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每3天就有1童誤食,乾燥劑、優碘⋯甚至老鼠藥

小心!每3天就有1童誤食,乾燥劑、優碘⋯甚至老鼠藥

2022/1/12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最新研究調查發現,近5年間,平均每3天就有1件孩童誤食毒物的急診案件,且統計數字還不包含誤食異物。尤其最常發生在家中和5歲以下的孩童,顯示家長應更加重視孩童在家中環境的安全性。

 

想吃餅乾,卻吞下乾燥劑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室主任醫師李嶸表示,光是今年元旦連假,就收治3起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案件,幸經緊急處治後均無生命危險。李嶸分享,元旦早上剛忙完一波,上午10點多一位媽媽拿著一包乾燥劑,上氣不接下氣的帶著一對小姊弟奔入急診。原來4歲姊姊吃餅乾時,2歲弟弟誤食餅乾內的乾燥劑。經查明為矽膠乾燥劑無大害,媽媽才鬆了一口氣。

下午另一位媽媽帶著一個4歲弟弟入急診,原來是弟弟誤吞一個50元硬幣後乾嘔流口水,無法吃東西,醫師馬上安排異物移除。傍晚5點,又有一位焦急的媽媽帶著3歲跟2歲的兄弟衝入急診;媽媽說1個小時前,兄弟倆被家人發現打開櫃子玩老鼠藥,只見一個空藥盒,而且弟弟的嘴角還有老鼠藥殘留。所幸兩兄弟在緊急處理後並無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醫師吳昌騰也指出,不久前有一名17歲男孩,因半夜起床想喝飲料,大量誤食祖母放在咖啡瓶內的優碘,造成缺氧、低血壓和心跳過緩,送急診並進入加護病房治療。

李嶸說明,台灣孩童誤食毒物或異物急診案件層出不窮,近5年調查顯示,個案在誤食的毒物中,以藥物佔41.4%最多,殺蟲劑則是最常見的非藥物毒物誤食佔9.5%。若情況嚴重,不但需要急診住院,其中更有3.6%需住入加護病房。

家中環境藥物、清潔劑、玩具擺放7大關鍵
李嶸強調,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例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以下重點提醒家長注意:

1. 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
2. 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
3. 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
4. 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
5. 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
6. 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
7. 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建議,家長平日可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自行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二次灼傷。若想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也可透過衛教影片了解家中隱藏的危機和防範作法。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