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教你如何計算想減去的體重

教你如何計算想減去的體重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發生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長期的肥胖會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若有三高加肥胖健康一定大打折扣,而肥胖對某些腰椎關節炎、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和產後腰酸背痛的病患也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大敵。所以除了趕快醫治患者因疾病所引起身體的不適,教導如何避免不當的姿勢外,最後就是教他們怎樣計算該減去的體重了。減重的日子雖然難熬和漫長,但已有許多成功的實例,他們正在享受減重後舒暢、愉快的日子。臺安醫院 鍾佩珍醫師在此提供想減重的民眾一個簡單、容易記憶也容易記算的方法。首先把維持目前體重所需要的熱量先算出來,計算前先看看自己是屬於輕度工作量、中度工作量或重度工作量者。兒女已長大且不須帶孫子的家庭『主婦』、『主夫』大部份是屬於輕度工作量者。目前若已是理想體重,只想要維持現況,其計算的方法是:◎ 輕度工作量:指每天步行的累積約1小時,大部份的時間是坐著從事文書、看書,只有偶爾起來動一下或只做少量輕鬆的家事。維持目前的體重每天需要的熱量為30大卡×現在體重=C大卡。例如:現在的體重是50公斤,所以想維持目前的體重算法是:30大卡×50公斤=1500大卡。1500大卡是維持目前的體重飲食熱量。◎ 中度工作量:指每天步行的累積約2小時外,還有坐著的工作、讀書、談話和站立較多之活動和家事。維持目前的體重每天需要的熱量為35大卡×現在體重=C大卡。例如:現在的體重是50公斤,所以想維持目前的體重算法是:35大卡×50公斤=1750大卡。1750大卡是維持目前的體重飲食熱量。◎ 重度工作量:指只有小部份的時間靜坐、站立、步行,大部份的工作屬於重度肌肉性的、勞動力的如農耕、搬運、建築,捕魚等粗重工作。維持目前的體重每天需要的熱量為40大卡×現在體重=C大卡。例如:現在的體重是50公斤,所以想維持目前的體重算法是:40大卡×50公斤=2000大卡。2000大卡是維持目前的體重飲食熱量。每週減重以0.5至1公斤為原則,太快可能是脫水的結果,對健康有害且比較無效。利用上述的算法計算出一天攝取的熱量,一天需攝取的熱量若為C,如果希望一週減0.5公斤,則C-500大卡。如果希望一週減1公斤則是C-1000大卡。減重期間注意熱量攝取的來源:碳水化合物 55~58%;脂肪25~30%;蛋白質12~15%。盡量避免煎、炸食物。

感染幽門桿菌疾病會如何發展?

感染幽門桿菌疾病會如何發展?

感染幽門桿菌的人口中,只有15%到20%會出現症狀。但種類和程度受微生物和宿主雙重因素的影響有很大的差異。幽門桿菌接觸上皮細胞後產生胃炎,胃炎的型態和分佈區域對後續的病程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最常見以竇部為主的胃炎(Antrum-predominant gastritis),此類病人易進展為十二指腸潰瘍;若病人的表現是以體部為主的胃炎(Corpus-predominant gastritis)和多發性黏膜萎縮(Multi-focal atrophy),則易演變至胃潰瘍、胃黏膜萎縮(Gastric atrophy)、腸組織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甚至胃癌(Gastric carcinoma)。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會引起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萎縮,甚至胃癌和胃淋巴瘤。在70%到80%胃潰瘍患者、95%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及85%到90%胃癌和胃淋巴瘤患者的胃裡都能發現幽門桿菌,其與疾病間的強烈關係我們已能看出端倪,也因此在幽門桿菌發表11年後的1994年,美國國家健康組織(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正式將幽門桿菌列入第一型致癌物質(Type I carcinogen)。致癌物質的分類可分為三類,其致癌作用依次減弱:第一類:直接致癌物,例如吸菸等。第二類:疑似致癌物,例如某些不健康的食品等。第三類:動物實驗致癌物,即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動物實驗,有可能使動物致癌。優酪乳有助提升成功率以目前的治療方式,治癒的成功率大約在八、九成左右。另外有些方法可以協助壓制細菌,特別是有好菌的優酪乳可以協助把壞菌做抗衡性的壓制,以提升治療的成功率。這方面在2003年英國發表的論文裡就提到,因食用殺菌藥會產生副作用,病人會比較不舒服,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飲用優酪乳可以降低吃殺菌藥的副作用,也會增加殺菌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殺死胃裡的細菌是未來的目標,但食用殺菌劑也會把好菌殺掉,因此殺菌完之後,配合優酪乳的飲用,對腸胃道的腸道菌種重建是很好的幫助。醫師可以鼓勵患者在治療幽門桿菌時搭配優酪乳的飲用,來增加治療成功率並避免一些副作用。此外,提供另一個重要的觀念,目前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成功治癒的患者,每年仍然有1至3%的復發率。為了降低復發率,醫師應要求病人好好注意飲水及器具的清潔,也必須注意到口腔的衛生習慣,若能再加上長期飲用優酪乳,復發率或許會有所改善,值得臨床進入追蹤研究與日常生活的保健參考。(本文擷取自「消化道關鍵報告」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陽春麵的故事─漫談安寧緩和醫療

陽春麵的故事─漫談安寧緩和醫療

一碗陽春麵的故事打進無數人的心崁裡,但也同時讓許多人好奇,吳家媽媽在臨終前所住的安寧病房,是一個什麼樣的病房呢?那是末期病人藥石罔效的臨終場合嗎?其實安寧病房是一個專門針對末期病患而設置的病房,其中的醫護人員(包括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員、牧靈人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音樂治療師、藝術治療師、營養師、志工)必須接受台灣安寧緩和基金學會的緩和醫療照護訓練,以提供病患及其家屬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四全」照顧;不只關心病患,也關心照顧家屬;不只照顧病患到臨終,更協助家屬度過悲傷。「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緣起於英國桑德絲醫師有感於當時醫療環境對癌症末期病人照顧不足,於一九六七年在英國倫敦設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病院,從而發展成為全世界現代安寧醫療的典範。台灣的安寧療護則起於一九九○年成立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並於台北馬偕醫院淡水分院設立安寧病房。隨後新店耕莘醫院、台大醫院、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高雄天主教聖功醫院、花蓮佛教慈濟醫院、雲林天主教若瑟醫院,台中大里佛教菩提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大德病房及省立桃園醫院也相繼成立安寧病房。衛生署亦於一九九六年定名「安寧療護」,希冀能在癌症居於國人死亡原因之首的今日,給予末期病患及家屬身心靈的照護。什麼樣的情況適合接受安寧療護呢?癌症末期:這要經過專科醫師確定,當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都不能治癒或延長生命時。非惡性疾病,但持續惡化的末期心肺疾患。嚴重型神經疾病患者:如進行性運動神經元疾病、末期老人癡呆症、閉鎖症候群(如嚴重出血性腦幹中風)等。第四是AIDS患者。有鑑於安寧病房設置速度不符合臨終患者需求,國民健康局亦著手推行安寧居家療護、安寧共同照護體系,提供病患及照顧者有關症狀控制、心理協商支持、復健、護理等所需之技能,安寧共同照護小組並在住院中,協同原照護團隊給予更完全的臨終照護品質;而居家療護並提供適時的轉介,使病患能於返家療養或赴院治療中尋求一個最適合的模式。安寧療護的目的在尊重生命、尊重病人臨終以前的意願和真正需求,而安寧療護就在癌症末期病人的臨終照護上提供了自主性,並尊重病人所做的決定。「生時燦似夏花,死時美如秋葉。」當您面對臨終將至,你希望受到怎麼樣的待遇。

常見婦女泌尿疾病

常見婦女泌尿疾病

相信很多婦女都曾有過排尿方面的困擾,例如排尿疼痛、頻尿、尿失禁、排尿困難、血尿、濁尿等症狀。這些問題常令人覺得尷尬不好意思或就醫時難以啟齒。根據統計,約有25%的女性一輩子會發生尿路感染。尿失禁及骨盆器官脫垂(膀胱、子宮、腸子脫垂等)發生比例也很高,80%的女性在停經後會出現生殖系統及泌尿系統老化不適的情形。所以其實婦女的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就如同傷風感冒一樣是很普遍的健康問題,在此要特別呼籲請婦女同胞們以平常心看待這些疾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把小病拖成大病就得不償失。為何婦女容易罹患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呢?臺安醫院 陳永泰醫師指出,除了個人衛生習慣要注重之外,女性的骨盆結構天生就與男性不同,也是罹病主要的原因:例如1、婦女的尿道很短(只有3公分左右)並且離陰道口、肛門口很近,因此會陰部的細菌容易侵入尿道滋生到膀胱炎成尿路感染。2、女姓尿道括約肌比較不發達,而且沒有男性攝護腺這個器官,加上生產後及停經後骨盆肌肉容易鬆弛因此發生尿失禁的機率就大為增加。以下將婦女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尿路感染:細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尿道、膀胱、腎臟造成發炎、感染。往往有頻尿、尿道灼熱、解尿疼痛、下腹不適、甚至血尿、腰痛、發燒等情形。應迅速就醫接受尿液檢驗、尿路檢查並服用藥物治療。如果同時有陰道發炎也必須一併醫治才不會兩者反覆交互感染。平時宜多攝取水分,避免憋尿,不要經常沖洗會陰部。◎ 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或提重物時尿液會滲漏。病因包括尿道組織萎縮、老化及骨盆肌肉鬆弛尿道移位。宜避免經常會增加腹壓的動作,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問題須即早治療。尿失禁輕微者可先嘗試骨盆肌肉鍛鍊運動(凱格運動),嚴重者宜接受漏尿測驗、排尿功能檢查,配合藥物或手術治療。◎ 骨盆器官脫垂:骨盆肌肉鬆弛時膀胱、子宮、直腸等器官可能從陰道膨出。尤其是腹部出力時就會察覺陰道突出一個異物。有時候可以用手輕輕推回去,但很快又會掉下來。必須做內診或攝影檢查確認究竟是膀胱脫垂、子宮脫垂或腸道下垂。有時候會同時有兩個或三個器官脫垂,並且經常合併有尿失禁的問題。因此排尿功能也必須一併做評估。早期輕度的患者可以嘗試骨盆肌肉鍛鍊,嚴重者須接受手術治療。◎ 頻尿:不到2個小時就要跑廁所,嚴重時一天要上十幾二十次。原因很多,包增微生物感染、飲水量過多、攝取過多含咖啡因的食品、糖分太高、膀胱纖維化、神經性膀胱病變或間質性膀胱炎等。宜記錄飲水及排尿日誌,並細心查證病因再對症施治。◎ 其他:婦女有較高的比例發生先天性腎孟狹窄造成腎水腫、膀胱尿液逆流引腎臟發炎以及尿道憩室、尿道口瘜肉等泌尿系統疾病。

家庭煮婦小心,廚房油煙易致癌

家庭煮婦小心,廚房油煙易致癌

由於國人飲食習慣偏好大火快炒,但研究顯示溫度在270℃~280℃的油煙會有突變效果,進而產生導致肺癌的有毒物質DNP(硝基多環芳香烴)。婦女於廚房準備一餐所吸入之DNP是室外空氣的188倍,且若不使用抽油煙機,罹患肺癌風險將提高三成。肺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分別佔女性與男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及第二,每年死亡人數高達7000多人。大家都知道,長期吸菸、有家族病史、工作環境接觸石綿等致癌物質者易罹患肺癌。醫師表示:雖然台灣女性吸菸比例很低,但罹患非小細胞癌的比例卻很高,空氣污染與廚房油煙可能是婦女罹患肺癌的禍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 黃明賢部長說明:由於肺癌早期並無明顯病兆,發現時多已是晚期。建議40歲以上民眾,除每年需接受X光檢查外,若是高危險群的民眾,應增加電腦斷層掃描,才能儘早發現病兆提早治療,增加治癒機率。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 柯皓文主治醫師表示:若經診斷確定為肺癌患者,應盡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針對不同期別的癌症採取適當的治療計畫。更多肺癌相關訊息,肺癌講座中將一一解答!《近期肺癌講座訊息》http://www.uho.com.tw/A20071207/

寶寶美齒祕笈

寶寶美齒祕笈

口腔衛生應由懷孕媽媽做起,因為乳牙和大部份的永久牙齒 ( 恆牙 )都是在胎兒時就開始形成了。臺安醫院 陳和錦醫師建議,懷孕媽媽對胎兒的牙齒保健可由下列四點做起:《注意均的營養》由其是懷孕期每天要喝倆杯牛奶,哺乳期則需四杯,不宜偏食糕餅點心等零食。《口腔清潔》「生一個小孩,掉一顆牙齒」,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然而其中隱藏的關連,除了鈣質攝取不足外,最重要的是孕婦往往因為體型的改變造成行動的不便造而忽略了口腔的清潔。此時至少睡前的刷牙要做的徹底。《定期口腔檢查》可以幫助了解口腔的健康狀況,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胎兒口腔健康咨商》藉由門診,可以由牙醫師提供有關胎兒口腔發育的過程,口腔疾病發生及預防之道。【嬰兒出生後】1.) 給予均衡營養的飲食。尤其是在六個月後,須注意副食品的添加。2.) 記著!牛奶決不是可以取代一切的萬能食品。3.) 嬰兒也需要做口腔清潔。用一塊乾淨的紗布或毛巾清潔及按摩牙齦。4.) 第一顆牙齒長出後,可以用牙刷沾水輕輕的清潔。【完整的口腔衛生保健】1.) 均衡的飲食,減少零食的攝取。 2.) 每日至少刷牙兩次,用牙線潔牙一次,三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應該使用含氟牙膏。 3.) 定期的牙科門診,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生理期間判若兩人,調整體內荷爾蒙改善經前症候群

生理期間判若兩人,調整體內荷爾蒙改善經前症候群

「安琪,看妳眉頭深鎖,眼露凶光,該不是大姨媽又要來了吧!?這下大家又得閃避幾天了。」安琪芳齡25歲,任職於某外商公司擔任保養品產品行銷專員,因為工作壓力大及長時間睡眠不足,造成生理週期紊亂而至婦產科就醫。問診時,安琪表示,這半年多來常在月經快報到前,莫名產生暴躁易怒的個性,常常與同事發生摩擦和口角,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來工作,同時四肢也容易出現浮腫,以及腹部悶脹等現象,十分不舒服。而大家一看到她開始發飆,就會主動躲的遠遠的,連男友都說她簡直變了一個人,安琪自己也感到很無力,不知該怎麼辦。台北榮總婦產科洪煥程醫師說,安琪的案例就是很典型的經前症候群現象。   其實,大多數女性一生當中,多多少少都曾經歷過月經來臨前的不適症狀。洪醫師說,這些不適的症狀在臨床上統稱為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簡稱PMS。根據統計,約有9成的女性曾經明顯感受到至少一種經前症狀的影響;而根據統計,在台灣更有約3成的女性在月經報到前會遭受至少4種以上經前症狀之苦。經前症候群最常出現的現象,在身體方面,例如出現乳房腫脹不適、肌肉酸痛、四肢水腫,腹部悶脹、經前痘痘或食慾增加等狀況;而在心理情緒上,則可能像安琪一樣,出現情緒易怒、沮喪憂鬱、沒有精神甚至可能產生失眠的狀況。其中大約有4%的女性,甚至會因為嚴重的經前症狀而影響到生活起居、人際關係以及工作上的表現。這些經前症狀通常會在月經即將報到前一週陸續出現,而在月經開始後的3天內逐漸消失,週而復始。經前症候群出現的原因複雜,但主要與女性體內週期性的荷爾蒙波動變化有關。洪醫師說,「好朋友」週期性的拜訪,其實也正反應出女性體內荷爾蒙的微妙變化。要診斷是否有經前症候群可利用“經期日誌”來做長期的紀錄,才能提供婦產科醫師做進一步的判斷。 洪醫師表示,許多女性認為經前不適症狀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忽略了治療改善的機會,卻不知要改善經前症候群,讓”好朋友”乖乖來其實並不難。如果症狀輕微,可以藉由運動來消除壓力及轉移注意力,並且配合清淡飲食並適度補充綜合性維他命和鈣片以穩定情緒。如果症狀較為明顯,則可向婦產科醫師請教,利用調理荷爾蒙的方式來降低不適的症狀。目前一款婦產科醫師常開立的新型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含有全新的黃體素Drospirenone (簡稱DRSP),可以降低女性體內由雌激素引起鈉離子與水分滯留的問題,可以改善一般女性常見的生理期水腫現象;並且可以改善經前症候群中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食慾增加等症狀,能幫助有明顯經前症候群的女性,降低擾人的經前不適症狀。避孕藥雖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避免意外懷孕,但因為近年來避孕藥的發展趨向提高產品功能及降低副作用,已經被許多婦產科醫師應用在其他與婦科相關症狀的治療上,女性朋友不但可以藉由服用這類含新型黃體素DRSP成分的避孕藥來降低經前症候症狀的不適,也可以減少青春痘的發生,更可以輕鬆享受輕密關係而不用擔心意外懷孕的風險。文章出處:http://www.wewomen.com.tw/doctor/doctor_blog1.asp?id=167&aid=267

老是愛睏,治療出現曙光

老是愛睏,治療出現曙光

有人常常開車開到一半睡著而發生車禍;上班開會或上課時打瞌睡;坐車時睡過頭忘了下車;甚至吃飯吃到一半睡著了,更奇怪的是:有人當他突然很開心大笑或情緒緊張時,全身突然感覺無力或跌倒,這也許不全都是因為精神不濟想睡覺,種種現象都有可能是猝睡症常見的症狀。猝睡症的盛行率每個國家及種族均不同,到底台灣的盛行率有多少,並未有人做過這方面的調查,但依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醫師榮潤國教授在2002年所發表的結果,顯示香港中國人的盛行率為0.034%,故推估台灣應該也有不少這類的病人。到底這種疾病要怎麼治療呢?其實目前這種猝睡症並未有根治的方法,建議病患最好尋求睡眠醫學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當的診斷及治療。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黃玉書認為:猝睡症絕對不是一個心理疾病,而是腦部的疾病,故藥物治療應為首要治療方式,目前台灣市面上治療嗜睡的症狀主要使用(1) 利他能(Methylphenidate) (2) 普衛醒 (Modafinil),但因利他能與安非他命一樣同屬中樞神經興奮劑,故有心悸、頭痛、腸胃不舒服、胃口降低、噁心、體重減輕及失眠等副作用。至於猝睡症的治療,必須長期藥物治療,考慮藥物本身會降低食慾,影響成長,因此在臨床上會採用「藥物假期」方式,在週末暫停使用,讓胃口恢復,藥物大多在早上和中午服用,以免影響夜間睡眠。近年來另一種促進覺醒的藥物Modafinil已在台灣上市,此藥的作用機轉較單純,且副作用較少,為長效型製劑,一天服用一次即可,相當方便。至於猝倒症狀的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目前在台灣的抗憂鬱劑種類極多,建議使用含有正腎上腺素或正腎上腺素及血清激素作用的抗憂鬱劑。在國外目前以Sodium Oxybate藥物治療猝倒效果相當不錯,但此藥台灣並沒有上市。猝睡症雖為腦部疾病,但環境因子也是重要因素,在治療上,藥物雖是主要治療方法,但黃玉書醫師建議:培養正確的睡眠習慣,每天要有充足睡眠〈至少8小時〉,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且白天有計畫的分段小睡〈如一天3至4次,每次10到20分鐘〉,對嗜睡症狀的減輕是有幫助的。當然家人的支持,老師的輔導,和工作環境的安全措施等等,對此疾病的癒後均有莫大幫助,此外也建議病人組織病友會或團體互相支持,讓病情能獲得良好控制並防止後遺症的發生。許多的民眾及家屬常常認為打瞌睡是正常的現象,而忽略病情,錯過就醫治療的最佳時機,目前許多國外研究顯示,若不治療,病人日後可能發生自卑、憂鬱症、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比率增高,社交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甚至會發生交通意外或公安事件,其牽涉到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甚廣,因此發現自己有過度嗜睡症狀的民眾應儘早詢求睡眠醫學的專業醫師求診,找出真正的病因,及早治療。※延伸閱讀「為什麼我這麼愛睏?認識猝睡症」此篇文章

三九天灸療,讓呼吸道過好冬

三九天灸療,讓呼吸道過好冬

寒冷的冬季是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當寒流來襲,氣喘患者發作頻率增高,鼻炎患者也是噴嚏連連,伴隨鼻水、鼻塞等,過敏造成的身體不適著實困擾這些病患。彰化基督教醫院於96年底開辦三九天灸療特別門診,以期幫助這些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友順利過個好冬。三九天灸療和三伏天灸療皆屬於穴位貼敷療法,根據中醫古籍論述,彰化基督教醫院 黃頌儼醫師指出,此種治療方式是利用一些熱性的中藥如細辛、艾葉、白芥子及生薑等研磨製成外用膏藥,敷貼於身體穴位上,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因這種治療方式是在特定的節氣進行,所以屬於中醫的天灸或節氣灸,兩者差異在於三九天灸療治療時間在冬至期間進行,三伏天灸療是在夏至後進行。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生理活動與自然界氣候變化相應,四季氣候更替之時對人體健康影響也最大,冬至及夏至是自然界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折點,而冬季也是呼吸道疾病最易發生的時期,三九天灸療和三伏天灸療便是在這兩個節氣利用穴位敷貼刺激身體特定穴位,一方面扶助人體正氣,另一方面激發人體對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以達到治病及預防保健的功效。三九天灸療自冬至開始,大約每隔九天進行一次穴位敷貼治療,敷貼三次為一個療程。對於成人或兒童患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或是本身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者,皆可藉由穴位敷貼療法激發人體抗病能力、調整體質,以改善臨床症狀,降低感冒頻率。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民眾若在夏天已接受三伏天灸療者,不妨把握寒冬另一個治療機會,繼續接受三九天灸療,以鞏固夏季三伏天灸療的療效,順利過個好冬。

腸激躁症候群

腸激躁症候群

李先生是一位35歲男性。多年來一直為反覆發作的腹痛及腹部不舒服所苦,每次發作時總是伴隨著硬便或便秘、大便解不乾淨(裡急後重)、解便要很用力、有便意感時就急於上廁所等症狀,有時候會感覺腹脹,甚至可以看到腹部脹起來。這些症狀雖然在解完便後可以稍微緩解,但是很快又會再來。李小姐是一位30歲的職業婦女,也有相似的困擾,只是症狀發生時是以軟便或腹瀉為主。她一直以為是吃壞肚子,但是即使她很小心飲食,仍然時常發作。他們都看了很多醫師,做了很多檢查,吃了很多藥,但是效果卻很有限。所以他們開始懷疑自己得了癌症,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這些症狀也影響了工作、交友,甚至睡眠,讓他們非常的煩惱,也很難啟齒。其實這兩位是得了所謂的「腸激躁症候群」,簡稱「腸躁症」。英文的名稱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寫為IBS。何謂腸激躁症候群?腸激躁症候群,又稱為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異常的腸胃疾病。其特性是不明原因的腹痛或不舒服伴隨著排便的型態改變。而所謂的功能異常是指以目前的檢查無法發現有任何的器質性病變。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患,全世界每五人中即有一人罹患。此症狀影響西方國家人口約15%到22%。雖然,腸躁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男性或女性,但它好發於青春末期到中年的女性。一般來說,在西方國家,男女的比率約一比二。在東南亞的盛行率似乎比較少一些,但是台灣的盛行率卻與歐美國家相當,約有22%。唯一比較不同的是男女發生的比率相當。腸躁症沒有致命的危險性,也無法看到或客觀的評估。因此,罹患腸躁症的患者常覺得他們的症狀及不適的抱怨不被醫護人員所重視。然而,腸躁症會影響睡眠、工作、性生活、飲食、休閒、旅遊,甚至會引起憂鬱及焦慮。同樣的,腸躁症會引發相當的疼痛並且極度困擾著患者。這些症狀無法以手術的方法解除,也不會導致死亡或轉變成癌症。身體上也沒有任何改變可以檢查的到,而且一些臨床上的檢查皆是在正常範圍內。腸激躁症候群有哪些症狀?腸躁症的症狀以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腸道功能的改變為主。其主要的症狀像是持續的下腹痛、排便習慣的改變、腹部脹滿感或明顯易見的腹脹、老是有解不乾淨的感覺。症狀偶爾會因為進食而加重,但常會隨著排便而有所改善。除了腹痛以外,或許會出現便秘或腹瀉或兩者交替出現的狀況(便秘型、腹瀉型及交替型),會有裡急後重的感覺,覺得大便老是解不乾淨,出現可見的腹部脹大及腹部脹滿感,有時候糞便會帶有黏液。少數患者會伴隨有頭痛、背痛、胸口燒灼感、噁心、倦怠感或頻尿的情形。哪些原因會引起腸激躁症候群?引起腸躁症的真正原因仍然不明。腸躁症的症狀被認為是腸道功能的障礙而非器質性的病變所引起。亦即以現今的技術無法明確的檢測出任何的異常。病患症狀的發作可能與壓力、食物、藥物或腸道感染有關,其中主要的因素可能與情緒上的壓力有關。腸激躁症候群的症狀持續性下腹痛解便後症狀會減輕腸氣或腹脹便秘腹瀉糞便帶黏液如何診斷腸激躁症候群?首先要排除器官上的疾病,所以如果有體重減輕、大便有血、貧血、持續不斷的腹瀉、嚴重便秘、發燒、症狀在夜間發作、有家族性腸胃癌症病史或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超過50歲才發生症狀者,都應接受進一步檢查。如果沒有以上的症狀,而且徵候符合腸躁症診斷標準者,一般不需要進行其他的檢查。診斷的標準以第二版的羅馬診斷準則為主,下表所列的項目即為此診斷準則。腸躁症診斷標準◎在過去一年當中,至少有12個星期或以上* 感到腹部不適或疼痛,並具有以下3項中的2項或2項以上的特徵:排便後腹痛或腹部不適的情形得以改善伴隨著排便次數的改變(變多或變少) 伴隨著糞便質地的改變(便秘或腹瀉)◎以下1項或多項症狀經常出現,且可以用來區別不同型態的腸躁症。這些症狀並非一定要存在,但出現的症狀越多越能確認其診斷:排便次數不正常(每日多於3次或每星期少於3次)糞便型態不正常(塊狀、硬或鬆散不成形、水便)排便不正常(需用力解便,急迫的便意感或解不乾淨的感覺)解出黏液樣的糞便腹脹※並不需要連續12週如何治療腸激躁症候群?目前腸躁症並無法根治,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症狀及減少發生的次數。在此情況下,治療需依照其症狀來診治而且需包含教育、信心的建立、飲食、各種支持性療法、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教育及信心的建立:首先必須瞭解的是,腸躁症是一種疾患,不該說一般的檢查沒有問題就是沒病。患者應該瞭解這是一種慢性疾患,但不會導致結腸炎、癌症或減少壽命。當面對此疾患時,能夠坦然接受,並與醫護人員共同尋找治療的方法。注意飲食:一項簡短的過去飲食記錄,或是記錄5天至7天的飲食狀況(表3-1),就能呈現其食物問題的所在。一些平常的食物可能與腸躁症有所關聯,但在排除這些食物前,個別的仔細評估是需要的。舉例來說,穀類麥片、小麥製品、乳製品、薄荷、柑橘類水果、柳橙汁、馬鈴薯、番茄、酒精、咖啡、茶和奇異果建議少吃。病患可嘗試一些低脂飲食、蔬菜(避免一些容易引起腹脹的蔬菜)、新鮮肉類製品、魚、家禽類、羊乳起司及羊奶或豆漿。同時,也可嘗試食用薑,因其可減輕腸絞痛、放屁(排氣)、噁心及腹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使腸胃道運作的功能更好。每日三餐應定時定量。另外,應避免兩餐之間的點心及宵夜,並避免刺激性的東西。記錄食物及症狀:應記錄一段日子內每日所吃的食物及其症狀,包含排便的次數及糞便的性質、疼痛出現的時間長短和嚴重度。患者應注意有哪些食物會加重其症狀,如此一來,便可以排除會加重其症狀的食物。避免會引起腹脹的食物:1. 避免乳糖及含有人工甘味劑(山梨醇)的食物和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像是甘藍菜和豆類食物。2. 避免吃易產氣的蔬菜,像是萵苣、甘藍菜、包心菜及花椰菜。3. 避免豆類製品,像是豌豆、扁豆及以其他種類的豆類。 4. 避免喝會起泡的飲料,如可樂、汽水。 5. 避免吃穀類麥片、種子類食品或含多種穀類的食物。食用可減輕腹瀉的食物:避免奶類製品、玉米、小麥製品、柑橘類水果、咖啡和茶。避免食用人工甘味劑(山梨醇)。應多吃含麥麩的食物,因為可促進腸子的正常蠕動。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麥麩、糙米、大麥……等等),會增加糞便的量,使糞便在腸內停留的時間久一點,糞便較能成形。食用可減輕腹痛及便秘的食物:增加食物的非水溶性纖維質,像是燕麥、小麥、燕麥粥、乾杏、梅乾和無花果等皆可食用。除非醫師有限制水分,否則建議每日喝上8大杯的水。減輕精神上的壓力行為治療、催眠療法、生理回饋、心理治療都是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患者應認清其壓力的徵候及症狀並確認壓力的來源,進而選擇合適及安全的治療方法,同時醫護人員協助給予適當的建議。另外多運用社會支持系統,例如:家庭支持系統、親朋好友的支持或諮商,也會有所幫助。(本文擷取自「消化道關鍵報告」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