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

五大桌遊推薦 激發親子創意與樂趣

五大桌遊推薦 激發親子創意與樂趣#樂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桌遊是有規則的遊戲,有些遊戲快速簡單,你可以在三分鐘內完全熟悉;有些遊戲則非常困難,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去理解和挑戰,很多厲害的桌遊玩家會全神貫注在遊戲中,去思考他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若將使用在助人工作領域中的遊戲分類,我會簡單分為以下幾類:一、傳統遊戲《大富翁》每當我問大家玩過什麼桌遊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說出《大富翁》,當然隨著國外桌遊的引進,《大富翁》出現的機率變低了,但它依然在華人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小時候我們因為玩《大富翁》而認識臺灣的地名和城市,每次玩《大富翁》的時候,我都想把仁愛路、新生南路和建國南路買下來,因為我實際上的家跟學校就在這一帶上,因此總會覺得,這樣一來我上學就變得好方便呀!記得第一次去到南京東路時,忍不住地大叫:「啊,是南京東路耶,我買過那塊地啦!」身旁的朋友跟著我開心地呵呵笑著—這就是童年,這就是連結,從臺北擴展到臺灣,再繼續拓展到全世界,如果你在前往日本旅遊前先跟孩子玩一下《大富翁日本之旅》,我想這趟旅行會增添更多的樂趣。二、快速簡單破冰類遊戲這類遊戲是我最喜歡的遊戲,也是我最常在社福單位使用的類別,所謂的快速簡單,亦即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講解完遊戲規則,而且大家也可以快速地進入到遊戲裡面,通常是反應類的遊戲,大家可以不用花太多的腦力,就可以瞬間進入開懷大笑的狀態。這類遊戲也很符合現今「翻轉教育」的概念,先使用十五分鐘的時間讓大家玩樂,從遊戲中去體會,接下來的時間就可以有很多的討論和反思。三、合作激盪類遊戲桌遊大概是最能訓練合作的工具了,許多款遊戲都擺明了要玩家相互合作。有些要大家不斷地說話,有些則要安靜推論與仔細觀察,針對心智年齡較成熟的成員,我就喜歡使用後者這類的遊戲,因為當大家自主討論的時候,必定能從中帶來很多學習的良機。關於這類的遊戲,我的首選就是曾經獲得party game第一名殊榮的《機密代號》,因為它是一個可以多人共同遊玩的遊戲,以紅隊和藍隊的猜題組和出題組各四人來計算,可以多達十六個人同時參與;出題的四個人必須腦力激盪出可以讓猜題四人理解的詞彙,而猜題的四人也必須共同討論出題的四人到底想表達些什麼。你會看到大家絞盡腦汁想要去表達,很多時候,會有令人難以理解的題目,然而對方卻有一個超有默契的人可以聽懂提示,並大聲說:「我懂你的明白。」當然,也是會遇到自己說得很開心、沾沾自喜於自己的機密代號,但對方卻完全一頭霧水的時候,這就是討論溝通合作的好時機了。四、困難策略類遊戲這類的遊戲我很少使用,但卻大受專業桌遊玩家們的喜愛,很多愛玩遊戲的玩家,可以花費很多時間在其中。我想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挑戰,就像「密室脫逃」一樣的刺激。這類遊戲之所以比較少被我拿來運用,原因在於當你理解規則並講解給其他人聽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要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更糟的是,其他人還未必能完全理解這類困難的遊戲規則;而玩遊戲的過程,也許更要花到兩個小時以上。此外,這類遊戲不乏許多配件,在收拾上也需要一番功夫,這就是我很少使用的原因,畢竟從事輔導工作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耗費在遊戲上面。固然,會讓人花很多時間投入的事情,必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我有個朋友就超喜歡這類遊戲,他也擁有一群玩咖好友,這種遊戲對他們來說就是抒壓,但對我這種很少玩策略遊戲的人而言,還真是一大考驗。五、分享討論交流類遊戲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能開口與我們分享內心感受,但在華人社會中,大多數人比較不敢表達自我,尤其是青少年或學校的非自願輔導個案,就更難從他們口中聽到內心話了。但是,團體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交流,這時候,遊戲就能成為很好的引子。我很喜歡的一款遊戲叫做《真心話不冒險》,它是一款可以讓成員之間更加了解彼此的遊戲。玩家會輪流拋出一道是非題,其他人則以匿名的方式回答,大家要透過猜測的機制,去猜測團體中的成員有幾個一樣的人。一開始大家也許不知道該問些什麼,但人是充滿好奇心的動物,當大家希望對彼此有更多了解的時候,問題就會接二連三地浮現,所以我們也可以從大家發問的問題中去了解到,彼此所關心的議題究竟是什麼。(本文摘自/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方言文化)

每天爆炸6次?8個找回育兒樂趣提案

每天爆炸6次?8個找回育兒樂趣提案#樂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暑假期間小孩相較長時間待在家,讓父母覺得「小孩放暑假,比鬼門開更可怕」!根據英國調查表示,父母因為孩子而感到有壓力的次數,每天至少有6次,並表示自己每天都有40分鐘處於焦慮狀態,每個月有8天感覺需要一點休息或自己的時間。有孩子之後 時刻考驗父母的耐性英國一則報導內容指出,一項以2000名英國父母為對象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哄孩子們上床睡覺、食物採購和用餐時間,都是觸發父母壓力的最大因素。因孩子感到壓力事件前五名分別為:1) 當孩子變得更糟糕2) 上床睡覺3) 吃下特定的食物4) 禁止玩手機或看電視5) 讓他們整理房間且孩子會在父母背後做些調皮舉止,例如偷拿零食、亂塗化妝品、在牆壁/家具等塗鴉等。此外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有了孩子後,需花更多時間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早上光穿好衣服的時間就多了11分鐘,吃早餐因孩子的喧鬧而多加了12分鐘。運用方法、換個想法 重新找回育兒樂趣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說明,無論孩子年齡大小,照顧的確是件不簡單的事情,提醒可轉換想法,重新找尋過程中感到愉快、快樂的事情,例如:1) 帶孩子上學的路上,聽他們說話分享,也是親子正向溝通的美好時光。2) 餵年幼孩子吃飯,即使吃得滿身都是,但為了將飯吃完,可以使用一些方法逗孩子,讓餵飯成為親子有趣的回憶。3) 家長要做好時間分配,不要將全部時間投入在孩子身上,留一些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4) 與另一半或家人協調分工,或夫妻倆共同照顧,塑造家庭生活,促進彼此間的關係。5) 不因育兒中不愉快的事,而過度放大負面情緒。6) 當遇到心情不好、壓力大時,懂得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適時說出來紓緩自身情緒,保持身心愉悅來照顧孩子。7) 有需要可以適時向長輩求援(聘請時薪保母)照顧孩子,讓照顧者或新手父母有喘息的時間。8) 可與孩子約法三章或制定該遵守的家庭規範。 每個父母都在「做中學」中學著當父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顯示英國父母很難在保持冷靜的狀況下度過一天,有孩子在身邊,簡單的任務有時候也會變得不容易。特別是新手父母一定需要適應時間,雖然手忙腳亂,或會按照書中指示去照顧,其實就是「做中學」,每個新手父母,幾乎是這樣。每個父母適應期長短或忙亂的感覺也因人而異,但當看到孩子的萌樣或漸漸長大的變化,對父母而言會有一種犒賞的作用。可與孩子約法三章 讓孩子有法可尋此外她提醒暑假期間家有學前或學齡兒的父母,可與孩子約法三章,特別是上床就寢及用餐的時間點,其餘時間在不影響健康及作息的前提下,讓孩子比較自在應用,即便是打電動、看電視....等,不需制定過多的規範,當孩子無法遵從約定時,再收回自由的時間。同時她建議家長思考想與孩子一起做的事情,像準備餐點、邀朋友來家裡看想看的節目、玩遊戲、做運動或選餐廳吃飯....等,提前規畫好,留些彼此互動時間,會讓暑假變成一種期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