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替代療法與臨床上的運用

替代療法與臨床上的運用

站在人文的角度,當病人或家屬會積極尋求另類(替代)療法時,一定是當正統療法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在臨床上,癌症患者是最常要求替代療法的,因為癌症患者很少能靠手術與藥物治療等正統的療法做長期的病情控制。病人或家屬在失望與痛苦之際往往會尋求其它的幫助,如中醫、中藥或其他密醫的協助。臺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醫師 黃尚本指出,腦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在臨床上也是相當困難與棘手的,原因在於腦神經系統相當脆弱,且無法再生,一受到傷害往往產生永久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臨床上也常常看到腦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在尋求替代療法的協助。前年春季,嚴重急性呼吸道肺炎(SARS)肆虐,也有不少替代療法的出現。病人對替代療法的需求與日遽增,甚至連醫生也建議使用美國學者Eisenberg的研究發現,在美國1992年裡,有34%的成人曾使用至少一種的「替代療法」。研究也發現,在美國25歲到49歲受過教育的白領階級是最常使用替代療法的,統計也發現,在1990年美國人總共尋求了4億2千5百萬次替代療法的協助,這個數字超過了尋求第一線家庭醫師協助的數目。1994年一項針對華盛頓州、新墨西哥州與以色列的醫生所做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一年內有60%的醫生曾經至少一次建議他們的病人使用替代療法,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則有38%的醫生建議病人使用。一項刊登在1998年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指出病人使用替代療法的原因: 1.) 對傳統療法不滿意:病人不滿意的原因在於,傳統療法沒有效、有副作用、不適用於個人、太技術導向,或花費太高。 2.) 個人自主性的需求:病人尋求替代療法因為它較不具權威性,讓病人有更大的權力與自主性,來決定自己要接受何種的醫療照護。 3.) 價值觀的契合:替代療法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它與病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與人生觀,以及追求健康的信念相契合。

常感覺疲勞倦怠嗎?慢性肝炎徵兆

常感覺疲勞倦怠嗎?慢性肝炎徵兆

慢性肝炎的定義是肝細胞持續的發炎超過六個月以上,未見好轉,而造成慢性肝炎的原因,最常見的有病毒感染,如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自體免疫和代謝問題等所造成的慢性肝炎。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葉錦龍表示一般來說,如果得到了慢性肝炎,有些人可能會有疲勞倦怠的感覺,但是大部份的病人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因此居住在B型肝炎高感染區的台灣,都應該做B型肝炎篩檢及肝功能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醫師會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以確定肝炎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列入追蹤,一旦治療條件符合時,便可以開始治療,若是治療效果良好,那麼就不會演變成肝硬化了。目前我國政府毎年均編列預算用來預防及治療B型肝炎和C型肝炎,自民國75年,B型肝炎的盛行率已經從15~20%,下降到2%左右,成果斐然。治療方式也從保守治療進展到干安能、肝適能等藥物治療,只是效果尚未令人滿意而已。至於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近年來似乎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以我國的酒類消耗量而言,與1952年比較,1994年全人口的酒精消耗量增加13.7倍,而每位國民平均酒類消耗量增加4.2倍,一個人毎天喝酒 80克以上,喝上十年,就有機會得到慢性酒精性肝炎,甚或是酒精性肝硬化,由於酒精性肝炎或是酒精性肝硬化,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想辦法戒酒,一旦肝硬化形成,就沒有辦法復原了。肝硬化是所有發炎性肝病的最後結果,肝硬化不但會造成肝臟功能的減低,而且會有嚴重且致命的併發症,例如併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自發性腹膜炎以及肝腦病變。另外,肝硬化也很容易併發肝癌,目前肝硬化除了肝臟移植以外,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預防是唯一的策略,因此任何人只要是檢查出肝功能異常,就應該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那一類的肝病,須要做什麼樣的治療,避免肝硬化的發生。

視網膜有哪些病變

視網膜有哪些病變

糖尿病患由於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即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長短有關,罹患糖尿病愈久,產生視網膜病變的比例越高。 諾貝爾眼科醫師 張朝凱指出若30歲以前罹患糖尿病,則10年後,約有一半的病患會有視網膜病變。此外,血糖控制是否良好,與視網膜病變的進行速度有關,血糖控制越差,視網膜病變越快,也會愈厲害。   【糖尿病視網膜的治療】1) 雷射治療:當視網膜病變惡化到可能產生新生血管時即須接受雷射治療,以消除新生血管,預防眼球內出血。雷射治療不但有預防的功效也是公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雷射治療的方式如下:採門診治療,不須住院,每週治療一次。每次治療前須先放大瞳孔,一小時後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約須30分鐘。每個眼睛須做3 次治療。治療時,病患會感覺有一道藍光在眼前閃爍但不會疼痛。2) 手術治療:若玻璃體出血一段時間 3-6個月仍未吸收,則可採用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而若合併視網膜剝離者,則需盡早手術治療。若持續玻璃體出血,除了雷射及手術治療外,可以採用視網膜冷凍治療,減少再出血的機會。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要症狀就是視力減退,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突然變壞機近失明等。一般而言,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無特殊的症狀,須經醫師檢查後才能及早發現。   【小兒視網膜病變】小兒視網膜病變簡單的說就是眼底血管的不當傷害及癒合‧最初的問題就是尚未發展完成的不成熟眼底血管受到某種傷害,在傷害之後繼之而來的就是各種不同程度的癒合過程。近幾年的一些研究則認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可能也是一種與過氧化有關的疾病‧學者們認為眼底血管因反覆的收縮與舒張,造成視網膜局部的過氧化生成,這些過氧化物便會引起一系列的細胞壞死,並且可以刺激新血管增生及纖維化反應。    【小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造成小兒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主要有早產、低出生體重、長期使用氧氣、輸血次數、血氧分析次數、不正常的 PaO2 與 PaCO2 的次數、呼吸器使用的天數、敗血症次數、早產兒呼吸暫停……等。    【小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對於第三度以上且有plus徵象的患者才會加以考慮治療。 通常會使用的方法有所謂的冷凍療法及雷射治療兩種。若是四度以上,就可能要施以 Bucklng 手術或是玻璃體摘除術。    Bucklng 手術是先在鞏上找到視網膜剝離的地方由眼球外穿刺抽出液體,然後用特製的塑膠帶在該處環繞一圈使眼內壓上升,以使視網膜能回貼上去,但是在以後必須再次開刀以取出塑膠帶以免以後限制了眼球的生長。

雷射近視手術經驗談

雷射近視手術經驗談

成功的雷射手術的第一步應由良好的溝通開始,醫師先了解患者考慮手術的動機。一般而言,考慮手術的最主要的動機是希望擺脫眼鏡或隱形眼鏡的束縛,達到生活上及工作上更加獨立自主,的確,雷射手術也有類似整型美容手術的效果,不少患者在術後,變的更自信、更年輕,因為他們不必再花時間清理隱形眼鏡,也避免了隱形眼鏡可能引起的種種發炎或感染。隨著休閒風氣的開放,已有愈來愈多的患者希望在運動(特別是水上運動),及旅遊時有更大的自由及方便性,而考慮手術,這種動機在美國尤其普遍,筆者在美國觀摩雷射手術時,常見僅有近視一、兩百度的患者,也要求手術,便是基於提高運動休閒之便利性。完整而正確的評估,務必確定患者的眼球是健康的,有些患者在術前評估中才被發現有隱疾而不自知。我們知道高度近視的眼球比一般眼球有高三至五倍的機會得到白內障、清光眼及視網膜剝離等眼疾,特別是後兩者,有可能導致失明。臺安醫院眼科醫師 王倫奕指出,「眩光」是雷射手術後的重要後遺症,幸好目前隨著儀器及技術的進步已改善許多。三、四年前接受雷射手術的患者約有百分之一可能無法夜間開車,因為眩光嚴重。但輕微的眩光仍可能存在,特別是八百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故術前一定要提醒高危險的患者,這項手術可能的後遺症。隨著雷射近視手術的普及,愈來愈多的四年級生也開始進入診間詢問相關事宜,這些年過四十的所謂中年人士比例,由三、四年前的十分之一已慢慢升高到目前的五分之一左右,增加了一倍。對這些患者要特別考慮到乾眼症及老花兩個問題。我們知道輕度近視的人看近比較不費力,可克服部分老花眼近閱讀困難的問題,故醫師針對中年人士會主動建議以「單眼視力」的方式來矯正近視並克服老花眼,也就是故意讓雙眼手術結果不同,度數淺的眼睛,將近視完全矯正來看遠方事物,度數深的眼睛,則故意留下一百度左右的近視來克服老花眼,所以手術結果是可以事先充分溝通來決定,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輕度及中度的乾眼症,經常是患者無法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而訴諸雷射手術的重要因素。除非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的嚴重乾眼症,否則這些患者仍可以接受雷射治療。除了提醒病人術後乾眼症會暫時加重,需勤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外,以淚孔栓塞將淚孔堵住,保存本身有限的淚液,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乾眼不是較明顯的病人,在術前便植入淚孔栓塞,以減少術後的不適感及對人工淚液的依賴。多數患者以短效或中效的淚孔栓塞(膠原蛋白成分)便有很好的效果。雷射近視手術再怎麼進步,部分角膜過薄或度數過深(超過一千兩百度)的患者仍不適合手術。針對這些患者,目前最佳的選擇應是「植入式隱形眼鏡」,它在歐洲已相當普遍,而美國的FDA(相當於我國的衛生署)在年底也將核准這種特殊的人工水晶體上市,國內可望在明、後年引進,它的矯正範圍可高到二千五百度,將是超高度近視患者的福音。

不孕症的治療原則

不孕症的治療原則

雖然目前社會出現明顯的少子化趨勢,不過,渴望有子卻飽受不孕症所苦的夫妻也不在少數,從自然生殖科技的觀點來看,不孕症是因生殖器官或生殖功能的問題所引發,因此自然生殖科技的治療原則是以疾病為導向,先檢查出不孕的原因,再針對不孕的原因來做治療,希望透過自然的方式順利得子。譬如用超音波或輸卵管攝影來檢查輸卵管不通或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問題,再以腹腔鏡或傳統手術讓生殖器官恢復正常,使不孕的婦女得以回復到自然可生育的狀況。繼而再以外陰黏液紀錄為依據,經由紀錄判斷個案有否排卵不良、子宮頸黏液不良或黃體素不足等情形,再針對個人狀況來治療,並找出最合適的排卵日行房,目標是讓病人能以自然行房的方式來懷孕。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指出在黏液的記錄方面,開始進行前需由指導老師加以指導,以便了解「克靈頓外陰黏液記錄系統」的整個流程。黏液的記錄要持續進行,在黏液高峰日後第七天驗黃體素、動情素、甲狀腺素和泌乳素,如果懷疑有多囊性卵巢的情形,則加驗男性荷爾蒙;如果有黃體素不足的情形,則在高峰日後第七、九、十一天時檢驗動情素加黃體素。而在對生殖器官的手術治療方面,自然生殖科技特別強調顯微手術的觀念,同時也重視防止沾黏的技術,因此大多都以腹腔鏡手術來完成,其優點還包括腹部不會留下大傷口,且術後復原相當快速。以子宮內膜異位的情況為例,目前在醫學上也認定腹腔鏡手術是手術進行方式的首選。依以往的經驗,許多因生殖器官的疾病造成不孕的病人,在手術後很快就能恢復生機,尤其是輸卵管不通的病人在接通輸卵管後,大多都能在短時間內就順利懷孕。自然生殖科技除了以疾病為導向針對不孕的原因來治療外,如再輔以外陰黏液記錄,來找出最合適的排卵日,便可以大大提升順利懷孕的機會。

光明向前行

光明向前行

當胎兒還在母親肚子裡時,眼睛與腦是最先發展出來的器官,往後伴隨著年齡的成長,視覺狀況也有不一樣的發展,角膜約在兩歲時完成發育,水晶體則在五到六歲時發育完成,直到約十二歲左右,整個眼球的大小才固定成形,視力的發展也才趨於穩定。之後緊跟著的學齡期、青少年期的就學與課業壓力,再加上電視與電腦的侵襲,此時期眼睛不僅承受極大的壓力,也開始了任重道遠的責任,除了日以繼夜承接來自外界的資訊,更牽引人們走過漫漫青年期、壯年期與老年期。人類眼睛所表現出來的視覺能力,是所有生物中最精密的,被人類依賴的程度,也是所有生物中之冠。眼睛,是人類一生的好朋友,也是人類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沒有了她,人們將處於黑暗之中,永無白晝,無法品嚐自由的滋味。隨時照顧好自己的眼睛,以保持視力的最佳狀況,是人們通往光明的永恆大道!本文擷取自 『眼睛保健聖經』一書,由圓神出版社發行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口腔的疾病種類很多:有急性、慢性的,也有良性和惡性的;有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病變,但是人類罹患最普遍的、最容易的就是齲齒(蛀牙)和牙周病。齲齒普遍存在於每一人的牙齒,是人類流行的疾病之一,至今尚無法免疫,齲齒的罹患率與飲食習慣、食物種類、口腔衛生習慣皆有關係。而牙周病更是一般成年人的專利,國人的罹患率相當高;大約30歲左右的人就有百分之九十患有各種程度的牙周病,年齡愈大罹患率愈高、相對程度也愈嚴重。天主教聖功醫院牙科醫師 莊森源表示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飯後或飲食後趕快刷牙,用牙線或齒間刷來清潔牙縫以去除任何附在牙齒表面的雜質,使細菌無法產生酸來破壞牙冠,當然也有人主張強化牙齒表面的方法,如利用各種化學作用原理,改變牙齒表面分子結構,使能更具抗酸、抗齒能力;也有更進一步的利用化學藥品防礙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例如:自來水加氟、局部塗氟,使用抗菌漱口水漱口等方式。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齒槽骨等產生病變,主要的原因是由牙齒斑其細菌代謝後的產物,如:毒素、酵素破壞牙周組織,局部因素有牙結石、咬合損傷、化學藥品、不良的假牙使細菌孳生;全身性因素有分泌功能障礙、血液病、營養不良等等眾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仍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因此,預防的方法在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去除,徹底地去除上述二種物質,教導患者時時刻刻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接受牙醫師定期檢查與清潔;這是預防牙周病最好和有效的方法。為了使患者能徹底的做好口腔衛生工作,牙醫師必須教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何使用口腔清潔輔助器(包括牙線、齒間牙刷、電動牙刷、潄口水、牙菌膜染色錠等)以期做到更徹底、有效和完美的口腔衛生工作。此外,為了瞭解口腔清潔的情形,需要患者定期回診與牙醫配合,做好口腔衛生和保健的工作。

兒童C型肝炎與母子垂直感染

兒童C型肝炎與母子垂直感染

病毒性肝炎原本分為A型肝炎、B型肝炎、及非A非B型肝炎三大類。自從1989年發現C型肝炎之後,佔偶發型非A非B型肝炎一半以上的病例,已成為另一種主要的病毒性肝炎,雖說主要經由輸血或靜脈注射毒品藥物等體液傳染,卻仍有一部分病人找不到任何危險因子可以解釋其感染來源。在1990年以前血庫尚未有C型肝炎的篩檢,所以許多人因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劑而感染,開始C型肝炎篩檢後,輸血感染C型肝炎的比率才大幅下降。臺安醫院小兒科醫師 方旭彬表示C型肝炎之所以可怕,在於其帶原率(10-20%)、慢性肝炎率(10-50%)、肝硬化率(5-10%)以及肝癌率(5-10%)都來得比B型肝炎嚴重。隨著B型肝炎疫苗的普及,台灣新生兒的B型肝炎垂直感染大幅下降,進而減少了慢性B型肝炎的帶原率;但是C型肝炎迄今尚無疫苗可用,更突顯其嚴重性。除了青少年時期的性氾濫和共用針頭施打毒品會造成C型肝炎的感染外,目前兒童C型肝炎主要還是來自母子的垂直感染。一般懷孕母親罹患C型肝炎的盛行率約在1-2%,但是在某些盛行區域(如台南馬沙溝)、有HIV共同感染、長期或早期輸血、施打毒品等高危險群中,盛行率會比較高。在沒有HIV共同感染的C型肝炎懷孕母親當中,有平均5%的母子垂直感染率,如果有HIV病毒共同感染,則母子垂直感染率更高達15%。垂直感染可發生在胎內或生產前後,然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主要取決於母親的免疫狀況和病毒量的多寡,例如媽媽在生產時有肝炎症狀,處於感染初期,有HIV病毒共同感染時,或者媽媽體內病毒量高、沒有抗體時,比較容易垂直傳染嬰兒;至於已經感染C型肝炎的時間長短與垂直感染的危險性並無直接關聯,第一胎與第二胎以後的嬰兒在感染機率上也沒有差異。C型肝炎媽媽懷孕產檢時如果施行羊膜穿刺檢查,可能會使病毒傳染給胎兒的危險性增加;至於生產時破水時間長短是否和垂直感染有關目前仍有爭論;而法國的一項研究指出,經產道生產時使用產鉗會使垂直感染的機率提高三倍。一般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經產道生產的嬰兒垂直感染比剖腹產來得多,但是是否意味著剖腹產對於C型肝炎的垂直傳染有預防的效果仍有待證實,所以目前婦產科醫師對於沒有HIV共同感染的C型肝炎母親,並不會建議剖腹產,但對於有HIV共同感染的C型肝炎母親則建議剖腹產以降低HIV和C型肝炎的垂直感染。如果C型肝炎母親為無症狀或無HIV共同感染,仍然可以餵哺母乳;但如果是剛感染C型肝炎或有HIV共同感染,因為體內的病毒量較高連帶母乳中病毒量亦較高,則不建議餵哺母乳。一般用來篩檢C型肝炎所測血清中的抗C 型肝炎抗體(Anti-HCV),會經由胎盤傳到嬰兒,所以在一歲半以前單測此抗體想確定是否從母體垂直感染到C型肝炎不是很可靠,一般建議在三個月大以後做一次C 型肝炎病毒RNA定量,在一歲半到兩歲再以抗C 型肝炎抗體或第二次病毒RNA定量確認小孩是否真被感染。不過C型肝炎從被感染到肝功能異常、肝硬化、甚至肝炎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垂直感染的小朋友必須要長期追蹤。曾經有因為母親曾在17年前開刀輸血感染C型肝炎,出生後以病毒RNA定量確定被感染,另一個兩歲的姐姐也被感染,回頭檢查母親體內病毒量相當高,兩名子女雖沒有肝功能異常但必須長期追蹤,媽媽因有慢性肝炎也轉介給肝膽內科繼續追蹤,此事更突顯出兒童C型肝炎與母子垂直感染,將會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值得大家注意。

銀髮族,小心記憶力減弱!

銀髮族,小心記憶力減弱!

一般而言,老年人在七十歲後,記憶力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減退。不過,老年人在短暫的記憶(即由數秒至一、兩分鐘)、久遠的記憶(如多年前發生的事件細節)和程序性的記憶三方面(如打太極的步驟)還能夠保持相當程度的記憶力。此外,如果老年人仍然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掌握概念和技巧方面的學習,如下棋、烹飪等,對於防範記憶力的減弱有一定程度的助益。新店耕莘醫院老年專科醫師 劉惠賢表示,日常生活中會影響老年人記憶力減弱的因素,有下列幾項可能:1.) 精神上不專心、心不在焉或是受到外界的干擾,以致分散了注意力。2.) 身體過度疲倦,無法集中精神去接收資料。3.) 平時缺乏運用及練習的機會。4.) 自身的心理壓力與情緒方面的問題(如抑鬱、焦慮等)。5.) 缺乏自信心,例如覺得自己蠢、無學識以及對接收新事物有所恐懼,因而過份消極。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是罹患失智症的老年人,除了會有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外,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的能力也都會受到影響。為避免老年人出現記憶力減弱的現象,老年人要維護及擁有良好的記憶力,首先,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維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助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其次,透過重複的練習和運用適當的技巧可以改善和維持記憶力;最後,如果發覺老年人記憶力急劇衰退,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家居安全,一定要儘早求醫診治。

透視眼球

透視眼球

眼球的構造十分精密且脆弱,是人類身上最複雜的器官之一,構造與攝影機很相似:鞏膜有如攝影機的外殼,眼角膜有如攝影機鏡頭前的透明蓋子,虹彩和瞳孔有如攝影機的光圈,水晶體有如攝影機的鏡頭,視網膜則有如攝影機的底片。  人體與科技竟是如此相似,不免讓人感到納悶,究竟是眼睛模仿相機?還是相機模仿眼睛?某知名手機的廣告標語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所言似乎頗有幾分道理!角膜:是眼球前方的透明組織。無色透明有點略凸,對疼痛的感覺非常敏銳,能把光線折射送進瞳孔。透過角膜可見虹膜的色澤(內含色素層),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黑眼珠。前房:水晶體前面介於角膜和虹膜之間的空間稱為「前房」,前房內充滿水樣低蛋白的液體,稱為「房水」。虹膜:含有大量的色素細胞及肌肉。虹膜中心有一圓形開口,稱為「瞳孔」。虹膜會依據傳入眼中光線的強弱而收縮,並改變瞳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控制進入眼內的光線。睫狀體:位於虹膜與脈絡膜之間。睫狀體可分泌水樣液,又稱為「房水」。房水可營養角膜,並維持眼球內的壓力。睫狀肌可以調節水晶體的形狀及厚度,以取得適當的焦距。後房:水晶體、睫狀體及虹膜圍成的空間稱為「後房」。房水由睫狀體分泌出來後,由「後房」經「瞳孔」流到「前房」水晶體位於瞳孔後面的扁平橢圓形透明組織。其外包以細緻的囊,可防止房水進入。水晶體周圍有彈性組織,稱為「懸韌帶」,懸韌帶可以固定水晶體,懸韌帶的鬆緊並可改變水晶體的形狀及厚薄,以調節屈光,使進入眼睛的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玻璃體:是在水晶體與視網膜之間的半流動、透明膠狀物質,填充眼球的後腔,占據眼球腔五分之四的空間,並維持眼球的形狀。玻璃體可讓光線透過並到達視網膜。年輕人的玻璃體較為「固態」,老年人或某些眼疾患者其玻璃體較為「液化」。若因外傷或手術導致玻璃體流失,則無法再生。視網膜:眼球壁最內層,滿布感光細胞及神經纖維。視網膜的中心區域稱為「黃斑部」,是視覺最為敏銳的區域。黃斑部含有大量的錐狀細胞;黃斑部以外的區域含有桿狀細胞。錐狀細胞與中心視力、色覺和形狀感覺功能有關;桿狀細胞則與暗視覺及周邊視力有關,在夜晚瞳孔放大時功能較佳。視神經穿出視網膜的地方稱「視神經圓盤」,由於無感光細胞的存在,沒有視覺作用,在測試單眼視野時會出現盲點。脈絡膜:是眼球壁中層的組織,主要由色素及血管組成,可供應眼球養分並運送廢物。脈絡膜、虹膜、睫狀體三者合稱為「葡萄膜」。鞏膜:呈白色,即一般俗稱的眼白,為眼球壁最外一層,堅韌而不透明。鞏膜可保護眼球,並維持眼球形狀和保持內部的壓力 。視神經:收集視網膜神經纖維,集合成視神經,再將影像傳到大腦。本文擷取自 『眼睛保健聖經』一書,由圓神出版社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