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慈濟頭頸癌團隊 接力陪伴病友抗癌

慈濟頭頸癌團隊 接力陪伴病友抗癌#口腔癌

頭頸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發生的部位包括舌頭、嘴巴、唾液腺、咽喉、喉頭、鼻竇和其他分布在頭頸部的癌症,患者多為男性,其中近九成有抽菸、喝酒與嚼食檳榔的習慣。花蓮慈濟醫院頭頸部癌症團隊的整形外科醫師王健興六日晚間將在大愛電視的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守護頭頸癌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的醫療記錄。 在花蓮慈院的地下一樓,癌症醫療中心裡的研究人員與個案管理師,負責蒐集、追蹤癌症病患治療前、治療期間與治療後的資料,提供統計中心未來進行癌症醫學與流行病學分析,病友在回診前都會接到個案管理師謝樹蘭親切的電話叮嚀。 花蓮慈院頭頸癌團隊就像一群優秀的賽跑大隊,在病友抗癌的路上,接力陪伴病友,守護病友。除了耳鼻喉科以外,還有外科、血液腫瘤科、病理科、放射腫瘤科等專科及護理部,提供整合服務。無論是開刀,化療、電療、病體檢驗,團隊醫師定期開會討論病友的病情,提供病友不同病程的醫療諮詢。頭頸癌團隊不只在醫院裡服務病友,也定期舉辦溫馨的病友會或是居家訪視,因為病友離開醫院後的適應問題,更是癌症治療重要的一環。六日晚上九點半至十點,「志為人醫守護愛」,將邀請整形外科王健興醫師,分享花蓮慈院頭頸癌團隊,為了關懷遙遠的病友,二月底遠赴台東市舉辦病友會,以及家訪病友,關懷術後復建的情況。同時還有八位醫師提供鄉親電話茲詢問健康。

「口腔癌防治」名句徵選開跑!

「口腔癌防治」名句徵選開跑!#口腔癌

很多人並不是自己喜歡吃檳榔,而是不知道如何拒絕朋友遞送過來的熱情檳榔?每當在工作場所或交際應酬時,往往就是最難拒絕的時候。從事營建業的阿彬大哥,因為工作亟需大量的體力,為了提神紓壓,一起工作的朋友多半有抽菸、喝酒與吃檳榔的習慣。「檳榔」甚至成為人際往來、應酬的伴手禮。正因如此,當朋友遞過來檳榔時他也不好意思婉拒,從10幾歲就開始接觸菸、酒與檳榔,一吃就是20逾年。這幾年來,阿彬大哥陸續發生幾次口腔流血的情況,但他以為只是牙周病或牙齦發炎,並未特別留意,直到民國91年某次檢查中才發現自己已經罹患口腔癌,卻因擔心孩子太小無人照顧,只好一拖再拖,甚至自己嘗試使用各種偏方治療,但卻徒勞無功,反讓病情更加惡化,一直到民國94年,腫瘤已經腫到臉頰外面,像長出一顆乒乓球,阿彬大哥才去醫院進行化療與放射治療,甚而開了三次刀處理裝人工骨頭的問題。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暫時離開從事20幾年的營建業,並養成每天運動健身、舒活筋骨的習慣,讓身體狀況逐漸回穩。阿彬大哥肯定地說:「有這樣痛苦的親身經歷,以後我的孩子一定不敢再接觸檳榔、菸、酒這些危害健康的東西,這大概是我這輩子能給孩子的最大禮物了!」陽光基金會從服務的顏面惡性腫瘤病友經驗中發現,除了少數病友是因為假牙、牙齒傷害或不明原因罹患口腔癌,多數病友都曾吃過檳榔,而這些病友可能是因為工作需要,希望能拉長工作時間、提振精神才吃檳榔;也可能是工作圈的交際的社交禮俗,或是受到成長環境裡生活習慣所影響,吃檳榔有時並非他們所願,或是從未料想過會因此罹患口腔癌,我們深感遺憾,也決心加速預防宣導的腳步。為此,陽光基金會邀請大家號召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集思廣益,想出一句饒富創意又可婉拒檳榔的佳言絕句,讓人在面對遞到面前來的檳榔時,也能從容不迫的拒絕,既不傷情誼,又能免於口腔癌的荼毒,遠離紅唇族的壓力圈。口腔癌防治名句徵選活動已於2月25日開跑,許多網友皆發揮創意熱情響應。目前陽光已收到125句報名口號,其中不乏令人會心一笑的佳句,如:「對不起我要健康,我不要口腔癌」、「檳榔一口口,健康不會有,檳榔不上口,你我皆朋友」、「給我檳榔不如給我口香糖~愛我就別害我唷!」……等。徵選活動至4月15日截止,歡迎民眾報名參加,經由評選,就有機會讓自己的創意成為陽光口腔癌防治的口號,還可以拿獎金喔!

拒當紅唇族 遠離檳榔、口腔癌

拒當紅唇族 遠離檳榔、口腔癌#口腔癌

隨著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戒菸運動正如火如荼在臺灣社會積極推行,而另一個影響國人身體健康問題:嚼食檳榔,也需要我們努力重視。一般人為何要吃檳榔?第一、檳榔中含有檳榔次鹼,具有提升警覺性及維持心情愉快作用。第二、同儕團體刺激及社會環境文化影響。以提振精神物質來說,全世界嚼食檳榔人口總數,在咖啡、菸草及酒精之後,位於第四位,據研究在台灣有8.5%人口嚼食檳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哲民說,食用檳榔塊的組成中,最主要致癌成分為檳榔子中的檳榔素、檳榔次鹼及配料荖花中的黃樟素。嚼食檳榔與口腔癌、口腔下黏膜纖維化及口腔白斑症有相關,嚼食檳榔有吸菸喝酒的人,得口腔癌機會是三者都不沾的123倍,口腔癌是臺灣十大癌症第四位,而檳榔又是口腔癌主要原因。口腔下黏膜纖維化則會造成病患張口及吞嚥困難、味覺障礙和發聲改變。食用檳榔也與其他癌症,如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及肝硬化有關。陳哲民提醒,要減少口腔癌發生,除了戒除嚼食檳榔,如果口腔產生紅斑、白斑、不正常色澤、許久不癒潰瘍或不明腫塊,就要小心是否罹患口腔癌。他並且建議,大於18歲民眾,只要是抽菸或嚼食檳榔者,需要每兩年定期到牙科或耳鼻喉科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近年來,臺灣地區青少年嚼食檳榔問題引起社會大眾注意,口腔癌年齡亦有年輕化趨勢,青少年因好奇或受同儕影響而開始嘗試,就嚼食檳榔行為而言,仍在開始階段,因此若能即時輔導戒除,應可減少對於健康長期危害。

「口愛特攻隊」捍衛你的口腔健康

「口愛特攻隊」捍衛你的口腔健康#口腔癌

臺北市牙醫師公會指出,根據歷年文獻統計,80%以上的國人罹患牙周病;此外,高達三成以上的國人有敏感性牙齒的困擾,其中尤以25-45歲的人口為甚。然而,民眾卻常忽略口腔疾病發生的警訊,經常是等到牙痛了才就診,因而錯失口腔治療的黃金時機,導致齲齒、牙周病、敏感性牙齒甚至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惡化。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96年臺北市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排名第7位,而死亡人數達117人,每十萬人中就有9.14個死於口腔癌,9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聯合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指出嚼檳榔的後遺症包括牙齦腫大、牙齒動搖、白斑、紅斑、黏膜潰瘍、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口腔癌。有嚼食檳榔及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   為展現服務臺北市市民之決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市立聯合醫院、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特與臺北市牙醫師公會合辦「口愛特攻隊-掃除疾病全面到位」的社區巡迴口腔健檢活動,號召公會的專業牙醫師們化被動為主動,於2月至5月間,在臺北市各行政區舉辦8場免費的口腔健檢服務,期能直接深入社區,積極為民眾口腔健康把關。衛生局邱局長表示,口腔保健是市府衛生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此次活動設定為深入社區進行主動篩檢,就是希望能儘早為民眾發現牙周病、敏感性牙齒甚至口腔癌的罹患可能,達到預防醫學的功效。首場活動從市府開跑,先針對市府員工進行包含口腔健檢的整合性預防保健服務,不但是體恤市府員工的健康,更希望由市府員工們起帶頭作用,為市民做最好的示範。此外,在活動現場還安排有牙醫學系學生組成的口衛隊志工教導民眾正確的潔牙方法、精彩的口腔保健宣導互動劇、和多項精美的贈品,希望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民眾對口腔保健的重視,進而增進臺北市民的口腔健康,帶領大家都成為笑口常開的「口愛一族」!

用愛心打敗不景氣 鴻海送溫暖到「陽光」

用愛心打敗不景氣 鴻海送溫暖到「陽光」#口腔癌

景氣冷颼颼,不僅民眾苦不堪言,仰賴大眾捐款的社福團體更顯現示出僧多粥少的困境,讓弱勢族群的經濟負擔更重了。陽光基金會主要的服務對象為燒燙傷及顏面損傷的朋友,在不景氣的現況裡,傷友們的重建生活與社會適應更加不易;年關將近,鴻海科技集團全體同仁發起「信心  關懷  感恩 寒冬送暖」物資捐贈活動,看到了這群被遺忘的朋友,捐贈相關營養品、護理用耗材等,提供這群陽光朋友最迫切的復建生活基本所需,讓他們能安心過好年,而鴻海同仁更貼心地附上對陽光傷友表達關懷的歲末祝福卡,更使他們在寒冬中感受到如陽光般溫暖。在多次聯繫與關切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鴻海同仁的溫情,在艱難時刻給予最立即的幫助;【呂大哥是一位顏面惡性腫瘤患者,因車禍雙腳斷裂,復健三年後從事油漆工作,卻於一年多前年罹患口腔癌,工作就此中斷,又因手術切除了1/3舌頭,僅能進食半流質食品,手術至今也因傷口不易癒合,需長期往返醫院奔波治療,而無法重新找工作。身為單親爸爸的呂大哥,需獨立扶養2個女兒,大女兒就讀國小3年級、小女兒3歲,雖然生活困苦,呂大哥為了2個可愛寶貝,仍然不放棄堅持下去。現在有了營養品的補助,呂大哥在體能上可以多補充營養,積極治療復建,希望儘早復原後能自立更生照顧家人…】。在陽光,有許多像呂大哥這樣的病友,透過這次的物資捐助,預計幫助陽光基金會北、中、東區服務中心約1000位病友,感受到鴻海同仁雪中送碳的溫暖,同時獲得實質的生活幫助。陽光基金會一直以來專注於提供顏面損傷及燒傷者、口腔癌患者全方位的服務,使其回歸社會。而此次鴻海科技集團全體員工們的愛心關懷,不僅協助燒燙傷復健期的需求,也讓顏面惡性腫瘤病友得到暫時的抒困,因為大部分的病友大多是家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在他們受傷生病後,家中經濟來源一夕間中斷,透過這樣的援助,幫助他們無後顧之憂的安心復健、重新站起來。

抽菸+喝酒 產生”頭頸部癌”機率倍增

抽菸+喝酒 產生”頭頸部癌”機率倍增#口腔癌

咽、喉及口腔癌及其頸部轉移,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疾病,更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其致病原因通常與香煙、酒精、化學物質、病毒等有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 張君照醫師說明,頭頸部癌包括了鎖骨以上(除了腦部以外)耳、鼻、鼻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唾液腺、甲狀腺、神經、血管、肌肉、皮膚、軟組織等之所有惡性腫瘤。食道癌發生率一般為男性多於女性。在病理學上,食道癌主要為鱗狀細胞癌及腺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常影響鱗狀細胞癌發生,例如食物中長期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用含亞硝基胺食物、過量飲用含丹寧或熱茶、抽菸、過量飲酒、嚼檳榔。張君照醫師表示,據統計,頭頸癌病人所發生的異時重複性癌,有三分之一發生在食道。通常這是由於長期大量吸煙及酗酒引起的。其致病因素包括,長期飲酒,除了對口腔、咽喉部黏膜刺激之外,酒精代謝的乙醛類物質,在動物實驗是致癌物;酒精也是一種好溶劑,能增加一些致癌物質穿透深層組織,酒加香菸的致癌加成作用,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另外,酒精濫用者也經常忽略營養的攝取,造成免疫不佳,最後使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發生的機率大增。既然許多頭頸部癌症的發生是有原因可循,當然還不能完全解釋所有癌症的形成,但這是人類目前在抗癌路上,最起碼可以輕易避免它發生的最基本預防方法。張君照醫師解釋,就如同前面所述,頭頸部的危險因子:煙、酒、檳榔、煙草、一些化學物質、少數醃漬食物及長久保存食物,只要我們遠離它們,並且避免從事有毒燻煙及霧氣的工作,如果無法避免,那也要做基本防護,也就是我們預防頭頸部癌症工作的第一步,至於次級的,當然就是定期檢查。鑑於統計研究發現,上述頭頸部癌症及食道癌有著密切關係,而癌症復發大都在原部位或周圍的位置,也可能轉移至其它部位。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消化道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癌症的機會,也是提高癌症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胃鏡除了可觀察消化道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作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所以張君照醫師建議,頭頸部癌症的患者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以期排除食道癌的發生。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

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10年成長近七成#口腔癌

臺北市96年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在全國僅高於金門縣、連江縣,但近10年粗死亡率卻成長了6成9,排除人口老化因素之標準化死亡率亦成長了3成6,顯見死亡率的增加人口老化並非主要因素。多項醫學研究證實嚼食檳榔、抽煙皆是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子,紅唇族、癮君子要注意了! 近10年臺北市民口腔癌粗死亡率逐年增加,在主要癌症死因中,成長幅度僅次於攝護腺癌。臺北市口腔癌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8.2歲,是主要癌症死因中平均死亡年齡最輕者。若以性別來分析,男性近10年平均死亡年齡為57.2歲,女性為66.2歲,男性較女性低8.9歲;死亡率方面,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大致呈逐年上升趨勢,女性死亡率則大致在每十萬人口1.0人至1.4人間變動,近10年男性口腔癌平均死亡率每十萬人口8.2人為女性1.1人的7.5倍。若依年齡層來觀察,近10年口腔癌死亡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65歲以上人口死亡率居各年齡層之首,而口腔癌皆落在女性癌症死因14名以外,惟口腔癌則居男性的第5或第6大癌症死因,其更是壯年男性(25-44歲)的第2大癌症死因(次於肝癌),男性口腔癌日趨年輕化,對家庭和社會影響不容忽視。96年我國與臺北市口腔癌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口10.1人與5.1人,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高於日本2.0人(2003年)、香港2.5人(2006年) 及美國2.5人(2005年),臺灣檳榔文化應是一重要影響因素。嚼食檳榔對環保或是民眾的健康都有負面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應及早戒除嚼食檳榔的習慣,除針對18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市民提供口腔癌篩檢服務外,並辦理戒檳班與推動無檳職場,以期降低口腔癌發生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

12月檳榔防制宣導~提醒口腔黏膜檢查

12月檳榔防制宣導~提醒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

近年來,嚼食檳榔者有年輕化的趨向,口腔癌的魔爪也有向下探的趨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遠離癌症威脅的不二法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訂於「12月檳榔防制宣導月」時,加強展開一系列辦理檳榔防制及口腔癌防治宣導活動,以喚起市民對於口腔癌健康保健之正確意識。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6年臺北市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排名第7位,而死亡人數達117人,每十萬人中就有9.14個死於口腔癌,9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聯合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指出嚼檳榔的後遺症包括牙齦腫大、牙齒動搖、白斑、紅斑、黏膜潰瘍、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口腔癌。有嚼食檳榔及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這也是行政院衛生署訂12月3日為檳榔防制日的由來。因此,如果您有嚼檳榔或抽菸、喝酒的習慣,最好戒絕這3項物質的使用。並務請定期接受牙醫師的口腔黏膜檢查,來保障您的健康,檢查時間只要幾分鐘,凡年滿18歲以上市民提供每年1次 “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服務,可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6個院區(中興、和平、仁愛、陽明、婦幼、忠孝)牙科門診接受檢查,不需掛號隨到隨看。衛生局為加強民眾對於檳榔危害和口腔癌的認知,給予社會大眾正面的宣導,提供市區民眾在地化、可近性、可利性之戒檳教育,利用團體方式授與學員各種不同知識與技能,藉由戒檳班協助學員達成檳榔減量或戒除之目標。97年度特委託十二區健康中心、市立聯合醫院及中華民國防癌篩檢中心開辦14班戒檳班,招收學員共計153人,完全戒檳成功有91人,檳榔戒除率達60%,績效顯著。有關口腔黏膜檢查服務諮詢,歡迎逕洽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 中興院區 (02)2552-3234■ 和平院區 (02)2388-9595■ 仁愛院區 (02)2709-3600■ 陽明院區 (02)2835-3456■ 婦幼院區 (02)2391-6470■ 忠孝院區 (02)2786-12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