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玫瑰疹

講座/玫瑰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多數大人在兒童時期都感染過引發玫瑰疹的皰疹病毒,小寶寶可能是經由無症狀的成人傳染給嬰幼兒,提醒家長要與寶寶親密接觸時,多注重清潔、加強洗手。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1(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玫瑰疹」,為家長提供家中孩子出現皮膚症狀時的正確處置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玫瑰疹時間:108年1月11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腦袋當機?預防失智的6大生活習慣

腦袋當機?預防失智的6大生活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您是否常覺得自己記憶不好,講完話又再問剛剛講了什麼,腦袋似乎變得不太管用,但身體沒有什麼疾病,因此擔心且情緒有點低落?50歲的曹先生(化名)是一名高階主管,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年度健康檢查皆無異常。近幾個月來覺得自己容易忘東忘西,說過的話會重複再問一次,注意力無法集中。曹先生平日工作壓力極大也肩負家庭照顧責任,總覺得身邊的人無法理解他的狀況,也擔心年紀輕輕就失智,心裡煩惱無處可說。曹先生到腦力暨心理諮詢門診,尋求腦部功能及身心壓力健康諮詢。經心理師詳談之下確認沒有記憶方面的問題,是曹先生自我要求高,面臨工作與家庭壓力讓他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狀態。經心理諮詢,協助曹先生從困境中尋找身心安定。預防失智症 從生活6大方向著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臨床心理師林佳嬅表示,隨著大眾對於失智症的認識,許多人容易擔心自己未來是否可能罹患失智症,雖然有很多外力無法控制的因子(如年齡、遺傳),但美國阿茲海默氏症研究及預防機構(the Alzheimer’s Research & Prevention Foundation)提出6大方向,可以提早先做預防來降低失智或腦袋當機的風險:1) 規律的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強度的運動。2) 參與社交活動/參加志工活動或是定期參與社區活動。3) 健康飲食/減少糖分攝取、避免食用反式脂肪,採取多蔬果、堅果及不飽和脂肪酸油的地中海飲食方式。4) 心智活動刺激/學習語言、烹飪、插花、太極拳等新事物,玩數獨、麻將、桌遊之類遊戲,或經常更換散步路線等。5) 有品質的睡眠。6) 壓力管理。此外,戒菸、控制血壓及血脂、體重管理、勿過量飲酒,皆可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常見退休長輩、照顧者 出現心理無助感常見家中剛退休的長輩對未來感到茫然、社交活動越來越少,整日繭居在家中無法適應退休生活,不願意跟家人談談。一些家人的照顧者感到孤單無助、氣力殆盡的無望感,希望有人理解自己或抒發情緒。或是有些上班族總覺得記憶力變差、不想動腦,甚至曾經腦袋空白,同事問話也回答不清楚,睡眠品質差又很疲倦;這類民眾都可是腦力暨心理諮詢門診服務的對象。林佳嬅臨床心理師呼籲,除了平時自我檢視,若總是擔心或困擾腦袋當機的問題,或是憂慮自己是不是家族遺傳的早發性失智問題而經常腦袋空白,建議可尋求專業協助。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冷發生心肌梗塞的人數激增,這些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是再次復發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疾病的復發關鍵就在「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控制。曾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重視壞膽固醇數值,若壞膽固醇未控制達到70mg/dL以下,應積極與您的醫師討論。已服用現行高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卻仍無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可考慮增加使用新一代的降血脂藥物,幫助病患再降低57.1%壞膽固醇。55歲的郭先生過去從事夜班工作, 4年前下床昏倒在家中,急診發現同時患有急性冠心症及高血脂、高血壓,心臟血管已被堵住,緊急裝心臟支架才挽回。然而郭先生出院後仍常胸悶、頭痛,長期追蹤的血脂跟血壓都超標許多,郭先生積極控制各方面數值,不僅換作息正常的工作、飲食改變,也按照醫囑服藥,但血脂就是一直無法控制,十分擔憂血管隨時會再堵塞爆發心肌梗塞。後來在醫師建議下,郭先生開始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用後效果十分顯著,一年後他的壞膽固醇數值成功從230降到30 mg/dL,胸悶、頭痛的情形也改善許多。心肌梗塞年輕化 高血脂症因子增加顯著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表示,根據最新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 ,近十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且這些患者中,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比例皆未增加,但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成,代表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非常顯著。另外相較於其他年長族群,年輕族群(小於55歲)中,三高危險因子中,高血脂症是最常見的。積極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對於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非常重要。李貽恆醫師解釋,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為血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附著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易導致血管堵塞、動脈硬化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根據《刺胳針》上研究指出,壞膽固醇(LDL)每升高39 mg/dL,就增加22%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25%。降膽固醇藥物史他汀類 使用上有其限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暨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分享院內數據,2016-2018年上半年的患者約1/3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經過降血脂治療,出院半年追蹤壞膽固醇指數未能控制達100 mg/Dl。已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患者該控制壞膽固醇於70 mg/dL以下,超過6成的患者皆未達標,表示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現行藥物的輔助下仍有很大部分暴露在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中。吳彥雯主任表示,現有藥物史他汀類使用上有一些限制,如史他汀類的劑量每增加1倍,只能多降6%壞膽固醇,因此若要繼續達到降低壞膽固醇的效果,藥物副作用會令患者難以承受,常見副作用有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表現等。患者耐受度差或擔心傷肝而減低用量,故讓壞膽固醇的控制有其極限。抑制其酵素產生 提升控制壞膽固醇科學家持續找尋其他治療新武器,希望能讓高血脂患者成功治療達標,發現造成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PCSK9酵素。研究發現,若PCSK9酵素過高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造成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PCSK9酵素抑制劑能夠阻礙酵素產生,便能更有效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有壞膽固醇控制瓶頸。吳彥雯醫師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高血脂研究在台灣、韓國進行,24周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57.1%。根據台灣七大學會共同制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者,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才能確實遠離復發及猝死風險。

久坐隱形殺手上門!肺栓塞致死率3成

久坐隱形殺手上門!肺栓塞致死率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無特殊病史的28歲年輕男性,某日早上上班途中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盜汗,靠意志力撐到公司門口就全身癱軟倒地。同事緊急聯絡救護車送急診,檢查診斷出病因是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肺栓塞」。緊急處置後轉加護護病房治療,1週後康復出院。肺栓塞症狀不明顯 但死亡率高達30%以上苗栗醫院急診室主任蔡昌宏表示,患者到院時雖然意識請楚,但是臉色蒼白、說話氣音、全身無力、血壓低,說不出哪裡不舒服。緊急安排檢查,發現動脈血液呈現缺氧現象,當下立即給予高濃度氧氣、大量水分和升壓劑等緊急處置及會診心臟內科,迅速診斷出「肺栓塞」可能性,並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肺栓塞」。什麼是肺栓塞呢?蔡昌宏主任說明,肺栓塞臨床症狀不明顯,一開始難以發現,卻有高度致命性,死亡率高達30%以上,可謂「隱形殺手」。肺栓塞主因是心臟通往肺動脈的血管突然被血塊、脂肪、空氣、組織碎片等形成的栓子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造成血中含氧量降低,出現低血氧症狀。肺栓塞臨床徵狀包括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肋膜性胸痛、咳嗽、腿部水腫、腿部疼痛、發汗、咳血、心悸、昏厥等。症狀的嚴重程度,依阻塞部位與血管大小而不同,且隨著病患本身心、肺功能缺損程度有所差異。維持同一姿勢過久 靜脈血栓回流造成肺栓塞苗栗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蔡貴嶔表示,造成肺阻塞的血塊大多來自於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發現不易,當患者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引起靜脈血栓形成,若血栓順著血流回流到肺部血管阻塞後,將造成肺栓塞。常見栓塞成因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長期臥床、最近接受過手術、靜脈曲張、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吸煙、粗暴按摩、慢性病史、家族史、肥胖、高齡、長時間坐辦公室或長途旅行者等。例如上述個案,據患者表示平日下班返家後,偏好長時間久坐在電腦桌前上網,鮮少活動,可能因此產生血栓栓子導致肺栓塞。別過度用力按摩!預防肺栓塞9要點蔡貴嶔主任提醒民眾,預防肺栓塞需注意:1) 正常生活作息及良好生活習慣,如戒菸、適當運動、控制體重。2) 均衡飲食、減少膽固醇攝入,多補充水分。3) 勿過度用力按摩,防止栓塞掉落。4)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若長途搭車或旅行,要注意定時活動下肢,建議穿寬鬆衣褲,促進下肢血液流動。5) 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建議穿彈性襪,每天下班後抬高雙腿高於心臟,促進靜脈血液回流。6) 下肢外傷或骨折手術後患者,若突然有胸悶、胸痛、喘等症狀,需儘速就醫。7) 手術後的病人要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8) 發生肢體靜脈血栓,要及時溶栓、取栓。9) 曾有深層靜脈血栓栓塞史者,定期到心臟科門診追蹤。某些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異常易形成血栓,需要長期服用抗凝劑防止栓塞形成,以日常生活上應避免外傷、拔牙等容易出血的情形,若有醫療需求也應告知醫師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物。

眼前霧霧別拖!自我檢視白內障6症狀

眼前霧霧別拖!自我檢視白內障6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5歲的男性阿輝是一名送貨司機,近半年來右眼無法對焦,尤其是大太陽下或晚上開夜車時,數次差點發生擦撞甚至車禍,嚴重造成工作與生活困擾。阿輝過去並沒有眼睛方面的毛病或家族史,但到眼科檢查右眼矯正視力僅0.3,左眼還可到0.8;散瞳檢查發現右眼水晶體中央正後方明顯混濁,診斷為「右眼白內障」。與阿輝詳細溝通後,替這位不到55歲的患者向健保署申請健保手術資格。阿輝手術後隔天開始覺得看東西明顯變亮許多,1周後回門診檢查視力已恢復到0.9,如果再配戴散光矯正眼鏡,甚至還能達到1.0視力。白內障過度成熟才治療 恐怕已經接近失明烏日林新醫院眼科主任薛維禎提醒,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已相當安全,當白內障的症狀開始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要進行手術。倘若等到白內障過度成熟才治療,恐怕已經接近失明。目前治療白內障以微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換術為主流,優點在於手術傷口小、安全性高。有賴顯微工具和自動控制技術的進步,現今白內障手術幾乎都可以採微創手術搭配精密超音波設備,在眼表面經由極微小傷口,將混濁水晶體溶解吸出後,再將計算好度數的人工水晶體放入水晶體原本的位置。眼科醫師也會在術前進行詳細精密評估,不只能提升手術精準度,也能讓預後狀況更理想,讓患者擁有更好的視力品質。大多數病患在術後隔天到1個月內都能恢復不錯的視力,若不想在手術後配戴眼鏡,還有散光矯正、多焦點或抗藍光的自費水晶體可供選擇。一分鐘自我檢測:白內障6大症狀1) 視力明顯減退,看近、看遠都覺得模糊不清。2) 影像重疊,看東西開始出現有疊層、殘影。3) 有時會覺得老花眼突然有所改善。4) 發生眩光現象,在夜晚看燈光時會出現彩虹圈。5) 畏懼光線,晚上的路燈或車燈,變得非常刺眼。6) 視野色調改變,看東西顏色偏黃褐色。薛維禎主任提醒,如果您有一項或以上列舉的症狀特徵,建議盡快至眼科門診,由眼科醫師利用專業儀器為您檢查,獲得正確的診斷以及妥善的治療,早日恢復視力功能。

大腿痠麻併腰痛 新手術治椎間盤突出

大腿痠麻併腰痛 新手術治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1歲的家電行老闆因長期搬電視、彎腰修電視,2、3年前起就陸續出現左大腿痠、麻、痛及灼熱及腰部不適,還被迫駝背開車。工作、開車、坐著休息甚至睡覺都不安穩,雖曾接受民俗療法整骨,但症狀無法根本解決。為避免拖累事業,就醫進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局部麻醉下,能和醫師清醒對話,手術安全大增。患者手術時間僅約1小時,手術成功,不再痠麻痛。術後走路輕鬆自在並信心十足,準備駕車載妻女去旅行。新式脊椎內視鏡手術 精準夾除椎間盤突出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後,患者在腰椎第5節與薦椎第1節(L5-S1)椎間盤突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建議患者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在局部麻醉下,術中能和患者清醒對話,大幅降低誤傷神經機率。新式脊椎內視鏡手術在清晰內視鏡視野下,精準夾除突出的椎間盤,增加手術安全性,且可有效根除病灶。傷口小、術後能很快下床,恢復快、可盡早重返事業,又能避免傳統手術大傷口、恢復慢的缺點。內視鏡手術治療恢復快 可盡快回到工作崗位楊椒喬院長表示,由於病患觀念正確且及早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幸好避免對神經留下不可逆的傷害,在正常使用情形下,復發機率很小。一般上班族有椎間盤突出問題時,若也能及早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甚至可在手術隔天即返回工作崗位。

講座/小兒癲癇

講座/小兒癲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兒童癲癇的發生原因複雜,較多與腦膜炎、頭部外傷、腫瘤等後天原因有關,第一次發作時期多半在學齡期,其中又以學校午睡時較常發作。若孩子長時間反覆性癲癇發作,會影響日後腦部功能、智力受損。而如果發作時身處於危險場域如泳池邊、操場或上下學途中時,還可能發生意外而受傷!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0(四)舉行用藥安全講座,由李明慧藥師針對「小兒癲癇」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癲癇用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小兒癲癇時間:108年1月10日(四)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雙婦癌切除 30幾歲更年期提早報到

雙婦癌切除 30幾歲更年期提早報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延禧攻略的繼皇后晚上出現熱潮、出汗,諸多現象疑似更年期已報到。但別以為更年期只會出現在40、50歲中年階段,年輕女性熱潮紅、盜汗、情緒焦躁、眼神帶殺氣,也可能是更年期提早報到徵兆。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醫師表示,門診曾有一位30多歲女子,因家族史緣故,罹患乳癌及卵巢癌兩種癌症,年紀輕輕就切除乳房及卵巢,造成她更年期提早10多年來臨。情緒敏感又暴躁 典型更年期需積極治療郭安妮進一步說明,這名女子未曾懷孕生子,因摘除乳房及卵巢緣故,導致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更年期提早出現且症狀明顯,除了一再尿道膀胱發炎,前陣子更熱潮紅、盜汗嚴重,還合併情緒焦慮,整個人變得非常敏感,講話急躁具攻擊性,且目露兇光、殺氣騰騰,一到診間好像大家欠她幾百萬元似的,一副想打人模樣,十分典型的更年期症狀。幸好在接受治療後,女子不適症狀立刻獲得緩解,態度也360度大轉變,眼神更變得溫柔無比,講話輕聲細語。傳統賀爾蒙療法有限制 非人人適用郭安妮說,更年期定義是指停經,台灣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49到50歲左右,通常停經前一年容易出現熱潮紅、盜汗導致衣服濕透無法入眠,有些人還合併情緒暴躁、陰道乾澀、膀胱泌尿道經常發炎感染等,甚至還會出現骨質疏鬆症、整個人胖了一大圈。「更年期不適症狀如果已經造成困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最好就醫治療。」郭安妮說,女性荷爾蒙可以讓人變漂亮,維持小蠻腰、豐胸與翹臀的完美身型,女性雖可透過短時間、最輕劑量來適度補充荷爾蒙,進一步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但本身若有卵巢、乳癌、子宮及肝腎功能不佳、或血栓病史、老菸槍癮君子等族群,也不適合補充女性荷爾蒙,如此恐會加重病症及血栓風險。生理期異常 應儘快就醫詳細診治「生理期亂經是判斷更年期的重要指標。」郭安妮說,一般正常月經週期為28天加減7天,亦即21到35天就會來潮,且每次約3到7天內結束。如果生理期沒來超過一週,或月經量銳減、經血量大到不到2小時衛生棉就滿出來、出現大血塊等,有可能是更年期或其他婦科腫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問題引起,建議趕緊就醫治療,才能擁有健康良好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C肝治療一舉兩得 降末期腎病變風險

C肝治療一舉兩得 降末期腎病變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C型肝炎病毒感染會造成全身性疾病,不但傷肝導致肝硬化、肝癌,還有腎臟病、糖尿病、中風等肝臟外病變風險。另外,台灣腎病患者多,若同時染C型肝炎,將使腎臟功能雪上加霜。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暨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林肇堂團隊過去國內研究發現,比起未治療的C型肝炎患者,已治癒的C型肝炎患者追蹤8年,末期腎病變風險大幅降低85%。清除C型肝炎病毒可穩定腎臟功能,肝、腎健康一舉兩得。健保治療C型肝炎條件放寬 給付6款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政府今年加碼C型肝炎治療預算與人數,全面放寬健保治療條件,不分肝纖維化程度,只要確認慢性C型肝炎感染,即給付6款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療程8至24週,包括5款治療特定基因型,與1款針對泛基因型(涵蓋1至6型)。病情較嚴重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以及容易貧血、不適合使用雷巴威林的長者,都有新藥可以治療。工作繁忙的勞工族群、交通不便、高盛行區的偏鄉,治療也更加簡便。林肇堂院長帶領的國內大型研究發現,相較於未治療的C型肝炎病患,已治癒的患者追蹤8年後,整體存活率較高,末期腎病變風險更大幅降低85%,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降低38%,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風險也降低23%。參與此研究的輔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耀峻表示,透過有效根除C型肝炎病毒,穩定腎功能、避免腎衰竭,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整體降低肝外病變與相關的死亡。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8至12週不中斷 清除病毒林肇堂院長表示,輔大醫院和嘉義基督教醫院臨床治療數據,本次收案98位罹患C型肝炎的洗腎病患,其中多位患者合併腎功能障礙或者有肝硬化。這群病患經過8至12週的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後回診追蹤,療程中沒有人中斷治療,所有病患療程結束時血中的C型肝炎病毒完全被清除,停藥後已追蹤12周的患者也無人復發,治癒率高達100%。72歲的張女士便為一例。張女士罹患肝癌多年,近年又合併晚期腎臟病,如果病情持續惡化,恐怕須終身洗腎。所幸張女士治療後徹底清除體內C型肝炎病毒,大幅降低腎病惡化風險。雲嘉南為C型肝炎高盛行區 篩檢、治療需注意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啟益表示,台灣C型肝炎患者確診與治療有南北與城鄉差異。北部患者常因其它疾病就醫,間接發現感染並透過其他科別醫師轉介、接受治療。而雲嘉南地區是C型肝炎高盛行地區,由於地域幅員廣闊、交通不便,且中老年人口對於篩檢治療較為被動,更需要醫療團隊主動出擊。嘉義基督教醫院長期與當地衛生所安排外展門診,和當地衛生單位、村里長、教會等單位合作,以最簡便「一條龍」方式,讓民眾同時進行肝炎、肝纖維化與肝癌檢查,期盼帶給民眾最好醫療資源,真正落實根治C型肝炎!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60%以上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肪異常現象,更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因此如何控制飲食,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8日(二)舉辦營養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糖尿病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108年1月2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