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喝冰水止汗?當心寒性體質致體虛

喝冰水止汗?當心寒性體質致體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喝冰水是對的嗎?讓我們來想一想:當你汗流浹背時,喝下一杯冰水或衝進冷氣房,汗水立刻止住了。女生月經期間,只要吃幾口冰,月經馬上停止。運動時皮膚因排毒發癢,只要用冷水沖一沖,發癢的症狀立即消失。降低體溫無法排毒 止汗、停經、皮膚不癢原因很簡單,因為提高體溫產生熱能可以促進排毒,反之,降低體溫就沒有足夠的熱能來排毒了,所以汗水止住了,月經沒了,皮膚癢的症狀也消失了。冰真是有用啊!冰真的有囤積毒素廢物在體內的神奇效果啊!中醫師說「虛不受補」,身體虛弱的人不可以隨意吃補,因為虛弱的身體裡常常潛藏一些風邪、寒邪等而不自覺,而且虛弱的身體往往沒有處理屬性強烈的補藥的能力,所以虛而吃補後遺症真不小。至於上述案例,體內還有風邪、寒邪就吃補,補藥對外邪會產生隔離封鎖效應,會阻礙經絡的通暢度,引起的後遺症常超出我們的意料之外。食物、藥物有屬性 應選擇適合自己體質者臺灣人愛吃補,愛吃薑母鴨、藥燉排骨,殊不知臺灣氣候夏天濕熱、冬天濕冷,國人體質往往偏寒偏濕,在體內寒氣、濕氣沒有祛除淨盡的情況下,吃了含有藥性的食物,就會留下後遺症。時間久了、累積多了,可能就讓中風、腫瘤等疾病伺機發作了。人有個性,食物有屬性;人的體質有溫、熱、寒、涼之別,食物和藥物也都有溫、熱、寒、涼之別。知道自己的體質,了解食物的屬性,吃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才能維持健康。(本文摘自/女人愛自己,從調養氣血開始/布克文化)

人生觀是正面或負面 童年經驗很重要

人生觀是正面或負面 童年經驗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會有何感覺、究竟能夠認知哪些情感、在我們的體驗中短少了哪些情感,基本上取決於我們天生的性情和童年的經驗。我們潛意識裡的「信條」在其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在心理學中,「信條」是指某種根深柢固的想法,反映出我們對於自己或在人際關係中所秉持的基本態度。我們的許多信條大都形成於人生的最初歲月裡,源自年幼的我們與關係最近的他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內在的信條可以像是:「我很好!」或「我很糟!」一般說來,我們會在童年及後來的人生過程中,將正面與負面的各種信條內化。像「我很好」這種正面信條,會因我們覺得自己被重要的照顧者所接納和疼愛所產生。這些信條會強化我們。反之,「我很糟」這種負面信條則產生於我們覺得自己犯錯或遭拒之時。這些信條則會弱化我們。背負童年沉重包袱 心中仍有陽光小孩陰鬱小孩不僅背負著我們的負面信條,同時也背負了由此而生的種種沉重情感,像是悲傷、恐懼、無助或憤怒。由此還會產生出所謂的「自我保護策略」,這是我們發展出用來應付或避免察覺那些情感的方法。諸如退卻、攻擊、追求和諧、追求完美或追求控制等,都是常見的保護策略。陰鬱小孩所代表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中那個因受創而陷於脆弱且不穩定的部分。相反地,陽光小孩則用來比喻我們所經受的正面影響及良好情感。他包括了造就出一個快樂兒童的一切,像是自發性、冒險精神、好奇心、忘我的專注力、活力、進取心和人生樂趣等。陽光小孩代表的是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中那個完好無損的部分。即使是背負著源自童年沉重包袱的人,心中仍有陽光小孩的存在。他們的人生中還是存在某些不會引發他們過度反應的情況,還是存有能讓他們感到愉悅、好奇或樂在其中的時刻;此時,陽光小孩就會得到出頭的機會。只是,在那些曾有過抑鬱童年的人身上,陽光小孩多半還是鮮少現身。(本文摘自/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時報出版)

椎間盤突出術後痠麻 關鍵在神經復原

椎間盤突出術後痠麻 關鍵在神經復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薦骨是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骨頭,要是這個骨頭偏離原位,在其上的腰椎、胸椎、頸椎等也會歪曲。如果位於頸部的頸椎出現歪曲,那麼頸部、肩膀、手腕、頭部等都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相鄰兩塊脊椎骨之間,夾著稱為椎間盤(軟骨)的組織。人體要是受到強烈的衝擊,椎間盤有可能在擠壓下突出脊椎。像椎間盤之類的組織偏離原位的情形,稱作「疝」。現代醫學理論 腰部骨頭脫離原位、突出致疼痛舉例來說,若腰部骨頭發生脫疝(脫離原位、突出),稱作腰疝;頸部骨頭發生脫疝則稱作頸疝。現代醫學理論說,這種脫疝情形會壓迫到通過脊椎的神經,使人出現疼痛。脊椎骨所包覆的脊髓與大腦相連,由脊髓所分支出來的神經會從脊椎骨間的縫隙中延伸出來。而從頸椎分出來的神經,許多會延伸到手腕與手掌。要是受到壓迫,不只是頸部,連手腕與手掌都會出現痠麻。這也是現代醫學的說明。然而,這些理論真的正確嗎?我會這麼問,是因為許多病患即使動了手術,拿掉了壓迫神經的東西後,症狀仍未消失。前來接受脊椎調整術矯正或接受相關運動指導的人中,有不少人就是這樣的。許多人的疾病之所以無法根治,或許就是因為至今的理論並不正確。神經如弦 被拉扯時會疼痛這裡的牽引指的就是神經的拉扯,為吉他調弦的時候,會轉動弦軸以調整弦的張緊度。當弦張得越緊,便會發出音高較高的聲音;相反的,弦張得較鬆時,就會發出音高較低的聲音。要是吉他弦卷得過緊,可能會啪一聲斷裂。我在剛學吉他的時候,就常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調弦而弄斷了好幾條弦。不過,如果只是用力彈弦,並不會讓弦斷掉。這裡我們可以把弦看作神經,只是單純壓迫弦,並不會使其斷裂,聲音也不會有任何變化。然而,如果是把弦拉得更緊便有可能斷裂,我覺得這就像是神經被拉扯時,個體會感覺到疼痛,並衍生出各種症狀。脊椎骨歪曲 造成神經及通過的器官變僵硬舉例來說,如果脊椎骨發生歪曲,往右邊傾斜。此時,由脊椎伸出的神經中,右側的神經會變得比較鬆弛,而左側的神經則會被拉得更緊。如果實際確認脊椎骨的歪曲方向與神經被拉緊的方向,會發現與產生疼痛等症狀的部位剛好可互相對應。神經受到拉扯時,為什麼會覺得痛呢?神經的工作是傳達大腦的指令,並將皮膚等受器的感覺回送至大腦,有著傳輸雙向資訊的功能。要是神經被拉扯,會變得過度緊張,無法準確無誤地傳輸資訊,這就是「傳輸異常」。神經會疼痛,也是因為這樣的傳輸異常造成。神經發生傳輸異常時不只會感到疼痛,這條神經通過的肌肉、韌帶、內臟(內臟壁),以及神經本身都會變得僵硬。要是神經的傳輸異常沒有恢復,有潤滑關節功能的滑液分泌便會越來越少。如果滑液不再分泌,關節的運動會越來越不順,也會提高發炎的可能性。四十肩、五十肩等肩膀的疼痛,就是因為肩關節的滑液分泌過少所引起的炎症性疼痛。(本文摘自/健康整脊自己喬/世茂出版)

嚇!男性手機放口袋恐致不孕

嚇!男性手機放口袋恐致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導致不孕的原因不僅僅出在女性身上,男性也有許多問題會造成不育。精液檢查可檢測出男性是否有生育方面的問題,若檢查結果正常,只要先生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太太要懷孕並不是件難事。最重要的是,先生若肯協助配合,為長期接受不孕治療的太太提供後援,那對女性而言將是莫大的心靈支柱。讓精子保持健康 遵守7守則不經意的日常習慣也會影響精子健康,首先請男性朋友切記:精子怕高溫。這些習慣請盡快戒除,精子怕高溫,所以睪丸的溫度必須常保33℃。為讓精子保持在健康狀態,請遵守以下守則。1)勿穿三角褲或緊身內褲。2)避免穿著牛仔褲或胯下過緊的褲子。3)坐下時請勿蹺腳。4)手機不放褲子口袋。5)勿將筆記型電腦放在膝上使用。6)泡澡勿超過五分鐘。7)不洗蒸汽浴。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習慣都可能對精子產生不良影響,而我們卻身在其中不自知。你有上述所列出的習慣嗎?如果有的話請盡快改善。減輕太太的身心負擔是先生的責任,男性朋友應協助太太做家事,讓她們早點睡,如此一來太太才能擁有充足的睡眠。(本文摘自/這樣按摩,懷孕好容易/平安文化出版)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0日(二)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張昱凡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講座中教導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7年4月10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研究:鹽攝取量不足 增死亡風險!

研究:鹽攝取量不足 增死亡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膽固醇過高的病人,確實應該要飲食清淡,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但不須過度。如果只吃青菜、豆腐,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飲食不均衡。盡量不要採煎、炸、焗的烹調方式而且當身體缺乏某些重要營養素時,對健康產生的危害可能遠甚於膽固醇過高。肉類不是只有油脂與蛋白質而已,肉含有許多營養素、礦物質、及維他命,是無法從蔬菜、水果、或魚蝦獲得的。不要看到肉,就有罪惡感,就覺得不健康。主要是烹調方式要改變,盡量不要煎、炸、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鈉鹽攝取量,目前的建議不能太清淡,否則反而有害健康。最近的大型跨國研究發現鹽的攝取量不足,反而會增加死亡。尤其是勞動族,每天大量流汗,而且台灣氣候屬高溫又溼氣重,不補充足夠的鈉鹽是不行的。避免攝取單一魚類 降低重金屬的汙染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以300毫克為上限,高膽固醇的人則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上限則是200毫克,飽和脂肪不要超過10%。吃魚是不錯的選擇,記得我們吃的魚大部分是近海或淡水養殖魚,需注意避免河流及近海汙染的魚類。除了肉類不要過量外,並不需要放棄吃肉全部改成魚,而且應避免單一魚類的攝取,才能降低重金屬汙染、環境荷爾蒙暴露的風險。只要避開高膽固醇食物,比如動物內臟(腦、肝、腰子等)、肥肉、魚卵、紅蟳,還有留意看不見的油脂,如台式麵包、甜點、三明治裡的美乃滋等,照樣可以過著飲食均衡又健康的生活。重要提醒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非常高(超過190 mg/dL)的人,很可能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不能光靠飲食清淡來改善,應盡速到醫院做適當的評估與治療。(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長痘快換保養品?敏感肌常見3迷思

長痘快換保養品?敏感肌常見3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脫屑、紅疹問題有時不單純是過敏,有可能是皮膚疾病使然。當皮膚處於正常代謝時,表層不斷角化和更新則多多少少會有皮屑產生,但通常十分微量不易覺察。如果有明顯的剝落,甚至伴隨傷口、紅腫、疹丘,就是明顯的病理性問題。玫瑰斑、異位性皮膚炎 提升免疫力抗發炎例如「玫瑰斑」,是一種與皮膚微血管相關的慢性發炎,出現泛紅、乾癢、微血管擴張,以及疹狀突起。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也是常伴隨敏感性肌膚的病理現象。建議優先求診於治療,並搭配規律生活與健康飲食,盡量吃新鮮、天然食材,調味清淡;避免帶殼海鮮或辛辣、具刺激性、含防腐劑、味精、色素的食物。從提昇免疫力抵抗發炎,而不要只想遮瑕、遮痘。敏感肌常犯3錯誤 過度保養、去角質都不對錯誤一:在換季或是肌膚過敏時使用新產品有些人還是會在發現自己長痘痘、出現過敏現象時,沒有先找出原因與對症處理,就貿然購買新的保養品,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惡性循環。其實不如嘗試「肌斷食」概念,或許幾天不擦保養品,都比貿然嘗試新的產品,能對皮膚帶來更多幫助。錯誤二:過度去角質 角質是肌膚的第一層屏障,堆積過厚卻會造成毛孔堵塞、皮膚粗糙、暗沉。但是,過度頻繁去角質會使皮膚紅腫、發癢、易於感染。建議敏感性肌膚一個月做一次去角質,若是選擇凝膠類去角質產品,要看清楚成分標示是否含有化學成分與酒精,避免搓揉產生屑屑,對肌膚產生過度刺激還誤以為是角質代謝。選擇沒有刺激性溶於水的天然磨砂成分,例如:細砂糖+椰子油,敏感肌膚很適合,但是切記,就算再天然溫和也要輕輕搓揉,先從T字帶(額頭、鼻翼、下巴)開始再到臉頰,敏感乾燥的肌膚只去除T字帶即可。而肌膚已經產生敏感現象時,請勿再使用去角質產品。角質存在於表皮層,粉刺是皮脂腺出油所造成,這兩者不能以一論之,因此去角質並不是根除粉刺的方法。錯誤三:沉迷天天敷面膜保濕 「敷面膜睡覺」其實會讓肌膚本來保有的水分,隨著入睡過程中的水分蒸發,一併被帶走,反而讓肌膚更乾燥。面膜成分中往往除了應有的水分與保養精華,也同時有防腐劑、人工香精等化學成分,甚至有的布膜含有螢光劑,不建議太頻繁使用。面膜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在洗完澡後肌膚自然保有水分時敷上,大約15至20分鐘即可,使用後輕拍吸收,並且視情況補充後續的保養品,才能落實保濕效果。保濕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有效的將水分留在肌膚中,有效的肌膚保濕,要看角質層中原有的保護屏障功能是否能有效發揮才是關鍵。(本文摘自/東方逆齡女王的敏感肌全對策/渠成文化)

老年人自殺率最高!人際網絡很重要

老年人自殺率最高!人際網絡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老人家極容易有自殺風險,可怕的是,在華人或東亞地區都有股「老人無用就去死」的案例,老人家為了避免拖累家庭,走上尋短之路。其實,台灣常見類似狀況,只是這類事件並不像年輕人自殺具有衝擊力,沒有新聞價值,也就不太有人報導。老年人自殺率是一般人的2至3倍媒體上會報導出來的狀況,通常就是兩個老人家,一個得重病,另一個為照顧者,當照顧者看生病的老人家很可憐,自身也不堪壓力負荷時,於是健康的老人選擇結束患病老人家的生命,然後再自殺。台灣一般老年人自殺人口,佔所有族群中的最高比例,每十萬人約有三十幾人自殺,但是台灣一般人口自殺率,卻是每十萬人約十二、三人自殺,老年人是一般人口的兩到三倍之多,這群人當中因為生病、適應困難,而結束自我生命的比例又更高。家人陪伴外 老人家擁有社會支持網絡很重要根據調查,倘若這個家庭的總收入偏低,他們在進行癌症評估的時候,容易興起完全拒絕治療的念頭,認為就這樣死了算了,甚至有提早了結自我生命的狀況出現,這群人的自殺率都會比其他族群來得高。子女不在身邊,但擁有較充足的社會支持,這類老人家自殺率比較低,安全度比較高,他們的社會支持可能都還存在,身邊或許還有一些老年朋友以及子女的關心,狀況相較起來好很多。除了家人陪伴,老人家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有沒有一定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人際互動,甚至是服務旁人或社會,使他們遠離「無用感」,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本文摘自/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博思智庫)

想放棄!遇到「減重平原期」怎麼辦?

想放棄!遇到「減重平原期」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減重過的朋友相信都遇過類似的經驗,就是剛減重時,少吃、多運動,有一段時間體重會掉得很快,但後來維持一樣的食量及運動量,體重就卡在定點不動了,這對減重的人來說會感到很挫折。「減重平原期」 減重最容易放棄的時候減重到這個階段叫做「減重平原期」,通常也是減重的人最容易放棄的時候,因為這段時間往往不只有一兩天,有可能持續一兩週,甚至更久。減重者這時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努力不夠,或者覺得自己用的方法無效,於是選擇放棄。但減重計畫一卡住就喊停,很可能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會碰到「減重平原期」是減重者一定要有的認知。首先,我們要認清,身體絕不會讓我們的體重毫無止境的一直瘦下去,這是身體自救的一種本能,它會自我調整,讓食物的利用率提高,換句話說就是讓食物產生更多的熱量來維繫體重。可和減重同伴相互鼓勵 強化減重意念減重者要認清,減重平原期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別否定自己,要用耐心渡過這個階段。你可以和一起減重的同伴相互鼓勵,強化減重意念。很多人看到自己的體重定點停留了,乾脆就卯起來不吃了,或是吃更少,其實這樣做只會讓我們的身體的代謝速率變得更低、更慢。最恐怖的是,你在這時期吃更少,減掉的恐怕只是肌肉。其實,在減重平原期階段,我們攝取的熱量不需要特別去減少,維持和之前的熱量就可以。想征服這個時期,比較重要的應該是運動。增加運動量 強化肌肉減重平原期階段,你的首要之務就是增加運動量。如果你原來維持一星期做三次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有氧舞蹈等),請在你減重平原期的時候多做一次。還有,在這個時候增加你的肌力訓練,如多舉幾次啞鈴、多做一些伏地挺身等,強化肌肉,也等於強化體內的脂肪燃燒器,讓身體有更多燃燒脂肪的能力。總之,減重時,身體絕對不可能讓你一路瘦下去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我一再強調,減重絕不能速成,遇到減種平原期時,你更要堅持下去,這對人性也是一種考驗。一旦過了減重平原期,你會再進入下一波減重快速期,屆時你又會享受到減重的成就感了。所以,請別在減重平原期放棄!(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臉譜出版社)

「非理性信念」讓你活得不快樂!

「非理性信念」讓你活得不快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非理性的信念有千百萬種,要分清楚「我應該」、「你應該」和「每個人應該」的界線。非理性信念對人有害無益,是我們心理學家的頭號敵人;我們日以繼夜不停追捕,不斷與它們作戰,盡心盡力消滅它們。它們的數量可不少啊!我三十五歲了,可是還沒有男朋友。天哪!真是晴天霹靂!老婆丟下我跑了;我一定熬不過去!我必須在工作上表現優秀;否則被炒魷魚該怎麼辦!太可怕了!非理性信念的威脅 只存在於我們的腦袋裡這類想法深深扎根在我們內心,讓我們心中充滿誇大的情緒,尤其是恐懼,因為這些想法會轉變成充滿可怕的威脅:「老天,好可怕呀!」可是我們得知道,這種威脅只存在於我們的腦袋裡。若在客觀的公平立場比起來,人生相對簡單、安穩和快樂多了。3類非理性信念事實上,非理性信念不計其數,數量難以估計,這種帶來災難的想法,是來自永無止盡的想像。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我們將它歸為三類。這是我們人類基本上都會有的非理性信念:1)我「應該」把所有的事都做好,或者做得很好。2)大家「應該」對我好、公平和尊重。3)一切的事情對我來說「應該」要順利。我們的這些想法不僅是非理性信念,也是非常幼稚的要求,「應該」這個詞代表一意孤行、聽不進他人的話,而且有點不切實際。就像孩子搥胸頓足地哭鬧,逼媽媽買超市裡販售的零食:「我要,我要,我要!」可是,理性信念應該是這樣:1)我想要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但不一定要做到,才能享受生活。2)如果每個人都能對我好,就太棒了,不能的話,我還是過得去。3)我多麼希望事情能對我有利!但我仍接受不一定每件事都是如此。儘管這樣,我還是可以過得快樂。不一定需要這些才能感到快樂這就是理智的基礎:一個成熟的人有他的希望,但不強求。他發現人生不會滿足你各種異想天開的要求。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不一定需要這些,才能感到快樂。當我們的情緒脆弱時,就會充滿過分的要求。當無法滿足要求,我們就會生氣、沮喪或焦慮不安,我們會把過錯推卸給其他人或者世界,而最糟糕的是,我們將一切怪在自己頭上。(本文摘自/還好,我們可以練習快樂/平安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