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內心小劇場太多?冥想5重點放鬆

內心小劇場太多?冥想5重點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以下的方法是一種讓心靈節食的作法:為了維持心裡的安定,請學習定期讓內心裡的想法停下來。每一天你都可以試著在日常生活裡,安排以下小小的冥想練習。第一步就是,認清你的想法在什麼時間點出現;第二,放下它,「讓它去」。你很快就會發現,當你看清楚真實世界,而不是自己在腦海裡加油添醋上演小劇場,你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很多,也更有活力。以下有些簡單作法,能讓你無限循環的負面想法沒有機會出頭。.不要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評論假設你要開車去餐廳跟朋友們碰面,請別想著會不會有停車位、或是誰要坐在誰的旁邊、哈特跟蘇西會不會出席、或是最喜歡的位置會不會有人坐走⋯⋯專心開車,到時候就知道了。.不要想像別人會怎麼看你同事沒有跟你打招呼,鄰居用奇怪的眼神看你─這些事都別放在心上。不要開始左思右想是不是自己說錯話、穿錯了衣服或是其他人會怎麼想。你不需要知道這些,而且他們的想法也不重要。人有時候也會失常,專注在眼前的事情,收起你的想像。.輕鬆看待你身體的所有感受你覺得頭有點痛、腳有些癢或是腳底冰冷,就到此為止。不要在心裡想著可能得到什麼病,這樣下去只會沒完沒了,也千萬不要找Google 看病!如果情況真的不對勁,那就去找醫生。請留意身體的感覺,不要妄下論斷,因為大部分的「症狀」不知不覺就消失了,就和它也是悄悄出現是一樣的。.不要批判負面情緒當你生氣的時候,請觀察自己生氣的原因,不要找人負責或是找出「有錯的人」。每個人都曾有生氣、難過、害怕的經驗,不需要追根究底,也不必急著分析心理。只要好好關注你的感覺,知道它是什麼,不必緊抓不放,也不用急著拋開。.不必解讀別人的怪異舉動約你見面的人姍姍來遲、話太多或太少、盯著手機不放、戴了一頂奇怪的帽子、點了噁心的食物,別管他!就讓他做想做的事。你無需給意見或是評論他的行為。你可以好奇地觀察他,但,請記得尊重別人的行為,同時對新的經歷也不妨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人生總在窮忙?開始快樂工作5步驟

人生總在窮忙?開始快樂工作5步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丹麥作家赫曼.邦曾寫道:「愛你的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與生活和平相處的方式。」;但搞不好你現在正想著:「太好了,那我一定要找一個能發揮自己的工作。」當然也可以,但其實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能有發揮自己的空間。5個步驟 快速走上快樂工作的道路不過,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外,是佛陀談「正當收入」所提到的例子:做軍火商、色情仲介、毒品販子或是屠夫,都不是好的工作。至少不要做會殺生的事,否則就像不斷供給黑狼食物一樣。其他工作,你都可以試試看。以下5個步驟,可以帶領你很快地走上快樂工作的道路:1)把握當下/做任何事情時,試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當你的思緒飄到過去或未來時,或是因為在乎事情的結果或感受到壓力,請認真看待這些事情,而後放下心裡的情緒。你愈是能專注在事情本身,就愈覺得輕鬆,同時也能更加聚精會神。2)帶著開放的態度與好奇心/保持自己對事情的好奇心,仔細研究每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盡可能嘗試了解與工作、公司或是產品相關的知識。勇於體驗新的事物,也可以大膽去接觸一些或許你並不那麼有興趣的領域。3)體察人際的連結/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與人接觸,像是同事、老闆、客戶、供應商等,試著關注與你有關的人。可以藉此培養對其他人的同理心,或是努力理解對方,讓彼此之間的溝通可以更順利。也別忘了認清自己是團隊中的一份子,有責任和其他人維繫良好的互動。如果遇上人際問題,更需要找對方談談,但千萬不要對他人的反應抱持著莫大期待。4)凡事都要盡力/不是要你做到完美,而是盡自己所能,用心付出。害怕被拒絕、擔憂或是自我懷疑,都只會耗費你的精神。唯有抱著平常心和沉穩的態度,才會得到理想的結果─內在外在都一樣。做你能做的事,這樣就夠了,再多的你也做不來,而且你也努力了。5)渾然忘我/有些工作需要你高度專注,再搭配你的能力,才能順利進行。要做到渾然忘我的機會不是常有,但也超乎想像的頻繁。事情進行中 自己毫無壓力就能發揮最好的一面研究快樂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四十多年前就深入研究「心流理論」。「心流」指的是一種狀態,所有事都在進行著,而你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就能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音樂家、畫家、作者或是運動員,這些人的職業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心流」的境界,並且融入在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中。心流的狀態可以從精神(對於研究、學習、反省與閱讀的興趣)與肢體活動(享受運動、觀察、聆聽或感受)兩方來達成。如果你從事的是與藝術、創意、智能或是手工業相關的工作,探索心流的祕訣,絕對值得你一試。(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腳跟著地很重要!調正走路姿勢5步驟

腳跟著地很重要!調正走路姿勢5步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找出自己走路方式的缺點後,接著要學習正確的走路方式。重點有五項,包括維持正確的姿勢和體幹;確實擺動肩胛骨,手臂往後拉;腳和骨盆同時往前;腳板從腳跟著地;重心從腳跟移動到拇趾球。下面依序說明這五個重點:1)維持正確的姿勢和體幹/腹肌稍微使力,收小腹,左右肩胛骨自然收攏,挺胸,腰背不要蜷曲或前挺,然後重心平均分布在左右兩腳,以整個腳底板確實站好。以這樣的狀態,整個人放輕鬆。2)擺動肩胛骨,手臂往後拉/行走動作的第一動作是擺動手臂,不過與其說是前後「擺動」手臂,更正確的說法是用左右肩胛骨,把手臂往後拉。此外,手肘是否彎曲,需看行走速度。健走速度較快時,可稍微彎曲手肘,手臂較易揮動,也更容易加速。而通勤或出門購物等平常走路的時候,手肘保持伸直也沒關係。3)腳和骨盆同時往前/肩胛骨一活動,骨盆就會跟著動。手臂向後擺時,同一側的骨盆便會往前,腳也跟著往前。想像腳從骨處盆開始跨出,用整條腿跨出步伐。如果走路時膝蓋先往前,就是錯誤的走路方式,會造成下半身不舒服,必須學習從骨盆開始移動的正確動作。4)腳跟著地/跨出去的腳要從腳跟著地。只要在第三個動作時,腳隨著骨盆的動作確實往前,著地時就會是腳跟先著地。這時要注意腳尖不要向內或向外,而是筆直朝向前方。如果腳尖沒有確實朝前,會對膝蓋和髖關節造成負擔,引發疼痛。此外常穿高跟鞋的女性、缺乏運動的人會在無意間養成腳尖著地的習慣。發現自己有這種問題的人,一定要確實留心「以腳跟著地」。5)重心從腳跟移動到拇趾球/平常走路的時候或許不會去會注意重心的移動,但這也是個很重要的細節。腳著地之後,想像身體向前移動,上半身重量往腳的正上方壓上去。體幹的軸心就能維持垂直。接著讓體重從腳跟移動到拇趾球(拇趾根下方隆起的球狀部分)。最後以拇指球踩穩地面,這時另一側的骨盆和大腿應該就會被前往帶。接下來就是維持第一個步驟,重覆第二到第五的步驟,只要掌握要點,有節奏地行走,自然就能領會正確的動作。愉快健走激發幹勁 專注於冥想走路對男女老幼、任何人來說天經地義,卻也很容易因此忽視它的根本。我們每天都必須走路,若能學會正確的走路方式,就能夠毫不費勁、愉快地健走。不僅可以激發幹勁,讓人想要走得更久更遠,而且就步行禪來說,也更容易專注在步行時「懺悔」和「感謝」的冥想中。再者,要讓步行禪成為例行事務,能夠毫不費力、愉快地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體幹維持筆直,正確地步行,可以讓步行禪的效果加倍。如果能在步行禪以外的時間也隨時維持正確姿勢,「身息心」效果自然會讓心神平靜下來。正確的姿勢就像正向心靈的胚胎,別只在實行步行禪時要求姿勢,無論何時何地,都請保持抬頭挺胸的正確姿勢!(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平時走路就能做!「步行禪」3步驟

平時走路就能做!「步行禪」3步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學會正確的站姿與走路方式後,請回想「身息心」的原則,立刻來實踐步行禪!步驟一、懺悔之行:邊走邊默念「對不起」;步驟二、感謝之行:邊走邊默念「謝謝」;步驟三、坐禪之行:冥想,面對現在的自我。首先先來掌握整體的內容。懺悔、感謝、坐禪 調整身心靈第一個步驟,一邊走一邊回想應該「懺悔」的事。抬頭挺胸,調節呼吸,一邊有節奏地走著,一邊把自己犯過的錯、失敗、該反省的事、必須道歉的事,一五一十全部列出來,然後在心中默念著「對不起」,對想到的一切懺悔與反省。第二個步驟,是一邊走,一邊回想應該「感謝」的事。和懺悔的時候一樣,抬頭挺胸,調節呼吸,一邊有節奏地走著,一邊回想支持著自己的一切、與自己有關的緣分,在心中默念著「謝謝」,對想到的一切進行感謝。最後一個步驟是坐禪。找安靜的地方盤腿而坐,打直身體,調節呼吸,進入冥想。在心中面對自己目前的處境、狀況、人際關係,以及過去的人生,客觀地進行審視,調整心靈指針的平衡。以上三個步驟,不一定要在一段時間裡連續進行。比方說可以在早晨的通勤時間進行步驟一的【懺悔之行】,下班回家路上進行步驟二的【感謝之行】,睡覺前進行步驟三的【坐禪之行】,即使三個步驟的拆開做,也沒有問題。每天安排一段走路、坐禪時間 融入生活成習慣已經有走路習慣的人,可以把平時的路線分配給步驟一和步驟二,也可以在出門購物的來回路上實踐。如果平常騎自行車,就換成徒步,請配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安排一段「走路的時間」。至於坐禪,五分鐘或十分鐘也沒關係,就是試著在一天裡加入坐禪的時間。這三個步驟不需要連著一起做,但請務必它們成為每天的例行習慣。習慣化的訣竅,在於「每天規律進行」,最好將三個步驟融入各自的生活形態當中,使其成為固定的生活習慣。覺得自己一個人很難持續的話,可以邀朋友或是夫妻一起來做也不錯。(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遲鈍」減煩惱!放鬆避免快速衰老

「遲鈍」減煩惱!放鬆避免快速衰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只要過了發育成長期,就只會一路衰退下去。邁入30歲,體力不如20歲;邁入40歲,視力不如30歲;邁入50歲,記憶力不如40歲。但是,如果每天為自己的衰老嘆氣,心情只會越來越沮喪。這樣就無法用開朗的心情繼續向前走。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人對於衰老這個事實或許稍微遲鈍一些,會活得比較幸福。年過30別拚體力 年過50別信記憶力當然,要敏感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這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則。因為早期發現,就可以趕緊治療。這樣就可以不讓疾病繼續惡化下去。當然就可以健康又長壽。忘東忘西也無妨;體力稍微衰退了一點,動作不像以前俐落,也不必想得那麼嚴重;白髮多了幾根、皺紋多了幾條,更不需要嘆氣。不要那麼敏感,即使上了年紀,心靈也能夠保持年輕。承認自己變老,勇敢面對年齡的增長,你會更加把握時間,做些青春洋溢的事情(像是高空跳傘)。鈍感力就是「年輕的祕訣」。鈍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認真煩惱加快衰老 白髮、皺紋增多日本江戶時代的俳句詩人慶紀逸(1695-1762)曾說:「認真思考會使你的人生衰退。」所謂認真,就是對任何事情想得太過嚴肅、想得太切實的意思。這句話是指凡事過度負責,就是人類衰退的開始。換句話說,人生一定有煩惱,有時甚至還必須經歷痛苦。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想太多,輕鬆一點,你才能永遠年輕、快樂。不論是煩惱或是痛苦的事,都要記得遲鈍,不要太過在意。認真煩惱,只會徒增白髮;認真思慮,只會增加皺紋。體力和精神也只會越來越衰退。因此放輕鬆、神經大條一點,就可以保持年輕。能夠保持年輕,就能夠永遠擁有一顆好奇的心。能夠有顆好奇的心,就能夠永遠具備勇敢的挑戰精神。凡事不要想得太認真,不管到了幾歲,都一定可以朝氣勃勃的享受人生。鈍悟:認真你就輸了—不只適用於網路酸民留言。(本文摘自/鈍感力:為那些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的人,找到救贖/大是文化)

講座/怎麼吃才健康?

講座/怎麼吃才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水準提高,現代人不再僅是吃飽,更要吃得巧、吃得健康,然而外食人口增加,無法自己料理三餐時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才能兼顧營養與健康?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20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營養師欒家菁主講「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本堂課幫助民眾認識均衡飲食,吃得健康無負擔。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時間:107年4月20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小兒腸絞痛

講座/小兒腸絞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常在傍晚或晚上突然哭鬧,一次至少哭3小時,1週哭3次以上,因哭鬧臉部脹紅、四肢彎曲、肚子繃得很緊,但哭鬧完後就又沒事了,此時家長要注意寶寶是否發生腸絞痛。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20(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腸絞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小兒家庭疾病照護須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腸絞痛時間:107年4月20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氣血暢通防病 鍛鍊經絡3方法

氣血暢通防病 鍛鍊經絡3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經絡是人體傳遞能量的管道,亦是人體最高層次的綜合系統。經絡控制人體的一切功能,能決生死,調虛實,處百病。而經絡又細分為「經脈」與「絡脈」。「經脈」是垂直身體的能量運送主幹道,共計12 條經絡連結的環狀系統。「絡脈」則是身體橫向的支幹,與主幹道上12 條縱向經脈相互連結。經絡脈連繫 運送能量「氣+血+津液」循環經脈與絡脈彼此相互聯繫,形成運送能量「氣+血+津液」循環的網路。由此可見,經絡不同於西醫所指血管系統傳遞血液、淋巴系統傳遞淋巴液、神經系統傳遞神經物質等傳遞單一物質的「單一系統」,而是集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淋巴系統、內分泌系統、筋膜系統等的「綜合系統」,其以「能量」運行全身上下,並聯絡著我們的身體、外表、四肢與五臟六腑等器官,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鍛鍊經絡 即能打通全身氣血「能量」就好比電能,而「經絡系統」就好比電力系統,傳遞電能。台灣這座寶島就好比我們人體,必須仰賴電力系統,將電能傳遞到各縣市、各家庭。各縣市就像是我們的五臟、六腑;各家庭就像是我們的細胞。家庭停電,所有的電器都不能啟動(細胞受損發炎);停電太久,家庭電器全部壞了,家庭生活長久無法正常運作,就如同廢棄屋(細胞壞死);各縣市公家機關、行政單位長期停電(五臟六腑功能性降低),久而久之,市政無法進行,長期停擺,社會秩序就會大亂(造成全身痠痛、出現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反之,由於能量由「氣」、「血」和「津液」組成,因此,只要氣血、津液運行無礙,全身的能量就能順暢地行走在經絡之中,身體自然健康。但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導致這股「能量」運送的管道阻塞或打結;當能量無法順利運送至全身時,我們自然會感到疲勞不適,甚至生病。因此,「鍛鍊經絡」正是確保氣血運行暢通的最佳方法,而鍛鍊經絡可細分為以下 3 種:1)運動/如登山、跑步、騎車、快走、散步、深蹲等,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都可以讓身體的氣血運行順暢,尤其以深蹲的效果最好。2)按摩、敲打、刺激經絡上的穴位。3)按摩、敲打全身經絡,包括: 手三陰(手內側):心經、心包經、肺經。 手三陽(手外側):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 足三陰(足內側):腎經、脾經、肝經。 足三陽(足外側):膀胱經、胃經、膽經。再加上任脈(前胸中央縱線)和督脈(後背脊椎線)。其中,又以按摩敲打經絡的方式最佳,因為經絡當中又與陰陽五行的原理結合。換言之,按摩敲打經絡不單可以讓氣血暢通,也能同時調養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達到更完善的身體保健功效。(本文摘自/敲療-經絡對位敲打法/采實文化)

開筋活脈通氣血 輕鬆做6瑜珈伸展法

開筋活脈通氣血 輕鬆做6瑜珈伸展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筋縮,是萬病之源。俗語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瑜伽,可以成為每日持續性「開筋活脈」的習慣。不合適的拉伸難度,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等問題,選擇自己做得來的動作,並逐步加強,才能建立起身體經脈的彈性基礎,培養身體自發氣的能力,讓到通暢經脈和氣血的目的。以下分享6種日常瑜伽伸展法: 膽經伸展左右轉身、側身拉伸,可以通膽經。雙手平舉,左右來回旋轉,先熱身將脊椎骨放鬆,慢慢來回20次,雙腳與肩同寬,平舉雙手,側身拉伸,左手舉過頭,從頭部、手部、腰,漸次往右延伸,可讓上身膽經得到良好的伸展,待左邊做完後,再換邊進行,左右各3到5次。側身拉伸後,身體前彎,再往左右腳靠近,做更深層的拉伸,進而拉動下半身的膽經經絡。尤其是拉動臀部上方的肌肉束,也就是環跳部位,延伸膽經性。 膀胱經伸展雙腿微張,身體向上後,維持上身平直,腰部前彎,再往下伸展,可以充分拉伸後背肌、大腿及小腿的部位。維持呼吸,吸氣使身體上升,吐氣時再次放鬆,將身體放到最低,反覆做5個吸吐循環,可讓膀胱經得到最佳伸展。 肝經拉伸將身體平坐於地上,雙腿張開大於120度,或個人可張開的最大程度,身體向上拉伸後,前彎往前放下,此動作可感受到雙腿內側的拉伸壓力,內側的肌肉束就是肝經所在,往前放持續在自己可以忍受的強度內,維持1到2分鐘。 心包、肺經的手臂伸展雙腿微張,雙手平舉與肩同高,吸氣身體向上後仰,手臂往後水平拉伸,運動到肱二頭肌群及肱橈肌,也就拉伸心包及肺經的經脈。 三焦經的伸展手臂平舉,雙手互握,吐氣後,將胸椎、頸椎往後頭部內縮,使後背肌、肩頸部位有充足的拉伸,想要進一步加強的話,再將頭部左右延伸,至可拉展到三焦經背後的肌肉,進而調和內分泌系統。 腎經的伸展進行適度的側壓腿,同時拉伸肝脾腎三條經絡,做腎經脈的伸展。除了以上6種日常瑜珈伸展外,每日執行20至50回合的深蹲,可以通脾健胃,維持消化道的健康,也有助女生縮臀緊腹,可說一舉數得。(本文摘自/拍毒聖經:破解五大族群健康困擾的拍打排毒/博思智庫)

加班晚吃傷胃 試試餐間4小時吃堅果

加班晚吃傷胃 試試餐間4小時吃堅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外食族如何簡單兼顧三餐?關於理想的早餐,是回到古老祖先的習慣,以米粥或飯搭配青菜和魚類,開啟一日早晨,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應該有些難以辦到。並不建議吃麵包,因為多數人對小麥過敏而不自知,主要是農作物的基因受到改造,現今的小麥基因結構跟老祖先所吃的小麥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下班較晚 把握餐間4小時進食基因改造的小麥裡面有一種容易造成過敏反應的成份,使身體產生發炎狀態,而發炎正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元凶。如果真的想吃麵包,可以建議選購用歐洲和日本原生種小麥製成的麵包,沒有經過基因改造,只是我們很難探究店家的麵粉來源。此外,現在的上班族工時長,下班經常較晚,這時只要把握住餐與餐之間的間隔四小時,是最理想的狀況,例如說十二點吃完午餐,可以在下午四點吃一些小食(建議以堅果類為主,大約八到十顆的量,不過也要留意是否對堅果有過敏現象),到了晚上八點再吃晚餐,大致上就沒有問題(但仍建議三餐飲食時間正常)。腸胃功能不佳 多喝富含膠質的大骨湯或煲湯聽到有人在說常喝熱湯,容易傷害腸胃道和黏膜?常常吃冰的東西,也會把腸胃道凍傷?其實是不會影響的,因為當食物進入身體的時候,身體會有自我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以調整到適當的溫度再往下走,喝冰水亦然。當然以中醫的理論來講,會認為喝冰水對身體不好,但西醫觀點會認為不管是喝冰水或喝熱湯,身體都會自動調整成可以適應的溫度。另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可以多喝一些富含膠質的大骨湯或煲湯,有助修復腸胃道黏膜。(本文摘自/血糖代謝自癒力:不生病的營養健康療方/博思智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