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勞動≠運動 你的運動對了嗎?

勞動≠運動 你的運動對了嗎?

電視或報章雜誌中,充斥了不少健康食品、瘦身美容的廣告,以國人追求健康的方法,多數在強調要吃什麼、喝什麼,或是要使用一些什麼的保養品。不過,站在骨科醫師的角度來看,要健康不見得要花大錢,但是要花時間、努力、恆心才能達成。健康的身體絕對不是一種口號,更不能不勞而獲。健康,是要從適當的運動開始。一提到運動,相信不少人的反應是,我每天工作已經夠忙了,哪裡來的時間運動呢?台東基督教醫院骨科-潘文惇醫師表示,越是忙碌,越是需要合理的運動量。因為勞動跟運動不一樣,勞動是身體體能不斷的付出,而運動卻是不斷的訓練體能,好為做更多工作準備。台灣有一句俗語「愛拼才會贏」,的確,努力專注工作是會成功,但是要有正確的方法去「打拼」,才會有贏的機會。不少人錢賺到了,身體卻搞壞了,無福享受自己努力來的成果,不是白忙一場嗎?所謂「適當的運動」,是一種合乎個人體能所能夠付出的運動方法。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給運動者一個舒筋活骨的機會,提昇個人的心肺功能及增加個人的體能。此外,適當的運動可以防止身體中的關節僵硬,同時也可以防止骨骼疏鬆及失智症的發生。不管是哪一種運動,不能光要求「猛、勇、快」,因為瞬間過猛、過勇的運動,若是不慎,常常會造成運動傷害。潘文惇醫師強調,無論是哪種運動,要持久,最少要連續做二十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如何知道有效呢?在運動前先測量自己的心跳或是脈搏,比方說,一分鐘心跳是七十次,運動二十分鐘後的心跳每分鐘增加了三十次左右是合理的運動量,即心跳加速到每分鐘一百次時是合理的心跳反應,若是心跳增加的太多,例如:超過每分鐘一百二十次以上,同時也發生胸悶的感覺時,表示你的運動量已經超過你的心臟所能負荷的。除了心跳,呼吸的次數也可以作為合理運動量的參考。正常的呼吸數是每分鐘二十到三十次,運動時的呼吸次數可以增加一倍左右,比方增加到每分鐘六十次是合理的。若是運動以後,出現所謂的「氣喘如牛」,就表示運動量超過了,要放慢運動的速度才行。運動的方法很多種,最簡單又不用花大錢的就是走路了。若是要以走路作為基本的運動時,是要添購一些裝備的。首先是一雙合穿的運動鞋和一雙比較厚的運動襪,同時有一套能吸汗、比較寬鬆的服裝,最好是棉質的。在開始運動前,要先補充足夠的水分,或是帶一瓶水。潘文惇醫師指出,若是從來都沒有運動的習慣,開始時,步伐先放慢,直到習慣走路的節奏時,才慢慢加速,到快走的程度。若是習慣了快走的節奏以後,才可以轉變成慢跑。記得,二十分鐘的運動讓身體能出一點汗,心跳及呼吸能適當的增加,就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了。持之以恆,日後就可以把運動的時間加長,運動量加多。經過一兩個月以後,我相信你會發現不一樣的。

如何正確按摩卸妝?

如何正確按摩卸妝?

卸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不傷肌膚的把妝卸乾淨。◆ 卸妝的三大指標部位─眼部睫毛膏、臉部粉底與唇部口紅。睫毛膏代表著附著力最強、抗水力最高的頑強彩妝。粉底則是與肌膚最親密的彩妝。口紅則是最易卡色素的化妝品。只要這三部分能卸除乾淨,這樣的卸妝力就夠了。想知道自己使用的卸妝品是否有發揮效用,只要以同樣的方式來做卸妝力試驗,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卸妝力的差別。◆ 如何「正確按摩卸妝」?用「快速卸妝」的心態使用卸妝油是不對的。卸妝油,是以油溶油的方式,跟臉上的彩妝做親密接觸。彩妝中還有很多油不溶、水也不溶的粉體,是要靠著大量的卸妝油在臉上慢慢的推,浸潤軟化粉體在皮膚皮溝毛孔口的附著力之後,才能「浮出」皮膚。因此,卸妝油的使用方式,是要「溫柔且停留一些時間」的按摩。溫柔的程度,是不造成臉部肌膚泛紅,也就是要比平時做臉部按摩的力道還輕些。卸妝的過程,不需要皮膚吸收滲透什麼物質進去,臉按摩到紅透,增加小分子的香料與防腐劑等滲入的機會,反而易引起過敏。停留的時間,一般三分鐘就夠了。但若是強調不脫妝、不暈染、超防水等化妝品,就要多注意一下停留的時間是否足夠?按摩協助是否確實?卸妝油用量是否足夠?只要是正確的按摩卸妝,一次就能達到完全卸妝的效力。◆ 如何「正確沖水無殘留」?研究化妝品多年的張麗卿,以「沖水次數多寡論」來提醒使用者,卸妝油光用水洗乳化,每一個牌子都不好「請走」。改用溫水(我們的測試溫度是38~40℃)來沖,卸妝油比較不會「請不走」。但套用到實際的卸妝情況,其實並不需如此麻煩的用溫水沖八次十次的。因為,大多數人會接著使用洗面乳洗臉。所以,只要把握,使用卸妝油後一定要再次用洗面乳確實洗臉,使用卸妝油後的洗臉應該用溫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就能免去殘留的疑慮。剛開始推廣卸妝油的那幾年(民國85~87年間),我也主張過植物油配方的卸妝油,沖水後不必再用洗面乳洗臉,留下植物油膜護膚保濕。這樣的概念,已經不可行。一來,使用高營養價值且新鮮的純植物油品牌,可能絕跡了。二來,除了油脂外,其他添加劑的安全也不得不考量。所以,現在商業化的卸妝油,全部洗掉帶走,才是完成卸妝手續的上上之策。◆ 如何評估「不傷肌膚」?其實,卸妝油每天跟肌膚的親密接觸時間,最多三五分鐘,所以試用一兩次沒問題的,有時候用了一陣子才出毛病。其實,你可以用「延長卸妝品與皮膚接觸的時間」的方式,評估自己長期使用該卸妝品的安全性。市面上現成的透氣OK繃貼布,是很方便的材料。只要將卸妝品擦在OK繃中間的棉墊上,貼在上臂手肘內側24小時,再撕開觀察皮膚接觸卸妝品的位置,有無紅斑或起疙瘩現象。如果沒有,那麼這款卸妝力佳的產品,就可以放心的使用。(本文文案擷取自「品牌沒有告訴你的事」一書,由寶瓶出版社發行)

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 降低腸癌機率

多食用十字花科蔬菜 降低腸癌機率

人的一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約為5%,主要發生於50歲以上的人。衛生署去年的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統計排名,大腸直腸癌症仍是第三名,僅次於肺癌、肝癌,在花蓮縣的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男性是第四名(因有口腔癌排第三),女性是第三名。最新的衛生署癌症申報發生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經高居發生率第二位,僅次於肝癌,民眾不可不慎!   花蓮慈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說,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由息肉演變而成,若在初期息肉發現時將它切除可降低癌症發生,且文獻報告顯示透過大腸直腸癌篩檢,有將近60%的病患可以免死於癌症。 糠榮誠說,通常在癌症預防上,多運動及食用足量的新鮮蔬果,可以降低離癌機率,特別是綠葉蔬菜的抗癌效果更好,像胡蘿蔔、花椰菜、包心菜、捲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及青蔥、蒜等都可預防大腸癌,但若要確切達到預防大腸直腸癌發生,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死亡率,他建議年過50歲的民眾至少實施一次大腸鏡檢查。 花蓮慈院關懷大腸直腸病友自今年1月成立腸腸久久聯誼會,已陸續兩次邀請病友及家屬相聚,透過醫護團隊正確的衛教知識、飲食療養觀念及病友分享,鼓舞病友活出快樂人生。花蓮慈院將在11月8日舉辦戶外聯誼,邀請大腸直腸癌病友及家人到君達香草健康世界踏青,並有大腸直腸癌防治座談交流,即日起病友只須在11月4日以前,填寫姓名、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與地址,傳真03-8579485或郵寄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社會服務室蘇倚萱收即可。因保險需要,每人須酌收150元活動費,在8日上午9點半報到時繳交。

搶救能源危機 全民省能環保大作戰

搶救能源危機 全民省能環保大作戰

全球能源日益短缺,物價節節高漲,強力推廣節能環保的和泰汽車,為引發全民做環保的熱潮,今年特別結合時下當紅的部落格,開放全民上網誌留言提供省能環保妙方,同時鼓勵校園師生團體參加環保創作比賽,民眾只要至網誌寫下省能妙方、上傳照片分享環保創意,獎金即可輕鬆入袋!校園創作組部份,鼓勵老師同學一起組隊參加,只要以A4大小紙張寫出自己的創意與其發揮的效益,將自己的環保創作作品拍照即可投稿。個人組獎金分別是:第一名(1名)獎金50,000元、第二名(2名) 獎金20,000元、第三名(3名) 獎金5,000元。團體組第一名(1所)可獲得高達80,000元獎金,(指導老師也將獲得6,000元獎勵),第二名(2所)每名獎金30,000元 (指導老師獎勵4,000元)、第三名(3所)每名獎金10,000元(指導獎金2,000元)。另外;為了鼓勵粉絲,和泰汽車還增加了250名粉絲團獎,只要粉絲們上網投票,也有機會得到主辦單位精心準備的價值250元的小禮物一份。「省省大國民~和泰汽車節能環保季」之創作大賽活動,將在11月20日截止收件,本活動邀請到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董事長胡雅美、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新銳金馬導演林育賢擔任評審,即日起只要上網搜尋 ”省省大國民”,即可找到由和泰汽車主辦的【和泰汽車節能環保季 省省大國民 節能環保創作大賽】網站,民眾只要發揮環保節能創意,線上留言投稿就有機會獲得獎金及獎品鼓勵。活動透過網誌串連全民環保意識,環保議題目前正熱烈發燒中,校園團體、同學老師,拼獎金、做環保,創意作品正火速募集!總獎金高達382,000元的超高額獎金等您來拿喔!詳細活動方法:www.hotaimotor.com.tw、www.toyota.com.tw。活動網站:www.pixnet.net/event/hotaimotor/活動洽詢專線:(02)2500-7578轉3302或3317省省小姐。

小腹大、腳腫 原來是巨大子宮肌瘤作怪

小腹大、腳腫 原來是巨大子宮肌瘤作怪

婦女腹部腫大如懷胎十月,但因平日生理期正常不以為意,近來因為覺得雙腳腫大就醫檢查後才發現,腹部有一顆近三十公分、重達五千多克的大腫瘤,診斷腫瘤是自子宮韌帶長出,便進行摘除手術。花蓮慈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魏佑吉表示,子宮肌瘤主要發生在生育年齡的婦女,通常超過五公分或造成生理期異常、子宮嚴重受壓迫,便會建議病人進行切除手術。由於該婦女的肌瘤大到已無法在腹部超音波掃描時測量大小,他因此曾一度懷疑這顆腫瘤是惡性,多虧經病理檢查是子宮肌瘤。  魏佑吉醫師說明,這名婦女的子宮肌瘤長的位置也是比較少見,自子宮韌帶向外長出,大到已頂住上腹部的橫隔膜。通常子宮長肌瘤的婦女,嚴重時會影響生理期大量出血,或出現極不適的壓迫症狀,因為這名婦女雖然腹部已腫大如懷胎十月,但因生理期正常,便一直沒有就醫檢查,直到她覺得腳部發腫才驚覺身體異常而求醫。 醫師提醒婦女朋友,若發現腹部日漸腫大,且摸到硬塊,應儘早就醫檢查,診斷病因,進而治療、追蹤。

我的表情不對稱!?壓力、疲勞造成顏面神經失調

我的表情不對稱!?壓力、疲勞造成顏面神經失調

眼部周遭肌肉突然不自覺的異常頻繁跳動,抖個不停,整臉看似眼歪嘴斜,很多上班族曾被自己這樣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了,其實這些症狀的發生主因就是「顏面神經失調」。根據臨床經驗,越來越多上班族曾患顏面神經失調,尤其是30歲上下、從事競爭較為激烈的業務或行銷工作的上班族。如果顏面神經失調究竟該怎麼辦?適當休息與紓解壓力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臺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黃尚本醫師表示,很多壓力大和經常熬夜的上班族,曾因過度疲勞或壓力大,眼部周遭肌肉不自覺的頻繁抽動,這就是顏面神經失調。以醫學定義來看,顏面神經失調通常指一種無法控制,且無意識地連續收縮眼皮的疾病─眼皮肌肉會不自主的持續異常收縮及痙攣。整體而言,顏面神經失調患者的眼睛通常都很正常,但眼皮被迫連續關閉會引起視覺障礙,患者也經常會被這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 自律神經失調 導致顏面神經失調究竟顏面神經失調如何發生?主要跟自律神經失調相關。正常而言,身體肌肉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兩種系統。其中隨意肌是指人能隨心所欲控制的肌肉,如看到人,對人眨眼睛、對人笑,以上肌肉動作是經由大腦下達指令才產生;而不隨意肌是指身體不需經過大腦下指令,就會自動產生動作,也稱為自律神經系統。例如看書看得太久,眼睛感到疲累,身體為讓眼睛休息,眼皮就會不自覺眨一下。由此可知,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是彌補隨意系統的空檔,讓身體能有放鬆和休息時間,不讓神經繃得太緊。就像駕駛員開飛機很累時,便會啟動自動飛行系統,讓身體休息一下。但若自律神經系統太過活躍,過於取代隨意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會讓身體產生過多不自覺動作,也就可能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壓力、休息不足 最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指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指的是體質,有可能是遺傳,像有些人個性比較容易激動、緊張、睡不著覺,其自我控制系統,就比一般人容易出問題,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最常見的後天性原因,是壓力、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情緒不佳;其中,睡眠不足是顏面神經失調患者最常見、可辨別的警訊來源。 顏面神經失調的發生都在一瞬間,很難有清楚可辨的身體徵兆。不過當上班族意識到自己睡眠品質不佳,就要嚴防發生顏面神經失調。睡眠品質不佳,主要可從底下四件事來判斷:1.白天猛打瞌睡。2.晚上毫無睡意。3.早醒,經常半夜3、4點驚醒。4.一直作夢,無法安穩入睡。■ 調整好生理時鐘 遠離顏面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強調,避免顏面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紓解壓力。調整好個人生理時鐘,將有助於上班族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一、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是最好的睡眠狀態。睡眠週期,從淺睡、深睡,到快速動眼期,通常需1.5到2小時,充足睡眠時間則應完成3到4個睡眠週期,也就是約6到8小時。二、固定臥床時間:每天臥床時間隨個人而定,重點是固定上床時間,讓大腦有明確的睡眠時間表,往後時間到,大腦自然會有睡意。三、多曬太陽:大腦主要靠光線差異產生睡意,也就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上班族白天在戶外活動,眼睛看到光線,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便知現在是白天。到夜晚,沒有光線,不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就知道這是晚上,該睡覺了。因此,為讓大腦有明確的白天或夜晚意識,上班族要多曬太陽,如利用中午買便當時間,多到戶外走走。四、睡前2小時不使用電腦。電腦已是上班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電腦螢幕的亮度與閃爍頻率,卻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而毫無睡意,所以建議上班族睡前2小時不要碰電腦。一旦患有顏面神經失調,治療方法可分為行為和藥物治療法。行為治療法就是幫助身體放鬆、紓解壓力,或好好睡一覺。若情況比較嚴重,則必須就醫尋求藥物治療,通常服用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抗焦慮藥、神經安定劑、助眠劑等。總而言之,放輕鬆最重要,顏面神經失調也能不藥而癒。

支持”老”有所養 關懷弱勢社區

支持”老”有所養 關懷弱勢社區

關心弱勢社區內的失能家庭,是今年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重點服務計劃。以伊甸長期服務地方的經驗來看,弱勢社區內需要照顧的族群除了孩童之外,「老人家」同時佔有絕大部份的比例。因此,秉持著「愛我幫幫我」的助人精神,伊甸基金會推出「老人安養照顧.社區服務計劃」。該計畫是站在原有的居家照顧服務的基礎上,一步步馳援台灣社會更偏遠、更弱勢、更底層的鄉村、部落,找出社區潛在人力、物力,將現有社區資源做最有效的連結運用,補強現有不足,滿足社區老人及其家庭,營造一個適合在地老化的環境。照顧人力吃緊  高齡社會服務網絡體質虛弱 民國82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超過全國人口數7%門檻,宣告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內政部96年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數已高達229萬5千餘人,約佔總人口數10.2%,預計到106年,65歲以上人口比將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單就老人安養來看,「我想要留在家中安養天年」,這是大多數高齡長者的心願。根據內政部近4年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6成老人傾向與家人同住或居住在熟悉的社區裡,除非不得已,老人家才會進入安養院等養護機構。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以內政部統計為例,94年國內失能老人已達32萬7699人,約有26819人,約8%比例接受近似在宅服務的居家照顧;2年後失能老人已增加至37萬1088人,卻只有24508人,服務仍只停留6.6%的需求者,居家照顧服務的提供緩慢的龜速仍趕不上失能老人增加的速度。當然,其中或許有不少家庭聘雇外傭,勞委會96年的統計,目前接受外籍照顧的人數約14萬3059人,但學者仍一致認為,正式體系所提供的老人社區服務嚴重不足。社區動起來  弱勢社區老人有盼望現年52歲的Mata (泰雅語) 原本在桃園縣復興鄉拉拉山上種植水蜜桃,高齡80多歲的老母親癌症末期,Mata一肩挑起照顧、陪伴的責任,無暇顧及水蜜桃。多虧他們所居住的卡拉部落加拉教會推出「老人關懷照護計畫」,在水蜜桃採收的6~11月旺季,為部落裡的老人煮食、送午餐及日間關懷,這樣一來,免除老人單獨在家炊火的危險與孤獨感,同時也為Mata找到新的工作機會。「因為看到部落的需要,教會責無旁貸。」主動提出這項計畫的加拉教會牧師亞馥誒宥說,水蜜桃是族人最重要的生計來源,當青壯人口上山農忙時,不免擔心家中老者的安全,特別是今年初以來部落裡已陸續有三位老人家中風,更是亟需協助。因此,他找來族裡的婦女利用教會廚房烹煮,暑假期間並委由部落裡的高中生送餐。卡拉部落60歲以上老人不超過20位,是一個小型的泰雅部落,但就和全台偏遠鄉村面臨一樣的問題,人口結構嚴重老化,許多家庭裡老人照顧老人,生活品質堪慮。自從教會推出送餐及日間關懷服務之後,「很多老人家每天都在等這一餐」,亞馥誒宥形容。經費有限的情形下,好在伊甸基金會伸出援手,讓送餐服務得以延續。站在海拔1100公尺高的拉拉山上,亞馥誒宥遙望卡拉溪對岸的山頭,他說,那裡還有一位Yaki(泰雅語),高齡82歲的老阿嬤,中風將近10年,始終與外傭同住,區區一個午餐便當對Yaki來說不算什麼,能夠得到部落裡族人的問候與關懷才是最珍貴的吧。老有所養,是所有人心底的想望,伊甸基金會正在尋找更多的亞馥誒宥,希望能夠將溫暖、關懷送到更多老人家的眼前。邀請您一起來關心「老人安養照顧社區服務方案」。相關訊息請上網查詢:http://www.eden.org.tw/serivce.php?level2_id=35&level3_id=107

麥當勞叔叔巡迴說故事,提前慶祝世界兒童日

麥當勞叔叔巡迴說故事,提前慶祝世界兒童日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新竹醫院為了撫慰醫院內小朋友的傷痛,在昨日(四)舉辦「麥當勞叔叔醫院巡迴說故事」活動。總是帶來歡笑的麥當勞叔叔為小朋友說故事--「非洲大草原」,還帶動活力健康操,讓生病的小朋友暫時忘記了打針吃藥的痛苦。麥當勞叔叔一出現時,就引起現場一片歡呼聲,在場的小朋友都熱切期待又專注的神情,聽著叔叔說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從故事中麥當勞叔叔讓小朋友體會到做自己的重要,強調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如何發揮自己的專長,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氣,才是最重要的!接著展開「活力健康操」,為了讓小朋友用運動增強抵抗力,現場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跟著麥當勞叔叔,大家一起唱唱跳跳運動運動,現場氣氛歡樂無比!精采的活動表演結束後,麥當勞叔叔到病房及早療兒童復健治療室,探視因行動不便而無法親自到場觀看表演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人。在病床邊,因麥當勞叔叔體貼的親切問候,讓在醫院接受治療、忍受病痛的小朋友們感覺到溫暖與歡樂,麥當勞叔叔的造訪,這些久未展露笑顏的小朋友也忘卻病痛,浮現出難得的喜悅神情;兒童復健治療室中,平時過動坐不住的小朋友,也都個個靜下來觀看麥當勞叔叔奇幻表演,笑得樂不可支!新竹醫院小兒科謝德貴主任表示,一般小朋友的童年,總是快快樂樂的玩耍,但是許多生病的小朋友,卻要在醫院病房中忍受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無法無憂無慮的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感謝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麥當勞叔叔,能夠來到新竹醫院為病童帶來生動活潑的表演,為小朋友和家屬加油打氣,讓他們能夠有勇氣去面對病痛,並祝福生病的小朋友早日康復。因為麥當勞叔叔的到訪,每個人都度過一個歡樂的午後!

果汁能完全取代水果嗎?

果汁能完全取代水果嗎?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每日飲食指南(成人均衡飲食建議量)中,營養專家建議我們每天從下列六大類基本食物中,攝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 那六大類呢?就是天天會吃到的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由這六大類食物種類中可以獲得醣類、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之外還有一些參與生理作用,足以堪稱小兵立大功的成份就是維生素及礦物質。那麼這些營養要由何處才能獲得且需攝取多少才夠? 答案就是:至少天天五蔬果(三份蔬菜二份水果) 。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黃舒儀營養師表示,新鮮的蔬果中含多種維生素及鈉、鉀、磷等礦物質,值得一提是促進腸道健康的「纖維素」。但現代人雖然健康意識高漲,卻忙到連削顆水果來補充營養都覺得沒空,於是各種市售果汁便因應上市,但是否表示果汁是一個很好的替代物呢?根據衛生署調查資料顯示,市售包裝果汁中糖量普遍偏高,有的雖然標榜百分百果汁可是卻仍含糖份,如此高的糖份喝多對身體的傷害也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對血糖高的病友或需要控制體重的人更是一大陷阱,因為240cc一杯柳丁果汁可能就需要3-4粒柳丁,加上喝一杯不過癮還可能會再續杯呢?再依據 2008年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所進行的推廣「均衡555 營養資訊看得見」計畫,針對2008外食人口飲食習慣調查之中有幾點結論與蔬果攝取相關如下:1.外食比例及頻率高,近8成受訪者是1週5天以上的「經常外食者」。2.天天達到「3蔬2果」的比例則明顯偏低,僅佔3%。3.營養認知仍有進步空間,其中又對「天天5蔬果」認知較為不足。相信大家閱讀到這樣的資訊,可能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改善每日飲食蔬果不足的飲食問題。黃舒儀營養師指出,甚至在門診中便開始有許多糖尿病病友詢問到底可不可以喝蔬果汁來補救蔬果之不足。黃舒儀表示,在目前外食人口及老年人口比例增多的趨勢中,想要達到衛生署建議每天至少要3份新鮮蔬菜都很難達到了,更別說是達到最近提倡的蔬果579(小孩每天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但若想以市售蔬果汁來滿足這健康訴求,是錯誤的觀念。市售蔬果汁中多使用濃縮果汁,還添加的大量的糖分,加工的過程中許多營養素也跟著被破壞,纖維也跟著渣一同被去除了,真正健康的飲食還是需以新鮮蔬果為主或是自己打新鮮蔬果汁,千萬別被廣告中訴求的「一日蔬果,一瓶就夠」模糊了健康觀念。因此還是依照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記錄,並檢討自己一天該如何妥善運用時間可以補充完整夠份量的蔬果才好,至於技巧方面則是適合自己的最好,例如:老人家咀嚼不佳則要選擇質軟仔少的瓜果類,而外食族則選擇不用費時前處理的水果類為宜。最後還要再提醒大家,如果要控制體重及血糖穩定要注意以下的事情:「水果的營養成份與蔬果類似,可是含有比蔬菜多的醣類。例如:果糖、葡萄糖等。所以,水果吃起來較甜,但也因此熱量比較高,攝取過量會造成另一種負擔」。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

中醫治療冠心病採「寓藥於食」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又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我們要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改變它,進而控制它。除了上述必須注意的危險因子之外,奇美醫院中醫部-郭世芳醫師表示,中醫對於預防冠心病的方法也值得推廣,因為中醫可以根據每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體質上的不同,來診斷用藥或者製作適合不同患者的中藥藥膳,幫助患者降低危險因子以及發作機率。■ 冠心病中醫治療:分成心脈瘀阻、痰濁閉阻、寒凝氣滯、心氣虛、心陰虛、肝腎陰虛等型。臨床多見本虛標實夾雜,如僅治其標而忘其本,則虛者愈虛。所以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郭醫師指出,關鍵在處理好通與補,即治標與治本的關係,不可單靠一方一藥。◎ 常用中藥:丹參、遠志、葛根、赤芍、薤白、菖蒲、延胡索等。◎ 中藥用藥注意:由於中醫治療冠心病多會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因此要注意中、西藥併用問題,如果西藥已使用抗血小板製劑或使用抗凝血藥物,中醫藥物要適度減少,避免副作用產生。另外懷孕或經期期間的婦女應避免使用。◎ 飲食宜忌:患者應注意調攝情志,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已發作過心絞痛,特別要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切忌暴飲暴食,肥胖者應控制攝入飲食的熱量。◎ 高血壓患者要進低鹽飲食。吸煙者應堅決戒煙,不宜勞累,但可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此外,季節變換時,應注意保暖,平時應適當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有助於預防心絞痛的發作。■ 藥膳療法:1. 芹菜紅棗湯: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每日2次。2. 菊花山楂飲: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開水沖浸。3. 海藻黃豆湯:昆布、海藻各30克,黃豆150~200克,煮湯後加適量調味品服食,適用于冠心病並高脂血症、高血壓者食用。4. 大蒜粥:紫皮蒜30克,置沸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蒜瓣,再將粳米100克煮粥,待粥煮好後,將蒜再放入粥中略煮。可早晚食用。5. 葛根丹參茶:生葛根18克,丹參18克,茯苓9克,甘草6克。悶泡2O分鐘即可,代茶飲用。中醫在冠心病上的治療其實不是只有藥物,郭世芳醫師強調,藥膳也是重點,藥膳的好處是「寓藥於食」,讓患者覺得是在品嘗美食之餘又可以養生治病,讓患者在保養身體上除了服藥之外有更多的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