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

男子替長輩送終 心肌梗塞險命喪殯儀館

男子替長輩送終 心肌梗塞險命喪殯儀館#心絞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28歲的董先生,去年12月出席長輩的告別式,就在這時候突然心絞痛,還沒送走長輩,自己先被送進急診,原來是心肌梗塞發作,經過心導管手術放入三個支架,現已康復出院,不過醫師發現28歲的董先生,血管硬化非常嚴重,研判是抽菸的關係。董先生鬼門關前走一遭,自己也嚇到了,說這是最快的戒菸法。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心臟科曹承榮醫師指出,個案在告別式進行當中,突然感覺胸口一陣灼熱,原本懷疑是胃食道逆流復發,突然火燒心的感覺變成心絞痛,趕緊呼救送醫。親友開車送到急診,他全身痛到無法行動,人是用爬的爬上車送醫。動脈硬化 28歲猶如82歲的血管曹承榮醫師表示,雖然手術順利,不過發現董先生的血管如同七八十歲的老先生,顯示患者血管硬化非常嚴重。醫師檢視家族病史和生活作息,過濾可能造成血管硬化諸多原因,發現患者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抽菸。醫師曹承榮表示,由於抽菸會影響血管的舒張功能,也會讓身體分泌發炎的前趨物質,長期發炎會擾亂血脂肪,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且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增加心跳跟血壓,更會造成冠狀動脈收縮,就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他提醒,有危險因子或輕微硬化者,最好3年追蹤檢查一次,若血管已經狹窄五成者,半年到一年要追蹤,並做檢查。而要預防血管硬化,平時要靠適當的運動和健康飲食保養。 

別輕忽!痛風恐增2倍心絞痛風險

別輕忽!痛風恐增2倍心絞痛風險#心絞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別輕忽!你知道痛風可能增加發生心絞痛、或冠心病的風險嗎?痛風恐不單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而已!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醫師表示,民眾常忽略高尿酸血症所潛藏的共病危機,且忽略長期控制的重要,恐危害健康。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是全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的危險因子,血清尿酸濃度每增加1mg/dL,全死亡與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增加8~13%,除此之外,男性痛風患者發生冠心病機率也增加60%,發生心絞痛的風險更是非痛風病患的2倍。林孝義醫師說明,痛風即為高尿酸血症,當體內尿酸產生過量或排泄受阻,導致血中尿酸值高於7mg/dL時,即稱之。痛風剛開始並不會有任何異常感覺,患者恐無法第一時間查覺,通常會到痛風急性發作,關節劇烈疼痛時,才發現痛風找上你;此時高尿酸血症恐潛在其他危機,因為造成痛風的危險因子,為高尿酸、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當痛風合併其他疾病出現時,身體已經亮起黃燈。將痛風視為慢性病 長期控制治療因此,痛風恐成為新陳代謝第4高,民眾不應繼續輕忽治療!林孝義醫師表示,痛風不單只是關節發炎、紅腫熱痛這麼單純,因此患者不該關節不腫痛就停止服藥,應該將其視為慢性病,積極接受治療、遵照醫囑,長期控制尿酸值在6mg/dL以下,確保痛風不復發及減少共病症發生的機率。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心絞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第一波寒流到,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明後兩天(29~30)可能出現10度低溫,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上了年紀的長輩,因天氣驟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引發心房顫動、心肌梗塞或中風,民眾要隨時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國民健康署表示,天氣冷更應該嚴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若民眾有出現輕微胸悶的情形,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平常偶爾心悸、症狀輕微且自己都有在運動,所以不礙事」或「胸悶、休息一下就好」,這種大眾心態最容易誤事,因為半數以上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月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情形,病患對這些症狀的輕忽,往往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寒流到來之際,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同時也要定期量血壓、並遵照醫囑服藥;且請民眾隨時留意身體是否出現心臟病的警訊,若有以下3大徵兆,應盡速就醫:1)胸悶:心絞痛的主要癥兆為胸悶,不舒服的範圍約半個手掌,出現位置會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等。2)易喘:心律不整的主要癥兆為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是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是高達常人5倍。3)心悸:心血管若過於狹窄,會在生氣、有壓力、季節轉換、運動過後,甚至吃飽飯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冒冷汗和噁心的情形。

秋冬溫差大 易致心絞痛、心肌梗塞

秋冬溫差大 易致心絞痛、心肌梗塞#心絞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夜溫差大當冷空氣入侵時,使人們的體溫調節功能難以適應,如果沒有注意保暖,就易受涼罹患感冒,冬季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寒多則筋攣骨痛,冬季,氣候冷暖多變,氣候變化極易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冠狀動脈的管壁發生粥樣硬化,那麼動脈管壁就會加厚,天長日久就會引起血管狹窄,甚至堵塞。動脈粥樣硬化會損傷血管組織,極易導致血栓形成。天冷導致血管收縮,心臟病患者發生心肌梗塞、心衰竭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等突發事件可能性明顯增加。天冷易造成毛細血管收縮,不僅腦血管病人要格外小心,而且血管在血糖長期破壞下十分脆弱的糖尿病人,更應謹防腦梗塞並發癥的發生。糖尿病人怎樣有效預防腦梗塞,除嚴格控制相關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吸菸、不良情緒外,肥胖者還需要減重。冬天如何注重養生而達到疾病預防?1)生活起居:冬天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宜多運動,增加人體免疫的功能,提高抗病力,而幫助肺呼吸,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2)冬令飲食:每到冬季,很多人忙著進補,食補、藥補等大行其道、實應多吃新鮮蔬菜(韭菜、胡蘿蔔、甘藍菜、菠菜等)、水果(杏、桃、木瓜等)、堅果(核桃仁、芝麻、松子等),吃糯米、糙米、黃豆、豆腐、芝麻、紅糖等,這些都是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或冷飲,避免過量飲酒,要讓自己健康愉快的過冬,就從生活中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做起。

發生變異性心絞痛 把握黃金90分鐘

發生變異性心絞痛 把握黃金90分鐘#心絞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7歲林姓婦人,日前上班途中突感胸痛以及呼吸困難,緊急送往桃園敏盛醫院接受治療。到達醫院時發現她已無呼吸與意識,心電圖顯示心室心搏過速,經電擊與心肺復甦術後,雖然恢復心跳與呼吸,但休克情形仍然嚴重,須仰賴高劑量的強心劑支撐血壓。緊急安排心臟超音波顯示,病患有嚴重心臟衰竭的狀況。林姓婦人在病況穩定後拔除葉克膜,轉出至普通病房。而林姓婦人並無心臟病的病史,但平時有抽菸的不良習慣,她表示:「下次再也不敢吸煙了!」敏盛醫療團隊表示,一般冠狀動脈心臟病多源自於粥狀動脈硬化,較常見的有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與變異型心絞痛。與其他兩者不同的是,變異型心絞痛也叫做「Prinzmetal氏心絞痛」,又因其發生常與冠狀動脈痙攣有關,故也被稱為「血管痙攣型心絞痛」,與冠狀動脈硬化程度並無太大關係。其疼痛程度較穩定型心絞痛劇烈,且常發生在休息或睡眠時,尤其是在午夜至次日清晨這段時間,此類心絞痛同樣可用硝酸鹽類藥物獲得緩解。李紹榕醫師說:長年抽菸,會造成心臟血管發炎,血流供應不足,造成心肌缺氧,嚴重時,就有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痙攣甚至形成心肌壞死(即急性心肌梗塞)。這樣的情況容易發生在東方中年人身上,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甚至頸部僵硬,應立即大口呼吸,在黃金90分鐘內,馬上送醫搶救!吸煙也會使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的含量增加,使血液較黏稠,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因吸菸而導致的心臟病死亡率佔全部的25%,50歲以上吸菸人士的患病率提高2倍,50歲以下吸菸人士的患病率提高9至14倍。李紹榕醫師呼籲,戒菸是維護身體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也要記得休克要把握黃金90分鐘送到醫院,搶救寶貴的生命。

心絞痛年輕化 生活飲食習慣需注意

心絞痛年輕化 生活飲食習慣需注意#心絞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綜合報導)四十歲的林先生,平時沒有別嗜好,就喜愛抽菸,且具有高血壓宿疾。某日在公司時,突然感覺胸部中央位置非常悶痛,連頸部、下巴與手臂都覺得疼痛,不僅呼吸困難而且還冒冷汗、臉色蒼白,同事們看見他痛苦的樣子,立即將他送到醫院就醫。經過詳細診察後,醫師發現他是得了俗稱「心絞痛」疾病。近幾年來,台灣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再加上資訊的發達,使得愈來愈多的民眾意識到心臟病的威脅,因胸痛而求診的病人也居高不下。然而並非所有的胸痛都是因心臟引起,因心臟引起的不適也非全都是源自於心絞痛。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典型心絞痛泛指因心臟缺血而造成的胸部不適,不一定會疼痛,大部分的病人會覺得心窩處悶悶的、有壓迫感、呼吸不順,通常在活動的時候,如爬樓梯易發作,休息後可以緩解,持續時間約五至十分鐘,有些病人同時合併冒冷汗、左臂或左面頰不適、暈眩等症狀。江俊賢主任說,其機轉是因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氧氣的供應不足,無法應付心臟肌肉的需求。造成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男性、年紀大等。另外須注意的是有些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是以非典型症狀,如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來表現,心絞痛約有80%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但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以及抽煙人口的增加與年輕化,使得罹患心絞痛疾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甚至有二十歲左右就得心臟病的病歷報告。發生心絞痛時,若病患完全清醒,身邊也有攜帶藥物,可幫助他服藥,若絞痛的情形持續十分鐘以上,或是連續服用三顆硝化甘油後,症狀未改善,就應立即送醫。病患平常除需隨身攜帶藥物外,尤須遵照醫師醫囑按時服藥,並重視規律生活作息,以穩定控制病情。

愛抽菸、飲食西化 心絞痛年齡層降

愛抽菸、飲食西化 心絞痛年齡層降#心絞痛

剛滿四十歲的小林,平時沒有別嗜好,就喜愛抽菸,具有高血壓宿疾。某日在公司加班開會時,突然感覺胸部中央位置非常悶痛,連頸部、下巴與手臂都覺得疼痛,不僅呼吸困難而且還冒冷汗、臉色蒼白,同事們看見小林痛苦的樣子,立即將他送到醫院就醫。經過詳細診察後,醫師發現他是得了俗稱「心絞痛」疾病。近幾年來,台灣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再加上資訊的發達,使得愈來愈多的民眾意識到心臟病的威脅,因胸痛而求診的病人也居高不下。然而並非所有的胸痛都是因心臟引起,因心臟引起的不適也非全都是源自於心絞痛。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典型的心絞痛呢?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典型心絞痛泛指因心臟缺血而造成的胸部不適,不一定會疼痛,大部分的病人會覺得心窩處悶悶的、有壓迫感、呼吸不順,通常在活動的時候﹙如爬樓梯﹚易發作,休息可以緩解,持續時間約五至十分鐘,有些病人同時合併冒冷汗、左臂或左面頰不適、暈眩等症狀。江俊賢主任說,其機轉是因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氧氣的供應不足,無法應付心臟肌肉的需求。造成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男性、年紀大等。另外須注意的是有些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是以非典型症狀,如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來表現。江俊賢主任指出,心絞痛約有80%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但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以及抽煙人口的增加與年輕化,使得罹患心絞痛疾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甚至有二十歲左右就得心臟病的病歷報告。發生心絞痛時,若病患完全清醒,身邊也有攜帶藥物,可幫助他服藥,若絞痛的情形持續十分鐘以上,或是連續服用三顆硝化甘油後,症狀未改善,就應立即送醫。病患平常除需隨身攜帶藥物外,尤須遵照醫師醫囑按時服藥,並重視規律生活作息,以穩定控制病情。

不穩定心絞痛易心肌梗塞 小心猝死

不穩定心絞痛易心肌梗塞 小心猝死#心絞痛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陳志勇醫師表示,心絞痛有兩種,分為「穩定型」 和 「不穩定型」。「穩定型心絞痛」 是指胸痛的症狀,通常在運動中發生,可以在休息或使用 「舌下片」 時可改善,而且在兩個月以上都沒有大變化。「不穩定型心絞痛」 是指新發作的心絞痛,休息狀態下發作之心絞痛、或是一般心絞痛之發作次數、程度和持續時間(例如十五至三十分鐘 )比之前更加嚴重 ,或是對藥物反應減弱,也可指在心導管治療和繞道手術後仍有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之後的心絞痛,都屬於不穩定型心絞痛。陳志勇醫師說,不穩定型心絞痛比穩定型心絞痛更危險,不穩定心絞痛往往是急性心梗和猝死的前驅信號,是介於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臨床狀態。其致病轉機是由於冠狀動脈的硬化斑塊有進行性加重,血液凝塊部份或完全阻塞動脈所造成。冠狀動脈可能由狹窄進展到完全阻塞,進而產生危險的 心肌梗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