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養生時代 用藥治療每一道人生裂痕

養生時代 用藥治療每一道人生裂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今,我們用藥物治療生活的每一個面向、每一道裂痕;包括逛購物中心、塞車、洗碗或訓斥小孩時產生的各種精神官能症、焦慮與抽搐。一切都可以被貼上標籤、平息、麻木,讓我們寧靜祥和的飄浮在藥物雲端上。就連蓋德森(Henry Gadsen)本人都沒領悟到,自己多麼有遠見。養生不只預防疾病 更彰顯了菁英身分當他在1980年接受《財星》訪問的時候,你在紐約應該只能找到幾間零星的古怪健康食品店,店主人面色泛黃,身穿手工針織毛衣,賣一些積滿灰塵的罐裝維他命。如今,養生產業價值3千億美元。補品、維他命、超級食物、瑜珈、顱骨重建、正念、血清素療法、洗腸保健法、腸排毒、肝臟排毒,或乾脆去白色花崗岩裝潢的健康SPA館,讓自己「洗心革面」一番,只是一次要花你500美元。在白袍醫師悉心問候之下,你宛如搭上豪華的私人醫療客機。蓋德森讓養生不只是一種預防疾病的方法,而是一種菁英身分。養生是成功與富裕人士的潛規則,也代表我們對於世間競爭認真看待的程度。我們將自己的身體將價值轉換為貨幣來計算,把它當成有市場價值的商品,再與其他肉體一較高下,由此可知,新自由主義的市場概念,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有多深。心臟病是頭號殺手 降血脂藥獲利高如今健身用的衣物一件比一件緊身,和20年前鬆垮垮的模樣大異其趣;因為緊身衣可以展現出你的「肉體股價」,而且這種價值還能轉化到職場上:這是你勤跑健身房的證據,彷彿暗示別人,你在辦公室也會勤奮不懈。至於那些不夠努力的人,也總是有藥可以吃。但事情沒有表面上這麼美好。就拿降血脂藥來說吧,降血脂藥替製藥產業賺了350億美元。經緯創投的藥品分析師納維德.馬利克醫師(Navid Malik)曾經跟我的顧問醫師一樣,分析過這些藥的效果,他說:「降血脂藥的利潤很高,所以假如降血脂藥,替公司創造20%左右的銷售額;那公司的利潤,大概就有30%是靠它賺的。」但它們到底有沒有效?「降血脂藥是這個產業的美好童話,」馬利克說道:「但心臟病依舊是西方國家的頭號殺手,所以你也可以主張,我們假如不吃這些藥,可以省下多少錢?」這種奇蹟之藥看似能治百病(還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處方藥),卻動不了頭號殺手一根汗毛。(本文摘自/改變未來的秘密交易/大是文化)

吃也能培養正念!練習「飲食靜觀」

吃也能培養正念!練習「飲食靜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飲食靜觀(eating meditation)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練習。《科學人》雜誌曾報導一個研究顯示,人們吃東西不是真的感覺到餓才吃、飽就停,而是用眼睛來判斷與決定,眼睛看到食物沒了,才覺得應該停止。至於吃到什麼味道,經常就不是重點了。飲食靜觀的練習 打開所有感官臺灣自稱是美食天堂,但我們吃到的美味是真的食物,還是食品添加物的組合?我成長的年代沒什麼食品添加物,但這個年代要吃到真正的食物,就需要費點心思了。在八週正念減壓的課堂中,飲食靜觀通常在第一週練習,我給每位夥伴兩粒葡萄乾,一步一步引導大夥兒慢慢打開各種感官,直接體驗這個小東西,包括:•視覺─形狀,大小,長相,顏色,亮度,在不同光線下的色澤。•聽覺─在左耳與右耳旁的聲音,嘴裡咀嚼的聲音。•嗅覺─聞起來的味道,甚至是左邊鼻孔與右邊鼻孔的味道的些微差異。•觸覺─重量,摸在手指頭的感覺,放在嘴唇上的感覺,置於舌頭的感覺。•味覺─嘴巴裡品嘗到每一口的滋味變化,時時刻刻形狀的變化。飲食靜觀的練習幫助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帶著全然的好奇,真正地和讓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同在。正念讓看事情角度多元 生活豐富有變化飲食靜觀的練習很好玩,大夥兒也經常跟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附帶說明的是,生活已經很辛苦了,我不喜歡把正念教得很嚴肅或上得很肅穆。我喜歡輕鬆而不浮誇,認真而不嚴肅,風趣中帶出重點,溫柔同在中和大家一起承接生命中的載浮載沉。因此我常跟夥伴分享,正念練習是很有意思的,至少對我真的是如此。學習正念覺察後再也不會無聊,生活中太多的變化不斷地發生在身上與心上、周圍的人事物上,時時覺察,時時調整,一點點進步,一點點轉化。正念讓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多元但又不失焦,雖然未必都是愉悅的,但以好奇初心的態度來面對,一切將顯得豐富而有變化,飲食靜觀的練習就是一例。(本文摘自/正念減壓自學全書/野人出版)

管教時孩子態度不好?聚焦問題助溝通

管教時孩子態度不好?聚焦問題助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孩子需要管教時,為了清楚地傳遞孩子需要學習的訊息,會習慣地把當下的問題講清楚,裡面通常也會有很多情緒。然後,為了讓孩子記得,我會把過去類似的問題提出來佐證,證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一定要改!然後,繼續循循善誘地告誡他,這狀況不改對未來可能的不利影響,因此一定要改!以為自己教得很清楚,孩子其實聽得很模糊。針對當下問題 一次一個重點靜下心來看,不論自己覺得講得多好或多清楚,我所說的時間向度已經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已經扯太遠而不自知。孩子不講話或點頭,不等於真的聽懂或認同,而是他不知道要講什麼了,只希望你趕快講完。大人很多無心的話,小孩都刻在心底。小孩會刻印下來的話,跟我們希望他記住的通常都不一樣!有機會時最好了解一下他們刻了些什麼話在心頭。漸漸地,對孩子管教時,我開始有意識地刻意減少講話內容,一次只聚焦一個點或一件事情,不需要講到過去怎麼樣、未來會如何,只要針對眼前這件事情就好了。管教時間縮短,聚焦單一清楚,孩子更能掌握要傳遞的訊息,更容易一點一點地整與修正。從「我覺得你應該如何」到「你有什麼感受?」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最受不了的通常就是態度問題。對多數家長而言,態度是重要又關鍵的。成績不好沒關係,但態度一定要過得去。因此很多管教到後來都會移轉並失焦到態度問題上,例如原本生氣沒依照說好的時間寫功課,但後來是「你這是什麼態度?」生氣指數立即衝到最高點,接下來當然就是更強力的管教或說教。原來,當我說「你態度不好」時,很多時候孩子未必聽得懂。因為在占據他最多時間的校園生活脈絡下,他的反應或沒反應其實是很正常的。而當我說「你態度不好」時,背後其實有我強烈的價值觀與生活背景,但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完全不是孩子的經驗。因此,真實的狀況是:我真的不知道孩子全面真實的生活狀況,但我以為自己很清楚。「你態度不好」這句對我而言再清楚不過的話,對孩子來說可能非常抽象。從此之後,我就很少用這樣情緒性其實很強的語彙來管教小孩,取而代之的是清楚陳述事件、語言、表情、舉止,此等行為對當下已經產生的影響為何,跟孩子聚焦清楚且具體地針對一個事件或一個議題處理;有機會再討論下次可以如何改善。讓孩子聽得懂,比我講什麼內容重要。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你這行為讓我很丟臉」,家長表面看重的是孩子的行為,但真實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因此如果轉為「做了這行為,你有什麼感受?或有什麼影響?」的探索,也許更容易聚焦也更貼近孩子。所以經常反思並區分哪些是孩子的觀點、想法、情緒、行為,哪些是家長的期待、價值、想法、情緒、行為,而這當下什麼是最重要的,這些,其實是滿重要的練習。(本文摘自/正念減壓自學全書/野人出版)

講座/幼兒長牙會發燒嗎?

講座/幼兒長牙會發燒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寶寶發燒,父母都會很焦慮。寶寶莫名發燒,是因為要長牙嗎?其實孩子開始長牙約落在6至9個月大時。而這段時間,母體給孩子的抗體多半已消逝殆盡,小孩容易因感染而發燒,多半跟長牙無關。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27(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幼兒長牙會發燒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小兒家庭疾病照護須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長牙會發燒嗎?時間:107年4月27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你暈船了嗎?輕鬆判斷8種感情狀態

你暈船了嗎?輕鬆判斷8種感情狀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從「抗病基因」這個領域來看,互補的重要性其實遠勝過速配,而且女性似乎特別擅長透過嗅覺,來找出最互補的基因組。根據當代心理學家赫茲和凱希爾,兩人於一九九七年在費城莫內爾化學感官中心發表的研究:「對女性而言,一個人的氣味是(挑選情人)最重要的單一變數。」研究顯示 女性偏好抗病基因最不同的對象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女性有辦法捕捉某些微弱到不行,但很確定是嗅覺的信號,讓她們得以判斷對方是否具備「最適合」她們的基因(此處「最適合」的定義為:最有助於抵抗疾病的基因)。為了找出氣味是否也是人類的信號發布機制,一九九五年瑞士伯恩大學的動物學家威德堪帶領一支團隊,利用T恤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測試。他們發放T恤給一組男性,請男性們連續兩晚穿著T恤睡覺,然後將T恤放進箱子裡,並在上頭挖出「嗅洞」,再將箱子拿給一組女性聞,請她們根據「性感」程度來打分數。研究團隊對所有參與實驗者的抗病基因進行了排序,再將排序結果拿來與女性的選擇偏好比較。威德堪發現,女性偏好的T恤,正是抗病基因與她們自己最不一樣的T恤,受測女性也說,這些T恤聞起來最像她們的伴侶。也就是說,她們確實是用這種方法來挑選情人。重點是,參與實驗的女性在實驗進行期間並沒有服用避孕藥,而且正處於排卵期(也就是繁殖力最強的時候)。該瑞士團隊的結論是:男性汗水裡的費洛蒙,會將他們的基因成分信號散播出去,不論多麼微小,女性們總是有辦法捕捉得到。愛情的三種成分、八種組合除了氣味之外,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愛情理論之一,是美國心理學家史坦伯格的三角模型。史坦伯格歸納出愛情的三大成分,然後主張這三種成分的不同組合方式,會產生各種不同形式的愛。而這三種成分分別是激情(passion)、親密(intimacy)、承諾(commitment)。.激情:這是一段愛情一開始最強烈的成分,包含了性興奮和吸引力(就是「來電」啦),以及亢奮的浪漫感覺。.親密:這是感情發展到第二階段時的重要成分,因為伴侶彼此敞開心扉,分享想法、感受、需要和恐懼。親密是一種與伴侶親近、有安定感的感覺。.承諾:這是隨著感情逐漸成熟而出現的成分,承諾是忠於伴侶、忠於感情的感覺,有安定感、安全感、歸屬感。假設每一種成分都有存在和欠缺的可能,那麼就會出現八種不同的組合。史坦伯格把每一種組合都歸納為某一種感情關係:.沒有愛:三種成分都付之闕如。.迷戀:只有激情。.喜歡:只有親密。.空虛的愛:只有承諾。.浪漫的愛:有激情和親密,但是沒有承諾。.相伴的愛:有親密和承諾,但是沒有激情。.虛幻的愛:有激情和承諾,但是沒有親密。.圓滿的愛:三種成分都有。史坦伯格認為「圓滿的愛」應該是每個人都嚮往的關係,不過他也認為只要伴侶雙方有一致看法(也就是對兩人的關係有相同的看法),就算三種成分未能具足,也稱得上是速配。(本文摘自/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我們為什麼會墜入愛河?〉/遠流出版)

研究:冥想加走路 減21%憂鬱症狀

研究:冥想加走路 減21%憂鬱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其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健走與冥想的效果是相輔相成,並且相得益彰。二○一六年秋季,美國雜誌《背包客》(BACKPACKER)曾做過千日回峰行與我個人的專題報導。內容裡提到:「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歐德曼(Brandon L. Alderman)博士等人的研究發表指出,輕度健走等有氧運動與冥想搭配進行,可減輕憂鬱症的症狀,令人積極樂觀。」實驗8週有氧運動 憂鬱症症狀減輕21%而美國精神醫學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線上版)在二○一六年二月十日也發表過一份報告。在這場研究裡,以一群被醫師診斷為憂鬱症的學生,與另一群健康的學生,共同進行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輕度健走或慢跑)後,搭配三十分鐘的冥想,每星期兩次,共實施八星期。結果發現相較於實驗前,憂鬱症的學生群組症狀減輕了百分之二十一,而健康的學生群組的抑鬱程度(沮喪程度)也減輕了。此外,根據實驗後對健康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的人都回答「心情低落的時間減少,感覺人生態度變得積極許多」。這意味著不僅思考變正面,專注力與積極性都增加了。健走搭配冥想 減緩憂鬱症效果更佳歐德曼博士根據這樣的研究結果,表示:「我們從以前就知道健走等有氧運動與冥想分別對憂鬱症都有效果,但現在更進一步證實,兩者搭配實行,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近年來,在世界掀起熱潮的「正念療法」(Mindfulness),也將冥想視為技巧之一,讓冥想重新受到肯定。實際上,也有愈來愈多的世界知名企業採用冥想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及心理健康,醫療機關更將冥想作為療程之一。在科學領域,冥想也受到矚目,被認為具有讓大腦回春、預防失智、提升記憶力及專注力、減輕不安和焦慮等效果。每天走路3小時 精神及體力都增加另一方面,「走路」也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習慣。我有個住在加拿大的朋友,幾年前有段時期身體狀況很不好,整個人病懨懨的,看起來像是生了某些病,而不是暫時的不適。然而前些日子我們再見面,他變得生龍活虎,判若兩人。問他理由,他說:「我現在每天走路三小時,結果病痛完全消失了。」他說一開始非常辛苦,頂多只能走一個小時,但堅持下去,漸漸地精神體力都增加了,現在已經可以輕鬆走上兩三個小時。我這位朋友現在身體非常健康。(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冒煙快炒使油脂劣變!用油3NG習慣

冒煙快炒使油脂劣變!用油3NG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最新研究發現,澱粉攝取過量,很可能才是現代人肥胖的主因。壞脂肪易導致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腦中風,最糟的是反式脂肪,連烏鴉都知道不選人造奶油吃。陳立川博士最新著作《脂肪與油救命聖經》,從營養科學及研究案例,逐一分析油脂、「脂肪-心臟」等假說,並解析27種市售油品,讓人輕鬆找好油,聰明用對油。以下是3種食用油不安全的烹飪方式:1)選用的食用油不安全/以前常買生的豬油回家煎成油,然後直接入菜或拌飯吃。現在很少人會再用豬油拌飯,因為醫師不斷散播「豬油是一種飽和脂肪酸,是造成心血管硬化的隱形殺手」的主張。不過,豬油並不是造成心血管硬化的隱形殺手,倒是醫師與食品業共同推行三十年以上的植物油或沙拉油,不僅讓我們吃錯了,還讓含有反式脂肪油脂成為干擾細胞、影響身體健康的毒素。不過,現代的豬油可能與祖母時代的豬油又不一樣了,不僅添加許多脂溶性的抗生素、生長激素、農藥,飼料中的玉米還可能有黃麴毒素,骨粉或魚粉則可能含重金屬毒素。所以,選油要選對!2)冒煙快炒與高溫油炸會使油脂產生劣變/很多家庭或餐廳在烹調料理時,很喜歡製作油炸物,但連續高溫的油炸,油脂會發生劣變,經過分解、氧化、熱分解與聚合作用下,顏色會變深、黏稠度會變大、發煙點降低、泡沫低,還會有產生丙烯醯胺的疑慮,很可能引起基因突變,形成癌細胞。一般我們覺得中式的快炒可以保留食物的營養,所以喜歡大火炒菜,但現在知道,只要油燒到冒煙時已經質變了,雖然有保留營養的好處,卻也帶來油脂變質毒素的侵犯。再者,油煙傷害也真的很大。長期在廚房料理,如果烹調習慣不當,很容易受到油煙毒素的傷害,尤其是國人很喜歡使用快炒、油炸、油煎料理食物,習慣將油倒入炒鍋,等到油品加熱至發煙點後,再將食材倒入鍋中快炒。許多人只在乎色、香、味,卻疏忽及無意識到這種烹調方式會形成油煙,並會在空氣中形成異環胺類、多環芳香烴過氧化脂聚合物及硝基多環芳香烴(DNP),這些物質無法被肺部吸收、代謝,日積月累就會造成肺部健康的損害,甚至病變而罹患肺癌。許多研究顯示,廚房油煙可能是台灣不抽菸婦女罹患肺癌的禍首。3)反式脂肪真的很不安全/油脂會讓食物變得好吃,但你使用的油對嗎?不要因為貪圖好吃而讓健康失衡。外食族很容易吃到反式脂肪,其實反式脂肪早已經進入到每一個家庭的廚房,很多家庭主婦更是依賴成性,即使各大健康養生機構大力宣傳反式脂肪的壞處,還是照用不誤。很多家庭都有使用過人造奶油、植物牛油塗抹麵包、製作餅乾或蛋糕,此油脂一般人稱為乳瑪琳、瑪琪琳,價格便宜,保存期限很長,味道很香,但它可是經過氫化的反式脂肪。還有些家庭喜歡吃又酥又脆的油炸食品,所以購買「酥炸油」炸東西吃,可是一看標示,大部分都是氫化油,如「氫化植物油」、「烤酥油」、「精煉植物油」、「氫化棕櫚油」,這些油脂均為反式脂肪,因為油脂安定,很受一般人的喜愛,常常用來炸魚、炸蝦、炸雞排、炸豬排、炸薯塊。還有,很多高溫烹飪製造的食品,在成分分析表裡會顯示無反式脂肪,請絕對不要輕易相信,炸洋芋片溫度要高,所用的植物油不會氧化嗎?何況洋芋片油炸過程還會產生丙烯醯胺(acrylamide)致癌物。反式脂肪幾乎不存在自然界,進入人體之後,我們的生理機制非常難處理這類脂肪酸,只好滯留在人體,反而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提高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反式脂肪酸在細胞內分解時,會產生氧化物,這也是一種不必要停留在體內的毒素。反式脂肪是非常醜陋的油,這種含高量人造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絕對是一種壞油!(本文摘自/脂肪與油救命聖經/柿子文化)

穀雨節氣來臨!薏仁、山藥健脾除濕

穀雨節氣來臨!薏仁、山藥健脾除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常言道「春雨貴如油」,描述的是穀雨節氣雨水之於農耕的重要性。但是對我們的身體而言,這個時節的雨水卻顯得有些過多了!在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裡,氣溫升高,降雨量增多,身體的濕氣不容易排出,稍不注意,體內的熱和濕氣相結合,就容易形成「熱濕」,會誘發老年人關節疼痛、腰背疼痛,風濕病或哮喘發作等。兒童則表現在扁桃體腫痛、支氣管炎,咳嗽等症狀。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穀雨前後柳絮飄飛、百花齊放,是花粉過敏症的好發期。而春夏之交,也是憂鬱症等身心症的好發期。中醫認為,春季憂鬱症的發病原因在於「肝氣鬱結」。肝屬木,木應是舒展的。一旦肝氣鬱結,有如樹木被壓抑捆綁,無法隨心所欲地抽枝、生長,就會出現憂鬱、悲傷、大怒等情緒紊亂的狀況。晨起運動、吐濁納清 有助於新陳代謝為了預防這些疾病發生,我們需要祛濕利水,多吃一些能健脾除濕的食物,例如薏仁和山藥,還有芡實、黑豆、冬瓜、山藥、百合、木耳等,都可用來入菜或熬粥,最養脾胃。而黑芝麻、小麥胚芽等穀類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於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也非常適合在這個節氣食用。所謂「穀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春夏之交儘管氣溫回升,仍應避免冷飲寒涼的食物。在生活起居方面,可以適當地晚睡早起。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此時的早晨,是一天中陽氣生發之時,也是一年中生機最旺盛的時候。早起進行戶外運動,可促進體內外氣體交換,吐濁納清,有助於新陳代謝,使人精力充沛。按摩十宣穴可調節情緒 怡神健腦日常保健運動方面,推薦大家每日「按摩十宣穴」。「十宣穴」位於十根手指尖端的正中央,左右手共十個。「宣」即為宣洩,所以刺激此穴,最能調節情緒、怡神健腦。按摩十宣穴最簡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且每次不超過5分鐘為宜。另外,也可用「十宣」從額頭開始往後腦方向做點扣動作,既刺激十宣,又可提神醒腦,是緩解腦神經衰弱、頭痛、憂鬱症、失眠等的常用方法。飛魚卵紅藜蘆筍(2人份)材 料:蘆筍1把、紅藜麥1大匙、飛魚卵1大匙調味料:鹽巴、太白粉…少許;雞高湯150cc作法1)紅藜麥預先蒸熟。2)蘆筍燙熟後擺盤。3)用雞高湯煨煮紅藜麥,加入鹽巴調味,然後用太白粉水勾芡,再加入飛魚卵拌勻後做成醬料。4)然後將作法3的醬料澆淋在蘆筍上即可。大量蛋白質、鈣質、礦物質、維生素 穀雨補充元氣這道料理是來自於大海的饋贈,在這個時節剛剛出海的飛魚所產的卵,被我們譽為「海黃金」,裡頭含有極為豐富的營養成份,包括大量的蛋白質、鈣質、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B、D等。在這道創意料理當中,還結合了全營養植物「紅藜麥」以及蔬菜之王「蘆筍」,可說是穀雨時節補充元氣的最佳選擇。(本文摘自/陳鴻上菜 粗糧煮意/遠流出版)

研究:節食改變新陳代謝 反導致肥胖

研究:節食改變新陳代謝 反導致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明尼蘇達金地鼠足球場,中央圓形場地的六英尺(約182公分)之下,有一個由地下艙室與隧道組成的網絡。1944年,歐洲正被營養不良所苦,美國政府想要搞清楚:假如美國面臨同類型的長期缺糧,會發生什麼事?於是他們決定測試人體挨餓時,會出現什麼狀況。備受尊崇的營養師安瑟爾.凱斯博士接下這個任務,對36位拒服兵役者進行實驗,按照計畫剝奪他們的食物,並監控這樣做會有什麼影響。研究計畫逼迫節食及運動 恢復進食後大幅增胖二戰期間,凱斯負責替士兵創造「K―口糧」(K-ration):一種外型像巧克力棒的高熱量口糧;事實上,它就是史上第一根能量點心。1960年代,他就因為推廣「地中海飲食」而享譽國際。他上了《時代》(Time)雜誌封面,被捧為新一代的營養大師。但在1944年的時候,他是祕密替美國政府服務的。整整一年,凱斯將他的「白老鼠」關在足球場的地下艙室,限制他們一天只能攝取1500卡的熱量;這比今日美國節食婦女攝取的平均熱量,還高出300卡。他們被運動計畫表不停操練,被扔進冷水槽裡,還被迫盯著食物,藉此觀察他們會有什麼反應。結果這群人被搞瘋了。從他們的日記中可看出,他們滿腦子都是食物,幻想實驗結束後可以吃到什麼佳餚。他們被允許回到地上草地球場的時候,有些人開始想吃草;一位仁兄咬了在場的科學家,而另一位竟然拿斧頭,剁掉自己的3根手指。但最讓凱斯驚奇的是,當他開始讓他們進食的時候,他們不但變胖,而且還胖很快。幾週之內,他們不只恢復原本的體重,甚至超過、並且持續增胖中。他恍然大悟,原來節食反而會讓他們變胖,並且改變他們的新陳代謝,給他們前所未有的肥胖傾向。「溜溜球效應」 過度節食使體重迅速反彈而替NASA效力的崔西.曼博士,他則是在在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節食對身體的生理影響,這裡離挨餓實驗的場地很近。「當我讀過越多凱斯的發現,就越覺得這些發現很了不起。」曼說,凱斯提供了無法反駁的證據,證明節食完全無效。但他也發現,每次我們經歷「溜溜球效應」(減肥者採取過度節食的方法,而導致身體出現快速減重與迅速反彈的變化)後,都會穩定胖個幾磅,所以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胖。但我們沒意識到這種體重遞增的狀況,所以還是一直把節食當作速成解法。節食沒有用 反而助長減肥藥胖產業照道理說,這個科學發現,應該在節食產業尚未萌芽之際,就替它畫下句點;結果剛好相反,它提供了完美的商業模式。戰爭開打之前,節食是一種風尚,但從來就不是價值數億美元的組織性事業。不過凱斯改變了這件事:他給節食產業上了一堂必修科學課,他們也因此知道,這是一門賺錢生意。曼說,如果你買了一輛車但不能開,會把它退給仲介,再換一輛新的;但當你節食失敗,你會告訴自己:「這是我的錯」,然後持續節食下去。簡言之,顧客不會抱怨這些產品。節食是一棵搖錢樹。1960年,希薇亞.舒爾與美強生敲定交易,準備推薦Metrecal的時候,這罐神奇的肥胖解藥,就是以凱斯的科學發現為基礎。正因為節食沒有用,他們反而能將它變成一門生意。(本文摘自/改變未來的秘密交易/大是文化)

亞健康族群預防須吃藥?當心過度依賴

亞健康族群預防須吃藥?當心過度依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美國有3億2千萬人口。根據美國政府國家健康統計中心估計,有50%的成人,早上都要去浴室櫥櫃拿顆藥來吃。這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我們對這種方式的依賴,正在節節升高。2000年,只有8%的成人一次吃5種以上的處方藥,不過不到20年,這個比例就加倍了。藥物依賴程度高 與不健康程度不成比例我們是史上最依賴藥物的社會。依照這個趨勢,到了2050年,每個美國人都起碼要吃一種處方藥。不吃的話看起來就像怪咖,甚至會被認為不負責任。其實我們生的病,與50年前相比,並沒有變多到哪裡去。整個社會確實更老更胖,但增加服用的處方藥卻遠遠超越必要的程度。不管是哪個社經團體都要吃藥:富人與非西班牙裔白人吃的處方藥量,大約是較窮困墨西哥裔美國人的兩倍――其實照理來說(假如藥物需求是依財富而定),那麼應該要剛好相反才對。流行病學家則稱呼這個現象為「西班牙裔悖論」。製藥產業骨幹由「3D」構成 憂鬱症、糖尿病與失智症製藥產業的骨幹是由「3D」所構成:憂鬱症(depression)、糖尿病(diabetes)與失智症(dementia)。但成長最快速的是降血脂藥,這是用來降低膽固醇的。想了解我們是怎麼變成藥物不離身的,降血脂藥就是關鍵。中風的時候,就落入了位於「健康高地」以及「疾病深谷」間的灰色地帶,而這個灰色地帶,正是藥廠的商機所在。為了盡可能擴大灰色地帶,藥廠將疾病的潛能提升到最大,並在偶然之際開悟了。他們不該治療現存的疾病,而是要用藥物治療現代社會本身。他們將模糊的焦慮症與精神官能症貼上「醫學症狀」的標籤,藉此重新塑造出新疾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生的病,比50年前暴增的原因。因為中風,讓自己處於灰色地帶中較低的丘陵上,此處吃藥是一種「合理的預防措施」。但全球各地有數百萬人,明明沒有中風也吃辛伐他汀。醫生為什麼會開降血脂藥給他們?出院之後,我問了負責照顧我這個病的顧問醫師。「你想聽官方說法還是我的看法?」我說兩個都想聽。「好。官方說法是,即使你再中風的機率低到0.05%左右,你還是要一輩子吃降血脂藥。」亞健康族群居多 藥廠獲益那其他人呢?「大約10年前,藥廠來找醫師,說醫師能全權決定降血脂藥的處方,而且不只是治中風,還可以治所有病。所以任何人只要超過40歲,我們都開這種藥當作預防措施,就像在發糖果。這和幫車子除冰或是幫水壺除垢是類似的道理。」「但我們不知道這種藥對哪些人真的有效,」他繼續說,「可能低於5%,因為有95%的人,根本想都沒想就吞下這些藥。但有件事我很確定:製藥產業是大贏家。」我不是一個反藥物的人,其實剛好相反。有些人的直覺概念就是「藥廠從沒做過好事」,這讓我不太高興。要不是處方藥,我祖父母早就過世了;我父親40年沒得高血壓,也是拜藥物所賜。製藥產業延長了數億人的生命,並每天緩和他們的痛苦。但我現在懷疑的是,我必須吃一種藥,而且保證能保我一條性命。我的問題是,不只我一個人位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灰色地帶,而是每個人都在這裡。(本文摘自/改變未來的秘密交易/大是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