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

是真的!肉要吃夠才能維持窈窕又健康

是真的!肉要吃夠才能維持窈窕又健康#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有愈來愈多人證實,吃肉會變得窈窕美麗又健康。但還是有許多人不明白蛋白質的重要性。蛋白質是3大營養素之一(另兩者為碳水化合物、脂肪),能構成人體的肌肉、骨骼、皮膚、毛髮、牙齒、指甲、內臟、血管、血液、荷爾蒙、酵素等……,幾乎所有部位的生成材料都是蛋白質。人體要補充足夠蛋白質才能維持健康人體絕大部分是仰賴蛋白質構成,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蛋白質由20多種胺基酸構成,不同胺基酸的組成差異,也會影響蛋白質的種類和功效。人體(幼兒除外)的20種胺基酸,有11種可在體內合成,剩下9種則沒辦法。這9種分別是「色胺酸」「蘇胺酸」「離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組胺酸」。任何一種胺基酸不足,身體都難以保持健康。然而這些胺基酸不但無法在體內合成,也不能事先儲存。這些必須從每日飲食中攝取的胺基酸,我們稱為「必要胺基酸」。肉類就擁有均衡的「必要胺基酸」。也難怪肉類被稱為優良的蛋白質來源了。蛋白質不足,也會造成水腫那麼,缺乏蛋白質到底會發生什麼問題呢?打個簡單的比方各位就懂了。當我們缺乏人體的構成材料,身體自然會出問題,健康也就難以維持。其實在身體出問題之前,就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徵兆在警告我們缺乏蛋白質了。那就是吃下橘子或柳橙後,手腳變黃的情況。缺乏蛋白質手腳末梢部位會發黃這是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確切證據。那些黃色的物質是黃綠色蔬菜或柑橘類所含有的「類胡蘿蔔素」,蛋白質負責將此物質傳輸到血液中。一旦缺乏蛋白質,類胡蘿蔔素會直接沉積在手腳等末梢部位,使該處發黃,無法傳輸到必要的人體組織內。(本文摘自/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酸澀也要吃!芭樂皮可抗氧化又抗癌

酸澀也要吃!芭樂皮可抗氧化又抗癌#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降壓消脂+預防動脈硬化。別名/芭樂、番稔、花稔、番桃、天漿、金罌食療功效/防治癌症、健胃養腎、消炎止瀉適用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不適用者/腎臟病患者、長期便祕者勿食用未熟番石榴番石榴食療效果1) 番石榴能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番石榴含有極豐富的維生素,1顆番石榴即能滿足人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強大的抗氧化劑,能預防自由基侵害血管,並將膽固醇分解成膽酸,再隨廢物一起排出體外,以維持血管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維生素C也有助於製造代謝脂肪的胺基酸,缺乏維生素C的人,血液中也會積存較多的中性脂肪。番石榴中的纖維質,能抑制腸胃吸收醣類和脂肪、延緩血糖上升,對於三高患者來說,番石榴無疑是最佳水果。2) 番石榴葉能降血糖、血脂?過去婦女即有人用番石榴葉治療皮膚病、咳嗽、喉痛或腹瀉。番石榴葉味甘澀、性平,它當中的多酚成分經許多研究指出,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防癌等功效,同時還能迅速消除疲勞。如果想自行摘採番石榴葉泡茶,須避免高溫烹煮,以免破壞有效成分。現已有業者將番石榴芯葉烘乾,不僅香氣獨特,還具有養生功效。只是番石榴葉不能代替降血糖藥物,患者仍須遵照醫囑治療。3) 飯前吃番石榴能幫助減肥?1顆番石榴的熱量只有150卡,低於1碗飯的熱量,且豐富的粗纖維能帶來充分的飽足感。飯前吃番石榴,可以減少食量,纖維質也能刺激腸胃蠕動,排除腸道中的毒素、廢物,並減少脂肪吸收。雖然番石榴熱量低、營養高,仍不宜取代正餐。水果雖然容易飽足,卻也容易有飢餓感,而且光吃水果會使營養攝取量失衡。想減肥最好還是以水果搭配正常但減量的餐飲為宜。● 損傷的番石榴不能食用嗎?(O)1) 果實在搬運或儲藏過程中,若受到損傷容易腐壞發霉,因為果實富含水分,細菌或黴菌很快就會擴散至整顆果實,所以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也最好整顆丟棄,莫為了省錢而丟了健康。2) 番石榴表面出現黑斑還有另一種可能-番石榴炭疽病。雖說若不慎食用炭疽真菌的孢子對人體不會有影響,但口感已大受影響,選購時還是避免為宜。● 番石榴外皮酸澀,削去再吃較好?(X)1) 番石榴的表皮,含有許多維生素C,若削掉這層綠皮,不但會損失維生素C,降低番石榴的抗氧化作用,也會影響防癌功效。2) 購買較軟的番石榴,應小心清洗,若表皮在清洗時破損,會讓髒汙流進果肉中,也容易將寶貴的維生素C洗掉,清洗時務必輕柔,別讓外皮受損。3) 番石榴的表皮易因碰撞造成損傷,不應貪便宜而選購,以免將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吃下肚。營養師小叮嚀1) 醃製番石榴的過程是先用鹽水煮至土黃色,去除澀味並軟化質地,撈起瀝乾後塗抹梅子粉和砂糖,再於容器中倒入冷水淹過番石榴,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取出切片食用。2) 另一種較簡單的方式是直接將番石榴切塊,沾梅粉後放入保鮮盒,靜置冰箱一夜後就能入味。3) 醃漬的番石榴的確能去除澀味,但在製作過程中珍貴的維生素C也受到破壞,梅粉則易使鈉的攝取量超標。偶爾吃醃製番石榴解饞無妨,但想攝取番石榴完整的營養素,還是要吃鮮果為宜。(本文摘自/降血脂食物排行榜/康鑑文化出版)

視力模糊要當心!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

視力模糊要當心!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人口失明的第三大原因即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被認為是類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一種特殊黃斑部病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廷郁表示,「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目前罹病原因不明,可能與脈絡膜層結構或其血管構造異常有關,好發於中老年人,臨床上就有一名65歲男子,因突然視力模糊至醫院就診,經檢查後確診罹病,趕緊接受治療並合併眼內注射療法,視力也大幅進步。眼底的不定時炸彈! 血管破裂恐喪失視力吳廷郁醫師解釋,「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主要是脈絡膜層的血管出現病變,眼底有不正常的網狀血管構造或是息肉狀的血管組織,導致患者視力變差、視線扭曲,若不小心血管破裂出血,嚴重者可能會喪失視力。過往的患者大多被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由於現今影像科技的發達以及對此疾病的認識,能透過螢光血管攝影(FAG)加上循血綠眼底攝影(ICG)做更精確的診斷,及早治療降低疾病的影響。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挽救「視」界吳廷郁醫師指出,部分病灶可用雷射光凝固治療。不過病灶若在黃斑部中央,對於視網膜的傷害很大,就必須利用光動力療法(PDT)以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Anti-VEGF)來治療。而前者若反覆施作對視網膜仍可能有永久性傷害;後者安全性相對高,惟治療次數可能較多。醫師強調,治療方式因人而異,建議在治療前與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也提醒,「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復發率高,應定期回診追蹤與治療。年長者可自我檢測 注意黃斑部病變徵兆吳廷郁醫師也呼籲民眾,平時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避免過量陽光曝曬,適時配戴太陽眼鏡。此外,長輩也可利用方格表或家中磁磚自行檢測,一旦發現視力變差、視線模糊、扭曲時,小心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應立即至眼科檢查並治療。(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 

越點越乾?把握幾點人工淚液簡單選

越點越乾?把握幾點人工淚液簡單選#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用眼時間過長且沒有適當的休息,眼睛往往容易發紅與疲勞,因此,許多來自日本進口,號稱可以迅速退去眼睛血絲的清涼眼藥水,彷彿立可白一樣,只要一點眼睛就不紅了,因而受到大眾喜愛。但說穿了,這類型的眼藥水不外乎都有添加血管收縮劑,市面上常見的使用成分有naphazoline以及tetrahydrozoline,雖然可迅速讓血管收縮,但若長時間頻繁使用,將使血管失去調節,產生不受控制的反紅現象,讓眼睛變得更紅。不宜每天或短時間使用過度且這類型的藥水常會添加抗生素、類固醇或是過量的防腐劑,若不正確使用,恐怕會造成反效果。除了易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也可能導致眼壓升高併發青光眼,且眼睛接觸過多的防腐劑,角膜表皮也易受傷破損。市售的眼藥水偶爾拿來應急無妨,但切記不宜每天或是短時間過量使用,若眼睛常感到乾澀、疲勞,應盡快就醫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才對。如何正確選購人工淚液?此外,近年來乾眼症的患者有急速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內統計,人工淚液的使用瓶次已從2009年的2百70萬瓶激增到2012年的400萬瓶。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人工淚液到底該如何選擇?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造成乾眼症狀的原因,乾眼症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型,第一種是淚水分泌不足,第二種是淚水保濕品質不足,也就是淚水表面的油脂層或是黏液層不足,使得淚水即使量足夠,保濕力卻不持久,淚水很快就被蒸發掉。這兩者的鑑別診斷在診所或是醫院經由眼科醫師檢查便可以區別。了解造成自身的乾眼原因後,再針對不同的用眼環境以及時間長短去挑選合適的人工淚液使用,才不會愈點愈乾。盡量選用單支包裝、即用即丟的人工淚液臨床上常見的一個錯誤觀念是,一旦點了人工淚液之後,眼睛就會產生依賴性,造成淚水無法分泌,或是人工淚液得點一輩子停不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如果眼睛過度乾澀卻不加以保濕潤滑,除了視力會受到影響之外,反而可能會造成角膜破損。若平常需要大量使用人工淚液才能緩解眼睛乾澀的人,除了需檢討自身用眼習慣是否不良,或是有其他疾病造成眼睛乾澀,也需盡量挑選沒有防腐劑,如單支包裝,開瓶即用即丟,或是添加改良式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如Purite,接觸到眼表面可以分解成氯化鈉及水,較不傷眼睛;還有Polyquad 的分子量大,且不會與表皮細胞結合,也不會穿透人類細胞,只會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也是不錯的選擇,以免解決乾澀問題後,反而因為接觸過多的防腐劑造成角膜受損。(本文摘自/拯救3C惡視力/悅知出版)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老先生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顱內嚴重出血,需緊急進行手術 ,但因患者為心房顫動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進行緊急手術可能有無法止血的風險。全台估25萬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風險高5倍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指出,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是以抑制心房顫動患者凝血功能,讓血液不易凝固來達到預防中風的成效,因此如果心房顫動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突遇大量出血需要進行手術時,患者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回復,會直接影響患者緊急手術的成功率。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表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會讓患者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但高達75%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症狀,致使心房顫動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遲2.6年,某些患者甚至在中風後才知道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江晨恩主任說明,台灣約每47分鐘即有一人因腦中風死亡,而研究顯示高達28.3%的腦中風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根據統計發現,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更比常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2倍死亡風險。抗凝藥反轉劑 緊急手術關鍵即刻救援江晨恩主任表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藥物作用慢,研究顯示超過50%以上的心房顫動患者未受到妥善照護,而且華法林造成的顱內出血,亞洲人是白人的4倍。新型抗凝血劑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藥物順從性,而且顱內出血比華法林少70%。抗凝藥防中風 緊急手術提高止血不易的風險傅維仁主任說明,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性的反轉劑經研究顯示,不但能夠完全、並持續超過12小時反轉效果,且以350倍親和力達到專一精準結合,來抑制特定抗凝血藥物的抗凝作用,即時提供心房顫動患者得以因應緊急手術的身體恢復凝血功能狀態。心房顫動患者突遇意外須緊急手術時,注入的反轉劑就會讓心房顫動患者恢復正常凝血功能,手術結束後可以繼續服用有反轉劑的新型抗凝血劑,減少中風發生。

女性心跳停止後 獲急救機會較男性低

女性心跳停止後 獲急救機會較男性低#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跳停止後,搶救生命的時間分秒必爭,且就算救活了,也需要盡快給予相應的醫療照護,避免身體器官如腦、血管等因缺氧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但是最近有研究指出,發生心臟停止並救活後,女性相較於男性較少獲得的所需的醫療照護。女性急救機會較低 死亡率較高研究分析的心臟停止案例,一部分發生於美國1000家醫院中,另一部分為被轉院至急診醫院的140萬名患者。研究團隊蒐集了長達10年的資料,並依據患者年齡、健康狀況、醫院特色及其過往處理心臟事件的程序做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0年後男女的院內死亡率皆下降,但是女性仍比男性高;女性死亡率為64%,男性為61%。此外,研究還發現,女性因心臟的電傳導系統失常而發生心臟停止後,獲得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血管擴張術以及能夠改善缺氧後腦損傷的低溫治療的可能性,分別較男性低了25%、29%及19%。案例中的女性通常比男性年長同時,研究指出,在這些心臟停止的案例中女性通常較男性年長,且較少在過去被診斷有罹患冠心病。女性較容易被診斷有其他健康問題,如:鬱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肥胖等,並且較多是因為肺動脈栓塞導致心臟停止,而非血管阻塞所致。 研究團隊說明,目前仍無法確定性別差異背後的原因,但是當生命正與時間賽跑之際,女性顯然較少獲得立即的照顧。此外,主要研究作者-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心臟學學系的Luke Kim教授說明:心臟停止與其他疾病差異在於,心臟停止是緊急醫療事件中少數仰賴公眾如何反應的事件,因此應重視心臟病急救在社區的教育(包含心肺復甦術(CPR)或利用除顫器(defibrillator)給予電擊),而非只針對醫護人員或照顧者。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血管細如煙霧 當心小孩也會中風!

血管細如煙霧 當心小孩也會中風!#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媽媽說我的血管像毛毛蟲,很細!很容易塞住不動!就會中風!」一名10歲小女孩入住復健病房,原因竟是預防腦中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專科護理師王曼娟表示,兒童腦中風並不罕見,根據文獻指出每年每十萬兒童有2-13例。小兒中風原因包含:1) 心臟疾病/最常見,約佔中風原因1/3。2) 感染/有可能造成血栓形成,而引發腦中風。3) 血液疾病/如先天抗凝血因子缺乏。4) 血管病變/動靜脈血管畸形是小兒出血型中風最常見的原因。5) 其他/如血管炎、外傷、藥物及毒品及代謝異常。發病前2~7天內出現頭痛、發熱、嘔吐、抽蓄等症狀毛毛樣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慢性腦血管阻塞疾病,致病原因未明。在血管攝影顯示出小血管亂麻成一團,形成煙霧狀。多發生在15歲以下兒童或30-40歲的成年人。兒童缺血性中風的先兆較明顯,發病前2~7天內出現頭痛、發熱、嘔吐、抽蓄等症狀。大多以半側肢體偏癱及癲癇發作表現。治療方式為症狀治療,並沒有辦法阻止疾病進展。待病況穩定後,需會診腦神經外科評估進是否可實施腦血管重建手術。預防中風應從孩童時開始做起王曼娟護理師表示,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當孩子出現頭暈眼花、頭痛、嘔吐等症狀時,千萬不要忽視!一但出現口齒不清、半邊肢體無力時,馬上就醫。兒童中風預後比成人好,但造成的肢體活動障礙、智能障礙及語言障礙,可能持續一生,要需長期追蹤、評估以及復健治療,幫助病童能回到學校、重新融入社會,改善生活品質。此外養好良好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以降低後天中風機會,所以預防中風應從孩童時開始做起。

當心!心房顫動者中風率高7倍

當心!心房顫動者中風率高7倍#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最近天氣多變化,三高病人可得要注意腦中風的威脅!就有一名60多歲男子有心房顫動病史,日前出現急性腦中風,所幸在3小時內被送到醫院,院方立即安排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但是進一步檢查,卻發現有條大血管仍然不通,於是立即又再進行動脈取栓術,目前已恢復正常。缺血性腦中風才可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收治這名男子的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指出,這位60多歲男子有心房顫動病史,出現腦中風後被送到醫院時,左半邊已沒力,經檢查確認有缺血性腦中風,隨即安排做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但是進一步做大血管電腦斷層攝影發現,腦部大血管仍然有阻塞,於是在4小時之內又再進行動脈取栓術。動脈取栓術已有健保給付陳龍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從鼠蹊部以心導管進入,到阻塞的大血管裡用網子將血栓壓碎,再將血栓抽出,而且目前也有健保給付;這名男子右邊中腦動脈就取出1塊1公分左右的血栓。由於靜脈血栓溶解劑對於大血管栓塞治療不理想,因而往往會需要採用此治療方式。最好能在3小時內到醫院靜脈血栓溶解劑必須要在黃金3小時內做治療,雖然動脈取栓術可以在6至8小時內展開,但是陳龍醫師強調,因為動脈取栓術必須要準備相關人力與設備,不像血栓溶解劑可以在檢查確認後就直接注射藥劑做治療,因此也最好能在3小時內到醫院。心房顫動和心律不整 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由於心房顫動和心律不整發生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5至7倍;所以,陳龍醫師提醒,若是有三高病況,一定要好好控制,而且目前也有血壓計可篩選心房顫動,或是就醫做心電圖檢查是否有心房顫動,若是有此病況,就應該要經由醫囑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