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中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長期攝食過量食品添加物,人體因不易排出,容易導致肝腎傷害,防腐劑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容易與水蒸氣一起蒸發難溶於水,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在 9~15 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對肝腎產生影響。己二烯酸可抑制黴菌、酵母菌及好氧性細菌且具廣效性,為一般食品常用的防腐劑,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雖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去水醋酸在人體由肝臟、腎臟代謝,為防腐劑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大量食入時會有腎功能損傷、噁心、嘔吐、抽搐等症狀。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食入亞硫酸鹽後,在體內可轉變為硫酸鹽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的症狀,因此不宜接觸。人工調味劑 「糖精」 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腸胃道不舒服,甚至會產生噁心嘔吐情況,而環己基 (代) 磺醯銨酸鹽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膀胱癌,故不宜過量食用。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選購金針產品時,應避免選擇顏色太鮮豔。此外,金針經浸泡處理後可去除大部份之二氧化硫殘留量,建議消費者在金針產品烹調前,最好先以清水或溫水浸泡 30 分鐘以上 (如 45℃ 溫水中至少 20 分鐘,或在 25℃ 冷水中至少 60 分鐘),取出沖洗後再下鍋,可溶出七、八成的二氧化硫,若烹調時,加入金針開蓋煮沸約 3 分鐘,使二氧化硫揮發,即可去除 90% 以上二氧化硫殘留量。於選購年節產品時,除了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外,不要以外觀漂亮為判定標準,儘量選擇接近食物原色及包裝之產品,購買新鮮食材,避免過多加工食品,並注意包裝食品是否完整標示 (品名、內容物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有效日期等)。此外,並應注意販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產品販售時有無依標示適當冷凍或冷藏等。並善用眼、耳、鼻、口檢查,如注意顏色是否過於鮮豔、注意食品是否濕黏、注意是否有刺鼻味或霉味、注意脆度,是否已濕軟等。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 1999 (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 02-27208889) 轉 7077 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http://www.health.gov.tw/。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中毒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及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身體的毛病也隨之增加,因此老年人看病的科別與用藥種類便也相對複雜。據統計,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有2/3每天使用一種或多種藥物,而其中有1/4每天服用3種以上的藥物。由於服用藥物種類多,再加上老年人身體狀況及認知功能退化等因素,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就更教人擔憂。瞭解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老化現象,將有助於我們防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我們可以從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說起:◆ 吸收:老人因內臟血流的減少,腸胃蠕動減慢,相對的,藥物的吸收速率也會減緩,但對藥物的總吸收量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分佈:老人體內脂肪會變厚,使得脂溶性藥物在體內之分佈體積變大了,造成脂溶性藥物的血中濃度下降,在臨床上的反應是病人可能覺得藥物「沒有效」。相對的,水溶性藥物的分佈體積變小,因而血中濃度變高了,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藥物毒性反應;或者因為營養不良促使藥物與血液中的白蛋白結合率下降,間接提高藥物在血液中濃度,造成藥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更為敏感。◆ 代謝:由於老年人代謝藥物的肝臟酵素減少之故,使得其代謝藥物的速率僅為年青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因此易造成藥物堆積,產生中毒的機率也因此大幅提升。◆ 排除:腎臟是排除藥物的主要器官,老年人的腎臟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40~50%,如此一來造成藥物從腎臟排除不易而堆積,因此醫師在劑量的選擇上就要特別小心。奇美醫院藥劑部 - 王慧瑜總藥師表示,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不同於一般成年人,加上老人家視力、記性的衰退,一不小心「治病」的藥物就可能成了「致命」的藥物。此外,隨著服用藥物種類的增加,可能造成老年患者未能遵醫囑服藥,甚至發生藥品的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等意外,因此銀髮族群用藥是具有高危險性而須加以防範的。提昇老年人的用藥更安全,王慧瑜總藥師建議民眾能注意以下幾點:一、使用藥品分裝盒:協助老人家將種類多或服藥時間複雜的藥物依服用時間分裝在藥品分裝盒,以確保服藥的正確性。二、清楚閱讀藥袋上的各項說明:領藥時確認姓名、藥品、數量、途徑、用法,若有疑問,應當場詢問藥師或醫護人員。三、藥袋不要提前丟棄:在藥物使用完畢之前,千萬不要將藥袋丟棄。藥袋上常印有藥品相關訊息,例如藥名、用法、領用日期甚至藥品外觀說明,如果藥品尚未用完即將藥袋丟棄,很可能因此忘了藥品的服法而錯服藥物。四、主動告知用藥狀況:例如是否遵從醫囑服藥、服藥後身體有無變化、是否到過其他科領用藥物、用藥期間是否服用中藥等,這些訊息有利於醫師開立藥物時的考量。五、主動告知過敏史:如此可以避免醫師開出類似的藥物,防止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生。六、不可在同一時間服用兩次劑量的藥物:曾遇過病人知道服藥順從性是重要的,但不知道忘服藥物的處理方式,因而在想起忘記服藥的時候,就「順便」補吃忘記的量,這是很容易造成藥物中毒的危險舉動。七、固定醫院或醫師看診:如此可避免因跨多科醫師導致重複開藥或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之不良反應等。當老年病患或家屬(照護者)領取藥品時,應向醫師或藥師確定以下問題是否已經完全瞭解:★ 那些藥物可以一起服用或分開服用?★ 服藥時間與吃飯(食物)時間應相隔多久?★ 忘記服藥時該怎麼辦?★ 藥物可能引起之「嚴重」副作用為何?有那些症狀時應告知醫師?★ 何時應再回醫院做藥物之反應或不良反應之監測?確定以上答案後,服藥期間若有任何問題,應隨時請教醫師或藥師。總之,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並不僅是醫療人員的責任,個人乃至於照護者若能在領藥、用藥時多一分的注意,也就能減少一分藥物引起的意外了。

高壓氧治療在一氧化碳中毒的應用

高壓氧治療在一氧化碳中毒的應用#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主要是人體紅血球中血紅素攜帶氧氣的能力受到影響。唯一改善這種問題的方法,除了馬上排除一氧化碳的來源外,就是給予氧氣治療。而隨著氧氣濃度的不同,一氧化碳排出的半衰期亦不相同(所謂半衰期是指體內一氧化碳血紅素濃度減半所需要的時間)。新店耕莘醫院 陳紹原醫師指出在一般空氣的情況下,半衰期為五個半小時;給予百分之百的氧氣面罩,半衰期減為一個半小時;若在三個絕對大氣壓的高壓氧治療下,半衰期則減為半小時以內。事實上,在排除一氧化碳的來源和讓空氣流通時,已對中毒的病人開始治療,後續給予的常壓性氧氣面罩或高壓氧治療,都是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以減少缺氧的時間;特別是對中毒濃度深或症狀嚴重者,如曾經造成昏迷、意識喪失或已造成腦部缺氧的患者,儘速尋求高壓氧治療,可以得到明顯的療效,這是對於急性中毒的病人最佳的治療方式。然而,部份的病人可能第一時間曾有昏迷症狀,但在到達醫院時已清醒,經檢查後,除一氧化碳血紅素偏高外,其餘皆正常,這時高壓氧治療所扮演的角色反而是減少急性中毒後產生後遺症的機率。國外臨床研究指出,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做高壓氧治療,都有降低後遺症產生機率的效果,因此即便病人不能馬上進行高壓氧治療,也因已接受百分之百的氧氣面罩,而不會因為沒有高壓氧治療造成生命危險的問題。高壓氧雖然已成為「一氧化碳中毒」的最佳治療選擇,但由於一氧化碳對人體所造成急性和慢性的問題相當複雜,意外的防範及良好的心理建設才是避免中毒的預防之道。當然,如果您及家人不幸發生意外,請迅速地尋求高壓氧科醫師協助,有效地解決疾病所產生的問題。而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後所產生的遲發性神經精神症候群(DNS)則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冬季無影殺手「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無影殺手「一氧化碳中毒」#中毒

冬令時節,瓦斯燃燒不完全釋出一氧化碳而造成中毒的家庭悲劇時有所聞。一氧化碳無色無味,中毒輕者頭痛、疲倦,重者死亡。即使從鬼門關被救回來,也可能會有遲發性腦病變,而導致行為退化等後遺症出現。一氧化碳在大氣中僅約0.01%,但融於血紅素的能力卻是氧氣的200倍,會嚴重影響身體組織的氧氣供給,尤其是最為敏感的腦神經細胞。輕度至中度中毒的主要症狀有頭痛、疲倦、作嘔、頭暈。嚴重時會出現神經學症狀,包括痙攣、昏厥、昏迷、心肌缺氧、心律不整、肺水腫及乳酸血症。急性期後(3至240天)也可能會發生遲發性腦病變,導致智能減退、大小便失禁、步態不穩、行為退化等症狀出現。臺北縣立醫院內科 林聖翔醫師指出一氧化碳中毒在治療方面,除了將病患移離現場外,因一氧化碳只能利用肺部排出,所以主要給予氧氣治療。一氧化碳半衰期於大氣中約300分鐘,如使用高流量氧氣面罩治療則可降低為90分鐘。昏迷的病患應與以插管並給予100%氧氣。當出現一氧化碳-血紅素大於25%、心肌缺氧、酸血症、或意識喪失時,則應考慮加以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是可預防的意外事故,政府除應加強公共衛生安全宣導外,民眾也需注意鄰近汽車、火爐、熱水器等場所的空氣是否流通,以減少意外發生。醫師也應了解正確處理方式,可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