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內視鏡

別怕照胃鏡 無痛內視鏡減少手術不適

別怕照胃鏡 無痛內視鏡減少手術不適#無痛內視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胃癌及大腸癌是國人癌症排行榜的前段班。許多人發現腫瘤時,往往已是末期,治療效果並不好。也因此,能早期發現的方法就是胃鏡及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不過,阮綜合醫院內視鏡室主任孫盟舜表示,由於檢查過程中造成脹氣,嘔吐感,以及內視鏡管線對腸胃的撐展,往往讓人痛苦難耐。使許多人不敢接受內視鏡檢查。為減少檢查中造成的不適和疼痛感,無痛內視鏡檢查便應運而生。使用無痛內視鏡檢查的目的,是希望減輕病人的焦慮和痛苦。過程中會施打適量的麻醉鎮靜藥物,以及抗焦慮安眠藥,使用的劑量及藥物種類,比一般手術所用的輕很多。在檢查時,患者普遍感覺不到疼痛,猶如睡著一般。即使是沒有睡著,也不會覺得疼痛。至於哪些情況適合做無痛內視鏡檢查?最常見的是必須做胃鏡或大腸鏡檢查,卻又十分害怕焦慮的人。無痛檢查運用範圍,包括胃鏡、大腸鏡檢查等。相較傳統內視鏡檢,無痛鏡檢須先做心電圖、胸部X光,以確認身心狀況,因為有麻醉,所以在過程中也要觀察心跳、呼吸、血壓以及血氧濃度,直到檢查完成並恢復意識為止。無痛的胃鏡檢查約費時10分鐘、大腸鏡檢查約15至30分鐘,如果兩種一起做,從行前的準備、麻醉、檢查結束,到檢查後的意識恢復,耗時總共不到一小時。以胃鏡來說,諸如出現上腹痛、上腹脹且不適、胃酸逆流、解黑便等症狀,而大腸鏡則用於血便、長期排便不順或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貧血、之前有大腸息肉病史或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不過,無痛內視鏡檢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像對麻醉藥物過敏者、本身有慢性病病史,如阻塞性肺疾、心臟病、吸入性肺炎、肝功能不佳,以及抵抗力弱者,都可能增加風險。因此在檢查前,需整個醫療團隊進行仔細的評估,並進行完整的準備工作,才能有最理想的檢查效果及減少併發症的可能。事實上,接受無痛內視鏡檢查的患者,雖然比較沒有疼痛感,但是只要是麻醉,就存在風險。然而,接受檢查,無非是希望達到最完整、最詳細的結果如果可以忍受傳統檢查的不適,當然沒有麻不麻醉的顧慮;萬一無法配合,基於檢查的精確性,接受靜脈全身麻醉就有其必要了。

怕痛?無痛內視鏡提供健檢新選擇!

怕痛?無痛內視鏡提供健檢新選擇!#無痛內視鏡

年僅二十五歲的曾小萍,多年來一直有貧血症狀,但她不以為意,在一次全身健康檢查中發現罹患大腸癌,原因和長期愛吃油炸食物,家族中又有人有腸癌病史有關,幸好早期發現,經開刀切除後,身體正在慢慢復原,阮綜合醫院胃鏡室主任張維興表示,這顯示大腸癌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利,但一般人即使發現糞便中有疑似血絲反應,也抗拒就醫,除心存僥倖,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怕痛,隨著麻醉無痛內視鏡的出現,讓怕痛的人多了種選擇。全身麻醉內視鏡檢查,在國內一般指靜脈注射全身麻醉內視鏡檢查,目的是希望病人或受檢者能在無痛或最小痛苦下完成最詳盡的檢查,目前討論最多也最常見的就是胃腸道內視鏡檢查,在傳統鏡檢開始前,給予止痛鎮靜藥物,使受檢者處在輕度麻醉狀態後再開始,提高對疼痛忍受度、身心放鬆,但又不像手術時的深度麻醉狀態。很多人會問靜脈注射麻醉安全嗎?實際上,在給予靜脈注射麻醉時必須密切監視病人的生命現象,也就是心跳、呼吸、血壓、血中氧氣濃度,麻醉本身目的即在於產生意識喪失,此時病人會因為呼吸中樞受到壓抑,而產生體內氧氣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現象,部分的文獻均指出這樣子的情況一般並不會造成身體明顯的傷害。雖然無痛鏡檢給的鎮痛安眠藥物的作用較輕微劑量也少,但因仍有抑制呼吸等潛在風險,所以氣喘、呼吸道感染、腎功能衰竭和心肺功能較差的人,包括心臟病,特別是冠狀動脈疾病或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不適合採無痛方式做內視鏡檢查。接受內視鏡檢查的好處是若發現病變,醫師能馬上進行內視鏡切除手術治療,從檢查、報告、到治療一氣呵成,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但要提醒的是,檢查結束後,受檢者需休息至意識清醒再離開,檢查後當天禁止做精細或危險工作,例如開車、騎車、開會或裁示重大決策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