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肉毒桿菌素注射改善食道弛緩不能症

肉毒桿菌素注射改善食道弛緩不能症

食道弛緩不能症病患主要的症狀為吞嚥困難、胸痛、嘔吐及胃酸逆流。導因是下食道括約肌處的抑制性神經元功能喪失,造成下食道括約肌持續收縮無法放鬆,進而造成食物堆積在下食道而導致嘔吐逆流等症狀。診斷的工具包括胸部X光、鋇劑食道攝影、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壓力檢查等。雖然此疾病相當少見,但食道弛緩不能症卻是所有食道運動功能異常疾病中治療成績最好的一種。治療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肉毒桿菌注射、氣球擴張術以及手術治療,這些治療的原理皆在於降低括約肌的張力。除了手術治療外,其他的治療的效果皆為短期有效,因此病患必須反覆接受治療。肉毒桿菌素注射是利用胃鏡操作將之注射在下食道括約肌,藉以麻痺括約肌而使原本緊縮的肌肉鬆弛,使食道通暢。這個治療的缺點在於肉素桿菌素的葯效會隨時間降低,因此,每三個月到半年就須注射,否則又會回復原本狀態。氣球擴張術是利用氣球壓力將下食道括約肌處的肌肉強行撐裂,效果個別差異較大。但有造成食道破裂的可能。外科治療方式是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最有效的方式,賁門肌肉切開術在1913年發表,將食道下括約肌縱向切開至黏膜層,往下延伸至胃部約一公分,往上則至下食道括約肌以上數公分左右,傳統手術可以開胸或是開腹的方式進行。賁門肌肉切開術成功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狀的圯例約為80%至90%。第一篇以腹腔鏡進行賁門肌肉切開術的報告於1991問世,自此之後使用胸腔鏡或是腹腔鏡進行食道手術便成為一種新的治療趨勢。由於傷口變小、復原變快,住院日數變短、手術安全變高,病患較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相關報告指出自從使用腹腔鏡手術來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以來,氣球擴張術或是肉毒桿菌注射的使用率已相對減少。此外,數篇前瞻性研究比較傳統開腹與腹腔鏡賁門肌肉切開手術的優劣,結果顯示儘管腹腔鏡手術所須時間較長,但疾病治療之整體結果上與傳統開腹並無差異,但病患卻不必受到大傷口的痛楚及較長的住院時間,因此仍建議使用腹腔鏡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然而不管是胸腔鏡、腹腔鏡或是開腹手術,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發生胃食道逆流,改良式的術式減少延伸到胃部的切開範圍,可以有效地減少術後胃食道逆流症狀,發生率可降到10%。目前為止,腹腔鏡賁門肌肉切開術已被認定成為食道弛緩不能的標準手術方式,不過是否需加上抗逆流手術來預防胃酸逆流,目前醫界仍然沒有共識。不過研究証實增加胃折疊抗逆流術並不會降低解除食道弛緩不能症狀的成功率,但卻可預防可能的胃酸逆流。接受治療成功的病患,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但因為食道弛緩不能的病患得到食道癌的比率仍高於正常人,所以胃鏡定期檢查仍是必須的。

無疤眼袋脂肪移位,改善下眼皮老化

無疤眼袋脂肪移位,改善下眼皮老化

32歲的李小姐,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長時間看電腦及作息不正常,讓她二眼不但無神,眼袋也腫得像二顆龍眼,眼袋下的淚溝,更讓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十歲,好幾次都被同事虧說看起來像歐巴桑,讓她困擾不已。過去以雙眼皮手術為最多,不過最近卻出現了變化,反而動眼袋手術的患者人數增加不少,甚至有漸漸超過雙眼皮手術的趨勢,主要原因跟近年來大家對眼袋的治療觀念有所改變,加上手術技術提升,讓患者滿意度大為提高有關。大部分前來整形眼袋的患者,主要訴求都會集中在希望解決眼皮下方鼓鼓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眼袋,但其中有七成的患者還在眼袋下方合併有深淺不一的下陷痕跡,這個凹痕我們稱之為淚溝。過去大家都比較重視眼袋鼓出不好看,最近民眾也開始察覺其實淚溝也是造成下眼皮老化不好看的重要原因之一。梁偉中 醫師表示,傳統處理眼袋的方式是藉由內開或外開的方式將脂肪切除,不過根據長期臨床經驗,眼袋脂肪切除後,時間久了反而會讓淚溝更明顯。針對這個缺點,目前使用的「新式無疤眼袋脂肪移位」手術,經由結膜內開方式進行眼袋手術,不需將眼袋的脂肪全部切除,反而是將脂肪移位至淚溝處固定,採用這樣的治療方式,一方面可以將眼袋鼓鼓之處變平了,另一方面淚溝凹陷的地方反而可以被填飽滿,讓下眼皮變得平坦,改善老化問題,比傳統割眼袋手術只讓眼袋鼓出部份變平,卻留下淚溝凹痕的狀況改善很多,加上新式手術不會留下疤痕,讓患者滿意度大為提升。

「七先生」的隱憂-談暴牙

「七先生」的隱憂-談暴牙

大部份的上門牙外暴,都來自遺傳,有些是單純上顎牙齒外暴,有些則合併上顎骨前突外暴或下顎骨嚴重後縮,更突顯牙齒外彪的情形;除此之外,有些上門牙外暴的病例是長期吸吮手指所致,因此,恆齒長出前之阻斷不良口腔習慣,是成功改善此類暴牙的重要步驟。鄭信忠 醫師指出就治療方式與效果而言,端視病患之年齡及暴牙程度而定,有著極大的變異與效果:若小孩即呈現「哈嘜兩齒」的嘴臉,最適當的治療時機為前面四顆上顎門齒長出時,此時牙齒長相宛若兔寶寶的門牙。經正確的診斷後,判定暴牙是上顎前突所致或下顎後縮使上顎相對突出,前者可戴固定矯正器或頭帽牽引器,使用上顎門齒後縮,並限制上顎發育;後者則可以戴「功能性矯正器」,促進下顎向前之生長量並同時使上顎門牙後縮。若恆齒都已萌發的病例(指12歲以後),則往往需拔掉上顎第一大臼齒,利用拔牙後所遺留的縫隙將前牙往後縮並將此空隙關閉,則前牙外暴排列將變平。若成年人且具極度「七先生」的外觀及牙齒時,表示上顎骨前突外暴,可視狀況,以拔牙配合傳統矯正方式治療,或需以外科正顎手術配合傳統矯正方法,將上顎骨朝後方及上方移動,以改善臉部觀及牙齒排列。若外暴程度嚴重到影響咀嚼、發音、心理障礙時,就有必要找尋齒顎矯正醫師治療,以恢復正常的牙齒排列、咀嚼功能與口顎外觀。

輕忽牙周病,小心變成無”齒”之徒

輕忽牙周病,小心變成無”齒”之徒

李小姐是一個朝九晚五的粉領上班族,每天早上為了趕上班打卡,刷牙總是草草結束,偶而還會刷出血來,但因為趕時間,也不以為意;經過昏昏欲睡的一個早上,中午為了瘦身只吃蘋果餐減肥,咬了第一口,卻看到咬痕上有血跡,心中覺得怪怪的,但卻因為趕工作進度也不去在意它,而且最近還發現自己有一點口臭,李小姐心想一定是睡眠不足,火氣大,等到休假一定要睡到中午才起床。相信有類似情況的上班族應該不在少數,但是你知道李小姐可能已經被牙周病盯上了嗎?根據多項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每十人中就有九人被它盯上可能還渾然不知,而牙周病更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所謂的牙周病簡單的說就是牙齒周圍的疾病(包括齒齦炎,牙周炎和齒槽骨的病變),也就是牙齒的地基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病情一旦加重,隨著地基的流失,牙齒雖然沒有齲蛀,也一樣保不住了。會罹患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口腔衛生做的不夠好或不正確,讓髒東西(牙菌斑、牙結石、食屑)堆積在牙齒周圍。這些細菌及其分泌物的毒素先開始破壞牙齦,進而延伸到牙齒周圍的骨頭(齒槽骨),牙齒的地基就這樣流失掉了。它同時更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更不會痛,必須靠牙醫師的檢查﹔但還是有若干臨床的表徵,如牙齦紅腫、牙齦易流血、口臭 咀嚼無力、齒間出現裂縫、牙齦萎縮對冷熱敏感、牙齒鬆動無力,嚴重時甚至會自動掉落,若發生以上表徵,就應立即請專業的牙科醫師做檢查。牙周病的基本治療在於「清乾淨」,對早期病變而言,牙醫師用超音波震盪器清除牙齦與牙齒交接處的牙結石,再用手操作器械清除深部的牙結石,再配合上病人的口腔衛生訓練,就可以輕鬆解決牙周病的問題。在基本治療及病人口腔衛生改善後,往往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仍有問題無法改善,便要考慮是否需要施以手術。正如同所有的慢性病一樣,「不痛」只是沒有自覺症狀而已,並不表示沒有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患者很容易因為牙根部的齒槽骨被吸收破壞,讓愛美的女性,張嘴一笑就可明顯看見牙齦紅腫,看起來很不美觀,甚至還會讓口氣不好,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因此「預防重於治療」,良好的口腔衛生,正確地使用牙刷、牙線,定期請專業的牙醫師檢查、洗牙、清除結石,是預防牙周病的最佳良方。

輕忽頸椎病變問題,小心會要你的命﹗

輕忽頸椎病變問題,小心會要你的命﹗

頸椎是連結頭部及軀幹的關鍵,若該部位病變,輕者頸部及肩膀酸痛,重者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門診中經常有患者痛到無法忍受才來就醫,這是非常危險且錯誤的觀念,通常神經外科門診常見的頸椎疾病及治療方式包括:1.    頸椎間盤突出:病因分外傷性及退化性兩種。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大半由車禍、高處跌落或跳水觸底造成;退化性頸椎間盤突出則是長期姿勢不良,過度勞累,頸部肌肉無法承受多餘的壓力,使頸椎間的椎間盤受力增加,加上椎間盤退化而喪失彈性,以致椎間盤突出,嚴重者會壓迫到神經需經由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如果延誤醫治時間,病人恐有終身殘廢之虞。目前已經有人工椎間盤可供選用,恢復效果比其它代用品還好,手術後三天就能出院。2.    頸椎外傷:多由車禍、高處跌落、運動傷害、槍傷或刀傷引起。若只有皮肉傷則癒後效果通常良好,若傷及神經但未傷到骨髓,就需手術治療。一旦傷到脊髓,則常因神經元缺血或壞死而癒後不良,其治療重點在防止神經元惡化及維持頸椎之完整性和穩定性。3.    退化性頸椎炎:俗稱骨刺,乃長期頸椎受力不均至局部頸椎或韌帶鈣化所造成。中老年人需特別小心骨刺,若頸背部酸痛及上肢酸麻無力等症狀加重,必須立刻門診檢查。輕微的神經壓迫可藉藥物及復健治療,但若壓迫厲害引起劇烈疼痛、四肢無力、肌肉萎縮、步態不穩,甚至大小便失禁或癱瘓,則必須賴手術治療。4.    頸椎腫瘤:罹患此病之人並不多見,但亦不能掉以輕心,患者以良性腫瘤居多,早期治療效果良好;至於惡性脊椎腫瘤常是移轉而來,癒後效果往往與腫瘤性質有關,目前手術治療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無法手術或者開刀拿不乾淨,則可考慮電腦刀治療(Cyberknife Radiosurgery) 。頸椎是腦部通往周邊神經的樞紐,其重要性不可言喻,保持頸部健康的方法不外乎規律運動、正確姿勢及正常生活。一旦頸椎病變需盡早治療,否則迷信偏方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期,想再度擁有健康的頸椎就為時已晚矣!

「哈日風小虎牙」令牙醫師不為苟同

「哈日風小虎牙」令牙醫師不為苟同

近年來隨著「哈日風」的流行時尚,一些「哈日族」日常所用的物品、穿的服飾、聽的音樂、吃的食物及看的電視,皆深受東瀛流行風影響,連日本明星照片中最常看到的「小虎牙」,亦有蔚為風氣之勢,令專業的牙醫師對這種趨近盲目的追逐流行,深感「自嘆弗如」與「不為苟同」!所謂的「虎牙」,乃指口腔內上顎犬齒萌發時位置不夠,導致生長過程中被壓擠到牙弓齒列的外面,因其形狀尖銳且又居口角處,外表觀看,彷若老虎的尖牙,因以得名,台灣話又稱為「豬哥牙」,都是類似的道理。就學理而言,這種現象應稱為「犬齒異位性萌發或牙齒擁擠」,主要的原因是空間不足所致。一般正常人擁有20顆乳牙,每一個乳牙的底下有一顆恆齒,而乳牙的大小與擁有的空間排列,將提供其底下恆牙的萌發空間,倘若乳牙發生齲蝕、提早脫落或拔除,使得原有乳牙的空間位置改變或減少,就會造成恆齒沒有空間萌發,易長歪在齒列外側,造成牙齒擁擠現象;尤其是80%的上顎犬齒常是所有乳牙齒列中最後換的牙齒,往往其他恆齒都順列取代乳牙位置後,剩下的空間還不夠犬齒萌發,導致長在牙肉上,繃出「虎牙」。除上述常見原因外,牙弓太小,牙齒太大,使牙齒無法正常排進牙弓內而導致牙齒擁擠,亦是門診常見病因。「小虎牙」看似可愛,但因牙齒擁擠不易清除,易使附近牙肉腫脹發炎、鄰近牙齒齲蝕,上下排牙齒無法正常密咬在一起,咀嚼不易,更無法發揮「犬齒」應有的「撕裂功能」;也因小虎牙外突,嘴唇不易閉合,唇形與嘴形不雅觀,尤其尖銳犬齒外突,常穿破嘴唇破皮,造成口腔潰瘍,基於上述之不便,齒顎矯正醫師皆會建議「小虎牙」應接受治療,排列成整齊齒列,方便潔牙,美觀好用!由於「小虎牙」產生的原因是牙齒擁擠,位置不夠,因此大部份的虎牙治療都需拔掉某些牙齒裂造空間,讓長在外頭的犬齒利用矯正排進正確的位置,就如同四張椅子六個人坐,一定非常擠,有人坐在外頭,若請兩個人起來,則保證一個坐一張椅子,整齊排排坐,所以治療虎牙大多數需拔掉虎牙後面的第一小臼齒,騰出空間,將「小虎牙」排入牙弓,而作完矯正後所拔牙的空間亦「船過水無痕」找不到縫隙,變成整齊齒列,雖然整體牙齒數目有減少,卻不影響整齊具功能的齒列。因此,若你有「小虎牙」或「牙齒擁擠」,時髦風尚終抵不住健康的需求,由衷的建議,去找齒顎矯正醫師,作詳細檢查與治療。

上暴下暴-聯合「暴」

上暴下暴-聯合「暴」

人類的門牙向前傾斜角度而言,上下門牙間有一定的關係,而門牙又是埋在顎骨上,因此,上下顎骨間存在一定的前後關係,倘若單純上面的前牙外暴(或合併上顎骨外突),下顎或下前牙正常,則外觀就呈「哈嘜兩齒」或「七先生」的嘴臉,若上顎(或上面前牙)正常而下顎(或下前牙)前突外暴,則呈現「地包天」、「戽斗」的外觀;然而,當上下排之前面牙齒都往外暴,就是典型的「聯合暴牙」,齒顎矯正學上稱之為「雙顎暴牙」。這種病例,輕微者,只是上下牙齒的外暴,嘴巴無法閉合,臉型側貌呈前凸狀;嚴重者,牙肉外露易發炎,嘴唇外翻,說話不清楚,特別在開笑時,上下齒槽骨明顯暴露,外觀呈現粗曠不和諧,這類病例大都是因美觀及牙齒無法正常閉攏而要求診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 鄭信忠 醫師指出在病因上,大多數是遺傳性,亦即父母有「聯合暴」外觀,小孩呈現相似暴牙的機會很高,少部份則因不良的舌吞嚥習慣讓上下前牙往外翻;另外,還有可能因牙周病,使齒槽骨破壞,牙齒易受舌頭推力而外翻前暴,縫隙變疏。事實上,「雙顎暴牙」存在種族的差異性,黑人的種族,其外暴的前牙,常造成前突較厚的嘴唇與外觀,是他們的特徵,白種人則前牙傾斜度較直,鼻子與下巴前端較突,使臉部口嘴側貌較平,而我們東方人,則介於黑人與白種人之間,嘴部側貌較前突豐滿;以上現象,在歷屆環球小姐的選美會上,注意看各洲佳麗的外貌,即可看出端倪。 在治療上,「聯合暴」的病例大多需拔掉上下左右各四顆小臼齒,此騰出拔牙空間讓前牙後退,將拔牙空間關閉,此時,齒槽骨會隨前牙的後退適度後縮,改善外暴外觀,側貌變平,嘴唇可以閉攏,在效果上以小孩「聯合暴」或成年人輕微「聯合暴」為佳;若成年人之嚴重聯合暴,則除了拔四顆小臼齒外,另需以「正顎手術」方法,將上下前面外暴的顎骨利用開刀往後移動,達到正常外觀。因此,當你是「聯合暴」一族時,利用齒顎矯正是恢復美觀功能與口顎健康的最適合管道之一。

矯正牙齒有效改變臉部曲線

矯正牙齒有效改變臉部曲線

這些年坊間減肥瘦身大行其道,標榜身體曲線再塑廣告時有所聞,不過皆需付出一些代價,同樣的道理,臉部的曲線也可以重塑,整容手術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牙齒矯正也是改變臉部側貌曲線的主要利器!人的臉部若從側貌觀之,由上至下大概區分成「上、中、下」三等份,即從髮際開始,經額頭前突點、眉間點為「上臉部」,從眉間點、鼻樑、鼻尖、人中為「中臉部」,從人中、上嘴唇、下嘴唇、下唇頦部倒凹、下頦部為「下臉部」,該三部份構成臉部的側貌曲線。就成人而言,此三部份的距離應為相同,比例上為1:1:1;就小孩而言,下臉部特別短,俟青春發育時,下顎骨的發育及牙齒、齒槽骨的生長等因素,促使下臉部垂直高度的增長。若從額頭前突點、人中及下顎頦部前突點等三點連線,臉部側貌曲線大致可區分為「直臉形」、「凸臉型」、「凹臉型」。就不同人種其外觀曲線亦不盡相同,如西方人較屬「直臉形」,東方人較有「凸臉形」傾向,特別是黑人外觀常呈「雙顎暴牙形」。就解剖構造而言,影響臉部側貌曲線的因素主要受骨骼、牙齒及軟組織的綜合影響;骨骼包括前額骨、上顎骨及下顎骨,牙齒因素則包括上下門牙的傾斜角度,軟組織則包括鼻子及上下嘴唇厚度等。以「凸臉型」而言,常有上顎骨前突,上門牙外暴,下顎骨後縮的情形,即常見的「布袋戲哈麥兩齒」或「電視丑角七先生」的外觀;「凹臉型」則常伴有下顎前突,上下門牙倒咬(地包天),上顎骨發育部全的情形,即常見的戽斗(半月臉或芋粿翹);另外常見「雙顎暴牙」的臉型,即上下顎骨及牙齒皆前突,嘴巴前凸無法閉合,又稱「聯合暴」臉型。就齒顎矯正學的觀點,上述的各式臉形只要發生在「下臉部」,經過正確的檢查與診斷後,皆可以齒顎矯正方式來有效的改善。如單純的上排牙齒外暴引起的暴牙外觀,或下排牙齒外暴引起前牙倒咬地包天的戽斗外觀,或上下前牙外暴引起的嘴唇前凸外觀,可在發生外暴的齒列上,經拔掉某些牙齒製造空隙,再以矯正器將牙齒往後移動,並將原先拔牙的空隙關閉,此時牙齒排列正常整齊,下臉部的嘴唇前凸外觀也因此得以變平且改善。然而,若牽涉到上下顎骨的前凸或後縮時,其治療方式除了傳統的齒列矯正外,需合併「正顎手術」,將有問題的前凸顎骨切除後退或後縮的顎骨往前增長,這種大幅度的改變,可更有效改變臉部側貌的曲線條,其治療過程為:先作半年左右的齒列矯正,再施以「正顎手術」,手術完後再作半年的齒列矯正。因此,舉凡暴牙、戽斗、突嘴等臉部側貌的曲線條皆可藉傳統的齒顎矯正,必要時合併「正顎手術」來有效的改善,而作這些治療前皆須仔細地完成各項檢查(包括:各式測顱X-光檢查、環口全顎X-光檢查、牙齒模型、口內及臉部各種角度之拍照等)與心理評估,經過詳細診斷分析後,尤需與患者作充分的說明與溝通,畢竟在醫學的範疇中,即使各種器官組織的排列與大小,有其和諧性與邏輯性,但牽涉到「美」的界定與認知則有很大的空間,尤其對臉部側貌線條的認知,這是從事此類治療所必須格外用心與注意處!

成年人齒顎矯正治療面面觀

成年人齒顎矯正治療面面觀

在台灣,隨著街坊鄰里中戴矯正牙套的人口日益增多,再加上前一陣子,藝人小S戴矯正牙套頻頻出現在媒體螢幕,引發國人對矯正牙套的流行風尚,同時也讓人質疑,過去常認為是小孩專利的「齒顎矯正治療」,大人也可以嗎?事實上,齒顎矯正並不分年齡差異與性別對象,只要有牙齒長歪不整齊或上下顎骨關係異常,都可以藉齒顎矯正治療來達到合乎美觀、功能與健康要求的口顎生態,只是其效果、治療方式與時間有些不同罷了!  以「齒顎矯正」所治療之對象,主要包括「牙齒」及「顎骨」兩部份而言,正在生長發育的小孩,其上下顎骨仍在長,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些功能性矯正裝置來改變其生長方向,調整上下顎骨的關係,如下顎前突之戽斗病例,即可以儘量抑制下顎向前的生長方向;相反的,下顎後縮或發育不全的病例就可讓下顎向前方生長方向去改善上下顎關係。然而,成年人的顎骨發育大都停止,若欲改正上下顎骨關係異常,只得靠外科正顎手術配合傳統之齒列矯正治療來改變顎骨與齒列關係。因此,兒童之矯正治療具有「骨骼改變」之效應,而成年人則效果很少或沒有,當要解決上下顎骨之差異或上下牙極端之差別所導致之暴牙、戽斗或聯合暴(雙顎暴牙)等外觀時,則需藉正顎手術與齒列矯正治療之。  若以牙齒移動而言,由於牙齒是長在齒槽骨內,兒童之骨質較疏鬆,生長活力較強,當牙齒受矯正力量牽引時,在骨頭內移動的速度較快,效果較顯著,牙齒移動時所牽涉到包在牙齒外面之「骨骼改變效應」也較明顯,但成年人的齒槽骨較緻密,生長活力相對較低,牙齒移動速度較慢,「骨骼效應」也不明顯;因此,成年人之牙齒矯正所需時間一般較小孩矯正來得久,牙齒移動量與「骨骼效應」也較有限;另外,成年人的牙齒大多經過長期歲月的使用,常出現牙周病、牙齒磨耗缺損、各式假牙及填補物,矯正治療尚須考慮到牙周的狀況及各種現有假牙贗復條件,綜合上述情形,成年人的齒列矯正大都棌取「妥協性治療法」,就是儘量花最短時間,動最少的牙齒,拔最少的牙齒,用最簡單的方式去設計治療計劃與模式,以達到矯正的目的。  就治療程序而言,無論採取外科正顎手術或傳統之成人齒列矯正,治療前皆需作一係列詳細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包括:全口X─光照攝,測顱X─光照攝,上下齒模記錄,口內及口外照相,必要時還需作顳顎關節檢查,心理評估,牙周狀況評估等,根據檢查的結果分析與患者的需求去設計治療計劃,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由於成年人大都具有社交與人際關係之工作需求,多特別在意矯正期間之美觀問題,除了傳統黏在牙齒表面的金屬矯正器外,現今還有透明(與牙齒同色)之矯正器、舌測之矯正裝置或是無線式矯正裝置問世,皆可降低矯正器明顯度,增進美觀。不過,尚有一些愛跟流行潮流同步的新新人類,故意裝上各種光鮮奪目、五顏六色的矯正牙套,以突顯「超炫」的流行風!總而言之,經過詳細的矯正前檢查與正確的診斷,成年人的齒顎矯正治療仍可以達成合乎美觀、功能與健康目的之口顎顏面外觀!

美容牙齒,讓你改頭換面

美容牙齒,讓你改頭換面

所謂「牙齒美容」,簡單的說就是將「醜」的牙齒變「漂亮」,即當牙齒有病變或缺損且足以影響美觀時,經過各種牙科治療方式,使其恢復美觀、功能與健康;雖然就字義解釋,是以恢復美觀、增進對牙齒視覺漂亮感受為主要訴求,然而美容的治療過程中,除了增進牙齒的美觀,改善因牙齒外觀引起之心理障碍外,同時也增進牙齒的咀嚼功能,幫忙促進口腔健康,是一舉數得的治療方式與結果! 因此,牙齒美容的範圍包涵廣泛,狹義的「牙齒美容」,單純指牙齒的異常,廣義的「牙齒美容」則指牙齒周圍各種組織的異常或病變,讓牙齒呈現不美或變醜,足以影響美觀與健康。若以治療方式導向的分類,牙齒美容項目可包括: 《齒顎矯正治療》解決牙齒排列問題,如:牙齒擁擠不堪、虎牙、暴牙、倒咬等咬合不正所引起的齒列不整,倘若牽涉到成年人之顎骨問題,如:上顎過突引起的暴牙或下顎過突引起的戽斗及前牙倒咬,則需以齒列矯正治療合併正顎手術來矯治。《牙齒漂白治療》解決牙齒外表顏色異常,通常對外在因素所引起的黃板牙較有效,如:抽煙、喝茶、喝咖啡或牙齒本身均勻的變黃,但對內在因素所引起的色斑,如:四環黴素色斑則效果較差,其治療方式從最傳統的超音波洗牙、牙齒拋亮、居家漂白、雷射漂白、冷光漂白…等,需依牙齒變色程度選擇最適宜的治療方式。《牙體復形術》解決牙齒表面局部凹陷、蛀蝕或缺損所引起美觀的問題,可選擇與牙齒顏色相近的複合樹脂材料,直接填補在缺陷的地方,局部改造牙齒的外觀形狀與顏色,可得到滿意之結果。《瓷牙修復術》當牙齒破損太大或顏色太深或形狀變異太大時,可將牙齒磨小,然後取模,製作一個形狀、顏色與大小皆合乎理想的瓷牙冠,再套入磨小的牙齒上,取代原有的牙齒,以達到美觀與功能之要求,若缺一顆牙時,則可將缺牙相鄰兩顆牙齒磨小,作一副瓷牙橋,恢復牙齒外觀。《陶瓷貼片術》當牙齒顏色太嚴重(如:環黴素色斑),無法以各式漂白術美白,或牙齒斷裂缺損或牙齒需改變形狀時,可考慮用陶瓷貼片,其作法為在牙齒表面磨掉約0.5mm,取模後,製作一片合乎牙形狀與顏色的薄薄陶瓷貼片,再利用特殊粘賿,粘在牙齒表面,以達到牙齒形狀、顏色與美觀。《活動假牙修復術》倘若前牙缺失過多,傳統固定之牙橋無法製作時,則需以活動假牙取代,即在口腔中以鋼架套上僅存的牙齒,並在缺牙區排上假牙,恢復外觀。若上下顎全部無牙齒時,則需以全口假牙取代之,即以壓克力樹脂或金屬片跨在無牙脊上,上面再排假牙,恢復外觀。《人工植牙》即在缺牙區,種植人工牙根,讓齒槽骨與人工牙根形成「骨整合」,並在人工牙根露出口腔部份作瓷牙冠套上,以恢復缺牙之外觀與功能,這種固定式的人工植牙義齒取代過去傳統活動假牙製造,是牙科發展的一大進步,不過人工植牙的選擇與治療,需經過詳細的評估才可行之,並不是每個缺牙皆可作,而且費用又比傳統假牙貴很多。《牙周手術》牙齒的美醜有時是周圍牙齦的問題,如:牙齦腫大蓋住牙齒,使牙齒變短,或牙齦萎縮,使牙齒變長,牙縫變大,或牙周發炎,使牙肉紅腫等,皆需藉各式牙周手術來治療,使牙周組織健康,才能襯托牙齒的美麗。《人工牙齦術》當牙周病致使牙齦萎縮導致牙齒變長、牙縫變大時,美觀難看,說話漏風,此時可用硬式壓克力或軟式矽膠合成材料製作「人工牙齦」覆蓋齒間牙縫,恢復牙齦外觀與顏色,不過這些材料需定期保養清潔與更換。《正顎手術》由於牙齒是埋在上下顎骨內,當顎骨異常時,會突顯牙齒的問題,如:上顎太突會使上牙外暴,上牙齦外露,下顎太突會使下牙倒咬成戽斗,此時需藉正顎手術切掉某些顎骨,使上下顎骨恢復成正常關係,而整個過程需合併齒列矯正治療。最後再三強調,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接受牙齒美容,當牙齒有問題時,且足以影響到美觀、功能與健康時,就是需要接受「牙齒美容」的時機,尋找一位合格的牙醫師,仔細的檢查與診斷,是正確治療的第一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