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化學治療時,我能做些什麼?

化學治療時,我能做些什麼?

【認識什麼叫做化學治療】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藥物,將體內的腫瘤細胞殺滅,以克制腫瘤的生長。【認識接受化學治療該有哪些準備】首先:測量身高、體重,以便計算藥物劑量,抽血檢查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 數目及腎功能、肝功能等,或先與醫師討論,瞭解有關化學治療種種,以備有良好心理預備。【化學藥物給予的方式有那些】一般可分為口服,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但大多數以靜脈注射為主。【治療會造成疼痛嗎】並不會引起疼痛,但有些藥物可能會使您有不舒服的感覺,不過這只是暫時的,有些藥物若滲出了靜脈血管,可能會引起組織產生紅腫及瘢痕,所以當您接受靜脈治療時感到任何疼痛、燒灼、腫脹,請立刻將這種情形通知您的醫師及護士。【化學治療時間,應隔多久做一次】接受化學治療的長短,次數是依疾病的種類、本身本身物藥物應反應如何,可能可能每天、每週、每月,有時也可能斷斷續續,醫師會評估個別反應及治療的需要,做時間的調整。【化學治療可能產生什麼反應】化學藥物一方面可以阻止體內快速生長的腫瘤細胞,但是當正常細胞需要生長時,它們同樣地會因抗癌藥物受到波及,遂造成一些身體的反應,大致有:1.造血功能降低(如白血球下降) 2.毛髮皮膚改變反應 3.口腔腸胃道的改變 4.性與生殖功能方面可能的影響【化學治療期間吃很重要嗎】吃得好您才有足夠的體力去應付您的治療和疾病,唯有均衡良好的飲食,方能幫助您抵抗治療期間所產生的副作用,遂選擇多樣化食物如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才有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體重,修補皮膚、肌肉和器官,吃不在多,要吃得好。【化學治療期間胃口不好怎麼辦】化學治療期間可能改變了您的飲食習慣,有時候會有肚子空空的卻吃不下,建議您可以少量多餐或試著改變烹調方式,另外在進食前輕鬆一下,可以散散步,也許幫助您增加食慾。【好的心情有好的病情嗎】當您開始接受化療時,您必須改變日常生活活動以配合治療計劃,在治療期間可能會有許多令您不愉快的副作用發生,但重要的是,您並不孤單,因為有許多和您遭遇一樣的人,正成功且順利地面對與您相同的感受和問題。您可以藉著多和您的家人談話,或您的朋友與您有相同遭遇的病友談話、寫記事本、日記來幫助您暸解所有活動,如此也可使您知道該問醫師或護士什麼問題,而得到最好的幫助。(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 提供)

減重出奇招,耳穴埋針針灸

減重出奇招,耳穴埋針針灸

耳針埋針是經由皮下埋針於穴位上,為安全深度。耳針埋針放置時間為3 天。三天後自行將紙膠由下往上連同針一起拆除,若先行掉落則拆除即可。需留意埋針穴位外觀是否有「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或周圍皮膚有無發癢等過敏反應,若有以上情形請儘早拆除,並於返診時主動告知醫師。可多按壓刺激埋針穴位。沐浴後請立即以乾毛巾或衛生紙輕拍吸乾紙膠上水分,保持乾燥。17:00 過後請盡量避免食用澱粉、油炸類食物。

減重手術成功,並非從此高枕無憂

減重手術成功,並非從此高枕無憂

最近一篇關於胃繞道減重手術由缺乏維生素B而引起神經系統病變的論文,在知名的Neurology期刊中登出,引起了相當程度的討論。筆者根據過去的文獻及經驗提出一些觀念。病態性肥胖的手術治療不論是任何一種手術方式,都稱不上是十全十美的治療,就胃繞道而言,病患雖然體重下降較快,但若是沒有固定檢驗追踪體內各項維生素指標並定時補充的話,就會出現一些後遺症;如貧血、骨質疏鬆,甚至神經病變。貧血主要是因為鐵的吸收不足所引起,約有25%的病患在手術後會有血紅素下降的情況,但約只有10%病患須補充鐵劑。骨質疏鬆是因為鈣質吸收不良而導致,這種變化初期完全沒有症狀,必須抽血檢測副甲狀腺素及鈣離子的濃度,若長期缺鈣,則會流失骨本,容易骨折。至於神經病變,則是維生素B1的吸收不足所導致,此一病變相當罕見,通常只是個案報導,而且只要補充維生素B1就可完全恢復。目前學界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然而,這些問題看似嚴重,但是都可經由適當的維生素補充而緩解。換言之,減重手術後並非從此高枕無憂輕鬆享“瘦”,適當的維生素補充仍是必要的功課。相較之下,若因肥胖控制不了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而必須終身服藥,手術後的維生素補充還是比較輕鬆。因此,減重手術是將一個胖到會威脅生命的病人,治療成一個瘦下來仍須繼續追踪,甚至治療的輕症病人;但重要的是,他還是病人。這也是為什麼肥胖外科醫學界不斷大聲疾呼:千萬不可將此一手術,當作一般正常人體重過重,但未達嚴重肥胖時的塑身工具。因為它會把一個正常人變成病人。此外,胃繞道雖是目前手術中效果較好的選擇,但它所引起的維生素缺乏也最常見。然而,胃束帶及袖狀胃減重手術主要是藉由約束減少食量來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吃下的食物可完全經過所有的腸道,因此比較沒有維生素缺乏的問題。減重手的選擇是必須經過醫療團隊慎重評估,它絕對不是一蹴可及的工作。而術後的追踪配合,也是成功減重及避免後遺症的不二法門。(資料來源: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消化外科主治醫師 王偉醫師)

肥胖已達致病的程度,BMI大於40

肥胖已達致病的程度,BMI大於40

大部份的肥胖患者不須接受手術治療,他們只須要正確的飲食、運動、及熱量控制的指導並身體力行就夠了。對於病態型肥胖( BMI大於40,代表肥胖程度已達致病的程度 )的患者,上述的治療是不足以解決迫切的問題,因此必須以減重手術來幫助他達到減重的目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 王偉 醫師表示減重手術的方式,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是胃束帶及胃繞道兩種術式。就胃繞道而言,病患長期可能會有貧血、骨質疏鬆等合併症,維生素缺乏可能導致夜盲症、甚至腦病變。因此,手術後的病患必須服用維他命補充並定期抽血檢驗,才可避免上述的後遺症。至於胃束帶,它是一個矽膠材質的束帶像手銬一般地的束住胃上部,因此,不可避免地,患者必須接受體內終身有一個外來的植入物。袖狀胃減容又名袖狀胃切除,它的原理就是把原本袋狀的胃部修整成如腸道般的管狀,如此便可減少食量而達到減重的效果。胃底部含有大部份誘發食慾的分泌細胞,而手術會將此一區域切除,因此手術後進食的慾望會大大地減低而達到更理想的體重下降。腹腔鏡減肥手術是因難度很高的手術,美國肥胖外科醫學會認定醫師必須經過約一百例的實地操作才可將手術危險降至最低;如何在國內落實病患篩選及手術安全或許是衛生當局該慎重思考的課題。

肥胖剋星,胃束帶手術正式核准

肥胖剋星,胃束帶手術正式核准

 胃束帶是一個矽膠成分的扣環,經由外科醫師以手術的方式置於胃與食道交接的下方,來達到限制食量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幫胃扣上手銬,讓它不能裝入太多食物,因此,它是藉由限制食量來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與胃繞道手術是藉由吸收不良的方式是不同的。 胃束帶有一可充水調節的內環控制,因此在手術後,機動地調節內徑通道的寬窄,進而控制體重下降的快慢,達到量身打造的效果。病患在接受手術後,胃部承受30c.c.的食物便有飽足感,若再勉強進食就會產生吃撐後的嘔吐,十分不悅,因此細嚼慢嚥及減少進食量的習慣便會逐漸養成,進而甩掉肥肉,擁抱健康。 現在全世界已在超過25萬人的體內有胃束帶放置,胃束帶手術在歐洲已有12年的歷史,在美國已於2001年正式上市,目前是成長最快速的手術方式,手術是經由腹腔鏡方式置放,因此傷口小,恢復快,合併症少。根據美國肥胖外科醫學會的統計,目前各式的減重手術中,胃束帶手術是安全性最高,手術時間最短,合併症及死亡率最低的手術。在澳洲及美國的部份醫院,甚至可以讓病患當日出院。 當病患因其他疾病須接受胃腸手術或是希望取出束帶時,他只須利用腹腔鏡將束帶剪除,即可恢復正常的胃腸狀態。雖然胃束帶既安全又有效,但它仍有缺點存在。首先,手術後的食量就只剩下30c.c.,大口吃肉的日子從此不再,若勉強進食則會有嘔吐的現象。此一改變是終身的,一旦移除束帶便會有體重回復的現象。其次,約有10%的病患在接受手術後仍食用液體的高熱量食品,如可樂、冰淇淋等。因為胃束帶雖然縮小了胃容量及口徑,但液體仍可毫不受阻地流入腸道,因此手術後必須向液體及甜食劃清界限,否則只是白挨一刀。 雖然胃束帶的上市可嘉惠許多肥胖的患者,但也不是所有想減重的人皆可適用,胃束帶的目的是為了讓肥胖的病患體重下降進而免除因肥胖所導致的致命合併症如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等,它絕對不是一個美容塑身的工作。 目前世界各國對於減重手術的標準不一,以最寬鬆的澳洲而言,也必須是BMI大於35【BMI=體重(kg)/身高(公尺)2】或BMI>30且已合併症者方可。此外,雖說此一手術安全性高,但根據美國肥胖外科醫學會的標準,外科醫師仍須有30至50例的經驗。

病態性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病態性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在工業化社會中,肥胖症是導致早衰死的主要原因,台灣人的過重和肥胖人口已達39%。根據台灣近幾年十大死因統計,居首的癌症有好幾種癌症(例如結腸癌、乳癌)、第二名的腦血管疾病、第三名的心臟病和第五名糖尿病都與肥胖脫不了干係。我國肥胖之定義是根據衛生署在2002年對成人肥胖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平方公尺))小於18.5為過輕,18.5-24正常,24-27過重,27.-30.輕度肥胖,30.-35.中度肥胖,大於35為病態肥胖。此外,女性腰圍80公分,男性腰圍90公分做為中央肥胖的切點。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45公斤,或BMI大於或等於35並已有因肥胖引起之合併症,或BMI超過40對健康已經形成危害時,即稱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各種資料都顯示減肥手術是安全、有效的病態性肥胖外科療法。以下簡單介紹目前有關肥胖症的外科治療。1.胃繞道(gastic bypass):此種方法乃利用胃部分隔併行腸道繞行達到食量變小及吸收變差的效果。此種手術除了胃囊的容積限制進食外,繞道本身也有幫助減肥的效果。由於食物直接導入空腸,如進食高熱量的液體食物會導致傾倒症候群,因此也防止病人轉而尋找高熱量的液體食物,避免導致胃間隔及胃束帶失敗最主要的原因。胃繞道及胃隔間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於1991年所認可的兩種減肥手術.同時也曾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到目前為止有數篇的前瞻性隨機比較的報告,結果都相當一致在減肥的效果上胃繞道術優於胃隔間術。2.胃束帶(Gastic banding):胃束帶是另一種完全是限制胃容量的手術。手術乃以一種人工帶將胃的上部綁起,原理跟胃隔間相同。此法最主要的好處是沒有切割胃部,較無胃穿孔之可能性。近年來更發展出可調節的胃束帶,可由一個置於皮下之注射器來調節開口的大小。正式名稱為可調節矽膠胃束帶,之後更發展出可經由腹腔鏡手術置入之胃束帶,商品名為腹腔帶(Lap-band)。3.胃內水球:胃內水球是一種矽膠質的水球經由胃鏡置入的方式放入胃中佔據400-600c.c.的胃容量以減少食量而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它的好處是不須要開刀就可完成、但卻最多只能放置胃內六個月時間到了或是體重下降成功後必須再以胃鏡方式取出。目前已在衛生當局核可中。在台灣近年來社會經濟進步、飲食行為改變,幾乎是人人「吃得多、動得少」肥胖人口就會節節上升。肥胖除了對外觀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心理和社交活動的品質降低,也會對個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據統計 BMI大於40的病態性肥胖者其存活壽命是正常體重者的一半,所以健康的控制良好體重,不僅僅可以維持身材,也可有效的減低肥胖所帶來的合併症。

胃繞道術,糖尿病治療新契機

胃繞道術,糖尿病治療新契機

糖尿病是發生率頗高的文明病,台灣地區的發生率約6%。雖說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地降低因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但無論運動、飲食、行為調整、降血糖藥物及施打胰島素等方法,都無法治癒該病症。第二型糖尿病患同時有嚴重肥胖的問題。研究顯示,肥胖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性,當病患肥胖程度越嚴重,血糖就越難控制。因此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降低體重。然而這類病人無論藉飲食控制、運動、藥物等方式,體重都降低得很困難。兩本國際頂尖的外科醫學雜誌《外科醫學年報》及《外科學期刊》最近不約而同提出胃腸道繞道減肥手術能治癒90%以上的肥胖糖尿病患,而不再需要藥物。這些病患術後不論血糖、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及糖化血紅素的數值皆恢復正常。血糖狀況最長的追蹤時期達14年,而未見復發。糖尿病患 可望擺脫胰島素本院在過去五年內也有令人振奮的結果,需要手術的病態性肥胖病患中有25%合併有糖尿病。手術後,大部份病人之病情可大幅改善,不再須要服用任何藥物。究竟是何種機制使然,目前尚無定論。雖然已有證明減少食量及體重降低可明顯改善血糖,但對胃繞道減肥手術後的效果不單是由此可以解釋,而是另有機轉。假說認為十二指腸及空腸內可能存在一種會誘發擷抗胰島素活性之腸激素。當食物經過十二指腸及空腸時,此種激素會分泌進而導致體內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血糖便因而居高不降。胃繞道減肥手術後,食物已不再經過這部份的腸道,故此種腸激素分泌會大量降低,使得胰島素的活性重新恢復,因而使血糖正常化。另外一方面食物直接導入後端的腸道則會刺激腸內分泌另一種「腸升糖激素」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對血糖的降低也有促進作用。此一學說之機制雖未完全研究透徹,但無疑地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病態性肥胖的治療新希望減重手術應用在病態性肥胖的治療上已超過40年,經過多次的手術改良,目前在先進國家中,減重手術以胃繞道及可調式胃束帶兩者為主流。胃束帶手術是利用可調節之矽質束帶將胃部包繞以縮小胃容量,來達成漸進式的體重下降;胃繞道手術則是除了藉由胃部整型而縮減胃容量外,並將食物直接繞過約一半長度的小腸,利用縮減食量及降低吸收的雙重機制達到減重的效果。至於以往台灣本地使用較多的胃隔間手術,目前已被淘汰了。近年來,藉由腹腔鏡方式之減肥手術有降低術後疼痛、減少手術併發症及縮短住院日數等優點,因此已成為目前減重手術的黃金準則。美國減肥外科醫學會統計近年來每年減肥手術皆成倍數成長,2001年手術之病例已高達七萬餘例。研究顯示,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在有經驗的醫學中心執行時死亡率約千分之三,併發症為5%。主要的危險因子是年齡超過55歲的男性,並非糖尿病本身。因此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可說相當安全。胃繞道手術在非肥胖型的糖尿病病患是否一樣有效則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不過對於極度肥胖且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一直無法經由傳統的保守性療法得到很好的效果時,以腹腔鏡執行胃繞道手術,應是值得推薦的根治方法。(資料來源提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消化外科主治醫師 王偉)

油炸、高鹽,少年郎掉髮危機

油炸、高鹽,少年郎掉髮危機

中醫師:「活血、補腎加上正確生活習慣可改善掉髮。」最近因為掉髮問題前來求診的病患中,年齡層有越來越低的趨勢,顯示禿頭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主要是和年輕人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有關,像是很多人習慣晚睡,造成內分泌失調,還有喜歡吃油炸、高鹽份的食物,都容易讓血液中脂肪增加,進而阻塞頭髮毛囊,造成毛囊萎縮,形成掉髮。 中醫認為禿頭跟「腎虛」有關係,所謂的腎虛,不單單只是腎的問題,也包括中樞神經,以及與人的活力有關的系統。中醫認為頭髮是血所形成的,有「血盛則髮潤,血衰則髮衰」的說法。因此,當有掉髮的煩惱時,從中醫的觀點就是腎比較虛、血比較不足、血有淤阻了,需要補腎、補血,還要化除淤血才能改善掉髮現象。由於頭皮下層血液循環不良,使得毛囊逐漸萎縮,無法運送養分及氧氣,令頭髮無法得到足夠的營養枯乾、進而脫落。年輕人會出現掉髮問題,從中醫來看可歸因為「氣血兩虛」、及「肝鬱化火」等二型,其中「氣血兩虛型」較常見於青少年,會有頭髮花白、乾燥、白屑脫落及微微發癢現象,還伴有五心煩熱、心悸失眠、多夢、口乾舌燥、舌紅苔少、脈細長等。治療以杞菊地黃丸、加味逍遙散加減,以達滋陰、涼血、烏髮之效。而「肝鬱化火」臨床表現為短時間內頭髮大量脫落,病前多有精神刺激或壓力過大等因素,伴有胸侫滿悶脹痛、心煩易怒、胸中氣不足、舌質暗或有瘀點、脈弦澀等證。治療以小柴胡湯、桃紅六君子湯加蒼朮、黨參、女貞子、旱蓮草,以達疏肝理氣,活血烏髮之效。年輕人掉髮問題千萬不能輕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為毛囊的結構就是需要很良好的血液循環,因此以中藥材當歸,龜板等來調養,達到活血養血,降肝火滋腎效果,就可以改善掉髮問題;他說尤其年輕人因為新陳代謝功能比較好,平均約一至二個月頂上就可以長出細毛看出成效,但他也建議吃中藥材之前還是要先找合格中醫師診察,根據個人狀況開出處方後才食用,比較安全;他強調也需要同時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不要吃過分油膩辛辣的食物,減少熬夜晚睡,以及飲食油膩等,如果以中醫的活血原理來進行調養,加上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改善年輕人禿髮的成效比中老年人還要快得多。(資料來源:平安中醫診所 袁國山醫師)

長期鼻病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

長期鼻病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

台灣地處海島,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不過也讓過敏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容易出現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及學習情緒,建議可以從藥物治療及體質調整二方面同時進行,讓患者擺脫過敏性疾病的問題。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主因就是鼻腔裡面分泌組織胺,這些組織胺往內倒流,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鼻涕倒流,透過呼吸道及食道而內流到胃部跟腸部,中醫稱之為脾濕,所謂濕,就好像一口井,井邊水很多,我們就要打水,時間久了之後就會長出青苔,而濕就會引起我們皮膚出現騷癢,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根治的方法則是要從鼻子過敏的方向去治療,讓鼻子分泌物不會倒流到腸胃,同時暢通鼻道,達到根本治療效果。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與長期鼻病有關,例如鼻中隔彎曲易導致鼻涕倒流,就從鼻中隔彎曲去矯正,使其鼻涕不倒流;有的是肥厚性鼻炎腫脹,遇到冷空氣就會分泌組織胺,往食道逆流引起胃腸問題,雖然不會出現脹氣、腹瀉或腹痛等症狀,但是卻容易產生濕疹及蕁麻疹等病症。因此治療時,就需要從鼻部的黏膜腫脹處敷藥,降低腫脹、發炎程度,同時阻止組織胺分泌,就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問題。從臨床經驗顯示,以外敷藥搭配內服中藥,經過一兩個月耐心調養之後,通常症狀就可解除,門診中不少患者也因此擺脫多年疾病困擾。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延誤就依除了自己受罪之外,更糟糕的是鼻病的問題也無法解除,因為鼻病是不會自然痊癒的,它只會一直惡化,變成其他更多更嚴重的鼻病,如果放任它惡化下去的話,到時候只會加深治療的困難,以及自己的痛苦。(資料來源:仲景中醫診所院長   趙山本醫師)

你壓力大嗎?醫師教你減壓DIY

你壓力大嗎?醫師教你減壓DIY

你壓力大嗎?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回答「是」。現代人的壓力大,也是讓精神科門診患者爆滿的原因之一,從研究報告及臨床經驗可以規納出十大精神壓力來源,從強度來說分別是喪偶、離婚、分居、入獄、親屬死亡、受傷或生病、結婚、失業、夫妻和解及退伍,可見壓力來源有各種形形色色,不過在相同的壓力下,有些人不為壓力所動,有些人卻可能因以上一個壓力產生就出現一厥不起了,原因就在於每個人的抗壓性不同。例如離婚這件事,有些人遇到這種事會傷心難過,不過若是天性樂觀、抗壓力高的人,難過幾天就可以平復心情,開始過正常的生活。但如果是有A型性格的人就很危險,由於對事情要求完美,比較無法接受婚姻挫敗,如果又發生在抗壓性低的人身上,就很容易造成生理疾病發生或產生像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長期處在壓力下的人容易出現生理上的疾病,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輕者可能出現像頭痛、心跳加快、心悸、長青春痘或口腔潰瘍等症狀,嚴重的會有腸胃病、氣喘、皮膚病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對於壓力的紓壓方法,可以先從日常生活簡單的做起,包括: 均衡的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巧克力、咖啡、酒、油炸類食物,在飲食的過程中搭配細嚼慢嚥、舒適的用餐環境及心情,的確可以達到食物紓壓的效果。 充足的睡眠:注重睡眠環境及充足的睡眠,並保持良好睡眠品質。運動與休閒:適度與適時的運動,可減緩壓力所帶來的不適。據研究調查顯示,音樂可幫助壓力的紓解與身心放鬆,所以選一些靜態的音樂或心靈音樂。按摩或SPA:壓力最容易造成肌肉僵硬與酸痛,因此結合適度的按摩可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紓解,適度活絡筋骨不但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更可舒緩任何因壓力所造成的肌肉酸痛。 找人傾訴:有壓力時最好不要老往自己肚裡吞,找個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說出來,盡量別讓自己獨處,讓朋友或家人陪在身邊,就算不說話也好,一段時間後,情緒就會比較平穩。使用腹式呼吸法:以深呼吸方式讓情緒平穩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搭配肌肉伸展動作,效果也不錯。遠離煙酒及毒品:有些人習慣用抽煙、喝酒,甚至吸毒來逃避壓力,這樣是個相當危險的行為,不但無法解除壓力,還會造成上癮問題,甚至會危害身體的健康。每天寫心情日記:建議每天睡覺前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做成記錄,如果發現長時間都是想負面的心情,就要小心了,另外可以寫一些正面一點的話來激勵自己。如果使用以上方法都無法有效讓你遠離壓力,而且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這時千萬別放任不管,最好尋求專業人員或醫師求助。 如果醫師建議要搭配使用精神科藥物,也千萬別一味抗拒,目前使用在對抗壓力或穩定情緒的藥物包括神經穩定劑及穩定心跳的藥物,只要遵從醫師的指示用藥,不要過量及任意停藥,一段時間就可以讓你遠離壓力,避免疾病上身了。 (資料來源提供: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楊聰財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