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

小黑蚊吸血高峰 11點~15點要當心

小黑蚊吸血高峰 11點~15點要當心#小黑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小黑蚊肆虐全台,疾管署表示,小黑蚊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小黑蚊會傳播疾病,所以屬於騷擾性昆蟲,民眾如做好個人保護措施,應可免於被小黑蚊叮咬的困擾。遭叮咬  冰敷患處可減輕不適小黑蚊一般在春雨過後會大量繁殖。疾管署指出,在一日之中,雌蟲吸血高峰約在上午 11 點至下午3點,所以應盡量避免在小黑蚊吸血高峰靠近其孳生地點,小黑蚊通常叮人體的小腿、膝蓋、手背、手肘等部位,被小黑蚊叮咬後易產生奇癢、紅腫或過敏等症狀,若被叮咬可以冰敷患處以減輕不適,亦可塗抹止癢藥膏,千萬不要搔抓叮咬處以避免傷口感染。若產生較嚴重之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防治小黑蚊最有效的方法為綜合防治。民眾做好個人保護措施,可阻止提供血源以阻斷小黑蚊的繁殖,故前往易孳生小黑蚊的環境附近時,可穿著長袖、長褲或在皮膚裸露處塗抹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此外,民眾也須做好住家附近的環境管理,包括保持環境乾燥、消除青苔,種植密生草種如韓國草等作為覆蓋植物,也可利用小木塊、小石、碎石、沙等鋪蓋在藍綠藻孳生的土表。如果能做好個人保護措施,同時加強環境的管理,應能儘量降低小黑蚊造成的困擾。

對抗小黑蚊 環境管理優於化學防治

對抗小黑蚊 環境管理優於化學防治#小黑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全臺各地局部地區有小黑蚊滋擾情形,影響民眾生活品質。也因小黑蚊問題尚無法根除,因此環保署委託中臺科技大學辦理「小黑蚊危害地區防治專案計畫」,預定於101年8月29日在雲林縣林內鄉公所辦理「小黑蚊通報處理及防治人員培訓班」,以協助輔導地方政府建立小黑蚊通報及防治處理能力,宣導民眾建立「以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觀念,做好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清除幼蟲孳生的青苔,結合政府機關及民眾力量共同防治。環保署表示,小黑蚊俗稱「黑微仔」,學名為臺灣鋏蠓,為臺灣本土原生種昆蟲,近年因發展觀光休閒及有機農業,致使小黑蚊藉由車輛移動擴散至平地住家、社區、學校、公園等適合繁殖的地點。小黑蚊雌蟲嗜吸人血,出沒時間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主,習性低飛,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叮咬後部分民眾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其幼蟲為陸生,以潮濕表面青苔的藍綠藻與綠藻為食物,因此防治方法以阻斷小黑蚊成蟲及幼蟲的食物來源為主。環保署指出,培訓課程包括蟲體觀察、生態與習性、綜合防治策略與技術、密度調查技術與通報體系建構、孳生環境現場履勘與防治做法實地解說等。此外,為有效防治小黑蚊,也督促地方政府召開跨局處會議進行防治工作分工與協調,並加強宣導綜合防治觀念,包括個人防護「著長袖衣服、長褲,塗抹有效的忌避劑,裝置細網目(55網目以上)的紗門、紗窗」等以阻斷雌成蟲血源防止其產卵孳生。並經常整頓環境,清除青苔,阻斷幼蟲食物,必要時在小黑蚊高密度區,可使用合格的環境衛生用藥進行緊急化學防治撲殺成蟲,並配合個人防護及清除幼蟲棲地防治做法,方可有效處理小黑蚊問題,避免長期仰賴噴藥殺蟲,造成環境負擔及小黑蚊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成效。民眾如需查詢小黑蚊防治資訊及諮詢服務,可至「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網站查詢,或電洽(04)2239-5965服務專線。

吸血小黑蚊猖獗 注重環境整潔、乾燥

吸血小黑蚊猖獗 注重環境整潔、乾燥#小黑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黑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數量大到隨處可見的時候,就會對人們的作息及活動產生了不舒服甚至嚴重影響,小黑蚊分布於全省山腳地帶,對民眾為害不可輕忽。近日因溫室效應氣候暖化,環境用藥減少,鄉村人口社區化,觀光快速開發,都市公園綠地增加,造成居民及遊客人口聚集往來頻繁,讓小黑蚊血源充足,因而繼蟑螂、蒼蠅、蚊子、螞蟻之後,小黑蚊已成為重要的「居家害蟲」。小黑蚊不是蚊子,是一種會吸血的「蠓」,飛行高度約一公尺,主要叮咬小腿、手背及手肘,叮咬後會產生紅腫、奇癢無比、過敏等症狀,隨個人體質有不同反應,小黑蚊中只有雌蟲嗜吸人血,吸血以產卵繁衍後代,喜好產卵在潮濕明亮的藻類、青苔或富含腐植質的裸露土表,卵孵化成幼蟲後即在陸地上生長,並以藻類為主食,因此,裸露土表可為小黑蚊幼蟲的主要棲地,青苔生長處可為小黑蚊棲地之指標,常見棲地如: 竹林、涼亭、屋簷下、茶園、菜園、灌木叢、溝壁、花台、盆栽等。防治小黑蚊的關鍵在於避免血源提供及破壞棲地,針對個人保護方面,在雌蟲小黑蚊出沒地點,保持走動模式,勿在一地停留過久;著長袖長褲,主動塗抹或噴灑有效的防蚊產品以避免叮咬,家中應裝設55網目以上的紗窗、紗門以隔絕小黑蚊;種植韓國草、台北草或蔓花生,覆蓋裸露土表有效阻斷青苔滋生。在難以利用工具去除青苔之處,採用除藻劑噴灑,或以清水洗掉青苔,再應用防水塗料彩繪牆面、邊坡等處,並注重良好排水、通風,保持乾燥,在難以植被之死角如大樹下、花台、花盆、灌木叢下等處,可利用砂、石等資材覆蓋,避免青苔滋生,消除幼蟲棲地。若不小心被小黑蚊叮咬,可在患部冰敷或用冷水沖洗,以降低癢感,避免搔抓患部,以免引起繼發的細菌性感染,若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治療,目前防治小黑蚊尚無一勞永逸的方法,但若置之不理,小黑蚊將成為嚴重騷擾性昆蟲,因此唯有加強對小黑蚊的認知,提升個人防護及環境防治,不管身處何處方可不受小黑蚊危害。

杜絕小黑蚊 從個人防護做起

杜絕小黑蚊 從個人防護做起#小黑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都被蚊子叮過,但有時候腫塊卻奇癢無比,這可能是「小黑蚊」在作怪,夏季正是小黑蚊是大量孳生的季節,近來全臺各地都有局部地區小黑蚊孳生情形,造成受叮咬民眾不堪其擾,環保署提醒民眾建立做好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清除幼蟲孳生的青苔,結合民眾及政府機關力量共同防治。民眾可至「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諮詢相關服務及資訊。環保署表示,小黑蚊嗜吸人血,出沒時間以中午至下午為主,習性低飛,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叮咬後部分民眾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近年因發展觀光休閒及有機農業,人類活動進入小黑蚊棲地,使小黑蚊藉由車輛移動至平地住家、社區、學校、公園附近適合繁殖的地點,根據研究顯示,小黑蚊無天敵,只能阻斷小黑蚊食物來源為主。造成小黑蚊繼續繁衍。環保署指出,防治小黑蚊,應先加強個人防護,阻斷雌成蟲血源防止其產卵孳生,並可避免過敏反應,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長袖衣服、長褲,或塗抹有效的忌避劑,例如衛生署核可含DEET之防蚊液等,若發生小黑蚊滋擾地區的居家、學校等可裝置細網目(55網目以上)的紗門、紗窗阻隔小黑蚊。其次,經常整頓環境,清除青苔,阻斷幼蟲食物,可降低小黑蚊密度。青苔為小黑蚊孳生的指標,一般在明暗交替且潮濕的地方,如屋簷下、水溝邊緣、庭院牆角、菜園、竹園、茶園、檳榔園等農耕地中經常可發現。以翻土或刮除青苔,並在移除後之地表種植密生草種覆蓋,或加舖碎石、小木塊等,降低幼蟲孳生。在小黑蚊高密度區,可用藥撲殺成蟲,但若未配合個人防護及清除青苔幼蟲棲地防治作法,只能使小黑蚊暫時消失。只有建立正確防治觀念,清除青苔與環境整頓,才能減除小黑蚊危害。

防治登革熱疫情 環保署提供線上教學及宣導影片

防治登革熱疫情 環保署提供線上教學及宣導影片#小黑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因入夏以來南部地區發生多起本土性登革熱病例,為強化民眾對登革熱及小黑蚊防治的瞭解,環保署特委託製作「登革熱新知」線上教學電子課程及小黑蚊防治宣導,置於「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EcoLife)網」(簡稱綠網)加強宣導,擴大登革熱及小黑蚊防治推廣效果。「登革熱新知」線上教學課程內容由臺灣大學徐爾烈教授編撰,內容有「初探登革熱」、「認識病媒蚊」及「遠離登革熱」等三大面向,提供登革熱防治相關知識,使民眾對於登革熱傳染方式及病媒蚊孳生場所與清除有更清楚的認識。此外,由環保署「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暨歷年小黑蚊防治相關計畫製作的小黑蚊防治宣導6部影片,內容有「小黑蚊密度調查方法」、小黑蚊防治宣導影片-「竹筍篇」、「美癢癢篇」、預防小黑蚊-「旅遊篇」、認識小黑蚊-小黑蚊的發生與防治等內容,並且皆已同步放置於「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網頁供民眾瀏覽。環保署指出,小黑蚊滋擾問題為生態問題,並非因環境衛生問題所致,小黑蚊是臺灣本土原生種昆蟲,近年因發展觀光休閒及有機農業,致使小黑蚊藉由人類車輛移動擴散至平地住家、社區、學校、公園等適合繁殖的地點,就近成為滋擾民眾的問題。為有效防治小黑蚊,除地方政府跨局處辦理防治工作分工與協調,並加強宣導民眾建立綜合防治觀念,包括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必要時在小黑蚊高密度區配合使用合格的環境衛生用藥進行緊急化學防治撲殺成蟲,有效降低小黑蚊滋擾情形。最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中顯示,今年(101年)入夏後,臺南市及高雄市均發生本土性登革熱確診個案,為防堵登革熱疫情,避免持續擴散,疾管局也提醒民眾,應主動清除積水器物,澈底做到「巡、倒、清、刷」及「清除再清除、檢查再檢查」等,清除住家戶內外積水容器。

小黑蚊難撲滅 清除青苔除幼蟲

小黑蚊難撲滅 清除青苔除幼蟲#小黑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年來全臺各地局部地區有小黑蚊滋生,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由於該問題沒有或的改善,環保署推動「小黑蚊危害地區防治專案計畫」,於25日在高雄市大寮區山頂國小辦理培訓班,以協助輔導地方政府建立小黑蚊通報及防治處理能力、建立,做好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清除幼蟲孳生的青苔,結合政府機關及民眾力量共同防治。環保署表示,小黑蚊俗稱「黑微仔」,小黑蚊會藉由車輛移動擴散至平地住家、社區、學校、公園等適合繁殖的地點。小黑蚊雌蟲嗜吸人血,出沒時間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主,習性低飛,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叮咬後部分民眾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雖無傳播疾病的記載。其幼蟲以潮濕表面青苔的藍綠藻與綠藻為食物,因此防治方法以清除青苔為主及排除積水。環保署指出,培訓課程包括:蟲體觀察、生態與習性、綜合防治策略與技術、密度調查技術與通報體系建構、孳生環境現場履勘與防治做法實地解說等,另為有效防治小黑蚊,促使地方政府召開跨局處會議進行防治工作分工與協調,並加強宣導綜合防治觀念,包括個人防護:著長袖衣服、長褲,塗抹有效的忌避劑,裝置細網目(55網目以上)的紗門、紗窗等,以阻斷雌成蟲血源防止其產卵孳生。平時經常整頓環境,清除青苔,阻斷幼蟲食物,必要時在小黑蚊高密度區,可使用合格的環境衛生用藥進行緊急化學防治撲殺成蟲,並配合個人防護及清除幼蟲棲地防治做法,方可有效處理小黑蚊問題,避免長期仰賴噴藥殺蟲,造成環境負擔及小黑蚊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成效。民眾如需查詢小黑蚊防治資訊及諮詢服務,可至「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網站了解相關訊息。

高雄小黑蚊肆虐 環保局假日動員噴藥

高雄小黑蚊肆虐 環保局假日動員噴藥#小黑蚊

高雄市大寮區多所國中小學近來頻傳小黑蚊肆虐,為避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及上課品質,環保局在昨、前天(17、18日)緊急動員人力,前往大寮區山頂國小、永芳國小、忠義國小、大寮國中及山頂公園,全面執行環境整理、孳生源清除及環境消毒作業,總計動員清潔隊員53人次。環保局表示,小黑蚊並不是蚊子,其學名為「台灣鋏蠓」,俗稱黑微仔或黑金剛,是一種會吸血的騷擾性昆蟲,目前並無傳播疾病相關報告。小黑蚊以藍綠藻及青苔為食物,喜歡在潮濕地環境棲生,應以個人防護、環境管理及化學防治多管齊下的防治技術,才能有效降低小黑蚊。最好防叮咬之道,個人應穿長袖長褲避免被叮咬,居家及校園防治,應將雜亂環境整頓好,清除青苔及積水,斷絕小黑蚊的食物來源。由於使用化學藥劑噴藥,容易導致小黑蚊產生抗藥性,反而不利於斷絕小黑蚊的孳生,故環保局環衛科郭進興科長也強調,防治小黑蚊絕對不能只依賴噴藥,還是要加強環境管理才是治本方法,只有密度很高時,才輔以噴藥的化學防治方法,以避免抗藥性產生。

夏日小黑蚊出沒

夏日小黑蚊出沒#小黑蚊

在夏天的皮膚科門診中,被蚊蟲叮咬的患者是非常普遍的,近年來被小黑蚊叮咬的患者也越來越常見。 小黑蚊叮咬部位主要集中四肢,因為小黑蚊通常成群出現,所以患者常被叮咬出一堆包。小黑蚊叮咬的包通常較一般蚊蟲叮咬來的腫大,也會特別的癢,許多患者半夜癢到沒有辦法睡覺,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許多患者會持續搔癢3~4週,甚至變成慢性的癢疹。 小黑蚊是一種黑色小昆蟲,有人稱之為「黑金剛」,台語稱為「黑微仔」或「烏微仔」,但是它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鋏蠓屬,學名是台灣鋏蠓。小黑蚊成蟲大小約1.5毫米(mm),體型比蚊子小很多,乍看之下又很像蚊子,所以會被稱為小黑蚊。 彭賢禮 醫師表示小黑蚊的診斷很重要的是,患者曾到過小黑蚊出沒地區。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台灣東部、中部及南部地區,其中以花蓮縣秀林、壽豐、太昌、福興、新城及瑞穗,南投縣集集、名間、鹿谷及竹山,台中市大坑、台中縣太平及霧峰、嘉義市,臺南縣歸仁、關廟、仁德及龍崎等地之發生較為嚴重。目前除苗栗、高雄、屏東及台東等縣未採得蟲體外,小黑蚊已分布全省其他各縣市。最近個人在門診碰到一位在高雄縣遭到小黑蚊叮咬的患者,可見得小黑蚊的勢力範圍正逐漸擴張當中。 被小黑蚊叮咬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避免搔抓,以免越抓越腫大、越抓越癢,以及抓破皮流血,或是導致續發細菌感染。被叮咬後可以採用冰敷來暫時止癢,如果以前沒有對任何擦的東西過敏的患者,也可以擦一些含有薄荷的清涼藥膏來暫時止癢。 然而最適當的處理,還是盡快找皮膚專科醫師求診。治療上,皮膚專科醫師會依照患者的情況,使用口服抗組織胺,配合外擦的類固醇藥膏來治療,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則需要搭配短期的口服類固醇,來加速止癢以及消腫的作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