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師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台大醫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80多歲老先生日前因急性尿滯留急診就醫,醫師協助放置導尿管排尿,並返家照護,預計1個星期後到泌尿科門診就診追蹤。但這幾天老先生覺得下腹部開始有脹痛感,會陰部也覺得疼痛,且發現都沒有什麼尿液流進去尿袋裡,因而再度就醫。   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表示,看診時讓老先生躺到床上檢查,脫下褲子跟內褲後,發現尿道口有一些血在尿管上,露在外面的尿管長度比正常情況長,使用超音波檢查膀胱,發現膀胱脹滿尿液,膀胱裡面沒有看到尿管末端打起來的水球,推測應該是尿管有被拉扯到因此外滑,導致尿管的水球卡在尿道裡,除了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 長輩有尿袋起身走動要小心 經過老先生回想表示,應是午覺起來時,起身得太匆忙,沒有先拿起尿袋就直接下床走動而拉扯到尿管,當下只覺得會陰部痛一下,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就越來越不舒服。 陳冠賓說明,處置方式為協助老先生先將尿管水球裡的水抽出來,把原本的尿管移除,再嘗試將新的尿管沿著尿道放置進去,所幸新的尿管還是可以順利進入並放置於膀胱,如果無法放進去,就有可能需要做經下腹穿刺的膀胱造廔管手術。 新的尿管置入後,把尿液引流出來,老先生的下腹脹痛感就獲得改善,但是引流到最後的尿液則因為尿道損傷的關係,呈現出血尿的情形,而血尿的情況通常還會維持數日後,才會逐漸改善。 最好多喝水,避免導尿管因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提醒,日常使用尿管要注意: 1. 尿管避免拉扯,在要改變姿勢或活動時,都要先注意到尿管尿袋的位置後,再開始動作。 2. 若是連續3、4個小時,尿袋裡面的尿液量都沒有明顯增加,就要注意下腹是否有脹痛感或是尿道口是否有漏尿,因可能有尿管阻塞情形。 3. 在有放置尿管時,除了因心臟或腎臟功能異常者不適合攝取較多水分,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需比平常多喝一些水分,來增加每天的尿液量,可幫助避免尿管被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呼籲,尿管是目前醫療上很常使用的管路,也常見於家中或長照機構內持續使用,但是在照護上仍需要小心,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

私密處搔癢原因,你想都沒想過!台大醫師這麼說⋯

私密處搔癢原因,你想都沒想過!台大醫師這麼說⋯#台大醫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Sabina是50歲公司女主管,最近3年,她私密處、胯下、臀部搔癢發作頻繁、反覆摳抓,還有燒灼感、疼痛與性交不適,不僅讓她白天很不舒服,半夜還會搔抓。她覺得這種症狀很難啟齒,更羞於讓醫生檢查,儘管天天困擾,卻只看過2、3次醫生,她向醫生抱怨:「為什麼反覆發作,都不會好?」「為什麼接受治療,療效還是不好?」「為什麼你們醫生都找不出根本原因?」女性私密症狀是極為常見的困擾,許多女性有著「覺得下面很髒」的心態、害怕「下面有問題」被嘲笑,長期困擾於這類「隱疾」而不敢面對,諱疾忌醫,導致身心長期承受巨大痛苦,更糟的是,延誤了多種重大疾病的醫治,悔不當初。這是個民眾刻意視而不見、避而不談,醫學的陽光沒辦法照射的陰暗處。圖說:歐美與華人女性外陰剖學量測。華人女性研究為18至64歲中國婦產整形外科門診族群,歐美女性為15至84歲瑞士醫院婦產科與泌尿婦產科門診族群。常態分布下,在平均值正負一個標準差以內包含了68.27%的人,正負二個標準差以內包含了95.45%的人。外陰免疫失調第一、二型:過敏、發炎外陰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外陰最常見症狀之一,就是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出現皮膚溼疹變化與搔癢不適感。外陰部皮膚屏障功能較其他身體部位為弱,潮溼、摩擦、尿液、陰道分泌物,都可因為降低皮膚屏障功能而導致外陰刺激感,因而產生3種皮膚反應:急性刺激性皮膚炎、慢性刺激性皮膚炎,以及單純感覺刺激,後者只有刺痛與灼熱感。許多女性有尿失禁問題,導因於骨盆底肌鬆弛,整天穿著護墊並且無法保持乾燥,又因為害羞而不敢告知醫師有此困擾,有些銀髮族女性則有滲便。尿液與糞便可被酵素分解為氨(阿摩尼亞),腐蝕皮膚而導致發炎,而糞便中的念珠菌又可造成近一步傷害。有些患者使用具有高刺激性的消毒藥劑,而導致外陰皮膚發炎,可能有自我傷害傾向。有些人強迫性地清潔,總覺得外陰部在型態上、或道德上是「骯髒」的。有些人過度熱心地清潔,是因為害怕有異味被別人聞到,或覺得很容易被感染,他們可能先用了洗潔劑或肥皂,又撲粉或噴霧,又用抗菌溼紙巾擦拭⋯⋯難怪產生刺激性皮膚炎。事實上,正常的外陰陰道分泌物,正是要維持局部潮溼、柔軟的正常環境,若擦太乾淨反而更容易生皮膚病。有些女性沒有可疑的外陰局部接觸史、也沒有過度清潔習慣,卻反覆出現刺激性皮膚炎,原因可能是雌激素過低,像是停經後、哺乳中、產後、服用避孕藥、服用抗雌激素藥物Tamoxifen等狀況。圖說:外陰刺激性接觸皮膚炎的誘發因素。 有些女性表示在經期間感到外陰搔癢,是不是月經本身的刺激引起?美國一項研究中,招募20位自願女性受試者,進行4天的皮膚貼片測試,採用當事者的月經、與靜脈血,分別以密閉的方式貼在大陰脣與上臂,觀察皮膚的變化。經過24小時、48小時,大陰脣的皮膚並無受到刺激的徵象,但上臂在48小時後,卻出現明顯皮膚刺激徵象。如果先在上臂塗上凡士林,則皮膚刺激反應減弱。顯然,大陰脣皮膚對於經血與靜脈血有不敏感現象。治療外陰刺激性接觸皮膚炎的第一步,是停用外陰局部產品。第二步是進行單純坐浴(Sitz bath),將陰部浸泡於微溫的水中,不要使用任何清潔劑,早晚各10分鐘,拍乾局部後,擦上薄薄的凡士林。在相當搔癢的狀況下,可使用冷敷、冷水坐浴、或在衛生棉上敷冷優格,進行5至10分鐘。外陰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過敏性接觸皮膚炎則是過敏原誘發了當事者的免疫反應,即第四型遲發性過敏反應,但和刺激性接觸皮膚炎難以區分,且常一起出現,但前者較常間歇性發作,第一次發作在接觸後10至14天,再次接觸不到24小時就可能發作。圖說:導致外陰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的常見過敏原。有時根本原因難以找出,譬如伴侶刮鬍後乳霜上的香料成分,醫師必須像偵探一樣,患者也必須和醫師密切合作,才有可能找到誘發原因。外陰乾癬症在女性慢性外陰症狀族群中,外陰乾癬症佔達5%。在外陰出現邊界清楚的紅色斑塊、可在病灶邊緣出現鱗屑,主要影響陰阜、大陰脣、小陰脣、會陰、肛周、腹股溝、臀溝等處,在尿失禁患者常出現浸潤、裂隙。由於局部環境潮溼,皮膚病灶常缺乏典型乾癬症特癥。研究發現,45%的女性外陰乾癬症患者感到疼痛不適,28%患者有性交疼痛症狀。由於慢性外陰疾病患者,以及出現外陰疼痛的乾癬症患者的生活品質惡化,因此積極診療是很重要的。(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商周出版)

有沒有心血管問題?台大醫師:看「手肘皮膚」就知道

有沒有心血管問題?台大醫師:看「手肘皮膚」就知道#台大醫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一名21歲的士兵某天下哨後,突然胸部悶痛、呼吸困難、臉色蒼白,送急診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心導管檢查發現:心臟三條冠狀動脈中有兩條狹窄,其中一條阻塞程度還百分之百!馬上進行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終於把命撿回來。這名士兵「年輕又不胖」,怎至於此?確實,一般心肌梗塞患者多在50歲以上,他只有21歲。原來,他常吃油炸食物,常找朋友喝酒,16歲就抽菸、日夜顛倒、且因服役壓力大菸量增為每天一包半。家族史方面,爸媽沒有心臟病或心肌梗塞病史,但奶奶、叔叔等多半有。血液檢查顯示他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過高,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加速了冠狀動脈的粥狀硬化,直到發生心肌梗塞。「不胖」是個陷阱,許多心肌梗塞患者正是瘦子,不代表身體沒有高血脂、動脈硬化與冠狀動脈狹窄等問題。這位年輕人有無機會更早發現心血管代謝問題呢?從手肘的瘤提早發現心血管代謝問題答案,就在他的皮膚上。據報導,他兩側手肘出現三顆黃色瘤(Xanthoma),其實已經發現多年,但無關痛癢,不以為意。檢查發現下眼瞼也有數顆。黃色瘤的形成,主要是過多的膽固醇在皮膚沉積。與此同時,血液中的膽固醇也會沉積在冠狀動脈、頸動脈、甚至腦動脈等處,導致動脈硬化狹窄,只是冠狀動脈率先發難,出現了心肌梗塞。根據荷蘭一項系統回顧與薈萃分析,黃色瘤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皮膚特徵,和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的基因變異有關,其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年齡較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濃度高、三酸甘油酯濃度高。透過基因確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中,有黃色瘤的族群比起沒有的,前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3.2倍!對健康往往「自我感覺良好」的年輕男女,真得多注意自己的皮膚,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呢!耳垂上方的斜線,不一定是福氣象徵不知你是否曾經注意過,許多年長者的耳垂上方有條斜線,把耳垂和其他部分分開。是超有福氣的象徵?耳垂斜向皺褶(Diagonal earlobe crease), 又稱為法蘭克徵象(Frank’s Sign),在耳垂上出現由耳珠(Tragus,外耳道出口前方的凸起軟骨)下緣到耳朵邊緣的45度斜線,此皺褶有深有淺。 (日本一位心絞痛患者出現耳垂摺痕)但你知道嗎:他們有可能得到了冠狀動脈心臟病,還沒有得到的,可能將會心肌梗塞?丹麥大型世代研究「哥本哈根市心臟研究」歷經35年的追蹤資料裡,發現有耳垂皺褶者,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的機率硬是多了9%。研究人員解釋,真皮結締組織病變導致了耳垂皺褶,但同一個系統性的病理過程,也導致了在動脈的內膜結締組織病變,引發了缺血性心臟病與心肌梗塞。這讓我想到,佛祖以大耳垂出名,肥厚而光滑,沒有斜向皺褶,正是健康與長壽的皮膚表徵!黃色瘤、耳垂斜向皺褶能預測心臟病,從皮膚外觀就可以預測全身健康,這是不是一種「科學相命術」呢?(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商周出版)

不用打肉毒!台大醫師教你「用這招」靠自己消除臉皺紋

不用打肉毒!台大醫師教你「用這招」靠自己消除臉皺紋#台大醫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古人說:「相由心生」、「知人知面可知心」。林肯說:「40 歲以後,你要為自己的臉孔負責」。在我看來,這是完全是符合科學的,是一種「醫療面相學」。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說:「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們會成為言詞。小心你的言詞,因為它們會成為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們會成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為它會成為你的命運。」我想接上這句:「小心你的表情,因為它將變成你的皺紋!」以下整理臉部皺紋與負面情緒、過度活躍肌肉的關聯性:臉部皺紋還有著更多的變化。除了上面所描述,你是否有下述臉部皺紋?和何種表情與心理有關?1. 皺鼻紋加皺眉紋:常做出厭惡的表情。解剖原理:・皺鼻紋:收縮提上脣鼻翼肌(Levator labii superioris alaeque nasi, LLS-AN,直向),因而在內眥與鼻山根之間形成細小的「橫紋」,又稱「兔寶寶紋」。・皺眉紋:收縮皺眉肌(橫向),因而在兩眉之間、眉心形成粗大的「直紋」。收縮鼻眉肌,因而在眉心與鼻山根之間形成粗大的「橫紋」。2. 法令紋加皺鼻紋:常做出咆哮或生氣的表情。解剖原理:・皺鼻紋:收縮提上脣鼻翼肌(直向),因而在內眥與鼻山根之間形成細小的「橫紋」,又稱「兔寶寶紋」。・法令紋:拉動嘴角上揚、鼻翼上揚、擠壓顴突部脂肪墊,形成較深的法令紋。3. 下巴紋:易怒又「壓抑」憤怒,小心可能是愛亂投訴的「奧客」。解剖原理:・下巴紋:因頦肌的肌肉束分散黏著於皮膚,憤怒卻又壓抑時,會收縮時形成突起處與凹陷處混雜,頗具有特色的「大理石紋」。4. 下巴紋加嘴角向下:不開心,常哭喪著臉、嘟著嘴。解剖原理:・嘴角向下:降口角肌、頸闊肌向下收縮,造成嘴角向下。・下巴紋:下巴的頦肌向上收縮,且將嘴脣往前、往上推,形成石斑魚的凸嘴一般。5. 口角紋加法令紋加木偶紋:常抿嘴脣,壓力大且壓抑負面情緒。解剖原理:・口角紋:顴大肌(Zygomaticus major)、顴小肌(Zygomaticus minor)、笑肌(Risorius muscle)等肌肉向外拉緊,擠壓失去彈性的皮膚,造成嘴旁數道平行的縱向紋路。・法令紋:牽動嘴角上揚、擠壓顴突部脂肪墊而形成較深的法令紋。・木偶紋:降口角肌緊繃,外加下臉頰皮膚鬆弛擠壓韌帶造成。放鬆是消除皺紋的金鑰肉毒桿菌素注射,是目前醫療上消除皺紋的黃金標準,平均療效為4個月。然而,一位 55 歲女性 Martha 抱怨:「為什麼肉毒桿菌素打了兩個月就失效?我在意的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眼下細紋,全都原封不動地浮現。為什麼?」在我追問下,她才透露工作壓力大,不自覺地皺緊眉頭,皺眉紋因此提早養出來;過程中常要往上看,導致抬頭紋重現;因為眼睛看不清楚,且不愛戴老花眼鏡,總是瞇瞇眼,眼下細紋重出江湖;她愛開懷大笑,魚尾紋自然愈來愈明顯。缺乏自我覺察、不懂得放鬆肌肉、不當的用力習慣,造成皺紋很快地重現。尷尬的是,愛笑明明是健康的無價之寶,卻帶來魚尾紋的副作用,可說是「快樂的代價」!此外,她因為肥胖,很容易發熱流汗,又待在悶熱的工作環境每天8小時以上,加速了肉毒桿菌素的代謝分解。儘管肉毒桿菌素注射很有效,但要能維持較久時間,儘可能減少皺紋再生成,是需要學習新的臉部用力習慣。能夠靠自己來減輕皺紋嗎?可以的!請做下5個步驟:1. 請覺察自己的臉部肌肉狀態,是緊繃?還是放鬆?2. 拿鏡子看看自己,是否出現了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等?3. 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的臉部放鬆。看看鏡子裡的自己,是否皺紋消退了?4. 放下鏡子,請覺察自己的心情狀態,是緊繃的?還是放鬆的?5. 再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你的皺紋是否好多了?這可不亞於肉毒桿菌素啊!(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