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心肌梗塞發作 50%心律不整猝死

心肌梗塞發作 50%心律不整猝死

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飲食習慣改變,心血管疾病逐漸增加,這樣的隱形殺手,不僅居十大死因重要一環,且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有位男性46歲,嚴重吸菸數年,無任何疾病史,前日偶發數次前胸悶痛,並有心悸情形,不適情況於活動時疼痛加劇,但皆於2、3分鐘內自行緩解,因此不以為意。次日劇烈胸痛並冒冷汗,送達急診室時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引發心律不整,即刻沒有呼吸心跳並喪失意識,陷入昏迷。經緊急電擊搶救及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左前降枝完全堵塞,立即予以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入才挽回一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陳鴻毅指出,心肌梗塞在發作時,有一半會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這是心肌梗塞最可怕及早期死亡最大原因,唯有即時電擊去顫才是決定生死關鍵。陳鴻毅表示,雖然致死性心律不整多為突發,但大部份在心肌梗塞發作前,都會有一些預先症狀。如該病患前一天活動時胸悶及心悸現象,這是典型心絞痛症狀,絕不可掉以輕心,應儘快就醫,以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及不可挽回悲劇。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發胃病變的危險因子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的使用中,其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包括;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疼痛,到十二指腸和胃的潰瘍、出血及更嚴重的穿孔、死亡等皆有;美國的報告指出,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者約25~50%會產生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導致10%的病人因此停用此藥。很不幸地,消化不良等徵兆,並無法用來預測胃腸併發症的產生,因為有50~60%產生非類固醇抗炎藥胃腸併發症者並無前驅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盛煊醫師表示,在長期使用NSAIDs的人中,約有10~30%會產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然而依已發表的報告指出,以下的各項危險因子,在使用NSAIDs時,應加以特別注意。國外的研究指出,在沒有危險因子的NSAIDs使用者,發生潰瘍併發症為0.8%,只有一項危險因子為2%,有三項危險因子則達7.6~8.6%,有四項危險因子則高達18%。陳盛煊醫師指出,其中又以「老年人」和「先前曾有消化性潰瘍出血者」最危險。一、有消化性潰瘍出血之病史:1994年的研究證實,曾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者,使用NSAIDs再出血的比例相當高,屬於非常高的危險群。二、有消化性潰瘍病史:此類病人使用NSAIDs再發生潰瘍之機會,約為無潰瘍病史者的17.1倍。2006年的研究報告亦指出,有潰瘍病史產生上消化道出血者為無病史者之5倍。三、年長者:年齡超過60歲的NSAIDs使用者,易造成致命性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等,而且可隨年齡的增加而成直線相關。2000年的研究表示,在6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危險率,每年可增加4%。四、同時合併使用類固醇:類固醇的單獨使用,是否會增加消化性潰瘍及併發症的產生尚無定論。有研究指出,NSAIDs使用者,若同時使用類固醇,則增加危險率至12 %,如果先前有潰瘍併發症,則危險值高達45 %。五、使用兩種以上或高劑量NSAIDsNSAIDs的胃傷害和使用的劑量成正相關,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之發生率。高劑量NSAIDs比低或中劑量危險度約為2倍,而且使用的NSAIDs不同,其出血率亦不同。有報告指出,使用兩種以上的NSAIDs,51%會產生潰瘍,而使用單一NSAIDs則發生潰瘍只有23%。六、併用抗凝血劑陳醫師表示,並無報告指出,使用抗凝血劑會增加NSAIDs潰瘍的發生率,然而國外1993和2002的研究卻發現,抗凝血劑的使用,可增加潰瘍出血達3倍,尤其因為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凝集之作用,危險性比傳統之NSAIDs更高。七、使用時間過長:2000年的研究指出,NSAIDs使用的時間越長,則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高。八、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較易產生NSAIDs胃病變最近西班牙和美國的報告同時提到,每10萬個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人中,每年有15.3人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是低劑量(100 mg)阿斯匹林的使用者。因此,具有危險因子的NSAIDs長期使用者,包括長期使用低劑量阿斯匹林的心臟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可能的併發症。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及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身體的毛病也隨之增加,因此老年人看病的科別與用藥種類便也相對複雜。據統計,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有2/3每天使用一種或多種藥物,而其中有1/4每天服用3種以上的藥物。由於服用藥物種類多,再加上老年人身體狀況及認知功能退化等因素,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就更教人擔憂。瞭解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老化現象,將有助於我們防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我們可以從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說起:◆ 吸收:老人因內臟血流的減少,腸胃蠕動減慢,相對的,藥物的吸收速率也會減緩,但對藥物的總吸收量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分佈:老人體內脂肪會變厚,使得脂溶性藥物在體內之分佈體積變大了,造成脂溶性藥物的血中濃度下降,在臨床上的反應是病人可能覺得藥物「沒有效」。相對的,水溶性藥物的分佈體積變小,因而血中濃度變高了,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藥物毒性反應;或者因為營養不良促使藥物與血液中的白蛋白結合率下降,間接提高藥物在血液中濃度,造成藥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更為敏感。◆ 代謝:由於老年人代謝藥物的肝臟酵素減少之故,使得其代謝藥物的速率僅為年青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因此易造成藥物堆積,產生中毒的機率也因此大幅提升。◆ 排除:腎臟是排除藥物的主要器官,老年人的腎臟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40~50%,如此一來造成藥物從腎臟排除不易而堆積,因此醫師在劑量的選擇上就要特別小心。奇美醫院藥劑部 - 王慧瑜總藥師表示,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不同於一般成年人,加上老人家視力、記性的衰退,一不小心「治病」的藥物就可能成了「致命」的藥物。此外,隨著服用藥物種類的增加,可能造成老年患者未能遵醫囑服藥,甚至發生藥品的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等意外,因此銀髮族群用藥是具有高危險性而須加以防範的。提昇老年人的用藥更安全,王慧瑜總藥師建議民眾能注意以下幾點:一、使用藥品分裝盒:協助老人家將種類多或服藥時間複雜的藥物依服用時間分裝在藥品分裝盒,以確保服藥的正確性。二、清楚閱讀藥袋上的各項說明:領藥時確認姓名、藥品、數量、途徑、用法,若有疑問,應當場詢問藥師或醫護人員。三、藥袋不要提前丟棄:在藥物使用完畢之前,千萬不要將藥袋丟棄。藥袋上常印有藥品相關訊息,例如藥名、用法、領用日期甚至藥品外觀說明,如果藥品尚未用完即將藥袋丟棄,很可能因此忘了藥品的服法而錯服藥物。四、主動告知用藥狀況:例如是否遵從醫囑服藥、服藥後身體有無變化、是否到過其他科領用藥物、用藥期間是否服用中藥等,這些訊息有利於醫師開立藥物時的考量。五、主動告知過敏史:如此可以避免醫師開出類似的藥物,防止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生。六、不可在同一時間服用兩次劑量的藥物:曾遇過病人知道服藥順從性是重要的,但不知道忘服藥物的處理方式,因而在想起忘記服藥的時候,就「順便」補吃忘記的量,這是很容易造成藥物中毒的危險舉動。七、固定醫院或醫師看診:如此可避免因跨多科醫師導致重複開藥或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之不良反應等。當老年病患或家屬(照護者)領取藥品時,應向醫師或藥師確定以下問題是否已經完全瞭解:★ 那些藥物可以一起服用或分開服用?★ 服藥時間與吃飯(食物)時間應相隔多久?★ 忘記服藥時該怎麼辦?★ 藥物可能引起之「嚴重」副作用為何?有那些症狀時應告知醫師?★ 何時應再回醫院做藥物之反應或不良反應之監測?確定以上答案後,服藥期間若有任何問題,應隨時請教醫師或藥師。總之,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並不僅是醫療人員的責任,個人乃至於照護者若能在領藥、用藥時多一分的注意,也就能減少一分藥物引起的意外了。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

異位性皮膚炎有些醫師稱之為幼兒性溼疹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大約有3%到5%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60%在一歲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 - 賴義傑醫師表示,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部,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為三期:● 嬰幼兒期二歲到十二歲:病發部位除了尿布包裹的範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位。● 兒童期二歲到十二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肘前凹窩、膝蓋後方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到全身。● 青少年十二歲到成人:常見四肢彎曲部位,甚至於手掌及腳掌。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該注意那些事情?賴義傑醫師提出以下幾點說明。1. 環境中過敏原: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起居室內溼度不要太高,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養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菸。2. 貼身衣物選擇: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3. 細菌:急性反覆發作的溼疹,尤其合併有抓痕或慢性控制不佳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生素治療。 4. 冷熱溫度:有些孩童在較熱時,易出汗而特別癢,而有些在寒冷時,因乾燥而覺得癢,因乾燥而覺得癢,因此溫度保持適中,避免環境溫差過大。 5. 食物: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但部分報告顯示,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影響有限,所以,建議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考慮限止某些食物。 6. 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需隨時留意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 賴義傑醫師指出,皮膚保濕,為各時期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佳根本治療。像是每天用微溫的水沐浴,洗澡水溫不要過熱,房間溫度不要調過高。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可使用無皂基肥皂或沐浴乳來清洗,以避免洗掉皮膚天然皮之保護層;洗澡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及修復性強的乳液或乳霜,一般嬰兒乳液、嬰兒油對改善病情沒有用。綿羊油或綿羊乳液則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引起過敏。此外,清潔沐浴用品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不要含有香料和酒精成分,甚至防腐劑、乳化劑也應避免。 異位性皮膚炎雖是一種複雜有麻煩惱人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分溝通,加強保濕,避免皮膚過度乾燥,並配合適當的藥物控制與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傻瓜電擊器聰明又安全 跨年晚會與您見面

傻瓜電擊器聰明又安全 跨年晚會與您見面

您聽過傻瓜電擊器嗎?說它傻瓜?其實它可聰明的呢!正確的名字是「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在今年跨年晚會的大型活動中讓它與您見面。根據衛生局統計室資料顯示,臺北市民96年度死亡人數1萬4,486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由95年的第3名,躍居第2名(惡性腫瘤居首位)。而心臟疾病中常見之急性心肌梗塞及突發性的心臟停止,近半數在送達醫院前就死亡了,致死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而心室纖維顫動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電擊。大家都知道CPR口訣是「叫叫ABC」,今年行政院衛生署修正成「叫叫ABCD」,所謂的「D」也就是「電擊(Difibriator)」,大部份成年人突然心跳停止的原因是心室纖維顫動,其最有效的方式是在5分鐘內儘速給予去顫電擊,可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北市衛生局已積極推動本市人口密集且人口流量大的大型公共場所(如捷運站、臺鐵、高鐵、地院、機場、超高大樓等)設置AED,並將輔導有意願之大型公共場所設置,且已辦理該等場所工作人員教育訓練課程【97年10月份辦理2梯次CPR加AED教育訓練,訓練對象包含捷運公司、臺鐵、松山機場、故宮、臺北地院及市政府一級單位之職場工作人員,共計164人參訓,合格147名(通過率達90%)】,另完成「公共場所設置全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管理規範訂定,供設置關機依循。即將到來的大型活動-跨年晚會,鑒於每年跨年演唱會群眾聚集,為使預估40萬人潮能歡渡倒數,特於晚會週邊的7處醫護站增設由飛利浦公司捐贈3臺及中興保全集團贊助4臺,共7臺AED,讓參與活動現場之民眾及工作人員更安全。97年度臺北市衛生局辦理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共計1,474場次,參訓人數達8萬7,704人,其中里鄰長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共計122場次,參訓人數5,216人,通過認證授予獎牌名單共計326人。期望98年度里鄰長參訓心肺復甦術(CPR)時配合加入「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之訓練,以達建立社區資源里鄰安全網絡,藉由推廣社區救命志工,維護市民健康。

栽員滾滾 越來越多人”睏無眠”

栽員滾滾 越來越多人”睏無眠”

工業革命後,無論東西方社會,均由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隨著社會步調變遷,現代新興產業興起,勞動人口中有睡眠困擾者愈增,尤其這半年來更是突然呈現攀升趨勢,經問診後發現,與這一波全球金融危機有習習相關因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李信謙醫師表示,根據睡眠中心成立迄今三年觀察下來,前來求診者,主述病症以失眠為最多,其次為白天嗜睡及猝睡、另外則是異睡(如:夢遊)等情況,人口背景分布很廣,有晚上熬夜緊盯美國股市開盤的金融精英、工作需要輪班或三班制的醫護人員、晚上開業的特種行業小姐等。性別方面,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可能原因為有二,一為女性原本睡眠品質就比男性差,其次求診動機上,門診時間多安排在白天,造成男性上班族比較難前往就醫;不過,國外醫界也同樣發現,有失眠障礙困擾的男性人數,不再是少數,而是有增加的現象。李信謙醫師指出,進一步觀察,首先這波裁員不景氣風潮下,有些中年男性轉行,改當晚上得輪班的保全人員,或者兼差兩份工作;開始放無薪假的晶圓、面板廠員工,雖然在放假,但隨時接到公司電話,馬上就得回去上班,反而時時得處於備戰狀態。另外科學園區三班制的作業員、24小時產業、商務旅遊頻繁、跨時區、工作時間或特早、特晚,不然就是排班混亂的族群,長期以往下來,往往造成睡眠週期障礙現象;而此現象,又可區分為工作時的覺醒問題、個人生理時鐘調整、與家人社會關係的疏離、憂鬱症等身心精神方面困擾、及晚上工作造成的血糖、血脂不正常化所衍生的生理疾病。針對現代社會特殊的輪班工作型態,國外學者嘗試應用原先使用在猝睡症,可增進覺醒程度的「Modafinil」等藥物。初步研究結果證實對於工作時專注力不足現象,有明顯改善。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在日常保健方面,李醫師建議,盡量在輪完夜班後,比照「定時、定量」原則,養成固定上床習慣,假日時如果想要補眠,以不超過2小時為主,假設平常睡到中午起床,就不要賴床到下午4點才起床,規律的運動等,都有助於在輪班工作壓力下,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

幼兒「坐不住」並不等同於過動症

幼兒「坐不住」並不等同於過動症

報載泳將費爾普斯的母親從沒想到,這個被診斷為過動症的兒子,如今成為奧運史上最偉大的選手。小費在讀小學時,有位女老師曾對其母親說:「你的兒子永遠無法專心做任何事。」誰也沒想到這個當年不停發問,成績不佳的過動兒,如今竟是「美國之光」,也有人叫他『飛魚』。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兒青精神科主治醫師 - 何志培指出,歐美對過動症的診斷標準認定不一,惟大致上同意過動症應包含三個主要面相,即活動度過高、注意力不足和衝動控制差。美國方面的診斷標準,更規定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發病年齡在七歲以前,症狀廣泛發生於兩種或以上的場合,明顯造成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障礙,且這些症狀並非由其他身體或精神問題所致。費爾普斯的身材高大卻瘦弱,有一雙大耳朵,嘴巴老是碎碎念,托兒所老師的評語是:「永遠靜不下來,坐不住,不能專心,喜歡癡癡地笑,且愛鬧同學引起注意。」臨床上,醫師往往用以下準則去判斷「坐不住」是正常的一部份,還是一種症狀:1.嚴重程度,父母和老師的仔細觀察,有助醫師了解和判斷。此外,所謂嚴重程度,必須從兒童發展水平的角度去考慮,如三歲孩子能持續安坐的時間當然比七歲要短;若七歲兒童只有三歲的智商,判斷標準即需由認知功能的水平去考量,而非單由年紀上來看。2.短暫還是長期的現象?經年累月「坐不住」的問題當然令醫師更小心處理。3.單一還是多種環境下出現「坐不住」的現象?若僅在單一環境下出現問題,醫師會從孩子適應環境要求的角度了解其困難。若「坐不住」是跨環境出現的問題,則環境造成的可能性,相對降低。4.問題行為是否對日常生活、學習、父母同儕關係等造成影響。對於沒有造成任何障礙的「坐不住」,醫師通常視之為正常。5.相對主觀的判斷,即照顧者對問題行為的焦慮和感受到的壓力。何志培醫師表示,其實,有「坐不住」的症狀,並不等同有過動症,嚴重和明顯的坐不住現象,可在不同病症上出現。和過動一起出現,也不等於這就是病,但可進一步說明,只有坐不住而無相關症狀,不足以構成過動症診斷的基礎。這位曾是過動兒的水中超人,終於拿到本屆奧運八面金牌。費爾普斯,我們祝福你。【「坐不住」現象的病症】●焦慮症:極度焦慮的兒童,往往看來神不守舍、坐立不安●躁 症:患躁症的青少年,也是沒法安坐●自閉症:約40%的自閉症兒童也有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癲癇症:因癲癇而服用抗痙攣劑的孩子,也可因藥物的副作用看似坐不住●某些腦神經受損的疾病、甲狀腺毒症等:這些身體疾患也會使兒童出現坐不住的現象

冬季週週吃火鍋不怕胖?!

冬季週週吃火鍋不怕胖?!

東北季風冷颼颼地吹,將人們都吹進暖呼呼的火鍋店裡,阿誠和小怡(暱名)這對情侶,幾乎每週都到火鍋店來個晚餐約會,奇怪的是,兩人的食量差不了多少,小怡怎麼吃都不會胖,小陳的體重卻不斷往上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資深營養師林佳靜表示,吃火鍋其實是一門大學問,食材挑選和進食順序足以影響熱量攝取。小怡就是個懂得門道的火鍋族,選擇日式鍋底搭配清淡的蘿蔔泥醬料,先吃菜,再吃肉,並挑選油脂量低的火鍋料,當然可以吃出美味又健康的火鍋餐,不用擔心冬天過後吃掉健康和好身材。林佳靜指出,如果想要滿足吃火鍋的慾望又不影響健康,就要先認清火鍋界的好朋友與壞朋友,多與好朋友為伍,自然健康無虞。【鍋底】好朋友:日式涮涮鍋;壞朋友:麻辣鍋、重口味風味鍋火鍋店林立,舉凡麻辣鍋、養生鍋、藥膳鍋、牛奶鍋、咖哩鍋或日式火鍋應有盡有,究竟吃哪一種好?聯安資深營養師林佳靜首推的是日式涮涮鍋!主因日式涮涮鍋講求食物原汁、原味與新鮮,湯頭清甜沒有過多的油脂,較少添加調味料,在寒冷的季節,忙碌的工作後,是放鬆、暖胃的好選擇,飽餐一頓後一樣好消化,不會對腸胃消化造成太大的負擔。林佳靜進一步指出,大部分的民眾偏好重口味的麻辣火鍋,或是以大量辛香料等做為鍋底的異國風味鍋,但對現代都會上班族而言,卻是一道腸胃毒藥。因為快速的生活步調,壓力與緊張的情緒往往影響腸胃道的健康,發炎、消化不良、潰瘍和疼痛等問題困擾著許多人,而辛辣食物很容易造成對腸胃道黏膜的過度刺激與傷害,而且過重的鍋底風味,無法品嚐出食材本身的新鮮與美味,若是加上吃到飽的消費方式,容易攝食過量,造成腸胃很大的負擔,甚至發生腸胃炎。【沾醬】好朋友:蘿蔔泥醬料;壞朋友:沙茶醬選對鍋底,再來就是調配火鍋沾醬,搭配品嚐美味又健康的火鍋料。一般民眾喜愛重口味的沙茶醬,但一大匙就有100多卡的熱量,林佳靜建議選擇清淡的日式蘿蔔泥醬料。而進食的順序關係到脂肪的吸收,最好先吃完清脆可口的青菜,再接著品嚐其他的火鍋料。趁著湯頭最清爽的時候,將蔬菜一葉葉燙得恰到好處,佐著日式蘿蔔泥醬料,十分爽口又香甜,而且先吃進高纖維的蔬菜,好比加上一層保護膜,可以減緩腸胃吸油脂與醣份的速度。【主食】好朋友:瘦肉片、魚片;壞朋友:蝦貝海鮮林佳靜表示,吃日式火鍋,就是要慢慢的品嚐,肉片要一片片地燙,過老或太生都不恰當,不建議大家一次把所有的火鍋料全部倒進鍋中,因為不同種類的火鍋料需要烹煮的時間皆不相同,煮得太老太久,便把食材本身的美味都流失到湯裡,這可是享受美味火鍋的藝術!除了選擇瘦豬、牛、羊肉片當作主菜外,魚片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魚的油脂與膽固醇比其他蝦貝海鮮來得少,健康更有保障。【火鍋料】好朋友:蟹味棒、豆腐、蒟蒻;壞朋友:魚餃、燕餃、貢丸等資深營養師林佳靜指出,火鍋料中的加工製品要少吃,真的想品嚐時可以慎選種類,例如同樣的份量,花枝餃的熱量與油脂約魚餃、燕餃、蛋餃的一半;鱈魚丸的熱量與脂肪也遠低於貢丸、福州丸、花枝丸等。至於想要吃得飽的大胃王,林佳靜建議,蟹味棒是零膽固醇、低熱量的好選擇,也可以加點豆腐、蒟蒻、魚板等。在細嚼慢嚥享受這樣一餐日本風味鍋後,必定是暨滿足了口腹之慾又兼顧了健康窈窕,更不會造成腸胃的負擔。最後林佳靜分享另一個享受火鍋的藝術給所有火鍋族!若是「兩人同行」,可以將一鍋用來燙肉片、餃子、丸子等油脂較高的食材,另一鍋用來燙青菜、海鮮類食材,如此就不會因為火鍋的湯頭變得過於油膩而很難入口,品嚐燙過青菜與海鮮的湯頭,也格外清爽鱻美。重要的是,找對火鍋界的好朋友、用對方法聰明吃火鍋,即使週週吃也不用煩惱冬季過後的減重難題。延伸閱讀: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509 

保『命』防『跌』!高齡跌倒意外死亡率占25%

保『命』防『跌』!高齡跌倒意外死亡率占25%

家真的是安全的堡壘和避風港嗎?人的一生有近90%的時間是在家裡和辦公室,但因民眾對於建材與室內裝潢美麗外表下的安全品質與知識所知有限,很容易因為忽略而延伸出身體上的健康問題。根據新光醫院腎臟科江守山醫師在其著作「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中指出,因家中地板設計不良而滑倒的情況,是危害民眾居家健康的重大殺手之一,滑倒死亡率遠甚至高於大腸癌!此外,老人及幼童特別是因設計不良而滑倒的重大受害者,幼童在仔細看顧下,只要非重大撞擊,恢復得還算快,但現今成年人在40多歲後骨質疏鬆的比例已大幅提高,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更超過60%,只要不慎跌倒,後果不堪設想,根據調查,因同一平面上跌倒造成的高齡者死亡率,占住宅內意外事故之死亡率約25%!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除了交通事故外,跌倒是老人意外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在過去一年內曾經跌倒的老人就高達46萬人,其中有12萬5千名老人因而脫臼、扭傷、骨裂,甚至是骨折,被迫躺在床上,無法動彈。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宋永魁醫師表示,大部分骨鬆病人都是在骨折之後,才知道自己 罹患了骨鬆,其中停經婦女更為骨鬆的高危險群,約七成六骨質不足,一成七有骨鬆。 這些患者平常若不小心注意,很容易因為疏忽滑倒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導致骨折情況加劇,甚至有死亡危機,因此建議民眾要注重居家防滑安全,避免的造成更大的傷害。幸福空間設計師劉嘉雯指出,『一般家中容易滑倒的地方像是浴室、廚房、玄關、陽台,一但有水或泡沫就很容易造成危險。在室內設計的角度上,居家防滑的預防建議一開始就選擇有防滑功能的建材,像是接縫較多的馬賽克磁磚,及表面粗造的磁磚。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施工,或在外租屋不方便,或是因為懷孕、受傷等突然出現的暫時性防滑需求,這時就可以選擇一些方便、可替換的防滑產品來補強,只要貼在家中容易濕滑的地面,即可有效達到止滑的效果』。在選擇市面上防滑貼片產品時,建議選擇知名品牌較可靠,近來市場有廠商新推出的防滑貼片,不但有多種圖案且採用3M特殊背膠處理,較不會因為遇水或是肥皂泡沫而移動,可增添使用上的安全性。也可以在一些主要動線上貼上避免小朋友跌倒,防滑貼片使用上非常方便消費者DIY,也不破壞原有裝潢,在費用上相對於防滑建材亦較划算。

好康報妳知 免費彩妝變美女

好康報妳知 免費彩妝變美女

經濟不景氣,你想拿好康嗎?想只花10分鐘變身成天鵝煥然一新嗎?告訴你一個好康,台北東區mr.hair護髮品專賣店12月26日下午2點將舉辦10分鐘小鴨變天鵝「玩」美活動,現場將有知名彩妝造型師Peko為大家進行免費的彩妝造型改造,並準備限量精緻超值神秘小禮,分送現場觀眾。現代人什麼都省除了省錢也要省時間,12月26日下午2點開始,在mr.hair護髮品專賣店特別舉辦免費化妝好康贈品大放送,只要到現場彩妝造型師Peko就為美眉們「免費」打造日系彩妝造型,使自己輕鬆變身時尚達人。活動現場一切免費,提供多種護髮商品讓大家一邊玩一邊調出屬於自己的色彩及香味的護髮乳,活動只舉行四個星期, 1月17日之前每逢週六、週日到mr.hair,就可以大玩特玩賺好康。活動專線:02-2711-5738活動網址:http://www.mrhair.com.tw/活動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280巷23號1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