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

總在意別人怎麼說?傾聽內心找回自己

總在意別人怎麼說?傾聽內心找回自己#內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前些日子,好友大正很苦惱,來找我訴苦,原來是他被同事誤會了。有一天,大正因為身體不舒服,下午向公司請假去看醫生。過了幾天,有個別的部門的同事,神色緊張地告訴他:「你知道嗎?你們單位都在討論你耶!」大正感到不解,同事接著說:「他們說你是個偽君子,選在公司最忙碌的時刻,裝病去看醫生,其實是和女友約會!」大正聽了很驚訝,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搞清楚事態後,才知道,原來請假的那天下午,在診所候診時無聊,滑著手機便把上週末和女友一同去喝下午茶的照片上傳臉書,被同事誤以為裝病去約會。還有同事說得更難聽:「裝病還不知道掩飾,真不把公司放眼裡!」而大正也感覺得出來,辦公室裡瀰漫著對他的敵意與不滿,這讓大正陷入苦惱中,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你有試著向同事澄清嗎?」我問。「有呀!幾個平常熟識的同事都能諒解,但還是有幾個同事對我很不滿,甚至去上司那裡告狀。我擔心越描越黑,也不敢再多講。」「但我心裡又覺得委屈,嚥不下這口氣,我該怎麼辦?」見大正頗為心急,我試著釐清:「好像,你覺得,能做的都做了,但仍無法改變現況,是嗎?」大正點點頭。我說:「好吧!看來,也只能接受了。也就是,只為自己能做的負責,至於別人,嘴巴長在他們臉上,要怎麼說,我們也管不著呀!」「可是,我女友說,一定要跟他們講清楚、說明白,不能這樣平白被誤會!所以,我是不是要再嘗試去向他們解釋清楚呢?」我正想接話,大正又說:「可是,我爸說,人在職場上要以和為貴,努力盡自己的本分,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而這時候就是要保持低調。」我覺得也頗有道理的;大正又開口了:「我聽某個同事說,我平常在公司為人還可以,行得正不怕別人說閒話,他說他會挺我!」見他搬出許多人的說法,看來已經徵詢過許多人了。於是我問:「那麼,你自己比較想怎麼樣呢?」突然間,他沈默了。想了一會兒,又打算想端出另一個人的高見,我連忙打斷:「我知道,你很在意身旁的人怎麼說,但我想問的是,你自己的想法。」又是一陣沈默,最後他終於開口,吐出了幾個字:「我不知道……」。如果一個人總是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容易忽略去探問,自己心中想要的是什麼?這時,若又得到其他意見,就算再有道理,一開始會感到如獲至寶,接著再拿著新的意見去問別人:「這樣做好不好?」可以想見,他永遠在徵詢別人的看法,永遠覺得別人的想法很重要,但卻永遠做不了決定。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這便陷入惡性循環中!一開始,他在意別人怎麼說;接著,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的想法;到最後,只能依賴別人的觀點過生活、做決定。而當不同人的觀點互相衝突時,他便慌了:「究竟該聽誰的好?」、「不然,再問問其他人好了」,沒完沒了。過去在學校裡服務,也常遇過把別人的話掛嘴邊的孩子。孩子來找我求助時,會告我哪些人跟他說了什麼,又有哪些人,跟他說了什麼其他的,然後問我:「老師,你覺得我該怎麼做才好?」「參考了這麼多人的意見,你仍然無法做決定,那麼我說了什麼,對你大概也幫助不大吧!」當我這麼說時,孩子會突然愣住。我接著就問:「告訴我,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呢?」;「告訴我,你希望事情有什麼不同?」;「告訴我,你希望情況有什麼轉變?」;「告訴我,你期待看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在幫助個案把思考的焦點往內擺,放在自己內心的期待或需求上,看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但這些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看法的人,習慣把自己縮得很小,把別人放得很大,認為別人的想法總是對的,而難以信任自己的判斷,更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久了,就「失去自己」了!然而,其實這樣的人,早就把自己搞丟很久了。也許從小在家庭中,也許在求學生活的某個階段,他們便無法信任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不重要、沒價值,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貶低自己,同時,對自己的觀感與認識,又全都建立在別人怎麼看待他們上。可以想見,他們會遇上的困擾,大概都與別人如何評價與看待他們有關,就像來找我訴苦的好友大正那樣。聽取別人的意見絕非壞事,人際互動上也要適度在意別人的眼光,這往往能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行為,與群體相處得更好。然而,如果只把別人的答案當正解,那麼肯定是危險的——我們正把人生的主導權,一步一步地往外奉送。而最後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是否願意承擔呢?還是透過怪罪別人,來逃避責任?或許,我們內心最恐懼的,是害怕面對那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吧!如果,你正是容易過度在意別人怎麼說的人,請在面臨每個抉擇,多方聽取各種聲音的同時,也試著停下來問問自己:「那麼,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當你習慣這麼問時,你便有機會傾聽內心的聲音,一次又一次,漸漸地把自己給找回來。(文章授權提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取悅與順從?女人學會習慣內心的委屈

取悅與順從?女人學會習慣內心的委屈#內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必須察言觀色、溫柔體貼、在意和諧、情緒界限模糊的訓練下,不意外地,許多女性變得很善於取悅與順從。有些人會說這是「女性的武器」,但誠實地說,這不是武器,而是女性「生存的要件」。有個女性朋友與我分享了一個經驗:「小時候,我常常被大人說我臭臉、沒禮貌,但其實我只是沒有表情而已。我哥跟我有一樣的狀況,就是沒表情,看起來有點兇。我哥也不太喜歡跟親戚打交道,常常自己拿書坐在一旁,但大人不太會說我哥什麼,我媽還會幫我哥圓場:『這孩子只是比較害羞。』如果是我做同樣的事情,反而會被我媽念,說我臉臭、看起來很兇、很不屑,而我只是沒表情。後來我開始訓練自己微笑,的確,大人比較滿意了。但後來我發現『笑』這件事,好像變成我的反射動作,甚至是面具一般。笑著笑著,連遇到該生氣、該說『不要』的時候,我都不會了……」有許多女性有「無法拒絕」的困擾,我自己也是。記得剛出書時,收到許多演講邀約。當時的我,從沒有處理過這麼多邀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想要拒絕,又擔心別人對我印象不好,畢竟「這是別人給我的機會」……於是,牙一咬,全部都答應了,使得我那一年的工作量過載,身體健康也出了狀況。當時的我,一想到要拒絕別人,內心就出現很深的焦慮感──在意別人感受,害怕別人失望、對我印象不好;對拒絕別人的要求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應該」要調整自己、配合別人……後來我留意到,我時常取悅他人。若拒絕並重視自己需求,就會出現焦慮與罪惡感,這是我長期的習慣,甚至是一種反射動作,常常跑出來影響我的決定,讓我放棄自己的需求。而我也發現,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上,如同我有類似困擾的女性,所在多有。我才注意到:這可能是一個文化、社會訓練下的生存法則,而非僅是一種個人特質。有些女性因過往成長經驗的訓練,慢慢習慣委屈、習慣被不公平地對待或忽略。雖然被如此對待,充滿了許多抱怨與不安全感,但為了因應、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開始藉由「順從」的行為,甚至升格至「取悅」周遭人們的需求,來讓自己「被看見」,來證明自己有用、有價值。也就是藉由認同那些可能正在壓迫自己的人的「需求」,縮小自己的需要,來讓自己安於這樣的「不公平」;並藉著取悅與順從,獲得被注意、被稱讚、被重視,以此方式,來讓別人、團體、社會接納自己,從而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對於有些女性而言,「犧牲需求與感受,以獲得好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沒有被教導「如何無條件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可能從沒被這樣對待過。在這個社會裡,我們需要很努力,努力察言觀色,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以獲得更好的評價,獲得想要建立的關係,以及成為團體接納的一分子。過往的「文化纏足」讓我們學到的經驗是:如果只「做自己」,不付出任何「犧牲與痛苦」,是不可能被這個社會接受的。(本文摘自/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寶瓶文化)

定期清理「祕密樹洞」 心情好美麗

定期清理「祕密樹洞」 心情好美麗#內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孩個性敏感,情感豐沛,在事件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始終與她並肩的媽媽——我,我雖覺察長輩的教育方式有缺角,但從未想過去將那個缺角補齊,這是我的錯,因為答應女孩,這件事情是我們專屬的秘密,我不能夠重提該事件,避免女孩與我信任之線的打結,更避免讓原本單一的事件惡化。心平氣和向長輩說出心情及教育理念從那天起,我開始留意女孩與長輩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在我有充分的理由和事件時,我找機會心平氣和向長輩說出自己的心情以及我的教育觀念,以一種和平的方式將該事件解決。我跟女孩再次聊天,依舊坐在沙發上,我們坐得很近,我說:「寶貝,媽媽感謝你在事情發生之後想到的是媽媽,為了不讓我那麼難過,你把那件事情藏在心裡那麼久!但是你不用擔心了,媽媽已經處理好那件事情,之後『他』不會再為難你。」人生有很多事 不應該被一直記得女孩後忐忑地問我:「媽媽,你有說出那件事情是我說的嗎?」「沒有,媽媽每一次都遵守跟你的約定,對不對?」「對!」「姐姐,媽媽還有一件事情,想要跟你約定,好不好?」看著女孩點頭,我繼續說:「媽媽知道,姐姐的記性一直都非常好,所以很多事情都會一直記得,你就像生活字典,媽媽想不起的事情隨時可以問你,因為你總能幫我理清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如果這件事情讓你傷心難過,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那件事情丟掉。」「丟掉?」「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應該被一直記得的。」「不應該嗎?」「讓你覺得難過,傷心的事情,我們應該把它丟掉,不然快樂和開心的事情怎麼裝得進來?」「怎麼辦,我每件事情都記得好清楚,不知道哪些事情該丟掉,哪些事情該留下來!」「媽媽願意做你的『秘密樹洞』,我們一起分享所有的事情。」「媽媽知道哪些事情是快樂的?哪些是難過的事情嗎?」感到失望的事情 定期清理掉「如果你願意告訴我,我們就能看到這些問題到底有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事情我們記下來,但那些會讓你難過,讓你哭,讓你覺得失望的事情,我們找到原因後,就把它丟掉好不好?」「丟去哪裡呢?」「丟在樹洞的垃圾桶裡,媽媽會定期把那些垃圾清理掉,好不好?」「好!我分不清的事情,全都交給媽媽,媽媽是我的『秘密樹洞』!」(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清理內心的垃圾 才是真正的「清屯」

清理內心的垃圾 才是真正的「清屯」#內心

今天是農曆12月24日,在習俗上是稱為「清屯」,也有人說是「送灶神」,古人相信今天是灶神返回天界述職的日子,所以需要用糖果祭拜灶神,讓灶神為凡間的人們多說一些好話,等到送完灶神之後,就可以開始動手「清屯」,也就是幫神桌大掃除,讓神明居住的地方也能夠乾乾淨淨地過年。但也有民俗專家指出,其實清屯除了是打掃神桌之外,還有另外一層深意,那就是洗淨自己的內心。(圖片為平溪線車廂彩繪,攝影/林又旻。)在鶯歌三湖宮的部落格中表示,一般人通常只注重環境的衛生,卻忘記自身的內心的清靜,其實要真正地清潔,要先誠於中、行於外。首先要在內心反省今年所有的過錯,清除心裡的垃圾,如果沒有從內心來來改變的話,只是一味地改變外表,當然這種洗淨效果是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今年中,有發生一些不如意的事,自認為是倒霉的人,更是需要洗淨自己的內心來改變未來,所以利用今天的大掃除,由內心的清靜,透過外在的清潔,來達到最大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