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瑜珈姿勢不當 併脊椎硬膜外出血險癱

瑜珈姿勢不當 併脊椎硬膜外出血險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6歲女性因瑜珈姿勢不當導致下肢麻、無力,立即被送至急診。因出現急性下肢癱瘓的神經症狀變化,立即安排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自發性脊椎硬膜外出血,為自發性第10胸椎至第1腰椎脊椎硬膜外血腫塊,壓迫脊髓,確診確認女子是脊椎硬膜外出血。脊椎硬膜外出血導致血塊壓迫神經 甚至可能四肢癱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主任裴有成表示,患者本身具有高血壓且服用抗凝血劑血拴溶解劑(Bokey),增加執行手術的困難度,手術中必須以電燒、止血棉,以引流管將血量引流出去。當日手術於1小時內清除出7至8公分血塊,患者得以在7天內恢復出院行走,後續回診追蹤治療。脊椎是支撐人體骨頭的重要結構,當脊椎遭不當外力或其他因素形成脊椎硬膜外出血導致血塊壓迫到神經,便會出現肩頸痛、併發雙腳麻痺、無力、大小便困難甚至四肢癱瘓。一旦病患出現上述症狀,務必緊急就醫。脊椎硬膜外出血的急救黃金時機是喪失知覺24小時內,若沒有緊急手術可能造成永久性癱瘓。瑜珈增加腹部壓力 服抗凝血劑、抗血栓藥更要注意裴有成主任表示,自發性脊椎硬腦膜外血腫造成脊髓壓迫的情形非常少見,案例中婦人因瑜珈動作,本身又是高血壓且服用抗凝血劑,是自發性脊椎硬膜外出血的高風險群。民眾瑜珈要注意腹部壓力大,腹壓使力造成脊椎神經周邊血管破裂導致血塊壓迫脊椎神經,平時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栓藥物的民眾更務必留意。

脖子腫塊不理會 下咽癌轉移致癱瘓

脖子腫塊不理會 下咽癌轉移致癱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8歲的李先生發現右邊脖子出現一個腫塊,原本不以為意,但隨著腫塊持續擴大如鵪鶉蛋,直到有天突然發現雙手麻、腳無法使力。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下咽癌,腫瘤已經轉移骨骼並壓迫到神經,導致癱瘓。神經外科手術後已經恢復行走,目前進行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努力癌細胞抗戰。癌症骨骼轉移 容易產生病理性骨折、癱瘓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柏君(現支援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以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腫瘤轉移至脊柱第2至第5節,並伴隨脊髓壓迫,評估適當手術可使患者恢復一定程度的功能,因此為其進行頸椎第1節到第6節椎板切除術及枕骨到頸骨及胸椎鋼釘內固定術,使患者能恢復行走能力,減輕疼痛,但此屬姑息性手術,患者術後還是要接受後續完整的癌症治療。當癌症患者出現骨骼轉移時,經常疼痛難耐,可能因為輕微外力便導致骨折(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甚至造成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造成家裡經濟與照顧的負擔。即時、適當的治療介入相當重要,可預防病理性骨折,使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功能。下咽癌積極治療 提升行走、進食等生活品質下咽癌容易出現頸部淋巴結及遠處的轉移。當出現遠端轉移時,部分患者會猶豫該繼續進行治療還是要放棄,林柏君醫師鼓勵患者與家屬別太灰心,適當的治療下,仍可以讓出現癌症晚期的患者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不論行走、進食都能夠自己來,不假他人之手,維持基本生活尊嚴。

指考生家庭必備!4招舒緩壓力

指考生家庭必備!4招舒緩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月底指考將登場,為求佳績,考生們紛紛做最後衝刺,但一名考生近來卻出現情緒不穩,甚至為小事和父母吵架,在父母陪伴下至身心科求診。身心內科醫師表示,青少年面對壓力時尚未能表達壓力造成的身心不適,需要家人多體諒與從旁協助,醫師亦提供給考生與家長的4招建議對舒緩考前壓力很有幫助。青少年壓力大難抒發 容易引發情緒不穩、失眠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身心內科醫師顏弼群指出,這名高三男同學經歷多次模擬考,但成績表現都不如預期,不論如何努力念書,成績總是無法有效提升,隨著指考日期越近,常為小事出現情緒大爆發,動輒摔筆、折斷筆等,父母看在眼裡格外憂心。顏弼群醫師指出,因大考造成的壓力在青少年或少年來說很常見,心理上的壓力卻不能和成人一樣用言語充分表達,也不知道應適時舒壓,若再加上父母期望大、給予壓力,容易出現情緒不穩的表現,為小事易怒、暴躁、睡不好、失眠,擔心考不好、書念不完而感覺沮喪,親子或人際關係也出現問題,事後又感到後悔,為何要和同學或父母吵架。家有考生必備 4招舒緩考前壓力當考生出現這些現象,考生及家長都很關心應如何處理。應先找出壓力源,讓考生面對壓力源與提供發洩管道。由專業人士透過面對面的和考生晤談、和家長晤談及三方晤談,相較於長期使用藥物,更適合紓解青少年或少年的大考壓力。此外,顏弼群醫師還提供給考生與家長舒緩考前壓力的4招建議:1) 父母有技巧的關心考生/有效溝通,多察言觀色、多鼓勵,將「模擬考考得好不好?」改以「模擬考有沒有達到你的標準?」來詢問。2) 考生應適時放鬆/折斷筆可以被容忍,但以不傷害他人或自傷為前提,甚至也可放下書本1天。3) 心裡苦要說/找最信任的人訴說心中的想法,這人不見得是父母,可能是同學或學校老師。4) 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必要時尋求心理師、身心內科醫師或精神科醫師進行會談,藉由第三方的客觀協助,重新建立親子溝通管道。

多次小產 恐與免疫異常有關

多次小產 恐與免疫異常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曉華(化名)年紀不算大,在33至35歲間自然懷孕4次,4次自然小產,每次懷孕都沒有超過12週,從小就有嚴重過敏性鼻炎、經常頭暈頭痛等症狀,就診中醫想要調理身體準備再次懷孕,建議抽血檢查才發現自己有幾項免疫數值偏高,屬於免疫異常。習慣性流產連續3次以上 可能因子宮異常、內分泌異常造成雖然懷孕3個月前的流產很常見,最常見的原因是胎胚染色體異常,孕婦的年齡越大,精卵結合後染色體分裂越容易發生錯誤,流產率也會提高,是屬於生物學上的自然淘汰。一般的育齡婦女(25-35歲)發生早期流產很少超過3次,連續3次以上的流產稱為習慣性流產,通常都有隱藏在背後的原因,例如子宮異常、內分泌異常等。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林俐嘉觀察到,近年門越來越常見到年紀不大,35歲以下甚至30歲以下的女性,子宮、卵巢、染色體檢查都沒有異常,卻連續自然流產5至6次。這時候就建議病人抽血檢查是否有免疫異常,因為自體免疫細胞攻擊胎盤胚胎、產生血栓而流產。確定診斷後,再進行中西結合醫治療,就能有效提高活產率。過敏、發炎 都可能影響免疫力而影響懷孕林俐嘉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免疫異常病人經常合併過敏性疾病,例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或是發炎性症狀,例如酒糟性皮膚、經常性尿道發炎、反覆陰道發炎等,屬於中醫陰虛有熱的證型,或原因不明的頭痛、關節痛、乾眼症等。上述症狀經常歸類在中醫的風證、熱證、濕熱證、火證、陰虛有熱,因此不適合溫補,反而需要依據體質疏風清熱、滋陰瀉火。病人經常忽略自己的整體症狀,以為經常性過敏、發炎、頭痛、關節痛與懷孕無關。事實上中醫視一個人為有機的整體,病人接受規律針灸治療後,免疫系統是否有改善,除了抽血看到免疫數值下降外,也可以從上述過敏、發炎症狀是否持續減少甚至消失,病人可以自覺性的從健康狀態感受到好轉。坐月子期間可依中醫對證處方 調理身體若不是因為多次流產,大多數病人不會發現原來自己有潛在性的免疫異常。因為階段性的懷孕任務已經達成,病人生產後一般不會繼續使用阿斯匹靈、奎寧、類固醇等西藥,除非病人本身合併有其他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才會繼續服用。停西藥一陣子,病人陸續出現頭痛、關節痠痛、牙齦浮腫等症狀,屬於中醫反彈性的熱症,這類病人坐月子期間不適合過度溫補,不要吃太油膩的補品、藥膳,飲食應該把握清淡的原則。坐月子期間,建議找合格的中醫師對證處方用藥、針灸治療,緩解反彈性的熱症,趁著產後調理好自己的身體,不僅改善生活品質,也是預備下一胎的好孕。

小兒氣喘咳不停 中醫調理控病情

小兒氣喘咳不停 中醫調理控病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歲的柯小弟弟,小時候開始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某次感冒後咳嗽停不了,被西醫診斷為氣喘,長期服用吸入性類固醇。但冬天早上及晚上症狀加重,不只打噴嚏、流鼻水,呼吸時伴隨胸悶、咳嗽痰多,坐起來才能緩解,即使加上口服類固醇仍感不適。柯媽媽怕長期類固醇影響生長發育,故至中醫科求診,減輕早晚咳嗽狀況、痰液減少,治療1個月後氣喘已無發作,減少類固醇劑量,連長年困擾的異位性皮膚炎也一併改善,能夠一覺到天亮。治療4個月回診西醫評估後,已不需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天寒、空汙 恐加重氣喘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據105年全民健保門診統計,14歲以下學齡兒童每10人就至少3人因氣喘問題就診,除了遺傳因素,空汙問題日益嚴重,近年罹患氣喘的人數越來越多。氣喘若沒得到很好的控制,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中醫認為本病與「痰飲」有關,天氣寒冷會使痰飲加重,氣喘症狀更加嚴重。以即飲包中桂枝、生薑可以溫肺化痰飲,杏仁能夠止咳平喘,厚朴在現在藥理研究有擴張支氣管的功效,甘草調和諸藥且能顧好腸胃,所以能夠改善呼吸道的敏感度,增加身體對於疾病的抵抗力,從根本治療。氣喘患者 生活3要點有氣喘問題,生活中應避免過敏原,並有飲食宜忌,也可就診中醫使用三九貼。可以中西醫搭配治療,提升控制成效。謝旭東醫師建議氣喘患者的生活3項注意要點:1) 過敏原要避免/家中床單、枕頭套、棉被套宜經常換洗,避免塵蟎。家中最好不要養寵物,貓毛狗毛也是過敏原。注意空氣汙染數值,必要時戴口罩出門。空氣濕度也很重要,家裡臥房最好放除濕機及空氣清淨機。2) 飲食宜忌/避免服用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蝦、蟹)、奶、蛋、芒果、花生等,性味屬於寒涼的瓜果則儘少服用,比如西瓜、哈密瓜、奇異果、番茄、橘子等,多汁的水果偏寒涼居多,另外辛辣、油膩、甜食也會讓咳嗽及痰液變多,也要忌口。3) 冬天使用三九貼/與夏天使用的三伏貼類似,運用中藥藥性屬於溫熱的藥材,敷貼於身上的膀胱經穴位上,能夠溫肺化痰、排出體內的寒氣,又可止咳平喘,比如肺俞、脾俞、肝俞、腎俞等,再加上定喘穴、大椎穴,連續貼三年。

避孕正確用藥 「性」福不悲劇

避孕正確用藥 「性」福不悲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0多歲的女性,在一次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事後至藥局購買避孕藥服用,而事後避孕藥雖於72小時內服用,服藥之後再發生性行為卻無採用任何避孕措施,月經期開始長時間滴滴答答出血,沒有減緩的現象,就診後發現居然是子宮外孕。原來她服用一次事後丸,卻誤以為整個月都能有避孕效用,之後發生性行為沒有再採取其他措施,才造成憾事。正確服用避孕藥 效果優於其他方式避孕方法五花八門,除了算安全期、體外射精、保險套、避孕藥之外,還能在體內放置避孕器或直接結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陳鴻昇表示,保險套主要目的是阻隔精蟲進入陰道及避免感染,但若未全程使用或有破損,都會大幅影響避孕效果;口服避孕藥相較於其他方式屬最直接、簡單的方式,若認真服藥不間斷,幾乎可達到完全避孕效果。每日服用一錠 忘記也勿吃兩顆口服避孕藥的成分主要為雌激素與黃體素,藉由抑制排卵、子宮頸黏液變濃稠使精子無法順利和卵子受精來達到避孕效果。陳鴻昇主任說明,口服避孕藥最常見的是21錠單相型,可從月經第五天開始服用,兩盒藥之間可停藥七天讓月經來潮。另外有28錠每日型,從月經第一天開始服用,經期會落在服用其中的安慰劑或鐵劑之時來。如果期間忘記服用,在隔日服藥時間前想起可以補吃,但若己到了計劃服藥時間,則無需服用兩錠,但若連續兩日未服,當月避孕效果已打折扣,需自行加做其他避孕措施,例如戴保險套。新型避孕藥副作用低 還有附加價值副作用常見的有頭暈、噁心、血壓上升、食慾增加等,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反應也不盡相同,只要有不適,都可與醫師討論,搭配其他藥物或調整劑型來改善。另外目前也已有新型避孕藥將藥量減半,可以降低副作用的發生。口服避孕藥也有額外的好處,如調節經期、避免子宮內膜異位復發、改善經血過多、改善痛經,甚至可以降低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機率。高危險群不宜服用 恐會造成血栓而曾發生血栓病史、肝功能異常、年紀太大、抽菸、高血壓者都不太適合使用口服避孕藥,尤其需長期臥床休息者,如重大手術、腳部受傷,期間應該停止服藥。陳鴻昇主任提醒,因避孕藥會提高血栓的風險,若長期行動不便,很可能造成血栓,若導致肺栓塞,就可能導致死亡,必須特別注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吃麥片能減肥?這3種人別吃!

吃麥片能減肥?這3種人別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坊間興起吃麥片當減肥餐的風潮,但這真的有幫助嗎?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聖馬爾定醫院尤偉銘營養師,為大家解答。「燕麥片」與「麥片」傻傻分不清楚嗎?燕麥原本是顆粒狀,因為顆粒形狀像燕子的尾巴而得名,燕麥片則是經過煮熟軟化後,進行輾壓、烘烤而成片狀。麥片當然也是經過熟化、壓輾、烘烤處理成為片狀,但卻是由燕麥、大麥、小麥、蕎麥、玉米等各種穀物混合。無論是單純燕麥片,還是混合穀物麥片,都含有豐富澱粉、膳食纖維、蛋白質、礦物質與維生素,兩者都是高營養價值的食物。慎防!麥片地雷要小心!喜歡購買麥片當早餐或點心的民眾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特別是經過調味或沖泡麥片裡面添加的成分,不難發現包括蔗糖、玉米糖漿、玉米澱粉、麥芽糊精、奶精、植物油、鹽等,這些都是額外增加熱量。民眾可善用包裝上的標示,仔細閱讀成分及熱量,別因美味又容易吃而吃下更多。麥片可以減肥 如何健康吃呢?想要健康吃麥片減肥,民眾一定要知道天然的麥片有較高的膳食纖維,而且加熱水會呈現黏稠狀,吃起來口感有點粗糙,味道很清淡沒什麼甜味,如果吃到會甜很香又很稀的麥片,表示成分裡有很多糖、香料與麥芽糊精且膳食纖維低,而真正有營養的麥片反而沒吃到。除了選擇真正無添加物100%健康麥片產品,如果只吃麥片減肥很容易肚子餓,反而可能吃下更多麥片,造成熱量超過身體的需要,結果還是會變胖。建議吃完麥片要搭配肉或蔬菜,例如1碗麥片粥、半碗蔬菜、1顆水煮蛋,就能增加飽足感、達到攝取均衡營養並減少熱量,達到健康吃、健康瘦的目標。這種人要避免吃麥片腸道敏感者一吃食物就容易拉肚子,所以不適合吃太多麥片,因為麥片膳食纖維高,會促進腸道蠕動。慢性腎衰竭病人也不宜吃麥片,因為麥片的磷含量較高,而腎臟功能衰退導致排除磷的功能變差,會加速腎臟惡化。最後則是麩質過敏症者要避免吃麥片,否則會造成腸胃道系統破壞,引起乳糜瀉、營養素吸收不良。(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77期資料)

忘服降血糖藥切忌補吃雙倍!恐致昏迷

忘服降血糖藥切忌補吃雙倍!恐致昏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5歲的李奶奶每天都要吃藥,但是每一種藥服用時間都不同,她經常吃飯吃到一半才猛然想起,忘了在飯前吃降血糖藥!她問藥師,能否全部改成餐後服藥呢?別亂改服藥時間 以免影響藥效!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事實上,口服藥物很容易受到食物、胃酸影響,降低藥物吸收量;還有些藥物可能出現傷害腸胃道等副作用,為了減少藥品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並在最適當的時間發揮作用,不同藥品才會有不同的服藥時間。而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服藥時間也與藥理作用息息相關,例如有些降血糖藥功能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腸道的分解與吸收,減緩醣類吸收時間,必須在餐前或用餐時與食物一起吃,才能有效降低飯後血糖,維持血糖穩定。患者應遵循藥袋指示按時服藥,才能讓藥品發揮最大效用。假如偶爾忘記吃藥,而且相隔時間不長(例如飯後才想起來飯前藥沒吃),此時可以立即補吃。但若是想起來時,已經超過這兩餐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就不必補吃,只要等到下次正常吃藥時間,再服用當餐分量即可。例如本該在早上8點和中午12點吃藥,但是早上11點才想起來早餐藥沒吃,此時應該等到中午12點再吃中餐該服的正常藥量即可。食藥署提醒,千萬不要因為某餐忘記吃,下餐就「補吃」雙倍劑量,因為藥效過量容易使血糖驟降,輕則冒冷汗、發抖、頭暈、心跳加速、脾氣暴躁,嚴重可能導致昏迷。注意藥品之間的交互作用包括降血壓藥、利尿劑、四環黴素、肺結核藥物、精神病藥物及甲狀腺相關藥物在內,都可能與降血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就診時務必主動告知醫生平時有服用降血糖藥,並且遵循醫囑服藥,不可自行停用或增減藥物。(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79期資料)

雙肩疼痛?5招預防旋轉肌袖症候群

雙肩疼痛?5招預防旋轉肌袖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7歲先生是油漆工,工作年資約18年,工作內容包含備料、清土屑、補土、磨平、上漆等,因雙肩出現疼痛症狀,懷疑和工作有關,到職業醫學科門診就醫請求職業病診斷評估,經檢查診斷為旋轉肌袖症候群。經工作現場訪視評估,每天大部分時間須肩部重複動作、舉手過肩及手肘無支撐動作,考量工作性質並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後,認定其疾病與工作相關,被診斷為職業疾病,後續順利申請到勞保職業傷病相關給付。肩關節旋轉肌群1) 肩部骨骼/肩部為人體關節中活動最大關節也是穩定度最差的關節,所以需要靠肩關節附近肌肉韌帶組織來維持穩定度。肩部由肩胛骨、肱骨這2塊骨頭所組成盂肱關節。2) 旋轉肌袖肌肉/旋轉肌袖一共由4條肌肉組成,分別為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棘上肌收縮時可使肱骨外展,棘下肌收縮時可以使肱骨外旋、內收,小圓肌收縮時可以使肱骨內收,肩胛下肌收縮時可以使肱骨內旋。旋轉肌袖肌群中又以棘上肌受損最為常見。何謂旋轉肌袖症候群「旋轉肌袖症候群」是指肩部之旋轉肌肌腱發炎或損傷,導致肩膀發生疼痛,無法正常轉動或抬高。疼痛問題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症狀可能維持好幾個月以上,常發生在旋轉肌袖曾受過傷、常搬重物或重複舉手工作者身上。發生旋轉肌袖症候群的原因1) 工作需要肩膀上舉或肩上搬運重物。2) 手腕與手肘長時間無支撐。臨床症狀1) 急性期的疼痛會干擾睡眠,特別是翻身壓迫到患側肩部時。2) 手舉高超過頭部拿東西、推或拉時會疼痛。3) 抬舉重物時會感到疼痛。4) 無法承受重複性肩部活動(如伸出手臂、舉重、投擲、推、拉或搖晃手臂)。5) 穿衣時會感到疼痛,特別是穿套頭上衣時。哪些族群容易罹患旋轉肌袖症候群?1) 營造從業人員。2) 倉儲運輸工作者。3) 清潔人員。4) 油漆工。5) 汽車修護人員。6) 球類運動員。7) 自由式游泳選手。職業性旋轉肌袖症候群認定原則1) 高度重複性或持續性肩部不良姿勢(如長期抬舉過肩),該動作平均每日4小時以上。2) 肌腱炎最短暴露期為3個月,最長潛伏期為3個月。3) 撕裂傷或斷裂傷最短暴露期為1年。4) 在從事於高風險工作後,才出現旋轉肌袖症候群診斷。5) 排除其他非職業性因素所致病變。如何預防?1) 避免高速或高頻率肩旋轉動作,如刷洗浴缸、鍋子、殺球、高爾夫球揮桿等。2) 避免從事長時間手舉高過肩的工作,如刷油漆、寫黑板等。3) 避免引起肩痛的動作,如提、扛、托拿重物或伸手向後取物。也要注意夜間肩部的保暖及調整睡姿避免誘發肩痛。4) 確實做好肩關節暖身操。5) 牽拉小運動/健側手托住患側手肘向對側肩膀推。維持10秒,重複6至10次,1天3回。(資料來源: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勞動力健康報第20期資料)

「小寒」宜溫補 教你做2道祛寒料理

「小寒」宜溫補 教你做2道祛寒料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曆書》記載:「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為小寒。」小寒過後,整個冬季之中最冷的三九天即將到來。中醫師指出,冬天是養藏的季節,同時也是四季之中最佳的進補時節。根據《黃帝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主腎,腎為五臟之精、生命之元,過了冬季第三個節氣的「小寒」,因已進入隆冬,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腎氣虛弱,宜溫補,可多吃些溫性或熱性的食物來滋心補肺、潤腎氣,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小寒過後,就是民間俗稱可以治療過敏的「三九天」,所謂的「三九天」,就是從冬至隔日算起,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日為一九、第二個九日為二九、第三個九日就是所謂的三九,稱作「三九天」。中醫師解釋,三九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時期,此時如果搭配針灸或是溫補,都有助於緩解過敏的症狀。滋腎溫補|枸杞燉羊肉材料:羊腩肉200g、枸杞20g、蔥2根、薑片少許、米酒少許、鹽少許。步驟:羊腩肉洗淨後剁塊,滾水汆燙後撈起備用。枸杞洗淨,青蔥切段備用。起一油鍋,先將薑片與蔥段爆香後,加入羊腩肉,倒入米酒,翻炒均勻。鍋內加入約1,000C.C.的高湯,接著將剛剛拌炒好的料倒入鍋內,放入枸杞,煮沸後轉小火燉煮約45分鐘,直到羊肉透爛,最後再依照個人口味加入少許的鹽,即可食用。補氣溫腎|杜仲紅棗子排湯材料:子排600g、當歸1g、川芎1g、杜仲25g、黃耆10g、紅棗2g、黑棗2g、枸杞3g、米酒半瓶、鹽少許。步驟:子排洗淨後剁塊,滾水汆燙後撈起備用。所有中藥材洗淨後備用。在鍋內加入約2,000C.C.的水,以及半瓶米酒,接著放入所有中藥材跟子排,以文火燉煮1小時,再依照個人口味加入少許的鹽,即可食用。(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