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半年瘦到30公斤──談厭食症

半年瘦到30公斤──談厭食症

厭食症患者的共同特徵乃是對身體形象和體重的過度關切。基於這種想法,個案會用各種方法控制體重。體重減輕時,患者會呈現其他精神症狀和身體症狀,如月經停止,全身無力,暈倒和腸胃症狀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患者經常為他人準備豐富食物,自己卻只挑選低卡路里之食物;口中咀嚼很多次才下嚥;不喜歡和他人用餐;會儲藏食物;到暴食衝動來時則偷偷摸摸地吃,吃完不久即後悔,又會自己去把它吐掉。到下一餐因怕胖又少吃,而使身體處於飢餓狀態,飢餓又使病人想吃,平時尚能自我約束,惟在自控力較弱時,又開始另一個暴食—清除體內食物—節食的循環。心理方面,厭食症患者隨體重的些微波動,情緒呈現不穩,有些患者出現強迫行為,伴隨憂鬱、焦慮和睡眠障礙。厭食症在女校的盛行率約為1%,病人中90%至95%是女性,且多在青少年到青年早期發病。厭食症的病因,目前流行的幾種學說如下:1.) 社會文化學說: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許多婦女以其體型和體重作為評估其吸引力和自我價值的根據。 2.) 精神動力學說:學者布朗認為厭食症是成長中的個體,未脫離父母權威的病態表現。 3.) 家庭病理學說:家庭互動方面,患者的父母被形容為過度保護,在病童身上,父母親之間進行潛藏競爭和衝突。 4.) 神經生物學發展:病人血漿、尿液和腦脊髓液中的正腎上腺素及其代謝物濃度較低,而腦脊髓液中血清素和多巴胺代謝物的濃度呈正常或較低。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表示,厭食症患者往往缺乏治療動機,有暴食症狀患者較有動機,惟對挫折忍受度低而無法接受不能立即見效的治療。目前常用的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和團體治療等。此外,再配合自我肯定訓練、社交技巧訓練、問題解決、替代行為和放鬆訓練,減低病人的焦慮以及發展新適應行為。住院治療厭食症患者通常可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惟病人出院後容易再發。厭食症的預後變異很大,依據學者史瓦茲的報告,厭食症的死亡率為0到19%,大多數報告少於5%。經治療後,相當高比率病人可從事工作或就學,惟他們在人際關係、飲食行為和身體形象的認知,仍出現障礙,需繼續給予關注。

青少年犯罪的防範

青少年犯罪的防範

報載某警局長之女、國小老師,於多年前被歹徒進入校園逞兇。案發當時,兩名兇嫌只有十五歲及十一歲,此案震驚社會。事實上,青少年犯罪行為可從逃學、離家、壞習慣、物質濫用,到殺人或犯他種嚴重罪行。導致一個人犯罪的原因很多,難以從單一角度去判斷人為何犯罪。犯罪原因一般可分為生物學的、心理學的以及社會上的三方面來探討。生物學因素往往從先天體質或遺傳觀點來解釋犯罪行為(表一)。在過去十多年中,已有很多學者曾利用精神分析來研究犯罪行為的原因。以下就犯罪行為的各項心理因素逐一分析:一、犯罪行為乃精神官能症的一種症狀:學者亞歷山大研究顯示,犯罪行為很多是心理困擾的一種精神官能症表現。在臨床實務上,分析某一犯罪行為時,往往發現該行為乃是:為了處罰自己潛意識的要求。 由潛意識的要求而來的各種強迫行為。一 種間接或象徵性反抗或憤怒的表現(如對老師、長輩、社會的反抗心理)。 對過度的不安全感或自卑的補償作用等。二、人格發展中「超我」的形成障礙:超我在人格中是一種道德的判斷。據研究顯示,犯罪者大多由於超我的發展受到障礙。在兒童青少年的形成過程中,若父母對管教不關心,父母犯罪而被囚禁或患酒精中毒,或是人格障礙者則兒童青少年會模仿雙親的行為。三、整個人格發展之障礙:若在兒童時期曾受障礙,尤其與母親間發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時(如與母親死別或生離),往往整個人格的發展也會受影響。四、青少年期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對社會適應的意義和以前不一樣,他們會因社會環境的壓力或刺激即轉移到社會,向社會洩憤,而表現出犯罪行為。五、犯罪行為及精神病或精神病質性反應:精神病人因其自我的力量太弱,無法控制原我的種種衝動,致常引起異常性欲或行為,並連帶破壞或傷人等之犯罪行為。悲慘的家庭環境,或因貧困引起心理障礙而導致犯罪,此乃屬於社會環境因素。據美國方面統計,從所謂「破碎家庭」出來的佔總犯罪人數的百分之三十至七十,而經濟困難的佔百分之五十至八十。此外如電影、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對犯罪的影響一向議論紛紛。部分人士認為有挑撥性的、關於性方面的、毆鬥、殺人或偵探方面的內容,都間接影響到犯罪的行為。一般來講,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可分為消極和積極兩方面(表二)。聯合國經濟社會會議的專家曾定出三點方案:即早期發現潛在的犯罪者。 有人格障礙者在其還未犯罪時即加以矯治和管理。 一旦犯罪,應儘量預防其將來成為累犯。表一 犯罪行為的生物學因素表二  青少年犯罪的預防

東基「網路掛號」服務,上線e點通!

東基「網路掛號」服務,上線e點通!

以操作簡單、多項貼心設計為鄉親廿四小時服務 歡迎多多利用到東基就診更方便了,因為東基「網路掛號」服務正式上線!為提供民眾廿四小時的掛號服務,以及因應日益增多的網路族群,東基致力於「網路掛號」系統的研發。經過一個月的試用,現在正式上線。只要進入東基網站首頁(http://www.tch.org.tw),點選「網路掛號」,即可進行掛號、查詢及取消掛號、查詢看診進度等三大類服務。進入網路掛號系統,呈現的第一個畫面是「就診科別」。設計上,以次專科進行分類,選項範圍從一般內科到眼科;只要點選欲就診的次專科即可進入第二個畫面「門診表」。設計上,門診表清楚呈現該科一個月內的選項(含月日、星期、醫師姓名、診次),點選欲就診的診次即可進入第三個畫面。依照指示輸入兩筆資料(病歷號或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即進行掛號動作。有民眾反應為何需要輸入出生日期?其實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再一次比對資料以保障民眾的就診權益。請鄉親特別注意,牙科採約診制,故無法提供網路掛號服務,欲掛牙科者,請撥960888轉1285牙科掛號專線。至於中醫科、台東家醫的掛號服務,請撥342910電話預約或到東基現場掛號。還有,當日當診次的掛號,請撥342910電話預約或到東基現場掛號(詳見第二版)。另外,東基「網路掛號」還備有特別的貼心設計供民眾參閱。第一,醫師姓名右邊的數字代表「預估下個預約號碼」。例如:醫師姓名(28),代表下一個預約號碼預估是28號,可清楚的讓民眾知道該診次的預約情形。若該診次發生預約額滿、停診的情形,也會以醒目的紅色字顯示在醫師姓名右邊。再者,「查詢看診進度」的服務是顯示當日當診次的看診進度,方便民眾拿捏就診時間,以利民眾規劃時間從容就醫。各位鄉親在使用東基「網路掛號」服務時,若有任何建議,歡迎以東基網站首頁「聯絡我們」的「院長信箱」[email protected]或撥打342910專線與我們聯絡。您的建言將推動我們的服務更優良,謝謝您!再次呼籲,為節省您的就診時間,請多多利用預約掛號服務(電話或網路掛號)。

當粉刺長在特殊部位時

當粉刺長在特殊部位時

表皮囊腫古稱「粉瘤」,這是皮膚科二種最常見的皮下腫塊之一,另一種是脂肪瘤。一般約一至二公分大小,除非發炎,否則皮膚並無發紅等異狀。好發在年輕人的頭皮、頸部、胸部及背部,但除了手掌、腳掌等無毛處以外,其餘均可能出現。多數單獨存在,但在陰囊處,常呈多發症灶。囊腫的內容物是堆積的皮垢,也就是原本應脫落的角質層。有些表皮囊腫呈半球狀明顯凸出皮膚表面,有些則深埋皮內,必須用觸摸的才感覺到囊腫的存在。不過如果仔細看,多數囊腫表面是與毛囊相通的,只是有些開口較明顯,好像是一個黑頭粉刺,有些則在擠壓時,毛孔才較為明顯;開口較明顯時,用力擠壓,有時可將白色膏狀內容物由毛孔處擠出,有乳酪樣酸敗的異味,有時內容物還會鈣化。目前的看法認為表皮囊腫應視為毛囊囊腫,而非表皮陷入所形成,換言之,其實表皮囊腫是一種大型的粉刺,形成的原因並不清楚,但在特殊部位,如女性鼠蹊部、男性內褲邊緣、膝蓋或手肘處的摩擦,被認為是成因之一,而臉上的病灶則有研究認為抽煙可能與多發病灶有關。蔡呈芳 醫師指出表皮囊腫需不需要開刀拿掉,或是只作清瘡及觀察,應視情形而定。美觀、不舒服或是擔心惡性、不確定診斷,都是開刀的原因。不少人其實與表皮囊腫相安無事,但也有不少人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腫痛,甚至引發周圍蜂窩組織炎,彷彿是一顆不定時炸彈,但真正變成惡性化的情形則是微乎其微。至於為何會發炎腫痛,細菌感染似乎一般並非重要因素,外在壓迫或內在壓力導致囊腫壁部分破裂可能是主要因素,當囊腫的內容物接觸到外面的皮膚,引起了異物型的發炎反應。但除了避免擠壓外,目前並無任何預防表皮囊腫發炎方式。除了開刀外,在囊腫尚未破裂前,也可嘗試囊腫外翻,像吹泡泡糖似的讓囊腫壁反轉擠出,但除擠出內容物外,也要將包覆囊腫的上皮薄膜翻出,才可能根除,此種治療方式,在美觀及安全性上是最佳的,但需要一些經驗才能有完美的結果。至於已經發炎的囊腫,則建議先將囊腫切開,作清創排膿的處理,等到發炎消退,再擇期割除。但因內容物已破出四散,有時不易完全切乾淨。在臨床上,常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發炎的表皮囊腫,雖然經由細菌比對,認為發炎不是由細菌引起,但抗生素本身除殺菌外,也有消炎的功能,因此或許多少仍有些幫助。

健康必修學分,壓力的管理與適應

健康必修學分,壓力的管理與適應

關於『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健康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安全舒適狀態;除了生理層面,還有心理與社會問題需要關注,才能獲致真正的身心健康,另外一個重要觀念是;預防保健更重於疾病的治療。現代社會是個充滿壓力的環境,我們每天生活在壓力的刺激中,一輩子「生、老、病、死」的過程也伴隨著壓力,如果無法調適,壓力累積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導致身心疾病。所以壓力的管理與適應,是現代人必修的健康學分!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 張育彰指出,醫學研究證實「壓力」透過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干擾生理的正常運作,增加身心致病的脆弱度,導致功能的失調或臨床的身心問題;但是研究壓力的賽勒博士也指出:‧具有傷害性與危險性的壓力,稱為苦惱;另一類則有益的或具有建設性的,稱為良性壓力‧人們受壓力的影響的因人而異。所以面對「壓力」,我們應轉變認知和情緒,嘗試開發壓力的建設性影響,記得「壓力是人生的香料」!生命裡壓力無所不在也無法完全避免,你我應當學習與之相處,妥善管理、調適生活壓力,積極預防和治療相關的「壓力症候群」。如果臨床症狀已經影響生活功能,就更需專業的診察與治療,適當正確的藥物治療;如抗焦慮劑、抗鬱劑、安眠藥等,都可以相當的緩解與改善症狀。除了藥物也可以安排生理迴饋或肌肉放鬆療法、團體治療或個別心理治療,透過專業治療學習多元的壓力管理技巧,讓「壓力」就像空氣的大氣壓力一樣,都是生活必需而且是可以適應的。

不孕婦女,六成有經痛症狀

不孕婦女,六成有經痛症狀

經痛是許多女性曾有的夢魘,在不孕的婦女中有近六成有經痛的症狀,主要症狀是下腹疼痛,有些人還會有腰酸、子宮下墜感,甚至頭痛、噁心的情形產生。談到經痛,首先要先了解經痛的種類,經痛分成單純性經痛和再發性經痛兩種。引起單純性經痛的原因主要是月經來潮時,前列腺素過高引起子宮劇烈收縮,因而感到疼痛,其特點有大都是從初經開始起3年內就有的經痛、月經來後才開始痛、疼痛的過程都不會超過三天與一陣陣的痙攣收縮痛,通常不會引起不孕。至於再發性經痛則是因器官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體肌瘤等而引起的經痛,是造成不孕的主因,特點為經痛會越來越痛、月經來的前一天就開始痛、疼痛的過程常會超過三天以及持續性悶悶的脹痛。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表示不孕的婦女中,有近四成有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症。罹患子宮內膜異位最常感受到的症狀就是經痛,此外,還有慢性骨盆腔痛、性交痛、月經前出血、月經過多的現象。病人常在月經未來前,下腹兩側就開始感到持續性的疼痛,且常超過二天以上,隨著年紀的增長,病人常會越來越痛。子宮內膜異位有多種原因會導致不孕,常見的原因是造成卵巢功能不良、輸卵管阻塞、胚胎著床困難等。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腺體肌瘤病人的外陰黏液紀錄會有排卵功能不佳、子宮頸黏液分泌不良及黃體素不足的情形。依自然生殖科技對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原則,會先以手術清除病灶,再以「外陰黏液紀錄」檢測是否有其他功能上的問題。依照自然生殖科技的外陰黏液紀錄的結果,如果發現病人有排卵功能不佳,則使用排卵藥來促進排卵;如果有子宮頸黏液分泌不良的情形,就會使用藥物來增加子宮頸黏液;如果是黃體素不足引起子宮內壁太薄,則建議於排卵後補充黃體素。治療後的病人在觀察外陰黏液時,若發覺出現清澈滑潤可拉長的黏液時,就是最好的受孕時機。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不論病情輕重,目前在醫學上認定手術的進行都會對成功懷孕有相當的助益,手術方式的首選就是進行腹腔鏡手術,同時,自然生殖科技尤其強調精細顯微的手術技巧,使用的縫線也較一般手術為細,目的在避免手術後產生沾黏的後遺症。經痛的女性的外陰黏液紀錄如果出現不孕的特徵時,應先用超音波來確認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而自然生殖科技對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首先在於恢復病人生殖器官的正常狀態,接著恢復其生殖功能,當器官及功能都能恢復自然生機就能以自然同房的方式順利懷孕了。

回國投票兼整形,貴婦最盼雕塑下半身

回國投票兼整形,貴婦最盼雕塑下半身

總統大選戰況激烈,也牽動人在國外、心繫國內的僑胞和台商們特別從世界各地趕回來投票。根據海外部統計,今年歸國的台商及僑胞人數約高達25萬是歷年來之最,難得回來一趟,僑胞們也會利用時間多做一些事,其中之一竟是整形。由於台灣整形醫療技術水準在亞洲有目共睹,為許多旅美、日的華人特地遠渡重洋的度假整形聖地,更有美、韓、東南亞的醫師到台灣學習華人整形技術,許多準備回來投票的僑胞們,在回國之前,已先利用網路線上諮詢的方式,了解不少抽脂雕塑的相關訊息,一旦回到台灣,再經過詳細的健康檢查和診斷之後,即可進行手術了。醫師強調,真正想要動抽脂手術的歸國僑胞,至少需停留七天,讓醫生確定整個復原狀況之後,再返回僑居地,這是比較有保障的方式。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醫師群指出,根據調查,因東方女性多屬身材脂肪肥厚,且下半身比例不佳的『西洋梨』身材,最想進行的整形手術則是「抽脂手術」,最想改善的肥胖部位排行榜依次為(1)大腿兩側 (2)臀部 (3)腹部 (4)腰部 (5)手臂 (6)小腿…等。如何達到黃金身材比例呢?根據整形醫學會公布東方女性黃金身材比例,以160公分的女性來說,臀圍是身高的57%,大腿是身高的32%,小腿是身高的21%。另外大腿部位若是捏起脂肪,超過2.5公分,就是巨腿妹,臀部若沒有呈現十點十分的上揚,就表示贅肉下垂,也稱作『河馬臀』。除了大腿囤積了過多的脂肪,肥肥的臀部也下垂,和胖胖的大腿連在一起,分不清楚臀線與腿部的交界,多了大腿外側的肉肉像極了帶了兩把手槍的『西部牛仔腿』和河馬臀,困擾了東方女性的穿衣限制,西洋梨體型的NG穿衣造型最囧為緊身低腰牛仔褲及夏天最夯的短褲,這讓走在流行先驅的時尚達人們在清涼的春夏之際無法盡情美麗。喬美整形醫師表示,下半身局部肥胖減肥困難度高,其他部位瘦了,大腿、臀部卻很難瘦下來,最快速的曲線雕塑方法即是抽脂手術,利用360度大腿環狀抽脂將腿部曲線變得纖細,再抽去下墜的臀部脂肪讓腿部線條向上延伸,達到提臀瘦腿的效果,將局部不均衡的脂肪堆積一網打盡,真正達到雕塑理想的玲瓏曲線。另外,產後鬆垮垮的布丁臀新生媽咪,更需要提臀手術來雕塑緊實臀部的曲線,重現生產前的完好身材。抽脂手術並非減重,而是雕塑局部脂肪囤積互不均勻的體態,找回原有的完美曲線;手術後若想繼續維持完美黃金比例體型,規律的生活、運動、飲食控制、按摩…等,才是保持良好體態的絕佳秘方。

雷射近視手術現況及未來發展

雷射近視手術現況及未來發展

近視之矯正手術有好幾種,最為大家熟知的便是以準分子雷射來進行角膜切削琢磨的「雷射近視手術」,它已有十幾年的臨床研究,安全性及準確性都超過以往流行二十幾年的RK(放射狀角膜切開術),因此在1995年美國的FDA(藥物食品管理局)批准PRK(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後便風起雲湧,光是美國,一年便有數十萬人接受此項手術。後來PRK又結合ALK(自動層狀角膜整型術)之角膜切刀的使用,造成LASIK(雷射角膜層狀重塑術)之風行,這便是今日台灣從南到北,備受各種媒體關愛,每年有數萬人去接受手術的「最佳女主角」。以台灣而言,也早已由PRK轉為以LASIK為主。原因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大家都要求速效。其實PRK仍有其優點,它少了LASIK角膜瓣切削的一道手術,當然也就少了許多角膜瓣相關的併發症,即使今日之角膜切刀更加進步,穩定,但多一刀就多些麻煩是不能避免的,特別是度數較高者,在雷射切削較多角膜基質後,角膜瓣蓋回去難免會有些皺褶,可能會有些眩光的影響。因此手術醫師和患者做充分溝通,患者要有合理的預期,生活及職業上之考量也很重要。以美國而言,開車是生活中極重要的例行公事,有幾位醫師便遇到患者白天視力一點零,不用戴眼鏡,但夜晚幾乎無法開車,因為眩光及雙影太嚴重。臺安醫院眼科醫師 王倫奕表示基本而言,LASIK還是項相當安全,準確的手術,單眼手術時間只要五到十分鐘,幾天內視力便穩定,第二第三天便可上班。以FDA監督之大規模報告顯示有近九成之患者術後度數降到一百度以內,也就是不用戴眼鏡,裸視便在0.5以上。而併發症也小於百分之一。故它將仍是近視手術的主流。LASIK之滿意度的確遠高於PRK。且七、八百度以下之近視患者滿意度最高,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之患者都不用再戴眼鏡。而夜間開車之困擾也極少。最常碰到的併發症是有部分患者過去配戴隱形眼鏡不良,造成角膜週邊新生血管過多,在術中會有輕微出血,而延長手術時間,幸好這種併發症可在術中以藥物止血或術前先點血管收縮藥水來避免,而且對術後之結果也影響不大。《雷射手術的未來發展趨勢為》1.) 由目前的大光斑走向小光斑,切削的表面更平整。2.) 自動眼球追蹤系統,使雷射進行的短短數十秒內,眼球無可避免的顫動的影響降到最低。3.) 與角膜地圖儀及像差檢查儀結合,做量身訂做式的個人化角膜切削,術後視力可能達2.0以上的鷹眼視力。

孩子是叛逆還是憂鬱?

孩子是叛逆還是憂鬱?

事實上青少年憂鬱症不是一時的情緒困擾和短期的適應問題,更不是青少年的叛逆引起,而是和腦部神經的傳遞物質失去平衡有關係,因此如何能早期發現憂鬱症狀,讓已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能及早被發現,及早接受治療是身為現代父母及師長的重要課題。【憂鬱症的原因】生物因素:遺傳、腦中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賀爾蒙失調。環境因素:重大創傷事件、身心虐待。心理人格因素:追求完美性格、神經質(容易緊張、焦慮)。身體、精神疾病:強迫症、腦部外傷……等併發憂鬱。【憂鬱症的症狀】1.) 低落的情緒維持在2週以上。2.) 嗜睡或失眠、易醒、早醒。3.) 沒有活力、疲倦、易怒。4.) 注意力不集中、猶豫不決、記憶力差。5.) 沒胃口、或暴飲暴食、體重過重或過輕。6.) 沒有自信、對什麼事都失去興趣。7.) 自覺沒用沒價值,甚至有自殺意念或行為。【憂鬱症患者的自助策略】1.) 不要整天待在同一個地,盡量到戶外走走。2.) 持續性運動:找出自己喜好的運動而且不中斷。3.) 試著與他人在一起,不要獨處。4.) 活在當下,勿老是回想過去的事情(對現實無益)。5.) 大量閱讀,知識即是(脫困境)力量。6.) 試著寫日記或週記,一方面檢視問題的徵結,另一方面想法子解決。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藥劑科醫師 陳炯瑋表示,服藥是輔助個案度過難關的動力,建議年齡15歲以上,經醫師診斷仔細評估,確需藥物治療時,須知治療的療程,以及服藥常見副作用,做好心理建設。

孩子胃口不好,怎麼辦?

孩子胃口不好,怎麼辦?

臨床上,兒童若有挑食、食慾欠佳、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較同年齡者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冒等現象,大多與「脾胃」(即現代醫學所稱之消化系統)有密切關係。中醫認為孩童脾胃未臻完善,消化吸收功能不健,表現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用較淺顯的話來說,就是「腸胃比較虛」。在這樣的生理基礎下,加上孩童對外界的寒暖適應較差,飲食不知節制,盲目進食烤、炸、辣、燥熱、烘培性食物或濫喝甘甜厚味、冰涼飲料,或家長溺愛養成偏食習慣,長久下來自然造成容易感冒、食慾欠佳等症狀。若此時家長又給孩子過多的補品,在腸胃吸收功能不佳的狀況下,徒然增加腸胃負擔,於事無補。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廖敏宏建議,對於此類患者,常以中藥調理脾胃為主,可分以下證型:《脾運失健》患者多面色少華,不思納食或食而無味,多食、迫食後會噁心、嘔吐、腹脹氣;身材偏瘦,精神狀態一般無特殊異常,大小便基本正常。可服用麯麥枳朮丸。《積滯傷脾》愛吃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食物缺纖維質,常腹痛、腹脹拒按,不思飲食,精神不振,大便秘結或便如羊屎狀。臨床上對這類患者除依常規處方外,還會加重消食導滯的中藥,如神麴、山楂、雞內金、麥芽、穀芽、山藥等。《胃陰不足或胃熱》患者常口乾多飲,不喜進食但喜冰涼飲料,舌苔多見光剝,舌質光紅少津,皮膚乾燥,大便乾結。方劑以養胃增液湯為主。《脾胃氣虛》患者一般精神較差,經常一付睡不飽的樣子,面色萎黃,形體瘦弱,大便易有未消化完全之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很容易出汗,舌質淡,舌苔薄白。此種症狀大多是病程較久者,臨床上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上述四種證型只是大致上的分類,由於現代生活型態複雜,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均不同,臨床上常見「混合型者」居多,最好由專業醫師診斷是何種脾胃的問題,從而選用適宜之藥,不可盲目服用補品或所謂轉骨方。另外,其實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門診中常聽到父母會限制孩子吃垃圾食物或規定正確的飲食習慣,但自己卻無法以身作則或無法持久力行,這些均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日後的飲食習慣與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