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慢性睡眠不足 工作失誤率大增6倍

慢性睡眠不足 工作失誤率大增6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針對睡眠不足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議題,已有具體研究調查了睡眠時間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睡眠時間4小時者,會呈現慢性的睡眠不足,但是當事人並不會特別感到睡意。睡眠時間8小時者,由於睡眠時間充足,所以與睡眠時間4小時的人相比、更不會感到睡意。只睡4小時 工作效率會逐漸降低有一個實驗曾比較睡四小時者與睡8小時者兩個群組,若進行相同作業產生的結果為何。實驗中發現,八小時睡眠時間的人只出現2次錯誤,相對於此,4小時睡眠時間的人則出現11.2個失誤,接近6倍的失誤率。讓受試者維持相同睡眠時間並持續調查,發現隨著日子愈長,失誤的次數也愈多。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就算本人沒有感覺到睡意,但是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工作效率將會顯著下降。也就是說,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勉強努力工作,是絕對得不到理想的工作成果。原因就在於,睡眠不足無法讓大腦做好完善的保養維護工作。研究證實:人必須睡眠充足,才能獲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講座/健康吃米食

講座/健康吃米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要減重的人,要了解食物中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及這些營養素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如飲食要注意少吃精製麵食、米食等高胰島素飲食,否則容易愈吃愈餓,可多吃五榖與高纖食物。但尤其注意不可完全不吃澱粉類,如此可能導致酮酸中毒,肌力不佳及身體虛弱等情形,反而影響身體健康。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21(三)舉行營養講座,由薛安栗營養師分享,針對「健康吃米食」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飲食健康及安全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健康吃米食時間:107年11月21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21(三)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蘇若甯牙醫師主講「嬰幼兒牙齒保健」,為家長提供小兒牙科正確的保健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嬰幼兒牙齒保健時間:107年11月21日(三)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長期壓抑易罹癌?7點癌症人格特質

長期壓抑易罹癌?7點癌症人格特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個專門從事癌症治療的臨床醫師Dr. W Douglas Brodie,經過28 年臨床追蹤,針對數千個癌症病友做觀察,發覺他們都有所謂的癌症人格特質(Cancer Personality)。什麼是癌症人格特質呢?根據Dr. Brodie 的分析,共可歸納為7點:1) 高度謹慎、關愛、認真、負責、勤奮,通常高於一般智能。2) 表現出承擔其他人負擔及承受額外義務的強烈傾向,往往「擔心別人」。3) 對使別人開心有深刻的需求,往往需要經由「取悅別人」來得到認同。4) 通常與父母缺乏緊密關係,有時導致在生命的後期與配偶或其他通常很接近的人,親密度不足。5) 長期承載被抑制的有害情緒,如憤怒、憤慨或敵意。癌症易感體質的人,通常會內在化這種情緒,很困難表現出它們。6) 對壓力的反應不良,往往無法適當處理。通常在發現可檢測的癌症之前約2年,曾發生特別傷害性的事件,患者不能應付這種創傷性事件或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加在多年被壓抑的壓力反應上面,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7) 通常從童年開始,無法解決深層的情緒問題或衝突,往往把它內化,甚至不了解它們的存在,也不知道那是他生病的原因。就以上人格特質一一與我的個性比對,發現大約也八九不離十,因此罹癌的因素再添一個。常見的不同類型癌症之心理情緒觸發事件和原因此理論由德國籍醫師Dr. Ryke Geerd Hamer 提出,他是German NewMedicine 的創辦人。以下是他指出心理情緒與各類型癌症的關係。• 肺/死亡或窒息(生活壓力)的恐懼,也包括對別人的恐懼。• 乳房左側/關於小孩,家庭或母親的衝突;乳房右側:與夥伴(配偶)或其他人的衝突。 • 大腸/無法消化令人厭憎的衝突。• 直腸/擔心無用的恐懼。• 甲狀腺/力不從心的感覺• 胃/無法消化的憤怒,吞下太多。• 肝臟/飢餓的恐懼。• 胰臟/與家庭成員焦慮與憤怒的衝突。遺傳。• 淋巴癌/指責和自己不夠好的巨大恐懼。以瘋狂的競賽來證明一個人的自我,直到血液流乾到無法支持自身為止。在試圖被接受的競賽中,生命的喜悅已經被遺忘。• 腫瘤/護理舊傷害和衝擊。痛悔自責。(本文摘自/心轉,癌自癒:主流與互補另類療法的整合醫學治癌奇蹟/原水出版)

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

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期高血糖會因為神經和血管病變,造成可怕的足部後遺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會讓患者對「痛」和「溫度」的反應變遲鈍。約有十%的患者,因為這種「感覺性神經病變」而發生足部潰瘍,若再加上視力和肌肉受損,易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同時伴隨血管病變,就會因為血流變少而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感染、壞死,最終演變成截肢的命運。糖尿病患要當心的10項雙腳問題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就要多注意雙腳、重視足部的變化,不能等神經或血管病變出現時,才來關心足部的問題。仔細觀察足部變化,可說是預防糖尿病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下列十項便是雙腳要檢視的問題,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發生,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有出現這十項皮膚狀況,就要特別注意!若輕忽可能演變成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截肢的可怕結果。1) 皮膚乾燥/易導致龜裂,產生細微的傷口,讓細菌順勢而上,因此針對皮膚的保濕和滋潤就相形重要。2) 水疱/不要自行刺破水疱,建議使用抗菌藥膏和繃帶覆蓋,以求降低感染風險。3) 香港腳和腳趾甲黴菌感染/容易因為皮膚癢、糜爛、龜裂,而造成續發性感染。4) 甲溝炎和趾甲內生症/主要是因為穿了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不正確的修剪腳趾甲,都會增加紅、腫、痛、感染的風險。5) 拇囊炎(腫)/就是俗稱的「拇趾外翻」,大腳趾關節外側的痛、紅、結繭組織,迫使大腳趾內彎。6) 鎚趾/穿鞋不當引起,會造成老繭、潰瘍、水疱,行走困難。7) 繭/因長期壓力導致足底皮膚增厚。8) 雞眼/因腳趾間的壓力和摩擦所產生。9) 足蹠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會有疼痛感覺。需和結痂區別。10) 足部潰瘍/因免疫系統差和血管病變,導致傷口癒合力差、易感染。有小傷口就要盡速尋求治療。糖尿病患者並非只要有傷口,就會導致最嚴重的狀況,關鍵在於有無及時發現、及時護理、及時治療。小範圍的感染,一般診所就可以開立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現吃藥後仍然遏止不了感染的擴大,就要趕快去大醫院就診。糖尿病足保養這樣做關於糖尿病足的預防和保養,建議患者們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1) 保持血糖的穩定。2) 自己或請家人每日協助檢查雙腳,特別注意趾縫中有無裂痕,或是皮膚有無龜裂(連腳底也要一併檢查)。必要時請醫師幫忙檢查,有問題就請及早治療。3) 定期修剪趾甲,以免太長易刮傷皮膚;趾甲兩側尤其要小心,避免因為剪太深易造成甲溝炎。建議最好請人幫忙修剪,以免不小心剪傷,自己還無知無覺。4) 乾燥、易龜裂的膚質要適時使用乳液。5) 選擇合腳的鞋款,穿著適當的襪子保護雙腳。(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糖尿病不可怕!正確穩糖的飲食10法

糖尿病不可怕!正確穩糖的飲食10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血糖的穩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只要我人沒不舒服,不就沒關係?血糖異常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不痛不癢的,因此許多病患即使知道自己血糖值偏高,也不見得會積極治療。曾經有患者問我:「血糖值有時會高到三、四百,都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需要治療嗎?」門診中,有時也會有年長的病患抱怨,只不過偶爾想吃一點甜食,卻因為糖尿病,所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准碰,感覺人生沒有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控制血糖?難道你忍心讓血管、神經、肝、腎……一直浸泡在糖水中,像鮮綠的果實逐漸萎縮嗎?我常舉一個真實的病例來說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有個病患的女兒常陪著父親一起來看診,她說爸爸一直無法接受自己得了糖尿病這件事,因此血糖控制得不太好,而且又特別喜歡吃甜食。為了控制父親的血糖,常常引爆家庭衝突。有一次,父親的血糖竟然飆到七百多,陷入半昏迷狀態,家人緊急將他送到醫院。幸好早一步就醫,命撿回來了。有了這次的經歷,老人家承諾會好好吃藥,沒想到醫師卻說以後要靠施打胰島素的方式來控制血糖。聽到要打胰島素,父親嚇死了,因為打針就要打一輩子,怎麼受得了?由於情緒大受打擊,血糖又開始起伏不定,全家被搞得人仰馬翻,病患自己也很累。希望大家都能認清,血糖過高,就應該好好利用飲食、運動來控制或接受藥物治療。如果只是高一些(空腹血糖在一百四十以下),或許還可以使用減重、運動或調整飲食等方法來控制;但若血糖值已經高到兩、三百以上,就要考慮使用藥物。因為當血糖一旦高過正常值,其代謝不完全的產物就會對身體器官組織造成傷害,及早治療和控制才是王道。當然,人都難免會有嘴饞的時候,如果血糖控制不錯時,偶爾吃一點點甜食那是無可厚非,只要把量控制好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動不動就大吃大喝,一定要吃到自己心滿意足為止,就萬萬不可!牢記糖尿病飲食十法想要控制飲食成功,其實沒有那麼難,謹記以下祕訣,可以事半功倍。1) 避免慾望擴大/心裡想吃某種食物時,就可能會吃下更多的食物,記得,不要讓渴望擴大。2) 聰明選擇/選擇全麥、低脂或脫脂牛奶為主的健康早餐。3) 閱讀標示/養成詳閱食品營養標示的習慣。除了營養成分,別忘了熱量。4) 計算分量/將每餐可吃的分量先分好,儘量少吃合菜,以免過食。5) 細嚼慢嚥/嚴禁狼吞虎嚥,每一口都至少咀嚼20次再吞下。6) 不要撿菜尾/現在因為怕浪費1塊錢而吞下所有食物,將來可能為了健康需花一百元。7) 遠離吃到飽/減少上吃到飽餐館的機會。寧可選擇小分量或兒童餐,吃7分飽就好。8) 多喝水/餐前、餐間、餐後不妨喝水,可以抑制食慾和促進代謝(也可以綠茶代替)。9) 適量點心/兩餐中間可以適量地吃點點心,避免下一餐過餓而吃太多。記得選擇多纖維、少熱量(無糖蒟蒻、愛玉、仙草)。10) 飲酒不過量/注意每克酒精產生7大卡熱量,在飲用時的分量上要克制。(本文摘自/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三采出版)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時,「舒壓」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呼吸瑜珈是透過簡單奧妙的呼吸、瑜珈與靜坐,讓生命油箱能量充滿,為癌友找回平衡的身心,進而改善疼痛、增強免疫力,全面提升治療中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20日(二)舉辦癌症講座,由莊學琴老師主講「癌友呼吸瑜珈班」,課程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呼吸瑜珈班時間:107年11月20日(二)上午9: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場合無法避免,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更是成為糖尿病患心中的擔憂及挑戰,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1月20日(二)舉辦營養講座,由吳宛真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講座中營養師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時間:107年11月20日(二)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肩膀老痠痛 當心「過度飲食」惹禍

肩膀老痠痛 當心「過度飲食」惹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斷食的健康效果大受矚目。斷食的優點,包括可幫助囤積在體內的廢物排出、提高身體本身擁有的自然療癒力、促進新陳代謝等等。每日過度使用的消化器官可以獲得休息,體內環境也藉此機會獲得改善。筆者也曾親身體驗過。在此,想傳達給各位的是:「現代人多因過度飲食而造成健康失調」。過度飲食的影響,不只有肥胖,更顯現在出乎意料之處。例如:肩膀痠痛。談到肩膀痠痛, 多數人會認為與眼睛疲勞、手部疲勞、姿勢不佳等因素相關。不過,事實上,原因大多是因為「過度飲食」。肝臟是分泌消化液膽汁的消化腺,過度飲食會讓肝臟過度勞動。因而引起肝臟肥大,造成機能低下、收縮困難等影響,便顯現在肩膀痠痛上。也就是說,肝臟過度勞動的結果,就是肩膀痠痛。肝臟引起的肩膀痠痛,一般來說,都很嚴重。像脂肪肝之類肝臟囤積過多脂肪的情況,便會造成頑固的肩膀痠痛。順便一提,引起脂肪肝的3大原因是「肥胖、酗酒、糖尿病」。也就是說,越胖的人越容易有脂肪肝,肝臟引起的肩痛越易發作。面對這類肩膀痠痛,按摩等方法只能收一時之效。總之,把病因所在的「飯量」減少,即減食,才是最好的方法。飯量減少後,肝臟不再過勞,過度擴張的胃也穩定下來,人瘦下來,身體也變好了。不會太胖、不知肥胖為何物的人,聽到「過度飲食對身體不好」這句話,可能無法理解。不過,現在是飽食時代,任何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食物。肥胖或脂肪肝並不只是他人無關自己的遙遠。回顧日常生活,「明明不想吃那麼多,卻得為了交際應酬而吃」的機會出乎意料地多。例如:上班族的午休時間大多是固定的。時間比自己餓不餓重要,所以,有時肚子不餓也得勉強自己吃飯。拜訪客戶時,客戶若拿出茶點招待,大多數人也只能接受好意吧!與上司或同事吃完飯回家後,聽到「這是特別為你準備的」,在家又吃了一次飯。諷刺的是,對他人的體貼行為,往往是造成自己過度飲食的原因。(本文摘自/躺著動就能瘦:早上2分鐘骨盆體操/布克文化出版)

減耗能、抗空汙 食衣住行有一套

減耗能、抗空汙 食衣住行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空氣品質差,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偏高時,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症狀,應避免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更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有氣喘的人要多留意,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可上網查詢空氣品質 3招自我保護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taqm.epa.gov.tw/taqm/tw/AqiMap.aspx),國民健康署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以下3招自我保護策略:1) 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的暴露(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2)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3) 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食衣住行育樂減耗能 降低PM2.5排放國健署也建議,可從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耗能行為,降低PM2.5排放,並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6式做起:食/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調的食物,可以減少PM2.5暴露,烹煮時應開啟抽油煙機;少吃燒烤食物。衣/多選擇天然纖維材料或環保衣物;少穿石化原料製成化學合成纖維衣物。住/多綠化環境、節約用電;少吸菸。行/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健走;少汽機車廢氣排放及消耗能源。育/多瞭解空氣污染及自我防護知識;少紙張浪費,可使用再生紙或電子化。樂/多參與環保活動、宣導環保祭拜方式;少焚香、燒紙錢,可減量、集中焚燒並使用環保炮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