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慾照風波,也掀隆乳風

慾照風波,也掀隆乳風

在兩岸三地延燒許久的慾照風波,除了幾位主角的私生活引來廣大討論之外,其實連女主角們的身材,也都是網路和各媒體的發燒話題。有人直指某女藝人的身材真的有夠好;也有人特別注意女藝人的胸部線條,那種幾近完美的境界,也曾引起「是天生?或是人工?」的討論;甚至也有人起而效尤,希望像女主角一般,有對傲人的雙峰。 因為話題實在太熱門了,也真的讓女性的胸部,在這一段時間,又成為整形診所的熱門項目。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即表示,這段期間,前來詢問有關隆乳的患者是有多了一些,有些患者還會直接問他:「某位女主角的胸部是真的嗎?」聽得他都不知該如何回答。只是根據一些數據顯示,胸部愈大的女藝人,往往較能吸引男性的目光;但女性的看法就不見得了,反而偏向整體美,身材比例勻稱才重要,並不完全欣賞大胸部的女性。 但是從整形醫師的觀點來看,角度又不一樣了。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即說,女性乳房的發育與遺傳及青春期的營養狀況有密切關係,如果能從食物中攝取豐富的蛋白質,並且多運動,增加肌肉的彈性,自然有助於胸部的發育。但是如果過了發育期,再想用改善營養、刺激腺體的方法來增大乳房體積,一般而言,效果都不會太明顯。 對某些女性而言,豐滿的胸部代表魅力與自信,而玲瓏有緻的曲線,也正是現代愛美女士所渴望,乳房對女性而言,已不再只是單純地代表第二性癥,從審美的觀點來看,乳房也比其他的身體器官,更具有決定女性魅力的意義。 所以許多對乳房線條不滿意,或是有先天性缺憾的患者,往往都會想透過隆乳手術來改善,至於在哪些情況之下,需要考慮接受隆乳手術?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說,最普遍的狀況,大概有下列三種: 女性在青春發育期時,乳房對荷爾蒙的刺激反應不良,導致乳房發育不全,這種情形,即可藉助隆乳手術來改善。  懷孕前原本就豐滿的胸部,乳房組織在生產過後,有明顯的萎縮和下垂,若想要恢復產前的高挺堅實者,也可以考慮藉由隆乳手術來恢復。  中年或更年期的婦女,因支持乳房的彈性組織鬆弛,導致乳房下垂,則可考慮接受提乳手術來改善,情況較嚴重者,則可合併隆乳手術進行。  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進一步指出,現在的隆乳手術多為內視鏡手術,可以透過影像觀看整個手術過程,很精準地確定填充物的位置和對稱性,準確性和安全性都大大提升,加上傷口小、出血量少,不僅可縮短手術的時間,對患者而言,也能減少疼痛和縮短復原期,很多動過內視鏡隆乳手術的女性,術後的滿意度都非常高。

足底筋膜炎,休息才能走遠路

足底筋膜炎,休息才能走遠路

我們全身的體重,跟骨需負擔二五%(第一蹠骨佔一○%,其餘第二至第五則分別各佔三‧七五%,重量負擔越多的地方也就是疼痛越容易發生的地方),因為它的精密我們才能有站、跑、跳、爬及平衡的功能,而這幾種功能幾乎都需要兩腳互相配合而成,所以任何一部份一旦發生毛病必會影響日常生活的正確使用與功能。足底筋膜炎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兩腳都有機會發生,所以不一定是右腳或左腳,好發在需要經常步行、站立、負重(所以體重過重者又比正常體重者易發)或使用的方式不對(如穿著五至十公分高的平底高跟鞋)等等。臺安醫院復健科醫師 鍾佩珍指出足底筋膜附著足跟骨之起點處,若因長期承受重量及牽力過大,會漸漸累積導致疲勞發炎,所以會有疼痛。初期症狀可能只有早晨起床,剛踩下地起步時足後跟劇烈疼痛或久坐要站立行走時也有相同症狀,但在多走幾步或幾分鐘後疼痛卻漸漸減輕,但如果繼續站立或行走疼痛會加劇,終至必須坐下休息,大部分的人開始時都是置之不理,反正也沒聽過有人因此而痛死,若繼續拖延使其演變為骨刺,負重行走時,跟骨滑囊、跟底脂肪墊,及腳底肌膜,會受骨刺的擠壓和刺激,也會導致發炎引起疼痛。【足底筋膜炎之治療有以下四種方法,治療時需同時進行才有較好的預後】1.) 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症狀減輕時,醫師會依情況減少藥量或停止服藥,所以不必擔心。2.) 物理治療,局部深部電療,如超音波、短波。3.) 鞋內要加上可紓減疼痛點壓力之足跟墊,減短站立行走的時間,儘量避免提重物,體重過重者一定要配合減輕體重。4.) 足底肌膜伸展運動,每天二到三次,方法如下:手扶桌沿,屈膝,足跟不可離地,身體往前傾,足跟還是不能離地,維持五到十秒,然後站立,視本身情況重複五到十次。或置一十公分高,斜邊長至少與自己腳板大小一樣的三角形箱子於牆角(高的邊貼牆),扶著牆壁,站上斜邊,做足底牽拉,維持五到十秒,重複五到十次。

更年期女性的中醫保健

更年期女性的中醫保健

最近常有婦女因生理期不規則覺得身體燥熱、熱潮紅影響到正常睡眠等症狀,就認為是更年期而來門診就醫,這裡告訴大家更年期的真正定義:「更年期」為女性由正常的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不具功能的過渡期,這期間由於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減少,可能引起身體上許多的不適,如熱潮紅、心悸、情緒不穩定、皮膚萎縮等症狀,統稱「更年期障礙」。 其實,「更年期障礙」在卵巢機能衰減時(約四十幾歲),即可能發生,並非一定在停經(平均五十至五十一歲左右)後才出現。在古老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裡就有著十分清晰的描述與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暌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陳婉菁認為腎虛是更年期到來的根本所在。在停經前後,腎氣漸衰,臟腑功能逐漸衰退,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因而出現各種症狀。所以腎虛是致病的根本。面紅潮熱,身熱汗出,眩暈頭脹等症狀,中醫認為是陰虛火旺甚至陰虛陽亢所致。煩躁易怒、抑鬱憂愁、心悸失眠等精神神經症狀,中醫則認為與心、肝兩臟腑的失調有關。至於陰道乾澀灼熱、腰酸背痛、骨質疏鬆等問題,中醫則認為與腎的陰陽失調有關。依臨床表現應歸屬於中醫之“百合病”的範疇,對於此病症的治療大多使用補腎調肝,寧心安神,或是補養脾胃的方法來作調理,醫師會依據病人的體質與症狀經過整體考量來訂定處方,幫助婦女度過更年期的生理與心理失衡。

西藥吃多會傷腎?

西藥吃多會傷腎?

我們先看一下台灣洗腎原因的排行榜,就可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若是吃藥吃多了,尤其是西藥,就會洗腎。對照歐美先進國家,他們沒有其他選擇,非得吃「西藥」不可(客觀上無所謂「草藥」)。然而,事實上目前台灣洗腎病友的比例,是排行在世界各國前面的!由此可知,只要西藥使用得當,其實不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另外,台灣洗腎原因的排行榜第一名是糖尿病,大約十個洗腎的病友們就有四位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第二名是高血壓,第三名是腎臟發炎,主要的症狀,就是血尿。最後才是因為服藥造成的腎衰竭。由這個「排行榜」可以看出來,其實真正傷腎的原因是高血糖及高血壓。其次,高膽固醇與抽菸對腎臟也很不好。所以,真的要「顧腰子」,就必須要控制好血糖、血壓、膽固醇及戒菸,不可諱疾就醫及怕服藥。血糖藥、血壓藥及膽固醇藥都是必須要服用的。現在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某些降壓藥不只有降血壓,還會有保護腎臟的功能。雖然罹患上述「三高」疾病,非常無奈,但是若不吃藥的話,腎臟反而會受傷害。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裴馰指出西藥之中是有會「傷腎」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1.) 第一大類是消炎止痛藥:這裡指的「發炎」,並不是細菌感染的發炎,而是關節炎的的發炎。這類的消炎止痛藥若是長期吃或是吃太多的話,就會造成腎臟受損。一般人服用的陣痛退燒藥,則沒有這種副作用,可以不用擔心。2.) 第二大類會傷腎的藥,則是部分癌症藥物:正是因為西藥特別注重劑量與藥物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這類藥物時,醫師都已經有了預先對藥性的瞭解,同時也會採取預防措施,反而不會有問題產生。而中華民國腎臟醫學會特別提醒民眾,真的藥物引起的腎衰竭並不是西藥或是專業中醫師開的中藥,而是草藥、偏方或是來路不明,沒有經過衛生機構認證的藥物。這點一定要請病友們多多注意!千萬不要有錯誤的觀念,該吃藥的時候不吃藥,反而造成腎臟衰竭。

三八婦女嘉年華 大家一起來同樂

三八婦女嘉年華 大家一起來同樂

三月八日婦女節的由來,是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強化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和支援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鬥爭,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鬥爭的偉大節日。 東區一家美容診所為慶祝三月八號婦女節這個『女人專屬的日子』,特別在這天贊助100個免費體驗名額,關心女人、呵護女人,提供OL上班族以及工作壓力和事業家庭兩頭燒的家庭主婦們,一個釋放壓力、好好放鬆的免費體驗活動。邀請您在這個女人獨有的日子,前來享有身為女人專屬的權利,提醒自己這一天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輕鬆一下,關心自己、好好寵愛自己一番,在三八婦女節享受一下女性寵愛自己的自由。活動內容與詳情請洽活動專線:02-2752-8855。

國人診療高血脂年花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

國人診療高血脂年花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

【定時定量攝取植醇,預防控制膽固醇更方便實惠】高血脂症是由於血中脂肪物質,例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過高所產生的疾病,它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31萬人有高血脂問題,由於高血脂需要長期服藥追蹤,為了控制血壓、血脂,不少患者成為名符其實的「藥罐子」!平均每人每週診療與藥品的支出約在750~800元,若以每人每週花費750元推算,每年在血脂的控制的花費幾乎高達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速公路還綽綽有餘。【預防勝於治療,學界最新發現:植醇可幫助預防控制膽固醇】與其靠著藥物在疾病形成後控制血脂,近年來醫、學界回歸老祖宗「醫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道理,重新在大自然中尋找控制高膽固醇的方法,其中最新的發現就是「植醇」。「植醇」是萃取自天然植物的微量成份,摘錄2007年六月出版的『藥物食品分析』期刊,一篇由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針對植醇降低血中膽固醇的研究發表指出,動物攝取適量植醇後,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含量。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曾提出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建議:每日分2次共攝取1.3g的植醇,搭配低膽固醇飲食,可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植醇的來源可從各種天然蔬果中獲取(註),每天若要攝取足量的植醇,就得一口氣吃下5到10多公斤花椰菜、蕃茄、菠菜…等才能達到每日攝取建議量,但目前現代人忙錄的工作生活及飲食習慣,這根本無法達成,更提高膽固醇自主管理的困難度,因此選擇直接、簡單、方便的機能性產品,是現代人最迫切的需求。【臨床實驗證實,植醇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為了進一步證實「植醇」功效,日前國內學界首次進行「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研究。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在不改變生活習慣(包含飲食與運動習慣)狀況下,每天攝取添加1.8g植醇的牛奶,並連續飲用2週以上,平均血中膽固醇降幅達15%,同時,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中脂肪沈澱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相較於實驗前,也有顯著的降低。從「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研究結論可證實,每日攝取1.8克植醇並連續食用兩週以上,就能調降血膽固醇含量,並可幫助降低22%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曾參加「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受試者趙政球先生,平常就保持每天跑步的運動習慣,再加上夫妻兩人的工作都與醫院相關,對於身體健康或飲食熱量的攝取,也比一般人更謹慎。但是隨著年齡增加,即使生活習慣並沒改變,趙先生卻發現體重上升的速度卻加快,也比較容易疲勞,所以開始更積極的重視健康問題,在抽血檢查過程中,他特別發現,膽固醇的指數雖然還沒有超過標準,但也在危險邊緣徘徊。趙先生在參與本次實驗過程中,連續喝添加植醇的牛奶2週以上,個人的總膽固醇和LDL-C與實驗前相比都有明顯的數值變化,這也讓趙先生對於「植醇」更加有信心。他遵循營養師建議,每天兩次共攝取超過1.8g植醇,在早餐時以添加植醇的牛奶取代原來的飲料,此外,中餐與晚餐間也再次飲用含植醇的牛奶,降低晚餐中攝取的動物性膽固醇在腸道吸收的機會。這樣的飲用時間和份量,不但達到營養師建議的「每日兩份奶」,也在攝取植醇的同時,補充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和鈣質。除了趙先生考量便利性而採用的奶類商品外,目前市面上也可購買供烹調使用,並添加植醇的食用油,作為自主控制膽固醇的另一種健康新選擇。現在,趙先生藉由定時定量攝取植醇、維持生活中的清淡飲食與固定運動以外,創造自己全方位自主管理膽固醇最便利直接的方法。

小孩一口爛牙,又不肯合作怎麼辦?

小孩一口爛牙,又不肯合作怎麼辦?

在全身麻醉下做全口復健。一聽到全身麻醉,不少家長就嚇壞了,趕快打起退堂鼓,走為上策。事實上,全身麻醉有很多好處及其必要性。一般而言有下列情形可以考慮做「全身麻醉下進行全口復健」:1.) 患有重大或特殊疾病的人,如白血球過少症、先天性心臟性疾病。嚴重腎臟,肝臟功能不全或對局部麻醉藥物過敏者。2.) 嚴重視覺、聽覺、身體或智能障礙的病人,不適合在牙科治療椅上治療者。3.) 所有藥物非藥物行為治療法實施無效。病人堅持不合作或極度害怕者,而所須要做的牙科 治療又很多,如:小病人有奶瓶性或滿口大蛀牙。4.) 病人顏面組織異常,如顎裂,卻又有很多蛀牙者。5.) 病人有重大顏面外傷或牙齒傷害。臺安醫院牙科醫師 陳和錦表示,一般情形下在門診評估病人是否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全口復健,如果確屬需要我們會向病家解釋清楚,取得同意。接下來的工作是:病人必須在手術前 72 小時完成健康檢查,包括驗血、驗尿、必要時還得做胸部 X 光檢查來確定病人可以接受這項治療。而病人如果在手術前有嚴重感冒、發燒或身體不適,則不妨考慮將治療延後到病人身體狀況改善後再做。其他作業:如禁食處理則和其他外科手術一樣,不同的祇是全口復健的病人大多可以在手術完成後 2~3 小時離院回家,不太需要住院觀察。治療的過程都在無菌手術室內實施。有合格的麻醉醫院負責麻醉的工作,而有1~2位牙科醫師及 1~2 位牙科護理師負責治療工作。進行全身麻醉時大都以氣體麻醉為主,以靜脈注射麻醉為輔。好處是我們只需要較淺度的全身麻醉,比較沒有危險。若有任何藥物或併發症產生,則可藉著靜脈給藥來維護病人。牙科治療過程首先以潔牙為先,然後再做一次完整的口腔檢查,以確定或修正原先的治療計劃,若有須要 X 光片的輔助診斷,也有 X 光機在手術室中照射。完成所有治療工作後,病人會被送至恢復室。病人恢復至情況穩定後,即可由麻醉醫師同意讓病人回家,牙醫師會請病人在 7~10 天後回來檢查,除檢視傷口癒合及填補情形外,最重要的是口腔衛生的繼續維持,以免功虧一匱。必要時會將此類病人列為蛀牙高危險群者,要求其每 3~4 個月定期回診,俟口腔衛生進步後,再改為每 6 個月定期回診。

更年期,更年「輕」!

更年期,更年「輕」!

臺灣地區婦女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約在五十歲左右。進入更年期後,體內的雌性激素分泌量減少,骨質加速流失,流失率從原來的每年1%增加為2~3%。從五十五歲到七十五歲,約有總骨量的20%會流失,所以身高會變矮、常腰酸背痛、無聲無息的背就駝了、而且容易骨折、骨質疏鬆的症狀就發生了。因此更年期初期的婦女要以「未雨綢繆」的心態從日常的運動和營養的保健來預防骨質疏鬆。運動方面,要選擇有利於骨質維護的「荷重性運動」,例如:慢跑、體操、球類運動、步行等效果最好,但是游泳或騎腳踏車的「荷重性」較低,對骨質的維護較無效果。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營養師 張靜芬健議營養保健方面,首先要攝取足量的鈣質(每日一千毫克)、蛋白質和維生素,並有合理的日曬。含鈣量高且好吸收的食品有奶類、乳製品、魚貝類、豆類食品。每天喝兩杯以上的牛奶是補充鈣質最好的方法,若無法攝取乳製品,則應適量補充鈣片營養劑。黃豆除了含有不錯的鈣質,還有與雌性激素類似的「植物異黃酮」,被認為有助於紓解更年期的症狀,是值得推薦的食物。此外,又稱為陽光維生素的維生素D可增強鈣的吸收效果,所以不要忘記每天十五分鐘以上的日曬也很重要。體重也是更年期婦女的困擾。因為更年期後體重容易莫名其妙的增加,但這並不表示體重增加是正常的或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人從廿五歲開始,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每十年會下降2%,超過五十歲後,每增加十年,基礎代謝率便下降10%。因此若是一直維持著年輕時的飲食習慣,更年期後便很容易體重上升,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千金難買老來瘦」的原因。所以,更年期的婦女應該調整飲食及熱量的攝取,以對應基礎代謝率和活動量的降低,才能維持一個適當的體重。體重、血壓和血脂肪是「代謝症候群」的三個重要控制指標,治療「代謝症候群」就可減少糖尿病、動脈血管阻塞、心臟病等的罹患機率。如此推理,假若妳不想讓心血管疾病太早來報到,就不宜貪求口福,追求食品精細。必須節制高油脂、高醣的美食,增加膳食纖維高的全穀類和蔬果,並增加運動量來預防肥胖、維持理想的體重。婦女長期為家人操勞、憂心,在步入中年後一定要比年輕時更注意健康,重視自己的體態,現在就為自己擬訂一個健康計畫吧!吃適量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盡量保持好身材,那妳更年期看起來就會更年「輕」哦!

「螢幕族」的後遺症

「螢幕族」的後遺症

根據一份針對十至六十五歲民眾進行的「台灣民眾螢幕用眼情形與護眼認知調查」顯示,國人每週平均盯在電視、電腦、電玩、手機螢幕上的時間高達37小時;其中超過616萬人每週超過49小時,平均每天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黏在螢幕上。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每天平均使用螢幕時間更將近8小時,是各年齡層之冠。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表示,「螢幕族」的後遺症不只是筋骨僵硬痠痛,更會衍生許多眼睛健康的問題,輕者影響眼睛睫狀肌收縮功能,造成眼睛疲勞及痠痛紅腫,重者會造成或加重近視、散光等屈光問題,引發結膜炎、乾眼症及頭痛,長期可能會導致視覺神經系統功能慢性退化,加速眼睛的老化。調查報告中透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已是國人生活的常態,成為眼睛健康的隱憂。再加上現代生活環境的改變,例如空氣污染、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強烈紫外線等,也是激化特定眼疾發生的危險因子。如果身為家長、老師,甚至是醫師的成人朋友們都無法照顧好個人的眼睛健康,下一代的眼睛保健工作更是令人擔憂,因為現代小朋友的壓力並不亞於成年人,不僅要面臨繁重的課業壓力,更要承受電視、電腦、遊戲機、PDA的侵襲。倘若發育成長期間未妥善保養眼睛,除了會造成學習障礙,還會影響視覺功能。尤其是近來發現有許多年輕人因長期緊盯電腦與用眼過度,眼睛有提早老化的現象,徹底顛覆長期以來老花眼是中老年人專利的迷思。種種的調查數據與現象都提醒現代人,若不能善待自己的眼睛,任何有關眼睛的疾病都可能提早來臨。唯有確實做好眼睛定期自我健康管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確保眼睛的健康。

HPV入侵生殖道,可能引發癌變

HPV入侵生殖道,可能引發癌變

雖然動物常常被腫瘤病毒感染,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病毒會引起人類腫瘤,而且僅有極少數病例可以證實和腫瘤病毒有關。至目前為止,只找到兩種和人類腫瘤有關的病毒,即人類T細胞白血病毒以及人類乳突瘤病毒(HPV)。不過,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血清關係以及直接從腫瘤細胞的研究,還有幾個病毒也可能是腫瘤病毒。腫瘤病毒的形狀、大小或化學組成並沒有一定的特徵。有的很大,有的卻很小;有些外面有蛋白質外套,有的卻沒有;有的具有DNA(如HPV),但是有的則以RNA做為遺傳媒介物。這些病毒共同的特徵是都具有引起腫瘤的能力,因為它們生長的速度相當快速,而且穩定,比起化學物質或是放射線刺激引起的癌症變化還要快速。腫瘤病毒會使動物體內的細胞或培養基內所培養的細胞出現形態改變、細胞性質改變、生化性質改變,最後使其生長異常,這就是所謂的「癌變」。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 徐弘治指出HPV含有兩個早期基因—E6及E7,具有致癌性,因為它們製造出來的蛋白質和人類腫瘤抑制基因結合,E6和P53基因結合,而E7和另外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即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結合,干擾宿主細胞腫瘤抑制基因,使它們無法發揮正常功能,來抑制癌細胞生長,因而長出癌症,這就是HPV的致癌機制。自一九八○年代以來,從很多流行病學的統計報告以及分子醫學的統計報告以及分子醫學的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HPV與癌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聯,尤其是肛門、生殖道附近的癌症,最近更發現肛門生殖道的鱗狀上皮癌,九十%以上含有HPV的DNA,而且HPV也可經由產道,呈現母兒的垂直傳染。喜好侵犯皮膚而長皮膚疣的HPV極少發生癌變;出現疣狀表皮發育障礙(EV)的孩童尤其是感染HPV-5、8、47型,約有三十%至五十%在長大成人後,於陽光照得到的地方(如前額頭)會惡化成皮膚癌;感染HPV-16、18、45、56而得到生殖道、肛門菜花者,可能細胞會出現癌變,使女患者長出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男患者長出陰莖癌;罹患再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的患者,約有二%至三%會惡化成鱗狀上皮癌侵犯到頸部、食道的軟組織及肺部;喜愛侵犯鼻腔、副鼻竇、口腔、眼結膜的HPV,卻沒有發現癌變的臨床報告;侵犯食道的HPV若與其他輔因素結合,會使食道乳突瘤轉化成食道癌,在一些大腸癌處雖然曾偵得HPV的DNA存在,但其扮演的角色至目前仍不清楚,至於肛門疣惡化成肛門癌的成因則與子宮頸癌的形成類似。因為最常見的生殖道疣也就是菜花可能轉變成癌病,所以根據不同類型HPV癌變的能力分類成低度、中度、高度危險群(如表),國人感染HPV的盛行率約十五%至二十五%,若持續感染高危險型HPV病毒者,約有五%至十%會出現子宮頸癌前期病變,若未被發現或治療則有機會演變成子宮頸癌,所以菜花患者或作抹片檢查時,也同時做HPV病毒基因定型檢測,有助於癌症的防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