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微創手術

鼻內視鏡微創手術 解決長期鼻過敏問題

鼻內視鏡微創手術 解決長期鼻過敏問題#內視鏡微創手術

48歲的陳先生(化名)來就診時,抱怨他自有印象以來,長年被鼻子的問題所困擾,幾乎每天早上起床都是噴嚏打不停,天氣一變化時症狀更是厲害,同時有鼻塞、 流鼻水的現象。這種症狀並不像感冒可以在幾天內痊癒,而是間歇性的復發,尤其在春、秋季節變換時特別明顯。有時也會同時引起眼睛、鼻腔、鼻竇的發炎、發癢、腫脹、流眼淚、流鼻涕等。他常常去看醫生,西醫試過但不是很有效,後來也去看過中醫,治療效果也不明顯,使得他的生活與日常表現受到很大的影響,常覺得很難受像是缺氧,也常因此注意力不能集中。症狀反反覆覆,實在讓他心煩。為了解決這個「 心腹大患」,陳先生毅然下定決心接受內視鏡翼管神經切除手術,將擾人的鼻子問題做根本性的解決。現在,不但早上起床再也不打噴嚏了,連帶的其他症狀如鼻水倒流、鼻塞等都改善許多,術後也跟所有西藥中藥說拜拜。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蘇萬福表示,過敏疾病,是台灣人相當常見、影響日常生活的慢性疾病。根據統計一般人口中將近三成的人患有此症。所謂『過敏疾病』,是指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在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非過敏的刺激因素之後,局部產生慢性發炎反應的疾病。當這種慢性發炎反應表現在氣管、鼻子、皮膚或眼睛,就分別形成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鼻過敏「過敏性鼻炎」除了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以外,也會有眼睛癢和鼻子癢的問題。除此之外,患者也常有頭痛和嗅覺失靈的現象。常使患者白天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工作或是學習的表現。「過敏疾病能不能根治?」「有沒有辦法可以改善過敏體質?」始終是過敏患者最關切的問題。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仍是以藥物、鼻噴劑為主。藥物包括有:抗組織胺、抗鼻充血劑及類固醇敏。抗組織胺是治療鼻過敏的首選藥物,可以抑制打噴嚏及鼻癢,缺點是常有嗜睡的壞處,影響日常作息。抗鼻充血劑常和抗組織胺並用,可加速解決流鼻水的惱人症狀,缺點是可能造成興奮或心悸。類固醇和抗組織胺是目前有效控制過敏性鼻炎的左右護法,類固醇的劑型可能為針劑、口服藥錠劑、鼻噴劑、吸入霧劑、及噴霧粉劑等等,作用各不相同。針劑與藥錠為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也是最常見濫用而形成後遺症的方式,因為這兩種都是全身吸收,所以目前治療鼻過敏經常使用鼻噴劑,因為全身吸收量少,不會成癮也不會嗜睡,可以安全的使用於大小孩和中後段懷孕母親。目前最新的類固醇鼻噴劑也製造成每天一噴的長效簡單型,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了。然而,仍有不少病患抱怨以抗過敏藥物及類固醇噴鼻劑治療時,一停藥就復發。因此,醫界也嘗試以手術方式來改善鼻過敏的問題。過去的方法有:電刀、雷射及紅外線等燒灼術來治療,但效果常常只能維持一陣子,不久就會復發。至於傳統的鼻過敏神經切除術,需從口腔打開上頷竇,再鑿開後壁骨頭找到翼管神經後,方能將神經切除;這種手術傷口較大,術後面部容易腫脹,目前較少採用。由於翼管神經(鼻過敏神經)位於鼻之深處,附近被眾多重要的神經血管所圍繞,過往的方式較難精確並安全的找出神經且加以截除。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部自民國95年9月起所獨創的鼻內視鏡微創手術,比以往更能精確有效找出翼管神經而加以截斷,手術僅造成鼻內一極小的切口,不但無損於外貌,且術後恢復快,手術時間短,術後效果佳。至今已有超過100例以上的臨床經驗。接受手術的患者在術後1年以上的追蹤報告中,八成以上的患者對手術是滿意的,且擾人的過敏症狀即使不用藥物,也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三軍總醫院指出,相較於其他鼻過敏的外科與內科治療,此方式提供病患另一個簡單安全且有效的選擇。如果希望不靠長期使用藥物也能擺脫這些困擾,方可考慮翼管神經切除術。

胸腔電子式內視鏡微創手術,小洞口解決大問題!

胸腔電子式內視鏡微創手術,小洞口解決大問題!#內視鏡微創手術

38歲的泰國籍勞工蘇瓦,在來台工作6個月後的例行體檢中發現胸部X光片上有一約5公分腫瘤影像,雇主陳老闆視員工如己出,不但盡快帶蘇瓦就醫,並安排蘇瓦馬上住院接受手術治療。蘇瓦原本擔心開胸手術的大傷口會造成疼痛,且需要較長時間的照護及休養,勢必影響工作而一度猶豫。在胸腔外科醫師陸希平充分的術前說明後,才有信心接受了胸腔電子式內視鏡微創手術,不僅成功的摘除腫瘤,身體上也僅產生3個從1到4公分大小不等的傷口,並在5日後康復出院。二週後陳老闆陪同蘇瓦回院檢查,身上的3個小傷口都已完全癒合,蘇瓦開心表示他已能正常上工,雖然雇主仍禁止他作太粗重的工作。蘇瓦相當感謝台灣雇主的愛護,以及進步、高效率的醫療,使他重獲健康。聖馬爾定醫院醫療教學研究副院長陸希平表示,近年來病人對於開刀的疑慮除了風險與預後外,也愈來愈重視術後疼痛與傷口美觀等問題;過去醫師動刀需要開膛剖肚才能解決問題的病人,由於內視鏡影像傳輸顯示以及光纖技術的進步,加上手術器械的改良,目前已經進步到只需要打幾個小洞或略為打開比過去迷你許多的傷口就可完成。以蘇瓦的情況來說,5公分的腫瘤位在右肺葉下方,傳統的手術需由背部右肩胛骨下方沿右體側切開一約30公分長傷口到右乳頭下方,才能開刀取出腫瘤;現在經由胸腔電子式內視鏡微創手術,僅右背和右體側產生3個從1到4公分大小不等的傷口,就能成功的摘除腫瘤,並在5日後康復出院。胸腔鏡微創手術可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所有胸腔外科手術都可考慮使用,在腫瘤切除方面,最小曾偵測到0.3公分的惡性腫瘤,最大曾成功切除過9公分的腫瘤,但微創手術也有其限制,當微創手術切除面臨安全及效果的挑戰時,就應改為傳統手術。陸希平說,胸腔內許多部位,如肺臟、縱隔腔、食道等處都會長腫瘤,早期因症狀不明顯不易偵測,晚期又因侵犯到附近重要器官,像是心臟或大血管等,無法順利切除,胸腔手術過去由於胸腔肋骨阻擋,傷口要開到25到30公分,才能順利執行,由於科技進步,內視鏡微創手術逐漸取代傳統治療,另外內視鏡影像系統具有放大及觀察死角功能,過去需要拉開大傷口才能看到處理的病灶,現在只需開小洞口即可解決,更能讓病患早日恢復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