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選擇老人安養機構 建議「三思」、「四步」

選擇老人安養機構 建議「三思」、「四步」

現今家庭結構改變,家中若有失能者,家人常無法兼顧而選擇將失能者送至長期照護機構照顧。一方面能依需求得到適當的照護,也讓家庭維持良好的運作及生活品質。而長期照顧機構指的是什麼呢?所謂機構式服務指的是廿四小時有人員照顧生活起居。依據主管機關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衛生單位主管、由護理人員申請設立的護理機構,如護理之家、日間照護;另一類是由社政單位主管的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機構等。這兩類機構法源不同、主管機關不同,但業務上有重疊性。台東基督教醫院護理部 - 倪頌惠主任表示,各類機構依據提供服務及功能的不同,大致如下:(一)護理之家:主要由護理人員負責,廿四小時均有護理人員照顧,屬護理機構。主要提供身體功能嚴重依賴,必須廿四小時照護的失能者。提供專業醫療及護理服務,如抽痰、氣切護理、氧療、藥物注射、插管灌食、導尿管護理、傷口護理等。因護理之家所需專業人員較多,提供的專業服務較多,且為團隊合作如醫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藥師等共同服務,故收費亦較高。(二)長期照護機構:收住的對象與護理之家相似,亦是廿四小時提供照顧服務,不同之處是設立的負責人非護理人員,屬於老人福利機構。(三)養護機構:同樣屬於老人福利機構,住民以健康狀況不良、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我照顧,需要他人協助照料及簡易護理服務如復健、口服藥物督導等無須醫護技術服務需要者。不過現有的養護機構也收入住插有鼻胃管或導尿管者。(四)安養機構:亦屬老人福利機構。主要提供生活上的照顧,以健康狀況良好、可以正常走動,並能自我照顧者為主要收入住對象。機構提供三餐飲食、文康休閒、生活安排、身體保健等服務。■ 如何選擇照護機構?先考慮被照顧者的狀況及需要,選擇合適的長期照護機構。如果老年人處於生活能自理者,可考慮合法立案之「安養機構」。若是屬於健康不良、生活起居需要照顧,但狀況穩定,沒有複雜或較多的醫護技術性需求,則可選擇「養護機構」。但若是屬於長期罹患慢性疾病臥病在床,需使用氧氣或有氣切、鼻胃管等需要專業護理技術服務者,「護理之家」可能是較好的選擇。選擇照護機構,倪頌惠主任,建議「三思」及「四步」。◎ 何謂三思?一思:思考一下家人所需要的照顧內容(一)可請教醫院的醫護人員(大部份醫院設有出院準備服務護理人員),有關後續照護應注意的事項;亦可請教社工相關社會福利服務措施(例如:申請身心障礙手冊等),以及後續照顧的相關服務及資源。(二)可請教當地社會福利單位或衛生所相關的照護服務資源:各縣市已成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您亦可直接電洽中心的個案管理師,請管理師協助評估您及您家人的照顧需求。二思:思考照顧失能家人在人力及物力上可負擔性(一)長期照護需要家人的長期支援,當您遇到家人需要長期照護時,宜先評估目前家人照顧的可行性。當失能狀況較輕微,照顧需求較低時,家庭照顧不失為可行方案。當失能狀況嚴重及照顧需求多,且家人照顧無法負荷時,可能可以思考其他替代方案,例如:日間照護/日間托老,或機構式(養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或護理之家機構)的照護。(二)長期照護的時間,短可以是幾個月,長則會長達幾十年;而照顧上的費用,可比較在家或在機構照護所需花費的有形及無形費用,以及家庭的負擔能力。如果您及您的家人已選擇機構照顧,則應思考家人送至機構後,如何協助失能家人適應新的機構生活。三思:勿道聽塗說不要隨意聽信非專業人員的推薦,請教相關專業人員的意見是您明智抉擇的第一步。您有絕對的權利去選擇您需要的機構,並確認被照顧的品質。◎ 何謂四步?第一步:家庭會議盡可能召集所有相關者討論以形成共識。瞭解老年人本身的意願,盡可能尊重老年人希望的照顧方式,讓他參與決策過程。討論內容包括:機構地點、照護費用、負責的聯絡人,以及家人想瞭解的問題。例如:機構地點最好離家近或交通方便,以利家人探視;照護費用的考量、家庭成員負擔比例、繳費的方式等。第二步:蒐集資料蒐集機構的數目最好多一些,包括:電話、住址、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可以先向熟識者打聽,最好有類似經驗的親友,可提供相關資訊。其次,向各縣市衛生局所設立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詢問,那裡列有該縣市的長期照顧機構資源,並可協助評估照護需求,提供相關的資源。向專業人員或老人福利團體、長期照護機構打聽也是一種方式,可以由不同角度提供相關的訊息。第三步:初步篩選蒐集資料後,依照先前討論的重點選擇較合適的機構,再進一步與機構接觸,瞭解更多的內容。第四步:實地訪視倪頌惠主任強調,親自參觀是選擇機構最重要的過程,因為可以觀察到機構環境的安全、合適性、機構照護的實際狀況,以及機構中被照護者的生活品質等。最好能參觀多家機構來作比較,實際的勘查可以得到許多機構的確實訊息。總之,從瞭解被照顧者的需要、決定接受照護的方式、選擇適當的照護機構,以及入住後的適應等,是需要付出更多的關注與心力。機構與家人共同分擔照護的責任,希望被照顧的家人生活得有意義、有品質。而過程中尊重、溝通、協調是很重要的,尊重被照顧者的感受與需求,將有助於減少抗拒和壓力。

造成你牙齒變色的原因?

造成你牙齒變色的原因?

咖啡、茶喝多了,或煙抽多了、小時候吃四環徽素等先天或後天因素,都會害牙齒漂亮不起來,幸好牙齒美白技術不斷地進步,讓活在現代的我們,可以享受新科技帶來美好的人生。奇美醫院牙科主任陳雅惠指出,造成牙齒變色的主要原因有:(一)牙齒外面的變色:長期飲用咖啡、濃茶、可樂等深色飲食會使牙齒變黃、變黑。其他如抽煙、嚼檳榔等不良習慣也會使色素沈積於牙齒表面,甚至滲入牙齒琺瑯質內部,造成變色。(二)牙齒內部的變色:四環徽素類的抗生素藥物在牙齒發育鈣化過程中影響牙齒組織而造成永久變色。從胎兒到八歲學童都受到此藥物影響。輕者牙齒變黃變灰,重者整顆牙齒變黑,變色的程度視服用藥量的多寡及服用期間長短而不同。另外,縱使青少年或成年人牙齒已發育完成,治療嚴重青春痘的半合成四環徽素,也會造成變色,不可不小心。其他造成牙齒變色如氟化物過量。另外牙齒受傷後,牙齒內部的牙髓組織壞死,也會造成變色。(三)蛀牙會使牙齒變灰、變黑:蛀牙,老舊的補牙材料或不當根管治療也會使牙齒變色。(四)年齡:琺瑯質隨年齡增長而變薄,內層黃色象牙質增厚,使牙齒越來越黃。陳雅惠主任表示,牙齒表面的茶垢可用洗牙、打亮來改善,蛀牙、老舊的填補牙材也可以重新填補,排列不整齊的牙齒也可以矯正。但若是牙齒內部或年齡因素造成的變色則必須藉以下的方法來改善:(一)牙齒漂白-其原理是利用氧化藥劑將牙齒內部色素除去,達到美白效果。這是最保守安全的方法,不需要犧牲任何齒質。(二)直接遮蓋法-先將變色牙齒表面磨掉一層後,再以複合樹酯類遮住變色的牙齒表面。此法對某些部分變色的牙齒,效果不錯;不過填補的材料時間久了也會變色。(三)牙齒貼片法-將變色牙齒磨去一層後,再貼上假牙瓷片以達到美觀的效果;但遮蓋力有限,且費用高,不能咬硬物。(四)製作牙套-將整顆牙齒磨小後,鑲上固定牙套。此法效果最好,但對牙齒齒質的磨損最多,製作過程繁瑣,費用最高。醫師提醒牙齒漂白應該要找專科醫師檢查、評估,確定治療計劃、選擇適當的漂白方式。美白後,記得要定期回診追蹤,勤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減少攝取含色素的飲食,以達長期美白的效果。

《解密謠言》吃麵包的健康大誤解

《解密謠言》吃麵包的健康大誤解

Q.吃麵包會胃腸不舒服嗎?A:這是因為製作麵包時,添加過多的改良劑。改良劑又叫做益麵劑,可以縮短發酵時間,讓麵包店的效率提高。沒有充分發酵的麵包,吃了容易脹氣,胃腸會感到不舒服。除了改良劑之外,製作發酵類的麵粉製品還會加入乳化劑、膨鬆劑和香料,這些添加劑過量的話,也有可能引起不適。經過發酵的食物,例如麵包和饅頭比較容易引起脹氣不舒服,同樣是麵粉製成的麵條不經過發酵,就比較少聽人抱怨吃過後會脹氣,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添加劑導致發酵過程不完全所致。Q.吃麵包會引起過敏嗎?A:確實有些人會對麵包中的蛋白質過敏,也有人說是對麵麩過敏,因為麵麩就是一種蛋白質。製作麵包過程中放入的改良劑、乳化劑、膨鬆劑和人工香料,當然也是造成過敏的原因之一。除了部分對麵麩過敏的人之外,大部分吃了麵包會容易咳嗽,感覺喉嚨痰很多,是因為麵包裡添加了不好的油脂引起的。白油、酥油、氫化過的植物油等,都會引起痰多有黏液的感覺。Q.吃麵包會長痘痘嗎?A: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曾經發表研究結論說:「吃太多精製麵包,可能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長痘痘!」研究報告中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會引起體內一連串的反應,造成青春痘增生。 高糖、高油的精緻麵包是由磨碾得很細的麵粉製成,精製的澱粉雖然很容易消化,卻擾亂了榖類的蛋白質結構。澱粉類成分水解得愈細,進入體內變成小分子的單醣類就愈好吸收,血糖自然會升高,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男性荷爾蒙等,結果就會是滿臉痘花。 這個理論雖然沒有受到科學界全面的呼應,但是高度精緻的麵食,對身體的反面影響,卻是大家的共識。麵包是西方人的主食,然而高度精緻的麵包,卻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產品,可見長痘痘的原兇並不是麵包,而是在製作麵包過程中的過度細緻和添加物在作祟。(本文文案擷取自「只買好東西」一書,由新自然主義出版)

疝氣不用ㄍㄧㄥ 雙網膜修補術告別疼痛

疝氣不用ㄍㄧㄥ 雙網膜修補術告別疼痛

很多人對“疝氣”一詞仍覺得陌生。簡言之:疝氣即腹壁組織(如筋膜、肌肉等)的強度喪失且產生間隙,從而使腹腔內組織或器官(如腸子等)由此間隙凸出。其位置可發生於腹部的許多地方。當然,嬰幼兒時期所發生的腹股溝疝氣則是另起因於所謂Processus Vaginalis──相似於成人的腹膜囊袋(Peritoneal sac)結構的持續殘留之故。西元1804年,Cooper醫師首先對成人型疝氣提出幾種好發的原因,這些也同時是引起腹腔內壓力增加的原因:例如咳嗽、肥胖、長期便秘、懷孕、腹水及不當的重力負荷等。因為長期腹壓增加的結果,導致腹壁肌肉及筋膜脆弱、疏鬆,終而產生間隙。臺安醫院一般外科蔡尚達醫師說,一旦造成間隙,其治療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手術修補”。以往所流行的修補方法如:Bassini、Ferguson、Halsted、Shouldice、Mc Vay等,無非都是把間隙兩側的組織直接以縫線拉攏縫合。蔡尚達醫師表示,這雖然讓間隙缺口不復存在,可是其腹壁張力卻因此而增加,並且愈大的張力更代表患者術後的疼痛也愈嚴重。將來再度把組織拉扯裂開、引起疝氣復發的機會也愈大。據統計此者復發率約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之間。以往很多患者懼怕開刀當然是跟術後的疼痛有關,有些人寧可循求坊間所謂的“疝氣帶”,終日如束褲帶般地從皮膚外頭壓迫著疝氣的凸出位置。其結果不但導致皮膚磨損潰爛,更因為時機的延誤而使疝氣缺口日漸擴大。西元1989年,Lichtenstein等人發表了有關疝氣所謂的“無張力修補”的新觀念,並針對1000例疝氣患者用單層網膜施以“無張力”的修補術。在追蹤一至五年之後,發現其復發機率竟然是零。因此,到了2001年美國疝氣醫學會上已無人再提及直接縫合的疝氣修補術了,大家已普遍接受此“無張力修補”的新觀念。此修補法的發揮當然要藉重於人工網膜的應用,它可以使組織更強化。按照巴斯卡的壓力原理,此網膜若置於腹壁肌肉與腹膜間(也叫做腹膜前空間)的話,效果會更加卓著。尤有甚者,研究人員再接再勵,於西元1998年又研發出雙層網膜的修補材質。透過特殊的專業技巧,兩層網膜其一可置入主要的“腹膜前空間”,另一層則覆蓋在肌肉層的上方。如此一來,不但可造就組織雙層強化及抗壓力效果,大大地降低疝氣的復發率至1%以下,而且患者不必再擔負任何因傳統方法直接縫合的張力所引發的劇痛。這使得許多原先裹足不前的患者,也都欣然毫無畏懼地親赴手術台。基於可使組織更強化、疼痛更減輕這兩項超優點;數年來,雙網膜修補術已成為疝氣治療的第一選擇。

飲食『聰明分配法』 健康享瘦五管齊下

飲食『聰明分配法』 健康享瘦五管齊下

根據1993至1996國民營養調查得知,三大營養素中的醣類平均攝取量佔總熱量的50.5%(衛生署建議量58-63%);蛋白質平均攝取量15.5%(衛生署建議量12-14%);脂肪平均攝取量34%(衛生署建議量25-30%)。由此可知,醣類攝取量普遍不足,蛋白質和脂肪又攝取過多。此外,大家也在一昧追求「天然」、「健康」的食品,反而忽略了唾手可得的各類新鮮食物,其反映出,國人對飲食錯誤的認知。在第三次國民營養調查及衛生署日前公布國人肥胖新標準BMI(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24為過重,大於27為肥胖,臺安醫院營養師李祥瑞表示,如依照此標準,國內成人有三分之一的人『過重』或『肥胖』。再加上這些年來,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排名與肥胖有密切相關性的慢性疾病便佔了其中的七項,可見得如果身體肥胖便容易誘發出8大疾病(糖尿病、膽囊疾病、高血壓、冠心病、骨關節炎、乳腺癌、子宮癌、結腸癌)。雖然如此,也有很多疾病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說當你過胖時,絕對不會只有引發一種疾病,可能是3、4種疾病纏身,且隨著時間增長,其它疾病也會陸續報到。現代人生活在物資豐富、不虞匱乏的時代中,不再像從前生活只求溫飽,覺得能吃飽已是不易,何況要吃的好,甚至還吃的巧?! 如今在擁有充分的物質供應之後,人們卻又因肥胖所苦!因此李營養師提醒,要避免肥胖才能擁有健康,讓您健康生活。而為了避免肥胖應多方面一同著手。一、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流行病的調查發現,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50%取決於生活型態;而各種慢性疾病或肥胖症其實與自身的生活方式是有極大的相關性,在適當的生活方式下可以使人獲得最佳的健康並延長壽命。所以,養成每天規律的三餐且不吃零食、充足的睡眠、不吸煙、不喝酒,保持愉快的心情(舒緩壓力所帶來的不適),從身心靈多方一同豐富您健康的人生。二、進行適度、規律運動俗語說運動不一定能減肥,但減肥一定要搭配運動,運動可改善細胞活力、增強心肺功能、提高體內新陳代謝率。而依據近年來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維持健康的體能活動(並不需要很激烈)或累積適當的體能活動量也可以降低疾病的罹患。因此,平日沒有規律運動的民眾,可從生活形態的活動做起(如:步行、快走、溜狗、園藝…等,全身大肌肉群的活動),再逐漸增加體能活動量,也能達到減重、預防慢性疾病、維持健康的效果。李營養師強調,要把運動融入到生活中才能隨時隨地的動一動,使運動健身「知易行易」。也請切記,運動非勞動,每日應有三十分鐘的運動。三、堅持正確減重觀念、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它。四、結合家人、朋友的力量一同來幫您或尋求減重同伴,相互鼓勵,分享喜悅及心得,不致半途而廢。五、健康飲食萬病起於攝食不當,要供身體各部機能維持正常健康狀況,不是藥品、補品、營養品可奏效,而必須在每日三餐飲食的種類做適當的選擇、調理,以求均衡為原則,過與不足、調配組成不妥都是健康之大忌。李祥瑞營養師建議,每日三餐飲食都應當『六類俱全』(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脂類),適當的攝取六類食物,以獲得所有食物完整的營養素(六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還要遵循『聰明分配法』,在搭配食物時要像金字塔般,以五穀根莖類為主要基礎、多吃蔬菜水果、適量攝食蛋豆魚肉和奶類。選擇每一類食物時,都要多樣選擇來彼此搭配,以提高各營養素的質與量。此外,選擇各類食物時,請『節制糖、油、鹽,多多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如此,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高血壓等文明病的機率。現代都會人外食比例增加,不妨『健康飲食彈性調整』。就是遵循均衡飲食、彈性搭配的藝術!例如,午餐吃了豐盛的一餐(蛋白質含量豐富的一餐),但無法攝取充足的蔬菜,此時晚餐記得要多吃蔬菜、少吃點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才能彈性調整,均衡一下!美食盛行的當下,別忘了節制飲食。減少出入吃到飽的餐廳及避免到處品嚐美食,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及不好的油脂種類,而造成健康的危害。在健康享瘦法的五管齊下,不但能夠達到瘦身的效果,還能吃喝享瘦又健康!

東區用藥教育資源中心 教導民眾用藥五問

東區用藥教育資源中心 教導民眾用藥五問

行政院衛生署十八日將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東區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啟用儀式,未來希望從門診用藥諮詢,到特殊用藥問題諮詢以及社區服務連成一個教育網絡,且除於醫院內部提供服務外,並建立講師資料庫提供社區及學校教學服務,將正確用藥納為健康生活學習的一環。 衛生署為落實正確用藥,建立國民正確用藥基本素養,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共同籌劃,成立北、中、南、東四區「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繼南部奇美柳營醫院、中部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陸續啟用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後,十八日上午十點將在花蓮慈院大愛樓門診大廳舉辦東區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啟動儀式。 花蓮慈院藥劑科主任謝維清表示,揭幕儀式除邀請衛生署、財團法人醫藥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花蓮縣衛生局蒞臨揭幕儀式,同時邀請東區各社群舉行結盟締約儀式,頒發正確用藥教育引航員結訓證書,還有正確用藥舞台劇演出。花蓮慈院藥劑科主任謝維清表示,在東區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啟用前,花蓮慈院已結合東區教學醫院、醫師公會、社區藥局等社群,培育出四十三位正確用藥教育引導員,並已陸續深入社區宣導正確的用藥觀念,目的在避免給錯藥及確保病人用藥安全。 衛生署藥政處彙整藥學系教授、教學醫院藥劑部門主管、社區藥局藥師、民間關心用藥教育的團體、校護、教師等意見,歸納建議民眾常見用藥問題所需具備基本核心用藥五大能力是一、看病時應向醫師說清楚。二、領到藥品時應核對清楚。三、清楚用藥方法、時間。四、做身體的主人。拒絕誇大不實產品。五、與藥師做朋友;將常領藥的藥師電話登錄在自己的通訊錄。這也是引導員落實社區及學校教學服務,將正確用藥納為健康生活學習的重點。 謝維清說,東區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除展示各項正確用藥教育教材,及設有藥物諮詢專線03-8574349,並設有藥物諮詢處以及可供民眾上網查詢藥物資訊的電腦網路設備。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德國科學家,說起這種病毒,一般人或許陌生,但講到它引發的疾病:子宮頸癌!國人應耳熟能詳,因為這是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病例近六千人,幸而隨著抹片篩檢的推廣及疫苗的研發成功,子宮頸癌已能早期診斷、早期預防、且治療成功。目前已知的HPV超過200種,其中96種會感染人類。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郭石城醫師指出,感染生殖道的HPV又分兩大類型,「高危險病毒」與侵襲性子宮頸癌、外生殖器癌相關,常見的有16、18、31、33、35、45、52及58型,其中16與18型的盛行率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0%;另一種「低危險病毒」,如第6、11型,會導致生殖器疣及良性子宮頸病變,90%的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為其所引起。HPV通常經由性行為傳染,少數經母嬰垂直感染。根據國健局資料,台灣女性的HPV感染盛行率約15%;估計有性行為者半數以上終其一生會遭HPV感染,50歲以下婦女更有80%曾感染,但僅約1%的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人體感染HPV後3-6個月會產生免疫反應,90%以上的感染者可在兩年內將病毒自然清除;但若身體未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HPV便可能引起生殖器疣及輕度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持續的HPV感染,特別是感染高危險病毒型,數年後,可能發展成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或侵襲性子宮頸癌。郭石城醫師表示,衛生署目前已核准的HPV疫苗,主要可預防高危險的HPV-16、18及低危險的HPV-6、11,由於疫苗不含病毒基因,所以不具感染性,安全性高。根據臨床實驗,疫苗對於HPV-16、18引起的第二、三級子宮頸癌前病變、原位腺癌,預防效果幾達100%;對HPV-6、11、16、18所造成的生殖器病變及癌前病變,亦有將近100%的預防效果。不過,要取得完整的保護效果,HPV疫苗應在六個月內接種三劑,也就是施打第一劑後的第2個月接種第二劑,第6個月打第三劑;若無法如期完成接種,也應於一年內接種完畢,所以花費並不便宜,大約要上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及已患子宮頸癌的婦女並不建議施打HPV疫苗,而且施打疫苗期間及之後一個月內不要懷孕;若接種期間懷孕了,並不需流產,但建議暫停施打疫苗,待生產後再繼續未完成的針劑。此外,HPV疫苗的保護力非百分之百,估計在台灣,97%由HPV-16、18造成的感染,及90%由HPV-6、11引起的生殖器疣,都可藉此預防,但接種者仍可能感染其他HPV病毒型,進而引起子宮頸癌病變,所以疫苗只能減少六到七成的子宮頸癌風險,郭醫師提醒,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有絕對的必要。

簡易防跌運動 幫助老人健康樂活

簡易防跌運動 幫助老人健康樂活

在臺灣,跌倒墜落為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根據統計,我國老人跌倒發生率約在10.7%~20.1%之間,以臺北市而言, 1年約有3萬~6萬的老人發生跌倒;跌倒嚴重時除可能造成死亡外,亦對老人的生理與心理產生負面之影響,其中髖骨骨折一年約要花費30億元的社會成本,其他照護成本更難以估計。老人跌倒對於個人及社會可能造成極大負擔,然而老人跌倒並不是純然的意外,相反的,跌倒是可以透過許多方法加以預防,以下策略已被證實有效:環境改善、運動以及藥物調整等。臺北市今年度由內湖區、大同區、信義區與北投區,等四區健康服務中心,就各區醫療資源分布與人口組成等特色,結合跨領域之防跌相關議題,並融合中老年保健業務與安全社區營造等,於社區中開辦為期3個月之「保命防跌班」,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長者防跌網」,期望有效降低北市老人事故傷害傷亡之發生,營造更安全的生活文化與環境。內湖區防跌特色計畫是以「健康老化」為主軸,依循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五大行動綱領為發展模式,透過結合內湖區老人服務中心、社區保健志工、防災科學教育館、社區藥局等單位與鄰里辦公室等公私單位之合作,來強化政府部門與民間的力量與效益,展現跨域多贏的局面,並共同提供長者老化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各種健康、生活課題與方法,來協助社區中老年人「成功老化」;一來可提昇個人生活品質,二來更可降低家庭與政府部門的負擔,減輕人口老化對社會的衝擊。尤其,內湖區已於2005年成為全球第94個國際安全社區後,持續推動「老人防跌」更成為社區中銀髮族之重要安全議題。本年度內湖區防跌特色計畫,特別與台北護理學院彭雪英老師合作,針對60歲以上長者為實施對象,讓學員了解老化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與改善方法。除了安排衛教知識的說明,以提昇學員的健康意識外,亦進行簡易的居家運動指導及訓練課程,如:以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之器材(如椅子等),設計簡易防跌操;特別在下肢肌力的訓練,改良日本文獻資料,設計「居家防跌運動333」,第一個「3」是抬腿板腳看(書)報30秒,第二個「3」是單腳站立刷牙3分鐘,第三個「3」是每日原地踏步300下。因在家裏隨時可進行且容易學習,故學員的接受度與執行度均相當高;此外結合5家以上社區藥局與醫療機構,針對慢性處方藥品設計「安全用藥」貼紙,提醒藥師特別宣導相關用藥安全知識。經過防跌班的訓練與安全用藥宣導後,老人在預防跌倒認知平均提高2分,腰臀圍與BMI也有顯著的下降,特別是與跌倒相關之平衡性、敏捷性等運動項目的檢測,單眼站立與八字步行的維持秒數,均較課堂前多1.5~2秒,多數項目檢測結果皆達到顯著效益;另外學員中有90%會安排定期的休閒活動、有95%以上會持續健走,顯示防跌班的開設,對長者預防跌倒是具有實際效益的。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銀髮族的健康更需要你我的關心,透過老人防跌班的開辦,與民眾日趨重視長者健康議題的情況看來,建立公私部門合作平台,以加強有關老人安全議題之推廣為勢在必得之趨勢;另外最值得提及的,內湖區還發展個人與團體衛生教育模式,讓社區老人能得到適當且妥善的照顧與關懷。期望能以內湖區防跌特色計畫為例,引發更多各區市民的認同與參與,以增進身邊長者對跌倒傷害預防的正確認知與能力,確實降低老人事故傷害發生與跌倒之機率,實現「健康老化  樂活終老」的美麗願景。

孕婦如何篩檢唐氏症?

孕婦如何篩檢唐氏症?

唐氏症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疾病,唐寶寶常會有中重度的智力障礙,也可能伴隨許多生理上的合併症,雖然唐氏症患者可以學習簡單的工作,但無法獨立生活,終其一生都需要家人及社會的協助,對家庭和社會都是沉重的壓力和負擔。要如何幫助孕婦篩檢唐氏症呢?目前,健保雖然補助三十四歲以上的孕婦免費接受羊膜穿刺,但是根據統計,百分之八十的唐氏症卻是由三十四歲以下的年輕孕婦產下,而且,被普遍採用的懷孕中期母血唐氏症抽檢,因準確率較低,使得年輕孕婦依然不安;對羊膜穿刺侵入性檢查的疑慮,以及年齡三十四歲以下需自費高達六千元的費用,種種因素,都讓準媽媽怯步。本月17日晚間九點半,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將邀請花蓮慈院婦產部產科魏佑吉主任探討唐氏症篩檢與早期唐氏兒母血篩檢,目前已在英美先進國家盛行的早期唐氏兒母血篩檢,不但不需進行侵入性檢查,更有高達有九成的準確率,安全簡便又快速。節目中將邀請兩位辛苦的母親分享經驗,其中,玉文因忙碌的作息,在孕期中有過輕微出血,因而趕緊辭職,在家中休養;而艷秋則是一位高齡媽媽,在孕期中曾出現過妊娠糖尿,但在謹慎的關注血糖值後,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的故事。同時,還有八位醫師現場接受call in 電話03-8561337,提供醫療保健諮詢服務。

正確呼吸法 讓你健康!讓你瘦!

正確呼吸法 讓你健康!讓你瘦!

減肥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運動,其中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是用呼吸減肥是最簡單的,可以站著練,坐著練,躺著練還可以睡著練!聽起來十分神奇,其中卻包含了許多科學原理。聯合國IOU大學武術學院台灣區負責人 - 李章志表示,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泡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功效,讓身體有充份的氧氣,可使ATP(三磷酸腺苷)轉成ADP(二磷酸腺苷)時燃燒到脂肪,其次隔膜的上下按摩能增強腸胃蠕動,而腸道溫度提升時有助於體內代謝作用,想一想,這樣還不會瘦嗎?只要每天花30分鐘的時間,就會讓你健康讓你瘦!如何做正確的腹式呼吸?1.平躺並將雙手放在丹田,由此較容易感受到腹式呼吸。2.放一張衛生紙遮住鼻孔,呼吸時不能將紙吹走,有助於「細、勻、深、長」的呼吸練習。3.腹式呼吸方法的練習與要求,建議參考筆者2005年出版的「太極太流行(p.17)」一書以下提供腹式呼吸對人體的好處:一、排毒身體好:改善身體淋巴與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有害有毒的物質排除。二、消除緊張:降低神經、血管的緊張,對高低血壓、冠心病、失眠等有明顯的療效。三、健全消化道:加強腸胃蠕動、促進營養的吸收與殘渣的排泄,可防治消化道潰瘍與便秘。四、防治婦疾:腹壁肌肉的舒縮對子宮、卵巢有按摩的效果,對婦科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五、改善呼吸道:腹式呼吸法可以改善呼吸的效率,對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有益。六、提高免疫力:可以降低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如cortisol),並改善內分泌與免疫功能。七、增強循環好幸福:腹式呼吸配合動作,可以增加食慾增,促進微血管循環和性功能改善,使人有活力。(本文文案擷取自『易筋經』一書,由明日工作室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