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食補品加重糖尿病 高普林致尿酸過高

食補品加重糖尿病 高普林致尿酸過高#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尤其不能隨便吃,衛生署豐原醫院收治一名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病史的患者,住院期間家屬自行灌食患者不明補品與中藥,導致患者腹瀉、水腫及加重腎病症候群,但護理人員多次勸說仍無效,家屬甚至與護理人員諜對諜,找機會灌食,最後院方召集相關醫療專業人員,與家屬進行整合會議及解釋說明,才終於說服家屬不再任意灌食,讓患者專心接受治療。豐原醫院病房護理長柯慧青表示,這名住在長期照護單位的患者,有糖尿病、心臟病病史,足底有傷口(俗稱糖尿病腳),住院後反覆出現腹瀉情形,因此請營養師調整牛奶配方,並使用餵食幫浦餵食,以延長灌食時間幫助消化。期間家屬不斷向護理人員表示,市面上所有牛奶配方患者都不適用,她有自備藥局購買的平糖奶粉及五穀粉,希望可以使用自備的。營養師與家屬溝通,建議患者暫時不適宜餵食自備的食物,但家屬仍多次拿不明中藥或不明補品餵食患者,甚至在患者足底傷口塗抹不明粉末。讓護理站傷透腦筋,腎臟科劉益坊主任表示,使用健康食品要適度考量患者的適應症,對於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代謝會變慢,磷或普林含量太高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過高的磷會產生皮膚癢的現象,而普林太高則容易導致尿酸過高、痛風與痛風性關節炎。家醫科李福春主任叮嚀,患者於住院期間的飲食或營養品並非皆須經由醫師或護理師同意才可食用,建議家屬將自備的營養品適時的告知醫護人員,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在使用各種健康食品前,建議先諮詢專科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供醫師可以從中瞭解並掌握實際情況,若食用的營養品適合患者,醫院端可以參酌營養品的成分適時的做調整,可減少其他副作用或患者身體不適的情形。

糖尿病注意足部問題 避免細菌感染

糖尿病注意足部問題 避免細菌感染#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足部問題是糖尿病人常有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也往往是病人必須住院治療的因素之一。由於病人有神經病變、血管阻塞,又容易感染,使足部易發生潰瘍、壞疽,甚至要截肢。根據台大醫院調查1982~1991年間在該院接受下肢截肢手術之234病例中,以糖尿病人最多(37.2%)。由此可見,足部問題對糖尿病人,對整個社會有極大的威脅,所以,早期診斷及治療,以減少截肢的機會。 糖尿病足部問題的成因多半為神經及周邊血管病變:當侵犯其感覺神經時,會使病人手腳麻木、刺痛等,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同時對溫度、痛、震動的感覺會日漸不靈,最後完全喪失感覺 。侵犯運動神經,會引起小塊肌肉萎縮,足部變形,足壓增加、周邊血管阻塞:當下肢血管發生阻塞時,會造成小腿肌肉疼痛、腳溫變冷等,嚴重者還會發生壞疽。另外,糖尿病人白血球功能較差,加上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易使細菌大量繁殖。 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病人腳部容易受傷,例如鞋子不合,易發生水泡,鞋內有異物,受傷後病人亦常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接受適當的治療;而由於血液循環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骨骼,造成截肢悲劇。適當的手術治療可改善血流,增加足部潰瘍的痊癒機會;病人可先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可能減少截肢程度,亦有助於截肢手術之照顧與復健。 一旦罹患了糖尿病,可能會終生相隨,尤其是高、低血糖及初期的合併症並沒有症狀,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影響了身體其他器官,引起更嚴重的合併症,所以糖尿病人宜堅守良好的血糖控制,著手保健之道,才能預防、延緩合併症的發生,擁有優質的生活。足部問題是糖尿病人的一大威脅,但是可以透過衛教使病人明瞭其危險性以及預防之道,希望能減少足部潰瘍的發生。澎湖縣衛生局網站有詳細正確的足部照顧方法,民眾可前往了解。

超級愛健康/經期來,可以放膽吃甜食?

超級愛健康/經期來,可以放膽吃甜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什麼女生那麼愛吃甜點,每次吃完飯明明已經很飽了,很多女生都一定會再吃個甜點,對女生來說「甜點,彷彿是用另一個胃裝的」,女生只要心情不好,吃個甜點,好像心情馬上就會好轉,尤其是女生最喜歡的貴婦下午茶時間,吃個美味甜點,好像所有不開心都忘了!為什麼女生會對甜點如此的欲罷不能?精神科醫師李光輝說:女生吃了甜點之後心情上會有影響,因為飽食中樞有性愛中心,在杏仁核前後,性不滿足的時候或者壓力大時,血清素會降低刺激杏仁核,就會感到心情低落;所以特別想吃甜,有可能是「性慾不滿」!生理期吃甜點真的不會胖嗎?婦產科醫師陳菁徽回應,是假的,吃多了是一定會胖的,生理期結束後的兩三天,是身體代謝率比較高的時候,所以比較容易瘦,但是也不會快到哪裡去,生理期結束後的兩三天是身體代謝率比較高的,相對的越靠近生理期,代謝會越來越慢,所以生理期快來的時候最好不要吃太多比較不容易胖。甜點真的會減緩憂鬱嗎?李光輝醫師說:平常時真的可以讓情緒好一點,但在生理期的時候吃,必須吃比原本多20倍以上的量,才能減緩情緒。許多人認為經痛吃甜點真的可以減緩,對此,陳醫師表示,關於巧克力,不管在什麼時候吃巧克力,都會促進腦內啡的生合成,這個東西會讓人感到很輕鬆,在生理期時吃,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感到輕鬆,而不適的感覺就會減緩。對於甜食,身體會記住吃完甜食的愉悅感,若經常依賴甜食會上癮,並且可能引發暴食症;建議吃甜食前,先吃些纖維質多的食物,可以避免吸收過多的糖分。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262

不要輕忽牙周病 恐怕會引起其他疾病

不要輕忽牙周病 恐怕會引起其他疾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牙齒的問題不能輕忽,因為牙周病有可能引起全身疾病,如慢性腎炎、糖尿病,甚至是心血管疾病。對此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任沈一慶表示,研究發現,冠狀動脈阻塞和牙周細菌可能有關聯,糖尿病患者若控制牙周病可改善糖尿病情形,而罹患牙周病的懷孕婦女比正常懷孕婦女有1.5~1.9倍早產的可能。醫師說,確實是有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是並沒有正式確定牙周病是否會直接引起全身疾病。沈一慶醫師指出,牙周病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的牙齦表面發炎,沒有侵入組織,算是較輕微的牙周病,另一種則是細菌侵入組織,屬於嚴重的牙周病。牙周病的患者通常到最後牙齒會喪失,若是沒有謹慎處理,可能會引起心內膜炎,這是最有可能引起的身體疾病,而報導中所說的其他疾病,都僅是研究報告而已。沈一慶醫師提醒,牙周病最容易藏細菌的地方在於牙肉和牙齒的連接邊緣,稱為牙齦溝,在刷牙時用「貝式刷牙法」,橫向的刷牙能夠清除牙齦溝的細菌。另外對於因牙周病而造成牙齦萎縮的患者,不建議使用貝氏刷牙法,最好由上往下刷的方式刷牙,否則會造成病患的不舒服,還會讓牙齦萎縮更多。 沈一慶醫師也提到,預防牙周病的方法很簡單,可以用刷牙、牙線、牙縫刷,甚至是沖牙機來保持口腔裡面的清潔,一天最少刷兩次牙;定期的口腔檢查和洗牙也有助於口腔的清潔,而漱口水因為含有大量化學物質,所以不要經常使用。唯有好的口腔衛生處理,才是預防牙周病最好的方式。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

打通血管救糖尿病足 免除截肢命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約有8000名的糖尿病患會面臨傷口潰爛、截肢的命運,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因為周邊血管不通,腳趾連連黑掉壞死,數次的大手術卻仍無法救回腳趾頭,所幸在醫院的照顧下,免去截肢的命運。雙和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蔡文平指出,糖尿病足需要團隊照顧,打通周邊血管,加以清瘡、抗生素、高壓氧,把黑掉的糖尿病足救回來。患有糖尿病的李先生,起初出現腳麻、不能走的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周邊血管阻塞,赴醫學中心進行血管支架,不料,才通了一年又阻塞;接著又赴另一家醫學中心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接連兩次大手術後,血管仍是不通,再把右腳血管移植到左腳,腳趾頭還是一根接著一根壞死,雙腳布滿密密麻麻的手術痕跡,仍是救不回他的腳。蔡文平指出,只要血管通,糖尿病足就有改善機會!李先生轉赴雙和醫院,接受高壓氧中心的團隊治療。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整形外科、高壓氧密切的橫向聯繫,團隊式的治療,先由心臟外科進行血管支架手術,接著進行清瘡、抗生素、高壓氧的密集治療,幾乎被挖光肉的足部,慢慢的養出肉、養出皮,免去截肢。雙和醫院心臟內科宋立勤醫師指出,動脈阻塞若發生在腦部,就是腦中風;若發生在心臟血管就是心肌梗塞或缺氧;發生在四肢動脈血管,即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血管病變,一旦血流不通,就容易出現糖尿病足,甚而需要截肢保命。下肢氣球擴張術可以爭取膝部以下的動脈血流與傷口復原,但是仍有再狹窄率。蔡文平醫師指出,過去單以高壓氧治療問題傷口,病患往往又再度復發,這是因為供應足部的血管不通,缺血的情況下,末梢就容易壞死,如今結合心臟內、外科的週邊血管治療,血流打通了,再佐以高壓氧治療,不僅恢復更好,也較不容易復發。

研究:重量訓練助於防止罹患糖尿病

研究:重量訓練助於防止罹患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眾所皆知運動對身體是有益的,且經常鍛煉身體甚至還可以預防疾病。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僅有氧運動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舉重(重量訓練)等運動也可以。(照片/翻攝自BBC News)研究人員發現,舉重對糖尿病患有所相關,從1990年到2008年之間,根據來自 32,000名健康男性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年每100個人中會有4個人罹患糖尿病。但是有參加有氧運動或做重量鍛煉的男性,他們每天至少花30分鐘,一週5次來進行游泳,慢跑或打網球等有氧運動的人與無任何有氧運動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減少34%。且即使你不常運動,但只要一個星期運動一個小時,也能減少12%的罹患風險。研究人員指出,舉重訓練不僅可以增加肌肉質量、減少腹部脂肪堆積。雖然任何類型的運動都有利於預防糖尿病,但舉重訓練結合有氧運動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當然健康的飲食一樣重要,只是運動對那些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幫助控制血糖。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也說,其實運動不僅可減少糖尿病的罹患率,甚至對所有慢性疾病預防都是有關的,建議的運動方式,每天先做無氧運動10分鐘後,再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較能消除脂肪的堆積,及減少胰島素的分泌。

每日吃2片起司 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每日吃2片起司 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許多人常認為乳製品和奶製品,跟高脂肪脫不了關係,甚至近而遠之。但根據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吃兩片奶酪(起司),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12%。並非所有的飽和脂肪,都是有害的,有的是有益的。在奶酪和優酪乳中存在「益生菌」的細菌,可降低膽固醇,並產生一定的維生素,防止糖尿病。以英國為例,大約250萬英國人患有糖尿病;有90%患第2型糖尿病,通常是由重度肥胖引起的。英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從8個歐洲國家,研究了16800名健康成人和12400患有第 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來做對比。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現那些一天至少食用55克奶酪(相當於左右兩片的起司),降低了12%可能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這些奶酪,牛奶和起司中的維生素D,鈣,鎂,也有助於防止糖尿病病情升高。家醫科洛桑家參醫師也說,儘管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乳酪對於降低罹患糖尿病有所相關,但切記還是適量就好,一天總量別超過2片,建議還是以健康均衡的飲食,豐富的水果和蔬菜,少鹽少脂肪,來降低罹患疾病風險。

健康吃!糖尿病友也可以享受美食

健康吃!糖尿病友也可以享受美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常聽許多人說,若罹患糖尿病,就什麼東西都不能吃了,豐原醫院糖尿病個管師賴昱臻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為了讓大家明白正確的觀念,豐原醫院營養科與糖尿病個管師合作辦理「吃得smart,控糖我最in」活動,為糖尿病友客製化,設計出糖尿病友的健康餐盤,讓病友們在飲食控制中也能健康的「享」吃美食。現代人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飲食逐漸西化、精緻化,營養情形也比以前改善許多,但也因此讓許多慢性病提早產生,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種,豐原醫院糖尿病個管師賴昱臻解釋,糖尿病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所引起的一種新陳代謝發生障礙的慢性疾病,由於病人身體細胞對醣質的利用能力減低,或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尿中有糖的現象,同時也影響到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不正常,肥胖會讓情況更嚴重,如果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或略輕,臨床症狀,往往可以改善許多,所以飲食控制是很重要的。營養師鄒季臻表示,最讓糖尿病友困惑的地方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吃,而是在於份量不知該如何拿捏才能達到總醣份的控制,糖尿病飲食是依個人的飲食習慣作調整設計,所以病友須先瞭解什麼是「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食物代換」、「醣類代換」等,透過衛教讓病友選擇健康的食物以及烹調方式(低油、低鹽、低糖、高纖)來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鄒季臻營養師說,糖尿病病友空腹8~10小時之後,血糖變化大,更必須補充正確且適當的食物,例如,以五穀雜糧麵包代替一般麵包,或者糙米飯代替稀飯,飲料部份以無糖豆漿或者低脂牛奶進行搭配,以增加纖維攝取量。午餐餐點中的主食類選用纖維質含量較高的五穀類,如,燕麥、小麥、小米等加入白米中;蔬菜提供葉菜類及瓜菜類或莖菜類,供應份量符合糖尿病1,000大卡膳食纖維14克的標準;水果選用新鮮水果,依照健康餐盤六大類份數計算,可以吃得更加健康。賴昱臻個管師提醒,餐後高血糖,造成動脈硬化的機會將提高,可能進一步引發心血管疾病產生,諸如心肌梗塞、嚴重中風等,因此不能忽視餐後高血糖狀況,而平日也應注意飲食控制,才能避免慢性併發症提早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