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篩早治

乳癌奪命率十年增四成 醫籲早期守住希望、轉移期精準出擊

乳癌奪命率十年增四成 醫籲早期守住希望、轉移期精準出擊#早篩早治

最新十大死因16日出爐,癌症仍居國人死因之首,其中女性頭號癌症乳癌與男性前列腺癌,過去十年死亡率平均上升約40%,並列成長最快的癌症,其中佔乳癌約20%的HER2陽性亞型因癌細胞生長迅速、易轉移且抗藥性強,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類型。面對乳癌,國家與醫界共同推動三箭齊發──早篩、早治與精準醫療,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隨著術前雙標靶皮下注射治療帶來重大突破,不僅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讓年輕患者有機會保留部分乳房,重拾美麗與自信。在健保給付助攻下,患者經濟負擔大幅減輕,得以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乳癌長年為女性頭號癌症  三箭齊發「早篩、早治與精準醫療」降低死亡率 乳癌為台灣女性頭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長年高居女性癌症首位。近年來在政府積極推動乳癌篩檢政策下,早期診斷個案穩定上升。根據統計,107–111年間,35–39歲女性的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約60人上升至近100人,發病高峰也從50–54歲提前至45–49歲,顯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葉顯堂醫師指出,乳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反映的是整體患者人數的攀升。即便治療成果顯著、存活率持續提升,死亡總人數仍因母數擴大而增加。他表示:「乳癌防治成效必須從源頭開始做起,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在於『三支箭』:擴大早期篩檢、強化早期治療落實,以及推動精準醫療策略。」 在乳癌各類型中,HER2陽性乳癌雖僅佔約兩成,由於癌細胞增生快速、容易轉移與產生抗藥性,被臨床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亞型。葉醫師表示,過去這類患者缺乏有效的標靶藥物,常面臨反覆復發與惡化風險。隨著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隨著標靶治療日益成熟,特別是皮下注射雙標靶療法的導入,不僅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有助於提高治療順從性,進而強化整體治療成效。葉醫師也坦言,即便藥物選擇增加,在臨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因治療週期長、費用高昂,在經濟壓力下難以完成全療程,影響療效與預後,健保支持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治療意願。 難纏HER2乳癌迎轉機!雙標靶納健保 年輕患者重拾自信人生 HER2陽性乳癌治療過程繁複,常橫跨術前、手術、術後輔助及轉移期用藥。如今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於去年( 2024 ) 12月正式納入健保,顯著提升可及性。早期患者最多可獲18個療程給付,轉移性病友則長達18個月(約26個療程),減輕120至180萬元藥費負擔,預估每年逾千名病友受惠。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醫師指出,臨床上HER2陽性乳癌年輕化趨勢明顯。曾有28歲未婚女性因摸到2公分硬塊就醫確診,接受1至2次術前雙標靶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成功進行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即使夏天穿比基尼也不影響外觀,對自信與心理支持助益極大。」 除藥費壓力外,雙標靶皮下注射也大幅縮短治療時間。陳醫師說明,傳統靜脈注射需2至3小時,對職場女性與照顧者形成負擔;皮下注射則只需數分鐘,利用通勤或空檔即可就醫,顯著提升順從性與生活品質。葉顯堂理事長與陳芳銘理事長共同呼籲,乳癌不再是一段孤軍奮戰的療程,而是一條有新藥與健保制度支撐、醫療團隊陪伴、醫病攜手共決的希望之路。即便是被視為最棘手的HER2陽性乳癌,在健保給付支持下,也已有雙標靶療法可納入治療選擇;無論是年輕職場新鮮人、忙碌母親、甚至樂活長者,只要願意開始治療,在新藥與健保支持下,都有機會迎向更穩定的治療歷程,並活出更有品質的未來。

乳癌防治月500位病友排粉紅絲帶  產官學民呼籲早篩早治

乳癌防治月500位病友排粉紅絲帶 產官學民呼籲早篩早治#早篩早治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特別於昨(15)日於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公園舉辦「守護健康 掌握幸福園遊會」,除邀請產官學民攜手宣導乳癌防治,更號召全台超過500位乳癌病友姊妹共襄盛舉,進行連續舉辦20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排字活動,規模歷年最大,象徵乳癌病友團結互助、相互扶持的精神,也呼籲全台女性都應注重自身乳房健康及早篩早治重要性。 由乳癌病友協會及內湖區公所共同主辦的「守護健康 掌握幸福園遊會」在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公園盛大登場,由藝人吳怡霈擔任公益主持,並邀請指導單位國健署代表及醫師專家共襄盛舉,也吸引跨黨派立委響應,立委高嘉瑜及議員李彥秀也到場支持乳癌防治宣導,與500位乳癌姊妹一同下場進行「點亮雙色粉紅絲帶」排字活動,凸顯面對乳癌威脅不分黨派,全台女性都應注重自身乳房健康。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協會自2004年舉辦首屆點亮粉紅絲帶活動,至今已邁入第20屆,本次隨著疫情結束,規模不同以往,有許多中南部姊妹包車北上參加,可說是歷年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邀請跨黨派民代、藝人及媒體共襄盛舉,期望本次活動將各領域代表團結在一起,能提高大眾對乳癌疾病的認識,同時為病友提供支持與鼓勵,並藉此呼籲乳癌早篩早治的重要性。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乳癌對全台女性國人確實是個很大的危險,每年有1.5萬人罹患乳癌,因乳癌離世的更有2,000多人,因此政府部門十分重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從預防、發現到治療都與大家一起努力希望乳癌的防治效果能更好。 林莉茹補充,在提早預防上,國外研究數據顯示有透過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可以減少1/3的罹患乳癌機率癌機率;而在及早發現上,台灣的乳癌年齡中位數為56歲,比歐美年輕約7 、8歲,因此目前政府補助45歲以上女性免費篩檢,而有家族病史的則提早到40歲;最後提早治療的部分相關藥物的進步也非常的快,如果能遵照醫師的指示來做治療後續的療效也會非常好。期望能透過民間、企業以及民代的努力為婦女的健康共同努力。 立委高嘉瑜表示,目前台灣乳癌的好發年齡逐漸降低,根據國際統計死亡率更高達全球第四,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非常重要 希望乳癌的篩檢可以下降衍生到40歲甚至35歲,也於立院要求相關部會對於新藥加速納保以及癌症新藥基金辦公室設立等相關問題提出檢討及回應。 議員李彥秀則提到,如何在健保有限的資源下讓更多新藥進來將是下一個階段要努力的目標,如果有機會再回到立院衛環委會,一定會與乳癌姊妹站在一起,照顧更多的病友。最後李彥秀表示,乳癌病友的照顧是不分黨派,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陳彥名則以企業公益代表身分致詞,基金會與乳癌病友協會合作以超過20年,新光醫院長期也為乳癌篩檢進行許多努力,目前乳癌篩檢率還不到40%,新光醫院也發現在第一線篩檢的確診年齡數據上比衛福部公布的年齡還要再低個5、6歲,甚至不乏20歲的乳癌患者,顯見乳癌發生率年輕的問題十分嚴重,呼籲女性不要因檢查不舒適等原因而不去篩檢,而乳癌治療的標靶藥物也十分昂貴,希望大家能為乳癌防治共同努力。 擔任公益主持的藝人吳怡霈則透漏,剛晉升新手人妻的她也經歷過身邊親友罹癌的體驗,近來積極關注女性健康,表示能在台上協助宣導乳癌防治的知識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吳怡霈也提到,如果不幸罹癌也不要輕易放棄,不論是政府單位或是民間機構都有提供相關協助輔導資源,希望病友能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抗癌正能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