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氣溫回暖,慎防臭蟲叮咬

氣溫回暖,慎防臭蟲叮咬

「醫師,我的手臂癢的要命,可不可以打個針?」穿著海軍陸戰隊軍服的年輕患者,才ㄧ坐下就急著向我問道。檢查患者的皮膚後發現,兩手臂上有多個紅腫的丘疹及結節,病灶中央有暗紅色的小點,有些病灶排列成三角形或是ㄧ直線,合併有抓痕。「你這是被昆蟲叮咬所造成的,臭蟲最有可能。我開藥給你吃,還要配合擦藥及打針,三天後再來複診。」我向患者說明。「我們學長說這是忠誠龜咬的,不是臭蟲啦。醫生趕快幫我打個針止癢,真的癢的受不了!」患者回答道。筆者經過向這些陸戰隊的弟兄們詢問後得知,被他們稱為「忠誠龜」的小蟲,白天躲在陸戰隊的忠誠背袋車縫線處或是床板底下,晚上跑出來叮咬人吸血,因為這些小蟲很忠誠的住在陸戰隊,頗符合陸戰隊忠誠的隊訓,所以陸戰隊的弟兄就稱之為「忠誠龜」。依照這些習性判斷,「忠誠龜」應該是屬於臭蟲的一種。臭蟲是紅褐色的小昆蟲,通常有ㄧ股特別辛辣的臭味。臭蟲以吸食人血或是其他哺乳類或是鳥類的血液維生。晚上吸血白天躲藏,成蟲可以ㄧ年不進食而仍然存活。臭蟲有三對腳屬於昆蟲的一種,長度大約5~7毫米,共約有七種不同臭蟲會吸食人血。母蟲ㄧ生可以產下約200~500個蛋。臭蟲蛋通常隱藏在裂縫中,在室溫下5~10天會孵化。臭蟲通常在黎明前數小時吸血,每次吸血約需要~5~10分鐘。白天時臭蟲會找掩蔽處躲藏起來,慢慢消化所吸食的血液,所以不太活動。臭蟲通常藏身在牆壁、地板的裂痕或裂縫中,也可能藏在床墊下或是老舊家具中。臭蟲叮咬時會注入抗凝血劑,及玻尿酸酵素、蛋白酶、激肽等物質,依免疫反應的不同,可能產生紅腫、膨疹、蕁麻疹樣丘疹或是水疱。第一次被叮咬的患者可出現出血性的小斑,嚴重者可導致全身性過敏反應。彭賢禮皮膚科診所院長指出,臨床病灶最常出現在臉部、頸部、手及手臂等暴露部位。病灶中央通常有出血性小點。病灶通常會有三個包排成一直線或是三角形的現象,在皮膚科文獻上被稱為「早餐」「中餐」「晚餐」。這是因為臭蟲一天只叮咬ㄧ次,但是ㄧ次需要咬三個包才吃得飽所造成的。臭蟲叮咬的副作用方面,包括搔抓後導致續發性細菌感染、膿痂疹、蜂窩性組織炎、淋巴管炎、臁瘡等。蚊蟲叮咬後會起疹子,主要是因為叮咬時蚊蟲將毒素或是唾液注入患者皮膚內,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所導致。因為患者的免疫反應人人不同,導致不同的人被同一種蟲子叮咬,會有不同的病灶。而臭蟲叮咬的病灶和蚊子、跳蚤、螞蟻、螨蟲等叮咬類似,都呈現非特異性反應,所以要正確診斷並不容易。彭賢禮院長表示,治療上為症狀治療,減少患者的搔癢,保持良好的衛生,避免搔抓以免續發感染。症狀嚴重的患者可以給予短期的口服類固醇及抗組織胺治療,有感染現象時可給予抗生素治療。在預防方面,曾有報告指出臭蟲有爬牆的能力。建議晚上睡覺時穿著睡衣可以減少被叮咬的機會,另外,在地板縫隙、老舊家具等處使用殺蟲劑,也有預防臭蟲肆虐的效果。

多汗症治療選擇多

多汗症治療選擇多

多汗症包含有手汗症、腳汗症、腋下多汗症、頭臉部多汗症等四種。國外統計,原發性局部多汗症(以下簡稱多汗症)的發生率大約1~2.8%,其中有38%的患者沒有看過醫生。臨床診斷上,多汗症必須有局部性的多汗持續六個月以上,且不是由藥物或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另外須具備下列條件的兩項以上:有家族病史,發病年齡小於25歲,雙側且對稱性,每週至少發作一次以上,對於每天的活動造成困擾,睡覺時排汗停止。多汗症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根據今年2月英國皮膚科醫學會雜誌,有一篇報告指出,多數接受肉毒桿菌注射治療的患者,都有社交恐懼的現象。而在接受肉毒桿菌注射治療後,患者在焦慮、憂鬱、社交恐懼、生活品質各方面都有所改善。其中正確的使用止汗劑的方法是在睡前塗抹,6~8小時後洗掉,ㄧ週塗抹3~7次直到排汗停止為止,改為每1~3週使用ㄧ次的維持劑量擦法。正確的使用10~35%氯化鋁止汗劑,可以減少刺激性的產生。離子電泳導入治療是使用自來水做導入液,患者的雙手或是雙腳浸泡在水中,經由導入機的微量電流作用,使得氫離子堆積在汗腺排出管,引起汗管堵塞而抑制排汗。以手術治療手汗症,大約85%的患者會有代償性出汗的問題,衛生署規定成年才可接受此種手術。根據國外學者Fredman的報告,代償性出汗的部位以背部最常見(75%),另外,腹部(51%)、胸部(13%)、腳(23%)、跨下及大腿(13%)、腋下(6%)也都可能出現,術前須和醫師詳細討論。治療種類:第一線治療、第二線治療、第三線治療腋下多汗症:正確的使用止汗劑、肉毒桿菌注射、手術治療(局部切除汗腺,或是皮下刮除汗腺手術)及內視鏡手術。手部多汗症:正確的使用止汗劑、肉毒桿菌注射、內視鏡手術切除或是電燒破壞控制排汗的胸神經,或每兩天做一次的離子電泳導入治療。

機能性保養品,怎麼用最有效?

機能性保養品,怎麼用最有效?

1、果酸乳液或乳霜:甘醇酸可以有去角質、去粉刺、縮小毛孔、美白及抗老化的作用,適合在晚上使用,白天要配合防曬及少曬太陽。2、A酸藥膏:有去角質、去粉刺、縮小毛孔、美白的作用。許多篇醫學報告指出,A酸藥膏可以增加真皮的膠原纖維,所以有抗老化的作用。適合在晚上使用,白天要配合防曬及少曬太陽。在各種A酸中,第一代的A酸效果最明顯,但是要注意藥物的刺激性,須從低濃度開始使用。3、A醛或A酯:可以減少A酸的刺激性,但是兩者在皮膚可以轉化為A酸,仍然有抗老化效果,是另外一種選擇。4、維他命C:抗氧化劑,塗抹的維他命C可以在局部皮膚,達到比口服維他命C高數倍的濃度,所以可以有美白除皺的效果。要注意的是只有左旋的維他命C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且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分子,使用上須注意保存方法及期限。另外維他命C是屬於一種酸類,所以會有點刺激性,如果皮膚有傷口或是受損的狀況下,(例如剛做完果酸換膚後)最好暫停使用。而酯化的維他命C雖然可以增加保存的穩定度,增加保溼度,但是抗老回春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為了增加維他命C的吸收,可以使用超聲波或是離子電泳導入的方式來加強效果。5、美白產品:屬於藥妝品的麴酸、熊果素等,是衛生署核可的美白成分,使用上須注意配合防曬。6、凱因廷(kinetin):具有除皺以及保濕的功效,刺激性較A酸為低。使用機能性保養品的建議,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來調整,例如晚上使用抗老除皺及保濕的產品,白天使用美白淡斑及防曬的產品,例如在晚上使用果酸或是A酸或是美白產品,白天使用維他命C。

春暖花開,小心水痘悄悄找上孩子

春暖花開,小心水痘悄悄找上孩子

春暖花開的時節,也是水痘流行季節,在皮膚科的門診中可以發現不少水痘的病患,沒想到自己就讀大班的女兒也趕上流行,在家治療及休養了五天之後,她身上的疹子都已經結痂,且不具傳染力了,但重返幼稚園上課時,竟然連續兩天她都被隔離在教師的辦公室,老師們看到她臉上的痂皮,因為害怕她仍會傳染給其他小朋友,所以將她隔離。皮膚科診所院長彭賢禮表示,身為皮膚科醫師也是家長的我而言,雖然贊同校方保護其他小朋友的立場,卻也深深覺得水痘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是一般民眾對其仍是不甚了解。彭賢禮院長指出,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傳染途徑是飛沫感染,潛伏期約為二週(九~二十一天),好發於冬天及早春,病患以小孩居多,但是近年來成人患者似乎有逐漸增多的現象,水痘症狀的嚴重程度常和年紀有關,通常小孩子的感染症狀較輕微,青少年或成人的感染則有較明顯的症狀,也容易有併發症。一般而言,水痘在發疹前的二到三天,可能有發燒、發冷、頭痛、喉嚨痛、咳嗽等前驅症狀,很多人會以為是感冒了而未加注意,小朋友通常沒有前驅症狀,或是僅有輕度發燒、頭痛等症狀,前驅期之後會有皮疹出現,疹子通常先出現在軀幹,再逐漸向頸部、臉上及四肢擴散、疹子最早為紅丘疹,並且很快的變成小水泡,而水泡的周圍併有紅暈,猶如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一般,水泡可在十二小時內變成膿皰及乾掉結痂,約經過兩週後痊癒。水痘通常是一種會自行痊癒的疾病,所以在治療上主要常使用止癢退燒的藥物來解除症狀,當有細菌感染徵兆時,可給予抗生素治療,但是成人得水痘,併發水痘性肺炎的機率較兒童高出甚多,死亡率也高出十倍以上,加上成人患者通常發燒等全身症狀較嚴重,疹子也較多,容易留下凹洞或是突起的疤痕,對於罹患癌症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造成免疫力低下的高危險群患者,可以考慮自費使用抗病毒的特效藥,特效藥的使用可以縮短病程,減輕症狀及減少留疤的機率。▲注意事項:1.不要太勞累晚睡,有適當的休息可以強化免疫力而加速癒合。2.洗澡以採淋浴為佳,避免泡澡或泡溫泉以防細菌感染,因為水痘非常的癢,必須按時服用止癢藥物。3.常擦止癢藥水,指甲剪短,以避免搔抓導致細菌感染及留疤。4.注意不要接近孕婦;孕婦在懷孕前五月得水痘,約有百分之二的機率會產下畸形兒,孕婦在產前五天及產後兩天內得水痘,嬰兒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嚴重的水痘,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水痘疫苗上市,雖然臨床上碰到少數打過疫苗後再發作水痘的病患,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打一針即可有預防的效果,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因為病灶的演變極快,再加上最初的幾天會不斷的有好幾波新的疹子出現,所以在水痘患者的身上常可以看到紅斑、丘疹、水泡、膿皰、痂皮等不同時期的病灶,嚴重的水痘可能侵犯肺部、肝臟及腦部,甚至引起死亡,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見(據美國的統計死亡率僅為十萬分之二),常發生在免疫不全的患者身上。水痘的傳染期通常為發疹前兩天至發疹後五天,當水泡都結痂後即沒有傳染力了,水痘一般是終身免疫的,但是臨床上也碰過少數發兩次以上水痘的病例。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

台灣飲食由溫飽走向追求美食,牙齒也開始面臨使用頻繁過度的嚴苛考驗。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 蔡豐州 醫師表示,在就診的大小朋友中,齵齒的發生率很高,每個人幾乎都有5,6顆蛀牙。齵齒的原因有下列幾項:(1) 細菌性的疾病:通常孩童時代,因為父母親餵食或玩伴的飲食接觸,會傳染這類細菌。(2) 仰賴飲食中的蔗糖維生:細菌很喜歡利用單或雙糖型的醣纇,因此蔗糖會使牙菌斑加厚,使得齵齒的機率加大。(3) 頻繁飲食中加重:牙菌斑接觸到食物的時候,一旦酸不被口水中的鹼性物質所中和,它就會開始腐蝕牙齒,稱做去礦物質化。當您吃的頻率增加時,無形中增加了平衡破壞的危險。(4) 可以被[氟]所俘虜:牙齒的主要礦物質結構稱做磷酸鈣鹽,它剛形成時富含碳酸鹽成分,含氟量少,因此易溶解。局部塗氟化物還可以抑制牙菌斑中酸的形成,所以它廣泛被用在各種食物、飲料、漱口水、衛生用品中,只不過含量不能太高喔,否則反而會腐蝕牙齒。(5) 可以被口水所中和減低:高流量的口水可以減少齵齒的發生,這在口腔癌,某些抗憂鬱,安眠藥劑或接受放射治療者的齵齒機率高已經得到驗證。一般口水可以經由多咀嚼來自然增加,當然嚼口香糖也是其一,不過為了咀嚼肌肥大 並不鼓勵,只是提醒節食或脫水,少喝水的人,一旦口水唾液減少,得補充或多保持口腔衛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 蔡豐州 醫師提供以下幾項建議:】(1) 從出生後六到十二個月中間, 嬰兒發出第一顆牙開始就同步追蹤。(2) 藉由漱口水或其他含chlorhexidine和fluoride的衛生用品(如氟錠):保持小孩口腔健康,但是太小的小孩(小於二至三歲),須由父母親代勞。 並及早教會小孩自己刷牙,注重牙齒衛生。(3) 降低飲食中蔗糖的攝取:不要糖果、太粘的零食,寧可兩餐間給予水果或蔬菜, 比較健康。(4) 不要常常吃東西:照三餐吃就好, 零食、宵夜節制一點。(5) 至少牙膏中要含氟:美國還建議到12至16歲前,還得服用氟液或氟錠。(6) 口水不可少,避免只用嘴巴呼吸:有過敏型鼻炎者要早點治療,如此可以避免只用嘴巴呼吸,這樣會讓口腔太乾。(7) 吃含[芋]食物:是一種多年生草本的天南星科植物,含許多重要物質,例如:其中含氟量高可防齵齒、保護牙齒。同時,芋頭含有一種黏質,可促進肝解毒,鬆弛緊張的肌肉及血管;而其質地細軟,有利胃腸消化吸收,纖維質則可預防便秘。(8) 少吸二手煙:約增加乳牙27%的齵齒機率,如果父母親戒不掉,只好消極讓小孩補充維他命C,抵消尼古丁的壞作用。(9) 不要讓奶瓶一直叼在嬰兒嘴裏:也就是不要讓奶瓶可以讓嬰兒在床上隨手可得。最好一歲內就拿掉,斷絕奶瓶與妳的小孩的關係,盡量用杯子或碗就食。尤其糖水會集中在上排牙齒,腐蝕妳寶貝的每一顆牙齒。(10) 父母親不要常用嘴餵食小孩,包括咬碎食物在內。(11) 4歲前要斷絕小孩吸拇指的習慣:會造成牙齒咬合問題,過擠或彎曲的牙齒。

吸菸後尼古丁到腦部僅需8秒鐘

吸菸後尼古丁到腦部僅需8秒鐘

2002年政府正式加入WTO之後加徵了菸酒健康捐,其中的10%專款專用於菸害防治工作,從6月9日起到11月17日止,共舉辦了11場戒菸認證課程, 2000多位醫師參與認證,92年1月1日起共有763家醫療院所具有資格開辦門診戒菸。這對台灣的預防醫學領域與公共衛生政策而言,無疑是一件創舉,也是政府正式面對菸害這項全球第一大死因的一大步.對於許多醫師而言,也是首次全面性揭櫫菸害防制與治療的重要性,希望能夠更正視這個全民健康的問題,落實預防醫學中Primary Care的第一要務(First Priority)”戒菸 Smoke Cessation”。WHO統計數據(Reference:WHO information Fact sheet No.221 Apr.1999)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約1/3成年人口吸菸,人數約11億人。吸菸率在開發中國家逐漸上升,在已開發國家逐漸下降。已開發國家吸菸率為男性 42%、女性24%,開發中國家吸菸率則為男性48%、女性7%。在中國大陸現今0-29歲的3億人口中,有1億人終將死於菸害,其中一半將於年僅35- 69歲時死亡。目前全球約有400萬人死於菸害,依流行病學估計,到2030年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菸害,遠超過愛滋病,肺結核,車禍,自殺等。菸害的成因當菸品燃燒時所產生的物質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以及約4000種的化學物質。其中尼古丁是造成成癮的主因,但是4000多種的有害化學物質才是致癌的元兇。當吸菸者吸菸時菸頭發紅,此時菸頭完全燃燒,溫度達到約1000度,燃燒所產生之化學物質約400種,這部分大約佔整支菸品燃燒的85%,又稱為主流菸(Main Stream);當吸菸者將香菸放於菸灰缸上燃燒時,此時菸頭呈不完全燃燒,溫度僅約400度,燃燒所產生之化學物質約4000種,且毒性較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物質強,這部分大約佔整支菸品燃燒的15%,又稱為側流菸(Side Stream)。抽菸與30%的癌症有關,90-95%的男性肺癌患者與70-75%的女性肺癌患者與吸菸有關,由此可見菸害的嚴重程度。人們在吸菸後,尼古丁進入腦內僅需8秒鐘,吸菸者罹患心臟病的比例是不吸菸者的5倍,中風的比例為不吸菸男性的4倍,不吸菸女性的5倍,吸菸孕婦新生兒體重約減少7盎司,新生兒死亡率約增高33%,且自發性流產比例增高。B型肝炎帶原者肝癌發生率亦大幅增高,且與吸菸量成正比。人類所使用的物質中,香菸是最容易成癮的物質之一,尼古丁上癮的機率與古柯鹼相當,而容易上癮的程度是酒精的6-8倍,尼古丁的使用者約有95%會上癮,在美國尼古丁成癮的人數約1億2千5百萬人,高於酒精的1億人與古柯鹼的1千5百萬人。而成癮的原因約略可分為三個層面:生理面、心理面和社會面。<對生理面而言>吸菸後尼古丁到腦部僅需8秒鐘,血中尼古丁會造成心跳加速、血管收縮與血壓上升,且造成平滑肌收縮、胃酸分泌。腦中尼古丁造成短暫性警覺性增高、注意力集中。長期使用造成HDL下降、LDL上升。而戒菸會造成體重微幅增加5%,因其BMR下降約5-10%且食慾上升。<對心理面而言>習慣性與依賴性部分來自於心理面,許多人習慣於特殊場合與情境下吸菸,如寫作、沉思、分析、思考或心情不佳等,而許多心理面因素也來自於短暫性的生理性反應。<對社會面而言>社交活動中對於吸菸行為的相互認可與鼓勵,菸商的大力促銷,媒體對於吸菸的錯誤傳導,社會與文化對於吸菸的接受度,以及長輩吸菸對於晚輩的影響,都是社會面對於吸菸成癮的肇因。醫護人員對於戒菸的介入過去醫療界對於戒菸多採取被動的方式,醫療院所多以開設戒菸門診與戒菸班的方式提供已有戒菸意願的吸菸者戒菸諮詢與衛教,較少採取主動方式引導門診吸菸病患戒菸。其實,吸菸病患若經醫師建議與警告,可將每年的戒菸率由1%增高為3%,若再帶回戒菸手冊,可提高至7-12%,第一次心肌梗塞的病患若只接受尋常照護,約有35%會戒菸,若經由醫師勸告,會有約50%的病患戒菸。而產前門診中,約有20-30%孕婦會戒菸。

洗臉洗過頭小心外油內乾

洗臉洗過頭小心外油內乾

「醫師,為什麼我的皮膚會外油內乾?」在皮膚科門診中,常會碰到患者這樣詢問。以一般的皮膚科學常理判斷,皮膚的油脂可以保持住皮膚的水分,所以當皮膚呈現油性的狀況下,應該也有許多水分被保持住,也就不會出現皮膚乾燥的現象。不過,臨床上卻常看到臉部皮膚看起來油油亮亮的,但卻又合併一些脫屑、粗糙,造成病患極度的困擾,也不知如何保養及改善。這種理論上不存在,實際上卻發生的皮膚情況,該如何解釋?在深入了解皮脂及角質層結構及功能後,會發現外油內乾不是一種固定膚質,而是一種皮膚狀態,這情形常發生在過度清潔的油性皮膚患者。清潔劑的某些成分會破壞角質層的脂質結構,導致皮膚的保水度降低,造成皮膚乾燥,這是皮膚「內乾」的原因。另一方面,因皮膚乾燥導致皮脂腺的活性增加,過度分泌油脂,導致皮膚外觀上呈現油油的現象,這就是「外油」的由來。問題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不是也會吸收及保持水分,改善皮膚的乾燥狀況嗎?為什麼還會有所謂的「外油內乾」的情形呢?這樣的情形在科學上有合理解釋嗎?由附表可以發現皮脂與角質層的成分及結構的不同,所以角質層油脂的保水度遠勝於皮脂。這也就是當患者過度清洗臉部時,角質層油脂結構被破壞,雖有大量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替補,但保水度卻大幅下降,導致皮膚內部呈現乾性(內乾),以及皮膚表面因為有皮脂附著而呈現油性(外油)的現象。皮膚「外油內乾」的治療及保養,要改用溫和的清潔用品,洗臉時減少搓揉、摩擦,尤其忌用去角質或磨砂類產品,以及減少清洗的次數。另外,要加強保濕產品的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保養,就可逐漸改善肌膚的狀況。

雀斑公主,每天防曬乳液至少擦兩次

雀斑公主,每天防曬乳液至少擦兩次

很多人的臉上,都有許多芝麻綠豆大小的斑點,一顆顆的散佈著,看起來臉上好像髒髒的、不清爽的感覺。這些小斑點,在曬太陽後變得更多,也更明顯,這就是常見的雀斑。彭賢禮皮膚科診所 彭賢禮 院長指出,雀斑具有遺傳性,通常在三歲前會出現。除了遺傳體質以外,陽光中的紫外線野是重要因素。雀斑會因陽光的曝曬而加深顏色或變多,所以雀斑通常在夏天較明顯,在冬天則顏色較淡、較不明顯。雀斑的好發部位為臉部,呈現圓形或橢圓形,或是不規則形,大小約1~6毫米大,褐色的斑點。白種人的罹患率遠高於東方人,尤其是金髮或是紅髮的白種人,特別容易有雀斑,而且白種人身上除了臉部以外,手臂、肩膀、背部,都可能長出很多雀斑,數目可以達到數百甚至數千顆以上。在台灣,通常也是皮膚較白的人容易長雀斑。彭賢禮 院長建議在治療方面,塗抹退斑藥膏的效果不佳,需要耐心的塗抹三個月左右,可以有約五成的淡化。對於要求不高的患者,可以先嘗試塗藥膏配合防曬。如果要達到九成以上的改善,甚至完全去除雀斑,則建議以Q開關除斑雷射(例如紅寶石雷射),或是脈衝光(IPL)來治療。除此之外,對於治療及預防而言,每天至少兩次塗抹SPF30以上,及可以防護長波紫外線(UVA)的防曬乳液,仍是非常重要的。

職場不公平待遇,出現「心」警訊

職場不公平待遇,出現「心」警訊

許多人以為,工作上的不開心及壓力,只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與情緒,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可能關係到一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芬蘭一組研究人員,經過十年的密切觀察,發現在職場上愈是覺得自己受到上司或同事不公平的待遇,越是有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而且其機率甚至比其他自覺受到公平待遇的同年齡人,高出百分之三十。過去我們已經知道,決定一個人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種族、年齡、膽固醇、肥胖、高血壓、吸煙、飲酒、運動量等,現在可能要多加一項:「職場不公平待遇」。究竟什麼叫做「不公平待遇」呢?如果你在工作上,經常強烈感受到下列幾種狀況,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遭遇到「不公平待遇」:1. 相信自己在工作上受到歧視2. 自己的觀點或意見遭到上司的刻意忽視3. 工作上的相關資訊及決策被刻意隱瞞4. 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缺乏真誠或差別待遇職場上「不公平待遇」的影響層面,除了長期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之外,在個人心理層面,還可能引發負面的反應包含自我壓抑、情感剝奪以及壓力過大等。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表示在臨床上也有許多個案,因為工作遭受到歧視、忽略、排擠等不公平待遇,而引發程度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的困擾,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頭痛、失眠…等。另外在職場人際關係上,也會因此而產生惡性循環。的確,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很難改變週遭的人、事、物。但至少,我們都有能力去改變我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畢竟「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天冷抗痘有方法

天冷抗痘有方法

寒冬未了,ㄧ波波的寒流來不停。在皮膚科的門診中,常碰到許多痘痘的患者抱怨,擦藥導致皮膚刺痛、紅腫。冬天抗痘和夏天有所不同●清潔用品要換季夏天皮脂分泌旺盛,皮膚出油嚴重,需要使用去油力強的洗面皂或是清潔乳。冬天皮膚較乾燥,如果持續用夏天的洗面皂,將造成皮膚過度乾燥,甚至脫皮皸裂。要做適當的清潔而不要過度的清潔,有1個簡單的判斷原則,如果洗完臉覺得很緊繃,甚至刺痛,就是洗面乳太強了,最好換較溫和的產品。●洗臉方式要調整在夏天時,洗臉多搓揉或按摩幾下,可以增加清潔的效果,也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在冬天時,皮膚的油脂減少,本來就容易受到摩擦等刺激的傷害,所以洗臉要輕快、減少搓揉。如果T字部位仍會出油,但是兩頰、嘴唇周圍卻太乾,洗臉時,T字部位可以稍微搓揉,其他部位只要輕輕帶過即可。●正確的保濕保濕的3個基本步驟是給水、吸水以及鎖水。給水可以使用溫泉水噴劑;其次使用乳糖酸、維他命B5、玻尿酸這類的「濕潤劑」來吸水,達到增加角質層含水量的目的;最後使用含有膽固醇、脂肪酸、磷脂質、蠟質、神經醯氨等「封閉劑」來鎖水,保持住角質層中的水分,防止散失。單獨使用濕潤劑,皮膚的水分仍會很快散失在乾燥的空氣中,無法達到保濕的目的。單獨使用封閉劑,雖然可以減少水分散失,但是因為皮膚本來就很乾,就像是乾枯的田地,若沒有灌溉加水的動作,仍然會是乾裂的情形。所以單純擦純油性的物質來保濕也是不夠的。●保養品要換季天氣轉涼,服裝需要換成冬季的長袖衣物,保養品也是一樣。夏天擦的保濕乳液,到冬天來用就顯得不夠滋潤,所以保養品也要換季。●藥膏的使用方式要調整可以減少擦藥的次數,減少擦的藥量,或者請醫師開濃度較低的藥膏,或是更換為刺激性較低的藥膏。●防曬仍要注意:冬天的太陽不像夏天那麼毒辣,反而讓人覺得很溫暖,而喪失了警覺性,導致曝曬時間過長,不但可能引起曬傷或是曬黑,也會加重痘痘及痘疤,所以在冬天仍需要適當的防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