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眼晴也要做SPA 輕鬆改善乾眼症

眼晴也要做SPA 輕鬆改善乾眼症

眼睛是靈魂之窗,把眼睛保健好,才能看盡世界的萬種風情。但是現代人常暴露在大量紫外線底下,或是近距離看電視或盯著電腦螢幕,這些輻射、電磁波對眼睛都是很大的負擔,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也會使得眼睛乾、紅、癢。眼睛的各種毛病層出不窮。上班覺得很累了嗎?趕快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保養一下你的眼睛,遠離乾眼症和高眼壓等眼疾!◆ 眼睛跟著時鐘走讓眼睛藉由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的方式,控制眼球的肌肉群,讓肌肉群好好地做做伸展操!平時也可以看看暗處、再看看明處,或是做睜眼閉眼的動作,讓瞳孔有收縮、放鬆的機會。1.兩眼注視正前方十秒鐘,閉目休息十秒鐘。  2.往12點鐘方向看十秒鐘,再閉目休息十秒鐘。3.接著,依順時針方向,從一點鐘方向開始慢慢地看,直到眼睛轉一圈到十二點鐘方向。4.每看完一個鐘點,閉目休息十秒鐘。◆ 眼睛也要做SPA利用掌心的熱度和能量刺激雙眼及眼周肌肉、神經,可以活化雙眼,讓眼睛比較不那麼繃緊,還能讓眼部痠痛減緩,保健視力。1.將雙手搓熱,用掌心的溫度及能量,沿著眼骨按摩。2.然後用雙手摀住雙眼,兩眼閉闔,將熱氣悶在眼窩中,促進眼睛四周的血液循環,達舒緩放鬆之效。3.也可拿一條熱毛巾熱敷雙眼,或是拿倒一杯熱水或茶,用水蒸氣讓眼睛濕潤,然後用乾淨的杯緣或杯身輕按眼部四周,可按摩到眼周的穴道。瑜珈提斯老師唐幼馨建議,大家平常可試著改變只注意眼前物的習慣,試著轉個方向,眺望遠景,轉換焦點去看,也許是窗外某棟大廈的樓頂,也許是坐在好幾個座位之外的同事頭上,那根翹起來的頭髮。找到一個定點之後,再水平地延伸出去,找一個更遠的焦點。讓眼睛使用不同的焦距,對眼睛是很好的休息喔!如果眼睛容易漲、痛或有壓迫感,這就表示你的眼壓過高囉!可以做一些使眼睛低於心臟位置的動作,像是低頭、彎腰等任何相關的動作,來幫助減壓。做眼部保健運動時,眼睛如果出現酸澀或是想流眼淚都是正常的。另外,也可以利用大拇指的骨頭突起部位,在眼窩周圍輕輕地按壓至太陽穴,還有眼周的眼輪扎肌,讓眼輪扎肌保持彈性,久而久之眼睛看遠看近都能變得更清楚。(文案部份擷取自凱特文化「一天十分鐘養命瑜珈提斯」一書)

結核病防治有成,管理中個案降為三位數!

結核病防治有成,管理中個案降為三位數!

臺北市結核病防治十年有成要出號外了,在臺北市在現行結核病防治策略奏效與全體市民配合下,管理中個案數,已由91年1832人降至今年11月初981人,在眾人努力不懈與千呼萬喚下個案數終於「破千」以下,全員振奮歡欣鼓舞!這是臺北市經過幾十年來的苦心經營成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院長顏慕庸說,「結核病」這個幾千年來讓人聞之色變的古老疾病,至今仍是臺灣罹病人數最多的法定傳染病,每年至少新增約15,000名結核病患,人數比國內愛滋感染者累積逾二十年的人數總和還要多。近年來結核病在全球有捲土重來趨勢,面對國際交流日漸頻繁,全球化時代來臨之際,無形中更提高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工作之困難度與挑戰。疾管局擬定臺灣「結核病十年減半計畫」,預期從2005年的發生率每十萬人口74人,至2015年降低到34人以下。臺北市積極配合疾管局結核病防治策略,95年開始辦理都治(DOTS)計畫,落實「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96年開始宣導與執行傳染性結核病患延遲搭機(限制飛航)政策、加強結核病接觸者追蹤(追蹤傳染源)與管理、成立「全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照護體系」、今年推行12歲以下結核病潛伏性感染個案預防性投藥,希望全民一起來參與與配合國家政策,以期結核病防治工作能達事半功倍成效,讓每個人能安心、健康的生活。顏慕庸希望民眾,不要再去排斥或汙名化這個因為呼吸而傳染來的病,要多給予個案關懷與支持,因為每治癒一個結核病個案,形同保護十到十五個人不受傳染,以維護「無核(結核)家園」。藉此再次呼籲大家要手牽手、心連心,這場結核病防治歷史性的戰役只能贏不能輸,大家一起來共同打造「臺北健康城市」與「安全社區」。顏慕庸說,民眾如有任何防癆政策問題,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或洽昆明院區23703739轉1726結核病防治組。

美食觀光有保證 品嚐「OK」好滋味!

美食觀光有保證 品嚐「OK」好滋味!

為了讓觀光客吃得安全又美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推動臺北101及美麗華百樂園等觀光景點餐飲業者建立衛生自主管理制度,經過該局輔導與評核,共有76家業者通過認證。衛生局表示,衛生自主管理的精神是業者主動自我管理,隨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改正,有效提升食品的衛生、安全與品質,進而提供民眾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臺北101是臺北市的新地標,這棟總高度達508公尺的建築,堪稱世界第一高樓,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為臺北都會帶來視覺上全新的體驗。美麗華百樂園以幸福和浪漫的形象為出發點,加上擁有亞洲第二大及全台首創的百米摩天輪,成為觀光熱門景點。臺北101及美麗華百樂園擁有足以驕傲的建築物,餐廳及美食街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諸多國家的飲食文化在這個美食的大熔爐裡的火熱碰撞、各顯所長,於是,美食成了臺北101及美麗華百樂園的另一形象代言。越來越多的觀光客一來到臺北市就一頭扎入美食的海洋,樂此不疲。無論是休閒遊客,還是商務客人,他們的“臺北101及美麗華百樂園”之旅也是一種奇妙的味蕾之旅。衛生局建議民眾在安排臺北101及美麗華百樂園等觀光景點美食之旅前只要進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網址www.health.gov.tw)的主題專區,【衛生營業場所 臺北市衛生自主管理網】點選【觀光景點附設餐飲業】,就可得知通過衛生優良自主管理「OK」標章認證的店家,讓您吃喝玩樂都放心、美食衛生安全更有保障哦!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10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熱鬧開講

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熱鬧開講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主辦的「2008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從臨床研究到公共衛生」,於12月6日至7日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舉行。此次研討會特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國際知名學者 Thomas McAfee、Maria C. Savoia、David A. Brenner、美國西岸著名Shiley眼科中心執行長 Stuart I. Brown等,以及日本肝癌防治專家Kiwamu Okita於本研討會進行醫學教育、感染防治、肝癌防治及當代眼科發展之演講及議題討論。除了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外,也特別邀請台灣大學、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從事臨床研究教授,以及台大、北榮、馬偕、北市聯合醫院等多名國內醫療專家,共同研討如何將臨床研究結果應用於公共衛生發展,以及此次研討會主題預防醫學推動。會中將同時展示北市聯合醫院研究人員,歷年來於生物科技臨床研究方面的成果海報。其中包括北市聯合醫院榮任世界知名藥學雜誌JPBA(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編輯,以及醫學知名Wiley出版社Applications of Microdialysi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一書主編之蔡東湖教授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內容精采可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善盡公立醫院責任,積極營造臺北市成為21世紀「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的國際級首都城市,自2004年起協助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2004臺北健康城市研討會」,「2005臺北健康城市領袖圓桌論壇暨國際研討會」,「2006臺北健康城市論壇-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2007臺北健康城市年」,以及「2008臺北健康城市論壇系列-突破式思考推動跨領域醫學」活動。延續健康城市系列活動,內容豐富詳實,期望藉由集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專業知識,進行臨床研究學者與公共衛生專家對話,分享並交流彼此經驗。相信透過此次基礎研究與專業醫療交流對談,對未來國內醫學教育改革,以及臨床研究與公共衛生接軌與發展,定能提供媒合促進作用,並提升國內感染防治、肝癌防治及眼科醫療研究與發展。

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就是得了卵巢癌?

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就是得了卵巢癌?

卵巢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異常時已近末期,是婦女同胞的隱形殺手,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婦科癌症中的卵巢癌與子宮頸癌是民國96年台灣婦女同胞的前10大癌症死因之一。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宗穎,建議至婦產科進行超音波及內診診斷,至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則可以考慮在月經結束後2~3天接受CA-125抽血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以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謝宗穎表示,大部分的婦產科醫師,在門診都會遇到病人拿著健康檢查的其中一項抽血報告值(CA-125),有的甚至註解為卵巢癌指數,來詢問醫師,「醫師,怎麼辦,我得卵巢癌了嗎 ?」。在前幾年,台灣曾流傳一封名為「只要您是女生,一定要檢驗CA-125」的電子郵件。因此在婦女的健康檢查中,幾乎都會有一項CA-125腫瘤指數。當這項卵巢癌指數異常時,婦女同胞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要面對它,首先我們要來知道CA-125腫瘤指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謝宗穎醫師說,CA-125是一個可以被OC-125單株抗體所偵測的一個高分子量(200~2000kD)的醣蛋白(Glycoprotein),許多器官例如腹膜、肋膜、心包膜、輸卵管上皮、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頸等等,皆可發現CA-125抗原的存在。但是這個抗原在正常的卵巢組織並不會表現,然而約莫80~90%卵巢癌末期患者,此項指數會升高。其實在尚未停經的婦女身上,CA-125值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子宮肌腺症。目前CA-125的正常值訂在<35 U/ml,在健康的成人只有1%的人會大於35 U/ml。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值上升,就必須要趕快接受進一步檢查,因為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上升又合併發現有卵巢腫瘤,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可高達90%。有哪些情況下,CA-125值會升高呢?謝宗穎醫師分析指出:(一)婦科良性疾病:子宮肌腺症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期 (所以最好在月經乾淨後2~3天抽血才適當)、骨盆腔發炎及骨盆腔沾黏、良性卵巢腫瘤、部分子宮肌瘤、正常懷孕第一期,妊娠8~10週為高峰、子宮外孕。(二)非婦科疾病:甲狀腺低下、慢性肝炎、肝臟病變、胰臟炎、腹膜炎、腎衰竭、心臟衰竭、黏液性腹水(Myxoedematous ascites)。(三)惡性腫瘤:卵巢上皮細胞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輸卵管癌、子宮頸內頸腺癌、胰臟癌、乳癌、大腸癌、胃癌、肺癌。謝宗穎醫師強調,臨床上,CA-125並沒有用來當作一般婦女卵巢癌的篩檢工具,因為我們知道在很多種情況下,CA-125值都有可能上升,對於早期卵巢癌的陽性預測率只有10%。現今對於卵巢癌,CA-125腫瘤指數主要用於追蹤卵巢癌手術後、化療後的治療效果以及偵測有無復發的跡象,不應該當作卵巢癌的篩檢工具。目前比較確定用來篩檢婦科癌症的工具,只有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那要如何知道自己異常的CA-125值,不是卵巢癌呢? 婦產科超音波以及婦產科醫師的內診,皆是有力的輔助診斷工具。對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有的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可以考慮接受CA-125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但對於一般婦女,則不必過度強調每年做CA-125的例行抽血檢查。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CA-125的抽血檢測,最好在月經結束後2~3天再抽,因為在月經週期抽血,CA-125值通常會大於35 U/ml,然而對於停經後的婦女,CA-125值升高,就應該特別注意。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目睹同車人死亡、高中學生疑似課業壓力大…等,像這樣案例的父母親及個人在事發後,經常出現每天失眠、無法進食、無法工作,而且出現嚴重焦慮及憂鬱等症狀。根據一項由精神醫療機構對921地震後受災者的心理狀況調查顯示,罹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之盛行率為10.2%,重度憂鬱症為7.9%。依據上述研究來推論遭逢重大生命意外帶給當事人的心理影響,每10人中有1人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約0.8人會有憂鬱症。PTSD的症狀表現,包括會突然體驗到意外事件當時的場面,對現實環境變得遲鈍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這些反應其實常被專業人員稱為是「非常事件下的正常反應」;大多數人具有面對重大事件衝擊後再復原的潛在能力,身心症狀將會隨時間自然消退。然而,部份民眾則會出現更嚴重的後續心理創傷反應。依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出現於事件發生後3至6個月,許多民眾此時可能已經重回到職場、學校等原先的生活軌道,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覺得事件應該漸漸渡過了。若當事人表現出暴怒情緒或工作上心不在焉時,身旁他人可能越來越無法接納,認為當事人在耍脾氣、裝病。於是指責、不耐煩和不再支持的態度很容易帶來有PTSD患者的二次傷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在此呼籲,除了周遭他人的諒解與支持外,尋求專業醫療對處理PTSD患者是必要的措施。臺北市衛生局基於將近十年來所累積的經驗,也慢慢確立出一些在危機初期的心理衛生服務策略;在重大意外或災害事件發生後3至7天內,即時聯繫受衝擊的社區、學校或機構,提供心理專業人員的諮詢及辦理心理減壓團體、講座來服務民眾,以降低個人心理健康的衝擊及創傷的產生。自94年臺北市衛生局訂定災難緊急心理服務方案以來,共服務了74件臺北市災難意外事件,服務1,109人次。主要服務的場域以校園事件最多,佔50%,其次為社區(30%)及職場(15%),事件類型依序最多為自殺(佔45%)、意外事件(佔25%)、暴力事件(佔8%)。這些災後介入,讓受災者了解自身會遭遇的身心反應及生活衝擊,並得到相關後續資源,以便日後使用。在介入1至3個月後,亦協助篩選高危險群並協助進入個別心理諮商(236人次)或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207人次),進行創傷治療。臺北市衛生局持續關注民眾災後心理創傷服務的提升,最近補助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12月6、7日辦理「危機、災難與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危機處理模式的比較、危機應變與創傷療育及由兒童繪本進行幼年受災者心理重建等主題,地點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有興趣之專業工作者或民眾請洽:02-25576980。

鼻過敏主因:免疫系統不平衡

鼻過敏主因:免疫系統不平衡

中醫由古至今在治療鼻過敏方面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再加上現代醫學對於過敏性疾病發病機轉的了解,結合中醫藥現代研究,以中醫免疫學為基礎結合辨病用藥,不但可以改善過敏體質、增強抗病能力,也可以清除緩解鼻腔局部病理反應,療效是肯定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宗樾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鼻子過敏有以下幾種:一、內治:內服治療須依據證型而定,一般情況下,此病實者,熱者少、而虛者、寒者多。大體上可分為四型:(1) 肺氣虛寒症:治療主要以溫補肺氣,祛散風寒為主,常用玉屏風散合蒼耳散加減治療。若風寒襲肺,肺金受邪,營衛不和,可用桂枝湯加減治療。(2) 肺脾氣虛症:以健脾益氣為主,補肺斂氣法治療,常用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加減。(3) 腎陽虛症:治療採用補肺溫腎法,方用金匱腎氣丸。(4) 肺熱型:本型在臨床較少見,以清宣肺氣,疏氣通氣通竅為主,常用辛夷清肺湯加減治療。過敏性鼻炎無論偏寒或偏熱的體質,治療仍以虛證為主,許多鼻過敏小孩平日怕吹風,動不動就感冒,這類屬於“肺衛不固”型患者以玉屏風散療效佳,此方已被證實可以抑制IgE的產生及肥大細胞釋放生物活性物質的作用,可說是標本兼顧處方。林宗樾醫師指出,鼻過敏主要是因人體免疫系統的不平衡所致,臨床上先穩定症狀再加強體質的調理。先期中藥皆能緩解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後期則以健脾益氣補腎、扶正固本為目標,整體提昇人體的免疫能力,使之因免疫能力改善而達到治癒的目的。二、外治:薰蒸法,組成薄荷、鵝不食草、蒲公英、白芷、荊芥、皂角刺、當歸、熟地。鼻腔特別用油,組成如摩洛哥藍艾菊、白千層、頭狀薰衣草、馬鞭草酮迷迭香。以棉花棒沾油塗抹於鼻腔內緣周圍。三、針灸:取風池、迎香、禾髎為主穴,根據證型,選配肺俞、脾俞、腎俞。每次輪流使用主配穴各一對,每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宣通鼻竅,補肺健脾益腎,標本兼顧。耳針取肺、腎上腺、內鼻穴和內分泌、皮質下穴兩組交替使用。四、三伏天灸治療:取白芥子、細辛、甘遂研細末,用生薑汁調和,做成直徑約2cm大小藥餅,放在4cm防潮紙片上,用膠布將藥物固定於穴位:肺俞、風門、厥陰俞、心俞。在夏天初伏、中伏、末伏第一天,選上述三個俞穴雙側貼敷藥餅,每次約1~3小時,若感覺灼熱,即可將藥餅摘下,小兒貼藥40分鐘即可,皮膚過敏者慎用。五、按摩: 先將雙手魚際相互摩擦發熱,以魚際按於鼻兩側,沿鼻根至迎香往返摩擦至發熱為主,每日2~3次,或以食指商陽穴摩擦迎香、禾髎數次。

控制血糖助苗條 身體細胞自然回春

控制血糖助苗條 身體細胞自然回春

事實上,我們會發現,當我們四十歲的時候,我們的體重比我們二十歲的時候增加十到二十磅。更糟的是,每十年我們平均增加十磅的體脂肪,卻減少五磅的肌肉。就像研究治療一般感冒的方法一樣,我們還沒有找到有效、安全又持久的減重方法。事實上,我們每天都聽到有人說,世界愈來愈肥了。我們都罹患了全球肥胖症:一種影響所有年齡層,包括幼童在內的流行病。想要長期減重,除了遵循「少吃多動」的教條之外,目前並沒有證實有效的策略或是安全的藥物手段。而即使是「少吃多動」,也不是減重的保證。這是因為許多所謂的健康或低熱量食品也會讓我們失望。這些食品包括妨礙我們燃燒脂肪的食物,以及會引起食慾,讓我們幾乎不可能少吃一些的食物。要告訴大家一個秘訣:其實我們不需要一直計算脂肪、澱粉的重量或是食物的熱量,才能保持理想的體重,並且(或者)減掉過多的重量。我們所要作的就是,「學習控制我們的血糖”。我們可以「從新排列」我們的基因密碼,不再儲存過多的脂肪,不再流失年輕的肌肉,因而我們可以讓身體的細胞回春。醫學博士尼可拉斯.裴禮康表示,我們甚至可以打開壓制食慾的基因,並且關掉指使身體儲存脂肪的基因。如果我們能夠防止血糖的蠢動,那麼我們就可以預防發炎反應,因此就能夠預防胰島素濃度過高或過低。如果胰島素濃度太低,我們就無法讓肌肉獲得養分,肌肉就會因此衰弱。如果胰島素濃度太高,就會阻礙身體燃燒脂肪獲取能量的能力,因此身體就會儲存這些脂肪。經由兩個簡單的方法,我們就可以避免吃得過多或是吃些垃圾食物:(1)一天之中,在正餐和點心之間有些間隔,以免胰島素高高低低。(2)斷絕會刺激食慾的糖和澱粉食物,多吃些蛋白質、好的脂肪、水果和蔬菜。(文案部份擷取自凱特文化「無齡美肌細胞回春力」一書)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

肝病號稱為國病,其中肝細胞癌(肝癌)是臺灣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位。肝癌發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究竟肝炎帶原者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其時未必然,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健康帶原」的狀態,並且勤於定期追蹤,健康帶原者不必然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育賢說,反覆肝發炎易轉成肝硬化,若能採取適當醫療,減少病毒量、延緩肝細胞遭破壞速度,爭取更多正常肝細胞新生,肝硬化的進程其實是可以被扭轉。但,如果不加以治療,還繼續讓飲酒等危險因子繼續存在,那麼新生的肝細胞,一再受到病毒感染、破壞,新生肝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和變性,不可避免的,就必須有面對肝癌威脅的準備。李育賢說,在臺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感染B肝、C肝病毒後,肝臟長期在病毒的攻擊下,反覆發炎和修復,發炎的程度愈厲害、時間持續愈久,原本正常的肝細胞被發炎後所產生的結締組織所取代,就會慢慢纖維化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由於絕大部份的肝癌均發生於特定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等。所以針對B、C型肝炎患者定期做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篩檢,是讓高危險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並接受有效治療唯一方法。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或早期肝癌)絕大多數(95%以上)無症狀,有症狀時多已病入膏肓,治療困難存活率差,所以肝癌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近年來由於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肝癌已可以被早期診斷。同時由於治療方法的進步,肝癌治療後的預後已較以往改善許多。對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的預防及積極治療,是減少發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李育賢建議,要有效保肝只要注意三件事,就可以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惡性循環。(1)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沒有抗體之新生兒或成年人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刮鬍刀等。(2)積極治療慢性肝炎:抑制病毒及調整免疫系統使肝炎病情改善,使得肝炎進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3)肝癌篩檢:早期肝癌是無症狀的,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保健外,肝硬化患者每三個月、健康帶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肝癌。有鑑於臺灣肝癌的高發生率,台灣肝癌醫學會將於2008年12月6日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合辦之『2008年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中,舉辦『2008年台灣肝癌醫學會第一屆第二次國際肝癌學術研討會』,會中特別邀請外賓Dr. Kiwamu Okita與Dr. David A. Brenner演講,以及國內各個對肝癌研究領域專精教授及醫師進行學術交流,會議精采可期。

非侵蝕性療法 輕鬆下“斑”不“痘”留

非侵蝕性療法 輕鬆下“斑”不“痘”留

黑斑與痘疤是很多人揮之不去的夢靨,過去在接受雷射治療過程中,往往得經歷傷口照護的階段,並且術後的泛紅及返黑現象經常令人望而生畏。 臺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資深顧問醫師沈兆煇表示,使用最優越的高科技冷卻系統協同鉺玻璃雷射治療,可有效凝結黑色素顆粒與代謝,隨著表皮組織的更新慢慢消散,就能夠安全地治療皮膚組織常見的黑斑問題,其中又以藍寶石動態冷卻效應最能大幅降低皮膚組織的熱傷害,避免術後皮膚嚴重泛紅與長期返黑的現象。 近年來氣溫屢創新高,紫外線傷害更是特別強烈,民眾臉部皮膚的細紋與色素不勻稱的現象就更加普遍。沈醫師表示,以現在的藍寶石動態冷卻技術輔助鉺玻璃雷射治療老廢的皮膚色素顆粒,再搭配醫學導入就可逐漸恢復昔日的光澤及細緻。另外,許多俊男美女患有青春痘發炎後,難免留下一些令人沮喪的疤痕,沈兆煇醫師表示,過去的高能量雷射磨皮治療雖然有所助益,但由於術後的泛紅及返黑現象幾乎很難避免,導致民眾無法克服心理障礙而放棄接受治療。現在利用藍寶石動態冷卻以及高能量鉺玻璃雷射並用,雖然不屬於深層磨皮療法,但這種非侵蝕性的治療方式,不僅術後表皮完全沒有傷口,又可以促使疤痕組織內部的膠原蛋白逐漸修復再生,幾乎不干擾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讓忙碌的現代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接受這一種新療程,改善痘疤,挽回自信。這種非侵蝕性治療不只可以有效改善一些輕中度的燒燙傷疤痕或手術刀疤的外觀,還可以讓皮膚回到原本柔軟的觸感變得更自然。但由於身體各種部位的疤痕組織結構及型態上因人而異,必需經由專科醫師診斷,設定治療計畫才能符合患者的期待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