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頭暈別輕忽 中樞性頭暈恐致腦中風

頭暈別輕忽 中樞性頭暈恐致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頭暈的原因眾多,小至貧血、偏頭痛性眩暈,嚴重則可能是中風、腫瘤,先認識頭暈類型,才能對症下藥!75歲的林黃阿嬤常頭暈到感覺天旋地轉,不時送急診。林黃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及先天性心律不整,高血壓會因為氣溫變化,造成不正常血管收縮,而心臟忽快忽慢、不正常跳動,心律不整,出現頭暈、心悸症狀,排除重大疾病後,診斷為週邊性頭暈。25歲後血管開始粥狀性變化 易致供血不良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表示,人過25歲後,血管開始出現粥狀性變化,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容易造成供血不良。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因頭暈緊急送醫的患者,一般會先以症狀來判斷。頭暈細分為2種症狀,(1)眩暈會出現天旋地轉、感到噁心想吐;(2)頭暈則會覺得頭重腳輕,有時會眼前一片黑,感到不平衡。此外,最重要的是急診醫師了解頭暈症狀後,再來分辨患者是周邊性或中樞性的頭暈類型。伴隨手腳無力、說化不清 可能是中樞性頭暈楊景旭說明,大多數的頭暈疾病屬於周邊性頭暈,主要受到末梢血液循環、內耳不平衡影響,有時也會合併出現耳鳴、噁心、嘔吐等問題。如果最近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會引起內耳前庭系統發炎,出現暈眩情形。若是中樞性頭暈,臨床會伴隨其他症狀,像一手一腳無力、說話不清楚、頭痛、步態不穩,這時必須緊急就醫檢查,判斷是否為心臟疾病導致。這類型頭暈不會自行緩解,還可能會造成緊急危險,如腦中風、血管病變、腦瘤等等。三高、菸酒、肥胖 都是中風的高危險因子楊景旭醫師建議,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喝酒、肥胖、心血管疾病、年紀大於55歲,都是中風的高風險因子。如果出現頭暈症狀,恐怕屬於中樞性暈眩。若沒有即時送至急診救治,看似輕微頭暈、暈眩可能潛藏大危機,不可不慎!

冰水降低藥味?4秘訣讓孩子乖乖吃藥

冰水降低藥味?4秘訣讓孩子乖乖吃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氣候多變,若孩童生病感冒需服藥時,可以吃大人剩下的藥品嗎?但兒童的器官發育尚未完全,用藥方法不能直接比照成人。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家長,依循專業醫師、藥師指示,有疑問可在領藥時詢問,或拿著藥單、藥袋詢問社區藥師,並參考以下兒童用藥小叮嚀:1)搭配溫開水,不配飲料或牛奶。2)遵從醫生指示,不自行停藥。3)大人與小孩需要的藥品劑量不同,不自行買藥給小孩服用。別貿然給前次剩下的藥或將藥物磨粉有些家長面對小孩突然感冒時,會考慮給予前一次剩下的藥。食藥署提醒,分裝後的藥無法得知有效期限,且藥物有受潮變質風險,不見得能發揮其療效。建議依疾病嚴重程度,找合適醫院診所,讓醫師依據病徵開立合適處方。家長們有時為讓小孩能順利吃藥,自行將藥品磨成粉,然而不是所有的藥都適合磨粉。有些藥物會為了配合藥效持續時間或作用部位,而有特殊設計(如緩釋錠、腸衣錠等),若自行磨粉,反而無法讓藥物適當發揮作用。若要考量小孩的接受度,可於看診時向醫師提出藥品劑型的需求。微笑、給予冰水 孩子乖乖吃藥4秘訣在正確時間適量服藥,才能反映藥物實際療效。然而當小孩需要吃藥時,往往是不舒服、不耐煩的時候,要讓小孩乖乖吃藥不容易。食藥署彙整出4點秘訣,孩子吃藥,家長放心:1)讓微笑傳染/家長心情會影響小孩對吃藥的看法,保持愉悅心情,讓小孩以樂觀心情看待吃藥這件事。2)曉之以理/小孩很聰明,試著跟他們解釋吃藥是為了讓身體比較舒服。3)低溫冷靜/如果小孩不喜歡藥味,除了在吃藥時捏住鼻子阻擋氣味和味道,也可以在小孩吃藥後,給予一些冰水或小冰塊,因為低溫可降低味蕾的敏感度。4)給予選擇權/讓小孩決定要在哪裡吃藥、聽什麼音樂吃藥、先吃哪顆藥,或是可以自己吃藥,讓孩子覺得吃藥時也能有作主的空間。(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6期資料)

對症下藥 養好髮質有方「髮」!

對症下藥 養好髮質有方「髮」!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根據頭皮跟頭髮的性質來區分,一般性質分為乾性,中性,油性3種,不論低價或高價洗髮精,說穿了都是界面活性劑,就是透過一端親油、一端親水的結構,把頭皮及頭髮上的髒污帶走,選擇的時候,不應該從「價格面」出發,而應該從「功能面」出發,以下提供幾個大原則給讀者參考:‧    乾性髮質/選擇乾燥髮質專用,因為乾性的頭髮容易分岔斷裂,起毛,分岔,打結,若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選擇額外訴求「柔順、光澤感」的產品。‧    中性髮質/中性髮質可說是天生麗質,通常問題最小,頭皮不會太油、也不會太乾、頭髮多半柔亮動人,不擔心乾燥、分岔等問題,擁有中性髮質的人,選擇中性髮質專用洗髮精即可。‧    油性髮質/清潔對油性髮質來說相當重要的課題,因為頭皮出油嚴重,若清潔不夠,容易長痘痘,容易合併其他的皮膚狀況發生,例如脂漏性皮膚炎,毛囊炎,一般建議油性髮質需要使用洗淨力較強的油性專用洗髮精。‧    頭皮屑困擾/有頭皮屑困擾的人,頭皮多處於發炎狀態,光用一般洗髮精洗頭是不夠的,建議挑選含抗屑成分的洗髮精或是醫療用品級的洗髮精,當然也可以先詢問過專業醫師意見,再針對頭皮發炎問題選擇合適洗髮精。女性、青少年的頭皮出油、頭髮反而容易乾理論上,頭髮的髮質應該跟著頭皮走,兩者一致,頭皮出油,頭髮也容易油,可是有少數人頭髮卻跟頭皮唱反調,頭皮出油,頭髮反而容易乾,根據觀察,這樣的情況似乎比較容易發生在女性朋友跟青少年族群之間。這種狀況主要是先天髮質極度乾燥,油脂不容易附著在頭髮上,水分保存的相對不易,另一種可能性是因為過度染燙,造成髮質受損,無法留住適度的水分,所以,只有靠近頭皮表面的那一小段頭髮能被油脂滋潤,距離頭皮較遠的部分就容易變得粗糙。這樣特殊髮質的頭皮,建議使用適用乾燥髮質的洗髮精,甚至洗完頭皮後再花點時間用護髮乳跟潤絲精保養頭髮,只是頭皮已經夠油,在滋潤頭髮的時候要避免把潤絲精,潤髮乳擦到頭皮上,讓頭皮更油,阻塞毛孔長痘痘。(本文摘自/絕對有方髮/凱特文化出版)

灰指甲易傳染 赤腳進浴室恐倒「黴」

灰指甲易傳染 赤腳進浴室恐倒「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赤腳進入浴室竟可能傳染灰指甲!灰指甲擁有高傳染力,在台灣盛行率高。最新灰指甲居家認知大調查揭露,國人易忽略3大可能會造成灰指甲的行為!經常共用指甲刀、拖鞋或是赤腳進入浴室,不良居家使用習慣潛藏造成全家倒「黴」的危機!共用指甲刀、拖鞋、赤腳踩濕地 恐致灰指甲灰指甲在台灣盛行率高,除了環境較歐美炎熱、潮濕,不良的居家生活習慣更是傳染關鍵。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最新灰指甲居家認知大調查,發現國人易犯3大居家傳染高風險行為!調查結果顯示66.7%民眾曾共用指甲刀,其中超過8成共用過的指甲刀幾乎沒有消毒處理,僅3%民眾使用指甲刀前每次都會消毒。黴菌易透過居家媒介傳染,因此除了共用指甲刀外,共穿拖鞋、赤腳接觸潮濕浴室地板也是高風險行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6.8%民眾曾共穿室內、室外拖鞋;近4成民眾習慣赤腳進入浴室,僅2成民眾全程使用浴室拖鞋。國人不良的居家習慣竟然造成全家倒「黴」,台灣民眾對於灰指甲的居家傳染認知不足。糖尿病患者末稍循環不佳 染灰指甲率高3倍根據研究註2,糖尿病患者因末稍循環不佳,比一般人感染灰指甲機率高3倍,但超過73.7%民眾沒特別關注家中糖尿病患者的指甲狀況。因為灰指甲傳染力高,臺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主任提醒,若家中有糖尿病、香港腳患者,高齡長輩、足部有傷口或缺乏免疫力等族群,更需注意家人指甲狀況,避免一人傳染全家。曾德朋主任強調,正確的灰指甲治療方式首先必須銼甲,磨掉感染的指甲,讓藥物作用於黴菌上使治療效果更佳,擦拭消毒後便可於指甲上塗抹抗甲癬油劑,外用油劑會在指甲上形成藥膜,不受衣物磨擦、沖水影響,更可降低灰指甲的傳染力,保護家人不受灰指甲傳染。

孩子蛀牙別輕忽!神經感染牙齒恐斷裂

孩子蛀牙別輕忽!神經感染牙齒恐斷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見國中或國小孩童牙痛、牙齦有腫包,甚至半邊臉腫起來,檢查發現發育中的永久齒出現問題。永久齒從萌牙至生長發育完全約需3年,若在牙齒生長發育期間,牙神經感染而發炎壞死,牙齒就會停止生長,出現牙痛、牙齦腫、蜂窩性組織炎等。發育中的永久齒感染牙神經 治療較困難上述永久齒問題常見發生原因為蛀牙、牙齒外傷或牙齒先天構造。因爲牙齒先天構造導致並非少數,常見在小臼齒咬合面上多一個凸出來的咬頭,容易因為吃東西導致咬頭斷裂或磨耗而造成牙神經感染,亞洲人盛行率較高,約1/25的機率有此變異構造。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賴曉錞提醒,發育中的永久齒若因以上原因造成牙神經感染而需治療,會比已發育完全的永久齒困難。還在發育的牙齒牙根長度短、牙根壁薄、牙根尖未閉合,治療過程容易牙齒斷裂,而治療的藥劑與填補的材料容易跑出牙齒根尖外,且牙齒不會再繼續生長,形成即使治療後也容易因牙齒短、牙根薄而斷裂。牙神經血管再生術 增加牙根厚度及長度賴曉錞醫師說明,治療牙神經感染壞死的發育中永久齒,傳統方法是進行「根尖成形術」。然而根尖成形術無法解決牙齒短及牙根壁薄問題,也就是無法讓發育中的永久齒繼續生長。「牙神經血管再生術」讓牙神經已感染壞死的發育中永久齒能繼續生長,在牙齒神經管內創造有利細胞再生的環境,讓牙齒「起死回生」。研究顯示「牙神經血管再生術」有2項好處,首先是治療後的牙齒牙根長度增加約15%,牙根厚度增加約3成,雖然組織學上的研究發現新生成的組織並非與正常牙齒完全相同,但臨床治療成功率超過9成;其次,牙神經血管再生術讓受感染的發育中永久齒能繼續生長,增加牙根長度與厚度,比傳統的治療方式更能增加牙齒抵抗斷裂的能力,增加牙齒使用年限。

茹素、慈悲、調息 「三維瑜伽」減壓

茹素、慈悲、調息 「三維瑜伽」減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同與以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瑜伽體式,三維瑜伽(TriYoga)的動作沒有任何停頓,就像是空氣中有著看不見的流水,讓身體如魚兒般自在地優游舞動。二○一七年底,三維瑜伽的創辦人卡莉吉(Kaliji)老師,邀請印度的音樂瑜伽大師斯瓦米吉(Dr. Sri Swamiji)來台分享瑜伽的美好能量。對於從美國起源的三維瑜伽能夠和印度的音樂瑜伽結合的契機,卡莉吉描述:「瑜伽是我的生命,斯瓦米吉是一位很棒的瑜伽修行者,是宿命和緣分讓我們相遇。」就像是卡莉吉與瑜伽的相遇般,一切是上天自然又奇妙的安排。接納喜悅 全然地關照內外小時候的卡莉吉不太說話,幾乎不主動跟任何人交談。如果有人問她問題,她會盡可能簡短地回答。因為身體沒有想說話的欲望,所以也不會覺得寡言對生活有任何障礙。當時年僅七歲的卡莉吉時常坐在大自然中,看著天空想:「我來到這裡之前,我在哪裡?」她發現每當自己想著這個問題時,內心同時會感受到極度的喜悅。因為喜歡這個喜悅的感覺,所以更不停問自己這個問題,最後找到解答:「我們都是從喜悅來的,不然我們還能從哪裡來呢?」「我從小生活的小鎮人口只有四千人,只有一個家庭是猶太人,其他幾乎都是基督教徒。」然而在這個充滿集體信仰的傳統環境中長大,卡莉吉卻從未加入任何宗教。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振動,就像花園裡的花有不同的顏色,但是內在深處的意識都是純淨的。「每個人各有自己的業力需要經歷,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靈修方式,踏上自己需要走的路。」而部分踏上靈修路上的人不願意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也不想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改善人際關係,只想找到速成的方法跟高我連結,以為只要接上這個通道,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實學習應該要觸及每一個層面,才能照顧到完整的自己。「當我們關照自己時,應該要看到全部的身體,包括我們外在看得到的肉體,還有內在精微的能量體。」而這個能力可以透過三維瑜伽的三個層面來練習。拉伸身體 讓能量流動首先在身體方面,若要達到內外兼具的慈悲心,就從素食開始。「我們的身體不應該是動物的墳場,所以我只選擇純植物性的食物。」卡莉吉說明:「每個人都有慈悲之心,但頭腦中的慈悲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重新喚醒內在智慧的層面,感受那些來自宇宙的優雅流動,達到梵文中的阿南達(Ananda),也就是『極度的喜悅』的狀態。而這些內在的喜悅、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慈悲以及純淨的能量,都是建立在個人修為上。」日常除了維持茹素,在行為上保持慈悲,同時也透過體式讓能量流動。卡莉吉形容:「能量就像一個純淨的圓圈,我們透過瑜伽呼吸法把空氣帶進身體,以最優雅的方式來做體式練習,維持無間斷的流動。」就像中國風水中的氣應該是順暢流動的,當我們生活出現壓力或緊張的時候,能量會被鎖住,此時就需要有意識地拉伸它,讓身體的氣流動。透過瑜伽呼吸 淨化判斷力「第二部分是瑜伽呼吸法(Pranayama)。」卡莉吉提醒:「有些人一心想追求靈性,但是沒有注意到自己連呼吸都無法順暢。透過瑜伽呼吸法能夠提升能量,能量提升時,我們的意識就能夠擴張。」「能量」和「意識」這兩個元素是不能分開的,當我們的氣不順暢的時候, 會讓我們的心不平靜,產生更多的欲望。我們也無法把呼吸跟心念分開,如果呼吸屏住,頭腦就停下來了,因為念頭也需要能量才能推動。所以當我們想要提升能量,就要讓呼吸均勻下來,讓它長而精微,頭腦也會因此靜下來。卡莉吉(Kaliji)Profile•三維瑜伽(TriYoga)創辦人•在美國內華達州中的小鎮長大,從小不愛說話,七歲開始學音樂,喜歡彈琴,甚至曾經認為將來會成為一位歌手。•畢生從未學習過任何冥想與瑜伽,二十歲突然出現一場深度冥想的美好經歷後,開始開口與人們分享冥想的美好,二十四歲開始感受到坤達里尼能量的流動,二十八歲那年創立三維瑜伽, 至今已經成立三十八年。(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7期/5月號)

運動後補充巴西莓 減輕代謝壓力

運動後補充巴西莓 減輕代謝壓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提到莓果,大家都會立刻想到藍莓、蔓越莓、覆盆莓,有助於健康的好處;現在更有一種在歐美被稱為「超級水果」的巴西莓,究竟它有什麼別於莓果的功效,讓歐美人士無不對它讚譽有嘉呢?巴西莓富含抗氧化物質 可視為抗老最佳幫手張湘寧營養師表示,巴西莓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亞馬遜河地區,含有高量的多酚、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更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花青素、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矢車菊素-3-芸香苷、葒草素、異葒草素、香草酸、丁香酸。每日服用200公克 有助預防慢性病根據研究指出,若女性每天服用200公克的巴西莓果肉,在連續四週後,可提高人體總抗氧化能力,以及過氧化氫酶活性,並減少活性氧的產生。除此之外,巴西莓也能減少血中氧化型低密度膽固醇、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的產生,並增加血清中Apo A-I濃度,益於對抗動脈粥狀硬化,有助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張湘寧營養師也提到,在動物研究方面,巴西莓也可以減少肝臟脂肪新生、增加膽固醇的排出,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因此具有對抗肝硬化的功效。巴西莓助預防骨鬆 可作為運動訓練增補劑張湘寧營養師說,因巴西莓含有豐富的丁香酸,不僅能增加造骨細胞的活性,減少蝕骨細胞活性,更可以抑制骨質流失,調節骨質的再吸收和形成,因此能預防或延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此外,從飲用巴西莓保健飲料的運動員身上發現,其可以減少運動訓練後的代謝壓力,且能增強心臟呼吸循環反應,因此可說巴西莓是運動訓練時最有效的增補劑。在國際多篇的醫學研究中,巴西莓這些優異的保健功效也被證實。(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出差印度染傷寒 防範謹記4撇步

出差印度染傷寒 防範謹記4撇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傷寒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一名20餘歲女性,3月8日至27日間曾前往印度新德里出差,於當地斷斷續續上吐下瀉及發燒但未就醫,推估發病日應為3月25日,返國後於3月28日至急診就醫。過去3年內 傷寒境外移入病例以印尼最多個案後續因腹瀉及發燒症狀未改善,4月7日住院治療,經4月13日通報並檢驗確診為感染傷寒。個案在印度出差期間曾食用生魚片及生蝦,同行友人亦於旅程中出現腹瀉症狀,已安排採檢糞便送驗,其餘相關接觸者正調查中。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4月17日傷寒確定病例共5例,其中2例為本土個案,3名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度2例及菲律賓1例。2015至2017年境外移入14個病例中,感染國家以印尼7例為最多,其餘為鄰近亞洲國家。吃熱食、喝瓶裝水、勤洗手 有效防範傷寒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1)食物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2)不吃生食、(3)飲用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此外落實良好衛生習慣,(4)飯前便後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劑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如欲前往傷寒流行疫區旅遊、經商或探親,可考慮接種傷寒疫苗,並於出國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

嬤腰痛、腿痠麻 「尾椎阻斷術」有解

嬤腰痛、腿痠麻 「尾椎阻斷術」有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年輕阿嬤近1年來飽受腰痛及大、小腿麻酸痛困擾,連最愛的國標舞也不能跳。剛好她的女婿也因多年前受傷,近日右後側也有相同症狀。先後掛骨科求診,接受非手術方式的「尾椎硬膜外神經阻斷術」治療,順利緩解不適,年輕阿媽不僅可計畫出國旅遊,女婿也順利返回北部工作崗位。腰椎退化合併椎間盤突出 尾椎阻斷術止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任洪豐建指出,上述女性患者經X光檢查,在腰椎第4、5節出現退化合併椎間盤突出,引起雙側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從後腰延伸到屁股、大腿及小腿後側麻酸痛。經接受「尾椎硬膜外神經阻斷術」(簡稱尾椎阻斷術),在薦椎區域局部消毒麻醉後,從薦椎下的裂孔處下針,穿過薦椎韌帶,進入硬腦膜外,注射3CC的類固醇及1CC止痛劑,短時間內達到消炎、止痛。在門診接受醫師針劑注射,注射後觀察10至15分鐘,無不適即可返家。經3次注射明顯改善,已計畫出國旅遊。椎間盤突出、慢性腰椎退化可適用上述案例女婿5年多前曾受過傷,雖然當時治療後症狀已解除,但最近又出現不適,痛到無法翻身、活動。經X光檢查發現,腰椎第4、第5節椎間盤突出,並壓迫第5條神經,引起右側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經過治療已緩解不適,注射治療2次後,順利返回工作崗位。洪豐建主任表示,尾椎阻斷術治療對象較無年齡限制,若有需要可重複施打,間隔至少1週,包括椎間盤突出、慢性腰椎退化引起坐骨神經痛及腰椎狹窄等,接受各種保守治療無效,甚至已需手術程度者,都適合接受此注射治療。但若為嚴重神經壓迫造成肌肉萎縮,藥物難緩解、感覺異常的患者,則應盡速就醫評估是否馬上手術。

53%家犬攻擊小孩 當心比特犬!

53%家犬攻擊小孩 當心比特犬!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朋友居家意外事件時有所聞,但被惡犬咬穿頭顱致顱骨骨折,頭顱受嚴重創傷者較罕見。一名1歲2個月大的小弟弟,在家附近慘遭比特犬攻擊,送到醫院時頭部已被咬到變形、左右兩側各有10公分撕裂傷且腦漿外滲。犬隻攻擊幼童重度傷害 53%是家犬攻擊台東馬偕醫院神經外科古和書醫師說明,男通經緊急開顱手術,修補腦膜,並將粉碎的顱骨拼回,而後經1個月的抗生素治療,男童已復元。提醒民眾注意兒童居家安全,據研究犬隻攻擊幼童事件53%來自家犬。應留意身邊的犬隻,避免攻擊幼童。台灣沒有相關研究資料,在美國2015年研究報告顯示,犬隻攻擊幼童事件95%是輕中度傷害,雖然僅5%是重度等級傷害,但其中53%是家犬攻擊,21%鄰居飼養,大部分傷害僅需縫合傷口,約佔76%,嚴重到需要開顱約1%。犬類攻擊致頭頸部外傷 多是10歲以下童因為小孩自我防衛能力不足,經常是犬類攻擊對象,攻擊部位大部分是四肢,頭頸部外傷佔約10%,其中90%以上是小於10歲的孩童。小於十歲的孩童因為身材,頭頸部也在容易遭受攻擊的範圍內。勿讓小孩與比特犬、土佐犬等較兇暴的犬種獨處,也需對家犬提高警覺。家長藥囑咐小孩要遠離不認識的狗狗,對於兇殘的犬隻種類,不管自家豢養或鄰居豢養都需提高警覺,避免惡犬咬傷幼童的憾事發生。最後古和書醫師也呼籲,一旦有被犬隻攻擊的傷口,一定要立即送醫,即便傷口小仍可能傷口感染或染狂犬病,及早預防處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