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講座/感冒用藥、糖尿病飲食

講座/感冒用藥、糖尿病飲食#感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多變化,一不小心就感冒了,您知道感冒與流感該如何區分嗎?市面上那麼多種「綜合感冒藥」究竟該怎麼選?每年政府大力宣導的流感疫苗到底該不該打?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戰勝糖尿病,應從吃對食物開始!糖尿病飲食以均衡飲食概念為基礎,適當的飲食調整來達到血糖控制,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是全民都適用的健康飲食。亞東醫院將舉辦團衛講座,由藥師邱彥鈞主講「感冒用藥指導」,在課程中與您分享感冒用藥的正確觀念。以及營養師林郁珊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讓您快樂輕鬆選對食物。 【第一場:感冒用藥指導】名稱:感冒用藥指導時間:2017年12月13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第二場:糖尿病飲食】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2017年12月13日(三)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以為是感冒?這病恐成幼兒殺手

以為是感冒?這病恐成幼兒殺手#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最近季節交替,幼兒常出現咳嗽、喘鳴,家長可別以為只是感冒。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多為病毒所引起,即使有發燒,頂多3、5天就會漸漸改善。但有時這些病毒會突破防線,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腫脹或分泌物增加,如果聽到支氣管收縮的喘鳴聲,恐怕是急性細支氣管發炎,而最可能造成的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抵抗力差幼童 患病恐呼吸窘迫亞東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家駿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傳染,主要藉由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是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汙染物體,以及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布的飛沫傳染。被傳染後,潛伏期為2至8天,容易引發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嚴重時喘到需要插管,甚至致死。多數感染者會在4至7天後自行痊癒,然而對先天抵抗力較差,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以及合併有慢性肺病等少數族群,極有可能誘發呼吸窘迫,需緊急插管治療。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為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小於35週的早產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有其他慢性疾病或氣喘的孩童。感冒久不癒 咳痰、喘鳴速就醫陳家駿醫師提醒,家長若發現幼兒感冒久未癒,咳痰、喘鳴症狀嚴重,甚至呼吸急促症狀,應儘快就醫治療。目前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無特效藥,只能住院觀察並用氧氣罩加水蒸氣或高濃度生理食鹽水化痰。高危險族群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幼童,可施打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從6個月大開始每月施打1劑,接續打12個月,可有效降低誘發重症機率。曾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寶寶,之後發生反覆性喘鳴或氣喘的機率是一般嬰幼兒的3至4倍。所以當不像一般感冒,病程太久或合併喘鳴咻咻聲時,一定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是否是氣管過敏、氣喘徵兆,以免氣管持續受傷發炎而更難控制。建議家長落實幼童衛生習慣,遊戲後、吃飯前等勤洗手,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戴上口罩,防堵呼吸道融合病毒侵襲。

感冒久咳不癒?恐藏10大問題

感冒久咳不癒?恐藏10大問題#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咳嗽原因百百種,除了長期說話的職業傷害、喉嚨癢,最常見的就是因為季節遞嬗、冷熱溫差大引起的咳嗽。咳嗽又可分為慢性咳嗽、亞急性咳嗽及急性咳嗽,醫師特別提醒,若乾咳超過8周就要懷疑可能是肺部原因引起的。咳嗽逾8周要懷疑可能有肺部原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李明安指出,時序入秋,感冒後呼吸道腫脹、敏感,近日門診中頑固性咳嗽病人開始增加,李明安主任提醒,醫學上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大於8周,患者應把握時間,盡速至醫院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確定有無造成咳嗽的肺部原因。久咳不癒可能有10種原因李明安主任表示,若胸部X光一切正常,則咳嗽原因就須靠醫師細心問診及與病人詳細溝通才可得知。李明安提醒,切記感冒後咳嗽若大於8周,仍需詳查是否有其他重要病因,以免延誤病情。可能原因如下:1) 感冒後呼吸道腫脹及過度敏感,黏液過度分泌,呼吸道纖毛排痰功能失調。2) 潛在氣喘、胃酸逆流、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3) 慢性壓力、說話過多導致黏膜受損,或呼吸道黏液增多導致咳嗽。4)  喝水不足黏液無法有效排出(飲酒或喝咖啡反而容易脫水)。5) 過度使用噴霧式鼻通劑。6)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導致空氣過度乾燥(應保持濕度為40-50%)。7) 細菌性鼻竇炎、支氣管炎、中耳炎等。8) 降血壓藥(ACEI血管張力轉換酶抑制劑)使用者約20%有咳嗽現象。9) 過度咳嗽造成黏膜慢性傷害,甚至咳血延長病程。10) 需檢查以排除黴漿菌及百日咳等感染。

腸胃炎症狀持續一周 巨大肝膿瘍作怪

腸胃炎症狀持續一周 巨大肝膿瘍作怪#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5歲的C先生過去並無特別的慢性疾病。沒想到卻在炎熱的7月出現忽冷忽熱、體溫高燒至攝氏38度多,伴隨著噁心、嘔吐、全身不適等症狀。C先生原以為是單純的腸胃炎,便自行購藥服用,但症狀持續約1周仍不見好轉,且高燒與身體不適狀況愈嚴重,入院治療後發現原來體內有巨大肝膿瘍。若無即時接受治療,恐引發嚴重敗血症,威脅生命。症狀類似感冒 往往因此延誤就醫衛福部臺南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致毅表示,肝膿瘍並非一個罕見的疾病。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當發炎、產生膿瘍時,患者可能僅出現輕微發燒、頭痛、全身倦怠等類似感冒、非特異性的症狀。目前成藥種類眾多且取得容易,若患者僅僅藉由成藥來緩解發燒、身體不適等症狀,往往會延誤就醫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4原因可能是肝膿瘍產生原因李致毅醫師表示,臨床發現,幾乎6成以上的肝膿瘍患者都具有糖尿病,一般認為與此族群的患者免疫系統功能較低下有關。至於細菌是如何跑到肝臟,常見的幾個原因,包含以下4項:1) 腸道感染而產生過多的病原菌,超出肝臟的抵抗能力。2) 膽道系統發生問題,如結石、腫瘤等因素,造成膽汁鬱積而使得細菌過度生長。3) 經由外傷、手術,病源菌直接被送入肝臟。4) 血行性細菌感染,細菌隨著血流接種至肝臟,並在肝臟進一歩增長。此外,也有一部分的患者,其感染來源並無法清楚地確定。敗血症是主要死亡原因肝膿瘍若無接受適當治療,死亡率相當高,其中敗血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民眾若有不明原因發冷發熱,尤其合併有腹部不適症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衍生其他無可挽回的併發症與後果。 

藥物過敏當感冒 痛風病人40%恐致死

藥物過敏當感冒 痛風病人40%恐致死#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話可以救命!痛風病人陳小姐服藥後,出現口腔黏膜腫脹症狀,起初以為是感冒,沒想到次日開始長紅疹、眼睛不適、舌下腫脹,就連喝水也會痛,立刻撥打藥物諮詢專線並到院診治。原來陳小姐一連串的不適是罕見的副作用「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引起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死亡率達15%臺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呂傳欽表示,治療痛風常用降尿酸藥品Allopurinol,讓身體減少尿酸合成,降低尿酸。藥品歷史悠久,降低尿酸效果很好,但可能造成嚴重且致命的「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過敏反應。因此針對痛風病人,都會採用漸進式給藥改善痛風病人症狀。「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反應在皮膚與黏膜,死亡率達10~15%,嚴重者會導致真皮與表皮分離,出現廣泛性的表皮脫落,必須住進燒燙傷加護病房處置,死亡率高達40%。幸好陳小姐聽從醫囑,發生異狀迅速到院,在全身黏膜嚴重傷害前就得到治療。出現喉嚨痛、嘴破、眼睛不適別當感冒呂傳欽醫師表示,若服用Allopurinol降尿酸藥物出現喉嚨痛、嘴破、眼睛不適、皮膚紅疹的症狀,千萬不要當成是感冒處理,要盡速和開立處方的醫師聯繫回診。治療近一周,陳小姐康復出院前,特別感謝臺中慈濟醫院藥物諮詢與臨床的藥劑師,他們立即指導停藥,並立即通報醫師。呂傳欽醫師也強調:「病人要對自己身體負責,不只看病,更要聽醫生的話,跟醫生合作,病才能好得快!」   

像感冒又像中風 這病誤診機率高!

像感冒又像中風 這病誤診機率高!#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3歲的陳女士6個月前因跌倒讓頭部受重擊,後因嚴重頭痛、嘔吐就醫,經醫師評估安排陳女士進行腦部的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患者顱內兩側皆有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即刻住院治療。陳女士接受開顱手術引流腦內血水後,術後約10天即恢復行動自如,之後僅需定期回門診追蹤。醫師提醒,若家中有人近日出現類似感冒症狀、與平時不同的行為時,加上近期曾發生頭部被撞擊的情形,應該盡速就醫。症狀像感冒 難以在罹病早期發現台東基督教醫院腦、脊椎神經外科醫師江明哲表示,此症為老年人常見疾病,但因為症狀像感冒,也會出現頭痛、嘔吐、身體乏力、步態不穩、頭頸部僵硬等症狀,因此很難在早期就被發現。加上陳女士出血濃度中等,電腦斷層不易區別而被忽略。江明哲醫師表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因診斷不易,被誤診的機率高。這種疾病在電腦斷層檢查中,會隨著出血濃度有低、中、高等度的不同而加深了診斷上的困難。有些老人會記憶力差、性格變化的症狀硬腦膜位在頭蓋骨下方,包覆著大腦。大腦的表面包覆著一層腦膜,腦膜由最外層的「硬腦膜」、中間層的「蛛網膜」、最內層的「軟腦膜」組成,在硬腦膜和蛛網膜之間的出血,就稱作「硬腦膜下出血」。江明哲醫師指出,假如血腫是發生在左側語言區,就會合併口語不清的狀況。一般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好發於老年人,由於症狀多樣,也常被當成中風。另外有些老人也會出現記憶力差、性格變化等精神狀況,家中長輩若出現這些症狀,切勿誤以為是單純的老化現象而延誤治療,影響後果。

精力湯治疲勞?越喝越累竟食物過敏

精力湯治疲勞?越喝越累竟食物過敏#感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位30多歲的女老師長期為疲勞所苦,三不五時容易感冒、口腔潰瘍、身體痠痛。為此,她特別注重自己的飲食,每天用各類「抗氧化」五彩蔬果打成「精力湯」,想搶救自己的健康。精力湯食材導致食物敏感沒想到,她的疲勞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她也為此困擾不已。做了食物敏感IgG 檢測,才發現她對30多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類都出現敏感反應,其中好幾樣正是精力湯的食材!這些公認有益健康、可補充精力的食物,因為不適合她,反而造成她的身體慢性發炎,一點一滴耗損她的精力。世上的食物種類何其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帶有不同的基因遺傳因子,每一種食物分子進到不同個體的體內,都可能引發不同的免疫反應,即便是天然的食物,甚至普遍認為有益健康的食物,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舉例來說,有人吃了螃蟹、蝦子,全身馬上產生急性蕁麻疹的過敏反應;有人因為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有乳糖不耐症,一旦喝了牛奶,腸道無法順利消化乳糖,就會產生嚴重程度不一的腸胃道症狀,如腹痛、脹氣、腹瀉等。這類症狀都是對食物產生的不良反應,通常在吃下食物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作,自己若能察覺,以後盡量避開這類食物就好。食物敏感可能在接觸2、3天後才發生但是,有一種情況來得慢,不容易被察覺,症狀多元,反反覆覆,不勝其擾,影響生活品質,甚至,你我周遭就有人患有這樣的狀況卻不自知,也就是「食物敏感反應」。有別於急性過敏反應(因為免疫球蛋白 IgE 引起)通常來得又急又快,如蕁麻疹、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眼睛癢,嚴重者影響呼吸道引發休克等,「食物敏感反應」往往在接觸到該食物之後好幾個小時,甚至2、3天之後才發生,相關症狀不是立即性的,也不見得很嚴重,但仍然是有感的、反覆的、惱人的,影響生活品質。這類症狀從頭到腳都有可能,舉凡慢性頭痛(如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睡眠障礙、慢性溼疹、慢性蕁麻疹、痘痘、乾癬、鼻炎、慢性疲勞、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腹脹(如腸燥症)、體重難減、腦袋鈍鈍、關節痠痛等各種症狀,都可能跟「食物敏感反應」有關。別吃藥控制 試著找出食物過敏兇手許多人以為食物過敏的症狀僅限於皮膚癢、蕁麻疹、打噴嚏、流鼻水,很少人會把皮膚與鼻子以外的症狀和食物聯想在一起,就算一度懷疑是因為食物引起,也常常想不起自己2、3天前吃了什麼,再加上食物種類千變萬化,很難確實找到引發症狀的元兇。正因如此,這類食物敏感反應常常在生活中反覆發生。有些患者做了常見的急性過敏原檢測(IgE test),想找出可能引發症狀的食物,卻不一定找得到兇手,因為「食物敏感反應」屬於非 IgE 的免疫反應,跟 IgE 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不一樣,做 IgE 的檢測自然找不到原因。苦於「食物敏感反應」的人因此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是症狀一來就吃藥壓制,好讓自己舒服一點,跟症狀和平共處。但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症狀持續,甚至繼續惡化,建議先試著找出自己的敏感性食物,再進一步透過飲食調整來改善健康。(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流感無關季節!錯誤迷思恐害延誤就醫

流感無關季節!錯誤迷思恐害延誤就醫#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天到了,整體氣溫回升,多數家長都認為「流感」應該在冬天才會出現,夏天不可能會有,對孩子出現感冒徵兆不上心,沒有在第一時間診治,極有可能導致延誤就醫。一名3歲女童輕微咳嗽,伴隨連續4天發高燒,最高逾40度,最低也有38度,但因家長卻認定夏天不會得流感,認為孩子只是一般感冒。檢查後發現女童患有A型流感,住院服藥後,2天後退燒。一年四季都有流感 高峰期在冬季豐原醫院小兒科醫師馬瑞杉表示,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高峰期雖然是在冬天12月到2、3月間,但今年比較從過年到現在一直都有流感的患者。一般的「感冒」,如果發燒通常會在3天左右就會穩定,但若是「流感」,就會出現頭痛、倦怠、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甚至咳嗽會咳得比較厲害,但也有些患者並沒有這些明顯症狀,反而持續高燒。這時家長一定要留意,詢問學校、安親班等教師,班上有沒有人出現高燒情況,如果有就要盡快帶到有流感快篩的醫療診所進行診治,這樣才能避免家族群聚感染,同時盡早治療。別當自己的醫生 出現異狀馬上就醫流感病毒威脅整年!抵抗力差的幼童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搭上流感列車,父母應拋棄「只有冬天有流感」的錯誤迷思,一發現有異狀就該就醫,千萬別當自己的醫生,免得到頭來延誤就醫,某些患者甚至可能產生更嚴重的繼發性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