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做月子必吃麻油雞?根據體質調養更佳

做月子必吃麻油雞?根據體質調養更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古代產婦坐月子為什麼要吃麻油雞?坐月子雖然是先人流傳下來的智慧,但我們應該探討古人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不那樣做,並配合當今的生活環境與條件,加以靈活調整運用。古代居住條件差,洗澡時容易受寒。現在禦寒的條件好,只要不受寒,以前坐月子不能洗頭、洗澡的禁忌當然就可以解禁了。懷孕時把脈了解體質 飲食更能貼近身體狀況坐月子吃麻油雞,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天經地義,但為什麼要吃麻油雞呢?古代生活貧苦,除非是官員或富貴人家,不到過年過節,一般人平時是無肉可吃的。閩南話有句嘲諷人家沒見識的俚語:「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古時候豬肉是富貴人家才有的桌上菜餚。窮人家平時可以吃到肉的唯一例外,就是婦女生產後進補。家家戶戶都會養雞釀酒,加上容易取得的麻油和薑,就能煮出麻油雞酒了。以前的人平時只能吃到蔬菜,體質偏寒涼,而麻油屬性燥熱,剛好可以藉以調和體質。但綜合觀之,華人坐月子產婦所吃的食物,幾乎都是偏熱性的,現代產婦掌握這個原則而變化食材就行了。至於吃不吃麻油雞酒,就看個人體質,隨個人好惡自行選擇了。建議懷孕時,就找一位德術兼備的中醫師把脈,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性,諮詢坐月子時飲食當注意哪些事項。生產後再請中醫師針對你的體質和當時的身體狀況,為你開生化湯和調補身體的藥方。飲食、起居生活、工作性質、情緒、人際關係,舉凡生活的種種,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氣候(濕度、溫度、風力等等)和環境(空氣、飲水、噪音等等)也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老外不坐月子 也能活得好好的老外對華人坐月子嗤之以鼻,但她們還是活得好好的,憑什麼?古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地方的水土、氣候都不同,生長其間的人類,經過幾千、幾百年的適應形塑出來的體質,已經和當地的水土氣候調和了,所以甲地的人到乙地去,就往往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了解這一點,就知道不僅不同膚色的人體質不同,即使住在不同地方的同種同族人,體質也會不一樣。既然人與人之間有存在多樣的不同質,就不必相互對照比較或依樣畫葫蘆了。了解自己的體質,依照自己的需要調養身體,是最輕鬆而且最有利的。(本文摘自/女人愛自己,從調養氣血開始/布克文化)

常滑手機患「直頸病」?腰椎歪曲惹禍

常滑手機患「直頸病」?腰椎歪曲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來常聽到「直頸病」,然而實際上這並非病名。正常人的頸椎會稍微往前傾,如果前傾角度偏小,幾乎呈直線狀,就會被稱作「直頸病」。長時間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的人較容易得到這種疾病。長時間維持低頭姿勢,被認為是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之一。也有專家說,直頸病正是肩頸僵硬、疼痛、頭痛等症狀的起因。「直頸病」不存在 實際上是頸椎歪曲的結果然而,根據骨科的神經壓迫理論,「直頸病是疼痛的原因」的論點會出現矛盾。既然頸椎呈直線狀,又為什麼會感覺到疼痛呢?頸椎向後偏移時,頸椎的弧度會變小,看起來就像是排成一直線。向後偏移會拉扯到神經,所以會出現疼痛等症狀。頸部疼痛並非單純的直頸病,也不是單純的頸椎向後偏移,可能是左右偏移、左右扭轉,甚至是同時出現數種歪曲的複合情形。人們稱之為「直頸病」的症狀,為頸椎歪曲後的結果,並非疼痛的原因。「直頸病」指的是排成一直線的七塊頸椎,但「直頸病」實際上並不存在。頸椎內神經受拉扯 可能出現頸部痠麻、頭痛頸椎內包含往手腕、手掌延伸的神經,以及往大腦延伸的神經。若是這些神經受到拉扯,不僅頸部會出現疼痛、手會痠麻,甚至還會出現頭痛等症狀。手腕、手掌的痠麻,如前所述,屬於頸椎病的一種。當然,這種症狀的原因並非來自神經的壓迫,而是神經受到拉扯後造成。若延伸到大腦的神經受到拉扯,便有可能會出現頭痛、耳鳴、暈眩等症狀。神經被拉扯的原因,是因為頸椎歪曲。臀部肌力弱、薦骨偏離 易使腰椎歪曲若要探討頸椎歪曲的原因,只看頸部構造不夠,必須從脊椎的地基──薦骨開始說明。過去,一般人總認為薦骨是不可能會移動的骨頭。但實際上,薦骨有可能會移動(發生偏移)數公分左右。薦骨之所以會偏移,是因為臀部的肌力較弱。若運動不足,臀部的肌力變弱,肌肉便不足以支撐薦骨而使其偏離原位。薦骨偏離原位後,會使其上的腰椎發生歪曲。若腰椎歪曲,人體為了保持平衡,就不得不改變姿勢,造成駝背,這就是代償姿勢。而代償姿勢又會使胸椎,以至於頸椎的歪曲更形擴大。若頸椎的歪曲擴大,從頸椎延伸而出的神經會受到拉扯,產生疼痛。也就是說,頸部症狀的起因在於薦骨歪曲,若想要治好頸部疼痛,就必須矯正歪曲的薦骨。(本文摘自/健康整脊自己喬/世茂出版)

糖尿病患者保健 躺地使胰臟排靜電

糖尿病患者保健 躺地使胰臟排靜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發電廠產生的電力是透過電線傳輸到一般家庭或公司行號,而在人體之中,離子化的礦物質就相當於電線。所謂的離子化礦物質,是帶有正電或負電的礦物質。由於在電力上呈現不安定的狀態,陽離子會吸收負電結合,陰離子會放出負電結合。體內靜電會透過礦物質傳導 慢慢排出體外這個作用會使離子化的礦物質,吸收脂肪的體內靜電(正負電皆有),並順著血流移動,從身體接觸到大地的部位流出去,或是混在汗水或尿液中排泄掉。所以礦物質是「會移動的電線」。所以身體接觸到大地,並不會突然就恢復健康。想要獲得成果必需持之以恆,每次時間不用太長,體內靜電會透過礦物質的傳導,慢慢排出體外。在接觸大地的時候,最好讓身體各部位都碰到土地。身體不適的人,讓患部貼近土地,體內靜電會更容易排出體外。一天多接觸幾次 並且增加接觸面積頭痛的人可讓頭部接觸土地,患有泌尿疾病或婦女病的人就讓下腹部接觸土地,糖尿病患者則讓胃部後方的胰臟一帶接觸土地(躺在地上)。就抑制體內靜電危害的層面而言,礦物質有其重要性。雙腳踩在土地上時,請盡量打赤腳。「接觸大地的時間,具體來說要維持多久比較好呢?」其實電力很快就會流出去,接觸一到兩秒就夠。當然,接觸好幾分鐘會有更多體內靜電排出體外,但並不會全部排完。因此只要有機會,不妨一天多接觸幾次,多增加接觸的次數和面積。早上出門時,經過公園綠地,不妨碰觸一下,重點是每天持之以恆。(本文摘自/赤腳接地氣/世茂出版)

睡前喝一杯好入眠?錯!易淺眠更疲倦

睡前喝一杯好入眠?錯!易淺眠更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常有人會在睡不著的時候「喝一杯」增加睡意。雖說酒精的確有助眠作用,卻會降低睡眠品質,造成睡眠週期紊亂、淺眠、半夜醒來等情形。睡不好,自然無法消除疲勞,導致早上醒來後睡眼惺忪、昏昏欲睡。睡眠品質低落會讓人一整天活力缺缺,容易疲倦、缺乏專注力,以至於工作效率降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睡前喝酒會使交感神經興奮 降低睡眠品質你是不是也常常動不動就喊累、無精打采、頭昏腦脹呢?如果是,你是不是常常喝酒,又或是有喝睡前酒的習慣呢?酒精是否會造成睡眠障礙,必須視個人體質而定,關於這點目前仍眾說紛紜。但基本上,酒精會影響人體的自律神經功能。人體白天是由「交感神經」主導,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而晚上睡覺時則改由「副交感神經」主導,抒解精神緊張,迫使肉體休息。睡前喝酒會使交感神經興奮,降低睡眠品質。除了睡前酒,晚餐吃什麼也會影響睡眠的品質。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人體夜間是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幫助身體休息,因此,晚餐應盡量吃「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高脂食物會降低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高油食物則因不易消化,導致睡覺期間內臟仍繼續活動,尤其像沙朗牛排這類高脂肪肉類,吃下後得花上四小時才能消化完畢,更是不宜出現在晚間的餐桌上。常聽人說:晚餐要吃得清淡健康,吃飽距離睡覺必須間隔兩小時以上。但說得容易做時難,若碰上加班、聚餐等情況,晚餐也會變消夜。建議你可從食物類型下手,晚上多吃黃綠色蔬菜、淺色蔬菜、薯類、海藻類、菇類、豆類、穀物類、水果等食物。而高脂肪肉類、乳製品、蛋類、海鮮類、油脂類、咖啡、酒類則盡量在早上攝取。這麼一來才能吃出均衡,吃出營養。應減少晚上運動量 盡量安排早上運動晚上激烈運動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如果你常在晚上運動,同時又有難以入睡的煩惱,應盡量避免在晚上慢跑,或從事激烈的肌肉訓練。有運動習慣是好事,但晚上激烈運動卻有可能造成睡不著、無法消除疲勞等負面作用。建議各位應減少晚上的運動量,盡量安排早上運動。除此之外,精神上的問題也會導致失眠,心神不寧、憂思煩惱、心事重重會刺激交感神經引發興奮。這時我們就得想點辦法,看看書、聽聽音樂,轉移注意力,阻止大腦繼續鑽牛角尖。(本文摘自/下半身,決定你的下半生/平安文化出版)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心理因等皆可能造成食慾不振,導致病患營養不良,此階段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1日(三)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林郁珊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艱辛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7年4月11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小兒用藥安全

講座/小兒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寶貝生病時如何讓他乖乖吃藥」、「藥品磨粉好不好」,都是家有幼兒者,該瞭解的重要用藥觀念。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1日(三)舉辦藥學部講座,由林玉屏藥師主講「小兒用藥安全」,將與您分享兒童用藥應注意的事項和原則,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小兒用藥安全時間:107年4月11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多汗溶解防曬乳 恐增肝、腎負擔

多汗溶解防曬乳 恐增肝、腎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規律生活、清淡飲食,保持腸道健康。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而宿便、便秘所產生的毒素會被運送至全身,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進而引發過敏,因此,長久觀察下來;皮膚敏感、黑斑、痘痘等問題與宿便、便秘有著密不可分的相關聯性。洗卸合一 降低清潔時過度摩擦化繁為簡,不要過度保養。接觸肌膚的成分越複雜,越容易造成過敏成因;而且複雜的保養程序與手法,不僅是時間與金錢上的浪費,也容易使肌膚吸收不良,帶來反效果。避免破壞皮脂膜,維持角質層正常代謝。不管追求改善的心多急切,都別忘了截至目前世上沒 有一勞永逸的美容方法,想要肌膚水嫩健康,就不要選擇會破壞皮膚天然保護機制的美容方式。正確的清潔方式與清潔產品是保養肌膚最重要的第一步,建議選擇洗卸合一的慕斯型清潔產品,避免清潔時過度摩擦與拉扯肌膚。若是沒有化妝可以選擇低刺激性的手工皂,因為在清潔產品中,成分相對單純,最好買敏弱肌膚專用,但是最好不要含有人工色素、人工香料、皂鹼等成分。切記,不要水溫過熱、過冷、過度去油、成分刺激的清潔產品,洗後用毛巾輕輕壓乾,並要記得晾乾毛巾。留意防曬乳「滲入」 毒素殘留增負擔盡量選用「物理性防曬」產品,SPF30 已經足夠,勿追求高防曬係數,若是為了清爽使用物理與化學性混合的防曬產品,留意「防滲入」問題,以免汗水過多或者接觸到海水、游泳池等其它水分時,化學成分被溶解、經皮膚吸收滲入體內,造成毒素殘留與肝腎代謝負擔,出門至少三十分鐘前擦上防曬產品,需塗抹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曬效果,若在戶外需二到三個小時補擦一次防曬產品。健康的身體自然會帶來健康的肌膚,注重體內環保代謝,適度運動不可少,可提升身體免疫力;同時也要增加肌膚的免疫力。使用小分子、無香料、零刺激成分的精華液產品,成分越單純簡單越好。紀錄並避開過敏原與食物,不要過度依賴藥物,破壞肌膚自癒能力。(本文摘自/東方逆齡女王的敏感肌全對策/渠成文化)

照顧病人壓力大 「正念」調息助放鬆

照顧病人壓力大 「正念」調息助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無論是哪一種型態的照顧者,首先,照顧者要先盤點目前的生活,規劃並創造出一個新的生活型態。人都會有生活慣性,當慣性被打破了,就會感到手足無措,所以必須趕快盤點生活,畫出一個新的時間表,不管是有形或無形的,每天、每週該做些什麼。調整、擬定時間表、找出放鬆的片刻或地方同時,心態上要開始認知到勢必會面臨一些改變,當新的時間表成立後,時間到了,就做什麼事情,按表操課就不會使自己陷入一片混亂。大多數人會習慣躲在安全的範圍之內,認為過去的安全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是面臨一個必須有所改變的時刻,不可能繼續躲在舒適圈,勢必要做出一些調整。某個程度上,調整就意謂著改變,改變則是人們面對危機的應變處理方案,但是變好或變壞尚未可知。當新的時間表擬定完成之後,接著有第二件事情要面對,就是找出零碎的小時間跟小地方。小時間,就是一個讓人放空或是放鬆的片刻;小地方,則是某個只屬於自己的角落。透過正念調節情緒 穩定身心這裡說的小時間和小地方,是指「具體的」時間和地方,不是抽象概念,即使身在醫院,有可以找到適當的小小空間,像是宗教室、咖啡館、空中花園等,只要找到那個空間,哪怕只有十分鐘,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不管是待在那邊喝杯茶、冥想、禱告、沉澱,或是發呆,什麼都不去想,讓自己完全的放空與放鬆。另外,還有一種調節情緒的方式,即是――正念(Mindfulness),可以在任何場合下,讓自己簡單快速地操作,透過觀察、調息、放鬆,並專注在呼吸的頻率,進而穩定身心。(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

拼命運動就能瘦身?大錯特錯!

拼命運動就能瘦身?大錯特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想很多人看到一大塊脂肪黏在身上,會很想用力的把它甩掉,而且認為越用力的運動效果應該越好。有人有鮪魚肚就拚命「用力」做仰臥起坐,有人有蝴蝶袖就「用力」舉啞鈴。如此「用力」的運動真的可以把該部位的脂肪消除嗎?正解一:越用力的運動越用不到脂肪/通常很用力的運動都無法做很久,例如舉重選手用盡全身的力量把槓鈴舉起來,這個選手不可能一直做同樣的動作,持續好幾十分鐘。針對這種非常高強度的運動,身體用的能量來源是原本就存在於肌肉中的能量「ATP」, 它就像肌肉中的電池,可以馬上供給肌肉電力。但是,ATP這種電池數量儲存有限,可能一次的舉重動作就把原本儲存的ATP全部耗盡了。由此可見,高強度的運動因為不可能持續太久,不需要用到太多ATP電池,如果強度再低一點點的運動如舉啞鈴,可能持續個幾分鐘肌肉也會累了,而原本儲存在肌肉的ATP電池不夠用時,身體會先利用肌肉中的「肝醣」作為「燃料」去製造ATP電池,因為,利用肝醣製造電池的速度比較快,比較能應付要快速伸縮的肌肉需要。此時,因為運動的時間短,還不需要到拿「脂肪」來作為燃料。正解二:中低強度的運動才能有效燃燒脂肪/中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跑這種運動,因為運動強度不高,所以可以連續跑一兩個小時都沒問題;但是,在跑這一兩個小時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ATP電池供應肌肉電力,此時,身體就開始以「脂肪」作為燃料來製造出較大量的ATP電池,因為「脂肪」本身就比「醣類」或是「蛋白質」能產生比較多的能量。當身體利用「脂肪」來產生ATP電池時,就等於身體正在「燃燒脂肪」;雖然並非得從事非常長時間的運動,脂肪才會開始燃燒,但是建議要讓脂肪有效的燃燒,最好每一次中低強度的運動至少能「持續」做二十分鐘以上。■ 運動小常識簡單的運動強度判讀:可以簡單利用運動時的心跳率來判讀運動的強度,分級如下:低等運動強度:心跳率 (下/分鐘) = 30~50% X最大心率中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65% X最大心跳速度高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85% X最大心跳速度〔註:最大心跳率(下/分鐘)= 220-年齡〕(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臉譜出版社) 

總是充滿無力感嗎?試試養成9習慣

總是充滿無力感嗎?試試養成9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每當我告訴別人,平衡良好的自律神經「臨界值」升高,就能提高自癒能力時,就會被問到:「要鍛鍊自律神經的話,該怎麼做才好?」我會建議養成以下九個習慣:1)調整生活的節奏。2)吃飯八分飽。3)運動。4)使用五種感官。5)有意識的控制呼吸。6)感動。7)維持熱情。8)適度使用藥物。9)休假。這九個習慣彼此息息相關,沒辦法一次全部到位,請先從能做的事情慢慢做起。開始練習「調整生活的節奏」的患者中,不乏這樣的聲音:「因為一直都是起得很晚,偶爾早起時,沒事可做。」心裡想著:「現在吃早餐太早了,又沒辦法去上班」於是倒頭繼續再睡。其實,身體從早上五點就進入活動模式。如果在這個時間醒來,不妨去散個步,同時養成「運動」、「使用五種感官」的習慣。在清爽的早晨活動,會讓人心曠神怡。然後六點吃早餐,會覺得比平常還要美味。此刻可練習「吃飯八分飽」和「感動」等習慣。如此一來,九個習慣彼此相輔相成,就會變得健康,逐漸活力飽滿。不少心臟病患都有生活不規律的毛病。當我對他們說:「明天早上八點來看診哦。」他們的回答是:「醫師,八點我還在睡覺啊。」相較於開藥,還不如要他們調整生活節奏,效果更佳。檢視他們服用的藥物,不乏大量的安眠藥。長夜漫漫,輾轉難眠,晝夜交會之際,掛念著「明天一定得去醫院不可」,因此服用了安眠藥。因為藥的副作用,早上又起不來了。在活動模式時卻睡覺 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這是很多50歲中壯世代的通病。全職的主婦也是如此,不少人在先生上班後,就在家睡回籠覺,睡兩、三個鐘頭,晚上就無法提早就寢。大白天睡覺而能早睡早起的人,當然也是有的,不過,身體在活動模式時,卻花很多時間睡覺,會破壞自律神經的平衡,臨界值無法提升,下次就會陷入「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很麻煩」的無力狀態。  (本文摘自/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