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保健 專家來教你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保健 專家來教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疾病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此疾病的症狀多樣化,包括四肢顫抖僵直無力,導致運動障礙、精神症狀及失智症,症狀惡化的速度很快,在疾病確診之後3- 5年內約有30- 50%的患者會合併出現失智症,5- 7年可能導致患者完全失能,因此造成患者、家屬與社會很大的衝擊。藥物控制可減輕運動功能障礙 維持日常生活功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陳安芝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病變退化的疾病,疾病產生的病理原因包含基因突變、遺傳、環境毒素和退化,目前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左多巴(L-dopa),此藥物雖然沒有辦法阻止神經繼續退化,也無法預防患者出現失智症,但是依照醫師指示,規律服藥可以減輕運動功能障礙,以維持日常生活功能。巴金森氏症患者日常應多做運動 訓練肌耐力有22年臨床經驗的弘光科大物理治療師呂麗華教授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肌肉僵硬動作緩慢,有顫抖現象導致平衡不佳無法立刻調整重心,常常會跌倒,日常保健可藉由漸進式增加運動幅度的大動作原則,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學習無痛練習,長期可增加關節靈活度、訓練肌耐力與心肺功能,預防及延緩退化,也可以讓患者安全地自主生活,保持平衡不再摔跤。醬菜、牛肉、奶製品及氣泡飲料 會加速巴金森氏症惡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盈汝營養師指出,根據科學研究,醬菜、牛肉、奶製品及氣泡飲料都會加速巴金森氏症惡化,平日盡量多吃高纖蔬果、非油炸食品及魚類,才能延緩疾病退化之速度。另外要依據患者的吞嚥狀況,選擇將食物煮軟爛或打成泥狀;若是患者經常喝水嗆到,則需要考慮將液體或湯汁變得濃稠一些以增加阻力,可以購買食品增稠劑或以少量太白粉或地瓜粉使湯汁變稠,有利於吞嚥;在保健食品選擇上,建議詢問醫師必要性及可行性後再進行購買。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瑞金基金會董事何應瑞博士指出,患者的認知退化與憂鬱問題必須由生理、心理、社會等三個面向積極介入,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1)抑制神經死亡、2)增加神經新生、3)恢復神經正常活性。達成上述三項功能,將可以看到神經不再繼續死亡、受損的腦部組織逐漸修復,異常的神經電活性會恢復正常。何教授以其神經科學與藥物學的專業背景,採用頭孢曲松治療巴金森氏症,他的研究結果獲得許多國家授予專利,並且獲得美國FDA及我國食藥署核准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

銳速刀放射治療 為鼻咽癌治療新曙光

銳速刀放射治療 為鼻咽癌治療新曙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為長期鼻塞、耳鳴的狀況到耳鼻喉科就醫的55歲劉先生,經鼻咽內視鏡發現有腫瘤,安排切片檢查證實為鼻咽癌,且核磁共振也顯示有轉移兩側頸部淋巴腺,屬臨床分期的第三期。鼻咽癌放射敏感性高,為適合放射及化學治療的癌症,其中放射治療運用先進的銳速刀技術,不僅大幅縮短治療時間到只需5分鐘,同時合併影像導航技術也能讓定位更精準。經治療及後續追蹤後狀況控制良好,且無任何復發或轉移的情形。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包含:鼻塞、鼻涕、痰帶血絲鼻咽癌大多好發於東方中年人,在台灣的癌症發生率中男性排名第12位、女性為第20位。最常見的症狀包含:鼻塞、鼻涕或痰帶血絲、耳鳴、頭痛、頸部淋巴腫大等,而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簡稱EB病毒)感染、醃漬食品、家族史等則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病風險。銳速刀採360度全體積弧形照射 可降低副作用提高腫瘤控制率大千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富迪表示,早期鼻咽癌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晚期鼻咽癌則需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乳癌、肺癌或大腸癌等其他癌症,整體治療狀況較好。現在的放射治療日新月異,先進的銳速刀可採360度全體積弧形照射,並搭配影像導航定位技術,比傳統放射治療誤差低,對於鼻咽癌治療可保存大部分唾液腺,讓病人免受口乾舌燥之苦、減少放射性齟齒的機率,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也可提高腫瘤控制率。鼻咽部位於鼻腔最後方的深處、咽喉的最上方,由於位置較深,從鼻孔或嘴巴都看不到也摸不到,因此長腫瘤時往往不容易被發現。一般做吞嚥動作可以稍微緩解悶塞感,但若是持續超過兩週皆未獲改善,則即需提高警覺儘快就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CP值最高的減肥法 跳繩讓腰臀ㄧ起瘦

CP值最高的減肥法 跳繩讓腰臀ㄧ起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研究顯示,跳繩10分鐘燃燒的卡路里相當於慢跑30分鐘。跳繩可不受天氣或場地影響,簡單又有趣,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運動方式,不論是在家裡、辦公室還是樓下公園,只需要一塊小小的空地就可以擁有好身材!跳繩的5大好處1)花費便宜只需準備ㄧ條跳繩,唯獨要注意跳繩不宜過長,雙手握繩保持在肩部偏下一點即可。不管室內室外,只需ㄧ塊小區域即可運動。2)高燃燒卡路里的有氧運動並配合雙手擺動,使全身都能運動到。持續跳繩10分鐘所消耗的卡路里與慢跑30分鐘、跳健身舞20分鐘差不多,是一項耗時少、耗能大的有氧運動。3)全身都運動到在跳躍的過程中全身肌肉都會緊張起來,因此可以結實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餘脂肪,使形體健美、穩定身體的重心。4)可預防慢性病跳繩可預防失眠症、抑鬱症、糖尿病、肥胖症、骨質疏鬆、高血壓、肌肉萎縮、更年期、放鬆情緒等多種症病。5)可助學童長高、增加學習力根據研究顯示,國小學童每天跳繩30分鐘,連續進行20週,可增進自律神經控制,改善學習能力、協調性、平衡感、敏捷性及韻律感,可紓解壓力、改善心情、提升自信心等增進心理健康的幫助。正確跳繩 才能有效減肥1)每天持續跳10~20分鐘新手可從5分鐘開始,逐漸往上增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以不勉強、按部就班,才能有助於減重之道。2)穿有緩衝性的鞋子穿拖鞋跳繩是非常危險的,應挑選一雙舒適輕便、有緩衝性的鞋子,才能保護腳踝和腳掌,效減少關節及內臟器官的震動,防止運動傷害。3)不需離地太高跳繩時雙手握住手把,利用手腕力量將繩子由後往前甩,約跳起5公分即可。落地時保持膝蓋微彎,用腳底前端著地,減少與地面的衝擊力,減少對軟組織的損傷以及對踝骨的震動與傷害。4)女性可穿著運動內衣跳繩時最好穿著吸濕排汗運動服或寬鬆輕便的服裝,女性建議選擇合身舒適的運動內衣,除了可以保護胸部晃動,也不會在跳躍過程中因摩擦造成傷害。5)可搭配暖身和其他燃脂運動想提高燃脂效果的人,可在跳繩前慢跑、深蹲、開合跳等加速燃脂的運動。跳完後可按摩腳部,消除肌肉緊繃。持續跳繩一個月以上,能強化心肺機能、改善血液循環,加速體脂肪轉化成能量,養成不易胖體質。此外也可以搭配均衡的五蔬果飲食習慣以及喝足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使身心靈變得更為健康有活力喔!

醫病3通小技巧 讓醫病溝通更順暢

醫病3通小技巧 讓醫病溝通更順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ㄧ般民眾就醫時常見的困惑,就是進到診間面對白袍醫師時常常腦袋一片空白,到底要跟醫生說什麼?醫師沒有使用儀器設備幫我安排檢查是否該換間ㄧ間醫院?為此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諮詢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外科許文章醫師,整理出「說得通、問得通、心意通」的醫病3通小技巧,協助民眾與醫師溝通更順暢,減少因溝通不良而產生的認知落差。「說得通」:5點不漏說病情有些民眾就診時不知該跟醫師說什麼,或是不擅表達身體不適的症狀,建議就醫前可事先掌握五項重點:1)哪裡不舒服2)不舒服症狀有多久3)症狀在什麼情況會變嚴重、什麼情況會減輕4)症狀是否有變化5)過去病史等最好由一位熟知病人狀況的「關鍵家屬」陪同就醫,有助於幫助醫師了解病人情況。「問得通」:治療方法問3 Q在討論治療方式時,多數醫師非常希望病人問問題或表達想法,才能針對不了解的地方進一步溝通,讓病人安心。但許多病人常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問起,或是不知如何把資訊帶回家與家人討論,面對這種情況,建議民眾至少要問3個問題:1)治療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2)不做會怎麼樣?3)有沒有其他的治療選擇?以利了解各種治療的優缺點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心意通」:理解為什麼有時醫師不會馬上告知診斷結果,或是立刻安排特定檢查,這可能與民眾期待不同,有些病人甚至急著換醫師。事實上,從問診到確診需經過一定歷程,洪惠風醫師以「喘」的症狀為例,導致「喘」的可能病因極多,醫師會先透過問診和理學檢查(視診、聽診、觸診)把可能病因範圍縮小,有初步診斷方向後,再視需要選擇適當的檢查去證實或排除猜測,不過當症狀不明確或資訊不足時,醫師可能要花更多時間來觀察病況變化,才能正確診斷。另外,許多檢查也具有風險,民眾可試著理解醫師的考量,對診斷治療才有最大的幫助。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民眾多加善用「醫病3通—說得通、問得通、心意通」小技巧,把心中的疑惑、期待,跟醫師問清楚講明白,讓醫病溝通順暢,避免誤解,才能讓治療更順利。

腋下飄異味 使用止汗劑和體香劑差異?

腋下飄異味 使用止汗劑和體香劑差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體容易發出異味的地方為腋下、胸部及頭皮;皮膚科專家表示,這是因為身體發熱時,汗腺為了降低體溫而分泌鹽和水組成的汗液,加上汗水常夾雜細菌,才會引發惡臭。為此有人習慣使用止汗劑或體香劑,但究竟兩者有何分別?腋下大汗腺會分泌出「脂肪酸」物質,經細菌分解後便形成難聞的汗臭。男女散發的臭味也不盡相同,由於女性汗液中含有高濃度的硫,易發出類似洋蔥的氣味;而男性汗液具有高含量脂肪酸,味道極似乳酪乾,兩種都相當難聞。止汗劑過度塗抹 除臭不成反刺激皮膚炎熱夏天汗如雨下,為擺脫汗味戰士及濕腋人生,多數民眾會使用止汗制臭劑來抑制出汗情況,但若過度塗抹止汗制臭劑,恐造成腋下皮膚刺激的情形發生。食藥署指出,止汗制臭劑只能抑制出汗狀況以及減少體臭的產生,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的狀況,應立即就醫請醫師協助治療。體香劑和止汗劑 有何差異?「體香劑」通常含有抗菌成分,以殺菌方式減少汗味的產生。使用前應先將汗水擦乾在使用,可提高效果。「止汗劑」多含鋁鹽等止汗成分,藉著鋁鹽堵塞汗腺,達致抑汗效果。選購時應看清成分,未免引起皮膚過敏應選擇不含酒精、香精和防腐劑,且不宜過量使用。食藥署提醒,止汗制臭劑屬含藥化粧品管理,購買時應看清楚產品是否有許可證字號。目前食藥署核准止汗制臭劑可使用氯化羥鋁(Aluminum Chlorohydrate)、鋁鋯複合鹽類(Aluminum Zirconium salts)、氯化鋁(Aluminum Chloride)、倍半氯化羥鋁及其衍生物(Aluminum sesquichlorohydrate及其衍生物)、矽酸鋁鋅銀銨(Ammonium Silver Zinc Aluminum Silicate)共5種成分。食藥署提供止汗5叮嚀止汗劑主要利用鋁分子滲入汗腺,讓細胞變化膨脹而阻塞汗腺口,達到減少排汗的目的,但大部分的止汗劑含有一定的香精與化學添加劑,因此若體質較敏感的使用者,可能會引發皮膚紅腫刺痛等現象。食藥署提供簡單「止汗5叮嚀」,「認字號」、「避傷口」、「乾爽用」、「限局部」、「不過度」,以避免肌膚刺激。改變生活習慣 減輕體臭除了使用止汗劑和體香劑之外,也可以透過個人衛生習慣與生活習慣做改善,利如:1)選擇吸汗通風材質的衣物。2)便免進食氣味濃烈的蒜頭、咖喱等辛香料。3)維持心情平穩,可幫助調結內分泌。4)大量流汗後可多沖澡或以毛巾擦拭乾淨,換掉汗濕衣物。此外,亦有部分民眾因為苦於腋下汗味的困擾,迷信網路偏方,如使用乾淨的生薑切片、辣椒碘酒、山藥等擦拭腋下,進而導致腋下肌膚刺激紅腫,得不償失。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於清朝《張氏醫通》記載,寒性哮喘可利用中藥外敷得到良好控制,而中醫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中醫會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的治療方式「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通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研究證實 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根據2016年韓國學者文獻分析顯示,對於已經接受正規西醫治療的患者,加上穴位敷貼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11.6%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9%氣喘的症狀。三伏貼不但能為氣喘患童加強免疫力,也可有效改善其他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不佳等病症。12歲以下的氣喘病童,可經由中醫師評估進行健保給付的小兒氣喘中醫加強照護門診,在中醫門診同時接受包含穴位敷貼、內服中藥、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全方位的整合照護。這些人不適合三伏貼治療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的給藥,是將藥貼在皮膚上面的穴道上,並不經過口服,非侵入性又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1)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2)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3)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108年適合三伏帖治療的時段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2日、中伏在國曆7月22日、末伏在國曆8月12日。現代人工作忙碌,上班族要請假不容易。若是上面這些時間正好都不能來,只要從初伏開始入伏以後都可以貼,因為從入伏以後,每天都很熱,陽氣都很旺盛,都適合貼藥。此外,即使沒有氣喘、過敏的問題,但是容易怕冷,常常手腳冰冷,也可以貼,只要是屬於「寒性」體質的人都可以使用三伏帖治療。

走路出現馬蹄腳 竟是胸腰脊髓長腫瘤

走路出現馬蹄腳 竟是胸腰脊髓長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大林慈濟醫院近日接獲一名35歲女病患,因左腳垂足,走路時變成像馬蹄一樣,因此引來許多異樣眼光,為此還經常跌倒摔破膝蓋,試過坊間各種治療方式無效後,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罕見粘液乳頭狀室管膜瘤。這位女病患在門診中主訴,去年在舞台劇表演時,突然發現要抬腿的動作無法做而且感到異常疼痛,下課後便前往鄰近診所檢查,當時醫師說可能是閃到腰或是腳踝扭到,後續又到國術館做整脊、刮痧、電療,但症狀一直沒有改善,晚上更是痛苦到睡不著,怎麼躺都不對,必須要貼著熱敷貼片才能「坐著」入睡。半年後左腳已無法抬起,腳底板沒辦法做往上的動作,呈現垂足狀,而且走路經常跌倒,有時甚至雙腳突然無力從階梯摔下多次,造成膝蓋摔破。「粘液乳頭狀室管膜瘤」相當罕見大林慈濟醫院陳金城副院長暨神經外科主任表示,病人的腫瘤長在胸椎第十一到腰椎第二節之間,長度約有七、八公分,經由病理檢查後證實為「粘液乳頭狀室管膜瘤」,這種腫瘤相當罕見,根據文獻上統計:一千萬人中有5到8個人會有這種疾病,一般好發在二十多歲的青壯年,以男性居多。陳金城醫師說,由於這種腫瘤是從脊髓神經中長出來,不易在初期獲得診斷,有的人甚至要5到10年後才能診斷出來。此腫瘤手術風險高,術中必須小心翼翼的將神經剝開,同時在顯微鏡的輔助之下,將瘤清除乾淨,而陳老師幸運地切除完腫瘤後已恢復行走能力不再垂足。痛到無法入睡並伴隨腳無力 盡快就醫檢查陳金城醫師指出,當身體躺下後,背部出現異常疼痛,特別在晚上痛到無法入睡,並伴隨腳無力等神經症狀時,就要懷疑可能是脊髓裡長腫瘤,應到醫院找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如果延誤治療,恐會導致腫瘤擴散,由脊髓往上延伸到腦部,甚至整個脊髓都是腫瘤,造成呼吸衰竭、四肢癱瘓。

夏季游泳透心涼 4招辨泳池水質

夏季游泳透心涼 4招辨泳池水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在暑假前,做水質及營業衛生稽查,為臺北市營業游泳池的水質衛生把關。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歐佳齡科長提醒業者,當池水有機物質(汗液、化粧品、尿液等)含量高時,氯會先與有機物質反應形成大量氯胺,產生令人不悅的氣味,水質衛生管理除加氯消毒外,應視使用人數適時調整清潔頻率及強度,增加換水頻率,並且定期維護設備與管線,避免微生物膜累積,以維持高品質水質。臺北市衛生局為強化營業場所游泳池的衛生安全管理,依據「臺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定期進行水質抽驗,於游泳淡季時(每年11月至隔年4月) 抽驗頻率為每3個月1次,旺季時(每年5月至10月)增加抽驗頻率為每2個月1次,抽驗標準採取高規格比照飲用水水質標準,規定總菌落數每1mL池水中應低於500 CFU,大腸桿菌群每100 mL池水中應低於(含) 6 CFU;截至今(108)年5月底,共抽查214家次、抽驗水樣428件,水樣不合格共計12件。對於抽驗不合格的業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皆已處負責人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並複驗,如複驗仍未改善者將按次累計加重罰鍰金額。大腸桿菌存於溫血動物及人類的腸道中,在健康狀態有益於宿主,但一般無害的大腸桿菌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也會導致疾病:1)當細菌離開腸道進入泌尿道可導致感染,由性交導致細菌進入膀胱,有時被稱作「蜜月膀胱炎」。2)當細菌進入腹腔,通常會導致致命性的腹膜炎感染。3)大腸桿菌的某些株具有毒性(其中一些類似導致痢疾的毒素),可導致食物中毒。「望聞問切」​分辨游泳池水質的好壞去游泳池,選個好泳池也是有竅門的,「望聞問切」辨水質。一望:進入泳池前先看水的顏色和透明度,水面有無顆粒漂浮,池底有無沉澱。二聞:如聞到味道刺鼻的氯氣,可能氯的含量已達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標準。三問:觀察該游泳池是否有標示池水的更換時間頻率及檢測結果。四切:下水後感覺是否有皮膚不適感,如感覺瘙癢、疼痛表示水質可能較差。游泳下水前後 應做好個人衛生管理歐佳齡科長同時也提醒民眾,優質的游泳環境,除了業者平時落實衛生管理,泳客也應做好個人衛生禮儀:游泳前澈底淋浴沖洗、卸粧並穿著潔淨泳衣帽、褲,如患有眼疾或皮膚病等傳染性疾病者,應避免入池;若游泳過程中有任何不適,請立即離池並通知救生員或服務人員。

新藥健保大利多 台商趁機回台治C肝

新藥健保大利多 台商趁機回台治C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歲的張女士罹患C型肝炎逾十年,卻因隨著台商丈夫長期旅居中國,加上C型肝炎傳統療法曠日廢時且副作用強烈,而無法配合治療,只能趁回台時定期追蹤回診。直至今年,健保全面放寬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給付條件,她趁春節返台探親接受治療,並趁著每月回台時回診,前後只需8週即完全治癒,後續追蹤確認體內無殘存病毒,目前已根治C型肝炎。C肝口服新藥副作用低 8至12週可根治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劉俊人教授表示,治療方便性會影響患者的服藥順從性。張女士罹病十多年已進展至肝纖維化,過去雖然想要治療卻一直無法配合。目前健保給付的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療程短且副作用低,8至12週即可根治,治癒率逾九成。新藥給付條件再開放 民眾應把握機會劉俊人教授說,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簡便,治療時間短,按病情8至12週即可結束療程,為患者大幅節省回診的舟車勞頓時間以及家人接送之苦不需打針、副作用極低。且今年6月1日起,健保更全面開放用藥範圍,患者體內只要驗出C型肝炎病毒,即可接受新藥治療,不需再等待6個月的觀察期。「台大醫院有許多病友是台商及僑胞,以往受限治療方式以及6個月的觀察期,因為工作、居住生活種種因素,都無法持續治療,很可能病情因此惡化,這次健保放寬給付條件堪稱是C型肝炎患者的一大利多。」劉俊人教授呼籲,民眾應把握機會、積極治療。C肝病毒屬系統性疾病 恐影響全身器官 劉俊人教授提到,早期治療C型肝炎才是根本之道,因為C型肝炎病毒屬於系統性疾病,會影響全身器官,並非僅止於肝臟,很可能造成腎臟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腦神經疾病等疾病,尤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積極治療C型肝炎,才可「治肝保腎」。 劉俊人教授也呼籲,治癒C型肝炎非但不傷腎,還是「保腎關鍵」,呼籲所有大眾應盡快加速腳步出來篩檢與治療,政府成人健檢也提供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的民眾免費成人健康檢查,接受免費一次的C型肝炎篩檢,期盼2025年達到消滅C型肝炎目標。 

毒品包糖衣誘染毒 5徵兆助父母把關

毒品包糖衣誘染毒 5徵兆助父母把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資料顯示目前首次沾染毒品的平均年齡已降低到12.5歲,2013年青少年涉毒人口從7,491人,2017年已增加到9,779人,短短四年增加30%,顯見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而使用毒品的原因有82%出於好奇、無聊與對未來人生沒有期待,18%因環境壓力影響。此外,目前新興毒品常製作成糖果、飲料等包裝,讓青少年甚至大人都分辨不出來,在誤觸、誤食下恐染上毒癮。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提醒家長及學生小心毒害上身。偽裝後的毒品 無形中毒害青少年現有的毒品中以海洛英、安非他命、K他命是目前三大氾濫毒品。南勢醫院精神科主任何仁琦表示,目前防制毒品最大的挑戰,在於毒品外觀已有別於傳統的結晶、粉末、膠囊或錠劑形式,而是參入零食或飲料(斷片酒、失憶水、毒奶茶),鬆懈青少年的警覺性,並逃避警方查緝。衛生局提醒父母,孩子隨者成長環境的不同,必須從小教育,灌輸對於安全使用藥品的觀念,提醒子女進入高危險場所,如網咖、酒吧、夜店等地方,必須多加留神,應注意新型毒品可能會偽裝成為香菸、咖啡、茶包、飲料等,讓青少年誤食。環境誘惑 父母應灌輸孩子正確觀念孩子吸毒的成因多受家庭關係影響,與家庭越疏離的青少年越渴望同儕肯定及追求刺激,因此用心關懷孩子是最有效的禁毒之道。何仁琦主任建議,父母及師長可特別留意孩子是否有出現「2不3沒有」的情況,從這些徵兆觀察孩子是否有染毒的情形,並給予適當的協助 :1)情緒「不穩定」2)與家人「不互動」3)常打哈欠「沒精神」4)體重下降「沒胃口」5)不明花費變多「沒節制」毒品如成癮 治療需全面施用毒品(成癮性非法藥物)成癮,已被證實為是一種腦部功能失調的疾病,會影響個人認知功能與行為表現,且伴隨慢性及復發性病程。藥物治療是藥癮治療的方式之一,目前僅鴉片類(如海洛因)藥癮,有有效的替代治療藥物(如美沙冬或丁基原啡因),協助成癮者控制對毒品的渴求。毒品成癮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除了藥物治療的協助,也需搭配其他心理治療,乃至生活型態的改變與其他層面的復健。為協助毒品成癮者戒治,現已指定藥癮戒治機構158家,替代治療執行機構168家,以符合醫學實證之治療方式,提供藥癮者門診、急診、住院及出院後之追蹤與資源轉介等服務,此外,也有提供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