,因此轉變成肝癌的風險也提高;C型肝炎患者則是5成以上會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成病患會因此導致肝硬化;而每年也約有3-5%肝硬化者變成肝癌。定期肝炎篩檢 避免肝病演變為肝癌 肝癌的成因主要又可以分為感染性(如B、C型肝炎)跟非感染性(如酒精性肝炎),其中慢性肝炎感染是最重要的致癌原因,台灣就以B、C型肝炎佔大宗,高達90%,其餘才是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因此影響肝癌人數的關鍵,就在於肝炎,如果患者都能定期篩檢並積極治療,國人肝硬化死亡率10年減半目標不是夢,肝癌死亡率也能降低。肝病並無明顯症狀與徵兆、不易查覺,加上肝腫瘤生長快速,使得肝癌確診時通常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相對早期較差,因此預防或治療肝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早期診斷、好好治療肝癌的前身「肝炎」與「肝硬化」,呼籲民眾一定要配合肝炎篩檢,若發現帶原更要積極治療、定期回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免於癌症威脅。

醫訊/揮別肝硬化與酸肝甜如何用藥

醫訊/揮別肝硬化與酸肝甜如何用藥#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炎是一種因肝臟細胞的發炎,導致肝細胞損傷的肝臟疾病。B肝是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該病毒導致肝臟病變。B肝主要在亞洲流行。如中國有十分之一人是帶原者。B肝是全球最常見的傳染病其一。B肝在世界死亡原因中排行第10,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B肝。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常在變成肝癌末期時才發現發現,其感染途徑是輸血或注射。所以血友病病患及以針頭注射成癮的人感染機率比較高。C型肝炎的其他感染途徑,還有使用不潔針頭、針灸、刺青、穿洞、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避免感染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 不要和別人共用牙刷、刮鬍刀。避免複雜的性行為及一位以上性伴侶,做好安全措施;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鑑於此,高雄榮總胃腸科特規劃小心肝俱樂部衛教講座,此次主題:「揮別肝硬化,迎向彩色人生;肝病大補帖之用藥篇─酸肝甜」,由該單位胃腸科肝病中心主任陳文誌醫師與藥劑部李季黛藥師主講。講座結束後,有免費抽血檢驗,肝功能檢驗,不需空腹,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額滿即截止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小心肝俱樂部衛教講座時間:102年9月14日(六)上午8:30~11:30地點:高雄榮總(高雄左營區大中1路386號)門診大樓1樓第2會議室洽詢:07-342 2121轉2129  楊小姐

肝癌初期無感覺 定期篩檢為關鍵

肝癌初期無感覺 定期篩檢為關鍵#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2年統計,癌症連續2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其中肝癌更是排名第二,估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有1萬2千人死於肝病,相當於每40分鐘就有1人死於肝病。行政院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鄭勇山表示,現在民眾普遍生活習慣差,作息亂、抽菸、喝酒以及亂吃藥物和家族病史等,都是造成肝出問題的原因,且肝癌目前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一名30歲出頭呂小姐,前幾年做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自己感染C型肝炎,呂小姐表示,當時只覺得很容易疲倦、勞累,其他地方都很正常,幸好及早發現、治療,才能有這麼好的成效,如今病毒在體內消失,讓她重獲健康。鄭勇山進一步指出,A型肝炎通常經由飲食傳染,只會造成急性肝炎,目前已經很少見;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如:刺青、針灸)的B、C型肝炎,才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因。目前B肝是有疫苗的,可是C肝沒有,因此,鄭勇山呼籲,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篩檢,做抽血和肝臟超音波檢查,若感染,越早接受治療、定期追蹤,治癒效果就會越好。鄭勇山說,90%的肝癌都是由慢性肝炎轉變而來的,起初是肝炎,接下來是肝硬化,再來才演變成肝癌。他也強調,通常人的肝出問題,初期是沒有感覺的,所以很多民眾都是在病情嚴重時才就醫,其實已經錯過了治療黃金期,不易治癒。另外,醫師也提醒,市售的保肝食品或許可以幫助肝代謝,讓抵抗力變好,但它並沒有殺死病毒的功能。鄭勇山建議,飲食要均衡、少喝酒、正常作息,不要熬夜,也不要過度疲勞、適當運動、不要亂服成藥尤其是成份不明的藥物以外,定期做肝篩檢才是預防肝癌最好的辦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