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只要青春不要「疤」

只要青春不要「疤」

痘疤現今最常用的方式為磨皮雷射,利用高能量的雷射光束快速地將皮膚組織汽化,磨掉凹凸不平的表皮,再藉由傷口的再生更新,以達到換膚的目標。陳冠宇 醫師表示雷射磨皮,包括二氧化碳雷射和鉺雅克雷射,兩者各有其優缺點。二 氧化碳雷射打得深,效果快;而鉺雅克較溫和,術後的復原時間較短。最好的時機磨皮為夏天,因夏天新陳代謝快,皮膚的循環情況良好,促進雷射治療後的皮膚再生。雷射磨皮是淡化疤痕、消除皺的一種理想方式,但是術後的照顧如果不好,會有反效果。因此保持傷口清潔,不要搔抓,定期回診觀察,適當地防曬,才能讓傷口快速復原,避免黑色素沉澱,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作好防曬,減少罹患皮膚鱗狀細胞癌機率

作好防曬,減少罹患皮膚鱗狀細胞癌機率

陽光照射對皮膚的傷害是具累積性的。根據國外的統計,愈早防曬,則可減少罹患皮膚鱗狀細胞癌的機率,可見防曬的重要性。一般人認為只要在夏天或大晴天才需要做防曬的工作,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陽光中的紫外線依照它們的波長可分為UVA (波長320-400nm)、UVB (波長290-320 nm)、UVC (波長280-290 nm)三種。UVA是隱形的殺手,因為它看不到,穿透力又強,可以透過雲層、玻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室內室外,時時刻刻伴隨著您,是造成皮膚老化的主因;UVB是一般民眾認知的紫外線,主要造成急性的傷害─曬傷,亦具有累積的作用,長期曝曬也會造成皮膚的老化及皮膚癌;UVC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性最大,所幸它已被地球外圍的臭氧層過濾掉了,然而臭氧層的漸漸破壞,UVC已慢慢地威脅著人類。防曬的工作是不分冬夏、不分晴雨,是每日必作的保養功課,尤其應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的太陽光照射,因為此時的紫外線量最大。如何選擇防曬品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曬係數: 指塗抹防曬產品後皮膚最小致紅劑量,除以未塗抹防曬產品皮膚最小致紅劑量所得之倍數。比方說,受試者在未使用防曬產品前,十分鐘就已經曬紅,而使用防曬品 SPF15後,則約需要150分鐘(15x10)才會曬紅。一般SPF建議係數至少為15,但由於一般民眾塗抹防曬乳液量約標準測試量的1/4至1/3,甚至更低,因此防曬保護效果大打折扣,基於考量,建議考慮SPF值較高的防曬產品。什麼才是好的防曬品,並無標準答案,應視自己的需要選用自己最適合的產品;重要是產品要清楚地標示製造成份、日期、有效期限、且具低敏感性、非粉刺性,同時可防禦UVA及UVB才是好的防曬品。

擠.壓.摳 的動作,潛藏痘疤危機

擠.壓.摳 的動作,潛藏痘疤危機

【主要病因】1) 皮脂分泌旺盛。2) 毛囊腔不正常角化造成毛孔阻塞。3) 細菌的增生(Propionibacterium acnes)。4) 皮膚刺激產生紅腫發炎反應。                                       【主要治療原則】1) 減少油脂的分泌。2) 促使阻塞毛囊腔角質脫落。3) 減少細菌的增生,降低脂質的水解。4) 減少青春痘發炎所造成皮膚之損傷。擠、壓,摳的動作容易造成青春痘的發炎與擴散,也增加留下痘疤的機會,彭賢禮皮膚科診所 謝富森 醫師建議,若要清除應找皮膚科醫師,在不引起發炎的前提下幫你把黑頭粉刺和白頭粉刺處理掉。目前治療青春痘的藥物包括外用及內服,可相互搭配使用,病患一定要遵從皮膚科醫師的指示,耐心接受治療,若治療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應提出跟醫師討論,請醫師幫助解決,有了正確的概念才不會因誤解而中斷了治療,以致事倍功半。

口服A酸常見的副作用及禁忌

口服A酸常見的副作用及禁忌

口服A酸對孕婦是絕對的禁忌,因有容易造成畸胎性的副作用。用藥前醫師得先確認女性患者絕無已懷孕的可能外,更須與患者充分解釋後,並得要患者填具切結書,使患者瞭解在服藥期間懷孕的嚴重性!陳冠宇 醫師更強調,因口服A酸的脂溶性高,停藥後亦將在身體裡殘存相當久的時間,故須要求使用女性患者在停藥後一月,方能懷孕。陳冠宇 醫師表示,在服用A酸期間,臉部將變得較為乾燥,尤其是眼部及口腔、嘴唇等處,臉部的乾燥可使用保濕乳液及調整洗面劑的清潔來尋求改善,唇部的乾燥可常擦護唇膏或凡士林來解決;至於眼部因乾燥所造成的不適感,患者可多點些人工淚液,並且注意在此期間最好戴普通眼鏡,以免角膜受損。其他少見的副作用包含落髮、流鼻血、牙齦疼痛、肌肉疼痛等,這些都屬「暫時性」的,一旦停藥後,這些問題都將隨之而去!另外,患者須於治療期間定期回診,目的是需追蹤肝功能及血脂肪數值,少數病人有輕微肝功能或血中三酸甘油脂的含量升高的現象,但亦屬可逆性的,原則上不必停藥。病人若有情緒低落的症狀應告知醫師。目前健保給付口服A酸治療重度痤瘡。使用前醫師須檢付一個月的傳統治療病歷、患者臨床照片、經健保局審核認定有服用A酸之必要,方能開立健保口服A酸處方!

寶寶頭髮越來越少,怎麼回事?

寶寶頭髮越來越少,怎麼回事?

在嬰兒相當常見而良性的情形,原因是出生數個月內的嬰兒的許多頭髮都同時進入休止期,因此造成大量掉髮的現象,這種毛髮進入休止期後毛髮的脫落,其實是我們人身上甚至所有動物的毛髮都有的現象,只是一般各個毛髮的生長期休止期是交錯得很均勻的,因此我們的頭髮雖然無時無刻都有約5-10%進入休止期,但因平均分佈在頭皮上,所以不會產生某個特定部位的禿髮現象。但嬰兒,小動物剛出生時都有這種短暫時間內同時進入休止期的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小動物出生不久時毛髮長的不均勻的現象,原來與嬰兒的頭髮大量掉落是一樣的。這種現象在頭髮休止期(約三個月)過後就會漸漸恢復的,至於為什麼有的小孩會而其他小孩不會,認為可能這個道理與母親產生產後休止期掉髮或大病初癒的掉髮來解釋一樣,就是生產或大病對某些嬰兒或母親都算是個大的壓力,在這時候身體全力在應付這個狀況,而細胞分裂最旺盛的地方如頭髮與指甲,就暫時顧不到了,因此產生這種暫時休息的狀況了。另外,若是在大人短期內的頭髮大量掉落,最常見的是母親產後的休止期落髮,泛發性圓禿,紅斑性狼瘡,梅毒禿髮,大病之後,或藥物(尤其是化療藥物)等引起,要給醫師診療才能正確診治。嬰兒在出生半年內的大量掉髮,絕大多數是出生後休止期落髮,請不要緊張,再過三個月到半年內會恢復的。

治不好的灰指甲-甲床剝離症

治不好的灰指甲-甲床剝離症

這是常被誤認為灰指甲而治療不好的病例。許明隆 醫師表示,其實甲床剝離症有很多種原因,如乾癬,甲癬,甲狀腺機能低下,服藥後的光敏感反應,工作常碰水,外來傷害造成,或找不出原因者。由於甲癬是大家較熟識的病,因此病人或醫師常把這病誤認為灰指甲來治療。指甲下方有空隙,甲床與指甲分開,不論指甲完整或被剪掉部份或全部,指甲本身無明顯變黃變厚及不透明的變化,指甲周圍有角化脫皮的現象。另外工作及習慣上要仔細問診找出相關的原因。許明隆 醫師建議,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及密封療法,逐漸改善,另外再給予建議飲用高胡蘿蔔素的木瓜牛奶,及補充微量元素鋅,指甲就有明顯改善了。不過這也經過了約8個月,改善並不算很快。病史要能仔細問出重點才容易針對原因,療效較好,也能預防再發呢。服用過整個療程口服抗黴藥物,竟然都無效的,你的病不是灰指甲,甲床剝離症可能是你要考慮的,不過其他尚有甲乾癬,20指甲失養症,鑷狀指等難治的指甲疾病也有可能。

指甲白點是為什麼?

指甲白點是為什麼?

白甲症,是一種在小孩常見的指甲疾病,尤其白點的分佈型態可分數種,單純幾點小點的一型在很多正常小孩都可看的見,不需治療。本例的一型叫紋狀白甲症,是許多白點排成橫紋狀的情形,較少見,一般認為是遺傳因素或是外傷性,或體內因素產生。而另一型是整片變白的,在國外認為是愛滋病患得到甲癬感染時,容易變成的型態。其實以醫師的經驗發現,有一型稱為表淺白甲癬的臨床表現會與這個病表現很接近。但鑑別重點在本病白點有排列呈橫紋的傾向,這在是甲癬不會有的。【診斷重點】 小孩或年輕人,紋狀的白點橫向排列於多個指甲,即可診斷。【治療及預防】預防能成功否,決定在醫師找出原因(病人摳抓,所以是屬於外傷性的紋狀白甲症),認真告知病人時,病人自我認知的程度,因很多情形,病人常不以為然,或全然不在意,總以為要做什麼治療才會好,而消極的不摳抓,好像沒有積極的治療,那就容易失敗了。請不要咬指甲,摳指甲周邊的皮膚,因除甲溝炎外,常還可連帶引起指甲生長的問題,如白甲症,或指甲表面凹凸不平,造成美觀的問題。

工作常碰水,小心指甲變了調

工作常碰水,小心指甲變了調

甲溝炎為一種指甲旁邊皮膚發炎腫起的現象,發炎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常碰水,造成念珠菌伺機性的感染所致,而這部分的皮膚正好甲母細胞的位置,因此發炎的甲母細胞生長出來的指甲就會不平整,而常常長的高低不平或顏色不均,甚至顏色改變。《診斷重點》發炎腫起指甲近端的甲溝,合併相對應長出的指甲變形,無受傷病史,配合病人工作上常碰水,及病史的時間與指甲生長的速度吻合。指甲生長的速度要重新長出好的指甲,在手上就是要三個月以上呢!大部分沒有辦法治療到如此的滿意,追根究底是因為工作環境無法改變--工作仍然繼續做,又不戴手套(戴手套影響工作),因此只能意思意思的擦藥,這樣就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嘍。

愛貓族當心貓抓病

愛貓族當心貓抓病

貓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e),侷限型這是種不常見但要注意的病,原因是貓身上可能帶有的翰斯勒巴東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 因抓搔,舔舐感染人引起。由於醫師多半沒有經驗過此病,因此常延遲診斷,故病人常經歷其自然病程—局部淋巴結腫痛數週至一個多月以上,其間併發燒及其他皮膚疹的現象。本病的致病菌可能來自貓蚤帶的菌造成貓的菌血症時傳染給人的。而野貓身上帶菌的貓蚤可能是主要的傳染媒介。本病有時會因病人免疫力不足而有全身及內臟侵犯型,較少見。診斷重點單側疼痛性淋巴結(尤其腋下),嚴重時會化膿排出,有貓抓搔或舔舐病史,並可找到原始傷口於淋巴結同側肢體。另外病人可併有發燒,及非特異性的皮疹。由於該菌培養困難,要在實驗室證實,可用聚合脢連鎖反應,把特定DNA放大出定序,與網路上的菌種比對得到證實,本例就是這樣證實的。預防及治療本病的預防在減少野貓及貓蚤的接觸。類似的這種經過媒介傳染的人畜共通疾病如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都是寵物族,或與動物接觸時要提高警覺,注意衛生才能減少的。本病屬自限性,會自己痊癒,但需時數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治療上,給予抗生素的效果上有爭議性。流浪貓要抱回家養,衛生要注意,貓的有關疾病有貓抓病,貓咬病,及犬小芽胞菌引起的黴菌感染,都是愛貓族要小心的。

越擦越厚的頭皮結痂,注意脂漏性皮膚炎

越擦越厚的頭皮結痂,注意脂漏性皮膚炎

越擦越厚的頭皮結痂,是為什麼?這是一種脂漏性皮膚炎的特殊型,脂漏性皮膚炎在初生嬰兒還算蠻常見(原因是皮屑芽胞菌過渡增生造成的頭皮發炎增生反應),但多數程度較輕,一般數個月內慢慢會自行消失,而這種特殊型除了會產生厚厚的頭皮屑以外,最大的特徵就是病灶處的頭皮不紅,但病灶除皮屑多外,會把髮根連結成像石棉板狀的結塊,單單洗頭並無法除去,若硬要除去,可能會連頭髮一起拔下來。患者通常無症狀。這種特殊型的脂漏性皮膚炎常發生在小孩或年輕人,要注意與乾癬的頭皮病灶鑑別診斷。乾癬的頭皮屑較銀白色,但頭皮發紅通常較明顯,侵犯部位的毛髮根部不會結塊,但末端會較向中央聚集,初期有時難以區分。年紀從小孩到年輕人,頭皮上忽然長出一塊區域有淡黃或透明樣的頭皮屑或角質把髮根粘在一起,無痛癢感,用力摳下會帶整撮頭髮拔掉。這個皮膚病只要使結塊的東西掉下來就可以,用油質的藥擦厚一些能滲入這些結塊的角質,幾天後自然就掉下來了。但一般醫師習慣用非油質的藥膏(因油質的藥擦起來油膩,通常不討好)一層一層的蓋上去,結果越擦越厚越乾,反而糟糕。預防之道在常洗頭,避免菌過度滋生,而一旦發病後,要用適當的基劑的藥來治療才不致惡化。治療皮膚病藥物的基劑很重要,不適合的基劑用起來反而會增惡病情,油質基劑雖不討好,但對厚皮或結痂病灶有很好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