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免費腎結石篩檢 20%受檢者尿液檢查異常

免費腎結石篩檢 20%受檢者尿液檢查異常

毒奶風暴襲捲全台,造成全台人心徨徨,深恐吃了毒奶而不自知,而造成對身體的危害。羅東博愛醫院為解除民眾對自身健康的疑慮,全面為宜蘭縣縣民進行腎結石篩檢。篩檢內容分為尿液、腎臟超音波與理學檢查,共有近2,000名的民眾參與此次的篩檢活動,其中兒童的部分佔了約總篩檢量的一半。在尿液檢查方面,在近2,000名的受檢者中,約有20%受檢者出現尿液檢查異常的問題;也有10%的受檢者出現腎臟超音波檢查異常的情況。在本次腎結石免費篩檢活動中,遇一名女童,當時由祖母帶到博愛醫院來接受免費腎結石檢查,尿液與腎臟超音波檢查都無異狀,但小兒科醫師林榆森發現女童臉色蒼白,皮膚有多處瘀青,且看起來不像是自發性出血,因此為女童安排抽血檢查。隔天抽血檢驗報告出爐,證實女童罹患血癌,因為立即安排接受化療。此外,一名長期在運動後就出現血尿的患者,趁著此次免費篩檢的機會,至羅東博愛醫院進行檢查。經泌尿科主任張世琦醫師檢查後發現,該病患膀胱內有一個約2公分的腫瘤,所幸及早發現,經膀胱鏡手術刮除腫瘤後,證實為第一期(早期)膀胱癌。目前患者已恢復健康,並接受定期追蹤治療。針對此次篩檢異常的結果中,約有20%(近400人)尿液檢查出現異常的情況,其中最常見的是泌尿道感染;其次為尿潛血與尿蛋白;另外也有10%(近200人)的受檢者出現腎臟超音波檢查異常,最常見的是腎臟囊腫、腎結石與腎水腫的問題。張世琦醫師特別叮嚀尿液檢查出現潛血反應的病患,無論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或是經儀器檢驗後發現的潛血反應,千萬別以為多喝點水,問題就可以得到疏解。尿液潛血有可能是癌症腫瘤早期的警訊,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張世琦醫師同時也提醒民眾,無論那一項檢查出現異常,都應該回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小病不醫成大病,造成腎臟、膀胱等泌尿系統功能受影響;更甚者,可能會造成洗腎或危害性命等不可挽回的遺憾。因此,面對此次篩檢異常的檢驗報告,民眾千萬不能等閒視之。

癌病患福音-螺旋刀影像導引 提高放射治療精準度

癌病患福音-螺旋刀影像導引 提高放射治療精準度

隨著腫瘤醫學的日新月異,對於患者癒後有更好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也紛紛順勢而生,台大醫院螺旋刀放射治療中心正式開幕,影像導引斷層式加速器-螺旋刀(Tomotherapy),便是新發展的放射治療技術之一,其特性在於可針對單一腫瘤、多發性腫瘤、或是多處性轉移病灶皆可同時治療的治癌利器,在螺旋刀加入後,必可使放射腫瘤治療變得更加完整而全面,因應病患病情的不同選擇更適合的放射治療技術。將放射治療近年來發展的多項新穎技術整合在一起,是螺旋刀最大的特性。螺旋刀同時具有影像導引(IG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融合比對分析、3D電腦優化治療計畫系統、以及自動品質驗證系統(QA System)等高階功能。在療程開始前,患者都必須先經過影像掃描獲取圖像後,利用3D電腦優化治療計畫系統來模擬運算,讓治療射束的角度及強度達到最佳化,使得腫瘤組織能接受到所需的放射劑量,同時讓正常組織的劑量儘可能降低,以減少放射治療副作用的發生機會。病患在每一次治療之前,會接受螺旋刀內建的電腦斷層系統掃描,利用先進的影像融合比對系統來分析其治療誤差,並作即時的誤差校正,因此可大幅提高治療的精準度,相較於傳統的治療技術,螺旋刀可真正達到所謂影像導引(IGRT)的效果。與一般的強度調控(IMRT)治療技術相比,螺旋刀所使用的是360°線性超高速多葉準直儀,射束的數目及角度的選擇性較大,能讓射束精準打在腫瘤上,而儘量避開周邊的正常組織。另外,螺旋刀的治療範圍較廣,可在一次治療中涵蓋160cm的範圍,因此對於多發性的腫瘤或轉移性病灶,不需要像傳統治療方式一樣,得治療一個部位完成後再接續另一個部位的治療,螺旋刀可在一次治療中同時處理身上不同部位的腫瘤,因此對於大面積或多發性病灶的患者,是目前較好的選擇。

陰道不規則出血?!中醫調理分階分齡

陰道不規則出血?!中醫調理分階分齡

月經不調也是另一個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問題。西醫認為月經不調屬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為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失常導致,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常表現為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過多、經期延長等特徵。其發病與機體內、外多因素有關,如精神刺激、環境改變、營養不良、代謝紊亂等。奇美醫院中醫部 - 莊智翔醫師指出,一般有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和排卵性月經失調之別,本病中醫稱為「崩漏」、「月經過多」、「月經先後不定期」等。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陰道不規則出血,出血量時多時少,甚至大量出血(一次經期總量可達500~1000cc)反覆發作,大多不伴有腹痛。出血時間長、出血量多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排卵性月經失調其症狀出現週期縮短,月經頻發,經行時間正常或週期正常,經行時間正常。功能性子宮出血之子宮無明顯病變,有時僅子宮略為增大,也有時可伴有一側或雙側卵巢囊性腫大。莊智翔醫師指出,根據中醫理論,月經不調的原因包括有氣滯、血瘀、血熱、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等。治療上須分標本緩急,依出血的緩急之勢、出血時間的久暫、病人的年齡及體質情況決定治療方案。一般而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治療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分階段治療,二是分年齡治療。所謂分階段治療,是指出血期和非出血期的治療。分年齡段的治療是指按照青春期、育齡期、更年期不同生理特點及需要達到的治療目的不同而施治。出血期的治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急緩指出血之勢而言,對於異常出血,首當止血;非出血期的治療,或調整月經週期至正常,或止血固沖。青春期的治療主張止血調周,建立排卵週期,月經一般有排卵週期3次以上,方可停止治療;育齡期婦女為止血後恢復有排卵月經週期,並檢查出血原因,進一步排除全身及局部的器質性病變。鄰近更年期婦女在止血後宜健脾養血,促進順利絕經。莊醫師提醒,出血期宜避免疲勞、劇烈運動,注意充分的休息,禁止性生活,防止下生殖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淋雨。如此,適當的自我照顧並加上藥物調理,才能使身體儘早恢復正常。月經是女人又愛又恨的朋友,當女性正受到她的困擾時,適當的中醫調理加上自我生活調整,可以讓女性順利度過每一個月的尷尬期。

肥胖說byebye 糖糖不要來

肥胖說byebye 糖糖不要來

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配合2008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97年11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時假臺北市立動物園共同辦理「200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加強宣導正確預防”兒童與青少年”糖尿病的保健觀念,提升市民認識糖尿病及其高危險群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以預防糖尿病發生及減少合併症的發生。在台灣,糖尿病自民國76年以來,直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並連續9年位居臺北市第4大死因,96年臺北市糖尿病死亡人數為958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6.42人,約占全部死亡人數的6.61%,且糖尿病可能會伴隨心臟病、腎臟病、失明和足部病變等併發症,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糖尿病不僅威脅個人健康、增加家庭醫療費用支出、影響生活品質;對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嚴重的衝擊。第1型糖尿病約佔全部糖尿病人數的3%,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糖尿病粗估約有1萬人。隨著飲食西化、運動不足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年輕族群肥胖人數增加,糖尿病不再是成人的專利,第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也有增加的趨勢。當大多數人的觀念還停留在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同時,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已逐漸的威脅到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在台灣平均每100位糖尿病人中有一位是年輕的糖尿病友,也就是說台灣地區將近有120萬糖尿病患者,其中約有1萬個孩子得到糖尿病,因此,預防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根據衛生署於2002年8月訂定的「臺灣地區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定義」,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第85個百分位以上為過重,大於第95個百分位以上為肥胖。6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族群中最胖的5%,幾乎都有第2型糖尿病。過重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比一般兒童高出10倍,肥胖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甚至比一般兒童高出近19倍,由此可知「肥胖」是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極為重要的一項因素。為響應2008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特以糖尿病之兒童與青少年為照護的對象,希望藉此活動呼籲社會大眾多關注兒童與青少年的健康。糖尿病由於早期症狀十分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孩子若是血糖控制不良,未來得到併發症的機會很大。每位父母、老師、校護、醫生及任何關心兒童的人對於糖尿病警訊應有充分的認識,以避免受到糖尿病的威脅。200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活動包羅萬象,除了以兒童及青少年的糖尿病照護為主題外,還有生長曲線測量、血糖篩檢、健檢諮詢、飲食衛教諮詢、趣味衛教遊戲、精彩節目表演、有獎徵答等活動,另外現場摸彩備有多項好禮,寓教娛樂的同時也試試您的手氣。親愛的市民朋友們,週末假日無處去嗎?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大家一起以輕鬆、簡單、趣味性的活動內容,來學習糖尿病預防與自我照顧的要領,帶領您的家人一同來共襄盛舉吧! ■ 認識糖尿病8大警訊1.頻尿。2.過度口渴。3.飢餓感增加。4.體重減輕。5.疲倦。6.缺乏興趣與專心。7.眼花。8.嘔吐與胃痛。(註:上述症狀在第2型糖尿病的兒童可能是比較輕微或不會出現的。)

素食有助改善體質 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素食有助改善體質 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現代人吃素,已經不像從前一樣,單純為了宗教的理由,而更多的因素是為了獲得身體的健康。國人的素食花樣比較多,有純素、奶素、蛋奶素、禪食、部分素食等。根據研究指出,人類的消化系統和牛馬羊一樣,比較適合素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韓丁頓博士所做的人體腸道解剖分析報告中顯示,人類不適合肉食,而適宜素食。因為肉食性動物的小腸短,大腸直而平滑;素食動物的小腸長,大腸也長。而人類的腸子約是自己身高的10~11倍,並且來回排列,腸壁不平滑且重疊在一起,此種腸胃較適合食素。再者,肉食中的動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膽固醇過高及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時也有致癌的可能性,再加上近年來口蹄疫、狂牛病、禽流感…等動物間傳染疾病的發生更是提醒我們該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行為及習慣,建立一個更健康的均衡飲食。素食,究竟有什麼優點呢?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提出以下四點供民眾參考:一、許多研究顯示健康的素食能減少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例如:豆腐不僅比同重量的肉類熱量低,不含飽合脂肪酸,且完全沒有膽固醇(只有動物性食物才含有膽固醇),所以吃素者有較低的血膽固醇,加上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故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利,並且能延緩小腸中葡萄糖的吸收,可幫助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植物性食物體積大、熱量低,且具有飽足感,因此對於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也有幫助。二、植物性飲食,包括:全穀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降低人體罹患癌症機率的作用。根據研究指示,黃豆可減少乳癌的罹患率。因為黃豆中所含的植物固醇(Phytoestrogen)可減少腫瘤發生。黃豆所含的蛋白抑制劑可阻止及避免大腸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發生,這可能是因含有異黃素(Isoflavones)及其他抗癌酵素的關係。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及皂素(Saponins)也可減少罹患大腸癌機率。三、素食可以減少癌症發病率.尤其是直腸癌,結腸癌。這是因素食中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刺激腸蠕動加快,使糞便快速通過腸道,讓有害的物質及時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損害。據美國研究發現,素食者比肉食者癌症發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 四、素食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亦有好處。老年人(尤其停經後的婦女)為了防止骨質疏鬆,提倡多吃含鈣質的食品,而維生素C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綠色蔬菜,和某些瓜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C。相反,動物食品有時卻會影響身體利用鈣質的能力。因此素食不但可以淨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預防癌症,骨質疏鬆症,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和肉食比起來,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然而,吃素就是只能吃蔬菜、水果嗎?素食是不是會改變體質?就醫學研究的觀點而言,吃素確實可以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但是必須以『營養均衡』的方式來吃素食,如此才能達到改善生活品質及健康生活的目的。那麼應如何均衡、健康的吃素食呢?有些人常會擔心吃素是否營養足夠?某些營養素,如:蛋白質、鈣質、鐵質是否會有缺乏的問題?事實上,多樣性、廣泛的選用食物,吃的正確,絕對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1.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達到均衡的飲食,也就是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油脂類】。2.攝取適當的熱量,維持理想體重。3.多選用未精製的榖類食物(糙米、大麥、小麥、燕麥…等)以替代精製的白米、白麵。4.適量攝取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均衡的素食足可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而肉食往往會造成蛋白質攝取過多,導致人體罹患腎結石、骨質疏鬆症、心臟病與某些癌症。每天從五穀根莖類、豆類、核果類、種子類中選用食物,就可以達到『互補作用』,提昇蛋白質的利用率。如:黃豆糙米飯、紅豆麻薯…等,這種組合足以媲美蛋與牛奶,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5.均衡素食,可獲得身體所需的鈣質:一般人都認為牛奶及奶製品、小魚乾等為豐富鈣質的來源,其實許多植物性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亦含有豐富的鈣質。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動物性蛋白質其中所含的『甲硫氨酸(Methionine)』,在代謝後,易與鈣質結合成硫化物,隨著尿液流失,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罹患率偏高的原因之一。相反的,素食者,即使是純素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卻較低。6.每餐要吃水果,尤其是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以增加鐵質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如乾果類(葡萄乾、紅棗、加州梅)、全榖類、核果、種子類、及深綠色蔬菜等均含豐富的鐵質,只要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一起食用,即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及利用。7.選擇各式各樣的蔬果,包括深黃色及深綠色蔬菜。選用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水果,每天至少含一份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及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奇異果、芭樂、蕃茄等,以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8.多選用天然(未經加工)植物來源的油脂,不使用任何提煉精製油。台灣許多寺廟裡的素食餐普偏含大量炒菜油,屬於高油脂、高熱量素食,用於烹調素食的植物油(玉米油、葵花油、沙拉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和動物油一樣,都是高熱量食物,吃多了一樣會使人增胖,也一樣會促成動脈血管硬化,演變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其他動脈硬化疾病。天然的植物油脂來源為核果及種子類,如:杏仁豆、腰果、核桃、松子、芝麻、葵瓜子、南瓜子…等。9.少吃油炸素食:炸茄子、炸蕃薯等素食是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已喪失原來低熱量素食的益處。油炸素食的另一個缺點是高溫油炸時,原有的有益性植物性化合物被破壞變質;例如紫色茄子皮和黃色蕃薯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植物性化合物,具抗氧化作用,能保護人體細胞,使其免於氧化物的破壞,經高溫炸後,這種植物性化合物因變性而喪失抗氧化作用,十分可惜。10.發霉的素食不能吃:花生、玉米、米、麥等食物容易感染黴菌而長霉,有些黴菌能釋出黃麴毒素,是強烈致癌物,能使正常肝細胞病變成癌細胞,引起肝癌。雖然並非所有發霉的食物都含這種致癌毒素,但為了安全,凡是發霉的食物,一律不吃才是上策。11.應選用不含農藥的素食:過多殘留農藥可引起急性中毒,但這種病例不多。含殘留農藥的食物久食後,難免有得癌的危險性,理由是許多農藥量大時,易造成消化道受損害,得消化道癌的機會較多。無論中外,政府衛生單位無法有效約束農人使用農藥和農作物經農藥噴灑後的採收時間,故消費者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來保健。12.縮短烹調時間、降低烹調溫度:食物經高溫或烹調一、二小時後,養分和有益的植物性化合物被破壞殆盡,剩下的營養素可說是微乎其微。蛋白質經久煮後也會變質而不利於健康。事實上,以素食來提供健康且均衡的營養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總之,低脂(低油)、低熱量、高纖、多水分、低糖的素食有益健康,只要不偏食(不過量)、食材新鮮、來源可靠、烹調得當,素食是一個營養又健康的選擇。

瑜珈提斯找健康 回歸「嬰幼兒」呼吸法

瑜珈提斯找健康 回歸「嬰幼兒」呼吸法

「呼吸」是最不需要動腦筋的運動,但是什麼是「正確」的呼吸方式?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非常令人訝異,原來「嬰幼兒」的呼吸方式,才是最好、最自然、最正確的,但隨著年紀增長,反而忘記我們的本能:「如何呼吸」。台灣瑜珈提斯協會創會會長唐幼馨表示,多數人在呼吸的時候,容易落入一個陷阱,不經思考吸、吐氣,往往是屬於呼吸不完全的「淺層呼吸」;然而,要達到完整的氣體交換,應該要進行所謂的「深層呼吸」。淺層呼吸和深層呼吸的差異在於呼吸的深淺程度。淺層呼吸是僅止於胸腔的氣體交換,也就是所謂的「胸式呼吸法」,氧氣只能到達肺的表面;深層呼吸則是吸得更深、吐得更徹底,讓氣體可以在深層的肺泡,也就是肺的底部進行交換;更進一步地說,就是所謂的「意沈丹田」,運用「意念」將氣傳至丹田的位置,運用腹腔進行呼吸,也就是所謂的「腹式呼吸法」,可以回歸到我們人的核心部位,在此蓄積能量並且滲透至身體的骨骼肌肉等各部。「胸式呼吸法」容易因為呼吸次數太過頻繁短促,導致沒有將氧氣導至肺部最深層的肺泡,而無法進行完整的氣體交換。進入體內的氧氣不夠充足,會造成二氧化碳殘存體內,而進入缺氧狀態,所以就會開始覺得頭腦昏沈沈、想睡覺、精神不集中,甚至容易造成肩頸緊繃、習慣性的酸痛。但「腹式呼吸法」可以帶動深層的肌肉群,訓練到背部的肌肉群,產生一股深層的能量去按摩體內中樞的臟器,可調節內臟機能、強化全身的血液循環、提升血液中的含氧量。就科學的觀點而言,吸入的氣體不能穿越肺部、橫隔膜、胃再傳到丹田處(肚臍的位置)。但就瑜珈提斯的觀點而言,意念的力量可以是無窮的,甚至可以改變任何物質的型態和能量。唐幼馨指出,只要在呼吸的時候,運用想像力,每一次呼吸都吸到至肺的底部,並且試著運氣到肚臍的位置,感受每一次呼吸的能量,用心去享受每一刻呼吸的當下。練習瑜珈提斯的時候會消耗很多體力和能量,深層呼吸才能讓身體中的氣完整地交互作用,才不會做幾個動作就氣喘如牛!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運用腹式呼吸法,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心情比較不那麼容易暴躁,身體也會變得更健康喔!(本文文案擷取自『一天十分鐘,養命瑜珈提斯』一書,由凱特文化發行。)■ 胸式呼吸法與腹式吸法的比較1. 淺呼吸(胸式呼吸法):將空氣吸入肺部,使胸腔鼓起,再將吸入肺部的空氣,全力吐出。2. 深呼吸(腹式呼吸法,或稱橫隔膜呼吸法):將空氣慢慢吸入肺部深層,在進行氧氣及二氧化碳交換作用後,向下運氣至「丹田」。

宣導減碳愛地球 摸彩贈鐵馬、傳授避免運動傷害

宣導減碳愛地球 摸彩贈鐵馬、傳授避免運動傷害

11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醫師節,為了向維護民眾健康,不辭辛勞的醫師們,表達敬意和謝意,衛生署苗栗醫院特別舉辦「苗醫奥斯卡金醫獎」頒獎典禮;於門診大廳佈置星光大道,讓獲獎醫師分別通過紅地氈上台領獎而備感尊榮;會中還同時為本月生日的醫師切蛋糕慶生;此外,配合宣導減碳愛地球政策,現場除摸彩贈送腳踏車外,並由復健科主任傳授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希望大家都能正確騎腳踏車,不僅增進個人健康,也為守護地球健康,盡一份心力。「苗醫奥斯卡金醫獎」頒獎典禮,由院長李源芳親自主持,李院長首先表示,非常感謝苗醫醫師群,能本著醫療專業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一年365天都為守護鄉親的健康,兢兢業業、不眠不休地辛勞付出,也期勉醫師群,繼續為營造安心、信心的就醫環境共同努力;立法委員徐耀昌、苗栗縣副縣長林久翔,和李乙廷立委服務處、市公所代表等多位貴賓,均前往會場祝賀,場面隆重且溫馨。苗醫奧斯卡金醫獎共頒發「溫馨服務」、「病歷典範」、「最佳教學」、「最佳人緣」、「團隊貢獻」等五大獎項,其中「溫馨服務」是由就診民眾票選產生,其餘獎項則是由苗醫員工選出,獲獎者皆是實至名歸,非常難得;得獎人分別為1.「溫馨服務獎」:陳伯南醫師(神經內科)、葉宗銓主任(內科);2.「病歷典範獎」:張瓊玟醫師(復健科)、杜時曦主任(泌尿科);3.「最佳教學獎」:邱昭彥主任(放射科)、薛耿銘醫師(精神科);4.「最佳人緣獎」:王蘭福醫師(胸腔內科)、康耀文主任(復健科);5.「團隊貢獻獎」:鄭智元主任(直外科)、王蘭福醫師(胸腔內科)。為鼓勵民眾多運動增健康,及響應節能減碳政策,苗栗醫院也特別準備了4部腳踏車,做為參與投票者之摸彩獎品,並在慶祝大會中,公開抽出劉豐賓(永和市)、郭虹佑(苗栗市)、劉素娥(苗栗市)、鄧文妃(苗栗市)等四位幸運者,各獲得腳踏車乙部。苗栗醫院復健科主任康耀文指出,騎腳踏車運動已成為時下最夯的交通與休閒運動,既省錢、又健康;但在門診中,也發現不少因騎鐵馬不當,造成運動傷害而就醫民眾;康主任說明,騎腳踏車具有「低關節衝擊性」、「有氧」、「休閒」等運動優點,但仍需提醒大家注意,可能形成的運動傷害,例如姿勢不佳(不良騎乘姿勢),或是坐墊位置、手把高度不適當,均可能造成膝蓋、肩膀、上臂及頸部、腰部的僵硬不適,另外過度運動造成重複性傷害、意外傷害(比如摔傷、車禍)等。康主任進一步說明,座墊太低、太前或太後,會形成膝蓋或肌肉負擔偏,而出現不適的症狀,例如坐墊太低,膝蓋必須增加過度彎曲,就容易因韌帶或是髕骨關節受過度擠壓,疼痛發生在膝蓋前側;坐墊高度太低,騎車時脖子順勢後仰,壓迫到頸椎;坐墊太高,加上輪胎灌太飽,震動太大,騎車時腰椎、薦椎易受到震動造成壓迫;以上注意原則,建議民眾多加留意,才能輕鬆享有騎乘鐵馬的樂趣。

人氣格主貴婦奈奈 邀你一同做公益

人氣格主貴婦奈奈 邀你一同做公益

景氣不佳,不僅民間企業受到波及,社福團體也因民眾荷包縮水而影響其捐款意願,然而服務卻不能間斷。為了提供燒傷及顏損朋友們最直接的服務,陽光基金會努力節省行銷成本,希望透過網路推廣的力量達到行銷的目的,讓大家用創意打敗不景氣!本著「分享。創意。公益」精神的第二屆陽光公益獎即將邁入倒數階段,身為評審之一的人氣部落客「貴婦奈奈」,呼籲格友們把握機會踴躍參與這項公益活動。只要透過想像與感受,將對陽光娃娃的印象化為圖像或文字,就能輕鬆做公益。第二屆公益獎活動至11月30日截止,並將在12月底舉辦記者會,於現場公佈得獎名單。此次活動共分為圖文組、漫畫組、生活創意組及志不在得獎組四大類別,部落格格友們可運用自己擅長的才藝,在網路世界中飆創意、做公益。此次活動貴婦奈奈擔任生活創意組的評審,部落格擁有一千六百多萬的瀏覽人次,同時也是百萬部落客比賽冠軍的貴婦奈奈,對做公益一向不遺於力。她堅定地說:「老天賜予我健全的身體,而且又具有一些影響力,就應該為社會做些什麼!」。小時候,貴婦奈奈曾讀過一則故事,內容主要在闡述一個小女孩總是嫌自己的媽媽醜,甚至覺得媽媽讓她感到丟臉,直到媽媽告訴小女孩,在她剛出生時家裡發生了火災,當時媽媽為了搶救她而衝進火場,所以臉被燒傷了。知道實情後,小女孩懊悔不已,後來她很孝順媽媽,也以媽媽為榮。這個故事,讓貴婦奈奈熟記至今,她了解每位陽光娃娃都有過一段悲痛的故事,因此格外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在陽光公益獎網站上,貴婦奈奈看了一篇又一篇的傷友故事,她有感而發的說:「看完陽光娃娃受傷、重建的歷程,我一直在想,如果意外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怎麼樣?我又會需要哪些幫助……?」在路上鮮少遇到燒傷朋友的她,擔心有許許多多的陽光娃娃躲在家裡不敢接觸外面的世界,她期望陽光娃娃不要因為少數人的不懂事而對人性失望,應保持開放的心胸,讓民眾有機會靠近及幫助他們。貴婦奈奈認為,藉由陽光公益獎的活動,能喚起社會大眾對陽光娃娃的再認識、拉近與傷友之間的距離感,意義非凡。她深信,多數的人只是「不知道如何與燒傷朋友相處」,而非「討厭、排斥他們」,透過各種經驗與故事的分享,將與陽光娃娃相處的過程介紹給更多人,不僅能做公益,更具有關懷接納的教育作用,希冀網友們都能熱心響應這樣的活動。第二屆陽光公益獎( http:// www.sunshine.org.tw/NPOstar2)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活動結束後,將先由陽光基金會內部評審進行初評,每組選出十組入圍名單,接著再請人氣部落格格主(女王、草莓、洋蔥、海豚男、貴婦奈奈、Lowes等)及專業人士針對入圍作品進行複評。各組前三名將分別獲得5000元的獎金及優選獎座;另外也會針對入圍作品進行優選預測票選活動,參與票選者有機會獲得陽光隨身壺乙個,每組被預測票選最高者即可獲得人氣獎座及1000元的獎金。此次活動由利簾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乳業協會贊助,yam天空部落格、優仕網、樂多、優活網、yahoo奇摩、xuite、udn聯合部落格、7-NEWS、痞客邦、BloggerAds、漢聲廣播電台推廣贊助。尚未報名的網友可得加緊腳步,一起用創意做公益!

弘毓成長紀事發表 電影賞析體驗真善美

弘毓成長紀事發表 電影賞析體驗真善美

92年,弘毓基金會在沙鹿誕生了,開始播下愛與希望的種子,這五年來,有了您與我們一起灌溉,現在,希望的種子發芽、茁壯了,97年11月15日至12月06日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在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舉辦「弘毓成長紀事發表會」,內容精采豐富,有四場次的電影賞析、靜態成果展、異國風文物展等。訂於97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九點假深波圖書館一樓廣場舉辦開幕茶會,備有弘毓成長記錄短片、弘毓寶寶人偶秀,同時邀請了基金會服務的外籍配偶表演精采的泰國舞蹈及東南亞國服走秀。基金會平時一直在關心外籍配偶以及發展遲緩兒童、單親家庭學童的身心健康與成長,這次幾位接受過幫助的兒童及婦女也將參與開幕式,向大家分享成長的喜悅與感謝的心情。最後,在生日快樂的歌聲中,一同慶祝弘毓基金會的五歲生日。誠摯邀請您參加「弘毓成長紀事發表會」,一起分享弘毓的點點滴滴,見證弘毓的成長紀事,體驗一場真善美愛的洗禮。※ 活動時間:97年11月15日~97年12月06日※ 活動地點: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台中縣沙鹿鎮鎮南路二段488號)※ 活動分為「昨日、今日、明日弘毓成果展覽」(靜態成果展為期一個月)及「電影賞析」,邀請您一同見證弘毓風采。※凡參加者,皆致贈一本「弘毓成長護照」,邀請您一起參與弘毓寶寶集集樂的活動,貼滿寶寶貼紙,將可兌換精美小禮物唷!※電影行程:11/15(六)16:10~18:10 早期療育觀點,尊重與接納的實踐片名:「我的妹妹小桃子」11/22(六)16:00~17:30 多元文化觀點,關懷婚姻新移民片名:「我的強娜威」11/29(六)19:00~21:30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落實婦幼關懷片名:「佐賀的超級阿嬤」12/06(六)16:40~19:30  開創自己的藍天,談弱勢學童教育片名:「小孩不笨1」

抗「老化」!保健從食衣住行育樂下手

抗「老化」!保健從食衣住行育樂下手

老年期是人生歷練與智慧累積最豐碩的時期,而「活得健康又活得愉快」,是每位銀髮族朋友最渴望追求的目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醫科 - 林怡君醫師表示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了解「老化」在身體器官及生理功能產生的改變:例如:皮膚變粗失去彈性、口腔牙齦萎縮、感官功能變差…等等,皆屬於正常老化的一部份,只是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盡相同;有了這些認知,才能在心情上做最好的調適。其次是可藉由日常生活習慣的保養開始做起的。林怡君醫師分別依「食、衣、住、行、育、樂」提出銀髮族的保健之道。1.「食」方面:強調少鹽、少油、少甜食、少飽食(六至七分飽就夠了)、少動物性蛋白,也可少量多餐、多植物性纖維,多注重新鮮度,容易消化的食物比較好。2.「衣」方面:衣著宜簡單、寬鬆、通氣及吸汗,當然更要注意保暖與否。新衣服、新鞋子不要一次穿太久。 3.「住」方面:住宅宜簡單通風、陽光充足為佳,以居住舒適安全為原則。尤其須注意臥室、浴室與廁所的通道安全,不少銀髮族常在自宅意外跌倒而受傷。4.「行」方面:老年人要在適當的時機外出,不宜將自己與社會隔離。外出時不要趕時間,要注意交通安全,停看聽是基本原則,可跟著人群過馬路或移動,步態不穩時,要借重適當的輔具(如柺杖)來幫忙。5.「育」方面:多教育充實自己,多看書報雜誌,或者聽新聞媒體以及優質的電視報導,甚至學著上網吸收新知。行有餘力,還可以用自己的拿手本領教育他人。6.「樂」方面:一定要讓自己快樂起來,養花、種菜培養嗜好,常活動、少煩惱,多笑笑、永不老。多參與團體活動,不管是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皆可;要活就要動,只要「高興地動」就是好的運動。「老化」既無可避免,也無法逃避,但由於醫藥發達,社會進步,環境的改善,進入老年期也不必過於擔心害怕。為了減少老年之後對他人的依賴,並盡可能獨立自主的生活下去,所以對疾病的防治更應重視。林醫師建議,銀髮族的保健之道,其實應自中年時就開始,甚至更年輕時,並盡可能排除致病因素,維護身體各組織官於最佳之功能狀態,而朝健康長壽的目標邁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