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

小心!每3天就有1童誤食,乾燥劑、優碘⋯甚至老鼠藥

小心!每3天就有1童誤食,乾燥劑、優碘⋯甚至老鼠藥#誤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最新研究調查發現,近5年間,平均每3天就有1件孩童誤食毒物的急診案件,且統計數字還不包含誤食異物。尤其最常發生在家中和5歲以下的孩童,顯示家長應更加重視孩童在家中環境的安全性。   想吃餅乾,卻吞下乾燥劑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室主任醫師李嶸表示,光是今年元旦連假,就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幸經緊急處治後均無生命危險。李嶸分享,元旦早上剛忙完一波,上午10點多一位媽媽拿著一包乾燥劑,上氣不接下氣的帶著一對小姊弟奔入急診。原來4歲姊姊吃餅乾時,2歲弟弟誤食餅乾內的乾燥劑。經查明為矽膠乾燥劑無大害,媽媽才鬆了一口氣。 下午另一位媽媽帶著一個4歲弟弟入急診,原來是弟弟誤吞一個50元硬幣後乾嘔流口水,無法吃東西,醫師馬上安排異物移除。傍晚5點,又有一位焦急的媽媽帶著3歲跟2歲的兄弟衝入急診;媽媽說1個小時前,兄弟倆被家人發現打開櫃子玩老鼠藥,只見一個空藥盒,而且弟弟的嘴角還有老鼠藥殘留。所幸兩兄弟在緊急處理後並無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醫師吳昌騰也指出,不久前有一名17歲男孩,因半夜起床想喝飲料,大量誤食祖母放在咖啡瓶內的優碘,造成缺氧、低血壓和心跳過緩,送急診並進入加護病房治療。 李嶸說明,台灣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急診案件層出不窮,近5年調查顯示,個案在誤食的毒物中,以藥物佔41.4%最多,殺蟲劑則是最常見的非藥物毒物誤食佔9.5%。若情況嚴重,不但需要急診住院,其中更有3.6%需住入加護病房。 家中環境藥物、清潔劑、玩具擺放7大關鍵 李嶸強調,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例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以下重點提醒家長注意: 1. 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 2. 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 3. 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 4. 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 5. 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 6. 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 7. 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建議,家長平日可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自行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二次灼傷。若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也可透過衛教影片了解家中隱藏的危機和防範作法。

男童拔牙後「牙齒失蹤」 咳嗽不止才驚覺不妙

男童拔牙後「牙齒失蹤」 咳嗽不止才驚覺不妙#誤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正處換牙期的11歲洪小弟臼齒鬆動,家人以傳統的綁線方式為他拔牙,但洪小弟害怕掙扎,最後拔下的牙齒不翼而飛。家人以為牙齒被吞下肚,會在如廁時排出,可是洪小弟出現咳嗽症狀,遲遲未緩解,翌日被帶至急診,兒科醫師安排X光攝影,發現牙齒掉在左側支氣管內,於是照會胸腔外科,透過小兒支氣管鏡將牙齒夾出,免除發炎感染的危險。卡在支氣管內恐反覆發炎、長息肉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旻孝表示,並不是所有從嘴巴裡不見的東西都會跑到肚子裡,空氣和食物都會經過咽喉,咽喉處有個名為「會厭軟骨」的組織,呼吸、講話時會開啟,讓氣流進入氣管;吞嚥時會厭軟骨則會關閉,讓食物順利進入食道。所以如果邊吃東西邊講話,就可能因食物掉到氣管而嗆到。除了食物外,異物不慎掉入氣管的情況亦時而有之,常見異物如硬幣、鈕扣、小電池、花生米、粉圓等,掉入氣管的原因以口欲期的孩子誤食最常見,而洪小弟在牙齒脫落時掙扎說話,恐怕就是造成這次意外的主因。異物掉到氣管、支氣管都會很不舒服,常見症狀像咳嗽、呼吸有異音和血痰。若未及時處理恐致反覆發炎,甚至息肉增生。民眾到醫院求診,醫師會以X光判斷胸腔情況,但花生米、粉圓等食物非鐵製品,X光無法清楚顯像,這時醫師就會進一步以支氣管鏡確認並取出。家有口欲期孩子 留意周遭物品防誤食以洪小弟為例,確認牙齒位置後,為順利取出,醫療團隊用全身麻醉、插管的方式,先在手術室將他擺位成側躺,再拍背讓支氣管內的牙齒鬆動,之後,將小兒支氣管鏡和胸腔鏡夾子伸入左邊支氣管把牙齒夾出。最後醫師再檢查一次氣管,確認沒有異狀,待麻藥退去清醒、觀察無不適即可出院。謝旻孝提醒,除了多注意孩子周遭的物品,避免誤食外,氣管是有彈性的肌肉組織,異物在裡面上上下下時,有時會隨著咳嗽咳出來,但若是尖銳物品很可能刺傷黏膜,所以不要輕忽咳嗽這個警訊,若原本沒症狀的人突然出現咳嗽或呼吸有異音,要有警覺盡快就醫。

男童玩拋接益智磁力球 一恍神32顆吞肚

男童玩拋接益智磁力球 一恍神32顆吞肚#誤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防疫全國學童宅在家,一名12歲男童躺在床上,把玩父母送的益智玩具磁力球,不斷往空中拋接,一不留神整串磁珠掉進嘴裡,他驚嚇之餘全部吞下肚。經緊急送醫,為避免磁珠進入腸道,造成重大併發症及開刀風險,醫師立即安排無痛全身麻醉的上消化道內視鏡,順利取出像戒指大小的32顆磁力球,男童術後沒有併發症,隨即出院返家。中國醫大兒童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胡書瑋指出,磁力球直徑約3到5公釐,網路商城充斥這類益智玩具,雖有警語提醒,避免14歲以下孩童將具有強力磁性的小磁鐵放入嘴巴或鼻子,並放置在14歲以下孩童無法取得的位置,以免誤食,卻仍因容易購得而意外頻傳。全球已有3千例誤吞 磁球互相吸附恐釀腸穿孔2009年在美國上市時,是用來做為刺激孩童創造力及推理能力的益智玩具,但強力磁性卻導致全球近3千名個案誤吞。當吞入兩顆以上的磁力球時,就有可能會隔著腸壁彼此吸住,夾住腸壁;或是磁珠互相吸附成一團巨球,造成不易自然排出,甚至腸壞死、腸穿孔,日本截至2018年共計124件兒童誤吞案例、美國在2009年到2013年間估計有約2900名急診個案,因為誤食球型磁鐵或強力磁鐵求診。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從2017年至今,也有4例誤食磁力球案例,以12歲男童年紀最大,誤吞數量也最多。兒童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安琪表示,孩子誤食異物的當下,可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口水直流、甚至噁心、嘔吐、上腹痛等症狀,但是也有可能完全無症狀。當孩子疑似吞入異物而呼吸困難時,務必先以哈姆立克急救法暢通呼吸道,無論物品是否有危害,都應盡速就醫,以免異物通過十二指腸,增加取出異物的難度及增加併發症的機會。誤食後勿喝水進食 以免阻塞食道或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送醫時應將異物殘餘部分或相同的物品一起帶到醫院,誤食異物後,一直到醫師評估前,都不應再喝水及進食,因為一來可能需要立刻進行麻醉,以胃鏡取出異物,二來異物可能損傷或阻塞食道,此時如果再進食會造成二度傷害,或嗆到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阿公誤把暖暖包當調理包 拌麵吃下肚

阿公誤把暖暖包當調理包 拌麵吃下肚#誤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寒流一波波來襲,暖暖包成為護身神器,南投一名80歲老翁誤將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把它剪開放入麵裡頭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發現趕緊阻止並送醫,所幸立即治療且誤食的量不多,住院觀察兩日後,日前已出院。不要催吐 避免造成更大傷害暖暖包外層塑膠包裝打開後,裡頭的鐵粉接觸到外界便會開始產生熱能,而當中其他成分如活性碳、鹽類、蛭石、吸水性樹脂等物質則會使鐵粉持續釋放熱能。老翁就醫時,醫師得知他誤食暖暖包內物質後,安排胸部及腹部X光檢查,也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發現胃部發炎,追蹤觀察後,已出院返家。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蔡金記表示,誤食後不一定會有症狀,也有患者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若發現家屬不慎誤食時,記得不要催吐,避免造成更大傷害,少量攝入可從糞便排出,若大量誤食或出現不適,則需就醫治療。過去有多起誤食案例 導致灼傷腸胃也有民眾將暖暖包貼在身體上,導致燙傷。蔡金記主任提醒,民眾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使用時間不宜太長,建議老年人與幼童在使用時,應有成人在旁協助與看顧,避免意外發生。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失智者由於認知功能障礙,無法正確判斷物品是否可食用,過去誤食暖暖包案例已有多起,導致灼傷腸胃;也有失智者誤食餅乾包裝裡的乾燥劑,而控訴子女謀財害命。暖暖包純白色包裝酷似中藥包,失智者及視覺障礙者容易誤食,呼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規定避免使用純白色包裝,並在包裝上加上大字警示,降低民眾誤食機會。

8歲童誤吞磁鐵 腸道互吸穿孔險送命

8歲童誤吞磁鐵 腸道互吸穿孔險送命#誤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8歲王小弟連續七天反覆出現嘔吐、肚子痛等症狀,媽媽起初以為是腸胃炎,先至診所求診,吃藥後卻不見效,再赴醫院透過X光檢查,赫然發現大腸竟有多個磁鐵條和鐵珠已連成一排,導致腸道壁整層發炎且形成廔管,經緊急安排手術取出後,才免於罹患嚴重併發症,幸運撿回一命。腹痛一周當腸胃炎 照X光發現磁鐵連成一排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陳德慶表示,患者本身為中度智能障礙患者,事發時,家長未在身旁,故不清楚吞下磁鐵的正確時間點,不過因患者嘔吐、腹痛長達一周,代表磁鐵無法自行排出,雖然沒有出現緊急症狀,但仍需開刀取出,否則當時間一久,被吸住的地方會因缺血,導致腸子壞死、穿孔、潰爛,進而引發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經轉院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些磁鐵落在小腸,無法透過大腸鏡取出,且因兩段腸子被磁鐵吸住時間過長,導致腸道潰瘍、破洞,進而衍生膿瘍、廔管等併發症,所幸透過手術切除廔管,並修補腸道破洞後,王小弟恢復良好,也順利出院。 陳德慶指出,臨床上經常可見小朋友誤食磁鐵、巴克球、鈕扣、皮帶扣、鑰匙等金屬物品,若小朋友吞下兩顆以上磁鐵,或是一顆磁鐵加上另一種金屬物品,因彼此會在消化系統中吸附,對腸壁產生壓力,有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阻塞,須立刻赴醫接受治療,否則嚴重時恐危及性命。具強磁性零件玩具 8歲以下孩童應禁玩 陳德慶提醒,家長避免讓8歲以下孩子玩具有強磁性小零件的玩具,若出現突發性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送往急診治療,且必須禁食、禁水,一來可安排緊急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二來防止異物損傷或阻塞食道,若透過檢查仍無法取出誤食的磁鐵或金屬物,則可能需手術取出,不可不慎。

毒品藏在咖啡包裡?小心誤食恐上癮!

毒品藏在咖啡包裡?小心誤食恐上癮!#誤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需長途開車感到疲累的阿華(化名),有時會不小心打瞌睡,便想找提神方法,剛好在網路經網友提及有一種特製咖啡包,喝了之後可以精神百倍,長時間工作也不會累,阿華覺得可以試試看,便向網友購買,阿華在喝了特製咖啡包後,真的不再打瞌睡,但喝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只要不喝特製咖啡包,就會非常疲累、感覺全身不舒服。某天阿華在工作開車時遭警察臨檢,查到多包咖啡包,尿液也遭驗出有多項毒品反應,這時阿華才知道自己早已誤食毒品,感到晴天霹靂之下,也只能無奈面對司法的審判。以粉末裝在咖啡包裡毒品到底什麼是毒咖啡包是將不明的非法藥物,以粉末方式包裝在咖啡包或奶茶包裡,不同貨源或不一樣的包裝,含有不同成分,常見成份有K他命、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卡西酮、喵喵、FM2等,其中卡西酮或甲基安非他命,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使用後會直接影響心血管功能和神經系統,有不少人食用後,會產生幻覺、出現暴力傾向,且因咖啡包是混合型的非法藥物,施用者通常不知道自己服用了什麼藥物,讓醫療上難以預測施用毒咖啡的人,身體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對身體也可能產生種種不可預期的危害,有著極大的死亡風險。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7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有關「使用改裝型混合式毒品(如毒咖啡包、毒梅粉包及毒彩虹菸等)」、「非自願使用非法藥物」及「受毒品使用者傷害」的題目,若納入使用改裝型毒品者或無法辨別所用毒品者,我國使用或疑似使用任一種類非法藥物的終身盛行率為1.46%。我國各種非法藥物中,最常被使用的前四名為安非他命、愷他命、搖頭丸及大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現的改裝型混合式毒品,在本次調查中首次納入即排名第五,首次使用動機以「好奇」為主,近來新興毒品氾濫,毒品的包裝與時俱進,跳脫傳統毒品粉末、結晶狀的毒品樣貌,偽裝成毒咖啡、毒奶茶包,與平常所見的咖啡包或奶茶包包裝沒有兩樣,甚至以色彩繽紛的糖果、可愛造型的軟糖呈現,吸引大家的目光及好奇心,在不知不覺中卸下對毒品的戒心,容易導致民眾誤食,且無法預知包裝內毒品種類,對身體的傷害更是難以預測。勿購買來路不明的食品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關心您的身心健康,呼籲大家遇見來路不明的食品時,應隨時保持高度的警戒心,不要因為好奇心,輕易嘗試具有助興效果的糖果或沖泡包,也不應貪小便宜,隨意接受陌生人的免費飲料、酒水,或隨意在網路上購買標示不清或宣稱有特殊功效的飲品,以免誤食摻有新興毒品成份的產品,而陷入毒品成癮的萬惡深淵。如發現家人或親友有使用毒品的情形,或有毒品相關的疑問,都可以撥打24小時免費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 幫幫我)。

童誤吞鈕扣型電池 腐蝕穿孔恐致命

童誤吞鈕扣型電池 腐蝕穿孔恐致命#誤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歲的陳小妹妹由母親陪同至急診兒科就診。根據陳小妹妹自己描述,家中吃完晚餐後正在玩耍時,發現櫥櫃夾縫中有十塊錢硬幣,一時好玩把硬幣放進嘴巴,結果一不小心把硬幣吞到肚子裡去。媽媽知道後很緊張,急忙將孩子帶到急診檢查。腹部X光檢查發現吞進肚子裡的並不是原本以為的硬幣,而是危險性較高的鈕扣型電池,緊急聯絡小兒腸胃科醫師,利用消化道內視鏡將電池取出。超過一半以上誤食事件發生於小於6歲孩童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任謝如浩表示,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小於6歲的孩童。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統計發現最常發生意外中毒的地方並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家中。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兒童誤食,包括藥物(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維他命藥片、兒童藥水)、細小物品(玩具零件、鈕扣、電池、紅豆、綠豆、花生、迴紋針、硬幣)、清潔劑、殺蟲劑,甚至有毒植物與端午節包粽子的強鹼水等。呼吸道卡異物 劇烈咳嗽、喘鳴等症狀要小心幼童的好奇心旺盛,活動量大,經常會隨意抓取手邊的小型物品,例如小玩具、彈珠、花生米、果核等含在口中,嬉戲或哭鬧時很容易嗆入氣管。體積略大者會阻塞氣管,導致立即窒息,小型異物會更深入肺部導致肺炎、肺氣腫或肺塌陷。謝如浩主任提醒,如果發現孩子突然間劇烈咳嗽、喘鳴、呼吸困難或無法講話,手在頸部亂抓,臉部脹紅,嘴唇發黑,可以利用拍背壓胸或哈姆立克法嘗試將異物藉由肺部氣流噴出。如果可以發出聲音但呼吸有咻咻聲,異物應該未完全阻塞或位於下呼吸道,應儘速就醫取出。吞食可經由消化道吸收的物質 農曆春節前後為高峰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2007年最新統計,分析20年期間(西元1986至西元2006)超過2萬名6歲以下兒童中毒案例,以藥物、物質材料、環境用藥、美容化妝用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家庭清潔用品等中毒佔較高比率。謝如浩主任表示,每年農曆春節前後,是發生幼童誤食藥品事故的高峰期,有可能是過年大掃除時,將原本收藏好的藥品、清潔劑、環境用藥或農藥拿出來整理,而不慎遭兒童誤食。吞食消化道不可吸收的物質材料 可能造成腸胃及消化道傷害或穿孔吞食硬幣、果核、水晶寶寶、乾燥劑容易造成呼吸道或消化道阻塞。魚刺、雞骨碎片、髮夾、別針、玩具或其他物品碎片會形成穿刺性傷害,電池(鈕扣電池)會產生消化道黏膜傷害。謝如浩主任提醒,吞入鈕扣電池後,消化道濕潤的粘膜與電池電極接觸,會產生電流放電,對體液產生電解作用,靠近電池負極附近的pH值會呈現鹼性變化,導致急性粘膜損傷,甚至穿孔,危及生命。此外,不小心喝下過燙的飲品(例如用微波爐溫奶),容易造成消化道黏膜燙傷。誤食磁性物質,如磁鐵、磁力球有機會產生腸胃穿孔。兒童誤食異物 記得提供醫護人員以下訊息‧可能誤食了什麼東西?不論誤食的東西是什麼,儘量將殘餘的部分或可能誤食的藥物包裝提供醫護人員參考。玩具殘餘部份可以幫助醫師判斷異物是否可以在X光片中被顯影,藥物包裝與說明書可以提供正確藥名甚至中毒處理方法。‧大概誤食的量?‧從誤食到就醫大約經過的時間?‧發現誤食當時孩子的情況如何?有無異物呼吸道梗塞的情況,例如突然間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喘鳴。

防寶寶誤食!家長必知安全10原則

防寶寶誤食!家長必知安全10原則#誤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居家環境要注意些什麼,才能避免寶寶誤食造成意外?為了寶寶的安全,請遵守以下十點原則:• Point 1)使用專門櫃子來放置清潔用劑。建議最好當次用完,若使用後仍有剩餘,務必妥善保存好,不要隨意亂放。櫃子最好可以上鎖,因為即使放在高處,小朋友仍有可能爬上去!• Point 2)藥物應分門別類包裝後,以安全鎖鎖好。千萬不要裝在不用的糖果罐內,避免誤食,最好能裝在有安全蓋的藥瓶裡,小朋友根本沒能力打開。• Point 3)每年端午節時,有些家庭會買鹼水來製造鹼粽,容易發生小孩誤食鹼水的狀況,而此種強鹼誤食的後遺症又特別嚴重。千萬不要把有毒物質裝在寶特瓶裡,放在幼兒易拿取之處,或是放置在冰箱內,有些小朋友會以為是汽水而誤食。此外,現在的清潔劑瓶身都會標示清楚誤食的急救方法,如果隨便拿寶特瓶代替,發生誤食意外,你就無法馬上找到正確解決方式因應。• Point 4)避免讓寶寶自行吃含有果核、種子或骨頭的食物。如要讓孩子吃魚,請選購魚刺骨頭少的魚類較為安全。因為即使稀飯熬得非常爛,仍然可能會不小心有排骨碎片或魚刺在裡面。• Point 5)不要讓3歲以下幼兒吃堅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開心果。如果要讓寶寶吃小小的圓形水果,如葡萄、櫻桃等,也請切成小塊,避免幼兒一口吞入噎到。• Point 6)儘量不要給2歲以下的小朋友吃蒟蒻。若是讓小孩吃果凍,你最好先用湯匙把果凍切開再餵孩子,用吸的方式容易整塊卡在喉嚨、吸入氣管。另外,珍珠奶茶裡的珍珠,也應該盡量避免小孩子食用,以免發生用力吸過猛,珍珠不慎吸入氣管造成窒息。• Point 7)寶寶吃東西時千萬不要和他玩,否則容易噎到嗆到,造成意外。• Point 8)你在選購食材時,要以新鮮為主,炒過東西回溫後容易受到污染。買鋁罐頭時要注意罐頭周圍有無破洞,並注意罐身標示的保存期限。• Point 9)挑選玩具時必須選擇合格有認證,且標示符合小朋友年齡層的玩具。路邊的玩具材質不明且危險性高,小零件又易脫落造成幼兒誤食。你千萬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而隨意購買。• Point 10)不可以單獨留12歲以下的小孩自己在家,也不要放任一群小孩在家裡卻沒有大人陪伴。(本文摘自/健康‧育兒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台灣廣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