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內記憶

寶寶真的有胎內記憶?醫:無稽之談

寶寶真的有胎內記憶?醫:無稽之談#胎內記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每一個寶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天使,日本曾有專家出書表示,寶寶擁有在媽媽子宮中,甚至在來到媽媽肚子前的記憶,消息一傳出,有不少新手媽媽爭相實驗在自家寶貝身上,並開心表示驗證成功,聽起來溫馨感人,但實際上醫師卻表示,根本是無稽之談。感官發展不完全 記憶力更是瞎扯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鄭博仁醫師表示,胎兒在子宮中發育尚未完全,且感官系統分為好多階段,而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面貌,因此,在小朋友五官都還看不清楚,手腳也尚未發展完全的情況下,能夠有胎內記憶的可能性不高,而目前也沒有能夠證實此說法的學說出現。一般來說,寶寶在出生後即有聽力,但在子宮中寶寶所聽到的聲音,可能是媽媽腸子的蠕動,亦或者是羊水與寶寶間磨擦所產生,所以,不太可能聽得到外面世界的聲音,且感覺與記憶是非常短暫的東西,當寶寶出生到會講話後,其實是很難記得在媽媽肚子中發生的事情。胎教要做好 提供好的生長環境最重要很多人都認為胎教是媽媽聽到什麼或做了什麼,寶寶就會有相同感受或作為,但醫師表示並非如此,所謂的胎教指的是媽媽在懷孕期間,聽輕音樂或是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時,促進良性荷爾蒙的釋放,例如:腦內啡等,使得子宮環境受到調整,此間歇性的方式,可以使寶寶日後的生、心理發展更健全。另外,也有些家長認為,想讓小朋友學什麼,就從媽媽懷孕期間培養起,但就算聽了再多古典音樂,也無法生出一個莫札特,這道理就跟胎內記憶如同虛構是一樣的。分辨幼兒童言童語 胎內記憶太荒謬由此可見,網路上流傳著媽媽們的實驗結果,可能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不要太放在心上,鄭博仁醫師也指出,根據科學角度來看,胎內記憶實在是一項不合邏輯之事,民眾無須太過認真。

樂閱讀/便便形狀反應身體狀況

樂閱讀/便便形狀反應身體狀況#胎內記憶

1)大便非常軟散,甚至會看到食物的殘渣和原來的顏色/表示腸胃已非常虛寒,中醫稱為「腸胃無火,不能腐熟五榖」,極可能是過勞或吃太多寒性食物所引起,後者還會有排便前或半夜出現下腹痛的現象。2)大便形狀太細,甚至如牙膏般/代表身體正處於極度的「過勞狀態」,使腸道益生菌大幅衰退所引起。可能是用腦過度、緊張壓力或睡眠不足,導致心肺和腸胃功能降低,中醫稱為「心脾兩虛」和「肺脾氣虛」,必須有足夠休息和適度運動紓解身心。此外,飲食負擔過重也會造成「腸胃過勞」,特別容易發生在吃太多紅肉、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或吃太飽、吃太多有害食物的人,也會出現大便變細的現象。矯正的方法是改變飲食習慣,餐餐吃8分飽,避免吃重口味的食物,多吃營養清淡、好吸收的食物,如清蒸或水煮蔬菜、雞蛋、適量白肉或魚湯,以減輕腸胃負擔。3)大便感覺很黏稠,排的量不多,老是覺得排不乾淨/代表腸胃濕氣很重,要避免冷飲冰品、過度飲水、流汗過多和吃太快、太飽,以免增加腸胃濕氣。上述的情況若還加上大便臭,代表腸胃不僅有濕氣還有熱氣,中醫稱之為「脾胃濕熱」,表示腸胃已經很虛,卻吃進太多營養,可能是吃太多蛋白質所致,讓腸胃無法負荷,營養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因此才變臭。此外,就算沒有吃超量的營養食物,卻常吃不當烹飪或破壞調味的食物,如煎過的魚、炸過的肉、燒烤快炒、重口味的食物等,食物殘渣也容易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造成大便黏臭的現象。這種狀況最不好,很容易變成消化系統的癌症。4)大便不通暢、小腹總覺得有脹墜感/若再加上腰部痠軟或無力,是「腎虛」的表現,屬於「過度老化」的現象。這種情況會讓人疲倦不堪,也代表身體正急速衰退中,必須減少工作量並盡快就醫,調養腎氣,補腎之後排便就會改善,身體機能也得以增強。5)大便太硬或排便不易,常為便祕所苦/大便越硬代表火氣越大,要盡量少吃油炸、油煎、燒烤、快炒、重口味及高熱量食物。對於大便太硬的人來說,多吃蔬果和地瓜等高纖維食物會非常有效,但要注意地瓜不能用烤的,必須是水煮或清蒸的。因為一旦經過高溫料理,對於火氣大引發的便祕就會毫無效果。(本文作者/張鐘元、張維鈞)(摘自/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