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降血壓、抗疲勞 黑巧克力健康又營養

降血壓、抗疲勞 黑巧克力健康又營養

上周末是西洋情人節,想對心上人表達愛意,最具代表性的禮物非玫瑰花、巧克力莫屬;尤其巧克力的香甜濃郁,讓人吃在口中、幸福在心頭,的確就像戀愛的滋味,只是這一口吃下的是健康還是危害身體?不能不留心。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 - 張嘉玲營養師表示,巧克力之所以令人著迷,除了獨特的滋味口感,更因其中的色胺酸有助合成血清素,這是一種能帶來喜悅感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僅可以增加浪漫情趣,也可幫助女性緩解經期症候群的不適;而且巧克力富含鈣、鎂、鋅及維生素B6,同樣有助於減緩經期症候群,近來還被發現能對抗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巧克力的營養成分不低,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E、鈣、磷、鎂、銅、鐵、咖啡因、可可鹼及多種多酚,最近更有研究發現,黑巧克力中含有豐富的黃烷醇(flavanol),可以降低血壓,減少胰島素阻抗,具有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進而達到保護心血管與預防心臟病的效用。不過,黃烷醇帶有苦味,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其苦味可能讓人卻,因此有些廠商會加工去除可可的苦味,如此將損失大量的黃烷醇;而加工過程也會讓可可的顏色變深,所以光憑巧克力顏色深淺,並無法判斷黃烷醇含量的多寡。張嘉玲營養師指出,市售巧克力因可可粉、奶粉、糖的調和比例不同而有成分上的差異,有些巧克力會加上糖衣、奶油、核果、花生、米果等,雖然使口感豐富多變,卻讓巧克力變成高熱量、高油脂、高糖份的食品,不但大大減低了巧克力原有的好處,反而容易傷害心臟血管的健康。至於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營養成份更是遠不及黑巧克力。特別是白巧克力,其實只是由可可油、糖、牛奶、香料調製而成,幾乎不含可可粉,當然黃烷醇的含量極低,也就沒有上述各種巧克力的健康益處了。張嘉玲營養師建議,選購時應注意營養標示,最好是可可含量在65%以上、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黑巧克力,而各種黑巧克力產品中,又以苦味者為佳,太過甜蜜的雖容易入口,卻不利健康。此外,必須注意,即使是黑巧克力,仍含有糖份、可可油,熱量不低,因此建議每天攝取黑巧克力不要超過40公克,其熱量約200大卡,且記得要減少當天其他飲食中的脂肪、糖份攝取,以維持熱量平衡,避免體重增加。如果擔心市售巧克力熱量都太高,不妨自製水果巧克力。取適量黑巧克力磚隔水加熱融化,再將草莓、蕃茄、蘋果等水果洗淨切塊,以竹籤串成一串,沾上巧克力外衣,待巧克力凝固即可包裝,這樣一串水果巧克力熱量約50大卡,不但能吃出濃情蜜意,也多了一分健康。

防止腦中風找上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防止腦中風找上 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因中風死亡,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半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不自主動作以及智能障礙等等的後遺症,需要家屬的支持與醫療復健團隊的耐心與毅力。目前中風次僅於於癌症佔第二位。由於中風後死去的腦細胞無法再生,因此中風患者通常會留下半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不自主動作以及智能障礙等等的後遺症。什麼是「中風」?它的定義簡單的說是腦血管破裂或堵塞,所引起的出血或血流不暢,致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部分失去功能而留下的神經症狀。中風的的好發年紀大多在五十歲以上的病人,這時候的血管多半已經有硬化的現象。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抽菸、酗酒、家族中風病史等等,都應該要定期做健康檢查、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以防止腦中風找上你! 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簡世霖醫師,今晚(2/16)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與中風患者的復健之路,82歲已經中風3次的陳志英伯伯,他們遠從中壢搬來花蓮慈院附近租房子,方便太太劉素珍每天帶伯伯來復健,走過大半輩子互相扶持的青春,他們鶼鰈情深的復健故事,也會在節目中分享。同時還有八位醫師提供a免費call in健康諮詢服務。

夜貓族小心!當心熬夜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夜貓族小心!當心熬夜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小陳(化名)是一位大學生,9天年假結束後,早上起來忽然發現自己臉歪、嘴斜、眼睛又閉不起來,非常緊張以為自己中風了?緊急就醫後發現原來是顏面神經麻痺,經西醫治療給藥後,聽朋友建議至中醫針灸門診接受治療,經過幾次針灸治療後,眼睛閉不起來已經改善許多,臉歪嘴斜持續恢復中。仔細問診過後發現,小陳原本就是夜貓族,平常睡眠時間大多是清晨2點多,都是在玩線上遊戲、上網後拖著疲憊身體才去就寢。加上過年期間和家人朋友小賭怡情及玩線上遊戲,更是熬到清晨6、7點才睡,導致顏面神經麻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洪偉育說,顏面神經支配臉部各種表情和閉眼肌肉。當顏面神經位於腦幹神經核或顏面神經路徑受到損傷,就會引起臉部一側肌肉等功能喪失。洪偉育指出,影響的肌肉包括一邊額頭、臉頰和嘴部周圍肌肉,病患笑的時候,嘴角歪向正常一側,患側法令紋消失,病人因一邊嘴巴無法緊閉,所以無法正常飲食,尤其是喝飲料(可能會流出來)。額頭往上看時,正常一邊有皺紋而患側則平坦無紋路(沒抬頭紋),另外患側眼睛無法緊閉,眼睛也有乾澀現象,嚴重時患者會覺得在同側耳後方會有疼痛感。顏面神經痲痺發生率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男、女發生機率一樣。年齡:15-45歲較多見。洪偉育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上又稱為口眼歪斜或是面癱,在中醫典籍是列為中風症一種。對於風寒型面癱,中藥可採用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急性期(炎症、水腫期、發病10天左右)可用“牽正散”加味,若是慢性期則要補養氣血加上化瘀通絡。關於治療方面,原則上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治療黃金期是3個月,可以預防併發症發生與留下後遺症。在治療前,必須先排除由高血壓,中耳炎、外傷或腫瘤等引起的顏麻。【如何自我照顧】1.刺激局部血液循環,維持肌肉張力。2.臉部按摩:每天以手輕柔向上按摩數次,以增加臉部血液循環、減輕麻痺肌肉僵硬感。3.臉部肌肉運動:站在鏡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4.臉部適當保暖︰避免暴露於寒冷環境,以防止血管收縮,血液供應不足。洪偉育強調,執行顏面肌肉按摩及運動,其用意是保持顏面肌肉不致因為失去神經滋養而變僵硬,通常剛開始早晚各一次10至15分,再慢慢增加次數。※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按摩法(1)由鼻側到太陽穴 (2)由嘴角至耳中(3)由下頦至耳下 (4)自眼角起,由上而下繞眼瞼一圈(5)用姆指由眉毛處,分別向上髮際方向按摩(6)唇部周圍環形按摩嘴角 (7)交替拉扯左右嘴角※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運動法(1)咀嚼口香糖(2)作吸吮動作(3)吹氣球動作 (4)出聲閱讀書報(5)雙眼緊閉(眨眼動作) (6)作鬼臉動作(7)皺眉及提眉動作

無症狀「淋病」仍會傳染給性伴侶

無症狀「淋病」仍會傳染給性伴侶

淋病,一個全世界流行的古老疾病,它由淋菌引起,主要藉由性接觸傳染,好發於多重性伴侶習性族群,以男性感染者居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醫檢師李蘭蕙表示,淋菌喜好侵犯黏膜豐富上皮細胞,這類上皮細胞多分布於子宮頸、尿道、直腸、咽喉及結膜。淋病典型症狀多為泌尿生殖道有滲出液,滲出液型式從少量清澈到大量濃狀都有可能。在男性,症狀多為尿道有滲出液並伴隨小便困難,同志也因肛交或口交有肛門滲出液或咽喉淋菌等症狀。女性則多為陰道有滲出液,若同時感染尿道亦會伴隨小便困難,且由於陰道與肛門接近,有2/3女性肛門亦會感染,也會因口交導致咽喉淋菌等症狀。李蘭蕙指出,淋病有時不會有明顯症狀,但已具傳播能力,女性傳給男性機率約佔35%,男性傳給女性機率則為60%,且超過90%男性通常在感染後5天開始發病出現症狀,女性出現症狀比例則小於50%,若沒有徹底治療,將導致全身性疾病包括皮膚、關節、內生殖器疾患。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自95年4月至97年5月分析統計,260例淋菌培養陽性個案中,平均年齡約33.5歲(17歲-81歲),男性居多佔244位(93.8%)。進一步分析其藥敏試驗結果發現,淋菌對penicillin及ciprofloxacin敏感性已低於10%,臨床醫師應避免再使用,而應考量選擇cefixime(84.6%)、cefpodoxime(80.0%)及尚未發現抗藥性的ceftriaxone。她說,由於抗生素選擇有其一定專業考量,請民眾一定得尋求正規醫療途徑,千萬別自行服用成藥或偏方,甚至忽視輕微症狀。李蘭蕙提醒,浪漫情人佳節即將來臨,固定單一性伴侶及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是杜絕淋病良方,預祝天下有情人愛得健康零負擔。

輕鬆享「瘦」的飲食觀點

輕鬆享「瘦」的飲食觀點

減重除飲食控制外,規律的運動,持之以恆,如走路、爬樓梯、健身操、騎腳踏車、游泳等,均有利於減重,不僅能使體內的脂肪組織變小、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對於糖尿病患者還可降低血糖、促進血液循環。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杜旻峯醫師提出以下幾點,供減肥民眾參考:1.控制熱量攝取,低熱量飲食。 2.充足的蛋白質,佔總熱量15%,避免營養不均。 3.低脂肪,佔總熱量20-25%(不飽和脂肪酸) 4.低膽固醇,少食內臟;豐富維生素,纖維素。 5.低鹽,飲食以清淡為主,辛辣刺激重口味量避免 6.作多一日三餐,不吃宵夜點心,晚餐可少量,晚上八點後不吃。 7.經常活動,運動每日20分鐘。 8.每天喝六~八杯水,飯前半小時,服用一大杯水,可增加飽感,降低食慾。 9.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10.每天補充額外的纖維(蔬菜水果)。多吃蔬菜、生果和穀類食品細嚼慢嚥,飲食六七分飽,勿咬口香糖-促進胃11.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很快感到肌餓。 12.勿空腹購物逛街,否則容易買下禁忌食物,而且容易買下比預期的還要多。【以下食物盡可能避免】‧動物性脂肪(牛油、奶油、冰淇淋、全脂牛奶、沙拉醬、油炸食物)。油炸、鹽、咖啡、濃茶、含糖飲料、酒、零食、果醬、甜食(巧克力、汽水、蛋糕、水果派、甜甜圈、糖果)。 ‧高熱量蔬果:香蕉、櫻桃、玉米、無花果、葡萄、梨子、鳳梨、蕃薯、馬鈴薯、花生。【以下食物可適量攝取】‧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蘿蔔、黃瓜、海帶、豆類、木耳、香菇、白魚(不吃貝類)。 ‧以魚類代替普通肉類。 ‧低熱量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胡蘿蔔、芹菜、黃瓜、綠豆、萵苣、洋蔥、菠菜。 在兩餐之間嘴饞時刻可適當飲用純果汁(勿過甜)充當低熱量飲料,而產生飽足感。想要減重成功,適時休息與放鬆心情,拋開壓力是很重要的,杜醫師建議,每晚的睡眠時間為6-8小時。 只要持之以恆,間續不斷的運動與控制飲食、規律的生活,方可永保身體健康與苗條的身材。(本文由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提供,uho編輯部整理)

抽煙會加速牙周病惡化

抽煙會加速牙周病惡化

王先生(化名)平常有抽煙的習慣,從年輕起就抽了二十幾年的煙,最近覺得牙齒有點不舒服,咬東西沒有力氣,而且刷牙時還會流血,甚至會被太太說有口臭的現象。去看了牙醫才發現他有嚴重的牙周病,需要趕快治療,可是他覺得平常自己一天刷牙早晚兩次,從不馬虎。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張瀞文醫師表示,其實抽煙會使牙周病破壞的速度加速,所以抽煙的人牙周病通常比較嚴重,且牙齒因牙周病拔掉的機會也比較高。另外,與抽煙的數量也有關係,抽越多,牙周病也會越嚴重。再者,早期的牙周病不容易被病患發現,通常有齒牙動搖的情形是比較中後期的變化了,因此建議民眾每半年須定期洗牙,作牙周病的例行檢查,以早期發現牙周病,早期治療。張瀞文醫師指出,牙周病的檢查,包括牙周囊袋探測以檢查牙齦發炎情形,照射x光片以檢查齒槽骨流失情形;牙周病的治療包括口腔衛生教育、超音波洗牙、深度齒齦下括除術、牙周手術。由於造成牙周病的主因是「牙菌斑」,其實就是所謂的牙垢,所以治療的方法也著重在於清除它,因此飯後睡前的正確潔牙習慣是很重要的,它也是牙周病治療重要的一環。張瀞文醫師建議抽煙的患者,最好要「戒菸」配合治療,因為不論是非手術或手術的牙周治療,抽煙都會使治療效果變差,並且甚至在治療之後,容易復發。因此建議民眾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儘可能戒煙,定期檢查以減少牙周病的發生。

戀愛必修學分 辨識”危險”情人

戀愛必修學分 辨識”危險”情人

西洋情人節將至,在這浪漫佳節,是否讓你想起舊情人?而你是讓人懷念的舊情人,還是「不如麥相識」的爛情人?現代婦女基金會曾在去年七月的調查中發現,每月平均就有14.7件戀愛暴力、分手暴力和情殺的新聞事件被報導,亦即每2天就發生1起戀愛暴力與情殺案件,而平均每月至少有3件情人間的殺人未遂與殺人致死的致命案件發生。另外,在去年七夕公佈的「愛情恐怖份子」調查中發現,有44%民眾曾在交往中遇過愛情恐怖份子,顯示民眾在戀愛交往中便常發生戀愛暴力的情形。為此,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在情人節前夕(2月5日至2月10日)透過Yahoo新聞民調,進行網友「戀愛分手EQ大調查」,針對民眾分手行為進行了解。根據調查顯示,在問及受訪者的分手經驗時,29%的網友表示曾因被情人劈腿背叛而分手,而約一成(9.6%)的受訪者表示曾因被情人情緒控制而導致分手,4.1%的受訪者曾被情人騷擾威脅而決定分手,更有3.7%的受訪者表示曾被情人肢體暴力而選擇分手;顯示近乎兩成(17.4%)的網友曾遭受情人精神或肢體的暴力對待,最後雙方只得走上分手一途。黃小芬諮商師表示,分手暴力發生在人格特質上較敏感,行為也較操控,情緒較不穩定的人身上,而一旦面對分手的情況,自我價值感便受到很大的挑戰,甚至會出現憂鬱症的一些症狀。此時,家人、師長需要多關注,或安排心理師與當事人諮商討論,而若出現自殺行為時需要陪同就醫,讓個案能度過這樣失落的階段。現代婦女基金會回顧去年的調查發現,發生戀愛暴力或情殺發生原因,前兩名分別為:「對方提出分手」及「對方另結新歡」;而從上述統計及去年的相關數據都發現,國內戀愛暴力的案件層出不窮,但民眾對於如何「辨識危險情人」及「理性分手」的知能卻較為薄弱。然而,在重大暴力發生之前,若能協助青年男女學習如何辨識與因應親密關係中初次(首次)暴力的警訊,提早阻斷暴力循環、改善互動關係,或提升民眾面對分手知能,將可及早遏止暴力行為,以減少不幸遺憾的發生。因此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在情人節前夕由董事長潘維剛、執行長姚淑文、知名歌手楊宗緯、與台灣體育大學黃小芬諮商師,共同宣布戀愛學分校園講座開跑,並將在今年三月起前往各大專院校暢談「開心談戀愛,理性談分手」的校園戀愛學分講座,教導學生如何正確面對親密關係中首次暴力的警訊及理性面對分手問題。有意辦理本講座的大專院校聯絡人可與現代婦女基金會聯繫。聯絡電話:(02)2391-7133分機306吳小姐,或上本會網站http://www.38.org.tw 了解講座辦理資訊。

東方心理學 善用”禪學”管理身心健康

東方心理學 善用”禪學”管理身心健康

有人說20世紀是焦慮的世紀,21世紀則是憂鬱侵襲的年代,承受焦慮憂鬱之輪番侵擾的現代人,如何找到心靈及生命的出口,則是心理衛生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臨床心理師 - 陳淅山表示,他自己在思索解套妙方時,發現中國文化固有的禪宗正是不二法門,因禪宗給現代人的滿足就如山中的清泉來洗滌人們心靈的塵埃,給予精神上的舒暢;也讓現代人的生命得到返樸歸真的清淨出口。禪在哲學上可以說是對本體的一種頓悟,在生活上,禪強調行住坐臥,無一不是禪,重視實際生活的實踐。  由於禪俱有使人免於焦慮憂鬱的困擾,因此也心理治療的作用,戴秉衡教授稱禪為直覺式的心理治療,就因為禪能將人類心靈本來就擁有的直覺式領悟力及適當行為表現的潛能給予解放出來。  相傳禪的起源是這樣子的。有次釋迦罕尼在靈鷲山說法,特地拿出一朵金波蘿花,不發一語,聽眾一時茫然,只有迦葉會心微微而笑。這時釋迦便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就這樣,一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直覺式心理治療,便在拈花微笑之間誕生。中國禪的祖師達摩,也曾這樣的開導為焦慮所苦的學生慧可。慧可問達摩:「我的心不安,請幫我安」。達摩反問:「請把心拿來,我幫你安」。陷入紛擾思緒的慧可,不知怎麼回答,只好說:「我找了很久,可是仍找不到我的心」。達摩答:「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這時慧可頓然覺得他的心已經安多了。原來禪講求的是赤子之心,一切反求諸己,使個案當事人經由明心而見性,進而安身立命。臨床心理師陳淅山強調,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接觸到禪機。也許一首喜愛的老歌,或因接觸到一幅美麗、自然靈秀的山水畫,使你頓然覺得心身泰然,彷彿生活突然覺得亮麗起來,一切事物都覺得是可愛及美好的;這樣自療的現象,便是所謂的「禪機」,也就是接觸到禪的時機。可見禪不離生活,常在剎那間產生的頓悟心境,就是處於「禪境」。禪悟常是電光火石般閃爍腦海,也彷如瑜珈術拙火上身般,瞬間溫暖豐潤了你的身心,然一旦凝思,卻往往稍縱即逝,找不到其機微的諦義。幸而經唐朝(618~907)至今千百年的發展,禪學已成為一種有學理、有系統、綿遠密實的生活禪了,值得有志於禪療、禪學者探求。如近年來流行於精神醫療界的森田療法,美國名治療家羅傑士(Carl Rogers)的當事人中心「我汝一體」治療法,也取經中國禪學;甚至更早期的大師如楊格新精神分析派的人類深層集體光明潛意識也有禪味,其他如德國完形派,西方存在意義治療等,均有治療技術上及哲學上的殊途同歸,而一般坊間寺廟也常有禪修書籍的出版品或禪修活動的舉辦。  禪的精神可以用四句話來說明它的含義,「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陳淅山說,意思是禪不是文字和教義所能傳達,而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透過禪師的指月、棒喝,和當事人內深有的同盟關係,發揮當事人的直覺力,獲致頓悟而產生療效。  近代禪學大師,鈴木大拙有所體悟並把這種直覺力(Self -Awareness),描述為「只見月光下的樹木和我,皆澄澈透明。」各自展現出樂活生命的風華和光彩。

響應”世界病人日” 0214為病患祈福

響應”世界病人日” 0214為病患祈福

關懷病患,並期望藉由宗教的祈福與服務,讓病患和家屬獲得身、心、靈的平安祥和,天主教會嘉義教區以及聖馬爾定醫院響應世界病人日,訂於2月14日於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蘭潭校區舉辦「世界病人日健康園遊會」,現場將提供多項免費衛教諮詢與保健指導,並安排「祝福禮」為患者和家屬祈禱祝福,活動時間為14日上午9時至11時30分,歡迎民眾踴躍參加。「2009年世界病人日」關懷祈福活動,提供多項免費衛教諮詢,包含癌症防治、腎臟保健、口腔癌症、愛肝保健,以及糖尿病、腸癌、乳癌等多個病友團體成果展出,還有團體家屋、到宅沐浴推廣與高齡模擬體驗等動態活動。藉著世界病人日的關懷祈福,祈求天主,賜給病友們心靈平安,早日康復。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表示,醫療的工作不單只是意謂著消除病痛,更重要的是提昇全體人類的生活品質;為此,天主教嘉義教區也在活動當天為病友與家屬舉行「祝福禮」,共同為病患祈福,祈禱病痛不再,心靈、身體的平和安祥。

八招對抗老化自由基

八招對抗老化自由基

隨著抗老化風潮興起,喚回青春、延緩老化並非不可能,然而坊間抗老診所林立,貴族化的消費型態往往只屬於金字塔頂端的高收入群,然而,「抗老」並不只是為了保住青春,做好個人抗老化預防,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是更積極的意義。一個人能活得長壽、快樂及健康,是比財富還好。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柯萬盛主任表示,不是天生麗質及好的遺傳就足夠的,其實重要的是後天保養工夫。科技的發達,發現衰老是一種可以延緩的過程。秦朝秦始皇派部下至海外仙島求長不老之藥,最後當然是求不到的,甚至壯年就死亡,反觀現今醫藥的發達,基因工程、荷爾蒙及抗自由基物質的發現,抗衰老已不是夢想。為何需要進行抗老化治療?柯萬盛主任表示,人之所以會老化、體力衰退、皮膚失去光澤及彈性,除了年齡是無法抗拒的因素外,主要的即是體內自由基過多,年輕時體內有較好的中和系統來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傷害;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修復自由基的能力也隨之下降;若未能及時補充抗氧化物,細胞就開始損傷,疾病於焉產生。柯萬盛主任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體內自由基含量越高,壽命越短」。然而何時開始接受抗老化治療呢?柯萬盛指出,原則上最好在身體器官尚未老化前或有衰老現象時即應開始治療,除了坊間抗老化醫學門診可提供健康上的專業諮詢外,重要的是由您的生活做起,「疾病的預防甚過於治療」!由於不當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會在體內製造自由基,此自由基會進一步破壞細胞之脂質,蛋白質及染色體中之核酸,而導致細胞突變成為癌細胞。柯萬盛主任建議大家,如何避免自由基的傷害可由以下做起:一、拒絕抽煙科學研究抽煙是目前產生最快及最多自由基的方式,每吸一口煙會製造十萬個以上之自由基,會導致全身性的癌症,甚至加速癌症細胞生長。尤其是肺癌高達五十倍以上的危險率,還有它會造成許多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病症及糖尿病,還有研究證實一手煙及二手煙傷害是一樣的。二、減少做菜的油煙中國人做菜喜歡煎煮炒炸,大多數家庭主婦做菜是使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之沙拉油。此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成為自由基。最近研究較安全的油是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於百分之五十之油品,橄欖油含有百分之七十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食用油。還有儘量少食煎炸食物,所以為了您的健康,美式速食店及中式自助餐店少去。三、盡量少服不需要的藥物有些藥物包括中西藥是有毒性的,例如抗生素,消炎痛劑,化療藥物是會產生自由基的,不要誤信藥物可以有病治病,無病保身。罹病時應該找醫生看病,應該服藥才可以服藥,不可以隨便亂服藥。四、避免農藥之污染台灣農業是精耕,需要大量農藥。而農藥是會產生大量自由基。選擇蔬果產品外觀應不好看,甚至有蟲咬過的農產品,是較安全及少農藥的。另外一種降低農藥殘留方法是將蔬果放入冰箱一至二天才用,這樣可以降低百分之發八十至九十之農藥殘留量,還有應時常清洗冰箱。五、大量飲用乾淨的水健康的飲水每日應飲用乾淨水2000毫升以上。台灣學者研究台灣民眾身體中之重金屬百分之八十以上過量,最常見有汞、鉛、鎘等重金屬,汞污泥及鎘米事件使我們感覺台灣土壤並不乾淨。所以我們更要注意飲水健康,天然且檢驗合格的礦泉水是很很好的選擇,用逆滲透水也是很好的選擇。罐裝各式飲料含各種添加物是不好的水分補充,純淨的水是最好的水分補充物。六、多食用蔬菜及水果健康的飲食應是每日蔬果及肉類比例為七比三,蔬果中含有天然抗自由基的維生素及黃酮素,還有增加腸蠕動的纖維素。實用蔬果最好生食,以免維生素及黃酮素流失,每天食用有三種顏色以上之蔬果,這樣才能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及黃酮素。七、少攝取動物高脂肪類食物魚、蛋、奶、豆類均含有豐富蛋白質,應適當攝取。研究發現高脂肪及蛋白食物經煙燻、燒烤過程中,肉類油脂滴入碳中,在高溫下裂解,與炭火作用形成毒性強的致癌物,即多環芳烴,隨煙燻揮發會回到食物中。高溫烹調會使蛋白質及氨基酸裂解,產生胺類衍生物而致癌。八、減少加工食物攝取食品加工過程中會添入色素,防腐劑及香料等,這些過多食入身體會產生過多自由基的。例如醃製食品含有硝酸鹽,如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過量,會在胃中與肉類,蔬菜中之胺類作用,造成硝酸胺,此為高致癌物。

Menu