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藥布、藥膏紓緩痠痛 這些眉角要注意

藥布、藥膏紓緩痠痛 這些眉角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當出現腰痠背痛、肩頸痠痛等症狀時,許多民眾習慣使用酸痛藥膏或痠痛貼布來緩解不適。但日前曾有媒體報導國外一名田徑選手突然猝死,解剖後發現疑似使用大量痠痛藥膏,導致身體累積過多水楊酸,中毒而死亡。任何藥品都可能因為錯誤用法造成傷害,醫師提醒民眾在塗抹藥膏或者是貼痠痛貼布時,應有所節制,正確使用,才能安全又有效。若用貼布2、3天後仍無改善 應就醫治療經常使用痠痛貼布的民眾應注意成分,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藥師曾惠敏表示,市售痠痛貼布主要可以分成中藥和西藥2大類,中藥貼布可能含有冬青油(水楊酸甲酯,消炎止痛作用)、辣椒素(熱熱的感覺)、薄荷(清涼感)等成分,西藥貼布成分通常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具消炎止痛作用。痠痛貼布或藥膏仍需要聽從醫囑或依照仿單來使用,曾惠敏藥師表示,如果落枕、肌腱發炎、肌肉拉傷、肌肉挫傷或跌打損傷等所導致痠痛,當症狀發生不久且輕微,痠痛貼布可以達到輔助緩解的效果,但若使用2、3天後仍沒有改善,建議要就醫接受診療。痠痛貼布避開傷口、濕疹處 不要超過6小時曾惠敏藥師提醒,痠痛貼布與藥膏使用時應避開有傷口或皮膚患有濕疹處,避免傷口惡化或被感染。也不要貼超過6小時,避免皮膚容易產生紅腫癢的現象。每次使用一種貼布,不要併用多種,避免過量經皮吸收作用全身,造成增加腎臟負擔等副作用。如果使用後症狀仍未改善,或出現過敏反應時,應儘快就醫。

開門鑰匙轉不開 小心肘隧道症候群

開門鑰匙轉不開 小心肘隧道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2歲女性至中醫部就醫,右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已經一段時間,詢問是否為「腕隧道症候群」?經過中醫師初步問診和身體檢查後發現,女性職業為保姆,需要常用到手肘,麻痛位置是從手肘內側開始往下延伸至手掌的內側(尺側),還有開門時鑰匙轉不開、無法用手指夾住紙片的現象。該女性其實不是「腕隧道症候群」,而是「肘隧道症候群」,亦稱「尺神經壓迫症候群」,是上肢僅次於腕隧道症常見的神經壓迫症之一。安排一周2到3次肘及手指局部針灸治療後內服中藥,疏通筋絡、活血止痛,右手肘及手指無力的情形逐漸改善。肘隧道症候群 最常見在4類族群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沈佩諠說明,肘隧道症候群(cubital tunnel syndrome)指通過手肘外側的尺神經受到刺激時產生一些症狀的通稱,包括手感覺痛、腫脹、虛弱,或是無名指及小指有麻麻的感覺。肘隧道症候群在40歲到60歲的族群中最常見,女性多於男性。肘隧道症候群早期症狀是無名指與小指麻痺、刺痛,及肘關節內側的酸痛。如果未接受治療,神經持續壓迫,手掌的肌肉會開始無力甚至萎縮,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有困難做打開罐子或轉動鑰匙等動作。沈佩諠中醫師提醒,尺神經壓迫危險族群包括︰1) 需大力敲擊工作者/如水泥匠、鐵匠。2) 需彎著手肘做事者/如修理手錶、金飾匠。3) 肘關節脫臼或幼年時有手肘骨折病患。4) 不正確姿態/前臂手肘以下靠在桌面,易壓迫尺神經,例如午睡以手當枕頭或長時間打麻將等動作。平常可做反手戴眼鏡動作 減少尺神經壓迫治療部分,沈佩諠中醫師說明,最重要的步驟是避免壓到尺神經的動作或姿勢,平常可做反手戴眼鏡的動作,減少尺神經壓迫。另外,可以在手肘及手指局部針灸治療,減少神經的壓迫。由於尺神經的走向位於手太陽小腸經,治療以小腸經穴位為主,選取小海、支正、腕骨、後溪、中渚等治療。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當,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24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姜貴明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本講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均衡飲食、飲食份量代換,使病友飲食更具多樣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8年4月24日(三)下午14:00-14: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劇烈運動死亡率高?醫籲運動過猶不及

劇烈運動死亡率高?醫籲運動過猶不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過去許多研究確立「心肺愈好死亡愈低」的關係,並和年齡無關;然而,最近的觀察性研究指出習慣性劇烈運動反而增加心血管不良結果。最少運動及最劇烈運動 都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曾耀賢醫師表示,劇烈運動雖然改善血液動力學,包括心室容積增加、左心室質量增加和自主神經張力改變,但新證據卻顯示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包括心房顫動、冠狀動脈鈣化、心肌纖維化以及主動脈擴張。劇烈運動和心血管事件間呈現U型關係,即最少運動和最劇烈運動都增加心血管事件。然而過去研究中獲得的運動量是從自我報告或問卷,運動量高低或頻率容易受到回憶偏差而影響結果。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這篇測量心肺功能是透過運動跑步機來估算代謝當量(METs),基於跑步機運動速度分成5組,包括菁英、高、高於水平、低於水平、低,作為運動強度指標,及更客觀來評估運動量和死亡關係。菁英組    (≥97.7百分位位)高      (75-97.6百分位位)高於平均水平 (50-74百分位位)低於平均水平 (25-49th百分位)低      (<25百分位位)有氧運動的增加 對健康的益處無上限平均追蹤 8.4年中,精英組比其他組別的存活率最高,調整傳統臨床風險因素,如心血管疾病或吸煙後結果相當。更重要的是,有氧運動的增加對健康好處沒有上限。過去研究指出,心肺功能愈好死亡率愈低,在這篇分組分析中,甚至在老年人(>70歲)和高血壓患者,運動強度屬於精英組和高強度組仍有最低死亡風險。曾耀賢醫師說明,此研究結果不僅強化有氧運動與眾多健康益處的相關性,而且還說明有氧運動減少長期死亡率的重要性。鼓勵民眾進行有氧運動,若有問題可諮詢專業醫師,提供最佳運動建議。

下背痛找無原因?注意薦髂關節病變

下背痛找無原因?注意薦髂關節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婦人下背痛到沒辦法起床、眼淚直飆,原本以為只是打掃太累,沒想到經由神經外科評估與檢查後,確診罹患「薦髂關節病變」,實施薦髂關節骨釘固定手術後,終於重拾笑容。薦髂關節病變無法直接由核磁共振確診 因而拖延病情55歲的盧姓婦人臀部到髖關節疼痛超過半年,痛到沒辦法起床、痛到哭,曾經求診多家骨科診所及醫院,但都診斷為腰椎長骨刺,復健無效只好再找醫院。然而婦人疼痛範圍從臀部後面、腹股溝前面到大腿外側,而且10年前曾因車禍發生壓迫性骨折,做過胸椎骨釘融合手術。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表示,症狀評估並特殊理學檢查後,終於找到疼痛的根因在「薦髂關節」。位於腰椎骨及骨盆腔交界,本來是不太會活動的關節。婦人在其他醫療單位找不到病根,是因為「薦髂關節病變」無法直接由核磁共振確診。施行薦髂關節注射與神經燒灼手術,發現病情會獲得暫時性改善,於是再利用核子醫學影像檢查證實存在「薦髂關節病變」,實行「薦髂關節骨釘固定手術」後,改善讓婦人持續疼痛的症狀。慢性下背痛找不到病因 若有3症狀可尋求醫師討論黃伯仁主任以統計數據說明,單純下背痛有15%找不到原因,往往被歸為慢性肌腱炎、退化或坊間最常講的長骨刺壓到神經。但事實上,有些在核磁共振或在X光上看不到明顯滑脫、移位或神經壓迫的問題,以致慢性下背痛的病人始終找不到正確診斷。黃伯仁主任表示,「薦髂關節」發生病變或失能的可能原因是曾經受傷、長期姿勢不良、懷孕、做過胸腰椎融合手術,或其它不明原因,讓薦髂關節失去支撐身體功能。建議找不到病因的慢性下背痛病人,可以從幾個線索判斷是否需要跟醫師討論「薦髂關節病變」:1) 慢性下背痛超過3個月以上,沒辦法得到明確診斷。2) 痛的地方集中褲腰帶以下、臀部的地方,而且痛會轉移到腹股溝、大腿後側。3) 曾經做過胸椎手術。

手指伸不直、有異聲 「板機指」別拖

手指伸不直、有異聲 「板機指」別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前,一名先生到復健科門診,神色緊張表示,上週提前去掃墓,除了一下午的草,隔天早上覺得中指下手掌有點痛,第3天早上更痛,特別是抓握東西或手指彎曲伸直時,而且中指會發出喀啦聲。現在手指頭沒辦法打開伸直,是不是中風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厲家珍表示,這不是中風,病人描述的正是「板機指」的症狀,正式醫學名稱是「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掌指關節處疼痛、握東西及伸直困難、彈響聲為初期症狀板機指好發於中指和拇指,患者開始出現的症狀是早晨或勞累後感到手掌的掌指關節處疼痛感,握東西有困難,手指彎曲時不易伸直,產生彈響聲,類似扣板機的形,因此稱為板機指。嚴重時手指可能會固定於彎曲位置,必須靠另一隻手來幫忙患側手指伸展,若拖延病情到最後,可導致關節攣縮。厲家珍醫師說明,造成板機指常見的原因是手指反覆彎曲過度使用,導致肌腱與腱鞘因過度磨擦而產生發炎腫脹,手指彎曲後肌腱就卡住而手指伸不直。從解剖學來看,掌骨遠端處有一個類似滑輪的環,稱為「滑車」,手指屈指肌腱通過此環,收縮時手指便彎曲。當手指過度使用,造成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磨擦,滑車會發炎、腫脹、狹窄,伴隨屈指肌腱局限性增厚,導致肌腱無法在滑車內自由滑動。症狀輕微者 適度休息併用物理治療、副木固定、消炎止痛藥厲家珍醫師建議,當症狀較輕時,建議手指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物理治療如按摩深層肌腱、牽拉肌腱、關節活動、熱敷、超音波、電療、蠟療等治療,或使用副木固定,幫助手指在彎曲後容易伸展,都可以幫忙緩解改善症狀。配合消炎止痛藥治療,如果症狀仍持續,可在局部注射類固醇。若症狀仍然無法改善,最後一步為手術治療,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小手術,將沾黏的軟組織切開,讓肌腱可以順暢滑動。此外,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重複性動作,譬如長時間打字、使用滑鼠或滑手機,或常時間緊握鋤頭、切菜、使用剪刀、或抓握其他工具。尤其是急性嚴重疼痛的病患更需要充分休息,有利於損傷肌腱的恢復,避免疾病復發。

緊張就跑廁所?腸躁症的中醫治療

緊張就跑廁所?腸躁症的中醫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生活壓力大時,身體老是腹痛、脹氣、一緊張就想上廁所,或其他排便狀況改變,懷疑是否為「大腸激躁症」?緊張的生活節奏,加上飲食多樣化,外強中乾的腸胃配上不良習慣,剛好遭遇環境轉折,便開始展現各種不舒服症狀,做遍檢查找不出原因,才發現患腸躁症。中醫角度腸躁症 為肝鬱脾虛導致腸躁就是腸胃過度敏感又反應過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角度認為這是肝鬱脾虛。中醫講的肝,有能力可以疏理身體的氣、血、津液,現代醫學大概像是神經功能的調控。肝鬱的人往往呈現身心緊繃的狀態,也容易遭受影響出現各種失調的症狀,譬如失眠、月經不規則。而中醫的脾,能運化水穀精微,現代醫學角度就是腸胃消化及吸收營養功能,脾虛的人往往呈現與消化道有關的不正常情況。套用近幾年流行的概念,腸胃是身體的第二個大腦,會透過「腦腸軸線」與人的身心交互影響。中醫藥方併紓解壓力、調整飲食 改善腸胃狀況對於肝鬱脾虛,中醫有藥方「逍遙散」可以舒緩,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加薄荷少許,可以加強疏肝解鬱效果,白朮、茯苓益氣健脾,再用乾薑和中益胃,最後加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肝氣得疏,脾虛得補。當然因每個人體質不同,中醫還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調理腸躁問題,幫助每位不懂相處的朋友來平定內憂,專心面對外患。趙品諭醫師表示,不過希望最好還是每個人都能謹慎注意飲食跟適度調適生活,讓自己自然與腸胃和諧共處。

疲倦、學習能力下降 小心缺鐵性貧血

疲倦、學習能力下降 小心缺鐵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16歲女學生,最近幾星期活動時容易心悸、呼吸困難,常感到頭暈及疲倦,身體檢查發現皮膚、眼結膜、指甲床顏色較為蒼白,媽媽陪同就診表示,除了上述症狀,女兒的學業成績也退步。血液檢查顯示血色素濃度為9.6 g/dl(正常值11.6-16),血中鐵質偏低,身體鐵值指數-鐵蛋白5.8 ng/ml(正常值10-200),糞便檢驗潛血陰性,無慢性出血的現象。平時飲食正常,有適量攝取含鐵質的肉類,診斷罹患缺鐵性貧血,給予口服鐵劑治療。經過一個月治療後,血色素上升為11.3 g/dl,頭暈及疲倦的症狀已改善。缺鐵性貧血發生 導致認知與學習能力下降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形成紅血球細胞內的血紅素需要鐵,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引發血液中血紅素濃度偏低的情形。當身體中鐵含量不夠生理的需求,或是鐵的存量不足就會發生。缺鐵性貧血會影響學習?何一成醫師說明,血紅素的功能是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器官與組織,充分的氧氣使細胞代謝養份產生能量,才能執行各項功能。研究指出,當血紅素偏低會使認知功能與學習能力下降,同時適量鐵質對腦神經功能也是重要的,身體倘缺乏鐵質引起貧血會使認知功能與學習能力下降,補充鐵質後,學習的成果會有進步的情形。鐵質別自行亂補充 鐵過量仍會造成身體損傷如何發覺可能缺鐵貧血?何一成醫師表示,虛弱(累)、疲倦、頭暈、呼吸急促(喘)、心跳加快、臉色蒼白、運動能力下降、學習能力下降等,都是缺鐵性貧血常見症狀。治療方面,在排除腸胃道慢性出血後,可先適量調整飲食,補充含鐵食物,如牛肉、豬肉、豬血、豬肝、文蛤、紫菜、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用餐前後避免同時食用含有單寧酸會妨礙鐵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奶茶等;視情況在醫師指示下補充鐵劑。最後何一成醫師提醒,缺鐵性貧血對身體功能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懷疑可能缺鐵,應尋求醫師診斷治療。但是鐵質也要適量,體內鐵過量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對學習並沒有幫助,切勿自行購買鐵劑補充,以免體內鐵過量,對身體造成傷害。

講座/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

講座/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是許多中年男性心中難以啟齒的痛,將攝護腺與性能力劃上等號的迷思更是屢見不鮮。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24日(三)舉辦藥學講座,由高正藥師主講「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課程中藥師將帶您認識攝護腺,瞭解治療藥物的用途與保健之道,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攝護腺肥大用藥指導時間:108年4月24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講座/五十肩

講座/五十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到50歲也會得到五十肩!若手臂抬不起來、內衣扣不到,肩膀總是疼痛卡卡,要留意是否五十肩作祟!五十肩找上門該如何緩解,又有哪些預防小撇步呢?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將於4月24日(三)舉辦免費衛教講座,邀請復健科鍾佩珍醫師、鍾詩偉物理治療師主講「五十肩」。報名請電洽02-8228-0833,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五十肩時間:108年4月24日(三)下午14:00-15:30地點:臺安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4樓演講廳(台北市八德路2段424號)洽詢:02-8228-083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